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味疏談

    “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開還是花落?

    這句詩出自唐朝愛國詩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釋義:當年杜甫在岐王府裡,常常見到李龜年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李龜年的才藝。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春季,在這個季節又再次遇見了你。

    此時”落花“是花落。在花開的春季,”落花“的時候,又與李龜年相逢。

    這樣描寫有什麼寓意和暗示嗎?

    公元770年的春天,著名愛國大詩人杜甫和同樣流落在江、潭一帶的著名歌唱家李龜年相逢,回憶起盛唐時期在岐王和崔九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曾經的繁華就像一場夢,於是寫下這首詩。

  • 2 # 翡小洛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背景

    這句詩是出自詩聖杜甫遇到李龜年時,有感而寫下的《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和李龜年其實不太熟,為啥會寫下這首詩呢?

    原來此時正是唐朝最衰敗的時候,杜甫逃亡到長沙,遇到正在賣藝的李龜年。李龜年可是盛唐時候李玄宗最賞識的宮廷歌唱家啊!現在卻淪到賣藝為生的地步。

    看到這樣的李龜年,杜甫不禁有感而發,短短四十年的時間,盛唐就不復存在了。非常令人感傷。

    一是指當時的暮春時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曆三月。因為暮春時節梨花到處落盡,所以用落花時節表示暮春時節。

    古人寫詩喜歡借景抒情。因此“落花”在這裡用得非常妙!

    暮春時節,梨花落盡。→盛唐時代,已經衰敗。→國家層面

    暮春時節,花瓣漂落。→杜甫和李龜年的四處漂泊的悲傷經歷。→個人層面

    杜甫是在唐朝安史之亂時逃亡到長沙的時候,與李龜年相遇。

    李龜年是經常在“岐王”→皇上李隆基都弟弟府裡面演唱的宮廷人員。

    在唐朝最興盛的時候,杜甫經常去岐王家聽聽曲、品品茶。李龜年當時很的皇上的喜愛,但是他與李龜年是不熟的。

    而經過8年動亂之後的唐朝已經破敗不堪。在這個落魄的時候與當時唐朝鼎盛的時候認識到人相遇,勾起了他對當時最鼎盛時候的自己的懷念。

    想到幾年前那時候飛黃騰達的自己,與現在落魄逃亡的自己。杜甫自然是感觸非常深刻。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落花時節又逢君”意思就是在國家衰落的時候又與你李龜年相遇。

    這首詩得到後人的極高評價,非常值得品讀。

  • 3 # 水青色

    首先要結合一下這首詩的上下語境來看: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李龜年之前與杜甫相識時,是極具盛名的宮廷樂師。唐朝的巔峰時期,樂師如李龜年,是直接侍奉李隆基和楊玉環的。眾所周知的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期間,留下過三首清平調,便是受命為楊玉環而寫,由李龜年帶領梨園弟子親自演奏。可見他當時聲名顯赫,地位比杜甫要高許多。

    可即便如此,安史之亂後,仍然避免不了四下流離。李龜年避免不了,杜甫也一樣。

    此時逢君,與其說是帶有劫後餘生、故友相逢的欣喜,不如說是對宿命無常的感嘆。

    落花,在古詩詞中出現多半都是表達思念、憂傷、人生苦短等感情色彩。例如:

    坐見落花長嘆息——劉希夷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落花人獨立——晏幾道落花風雨更傷春——晏殊

    而杜甫,向來是心憂天下的人。胸懷大志,卻一生窮困潦倒、沉痛悲涼;為展報復,客居長安十年,仍不得其道。他想要報效和守護的國土,在眼前寸寸瓦解。任何一個親身經歷朝代興衰更迭的人,想必都無法釋懷。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寫照,反映的不僅僅是時代之下百姓的生活,更是他沉痛悲涼充滿心酸無奈的心境。

    曾經宣告顯赫的宮廷樂師如今流落民間賣藝,曾經才華橫溢的詩人如今一貧如洗。綜合杜甫與李龜年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這句“落花時節又逢君”,的確是指故人相逢,兩人相同的回憶和不同的際遇中自然有訴不盡的千言萬語。

    杜甫這首詩文人墨客評價都極高,值得反覆揣摩解讀。

  • 4 # 殘陽暮裡酹江月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想當年在岐王府裡,崔九堂上,多次觀看你的演出,聆聽你美妙的樂聲。 在風景秀美的江南,在這落英繽紛的暮春時節,又遇見了你。

    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一樣漂泊的宮廷歌樂師李龜年重逢。

    對於此詩,後人高度評價。

    《唐宋詩醇》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也。”

    所謂言外之意,私以為正在“落花”上。

    春天還是春天,杜甫和李龜年,都已經不復當年出入王府的志得意滿;天下也不是開元鼎盛時的天下。

    就好比這時節紛紛墜落的花瓣一般。“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流水落花春去也!

    時代滄桑、人生鉅變,竟絲毫不比這花開花落來得慢。

  • 5 # 旅途寫意

    我認為這裡的“落花”是“花落”而非“花開”。原因如下:

    1.這句詩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描寫唐朝兩位“大咖”意外相遇的感受!原詩全文是這樣的“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首詩雖然只四句,但卻濃縮了兩位大咖的起伏人生。“花落”即是“起伏”的“題眼”。

    2.這首詩通過四位人物相交的地點時間,勾勒出了社會的變化,世態的變遷。

    其一是岐王,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

    其二是崔九,本名崔滌,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故名崔九,他是當時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

    其三“君”,即題目中的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因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

    作者,“詩聖”杜甫,詩才被當時人所稱道,再加上出身大士族,家境優裕。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歌舞昇平的“開元盛世”的景象。那個時候,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因顯貴而風雅,所以,才子杜甫,樂師李龜年才能成為其座上客。杜甫和李龜年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後兩句,寫的是“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而李龜年賣藝到江南,二人不期而遇在這流落的時段!落泊的生活只能用“花落”來表現。

    3.杜甫的詩,善用個性化的意象來表現主題,這裡的“落花”正是一種衰落的意象再現。而“花落”才有“凋謝”的意思,所以只能是“花落”,而非“花開”。

    4.這首詩表達的是世態變遷,人生變化,社會凋敝,所以在詩中,作者運用的是對比的手法,用“江南好風景”與“落花時節”來對比,突出“失落”的感傷心情!所以“花落”才有這樣的強烈比照,而“花開”只有驚喜而無傷感!

    縱觀以上原因,“落花時節又逢君”中是暮春“花落”時節,而非仲春“花開”時分。“花落”的寓意是人之將老人生境遇的衰落,安史之亂使得社會萬物凋敝,時態動盪不安,人世滄桑鉅變,世態炎涼。神州大地都處於一片衰敗之中!

  • 6 # 瀚墨尋夢

    落花即花落,落花時節廣義是花落的時節,但一年中春夏秋冬都有花落的時候,所以"落花時節"的使用一般就是指陰曆三月春末.暮春時節,這是字面來理解,有時其中寓有社會凋弊喪亂,人衰老飄零的含意。

    李龜年,唐開元時期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是開元全盛時,那時王公貴族普遍愛文藝,杜甫年青時才華早著受歧王李範和祕書監崔滌重視,得以在他們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演唱,詩前兩句就是寫這時候的事,幾十年後二人江南相逢,時過景遷,經安史之亂,唐朝已從繁榮昌盛頂峰跌落下來,陷入重重矛盾中,杜甫此時晚景淒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這種會見自然觸發杜甫鬱積的無限滄桑之感。詩前兩句追憶昔與李龜年的結識,流露對開元全盛時深切懷念,兩句語句很輕,含蘊情感凝重。後兩句既寫景寫事,更是別有寓託,"落花時節又逢君"句包合著深沉的感慨。詩中無一句寫身世時世,但卻能感受到那場給唐代社會帶來浩劫大動亂的陰影和給人心靈的創傷,孫洙評詩:"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淒涼流落,俱在其中"。

  • 7 # 騎驢去高考

    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我們好像是上初一時學的,當時剛上初中,永珍更新,當然也有些小煩惱。青春時節,最喜歡的當然是小詩了,或是書寫浪漫情懷,或是抒發生活哲理的,一想到就要去擁抱火熱的生活,心裡還有點小激動呢!所以一切跟浪漫跟美有關的東西都能激起心中的波瀾!在山上蜿蜒行走的走廊,種滿了花圃的鮮花,總是能引起心中無限美好的聯想!

    至於老杜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跟老杜一樣沉悶和無聊,整天為了局勢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你說人家上層爭權奪利跟你有個錘子關係,當然了,杜甫被害得也是有點慘!我當時覺得這首詩語句平常,主題平庸,就是老友相逢嘛!不知道為什麼它會被選入我們的課本,被當作經典解讀,真是多多怪事!

    相比之下,有一首和《江南逢李龜年》感情基調相似的七言小詩,雖然也是沉鬱傷感的,但是其中確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讓人讀來感到生活的喜悅與無奈,讓人更加有意地去品味生活的意趣。這首詩是李商隱的,叫《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怎麼樣,這首比老杜的那首好多了吧!雖是情感基調抑鬱,但作者卻寫得意趣盎然,讓人品味到離別中相思的美好,似乎別有一番趣味,更加地懂得去珍惜生活,體味生活中那些讓人難忘的瞬間。

    當然杜甫也有很多風流倜儻的詩作,像"驍騰有如此,真堪託死生",像"珠壓腰衱穩稱身"。杜甫的很多詩作,不作雕飾,語言質樸,乍看並無驚豔之處,但是如果你經歷過滄桑之後讀那些詩,還是很能把你的心揪到一塊,像這首《江南逢李龜年》,

    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以前俺倆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王公貴戚的坐上賓。現在你我都老了,流落在江南,四處飄蕩,沒想到在這個正是風景優美的時候,我們又碰到了。人生的際遇,都寫在詩裡面了,尤其是最後兩句,不禁讓人復讀一遍,不禁有斷腸之感!

  • 8 # 大眾玩家

    個人認為這裡的“落花”並非單純是景色的描寫,結合創作背景,如果理解為“花開”則就有寫牽強了。分析如下: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770年在長沙所作,全詩如下: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安史之亂時,長安淪陷,唐玄宗也倉皇出逃,更別說皇宮裡的的一眾人等了,大概全都四散逃亡了。安史之亂後,新皇繼位,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況那些從皇宮逃出來的宮女、舞女、音師就更難再回去了,李龜年就是其中之一。他當時是宮廷御用的著名歌唱家,經常遊走於各大豪門放聲高歌,名氣很大,百姓也都有耳聞。但是如今卻流落江南以賣唱為生。此時杜甫一直在江南漂泊,正好在“落花時節”即暮春的陰曆三月遇到了李龜年,回憶起他曾經在“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和“崔九(唐朝大戶人家,與唐玄宗關係密切)”府地聽李龜年唱歌的情形,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其實這首詩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想當年你唱歌好聽,名氣又大,在上層貴族中來去自由,可是現在一切都面目全非了,沒想到你也流落到了如此地步。裡面暗藏著對國運和時運的一番感慨。所以如果把“落花”當做“花開”來講,這首詩的韻味將大減,恐怕也不是作者的原意。

  • 9 # 田舍老農讀點史

    不請自來,忍不住答一下。

    首先,第一個問題,“落花”是花開還是花落?

    按照老杜一貫的風格,落花應該是指花落。

    這首詩寫於770年4月,正是暮春時節,春天即將隨著花謝花落而去,而杜甫也在半年之後病死在寒江的一葉扁舟之上。

    全詩原文如下: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範。死於726年。726年,是杜甫14、15歲的時候,按照杜甫《壯遊》裡說的“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又從《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裡說的:“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那時候的杜甫,是很意氣風發,而且打交道的都是高官達人。

    崔九:名叫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

    那麼這個“逢君”的是李龜年呢,他是李景伯的兒子,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他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技藝精湛聲名遠播,就時常被邀請到王孫貴族家去表演。

    年少時候的杜甫因為才華出眾,又是官二代,有很多機會去到岐王的宅子裡。所以他時常能見到李龜年,又在崔九的家裡遇見過幾次。

    因此這首詩的上聯,“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就是交待一個過去的美好時光:當年的杜甫,少年天才出名,深受達官貴人的喜歡,當年的李龜年也是著名的樂工,受到皇帝和富貴之人的賞識和寵愛,那時的兩人,是多麼的風光,多麼光明廣闊。

    其次,第二個問題:這樣描寫有什麼寓意和暗示嗎?

    落花的寓意就是衰敗逝去,杜甫自知此時他的身體已經衰竭,所以落花也暗示著他可能也將不久於世了。

    從當年見到李龜年,到現在江南的風景迤邐的時節再相見,40多年過去了,安史之亂爆發,國家風雨飄搖,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當年的繁榮已經凋零,當年的盛景也全然不在,如今再看這個滿是瘡痍的國家,和那枯萎衰敗的鮮花有什麼不同呢?

    在這40年裡,杜甫當官為皇帝為國家效力的夢想卻始終沒有實現,他那“志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已經被現實磨平了,只能已是“小臣議論絕”,他曾經的驕傲“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也被歲月擊碎,如今已是“老病客殊方”,“途窮仗友生。”一生顛沛流離,此時的他身殘心衰,已經到了生命最後的時日,跟這春去花謝是一樣的結局。

    李龜年呢,竟然也是一樣的命運多舛,安史之亂爆發後,就開始顛沛流離,如今流亡在江南地帶,靠著良辰佳節時日,為俗人唱歌賺錢謀生。昔日的榮耀,今日的落魄,是多麼的讓人心傷哀嘆呀!

    最後,杜甫這首詩且喜且悲,林繼中說它是“蒙娜麗莎的微笑”,蘊含著豐富的情緒,用瞬間刻畫出了永恆。

    顛沛流離的杜甫,在此刻的江南,已經感受到了無盡的孤獨。

    他昔日的好友,酒友,相繼先他而去了。鄭虔,高適,嚴武,房琯……他哭了一個又一個的人,沒想到在這江南風光正好的時節,還能見到10多歲時的故人,那種喜悅的激動不言而喻,然而兩人相擁之後,細細打量彼此,是一樣的落魄不堪,一樣的如花凋零,好日不再,歲月不長,所以這短暫的喜過後便是更加巨大的悲。

    達芬奇用畫筆把蒙娜麗莎豐富的感情勾勒成永恆,杜甫則是用看似明快的筆觸,將滄桑鉅變的沉痛化為了一種“不可承受之輕。”

    所以這落花是花落,是殘敗,是凋零,是逝去。

  • 10 # 星閃44671558

    落花時節又逢君,落花,早春晚秋都會出現。在這裡,詩人表達了無限的感慨和憂傷。正是江南風景如畫,如今卻是在落花時節,和久別故友重逢深感無限嘆傷。

  • 11 # 一梅君

    “落花時節又逢君”是杜甫絕句中寓意非常含蓄的一句。想要深析他的內涵需從整首詩的寫作背景談起。

    《江 南 逢 李 龜 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 12 # 風雲33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有點江州司馬青衫溼的意思

  • 13 # 小小小XIAO芝麻

    落花時節又逢君,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也是我挺喜歡的一首詩,個人認為落花時節又逢君,應是花落時節,暮春光景。說說自己的認知,非專家學者,就是一讀者,休閒娛樂。全詩如下:

    江南逢李龜年 [ 唐·杜甫 ]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是唐代音樂家,流量巨星,深得唐玄宗寵愛,一時風光無限。王維的那首«相思»,又名«江上贈李龜年»: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就是寫給李龜年的,唐代兩大頂級詩人,都為李龜年寫過詩,可見李龜年的江湖地位,非一般。天王巨星,粉絲無數。同時,深得達官貴人的賞識。

    當初,歧王宅裡,崔九堂前的常客李龜年,杜甫是經常見到的,能經常出入權貴的家裡,可不是普通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大詩人,惺惺相惜,彼此欣賞。可是時代滄桑,風雲變幻,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江南,李龜年在江南賣藝為生。曾經輝煌精彩的兩個人,再次相見,心酸不已。

    落花時節又逢君,寫的是暮春,落花流水,殘紅片片。同時,也寓示著,杜甫和李龜年,人到暮年,不得志,流落他鄉。曾經的風光,正如江南的好風景,已是過去。

  • 14 # 樊虛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遭遇安史之亂,杜甫漂泊江南,遇長安樂師李龜年,賦詩志情。詩中的“落花”自然指花落,從未見是“花開”的說法。

    江南春光,雜花生樹,鶯飛草長。動亂後人見好風景,倍覺溫馨,只是暮春時節,繽紛花落,美感中夾雜飄零意味;好在遺憾得到彌補,他鄉遇故知,人生一喜。古時交通困難,一朝離散,再見是奢望,“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但是一旦再見,那是逆天巧事,怎不令人喜出望外,艱難時世喜相逢,飄零心緒頓時被歡樂記憶代替。“落花”感傷低走,反襯“逢君”喜悅高開。

    花開花落,自然界物候變化,也暗示世道變遷,“落花時節”正是盛唐轉衰的寫照。李龜年是名重一時的宮廷樂師,擅歌詠,梨園詩班裡,貴胄筵席上,絃歌樂舞,太平盛世風雅頌;那曾想突來變故,盛世之花零落江湖,飄蓬無定。異鄉聚首是喜,錯誤時間地點碰頭又是乖謬,人情世態,悲歡交集。

  • 15 # 博書

    “落花時節又逢君”這句詩,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全詩如下:

    杜甫其人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浪漫主義偉大詩人李白齊名,並稱為“李杜”。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唐玄宗剛好在這一年繼承皇位,開元盛世由此拉開序幕。

    杜甫的祖上,一直可以追溯到司馬晉朝的開過大將杜預。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在武則天時期不僅是有名的詩人,而且在朝中擔任高官。他的父親杜閒,擔任過朝議大夫、兗州司馬等官職,他的外祖父崔家,也是名門望族。

    因此,杜甫雖然稱不上家世顯赫,但也是書香門第,算得上官三代。杜甫七歲能詩,天賦異稟,等到他年齡漸長,出入豪門,在岐王宅裡聽過唐朝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唱歌。所以杜甫和李龜年,早年間兩個人是好朋友。

    《江南逢李龜年》的寫作背景及賞析

    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在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正是在這一年去世。

    晚年的杜甫,因為可以投奔的好朋友們相繼離世,無依無靠,日子過得非常悽慘,甚至連酒都喝不起。杜甫帶著家人從成都一路往東走,沿途走走停停,不得不靠採藥為生。

    公元769年,漂泊一生的杜甫流落到了湖南嶽陽的潭州。這時候,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八年,很多人的命運,已經發生了改變。國民歌唱家李龜年和杜甫在潭州偶然相逢,回想起兩個人年輕時候的友情,以及開元盛世時期李唐王朝的興盛,不得不讓人產生昔勝今衰的感慨。

    原本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如今流落江湖,靠賣藝維生,他的處境並不比杜甫好到哪裡去。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這裡的岐王,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範,雅善音律,愛好文學,所以年輕時候,杜甫和李龜年都曾經和這位顯赫一時的王爺來往。這裡的崔九指的是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因此人稱崔九。唐玄宗時期,崔九曾擔任殿中監,出入禁中,深得唐玄宗寵幸。

    這句詩,表明了過去國民歌唱家李龜年的輝煌歲月,王侯之家,皇親國戚都請這位大歌唱家來表演,杜甫也適逢其會,得以一睹李龜年的風采。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開元盛世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安史之亂也過去了八年,物是人非,曾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李龜年,誰能想到也有流落街頭的一天呢?在這落花的三月,兩個好朋友意外相逢,雖然讓人高興,但是幾十年來的人世滄桑,卻讓他們各自感嘆。不僅感嘆自己的命運漂泊,也感嘆盛世不再,國家的凋敝衰落。

    END.

  • 16 # 巴山秋夜雨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江南逢李龜年》被評為杜甫七絕中的壓卷之作。認為這二十八個字,能夠和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相媲美,乃是千秋絕調。

    這首詩的前兩聯,開門見山,簡潔利落。為全詩奠定了回憶的基調。

    要想明白這兩聯的基調,就需要了解一下岐王和崔九其人。岐王李範,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弟弟,精通音律,是李隆基的音樂知己,崔九,就是崔滌,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唐明皇在位時候,擔任殿中監,經常出入宮中,非常受玄宗的寵信。

    這兩位都是玄宗身邊的大紅人,能夠在他們的家中經常出現的,當然不是一般人。這個人就是詩中的主人公,李龜年。李龜年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善於唱歌,同時也是羯鼓和觱篥的演奏高手。

    詩人與李龜年在江南最美好的暮春時節相逢,百花盛開如錦繡,南風拂面,薰然如醉。但是,他鄉遇故知,傷心淚兩行。

    他們本應該想從前一樣,在岐王府裡,崔九堂前,盡情欣賞動聽的音樂,可是,今天的相逢卻是淪落他鄉,斷腸人對斷腸人。

    因為相逢的時節不但是季節上的暮春,也是大唐帝國的暮春。曾經強盛萬國來朝的大唐,早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在詩中,落花,表面上是說眼前花飛萬點正愁人,江南的春天即將遠去,徒然留下傷感,實際上,骨子裡是在哀嘆國家命運。

    安史之亂,讓大唐從繁盛的頂峰跌入深深的谷底,百姓飽經戰亂之苦,十室九空,為了配合軍隊作戰,未成年的兒童和白髮的老翁都加入了一場又一場的血戰,倖存的寡婦孤兒還在為了活下去苦苦掙扎。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詩人和李龜年作為開元盛世的見證人,他們的相逢是何等的悲傷和痛苦。

    所以,落花在這裡,不是具體的飄零落花,而是一種比喻,對國家由盛轉衰,對百姓從太平安樂到亂世離亂,對曾經美好回憶不堪追念,都凝聚為眼前這無數隨風飛起的落花。

  • 17 # 淺淺閱讀

    “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開還是花落?

    從“落花時節”這四個字就可以看出,此時已是暮春時節,通常指陰曆三月,花期已過,百花凋零,所以這兒的“落花”當指花落。

    “落花時節又逢君”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寫於大曆五年(770)春天,全詩如下: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卻飽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前面兩句主要是回憶詩人和當時的宮廷樂師李龜年青年時期的接觸,後兩句主要寫兩位老友暮年窮困潦倒的相遇。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曾記得當年在岐王和崔九的家裡和堂前,多次聽到你的歌唱看到你的表演。從字的表面上來看這是杜甫對兩人青年時期的相遇相知做了個介紹,實則是追憶開元盛世的無限美好。

    鼎盛的開元時代,兩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那是如花開絢爛一般的美好。詩的表面雖沒有寫盡當時的富貴榮華和流金溢彩,但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卻是對昔日開元盛世的深情懷念。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只是沒有想到落花飄飄的時節能在他鄉巧遇你這位故人。後來晏殊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應該是由此句幻化而來。

    這樣描寫有什麼寓意和暗示嗎?

    全詩沒有一句提及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悲涼,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慨,我們不難想到安史之亂這場大浩劫給唐代的社會物質財富和文藝繁榮造成多麼大的破壞,還對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人們的心靈帶來無盡的創傷。雖然作者舉重就輕,但卻讓我們看到了事物的本質。所以我們說,從這首詩裡,就可以發現杜甫是一個具有高度藝術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閱歷的人。

    總的來說,這首詩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傷春悲秋之作。安史之亂之後,杜甫的作品風格傾向於蒼涼悲愴,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比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瞭解了時代背景,再去讀詩就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 18 # 書文小品

    一.“落花”是杜甫生命悲歌的代表意象

    這句詩選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雖然主角是李龜年,但卻是杜甫的悲歌。

    杜甫晚年,十分窮困潦倒,漂泊輾轉與川、湘地帶。大曆三年(768)春天,他帶著家人從夔州出發,一路漂泊到江陵、公安等地方。這年年底,他移居到嶽州,寫了《歲宴行》,揭露了兩湖軍閥混戰、賦稅沉重等社會會現實。

    冬天,他經過岳陽樓,登樓作《登岳陽樓》,用“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來形容自己的不幸。

    大曆四年春,杜甫從嶽州出發,流浪到潭州,寫了《蠶谷行》、《江漢》等詩,詩中集中體現了廣大人民希望息戰、安定生活的願望,表現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大無畏精神。

    大曆五年暮春,杜甫在潭州遇到李龜年,寫下他此生最後一首七言絕句《江南逢李龜年》:

    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在古代,江、湘一帶統稱為江南,本詩中的男主角李龜年是唐朝著名的樂伎(或者說歌唱家),曾在梨園供職,音樂天賦非常高,因此也得到李隆基的寵愛,紅極一時。

    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記載:“天寶中,上命宮中女子數百人為梨園弟子,皆居宜春院北.……音響殆不類人間,而龜年特承恩遇。其後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美景,常為人歌數闋,座上聞之,莫不掩泣罷酒。”

    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衰落,李龜年流落到江南,以賣藝為生,境地可悲。

    杜甫年輕的時候,與李龜年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四十年之後,二人窮途末路,在異水他鄉相遇,頓時國家興亡之感,身世淪落之悲,五味雜陳,杜甫在嚐盡人生滄桑之後,發而為詩,他當時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

    檢視杜甫此時期的詩歌思想,我們發現,這首詩絕對不是他恭維李龜年的才華,而是他遇見李龜年後的撫今追昔的傷感之作。

    題目中的“逢”字,是全詩的詩眼,李龜年先榮後枯,從側面也反應出唐代由盛而衰的變化。杜甫通過人的聚散,由現在想到過去,感慨萬千,於是寫下這首悽惋的悲歌。

    第一、二句:昔日在岐王宅邸常常能見到你李龜年,在崔九堂前,曾聽過你悠揚動聽的歌聲。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範,崔九是中殿中監崔滌,這兩人都在開元十四年去世。

    杜甫十五歲時,曾經住在東都洛陽,當時他已經在詩壇嶄露頭角,被當時名家推崇,所以能夠出入帝王將相家,李龜年是名伶,故而杜甫常常聽到他的歌聲。杜甫通過對出入權貴之家的追憶,反映出當時太平盛世的氣象。

    接著,作者穿越四十年時間,帶我們來到千里之外的江南,在風景最好的時候遇見老友李龜年。多年相識,闊別重逢,好山好水,本來是應該高興的,但是卻遇到傷感的“落花時節”。

    這裡的“落花”具有多重含義:既是指暮春時節花朵的凋落,抒發詩人的傷春之情,又寫詩人和李龜年的身世,兩人在遲暮之年飄零異地,在人生道路上也到了“落花時節”,同時“落花”也象徵著唐王朝的盛衰變化和社會風雨飄搖的時局,詩人所有的感觸都在“落花”這一意象中。

    所以這裡是花落,而不是花開。

    二、杜甫詩中“落花”意象內涵的小結

    我們中學也學過不少杜甫的詩,細細讀來,“落花”意象在杜詩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其實,就整個中國文學史而言,“落花”意象可以追溯到《詩經》,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對生的喜悅的描述,又如《小雅·苕之華》中“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是對生的憂苦的描述,再如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是對生命消逝的感慨。花作為古代文人表達情感的意象,具有廣泛的內涵。

    我們就著《江南逢李龜年》的“落花”,來看看杜甫詩中的“落花”意象的情感內涵。

    第一,花開花落,會使人想道生命的盛開和衰敗,容易引起詩人對生命的感慨。杜甫詩中的“落花”意象,既表達了花朵由盛開到敗落的過程,更引發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生命易逝的感嘆,杜甫看到花落,很可能讓他看到自己生命的凋零。

    比如我們熟知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愛花即肯死, 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杜甫在詩中直接表明自己的悲老惜少之情,他解釋自己的心境,不是因為少年愛花,而是人道暮年後,害怕花落盡,使自己看到殘敗的生命。花開到荼蘼容易飛落,所以他請求嫩蕊細細開放。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惜花、惜少之情。

    第二,“落花”意象其實折射出詩人內心獨特的人情感受。

    杜甫的一生非常坎坷,他對世態炎涼的感知遠遠超過那些人生平順的人,所以他的落花意象,也傾注了感知世態炎涼的能力。比如《別房太尉墓》:“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詩人在廣德二年時於閬州奔赴成都,途徑閬州時,想起友人房琯的墓也在此,前去祭拜時寫下此詩。他對好友晚年坎坷的命運和淒涼的身後事頗有感觸,身前是宰相,身後卻只剩孤墳一座,林花漱漱落下,鳥啼聲聲悲涼,將墳與祭拜者孤獨的身影渲染得淋漓盡致,人情冷暖也在這落花中顯露出來。

    第三,落花常常會隨風飄舞,而杜甫一生也在天地間漂流,他自己都說過“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寫落花,其實是與自己自比,借落花的飄落興起自身的羈旅漂泊之思。

    比如他在《晴二首》中說:“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碧知湖外草, 紅見海東雲。竟日鶯相和, 摩霄鶴數群。野花幹更落, 風處急紛紛。”

    大曆元年(766年),杜甫移居夔州,雖然此時安史之亂早已經平定,但是他仍然漂泊在外,有鄉歸不得。當時雨後初霽,詩人看到野花被風吹落,聯想到自己漂泊異鄉的經歷,於是便有這句“野花幹更落,風處急紛紛。”

    第四,落花意象包含了杜甫對家國盛衰的憂思。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他本人飽經戰亂貧病之苦,尤其是最後十年,更加艱辛。

    雖然他報君報國的理想深入骨髓,但是他一己之力是無法阻止唐王朝衰亡覆滅的,他每日眼看著百姓遭受苦難,將自己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傾注於詩歌中,而落花意象,就包含了詩人這種偉大的情思。

    如《贈李八祕書別三十韻》中說:“清秋凋碧柳,別浦落紅蕖。訊息多旗幟,經過嘆里閭。戰連脣齒國,軍急羽毛書。幕府籌頻問,山家藥正鋤。”

    當時蜀中戰事吃緊,詩人對時局十分關心,詩中柳凋、蕖落的衰敗景象,不但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更是對家國衰亡的象徵。

    後記

    落花意象在杜甫詩中的使用頻率多達一百多次,總體來說,有以上四種內涵:自比身世,對人情世界的冷暖感知,內心情感的外露,憂國憂民的情思。杜甫用落花意象,既保證了詩的畫面美感,又保證了詩的含蓄美,帶給讀者帶來獨特的審美感受。

    圖片源於網路

    一家之言,請多多批評指正,我們一起讀唐詩宋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上的陳舊油漬怎麼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