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謝金澎
蒙元帝國,橫跨歐亞,在其興盛時期,絕對是神一般的無敵存在。
周邊那些小國小邦以及附庸國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就只好努力的去巴結元朝,其中高麗國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因為蒙元倘若要滅他,也就是揮一揮馬鞭的事情。
高麗國國王王倎為了保持跟元朝的良好關係,一直努力的想要求娶忽必烈的女兒。忽必烈完全沒有必要像漢朝安撫匈奴那樣拿自己的女兒來玩和親的套路,對王倎的求親也就不是很熱心。但是這個王倎倒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可謂孜孜不倦、鍥而不捨,他的誠意感動了忽必烈,忽必烈便把自己的女兒孛兒只斤·忽都魯堅迷失嫁給了他。
千辛萬苦,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贏得美人歸,王倎欣喜若狂,異常重視這樁政治婚姻。為了表達自己的重視程度,王倎將自己的正宮王后將為貞和宮主,並舉國歡慶,張燈結綵,全民到街上迎親。
當然,高麗雖小,王倎好歹也是一個王,並不缺乏美女。他之所以要去娶一個剽悍的蒙古女子,不是他喜歡粗獷、剽悍的蒙古女子的性格,而是出於政治上的算計。一方面希望成為元帝國的女婿後,能夠確保高麗安全,自己王位無憂;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忽都魯堅迷失是自己妻子的特殊關係獲得元帝國的好處。
對於龐大的元帝國來說,高麗就是窮家小戶,畢竟也是自己的女婿,適當自助一點就是小意思。所以高麗鬧饑荒時,忽都魯堅迷失確實幫了大忙,在自己的孃家元帝國要來了救災糧,幫助高麗度過看饑荒。
一切都按照設計的路徑在發展,王倎可謂是心想事成了,按理說應該是心滿意足,開心幸福了。但是事實上王倎過的並不開心,不但不開心,還很痛苦。這是為什麼?因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女兒,自小性格強勢彪悍,脾氣暴躁,小小的高麗從來也沒有放在忽必烈的眼裡。所以王倎在高麗人的眼裡是王,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個小男人而已。動輒對王倎非打即罵,即便在王倎的臣民面前,也毫不避諱。在她看來,王倎娶她,可是佔了大便宜,而且她還實實在在的給高麗帶來了不少好處。結婚不過一年,王倎就已經是苦不堪言,卻又不敢得罪,只好忍氣吞聲,打掉牙和血吞,也算是為高麗國忍辱負重了。忽都魯堅迷失為自己的兒子王謜擺宴席,貞和宮主屈尊參加並給忽都魯堅迷失敬酒,王倎因此回頭看了一眼,她誤以為王倎是在表達不滿,王倎拼命解釋,她根本聽不進去,又哭又鬧的跑回了元朝。
這種兒女之間家長裡短的瑣事,忽必烈倒是沒有為難王倎,但是忽都魯堅迷失不久生了流淚不止的怪病,沒多久就去世了,王倎雖然從此解脫,但是很多人懷疑是他害的。他怕引發蒙元帝國的不滿,匆忙把位子傳給了王謜。好歹王謜是忽必烈的親外孫,忽必烈不至於跟自家的孩子過不去,這才如釋重負,逃過一劫。
所以,高麗王王倎娶到蒙元帝國的女兒,高麗人民覺得找到了靠山自然是歡欣鼓舞,他們的國王因為娶到的是惹不起的悍婦,不得不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想來也實在是可憐可嘆。
-
3 # 歷史名將錄
元朝建立後,高麗作為元朝的附庸國,與元朝之間,形成了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的外交關係。
這位娶了元朝公主的高麗世子就是高麗忠烈王王愖(又寫作王諶,後改名王睶,也寫作王,也叫王昛,史料不同,名字寫法不同,都是同一個人)。而他娶的公主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長女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即後來的高麗莊穆王后。
正是從王愖之後,形成了所有高麗君主都必須成為元朝駙馬的慣例。因為元朝強大,而高麗弱小,元朝公主的地位在高麗比國王的地位還要高。再加上元朝公主向來嬌生慣養,草原民族的女兒生性也向來比較彪悍,娶元朝公主的高麗王的噩夢就到來了。他們被公主打罵是常事,甚至被打哭,還不敢還手,還要賠不是。這個故事還要從1260年講起。這年,高麗高宗逝世,在元朝為人質的高麗元宗回國繼位。王愖就被封為王世子,送入元朝,按照蒙古貴族的習俗撫養。
到了1274年,高麗元宗去世,王愖繼位,成為了高麗忠烈王。從這時起,高麗君主的封號都變了,不敢上廟號稱宗了,慘吧。
忠烈王繼位的當年,向忽必烈提出娶元朝公主為妻。忽必烈就將剛滿13歲的嫡長女忽都魯揭裡迷失嫁給了忠烈王,並冊封忽都魯揭裡迷失為安平公主。只是此時公主年幼,在3年後,才正式完婚。
忽都魯揭裡迷失的母親是阿速真皇后,她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任性跋扈。忠烈王的命運可憂了,而且受苦的還不止忠烈王一人。
安平公主到達高麗後,王愖將之前娶的正妃王氏降為了貞和宮主,而將公主封為了正宮。從此,高麗王朝迎來了嶄新的時代。公元1274年,安平公主15歲,正式嫁給年長30多歲的高麗王子。不過,和歷史上的和親公主不一樣的是,安平公主出嫁的名義是招贅駙馬,並不是外嫁和親,高麗王子也是在元朝的都城大都和公主成婚的。安平公主婚後和高麗王子原本住在元朝,一個月後,高麗老國王逝世,元朝冊封高麗王子為新國王,即高麗的忠烈王,並派兵護送回高麗。安平公主從此隨夫婿前往高麗。
安平公主在高麗極盡殊榮,在到達高麗的第一天,忠烈王要求高麗的王公大臣、嬪妃、宮人等一眾成員,全部在都城跪迎公主的到來。在高麗,忠烈王在迎娶安平公主之前原本是有正妃的,從此也全部降級,將正宮王后的地位讓給了安平公主。
安平公主經常辱罵包括宰相在內的高麗大臣。達官貴人們一見到安平公主,個個是戰戰兢兢,唯恐又被點名批評。
安平公主對待自己的夫君忠烈王,那是更加的不客氣,掐一下,擰一下,那是愛,更愛的就是動不動就拿手杖敲打忠烈王。這位可憐的忠烈王經常被公主逼到“王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被打到哭了。唉,好可憐的高麗王。
甚至在1279年,因為高麗“年飢,豫給一歲糧”。這還只是提前給的,平時每年元朝都有歲糧撥給高麗。
元朝給高麗的這些賞賜,大大提高了高麗的經濟水平,讓高麗上至君主,下至百姓,普遍受益,自然是舉國開心了。
這種情況下,高麗君主經常被元朝公主打,高麗大臣經常被元朝公主罵,看在錢糧的份上,忍了;再苦不堪言,也忍了。犧牲個別人,幸福一高麗,還是挺划算的。
當時的高麗,有點類似西方王國,王族喜歡近親結婚。什麼哥哥娶親妹妹,侄女嫁給親叔叔,堂兄妹結婚之類的,那是屢見不鮮。而元朝公主的到來,大大改善了近親結婚的狀況和惡果。隨著公主的去世,忠烈王惶惶不可終日,由於害怕元朝認為是忠烈王害死了公主,忠烈王趕緊退位,將王位傳給了他和安平公主所生的兒子,諡安平公主為莊穆王后,忠烈王才躲過一劫。隨後,元朝追封安平公主為齊國大長公主。
-
4 # 薩沙
很簡單,娶了個母老虎,誰能高興的起來。
高麗元宗是個很倒黴的國王。
蒙古在1253年大舉入侵高麗。高麗小國寡民,哪裡是蒙古的對手。
元宗父親高宗逃到江華島,依靠海軍保護,指揮大陸上的老百姓和蒙古人作戰。
結果1232至1259年,蒙古先後5次大規模入侵高麗,所到之處燒殺淫掠,動輒屠城。這使高麗經濟、文化遭到極大破敗,國家瀕於滅亡,蒙古人控制了北韓大局。
然而,北韓人的民族性很強,他們不斷組織各種游擊隊襲擊蒙古人,拒絕繳納賦稅。
蒙古人的數量畢竟較少,也不從事農業,必須依靠北韓老百姓。
所以,蒙古人總不能將北韓人殺光,還是必須利用,試圖扶持聽話的北韓政權。
1260年,高宗在巨大的壓力和憂愁下病死,兒子元宗上臺。
元宗之前曾經在蒙古做了2年的人質,對蒙古貴族階層較為熟悉。
他上臺以後,決定建立服從蒙古人的北韓政權以自保。
而此時,蒙古人正在計劃遠征日本,需要北韓作為跳板,全力給予支援。
於是,忽必烈扶持元宗,首先出兵打跑了控制軍權的權臣林衍,將權力還給元宗。
隨後用很多手段,開始通絡元宗。
元宗時代就試圖迎娶元朝的公主,由此同蒙古人聯姻。元宗對蒙古人很瞭解,知道一旦聯姻就會被忽必烈當做自己人,給予信任。
然而,元宗上臺時已經41歲,正式掌權已經50多歲,病歪歪的身體很不好。忽必烈的公主都很年輕,沒有人願意嫁給這個老頭子。
所以,忽必烈股黯然拒絕,1274年,元宗在遠征日本的病死,享年55歲。
元宗死後,他的兒子忠烈王王昛上臺,立即提出聯姻的要求。
忠烈王相對年輕,做國王時候只有38歲,在蒙古人看來不算很老。
而且忠烈王上臺的同年,蒙古開始遠征日軍第一次戰役,迫切需要北韓的支援。
於是,忽必烈同意了這個要求,將自己的女兒齊國大長公主(姓孛兒只斤氏,名忽都魯揭裡迷失)嫁給忠烈王。
這段婚姻還是比較順利的,大長公主的肚皮也很爭氣,很快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高麗忠宣王。
這次聯姻以後,蒙古人開始把北韓王室當做自己人,不再謀求武力推翻,還經常援助糧食和物資。更重要的是,北韓王朝權力穩定了。
然而,忠烈王卻每天如坐針氈,心神不寧。
蒙古公主可不是好惹的,是個強勢的母老虎。
蒙古女人本來就厲害,更別說忽必烈的女兒。這個長公主從小嬌生慣養,權勢極大,沒有人敢惹。
到了高麗以後,長公主的地位比忠烈王的地位更好,具有最後決策權,可以單獨會見大臣。忠烈王的命令如果沒有長公主的批准,就等於無效。
權力被約束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長公主倒是對政治沒有太大興趣。
但就生活上,忠烈王叫苦不迭。
長公主為人兇悍,軟硬不吃,脾氣暴躁。
她20歲嫁給38歲的忠烈王,後者相貌平平,能力平庸,長公主對丈夫非常不滿,不屑。
一次忠烈王帶著長公主去祭祀先祖。長公主認為忠烈王沒有照顧好他,帶來的隨從太少。而且忠烈王進去祭祀時,讓長公主在外面吹了很久的涼風,非常惱怒。
在祭祀時,長公主大聲抱怨。也許是在祖宗勉強要面子,忠烈王一反常態,大聲呵斥了長公主幾句,讓他不得亂說話。
誰知道,長公主被罵以後大怒,竟然順手拿起忠烈王的柺杖就打過去,將他的帽子都打掉了。
雖然忠烈王沒有受傷,但被皇后當著祖宗的面打了,也是古往今來都沒有的。
隨行大臣們也敢怒而不敢言,私下說:弱國國王也不該丟臉到這種地步啊!
長公主連國王都敢打,別人也就可想而知。
忠烈王本來已經結婚10多年,原配皇后為王氏。娶了長公主以後,就將王皇后貶為妃子。
王皇后也是貴族血統,還是高麗神宗的曾孫女,卻也只能忍辱偷生了。
王皇后為人膽小怕事,從不敢得罪長公主。
然而,長公主有著很強的嫉妒心理,不允許忠烈王碰其他的女人。
隨後,有人誣告王皇后用巫術害長公主,後者大喜,強迫忠烈王將王皇后處死。
忠烈王倒是還有幾分夫妻之情,藉口查無實據,將王皇后打入冷宮,此後再不相見,好歹保住了一條命。
忠烈王還有3個妃子也都被排擠或者打入冷宮,其中絕色妃子柴無比還比斬殺。
總之,忠烈王的家庭生活算得上苦不堪言。好在長公主不長命,活到38歲就一病死了。
當時蒙古皇帝覺得長公主身體一向很好,懷疑是忠烈王下毒害死,一度要發兵討伐。
忠烈王嚇得屁股尿流,用盡方法解釋,並且將長公主的兒子列為太子(王皇后有一個兒子江陽公,是忠烈王長子),這才過關。
忠烈王為了國家,也算把自己一生都犧牲掉了。
-
5 # 大國布衣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娶了一個母老虎。
高麗小國寡民,在1232至1259年,蒙古先後五次大規模入侵高麗,所到之處燒殺淫掠,動輒屠城,使高麗的經濟文化遭受到極大地破敗,國家瀕臨滅亡。
蒙古人控制北韓,但北韓人的民族意識強烈,不斷組織各種游擊隊襲擊蒙古人,拒絕繳納賦稅。
蒙古人勢單力薄,必須要依靠北韓老百姓,於是試圖扶持聽話的北韓政權。1260年,高宗在巨大的壓力和憂愁下病死,元宗上臺,元宗曾經在蒙古做了兩年的人質,決定建立服從蒙古人的北韓政權以自保。
而此時,蒙古人正在計劃遠征日本,需要北韓作為跳板,全力給予支援。於是,忽必烈扶持元宗,首先出兵打敗了控制軍權的權臣林衍,將權力歸屬元宗,隨後運用通絡元宗。
元宗時代想同蒙古人聯姻,元宗對蒙古人很瞭解,知道一旦聯姻就會被忽必烈當做自己人,給予信任。但是,元宗掌權時年老,忽必烈的公主沒有人願意嫁給他。所以,忽必烈黯然拒絕,1274年,元宗遠征日本病死,享年55歲。
元宗死後,他的兒子忠烈王昛上臺,立即提出聯姻的要求。忠烈王當政時38歲,同年,蒙古開始遠征日軍第一次戰役,迫切需要北韓的支援。於是,忽必烈同意將自己的女兒齊國大長公主嫁給忠烈王。所幸婚姻生活順利美滿,不久他的兒子高麗忠宣王出生。
這次聯姻以後,蒙古人不再謀求武力推翻,還經常援助糧食和物資。更重要的是,王權得到鞏固。但是,忠烈王卻每天如坐針氈,心神不寧,因為長公主的地位比忠烈王的地位高,具有最後決策權。
權力被約束只是一個方面,生活也被掌控,但實際上長公主對政治並沒有多大的興趣。長公主20歲嫁給38歲的忠烈王,後者相貌平平、能力平庸,長公主對丈夫很不滿。
不幸的是長公主38歲時就去世了。當時蒙古皇帝懷疑是忠烈王下毒害死,一度要發兵討伐,忠烈王膽小將長公主的兒子列為太子這才免於一死。 元朝建立後,高麗作為元朝的附庸國,與元朝之間形成了“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的外交關係。正是從王愖之後,形成了所有高麗君主都必須成為元朝駙馬的慣例。
當時忽必烈將剛滿13歲的女兒嫁給忠烈王,冊封她為安平公主,當時她還很年幼,在三年後才正式完婚。安平公主到達高麗後將忠烈王的正妃降為貞和公主,將自己冊封為正宮。
不過,和歷史上和親公主不一樣的是:安平公主出嫁的名義是招贅駙馬,不是外嫁和親。安平公主脾氣不好,經常辱罵包括丞相在內的官員大臣,達官貴人們一見到安平公主個個都是戰戰兢兢,唯恐被安平公主責罵。
在1279年高麗年飢,元朝贈與高麗物資度過難關,當時的高麗有點類似西方王國,王族喜歡近親結婚。而元朝安平公主的到來,大大改善了近親結婚的狀況和惡果。
(安平公主劇照)
隨著安平公主的去世,忠烈王惶惶不可終日,害怕元朝認為是忠烈王害死了安平公主,忠烈王趕緊退位,將王位傳給了他和安平公主所生的兒子,諡安平公主為莊穆王后,忠烈王才躲過一劫。隨後,元朝追封安平公主為齊國大長公主。
-
6 # 澹奕
電視劇看看就算了,古代娶到公主未必就是件好事。皇帝的女兒的確不愁嫁,可也不是誰都稀罕做皇帝的駙馬的。娶公主做老婆,可能娶的不是老婆,而是請了個祖宗回家。
蒙古崛起以後,通過幾次戰爭,迫使當時的高麗王朝向蒙古稱臣納貢,元朝建立以後繼承了這樣的關係。不同於一般的藩屬國,元朝時期的高麗的處境,甚至還不如當年做金朝小弟的時候。
透過九次對於高麗的征伐,蒙古在高麗設立了“徵東行省”,徵東之意,其實是想以高麗為跳板,為日後攻取日本做準備,當然沒有成功,這也是後話了。由於蒙古鐵騎的戰鬥力實在太強了,剛開始高麗王朝還組織過積極的反抗,結果後來發現根本就打不贏,而且每次跟蒙古的戰爭都造成了高麗更大的損失,最終高麗決定臣服於蒙古。
1280年開始,元朝就開始在高麗設定“徵東行省”,之後因為征伐日本失敗,徵東行省一度被廢除,不過後來又恢復了。蒙古在高麗王京設定“達魯花赤”管轄高麗的所有事物,而高麗的王室只能居住在江華島的行宮之中。當時的高麗不同於其他的藩屬國,而徵東行省也區別於內地的元朝行省。
雖說是建立的行省,不過高麗王室得到了保留,而且徵東行省的行省丞相就是高麗國王,官署機構也都保留,其實高麗更像是元朝的保護國,只是名義上的行省而已。
當然不僅僅是如此,為了強化元朝與高麗之間的“友情”,元朝當時要求高麗進貢大量的女子入元朝,建立起了“貢女制度”。同時高麗君王要迎娶元朝公主為妻,元朝公主所生育的王子才能成為繼承人,而且年幼時要送往元大都撫養照顧。
從高麗忠烈王王昛迎娶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忽都魯傑裡迷失以後,歷代高麗國王都要娶蒙古公主為正宮王后,而忽都魯傑裡迷失也就是後來的莊穆王后,是後來所有迎娶元朝公主的高麗國王,人生噩夢的開端。
當年蒙古把高麗給打得實在招架不住,最終高麗派人求和求親,幾番 折騰之後忽必烈才答應把女兒嫁過去,而蒙古高麗戰爭也就告一段落。忽都魯傑裡迷失被王昛以盛大的儀仗迎娶回高麗後,戰事平息了,王昛每次與公主回大都朝拜、探親,都受到了忽必烈的大量賞賜,而且忽必烈也答應了王昛的“凡其國事不便者,皆奏罷之”等要求。
高麗向來窮苦,很難承受連年戰爭帶來的上海,所以國王和親對高麗臣民實在是有莫大的好處,當時的高麗民眾都非常開心。
然後高麗國王就悲劇了,忽都魯傑裡迷失是忽必烈的嫡女出身貴重,從小就嬌生慣養,而嫁到高麗以後,忽都魯傑裡迷失經常打罵貴族與朝臣,對於丈夫高麗王王昛,也是輕則動手重則動鞭。而由於老丈人家的勢力實在惹不起,所以面對王后的打罵,王昛就算再怎麼被欺負得慘兮兮,卻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以後的歷代高麗國王,其命運與王昛幾乎也都差不多,有的甚至還不如王昛。雖說高麗王娶了蒙古的公主,能夠止息戰火,對百姓來說是件好事,然後這就慘了高麗王,要長久忍受被壓制甚至是羞辱,要說絕望都正常,只是悶悶不樂,那真算是心大的了。
-
7 # 碧琳侯趣談史
早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就多次對高麗用兵。從1231年到1259年,蒙古七次入侵高麗。雖然給高麗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由於高麗軍民拼死抵抗,元統治者認識到要徹底征服高麗絕非易事。而高麗王室雖因退保江華島而得以苟延殘喘,但是半島上下,蒙古鐵騎所過之處,廬社為虛。高麗早已陷於兵財兩竭,不能再戰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聯姻成了雙方的最佳選擇。
1271年,在高麗元宗的多次懇請下,忽必烈答應以安平公主孛兒只斤·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高麗世子王昛(即後來的忠烈王)。忽都魯揭裡迷失是忽必烈的嫡生女兒,其母為阿速真皇后。她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更是跋扈任性。
1274年,安平公主入高麗。這對高麗人來說意味著兩國數十年戰爭的結束,和平降臨高麗。史書記載,王與公主同輦入城,父老相慶曰:“不圖百年鋒鏑之餘,復見太平之期。”高麗百姓開心了,但忠烈王的日子可不好過了。
安平公主小王昛二十多歲。在其下嫁之前,王昛早已娶妻。為了給安平公主騰位子,正妃王氏被降為貞和宮主。在慶祝安平公主生下兒子(後來的忠宣王王謜)的宴會上,因王昛在貞和宮主向安平公主敬酒時回頭看了一眼,安平公主勃然大怒,非說王昛對她翻白眼,鬧著要回孃家。最後王昛只好將貞和宮主打入冷宮以平息安平公主的怒火。
安平公主仗著元朝的支援,對身為高麗王的夫君王昛動輒打罵。有一次王昛與安平公主一起到天孝寺,公主因陪同人員太少而責罵王昛,並且抓起一根木杖朝王昛的頭部砸去,竟把王昛的帽子都打掉了。好不容易等公主怒氣稍弛,結果又因王昛先行入寺,公主怒其不等待自己,當著大臣的面邊罵邊追打王昛。
忠烈王之下,高麗群臣的日子也是過得戰戰兢兢。
順安公王琮是高麗元宗的愛子,元宗在世時,對王琮頗為喜愛,賞賜頗豐。安平公主入高麗後,一直垂涎順安公家產。當時有人誣告順安公詛咒忠烈王,印侯、張舜龍、車信等從嫁人與一干高麗群臣刻意逢迎公主,遂將此事誇大上報元朝,使得王琮被流放海島,其家財為忽都魯揭裡迷失所據。
安平公主還仗著身份干涉高麗臣工子女的婚姻自由。忠烈王二年(元至元十二年),安平公主想將安平公王璥的女兒嫁給元朝將領忻都之子,忠烈王不許。公主就繞過忠烈王,邀請慶昌宮主(安平公的姨母)和安平公夫人與忻都之妻見面,當面立下婚約。忠烈王也無可奈何。
至於任免、懲處官吏等干涉朝政之事,安平公主也沒少幹。忠烈王四年(元至元十五年),安平公主想要修建宮室,令人挑選吉日動工,宰樞令伍允孚以該年興工不利於人主為由加以拒絕。公主震怒,“欲流之”。忠烈王不得不將其罷官。忠烈王十三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安平公主與忠烈王宴請群臣,席間有大臣酒後語出不遜,公主大發雷霆,當場把人壓下去,次日便將人罷官。
總而言之,安平公主背靠著元朝這個龐然大物,高麗君臣在其面前只能夾緊尾巴做人。
1297年5月,安平公主看到壽寧宮盛開的芍藥花,大為感慨,淚流滿面,染病去世,年僅39歲。因公主盛年去世,時人懷疑或是被人暗害。忠烈王出於對流言的恐懼,主動讓位給忽都魯揭裡迷失的兒子王謜,自己當了太上王。
-
8 # 史論縱橫
原諒縱橫是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因為看過《霜花店》,所以,當我拿到這個話題,想著想著就歪了。
《霜花店》裡面的高麗國王與元朝公主的愛情,有幾分真實?《霜花店》是南韓19禁影片中比較文藝的片子,如果拋開那些帶顏色的東西,單論影片內涵的話,或許也能看出南韓人對這段歷史的解讀。
在影片中,高麗國王與年齡相仿的侍衛洪麟關係特別好,甚至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曖昧,說白了就是搞基的節奏,國王深陷同性愛情當中不能自拔。
然而,當時蒙古勢力不斷崛起,忽必烈在入主中原後,將矛頭對準了當時的高麗,在元朝勢力的威脅之下,高麗王不得已的情況下娶了元朝的公主當王妃。
對於高麗百姓來說,不用再與強大的元朝開戰,自然歡欣鼓舞,當然,如果按照國王的人設,他不喜歡女的,自然悶悶不樂。說到這裡,估計能將這個問題解答的一清二楚。
但是,南韓人的歷史腦回路還是很清奇的,劇情的峰迴路轉實在讓人震驚,因為高麗王不喜歡女人,導致出現膝下無子的尷尬局面。對於當時的政治環境來說,如果遲遲沒有王位繼承人,意味了元朝和高麗當局要換掉一個高麗王。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劇情再次反轉,洪麟在勾引公主的過程中,竟然與公主相愛了,這峰迴路轉的狗血,撒了高麗王的一臉,兩個人的“姦情”最終讓高麗王無法忍受,為了報復,高麗王對洪麟處以宮刑。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被處以宮刑絕對是無法忍受的事情,影片的最後,洪麟展開對高麗王的報復,兩個人在決鬥中喪生。
《霜花店》雖然是一部19禁片子,但是影響力之深遠是母庸質疑的,從愛情到背叛,從相愛到相殺,影片不止男女之情,更給人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實在是有一種“顧左右而言他”,不正面面對這場戰爭,而是以其他視角來可以掩飾這段歷史,雖然不是在創造歷史,也是在曲解歷史。
想來,這也和南韓人一貫的風格有關,熱衷於歷史,卻又不敢面對歷史的真相,明明是一個曼爾小國,非要把自己塑造成“大韓民國”。
高麗忠烈王與元朝長公主的婚姻,充滿了無奈真正歷史上,並非是元朝一定要將公主嫁給高麗,而是高麗國王死乞白賴的非要娶元朝公主,而且雙方不止一次聯姻。
因為當時忽必烈統一中原後,打算繼續對外擴張,高麗也在被征服的名單當中,從1232年到1259年,蒙古鐵騎曾經多次大規模進攻高麗,給予高麗極大的打擊,然而另一方面,由於元朝的戰線拉的太常,而北韓半島的地形太過於崎嶇,不利於元朝騎兵的行軍。
再加上,當時元朝想要攻打日本,希望以北韓為根據地,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放棄了持續攻打政策。
當時最熱衷於求親的高麗國王是元宗,元宗曾經在蒙古做了兩年的人質,見識了蒙古的強大,又是在忽必烈的扶持下才登上王位的,所以,高麗國實際上已經臣服於元朝,如果再和親的話,相當於加上一道保險。
但是元宗在活著的時候沒有完成這一政治目的,他的兒子忠烈王則完成了。
由於跟元朝和親,高麗王國成了元朝的駙馬國,“駙馬之國”就好比當時北宋與遼的“兄弟之國”,南宋與金的“君臣之國”“叔侄之國”一樣,簡單來說,就是元朝的附屬國。
正因為如此,北韓之前的國王都有廟號,到忠烈王的時候,只能以王相稱,而且還要加一個“忠”,其實就是時刻提醒高麗要忠於元朝。
在成為駙馬之國後,高麗的處境相對好一些,作為元朝扶持下的政權,高麗不僅不再遭受武力威脅,有的時候還能得到元朝的保護(大概從這個時候開始,高麗就喜歡抱中原王朝大腿,現在是抱美國大腿)。
然而,給人當小弟並不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就像現在特朗普對南韓總統,壓根就不感冒。
嫁給忠烈王的元朝公主不是一般的公主,那是忽必烈的長公主,所以,北韓才是“駙馬之國”,但是我們知道,古代社會雖然男尊女卑,但是皇家卻是另一碼事,公主的地位遠遠大於駙馬。
最可怕的是,當時的元朝長公主年齡只有20歲,而忠烈王卻已經38歲,年齡之懸殊相差二倍,再加上長公主的蒙古出身,暴脾氣肯定是有的,所以說,在這次和親當中,高麗國王忠烈王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久之後,這位長公主在38歲的時候意外去世,然而因為死的太突然,被元朝皇帝認為是高麗人下毒害死的,甚至想要發兵攻打高麗。
忠烈王自知無能為力,為了避免高麗再度生靈塗炭,主動退位,將王位傳給了他與長公主的兒子為太子,並將王位傳給了他,這才平息此事。這也算是,元朝與高麗國聯姻關係的一個開始。
恭愍王的愛情狗血悲劇到底是如何煉成的?《霜花店》中的原型並非忠烈王與忽必烈長公主的故事,而是恭愍王的故事,從恭愍王往上,大多是忠打頭的王,恭愍王的稱謂,可以說是他最終是一個反元的國王。
恭愍王其實也是元朝的駙馬,其父親是忠肅王,其兄為忠惠王,而他早早被送到了元朝當人質,在元朝期間,高麗高層產生了激烈的王位爭奪,恭愍王也是因為贏取了元魏王的女兒寶塔失裡,最後被元廷選中,稱為新一任的高麗國王。
也正是趁著元朝內部農民起義,恭愍王大展身手,開始對高麗內部的親元派進行打壓,在1356年曾對親元派人士進行瘋狂屠殺,順便推動進一步的改革。
1365年,與恭愍王一向關係很好的寶塔失裡不久之後還懷上了他的骨肉,這讓恭愍王十分高興,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寶塔失裡最後卻難產而死。
這對恭愍王的打擊很大,一系列的政治鬥爭,加上愛妻難產而死,恭愍王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不再是當初銳意進取的君主,反而變成了一個貪圖享樂,荒於朝政的昏君。
辛旽專權引發高麗國內很多大臣的不滿,最終引發矛盾的爆發。尤其是當辛旽掌握最高權力後,甚至想要取代恭愍王,暗地裡還進行了刺殺活動,最後恭愍王殺死了辛旽,此事更加引發了朝政的混亂。
最終殺死恭愍王的竟然是自己最親信的侍衛,1372年,已經荒於朝政的恭愍王設立了一個叫子弟衛的機構(電影中的健龍衛),初期可能是用來包圍自己的安全,然而,挑選的子弟都是年輕美貌的青年男子,讓人無法想象的是,恭愍王竟然縱容子弟衛姦淫王妃,並且以此為樂。
結果玩笑開大了,一名妃子懷了叫做洪倫子弟兵(洪麟的原型)的孩子,當恭愍王知道後,派宦官崔萬生殺掉洪倫,然而崔萬生也意識到,自己也必然會被滅口,於是夥同洪倫等子弟兵發動叛亂,將恭愍王殺死。
要不說,南韓人腦洞清奇,將這樣一個狗血的政治事件,增加愛情的籌碼後,變成一個唯美的文藝故事。
回覆列表
早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蒙古便常年對高麗用兵,高麗哪裡是蒙古的對手。後來,高麗被迫向蒙古稱臣,雙方這才罷兵,但國內卻又爆發動亂,為了穩固王位,高麗國王這才多次向蒙古求親,並最終娶了元朝公主。締結姻親、鞏固關係,不僅標誌著雙方敵對關係的結束,而且標誌著高麗國內叛亂的就此終結,飽經戰亂之苦的百姓自然歡欣鼓舞,那麼國王又為何悶悶不樂呢?
△安平公主忽都魯堅迷失
高麗屢遭蒙古入侵,為鞏固王位屢次求親從南宋紹定四年(1231年)起,蒙古便開始連年對高麗用兵,尤其是在元定宗、元憲宗時期,更是“凡四命將徵之,凡拔其城十有四”。在蒙古的鐵蹄之下,高麗如何抵擋的住,雖然頑強抵抗,卻也只能是接連喪失國土。
然而,蒙古雖然接連取勝,但由於高麗軍民的頑強抵抗,也是頗有損失,卻是始終無法徹底滅掉高麗。而高麗雖然成功避免了滅國之危,但面對強悍的蒙古,也只能是勉強支撐罷了。這種情況下,元憲宗九年(1259年),在蒙哥的要求下,高麗高宗王㬚最終派世子王倎(後改名王禃)入元為質,雙方罷兵議和。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建立元朝,隨後給高麗下詔書,上書“完爾舊疆,安爾田疇,保爾家室”,雙方正式締結宗藩關係,元朝負責保護高麗,而高麗則要盡納質、助軍、輸糧、設驛、供戶數籍等義務。
△胡軍版忽必烈
1269年,高麗元宗王禃經歷了權臣林衍的廢立之事,幸有蒙古介入才得以轉危為安。為了王位的穩定,王禃便想與元朝結為姻親,進一步鞏固雙方的關係。1271年1月,王禃派樞密使金煉向元世祖求婚,此時的王禃已是年過半百的老頭,忽必烈怎肯答應。
雖然求親被拒,但王禃卻並未氣餒,為表示誠意,又於同年6月派世子王昛率尚書右丞宋玢、軍器監薛公儉及衣冠世胄28人入質於元,且不再為自己求親,轉而為世子王昛求娶公主。忽必烈見王禃的確意誠,加上此時忽必烈正在計劃攻打日本,為了籠絡高麗,於是便應允了這門親事。
既然已經同意,忽必烈便也毫不吝嗇,不僅將自己的嫡生女兒孛兒只斤·忽都魯堅迷失遠嫁高麗,而且奉上了極為貴重的嫁妝。於是,在1274年,王昛派遣樞密院副使奇蘊率人隆而重之將被封為安平公主的忽都魯堅迷失迎入了高麗,卻沒想到他兒子的噩夢就此開始了。
國力弱小的悲劇,高麗國王慘遭蹂躪事實上,在迎娶元朝公主之前,其實已經有了正妃王氏,為了迎娶元寵愛公主,他只得將王氏降為貞和宮主,而忽都魯揭裡迷失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正妃。同時,為了表示恭敬,王禃派世子王昛率領文武大臣到碼頭親迎公主,而且命嬪妃、公主和命婦們在城外盛裝相迎。
高麗與元朝聯姻,表明雙方關係更進一步,不僅不必在面對蒙古的威脅,而且也標誌著高麗國王得到了蒙古的認可,長久以來高麗國內的叛亂,也將就此終結。這對飽經戰亂的高麗百姓來說,顯然是一件幸事,因此,當王昛和公主“同輦入城”之時,高麗京城的父老鄉親歡呼雀躍、奔走相慶。
然而,元朝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對於嫁給年長自己二十多歲的王昛,卻是極不滿意。同時,加之安平公主從小就是在嬌生慣養中長大,那叫一個跋扈任性,辱罵宰相等達官貴人簡直就是家常便飯,然而高麗國上下卻根本不敢有絲毫忤逆,就連國王王昛(成親一月後繼位)也得陪著小心。
在外辱罵大臣倒還罷了,安平公主對待自己的丈夫王昛更是苛責,不僅經常訓斥,更是動輒以手杖敲打。
例如,安平公主生下世子王謜後,王昛大擺宴席,招待賀喜的文武百官。席間,貞和宮主王氏跪著向安平公主敬酒,王昛回頭看了安平公主一眼,卻沒想到安平公主竟然就此大怒,非說王昛對她翻白眼,乃是為王氏抱屈,當即將宴席撤去,並哭鬧不休地催促下人,為她備轎要回元朝告狀去。最後還是她的奶媽以死相勸,這才將事件平息,但貞和宮主則就此被打入冷宮。
還有一次,安平公主和王昛到天孝寺許願,途中便因陪同人員太少而對王昛責罵不止,且抓起一根木杖便朝王昛的頭部砸去,把王昛的帽子打掉。到了寺中之後,又因王昛自己先入大殿而沒有等自己,安平公主又是一陣追打責罵。
堂堂一國國主,卻由於國力弱小,不得不對飛揚跋扈的妻子隱忍以待,甚至忍讓到了毫不顧及國王形象的地步,豈不可憐?哪裡又高興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