-
1 # 驚奇隊員
-
2 # 最最後的武士
鰲拜之死全因擅權專政,順治帝走後留下四位顧命大臣,排名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索尼死後鰲拜又扳倒蘇克薩哈,夥同遏必隆把持朝政,康熙親政後倍感壓制,隱忍數年後自然要踢掉這塊絆腳石。
-
3 # 趙先森sir
專橫跋扈,為圈地之事,藉機殺了一些列大臣,矯旨殺蘇克薩哈,康熙繼位之初,旗權已經凌駕皇權,形成正面的衝突,康熙看在鰲拜為大清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份上,只是囚禁他。也只處理他幾個重要的親信,其餘的人一律未追究。
-
4 # 野史著作郎
鰲拜出身滿族八旗的鑲黃旗,蘇完部首領的孫子。他的叔父是後金大將、努爾哈赤的異姓兄弟費英東,父親曾任八門提督,可謂是家世顯赫。
鰲拜本人也是以戰功起家,他作戰勇猛,乃滿清有名的“巴圖魯”,因軍功累遷升官,最終成為鑲黃旗首領,位至宰輔。
(鰲拜官服像)
鰲拜乃三朝元老,他先後輔佐過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皇帝。至於三個皇帝中為何只有康熙看鰲拜不順眼,其實原因很簡單,康熙時期的鰲拜飛揚跋扈,已是功高震主,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夠容忍不把主子放在眼裡的臣子,康熙雖然年幼,但也絕容不下功高震主的鰲拜。
鰲拜一生侍奉了三位皇帝,這也是他人生的三個階段,他一步步崛起,一步步成為國之棟樑,又一步步走上了權臣之路,最終讓康熙難以容忍,必欲除之而後快。
功臣變權臣,權臣走絕路,鰲拜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康熙的眼中釘呢?
一、滿清勇士“巴圖魯”
為何三個皇帝只有康熙看鰲拜不順眼?因為皇太極時的鰲拜年輕有為,敢打敢殺,是皇太極極為看中的後起之秀。
(皇太極像)
皇太極時期,鰲拜東征西討,攻打察哈爾部,討伐北韓,均有鰲拜的身影,並立下赫赫戰功。明末,明將毛文龍佔據皮島與後金軍作戰,對後金造成極大的困擾,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一直想除掉這個眼中釘,只是毛文龍並非泛泛之輩,直到努爾哈赤去世也未能攻下皮島。
公元1637年,皇太極再度大舉進攻皮島,鰲拜主動請纓,身先士卒,與皮島上的明軍展開肉搏戰,為後金軍殺出一條血路。此戰,皮島攻陷,為皇太極解除了一大隱患。
(鰲拜)
鰲拜此戰作戰勇猛,深得皇太極歡心,將其定為首功,封三等男爵,賜“巴圖魯”稱號,從此,鰲拜“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傳開。
皇太極時期的鰲拜升遷很快,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滿清大將,因此,鰲拜十分感念皇太極知遇之恩。
二、屢受多爾袞打壓
皇太極死後,關於皇位繼承問題,滿清皇族展開鬥爭,當時分兩派,一派為多爾袞,一派為皇太極之子豪格。豪格是皇太極長子,本最有望繼承皇位,但多爾袞從中阻撓,想要稱帝。當時,已是鑲黃旗首領的鰲拜支援豪格,反對多爾袞,使得雙方結怨。
(多爾袞)
鰲拜等人表示,皇位繼承人必須在皇太極諸子中選擇,最終多爾袞無奈,便選立了年幼的福臨繼位,這就是順治帝。
皇位之爭,表面上兩敗俱傷,實則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攝政,更勝一籌。鰲拜處處受制多爾袞,多爾袞更是數次要將鰲拜置之死地,但最終均得以化險為夷。
這一時期的鰲拜可謂如履薄冰,但鰲拜的遭遇也被年幼的順治看在眼裡,他厭惡多爾袞專權,自然視鰲拜為忠臣。
不久,多爾袞病逝,鰲拜遂成為順治的心腹之臣得以重用。
三、權臣之路
公元1661年,順治病重,皇三子玄燁繼位,即康熙帝。康熙年幼,順治臨終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
當時,索尼年老,不願爭權奪利。蘇克薩哈乃多爾袞舊部,孤掌難鳴。遏必隆則是個攪屎棍,左右逢源。在此情形之下,鰲拜脫穎而出。
(鰲拜形象)
手握重權的鰲拜飛揚跋扈,大肆圈佔土地,在朝中黨同伐異,甚至違背康熙的意思,擅殺大臣。努爾哈赤時的老臣費揚古得罪了鰲拜,鰲拜便將他和他的兒子殺死,抄沒家財。
康熙年滿14歲後開始親政,蘇克薩哈主動辭去輔政大臣職務,想以此逼迫鰲拜放權,可鰲拜不但不放權,反倒怨恨蘇克薩哈,並藉機將他處死。
鰲拜的一系列舉措讓康熙十分不滿,並開始設計除掉鰲拜。公元1669年,康熙在宮中擒獲鰲拜,並痛斥他30條罪狀,隨後收押死牢,不久死在獄中。
鰲拜一生威名赫赫,身為輔政之臣本應是他的人生巔峰,但他不能效仿周公,貪權戀勢,最終遭受殺身之禍。康熙帝被他欺壓多年,看他不順眼自然是情理之中。
不過,康熙並未忘記鰲拜的功績。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令恢復鰲拜爵位。時隔四十多年,康熙對當年種種也已釋懷,並以帝王的胸懷給了鰲拜公正的待遇。
(康熙帝像)
-
5 # 唯戀無名
在大清朝,鰲拜也算的上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了,他是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由於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第一,鰲拜歷經三朝,兢兢業業,屢建功勳,先後侍奉三朝皇帝(太宗、世祖、聖祖)
鰲拜以軍功起家,在清軍入關前的關鍵戰役“松錦會戰”中,他大敗明軍步軍營,功勞卓越。明朝總督洪承疇率13萬大軍來援,他隨皇太極(太宗)應戰,“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軍敗遁,他率軍追殺,大獲全勝,“擒斬過半”。其後,他又隨阿巴泰入長城,圍攻北京。皇太極死後,鰲拜又輔佐世祖順治皇帝,不久,屢立功勳的鰲拜被升為議政大臣,閏二月,又以軍功而得嘉獎。從此,鰲拜作為內大臣之一而常伴順治帝左右,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1661年,順治帝病逝於養心殿,8歲的皇子玄燁即位,為康熙帝(聖祖)。按照順治帝的遺詔國家政務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輔臣代為掌管。
第二,功高蓋主,驕橫跋扈,恣弄皇權招致康熙帝極為不滿
隨著小康熙的漸漸長大,小皇帝也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物,慢慢的想把皇權集中到自己手上,這樣一來就和掌握大權的鰲拜有了利益衝突,鰲拜,在大清建國之初跟隨皇太極,跟隨順治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南征北戰,屢建奇功,但是到了康熙年間,隨著國家的安定,自己又坐上了權勢熏天的顧命大臣,因此難免有點功高蓋主驕橫跋扈起來,這樣也就漸漸的引起了小皇帝的不滿。
我們來看看這個時候作死的鰲拜猖狂到了什麼程度:
1.新年朝賀的時候,鰲拜也是身穿黃袍,頭帶與康熙帝同式樣的冠冕,僅在帽結處與康熙帝有所區別。(清朝黃袍穿戴可是很有講究的,鰲拜絕對不能按照皇帝規制穿戴)
2.鰲拜為了打擊正白旗勢力掀起了“圈地運動”,藉口當年多爾袞把鑲黃旗應得之地給了正白旗,就私自把正白旗的地劃到了自己的旗下。
3.還有在早朝時,大搖大擺地走上金鑾殿,傲慢地對康熙皇帝說:“啟稟萬歲,蘇納海違背聖命,撥地遲誤,並勾結朱昌祚、王登聯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處死!”(他盡然可以替皇帝下命令,在皇帝面前呵斥其他臣工)
4.掌握人事大權:“所喜者舉薦,所惡者陷害”,大力培植私黨,對不附己者嚴厲打擊。
第三,功高震主,皇權旁落,驕橫跋扈,少年康熙不得不誅殺鰲拜
康熙皇帝14歲面臨親政,身為顧命大臣之一的鰲拜理應歸還皇權,但是鰲拜並不肯就此放出權利,而是變本加厲,肆意弄權,朝堂之下,公然呵斥群臣,主導生殺大權。在朝賀新年時,鰲拜竟身著黃袍,招搖過市,疑似有僭越之舉,種種惡行,小康熙暗暗下定決心,鰲拜必除!
終於有一天,時機成熟,康熙與近臣索額圖密謀,支開京城中鰲拜的親信,隨後又安排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衛戍部隊的指揮權,在鰲拜入朝時,康熙密令庭前布庫少年們將之生擒下獄,並宣佈鰲拜三十條罪狀,本應處革職、斬立決,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勳,將其免死禁錮。
一代權臣,就此落下帷幕,事實證明,即便你功勞再大,能力再強,但是千萬不要以功自傲,功高蓋主,千萬不能與皇權做鬥爭,這些,即便在當今社會,也是值得我們深思。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鰲拜是清王朝著名的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親侄子,用現在的話說,那也算是清王朝的一位“勳二代”。但是,鰲拜卻不是“我爸是李剛”大戲裡的那位紈絝子弟,他很早便投身軍旅,跟著清太宗皇太極南征北戰,從皮島打到錦州,一路戰功赫赫、所向披靡。但是,終清太宗一朝,鰲拜施展拳腳的舞臺僅限於戰場,屬於純粹的武將,並沒有攪和到政治鬥爭當中去!
鰲拜第一次捲入政治漩渦,那是清太宗去世之後的事情了。清太宗去世之後,因為沒有明確指定皇位繼承人,清太宗的嫡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和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嫡出十四子睿忠親王多爾袞爭位。作為清太宗親掌的兩黃旗旗下將領,鰲拜與譚泰、索尼等人公開對多爾袞即位表示了反對,企圖推豪格上位。但是,彼時的鰲拜等人畢竟涉世不深、尚未摸清政治鬥爭的竅門。為了排斥多爾袞、推豪格上位,一直在刻意強調兩黃旗只認清太宗的皇子!最終讓有心之人、如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禮烈親王代善、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等鑽了空子,一舉否決了多爾袞和豪格,推出了清太宗的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清世祖。最終,清世祖撿漏成為了皇帝,多爾袞以虛位換實權成為了攝政王。而鰲拜則因為之前的那檔子事情,不久便遭到了多爾袞的清算,幾次險些喪命。或許是因為鰲拜身後的費英東的瓜爾佳氏家族撐腰之故,又或許是因為多爾袞愛才、惜才,鰲拜才僥倖保住了一條性命。換言之,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去世,鰲拜充其量只能算作政治邊緣人物,並沒有能夠進入權力核心!
順治七年,攝政王多爾袞在古北口意外墜馬身亡。不久之後,清世祖開始了對多爾袞的政治總清算。鰲拜因為曾經支援皇子即位,無形中等於是幫了清世祖一把。同時,因為他一直受到多爾袞的打擊、排擠,與多爾袞不是一條心,反倒是因禍得福,被清世祖認定為自己可信、可用之人。之後,清世祖對鰲拜大肆重用,鰲拜在政治舞臺上開始逐漸嶄露頭角。順治十八年,清世祖因天花病逝,臨終前指定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一道作為輔政大臣,輔佐自己年幼的兒子清聖祖。因為有多爾袞的前車之鑑,清世祖對宗室王公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臨終前沒有選擇宗室王公攝政,而是採取了異姓大臣輔政的政治格局。但是,輔臣同樣有權力慾望,不久之後,四位輔政大臣之間便開始了爭鬥。索尼是鰲拜的“老戰友”,當初曾經一起反對過多爾袞即位,資歷深厚。加之年紀漸長,索尼采取了超然的姿態,僅僅作為孝莊文皇后和清聖祖制約鰲拜的一種象徵性存在,並沒有過多掣肘鰲拜的權力,基本上與鰲拜保持了表面上的“和平共處”。遏必隆雖然是清太祖的外孫、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親兒子,卻沒有遺傳到姥爺和父親的性格,屬於典型明哲保身的牆頭草,一心只求自保。於是,鰲拜與清太祖的另一外孫蘇克薩哈便最先成為了勢同水火的對手!孝莊文皇后和清聖祖為了穩定政局、穩住鰲拜,最終選擇了放棄蘇克薩哈,這一局以鰲拜完勝告終。自此,除了年邁的索尼,鰲拜失去了幾乎所有制約,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而這個時候,清聖祖也慢慢長大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想一展拳腳、有所作為。但是,鰲拜卻依舊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為清王朝“盡忠”,根本不理會小皇帝的那一套。平心而論,鰲拜沒有野心、更沒有反心,終其一生都在兢兢業業為清王朝“盡忠”。但是,恰恰是這種自以為是的“盡忠”,讓清聖祖受不了了!於是,孝莊文皇后和清聖祖想到了索尼,藉助皇帝大婚,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選為了皇后,把索尼和赫舍里氏家族牢牢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這時的索尼也顧不得什麼“老戰友”情分了,從“半退休”狀態直接跳到了臺前,成為了清聖祖的“馬前卒”,與鰲拜徹底撕破臉,公開要求輔政大臣還政清聖祖,讓清聖祖親政!雖然索尼不久之後便去世了,但是他的這一公開提議為清聖祖對鰲拜動粗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和藉口。同時,索尼的兒子索額圖索性直接加入了清聖祖“倒鰲”的陣營之中,公開為清聖祖站臺。
康熙八年,年少氣盛的清聖祖利用自己私下培養的摔跤少年,一舉擒拿了鰲拜,順勢正式掌握了實權。清聖祖實際上也知道鰲拜沒有野心和反心,他僅僅是對自己的皇權造成了掣肘而已。因此,在拿下鰲拜之後,清聖祖並沒有殺了鰲拜,更加沒有將鰲拜族滅,僅僅是將其幽禁了事。同年,鰲拜在幽禁中去世。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鰲拜是被清聖祖秘密處決的,應當屬於正常死亡。說到底,鰲拜在順治七年之前,手根本伸不到權力核心,連成為政治鬥爭的參與者都沒有資格。順治七年之後直到清世祖去世,鰲拜屬於上升期,而且對清世祖忠心耿耿,不僅沒有掣肘、威脅皇權,反而是清世祖的忠臣、能臣,清世祖根本不可能看他不順眼。相反,正是因為清世祖看中鰲拜,這才有了後來的鰲拜輔政,清世祖沒有任何理由要置鰲拜於死地!
但是,俗話說“人的腦袋隨腚走”,腚下的那把椅子不同了,想法也就不同了。成為輔政大臣、尤其是搞掉了蘇克薩哈之後,鰲拜似乎有些飄飄然了,大有向霍子孟看齊的態勢,有些不把小皇帝清聖祖放在眼裡了。如果說清世祖在世時鰲拜還拿清世祖當“老大”的話,這個時候鰲拜內心已經有些拿自己當“爺叔輩”了!雖然鰲拜並不想當“老大”,更不想自立字頭,卻已然對名義上的新“老大”清聖祖的權威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威脅!清聖祖要想掌握大權,要麼學漢宣帝熬死霍子孟那樣熬死鰲拜,要麼先下手為強、拿下鰲拜。很顯然,清聖祖並不想學漢宣帝,他根本不願等!所以,鰲拜雖然歷經四朝、侍奉了三代皇帝,但真正對皇權造成掣肘的只有康熙朝的八年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只有清聖祖看他不順眼、非要除掉他的原因所在。說到底,鰲拜與清聖祖並沒有私人恩怨,二人之間只是權力鬥爭而已。拿下鰲拜掌權的目的已經達到,清聖祖也就沒有必要對鰲拜趕盡殺絕了。事實上,清聖祖晚年已經對當年處置鰲拜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歉疚”,但事關皇帝的權威,他不可能公開為鰲拜平反,只能透過其他方式予以“彌補”,那就是恢復鰲拜崇德年間獲得的阿思哈尼哈番爵位,算是肯定了鰲拜前半生的功績!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算是清聖祖在給鰲拜“變相平反”了。
-
7 # 史雲生
鰲拜,給人的印象都是大奸大惡之徒。其實,這只是對於漢人來說。他是清朝三代元勳,軍功赫赫,以戰功封官進爵,是滿清的大功臣,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以我個人看法,如果把鰲拜與康熙的位置換一下,不敢說有康熙一樣的作為,但至少不會差到哪裡去,肯定比康熙他爹順治要強的多。
鰲拜到康熙時代才被除掉,其實說白了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皇太極太需要鰲拜這樣的人物在明朝末年,滿清對大明江山虎視眈眈,皇太極努爾哈赤需要像鰲拜這樣能掙善戰的猛將,來對抗大明王朝。
鰲拜也對皇太極很忠心,是皇太極的心腹。而鰲拜也沒有讓皇太極失望,在與大明王朝對抗過程中,戰報連連。尤其是皮島之戰和松錦會戰,更是以弱勢逆轉戰況,為清軍入關奪取全國統治權打下了基礎。
因為這兩次戰功,皇太極大喜過望,賜他為“巴圖魯”,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順治是鰲拜扶持上帝位的,對抗多爾袞在建立滿清政權的過程中,皇太極努爾哈赤逝世。在皇位的繼承上出現了分歧,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想自立為王,但是以鰲拜和索尼為首的大臣卻擁護皇太極長子。雙方在這點上都不能說服對方,相持不下。
雙方僵持不下也不是一個辦法,所以就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式,那就是立皇太極的第九子,也就是康熙的老爹順治為帝,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一同輔政。所以,順治能夠繼位,鰲拜是功不可沒的。而且為了對抗多爾袞,順治也不可能殺了鰲拜。
肅清農民軍,穩固大清江山在清軍入關時,關內還有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率領的大西軍。這兩大軍都是隨時可能反清成功,導致清軍功虧一簣。所以需要手握重兵的鰲拜來清除他們,而且鰲拜也做到了,穩固了大清江山。
還有,放清軍入關的吳三桂也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威脅到大清江山,這點從康熙急著除掉吳三桂就能看出。大清想要坐得穩,順治想守住他老爹傳下來的江山,就需要鰲拜這樣的人。
康熙不再需要鰲拜其實,從某意義上講,康熙和鰲拜是同類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而且兩個人都是極為出眾的聰明人,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而且鰲拜從來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更別說是尊敬他了,康熙怎麼可能容得下鰲拜。
在康熙看來,鰲拜已經完成了他該完成的事了,把大清江山穩固,基本上是不會再有過多顧慮,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家最是無情,你可以和皇家同苦,卻不能同甘。既然已經完成了使命,那就該退隱,不該再有什麼貪念。
可憐鰲拜不知道這點,晚年玩弄權術,結黨營私,專權跋扈,康熙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不除掉他。
-
8 # 青燈問史
鰲拜與康熙走向決裂是不可避免的。並非是康熙看他不順眼,也不是鰲拜要謀反篡位。整體而言,鰲拜在大清歷史上還算是一枚忠臣,這也是康熙皇帝擒拿鰲拜之後,為什麼沒有將他殺死,而是囚禁的主要原因。
一個是君,一個是臣,古語說得好,臣莫跟君鬥,可是鰲拜不聽啊,才有了劫身大禍。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康熙為何要除掉鰲拜的具體原因。
1.皇權變化與走勢:鰲拜在落後。眾所周知,努爾哈赤的八旗制度是滿清戰勝大明朝的根本,這種略帶民主氣息的原始貴族制度和大明的絕對皇權制度相比,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所以,他戰勝了大明。
但是,隨著滿清入主中原,八旗制度在皇太極、福臨等人的手裡逐漸得以演化,因為他們時刻在向漢族政治制度學習,學習那些有利於他們掌握時局的制度。到了福臨的手裡,嚴格意義上的八旗制度已經演化成為諸王貝子議政王大臣會議,其權力因為參與人數的增加被稀釋了很多,皇太極和福臨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也就是想擺脫議政王大臣們的掣肘之權,能享受皇權獨大的局面。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當時權力分配的問題:話說宮中有個地方垮塌了,福臨想撥款修建一番,但是方案提請到議政王大臣會議後,眾大臣認為浪費,所以否決了這項提請,福臨也沒有辦法,只好作罷。這充分說明,皇權在滿清前期還不能完全被皇帝所掌握,受到了很大的來自於諸王大臣的限制。
鰲拜作為幾個朝代的老臣和重臣,為滿清的江山也是兢兢業業了一輩子,不會不知道滿清權力分配的格局,在康熙以前,他就是這種權力分配格局的產物之一,所以,對於這種權力分配格局,也存在守住祖制的思維。
但是,康熙上臺之後,內外局面在不斷髮生變化,皇權如果無法獨立,那麼他就會像福臨一樣,連宮殿損壞都無法做主修建了,更不要談及平三藩,收臺灣等大事了。康熙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學習的漢文化比他的父輩們要多得多,在一個大一統的中國體制之下,沒有皇權的獨攬,是很難辦成大事的,這一點,年青的康熙看的很透,但是鰲拜沒有看透。鰲拜還停留在權力分配格局之下,而康熙則堅持皇權獨攬的格局。
這樣的狀態最終會使得鰲拜和康熙在權力分配的問題上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引發決裂只是時日問題。
2.被權力衝昏了頭腦的鰲拜鰲拜是福臨指定的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一切緣由皆來自於權力的慾望。在皇權無法獨攬的情況下,鰲拜加強了自己手中的權力。應該說,鰲拜強化手中的權力,實際上是分取皇權的一部分,他的本意不是為了謀反和篡位,而是加強自己的地位和權勢,以圖永保富貴。在蘇克薩哈和遏必隆都被他整垮之後,只剩下一個索尼還在撐著,他居然還想著幹掉索尼。在皇權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孝莊太后發起了一場政治婚姻,讓康熙與索尼的孫女成婚,形成政治聯盟對付鰲拜。
為什麼康熙不能收回鰲拜的權力,就是因為祖上那所謂的議政王大臣會議鬧的,搞得一些有資歷功績的權勢之臣在權力上尾大不掉。
權力讓人瘋狂。像鰲拜這樣的幾朝忠臣也在所難免,他透過權力圈地,透過權力安插人事,透過權力鞏固自己的勢力。更為可氣的是,他居然不顧康熙才是主子的身份,自己所享待遇差不多和皇帝一個級別了,這不僅僅碰觸到了皇帝的權力,而且更是碰觸到了皇帝的尊嚴。
康熙不是一個懦弱的皇帝,他當然不會讓一個臣子擋住了自己的路。
3.制度和人性是鰲拜和康熙分裂的主因清朝前期制度上的演變是康鰲走向決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對於權力的慾望則是鰲拜身陷囹圄的另一個主因。
自康熙收拾了鰲拜之後,與其說是康熙收拾了鰲拜,還不如說是滿清政治制度上的一個劃時代變革,因為從此之後,康熙皇帝手裡掌握的是絕對皇權,沒有人能控制和左右他,就算康熙偶爾還會利用和想起議政王大臣會議,但是事實上從那時候起,議政王大臣會議已經成為徹頭徹尾的擺設。
-
9 # 歷史折返
當年皇太極攻打大明江山的時候,鰲拜就已經追隨其在軍中作戰。由於鰲拜作戰勇猛,謀略高超,很是得到皇太極的青睞。曾經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皇太極去世後,鰲拜在豪格陣營中發揮作用,充分制約多爾袞的大權獨攬,使得順治能夠登上皇帝寶座。他是大清朝早期很有影響力的這麼一個重要人物。
鰲拜是皇太極忠實的追隨者,盡心盡職的效命。可惜的是皇太極過早去世,使得鰲拜失去了一位非誠賞識自己的好領導。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皇太極弟弟)和豪格(皇太極兒子)兩人爭奪皇位,鰲拜由於追隨皇太極,因而站在豪格陣營中,與多爾袞針鋒相對。可惜後來順治上位,而多爾袞又奪得輔政大臣攝政王的職位。豪格陣營很快被多爾袞瓦解,豪格本人後來也被多爾袞陷害致死,鰲拜作為豪格陣營非常有力的支持者,遂被多爾袞排擠打壓,已經非常邊緣化了。
如果局面一直就這麼走下去的話,估計鰲拜基本不會再有什麼出頭之日了。可是歷史就是這麼充滿偶然和任性,多爾袞在其三十八歲巔峰的時期,突然重病去世。因此順治皇帝才能夠實現親政機會。而鰲拜也藉此機會,重新走進順治皇帝視線之中,進而得到順治皇帝重用和青睞。
失去競爭對手的鰲拜,在順治時期對朝廷的貢獻也是可圈可點的。因此手中權利日益壯大。當順治皇帝去世的時候又被選為輔政大臣之一,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執政。 康熙皇帝時期的輔政大臣一共有四位。他們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鰲拜面對年幼的康熙皇帝,對權利追逐的野心已經到了非常膨脹的地步。他基本已經把索尼,遏必隆拉攏到自己一方。同時又聯合朝中大臣陷害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並最終逼迫孝莊和康熙下令斬首蘇克薩哈。孝莊和康熙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殺掉蘇克薩哈。
除掉蘇克薩哈之後,鰲拜一人獨攬朝中大權,上欺年幼的康熙皇帝,下壓滿朝文武。在朝中大搞結黨營私,多次拒絕康熙皇帝親政。
當時的孝莊皇太后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順利親政,提出與另一位輔政大臣索尼進行政治聯姻。以選擇索尼孫女為皇后的籌碼拉攏索尼,成功掣肘鰲拜。最終索尼之子索額圖和康熙皇帝用計逮捕鰲拜入獄。從而使康熙皇帝順利上位。
鰲拜侍奉皇太極的時候,資歷尚淺,談不上野心一說。到順治皇帝時期,又碰上個攝政王多爾袞,只有受打壓,挨排擠的份兒,根本談不上什麼心中的理想而言。巧合的是多爾袞早逝,給鰲拜帶來了機會,不過這個充滿野心的傢伙以小犯上,拒絕康熙皇帝親政。因此最後遭到鎮壓。題主所說康熙皇帝看鰲拜不順眼一說似乎不太恰當。
-
10 # 大城公
康熙帝除掉鰲拜,未必是件好事。有鰲拜在,吳三桂不敢造反!鰲拜被囚禁逼死,三藩之亂隨後爆發!
說到少年康熙帝為何看鰲拜不順眼要除掉他?前面的皇帝為啥不除掉鰲拜將軍?
在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帝三位執政者時代,君主本身都是強勢的,皇太極和多爾袞不用說,順治帝親政後,從多爾袞手中接管軍政大權,誰敢說不?鰲拜敢藐視皇權嗎?不敢。
鰲拜是皇太極親軍上三旗的將領,嫡系,他反對多爾袞做皇帝,要推舉順治帝的哥哥豪格上位,此舉遭到多爾袞打壓。為此,雙方讓一步,多爾袞不做皇帝,豪格也退出皇位之爭,而孝莊太后精心策劃把小孩子福臨推上皇位,就是順治帝。
鰲拜因為得罪多爾袞,幾次被打壓,清算!對於孝莊太后、順治帝來說,鰲拜是忠肝義膽的大忠臣!
當康熙帝繼位,主少國疑,鰲拜趁機專權發展自己勢力,目的是多撈取利益。說他謀逆,那是冤枉他了!
一個朝廷裡,皇帝權力縮小,處處被大臣使絆,就會施展不開。而大臣權力膨脹了,就會威脅皇權,挑戰皇帝的權威!
康熙帝與鰲拜之間的恩怨矛盾,就這麼一回事,皇權被圍堵,鰲拜的權力在膨脹。所以,14歲的康熙帝就設計除掉權臣鰲拜。
清史稿記載,康熙帝擒鰲拜只有一句:“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
輕描淡寫,大意是:鰲拜進宮拜見康熙帝,剛一進門,小侍衛們就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竟然被一群小侍衛捉住了。
(注:康熙帝為了對付鰲拜,專門在宮內蓄養十幾歲男童一批,訓練武功,擒拿格鬥,平時以此表演為娛樂,鰲拜並沒在意)
這麼一個小情節,被二月河擴寫出長篇小說,這位先生真能編劇啊!
先看看鰲拜的履歷表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崇德二年,徵明皮島(毛文龍駐地),與甲喇額真準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從優獎賞),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搶)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徵湖廣,至安陸,攻滅李自成。進徵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隨後幾年屢次被多爾袞打壓,免職。
鰲拜是戰功赫赫的滿軍名將,打敗毛文龍、洪承疇、吳三桂、李自成,陣前斬殺張獻忠!平定四川、貴州。
順治帝親政後,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順治帝崩,受顧命輔政。
按理說,以鰲拜的資歷和戰功,他是大清王朝的柱石,怎麼會被康熙帝鎖拿圈禁呢?
康熙八年,皇帝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
鰲拜既已被擒,康親王傑書等群起而攻之,列上鰲拜三十條大罪,論大辟(分屍),並抄沒家產。
康熙帝裝模作樣,下詔謂:“(鰲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只將鰲拜革職,抄沒家產。(鰲拜給康熙帝父、祖打工一輩子,最後連家產都全盤貢獻出來)
不久,鰲拜死於圈禁牢房。康熙五十二年,皇帝懷念他的功勳,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由其從孫蘇赫襲爵位。蘇赫死後,仍由鰲拜孫達福襲爵位。到雍正帝時,追念鰲拜以前功勞,欽賜祭葬,給他恢復一等公爵位,允許世襲,賜諡號超武。到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重新追究鰲拜的功勞和罪過,命停襲公爵,改賜一等男爵位。
因為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親自給鰲拜平反了!雍正帝更大方,直接給鰲拜恢復一等公爵位,賜給諡號超武。
這就說明一點:
①少年康熙帝捉拿鰲拜,考慮不夠周長,康熙帝晚年是後悔幹此事。否則不會給鰲拜平反!
②鰲拜的罪行不是很嚴重,絕對沒有謀逆!
③康熙帝剛愎自用,只知除掉“障礙”,有利於自己親政,鞏固和加強皇權。但捉拿鰲拜,逼死鰲拜,直接惹下一樁天大的災禍:吳三桂眼見清朝開國元勳舊臣都老死去了,就大清名將鰲拜也被害死了!所以無所顧忌,欺負康熙帝年幼無知,壯起賊膽興兵造反,引發三藩之亂!清廷花費無數無數無數錢糧和犧牲大量兵員,歷時八年,才將這場叛亂鎮壓下去!如果當初不捉拿逼死鰲拜,只要鰲拜退休在家閒著,只要鰲拜活著,吳三桂就未必敢造反!
這就是開國元勳、名將的震懾作用!因為吳三桂做明朝邊關將領時,曾經被鰲拜打敗!吳三桂心裡是很忌憚鰲拜的!
除掉一個鰲拜,壯了吳三桂的賊膽,導致國無寧日,烽火連天,得不償失!這是康熙帝晚年追念鰲拜功勞,給他平反的原因。
鰲拜的罪名是“結黨專擅”。就是結黨營私,專權,擅自發號施令。
那麼鰲拜又幹了些啥壞事呢?大概有以下幾條:
①鰲拜與內大臣費揚古有仇,又對費揚古兒子、大內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在皇帝跟前侍候),不加禮輔臣(這班侍衛不向輔政大臣鰲拜行禮)。鰲拜於是找茬,汙衊倭赫等人擅自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將他斬首,屍首棄市。就以此案株連費揚古、怨望,將他們處死,並屠殺他們家屬,抄沒家產。(鰲拜利用輔政大臣權力,不請皇命,殺害領侍衛內大臣費揚古和大內侍衛倭赫等數人,少年康熙帝肯定心裡惱火)
②鰲拜圈地,侵佔民田,排斥異己
清兵入關之初,八旗皆有分地。鰲拜要調整和擴大鑲黃旗的地盤!這樣引起正白旗和其它旗將領不滿,紛紛抵制,民間百姓也受到侵擾!輔政大臣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堅決抵制鰲拜!兩人遂展開激烈鬥爭!
鰲拜發怒,設計打壓對手,排斥異己。不論是滿族將領還是蒙古將領,只要不依附他,敢反對他,統統排斥,壓制!
鰲拜做輔政大臣,本來他的排名在名列遏必隆後面,自從索尼死後,上朝站班啟奏,鰲拜皆首列,儼然領班大臣。
鰲拜平時與弟穆裡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林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結黨營私,朝廷大事就在家中議定,然後施行。
侍讀學士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內容涉及鰲拜專權。所以鰲拜很討厭熊賜履,他奏請禁止言官(御史)不得陳奏。就是壓制言論,打擊御史!
由於鰲拜權力膨脹,處處挑戰皇權,成為康熙帝親政的一個障礙物!
而康熙年少氣盛,就堅決要除掉鰲拜!他設計的“一群小侍衛伏擊鰲拜”鬧劇,其實就是東漢末年一群太監在宮內伏擊大將軍何進的老招數!任你鰲拜本領高強,進皇宮是單身一人,怎麼對付你不行啊?既然皇帝起了這個心眼,鰲拜不造反,就是劫數難逃!
其實,說白了,就是爭權!鰲拜要爭取更大權力,把做臣子的權力實現最大化!康熙帝要爭皇權,重塑天子權威,那就必然要打壓權臣,削掉鰲拜的權力。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回覆列表
鰲拜輔佐的其他皇帝,大權都在皇帝手裡。鰲拜要聽皇帝的話。而康熙由於年幼繼位,鰲拜作為輔政大臣,權力在鰲拜手裡,康熙無權,而且鰲拜還不想把權力交還給康熙,康熙當然要除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