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阿音女俠追娛記

    殊不知文景、貞觀、開元、康乾之時,民間也常有流離失所,鄉野也常有餓殍。

    封建君主專制下,廣大的平民和農民承受著統治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的沉重壓迫與剝削,他們創造了美輪美奐的建築、玲瓏剔透的工藝品……他們的勞動成果何其豐美,只可惜不屬於他們自己。對於他們來說,沒有盛世。

  • 2 # 菁鴻子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但這幾千年裡,絕大多數的時期,老百姓都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所謂的盛世,也是相對而言。

    教科書上提到的盛世有:文景之治(西漢)、開皇之治(隋)、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唐)、仁宣之治(明)、康乾盛世(清)。

    以上這些盛世,都有一個公共的特點,即時間點都是所在王朝的前期。一個王朝末期,往往伴隨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等情況。當一個新生王朝完成了大一統,首要任務就是恢復生產、恢復人口。所以前期的君主通常都是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積累,人口與生產均得到了恢復。盛世也就由此產生。

    但這盛世也是暫時的,一個王朝的前期勵精圖治,中期貪圖享樂,後期民不聊生。不斷的洗牌與重來。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 3 # 來吃土豆吧

    按照時間順序,主要有以下這些“盛世”

    西漢:文景之治

    西漢文帝景帝時期出現的政治安定、社會經濟得到顯著發展的局面,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是租率最終減為三十稅一。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史載:漢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間,由於國內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太倉裡的糧食由於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庫房有餘財,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見《漢書·食貨志》)。

    東漢:光武中興 明章之治

    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建武二年至十四年頒佈6道釋放奴婢詔令。建武十一年,連下三次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制,實行三十稅一。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組織軍隊屯墾。簡政減吏,裁併400多縣。放免刑徒為庶民,用於邊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檯總攬於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是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大治"景象,此間把東漢推向了鼎盛,同時明章二帝時期的一些作法,對整個東漢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定穀倉儲存食糧。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以及大量隱瞞的人口戶口(根據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隋朝透過接手北周、陳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們留下的隱瞞戶口,在開皇年間就達到了860萬戶。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

    唐: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後共29年。

    宋:鹹平之治

    指的是北宋宋真宗鹹平(998年-1003年)年間出現的治世。宋真宗統治時期,勤於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注意節儉,鐵製工具製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

    明:永樂盛世 仁宣之治

    永樂盛世”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輝煌的時期之一。統治中國的永樂皇帝朱棣一直抱有恩威遍施海內的“雄才大略”,而盛世雄厚的國力為這個“大一統”信念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永樂盛世的出現,把中國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為當時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心。甚至在清朝修的《明史》中,都稱其“遠邁漢唐”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了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的政策.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宣宗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他們在位期間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比之於西漢“文景之治”。

    清: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最後,我看到有的答主說,封建社會廣大人民群眾飽受壓迫,根本沒有所謂盛世這類說法,我只能呵呵一笑,各個國家,歷代都有光明照不到的地方,而且盛世是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如果說你否認開元盛世,永樂盛世等的存在,那你就是中國古代在特定時期出現的被全世界公認的繁榮局面咯?

  • 4 # 666842677

    中國從上古夏商與西周,到東周時代的春秋戰國社會鉅變,大秦帝國建立統一天下,步入了封建時代,秦末大亂,劉邦建漢,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漢初惠帝,呂后,繼續無為而治,迎來了文景之治的“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的太平治世,之後武帝征戰四方,餓殍遍野,晚年釋出輪臺罪己詔,與民休息。之後昭宣之治西漢出現中興盛世,最後外戚王氏控制朝政,王莽取漢建新,天下大亂,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恢復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光武中興,之後東漢在明章二帝治理下國力強盛,此後東漢陷入外戚與宦官相互專權的複雜局面,由盛而衰,漢末士族門閥割據,進入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打動亂年代,581年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南下滅成,重新統一全國,普查戶口,打擊士族門閥,勸桑務農,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國家重新出現治世局面,民眾樂業,人口增加,史稱“開皇之治”,同時開始了三省六部制以及科舉制度的創新,楊廣繼位後大興土木天下大亂,李唐取而代之,李世民完善科舉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為中下層知識分子進入統治階級提供了渠道,重視民生,對外開放,史稱“貞觀之治”。此後高宗李治,武后繼續發展生產,勸農務桑,大唐國力繼續發展,這段時期被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711年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消滅韋后及武氏殘餘勢力後,712年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剷除了太平公主,重用姚崇,宋景為相,結束了武周後期內政不穩的局面,興修水利,整頓吏治,科舉增加詞賦,712年到741年這段時期年號為開元,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民間繁榮景象,達到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巔峰“開元盛世”,此後741年改年號天寶,晚年唐明皇任用奸臣,造成的安史之亂,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大唐開始了藩鎮割據。

    五代十國,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此時北方已經建立遊牧政權契丹,也稱大遼,西北隨後党項人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權,步入了民族政權並列的時代,後金國女真人滅遼發宋,靖康之恥,康王趙構南逃,建立南宋,後民族政權並列時代,西夏,金,南宋,此外周圍還有大理,吐蕃部落,西遼等。隨著1206年,孛爾只斤·鐵木真統一蒙古部族,開始了亞歐大陸擴張,滅金,滅夏,西征,此後三次西征,蒙古政權由窩闊臺系轉入托雷系,1258年蒙宋釣魚城之戰,蒙哥大漢葬身釣魚城開啟了蒙古帝國的分裂,忽必烈1271年在大都建立元朝,1279年滅宋崖山海戰,結束了幾百年的割據紛爭,統一中國,緩解漢蒙矛盾,重開科舉,對外貿易,人口有所恢復,元末被壓抑很久的漢族底層揭竿而起,開始了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罷黜宰相,八股取士,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1402年朱棣靖難之役登基為明成祖開始鄭和下西洋,五徵漠北,奠定了明朝仁宣之治。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朝由盛而衰。開始了宦官專權的黑暗兩百年,1644年滿清入關,入主中原,開始了中國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清初三藩割據南方,鄭氏控制檯海,厄魯特蒙古垂垂欲動,沙俄染指東北,康熙大帝南征北戰,重視科舉,勸農務桑,重視漕運水利,社會矛盾得到緩解,晚期吏治腐敗,雍正繼位後,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整頓吏治,,乾隆時代文治武功大清達到鼎盛。

  • 5 # 歷史都是人寫的

    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盛世有西周的成康之治;  

           西漢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興,東漢的光武中興、明章之治;南朝宋元嘉之治、北魏的孝文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元和中興;宋朝的鹹平之治;明朝的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以及弘治中興;清朝的康乾盛世。

    以上這些所謂的盛世,都是基於沒有戰亂,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礎上的。但凡事沒有絕對,在封建體制下,官員的腐敗和皇帝的集權,導致了社會底層人物的被壓迫,因此,任何一個盛世,都只是表面的繁榮,也都有反抗的出現。

  • 6 # 心似玉丶

    一、夏王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1、禹啟之治(禹、啟)

    2、少康中興(少康)

    3、杼槐之治(杼、槐)

    4、帝芒之治(芒)

    5、不降之治(不降)

    二、商王朝(約前1600年——前1046年)

    1、成湯之治(商太祖——成湯)

    2、太甲之治(商太宗——太甲)

    3、太戊中興(商中宗[史記]——太戊)

    4、祖乙中興(商中宗[竹書紀年、甲骨文]——祖乙)

    5、盤庚中興(商世祖——盤庚)

    6、武丁盛世(商高宗——武丁)

    7、祖甲之治(商世宗——祖甲)

    8、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

    9、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

    10、穆王之治(周穆王——姬滿)

    11、孝王中興(周孝王——姬闢方)

    12、宣王中興(周宣王——姬靜)

    三、西漢王朝(前202年——9年)

    1、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

    2、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3、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

    四、東漢王朝(25年——220年)

    1、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

    2、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

    3、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五、西晉王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

    六、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1、南朝——劉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劉義隆)

    2、南朝——南齊:永明之治(齊武帝——蕭賾)

    3、南朝——南梁:天監之治(梁武帝——蕭衍)

    4、南朝——南陳:天嘉之治(陳文帝——陳蒨)

    5、北朝——北魏:太武之治(魏太武帝——拓跋燾)、孝文中興(魏孝文帝——元宏)

    6、北朝——北周:建德之治(北周武帝——宇文邕)

    七、隋王朝(581年——618年)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在位開創的治世,政治安定、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八、唐王朝(618年——907年)

    1、武德之治(唐高祖——李淵)

    2、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3、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4、武周之治(聖神皇帝——武則天)

    5、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6、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

    7、會昌中興(唐武宗——李炎)

    8、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

    九、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

    1、五代——後唐:明宗之治(後唐明宗——李嗣源)

    2、五代——後周:顯德之治(後周世宗——柴榮)

    3、十國——吳越:吳越盛世(吳越太祖——錢鏐、吳越世宗——錢元瓘、吳越成宗——錢佐、吳越忠遜王——錢倧、吳越忠懿王——錢弘俶)

    十、遼王朝(916年——1125年)

    1、遼國初盛(遼太宗——耶律德光、應天太后述律平)

    2、景聖中興(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蕭太后)

    十一、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

    崇仁之治(西夏崇宗——李乾順、西夏仁宗——李仁孝)

    十二、金王朝(1115年——1234年)

    1、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

    2、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顏璟)

    十三、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

    1、建隆之治(宋太祖——趙匡胤)

    2、鹹平之治(宋真宗——趙恆)

    3、仁宗盛治(宋仁宗——趙禎)

    十四、南宋王朝(1127年——1279年)

    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

    十五、元王朝(1271年——1368年)

    1、至元之治(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大德之治(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至治改革(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十六、明王朝(1368年——1644年)

    1、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

    2、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4、成化新風(明憲宗——朱見深)

    5、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

    6、嘉靖中興(明世宗——朱厚熜)

    7、隆慶新政(明穆宗——朱載垕)

    8、萬曆中興(明神宗——朱翊鈞)

    十七、清王朝(1644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十七、盛世介紹

    1、建隆之治

    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期間北宋王朝繁榮昌盛的一個階段。

    宋太祖非常重視帝王和百姓之間的關係,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繼位以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在這一時間段經濟比較富足,北宋的國庫也收入比較穩定。

    但是,在這同一期間,國家連年征戰,使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又緩慢增長,不過,因此北宋的兵馬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很快統一了中原廣大地區。

    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馬強壯、國庫充裕、社會治安良好,達到了自唐朝開元盛世以後的又一強盛階段,趙匡胤統治期間的北宋王朝經濟富足、軍隊強大,是北宋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歷史上稱“建隆之治”。

    2、鹹平之治

    鹹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鹹平(998年-1003年)年間出現的治世。宋真宗統治時期,勤於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注意節儉,鐵製工具製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遷都躲避,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最後他們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訂立澶淵之盟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

    儘管宋朝的面積、人口、資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經濟,在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時,歲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災害頻仍,歲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北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稱鹹平之治。

    3、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指宋孝宗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出現的太平盛世。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

    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

    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定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減輕稅負。軍事上明成祖多次親征漠北,南征安南,還組建了禁衛京師的三大營,為明軍對外征戰的主力。

    明成祖對外不但宣揚國威,還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下西洋,經營南海,還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的書,可以說就是本百科全書。這樣的典籍客觀上也備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書不至於失傳。同時還完善了科舉制度。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5、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為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明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

    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

    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

    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 7 # 老王剪文藝

    一、夏王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1、禹啟之治(禹、啟)

    2、少康中興(少康)

    3、杼槐之治(杼、槐)

    4、帝芒之治(芒)

    5、不降之治(不降)

    二、商王朝(約前1600年——前1046年)

    1、成湯之治(商太祖——成湯)

    2、太甲之治(商太宗——太甲)

    3、太戊中興(商中宗[史記]——太戊)

    4、祖乙中興(商中宗[竹書紀年、甲骨文]——祖乙)

    5、盤庚中興(商世祖——盤庚)

    6、武丁盛世(商高宗——武丁)

    7、祖甲之治(商世宗——祖甲)

    8、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

    9、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

    10、穆王之治(周穆王——姬滿)

    11、孝王中興(周孝王——姬闢方)

    12、宣王中興(周宣王——姬靜)

    三、西漢王朝(前202年——9年)

    1、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

    2、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3、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

    四、東漢王朝(25年——220年)

    1、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

    2、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

    3、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五、西晉王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

    六、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1、南朝——劉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劉義隆)

    2、南朝——南齊:永明之治(齊武帝——蕭賾)

    3、南朝——南梁:天監之治(梁武帝——蕭衍)

    4、南朝——南陳:天嘉之治(陳文帝——陳蒨)

    5、北朝——北魏:太武之治(魏太武帝——拓跋燾)、孝文中興(魏孝文帝——元宏)

    6、北朝——北周:建德之治(北周武帝——宇文邕)

    七、隋王朝(581年——618年)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在位開創的治世,政治安定、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八、唐王朝(618年——907年)

    1、武德之治(唐高祖——李淵)

    2、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3、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4、武周之治(聖神皇帝——武則天)

    5、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6、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

    7、會昌中興(唐武宗——李炎)

    8、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

    九、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

    1、五代——後唐:明宗之治(後唐明宗——李嗣源)

    2、五代——後周:顯德之治(後周世宗——柴榮)

    3、十國——吳越:吳越盛世(吳越太祖——錢鏐、吳越世宗——錢元瓘、吳越成宗——錢佐、吳越忠遜王——錢倧、吳越忠懿王——錢弘俶)

    十、遼王朝(916年——1125年)

    1、遼國初盛(遼太宗——耶律德光、應天太后述律平)

    2、景聖中興(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蕭太后)

    十一、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

    崇仁之治(西夏崇宗——李乾順、西夏仁宗——李仁孝)

    十二、金王朝(1115年——1234年)

    1、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

    2、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顏璟)

    十三、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

    1、建隆之治(宋太祖——趙匡胤)

    2、鹹平之治(宋真宗——趙恆)

    3、仁宗盛治(宋仁宗——趙禎)

    十四、南宋王朝(1127年——1279年)

    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

    十五、元王朝(1271年——1368年)

    1、至元之治(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大德之治(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至治改革(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十六、明王朝(1368年——1644年)

    1、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

    2、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4、成化新風(明憲宗——朱見深)

    5、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

    6、嘉靖中興(明世宗——朱厚熜)

    7、隆慶新政(明穆宗——朱載垕)

    8、萬曆中興(明神宗——朱翊鈞)

    十七、清王朝(1644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十七、盛世介紹

    1、建隆之治

    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期間北宋王朝繁榮昌盛的一個階段。

    宋太祖非常重視帝王和百姓之間的關係,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繼位以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在這一時間段經濟比較富足,北宋的國庫也收入比較穩定。

    但是,在這同一期間,國家連年征戰,使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又緩慢增長,不過,因此北宋的兵馬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很快統一了中原廣大地區。

    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馬強壯、國庫充裕、社會治安良好,達到了自唐朝開元盛世以後的又一強盛階段,趙匡胤統治期間的北宋王朝經濟富足、軍隊強大,是北宋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歷史上稱“建隆之治”。

    2、鹹平之治

    鹹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鹹平(998年-1003年)年間出現的治世。宋真宗統治時期,勤於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注意節儉,鐵製工具製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遷都躲避,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最後他們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訂立澶淵之盟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

    儘管宋朝的面積、人口、資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經濟,在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時,歲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災害頻仍,歲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北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稱鹹平之治。

    3、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指宋孝宗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出現的太平盛世。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

    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

    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定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減輕稅負。軍事上明成祖多次親征漠北,南征安南,還組建了禁衛京師的三大營,為明軍對外征戰的主力。

    明成祖對外不但宣揚國威,還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下西洋,經營南海,還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的書,可以說就是本百科全書。這樣的典籍客觀上也備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書不至於失傳。同時還完善了科舉制度。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5、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為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明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

    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

    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

    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政服務包括哪些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