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是杭州客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魏忠賢該不該殺。當然該殺,理由如下:

    1.干涉朝政

    2.斬殺大臣

    3.權傾朝野

    4.崇禎需要立威

    綜上所述,必須殺。

    回答另外一個問題,魏忠賢到底算不算明朝的中流砥柱呢?答,不算。他只是利用了皇帝的信任,在那個位置上罷了。大明王朝真正的中流砥柱在哪裡?是關外與滿族血戰的男兒,是關中,華北平原上平叛擊叛的大明將士。那個魏忠賢,他算什麼東西。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不要相信滿清為了汙衊我們漢族政權編排的歷史段子。

  • 2 # 出版考研人小小

    崇禎皇帝臨死之際,他說過一句話:“忠賢若在,事必不至此”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直到崇禎皇帝被迫自殺的時候才想起天啟皇帝的勸誡,但後悔已為時已晚。所以,崇禎皇帝不該殺魏忠賢,而魏忠賢對皇家統治來說,他的利益是和皇家統計捆綁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皆損。

    魏忠賢是明末著名的閹黨首領,是大明天啟皇帝最信任的內臣,一生都對天啟皇帝忠心耿耿。在天啟皇帝幾乎完全荒廢政事的情況下,他還能維持大明朝廷的正常運轉。在當時東北的後金還沒有成氣候,一直被壓制在東北一隅。雖然閹黨與東林黨內鬥不休,但總體上來說朝政還是平穩運轉。

    由於魏忠賢驕橫肆意迫害東林黨人,因此,在讀書人的眼裡,魏忠賢是十惡不赦的奸臣。其實,當時的天啟皇帝也深知這一點,但是他依然偏袒魏忠賢。這就是天啟皇帝的高明之處。他深知,閹黨代表的是皇家的利益,雖然貪婪,但知道自己是朱家的奴僕,所以盡力地去維護這個國家。

    所以對於大明朝這個閹黨氾濫的朝代來說,殺了魏忠賢,閹黨沒有首領,自然就散了,這時就沒有牽制其他勢力的存在。

    因此,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是後悔殺了魏忠賢的。但如果說魏忠賢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我卻是不敢苟同。

  • 3 # 靜大官人

    開啥玩笑,魏忠賢充其量只是一條好狗,讓咬誰就咬誰,他一介文盲,怎麼配得上中流砥柱的讚美。

    明末的黨爭,和東漢的黨錮,唐末的牛李,北宋的新舊黨爭一樣,都是皇權式微的產物。

    明末的東林黨一家獨大,齊楚浙黨加起來都不是對手,皇帝無法再維繫高高在上,超然物外的仲裁者地位,不得不挽起袖子下場參與政治鬥爭,希望保住官場的平衡。但皇帝畢竟不能親身介入撕逼,於是魏忠賢這個皇帝家奴出頭,拉攏一幫與東林敵對計程車大夫組成閹黨,代替皇帝與東林角鬥。

    天啟帝臨死前,與崇禎強調要重用魏忠賢,不是魏忠賢有王佐之才,而是想讓老弟保住手裡的一把刀,維繫住中樞的政治平衡。

    誰知道崇禎年紀輕,又有點自作聰明,被教授功課的大儒們一忽悠,把魏忠賢幹掉不說,還裁撤了廠衛特務系統。搞得東林一時間"眾正盈朝",風頭獨大。崇禎很快意識到了自己有多蠢,又恢復了廠衛,重新重用太監,但已經迴天無力,幹啥啥不成。

    明末是萬馬齊暗的時代,不管閹黨還是東林,都是爛人云集,評價他們就別用中流砥柱之類的詞彙了。真正實心做事的官員,熊廷弼傳首九邊,楊鶴、孫承宗蹲了苦窯,盧象升被首輔楊昌嗣賣給了後金。

    魏忠賢就算不死,也只會幫崇禎死掐東林,但他不是虞允文也不是謝安,力挽天傾,對他來說難度未免太高。

  • 4 # 王榮聯1

    先來揭揭魏忠賢的老底。明朝天啟年間的魏忠賢,進宮前只是街頭小混混,文盲一個,無所事事。因為賭博欠了一屁股債,有人便勸他去宮裡做太監,一來可躲債,二來可解決吃飯問題。於是魏忠賢相信了,他自割生殖器進了宮。可以想像得到,對自己殘忍的人將對別人殘忍百倍。果然如此,心狠手辣的魏忠賢憑藉過關斬將、雁過拔毛的本事,混到了皇帝身邊,當起了皇帝秘書,並且還負責朝廷官員的升降。有不少官員為了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競相攀比為魏忠賢建祠堂,更有無恥的官員見了魏公公,爭著嚷喊魏公公九千九百歲,再冒個頭,便與皇帝萬歲爺平起平坐了。可見,天啟朝的晚明政治多麼黑暗。這樣的魏忠賢,能算中流砥柱嗎?好在天啟帝溺水身亡後,年僅17歲的崇禎帝繼位,不久便為民除害,一舉拿下了魏忠賢。魏忠賢,大明朝的恥辱,這個無恥之徒早該殺了。

  • 5 # 人到中年始讀書

    我們大可不必用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評價古人,因為當時的道德觀念大不同於今日,那你說我是不是替魏忠賢翻案呢?翻不了!這小子太壞了,怎麼翻都翻不過來。前幾天我還在網上看到竟然還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話,還有崇禎臨死前說後悔殺了魏忠賢,我特意翻了一遍又一遍的資料,抱歉我書讀的的太少,真沒有找到。好就囉嗦到這裡,老規矩三點分析。

    第一點無才,魏忠賢是個流氓識字不多但運氣不錯,進宮以後站錯了幾次隊伍竟然沒事,最後跟客氏(這女的也是一個奇葩有機會咱們再說)有曖昧關係才慢慢發家。

    第二點無德,看一個人的德行看他的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魏忠賢培養朋友以及手下的“閹黨”集團,什麼幾孩兒四十孫啊!阿貓阿狗的一群喪失了道德底線的文人士大夫,他的道德水準好不到哪去。不過他也沒辦法,除了這些人會走他的路子以外,誰還會走這樣的門路,就連《明史奸臣傳》裡的最後一位阮大成,在魏忠賢最風光得意的時候都悄悄的離開了他。你想象一下連赫赫有名的奸臣都不願意於他為伍,猜都猜的到他的“閹黨”有多麼的吶啥,,,

    第三點無能。天啟死的時候,魏忠賢一時沒了主意發瘋的急招崔呈秀問對策,想阻止崇禎繼位,結果被催呈秀敷衍了事。要不然怎麼說他無才,這些都是唐朝以前的哥們玩剩下的把戲,有一堆的成功經驗,就算你不當皇帝立個傀儡總不難吧!據說他還有一個可笑的想法,他想如果不受寵信以後,打算帶著這幾年攢下的金銀做一個富家翁安度晚年,在被放逐到鳳陽的時候真就帶著幾車細軟上路了,哎!,正如《桃花扇》裡的一句臺詞,眼看他起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如果這樣的人算作明朝的“中流砥柱“的話明朝的覆滅一點的不可惜。如果崇禎後悔殺了他魏忠賢,崇禎吊死煤山一點都不冤枉。

  • 6 # 皓月東方

    題主一題兩問,我先回答第二題。

    魏忠賢到底算不算明朝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現代漢語成語詞典解釋說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集體,就想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樣。

    這樣一個褒義詞只能適用於事處危難大廈將傾時顯身手的大英雄國家棟梁的人身上,例如留有“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沒有于謙挽狂瀾既倒,大明朝或許早已是過往雲煙,那還有魏忠賢什麼事。

    魏忠賢是什麼人,我不做人身攻擊。明天啟年間的九千歲風光無限,大權在握,獨攬朝政。玩弄熹宗皇帝於股掌之間,剷除異己殺人如麻,使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明朝雪上加霜。你說像他這樣的人能配得上“中流砥柱”這一詞嗎?

    崇禎皇帝該不該殺魏忠賢?

    昏庸的熹宗帝在彌留之際還告訴信王朱由檢(崇禎)要重用魏忠賢,朱由檢素知魏忠賢所作所為,深惡其罪。登位不久便羅列魏忠賢十大罪狀。將其逐出皇宮,發配鳳陽。崇禎皇帝倒是心慈,沒殺了他。你看崇禎皇帝是怎麼說的:“朕思忠賢等不止窺攘名器,紊亂刑章,將我祖宗蓄積貯庫傳國奇珍異寶等朋比侵盜幾空,本當寸磔,念梓宮在殯,姑置鳳陽。” (摘自梅毅《縱慾時代》)但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半路自盡而亡。

    崇禎曾說:忠賢不過一人耳,外廷諸臣附之,遂至於此,其罪何可勝誅!《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魏忠賢擅竊國柄,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明季北略(卷三)》

    《明史》有錄:訖乎惡貫滿盈,亟伸憲典,刑書所麗,跡穢簡編,而遺孽餘燼,終依覆國。

    這樣的人該不該殺不用我來說。

    至於崇禎皇帝后來有悔殺了魏忠賢,以為有他在大明不能大廈將傾。崇禎皇帝雖然勤政,但此時的大明早已是內有李自成張獻忠之匪患日日做大,黨爭愈演愈烈之頑疾,外有後金虎視眈眈之憂患,加之天災連連,人心難聚。豈是魏忠賢一人能挽回哉!心存幻想而已。(圖片來自網路)

  • 7 # 二二相偶

    明朝宦官干政始於明成祖,東廠的設立更是讓宦官成為監視朝野的特務機構代言人。明宣宗設立內書堂,教太監識文斷字算是給太監開啟了心智。明英宗對大太監王振的寵幸,使第一個宦官集團粉墨登場,開啟太監與外臣勾結的先河。明憲宗設立西廠,讓汪直得以廣樹黨羽。明武宗時期太監八虎之首的劉瑾更是被稱為立皇帝。終於,在明熹宗天啟年間,魏忠賢將閹黨集團的事業發揚光大。其本人也成為坐擁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四十孫,擁有龐大勢力的九千歲。

    宦官與大明可以說是相始相終,閹黨干政上百年,造成國家吏治敗壞,貪腐橫行,以及明朝期間眾多重大決策的失敗。宦官代表的特務統治,給整個帝國蒙上統治的陰影。所以,明末作為宦官集團首領的魏忠賢非但不能說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把以他為代表的宦官勢力稱作大明掘墓人之一都不為過。

    可是明朝宦官干政與秦朝的趙高,唐朝的前輩相比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宦官在明朝上百年的統治中有一個奇怪現象,不管他們的權勢有多滔天,卻很少有人背叛皇帝。縱使個把人有這種心,皇帝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他萬劫不復。

    這得益於朱元璋權歸六部開始的一系列集權政策,明朝皇帝已經高度集權,不管太監動作如何大,比如被人立了生祠的魏忠賢,他還是掌控不了皇帝的軍隊,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內閣。所以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援,就會連喪家犬都不如。

    明朝的太監都很明白一個道理,皇帝的命運就是他們自己的命運。維繫皇帝的統治,就是維繫自己的統治,忠於皇帝是自己的本分。對於無根的人,皇帝就是他們的根。而他們的所作所為,除一己私慾之外,更多的是迎合皇帝,嚴格執行皇帝的政策,滿足皇帝的慾望,幫皇帝實現那些上不了檯面的想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明末流民四起的時候,東林黨捨不得將江南財富貢獻出來,為國家盡一份力,反而在朝堂上為自己的蠅頭小利爾虞我詐。因為對於他們而言,皇帝完了,朱家完了都跟自己沒關係。只要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換個皇帝,換個姓,自己同樣過得優哉遊哉。而宦官不一樣,如果主子死了,那就什麼都沒了。這也是為什麼魏忠賢時期,明朝戶部歲入才有三四百萬,閹黨影響下的朝堂卻還在死死支撐關寧鐵騎每年五六百萬的軍費開支。

    天啟年間,不管閹黨在朝廷內外名聲如何。但是他們不斷從東林黨控制之下的富庶地區搜刮財富,來支撐因為天災人禍而力不能支的國庫。而對其他地方,特別是流民暴動頻繁的地區才收取較低的賦稅,這些如果沒有閹黨,根本不可能實現。魏忠賢活著的時候,遼東局勢還能勉強控制,流民起義也沒有發展到高峰。雖然這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是不可抹殺魏忠賢在明末局勢中的分量。

    崇禎如果不殺魏忠賢,可能會延緩明朝滅亡的時間,但也只是飲鴆止渴。不過面對紛繁複雜的局勢,留住魏忠賢,至少可以為崇禎爭取些時間!

  • 8 # 笑傲江湖令狐沖

    崇禎皇帝,魏忠賢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對於他們的是非對錯。歷來是史學家爭論的焦點!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魏忠賢算不算中流砥柱?

    首先魏忠賢不能算是好人:爛賭賣妻女,自宮入朝,勾搭天啟皇帝乳母客氏,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每一件都令人不齒,非正派人士無疑!

    但是(這個很關鍵),歷史上好人絕對當不了好皇帝(魏忠賢實質上已經相當於皇帝了)!更何況在明朝末年內憂外患這種大背景下,不得不承認魏忠賢有一定的政治手腕,而且在事關民族存亡面前很有原則:

    (1)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2)魏忠賢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裡和自己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

    (3)從經濟方面來看,魏忠賢執政幾年,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極力向中上層徵稅,使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崇禎上臺重用東林黨,撤銷了這一政策改加徵三餉反而從側面肯定了這一政策的可行性。

    (4)沒有證據表明魏忠賢在執政時有過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和劉瑾、嚴嵩等人相比貪得實在不多。

    (5)魏忠賢還向國家捐款,用自己的私產資助遼東戰事兵器馬匹等物品。

    (6)兩浙受災,魏忠賢主張,免除為皇家輸送物品的專營戶向內庫交納的孝敬費用。

    魏忠賢廢掉此法,可見農民出生的他還是懂得百姓之苦。

    (7)魏忠賢威逼太監們為前線籌集馬匹。

    綜上所述,魏忠賢稱得上是明末的中流砥柱!

    至於第一個問題,崇禎皇帝該不該殺魏忠賢,我認為他不該!因為他沒有魏忠賢陰險狡詐的政治手腕!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震懾他的臣子們!只是一味地節儉,一味天真地信任他的臣屬,最終導致李自成等人的造反以及滿清的入關,自縊煤山而死!他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皇帝!

    摺疊

  • 9 # 歷史的天空history

    這個其實是兩個問題了,崇禎皇帝該不該殺魏忠賢是一個問題,魏忠賢到底算不算明朝的中流砥柱是另一個問題。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魏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是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討論第一個問題,崇禎皇帝該不該殺魏忠賢?

    魏忠賢一直以來的口碑都很差,閹黨,殺害東林黨人,禍國殃民等等,但大部分還是因為東林文人的宣傳。但近年來,隨著網路的發展,又逐漸冒出了一種觀點,認為魏忠賢對皇帝忠心耿耿,對於明朝功大於過,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就不會亡。

    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有問題,一個極度醜化,一個極度美化。

    他們的權力和東漢末年以及唐朝年間的宦官沒法比,明朝赫赫有名的太監,如汪直,劉瑾,馮保,無論原先的權力有多大,一旦皇帝不信任他們了,想處死就處死,想貶去看說皇陵就貶,毫無反抗能力。

    而魏忠賢稍微有點不同,他的權力更大,已經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了,明熹宗還在位的時候,他深得朱由校的信任,所以沒事,但等朱由檢繼位,魏忠賢已經是前朝臣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魏忠賢還不知道收斂,崇禎是絕對不允許太監這麼跋扈的,這已經威脅到皇權了。

    所以魏忠賢該殺。

    至於魏忠賢到底算不算明朝的中流砥柱?

    我覺得也不算。

    魏忠賢當權時期雖然做過一些正事。比如:

    第一、魏忠賢曾經力排眾議起用遼陽戰敗遭受讒言的熊延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

    第二、魏忠賢下令向士紳、商人、手工業者、礦主徵稅,使大明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

    但做的這些事雖然對朝廷有好處,但本質其實是為了打擊政敵,做政治鬥爭。

    總體來說,閹黨和東林黨的黨爭,對於明朝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魏忠賢對於整個明朝來說,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至於現在很多人為魏忠賢翻案,鳴不平,其實更多的是基於對東林黨的反感。魏忠賢在位時做的不怎麼樣,但東林君子上臺之後,卻做的更差,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所以說,魏忠賢絕對算不上明朝的中流砥柱。

  • 10 # 每天來罐正能量

    魏忠賢是明朝的大太監,有九千歲之稱。崇禎繼位,進行簡單觀望後,不動聲色的迅速肅清了閹黨集團。

    這樣史書上的有名的專權太監,對他的評價幾乎全是負面的。專斷誤國、殘忍、陰毒。指揮特務機構東廠、西廠對大臣進行迫害。是白色恐怖的製造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在崇禎自縊景山前幾天突然想起這個著名的罪臣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看看以下四個鏡頭就知道了:

    在天啟皇帝臨終前對即將繼位的弟弟崇禎說道“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對崇禎的忠告。顯然,他沒有理會其中的深意。以為哥哥只懂得玩捉迷藏和木匠。

    天啟是著名的木匠皇帝,看似一個木工發燒友。其實,他完全繼承了嘉靖的衣缽。嘉靖三十年不上朝。國家大事都能處理得當,把群臣玩在手掌中。看似荒誕不經的修煉,其實他的目光一直注視著朝局。大權牢牢控制在手。

    而木匠皇帝智商也不低,放任魏忠賢肆意胡鬧。但大事不糊塗。只要不越過紅線,天啟就裝聾作啞。

    明朝由於政權結構,大臣的勢力過於龐大。皇帝容易被架空,沒有辦法只好用太監來牽制內閣制了。

    這幫人由於沒有下一代的問題和女人的問題,對皇權的威脅相對來說小一些。

    這是一張皇帝得力的王牌。魏忠賢只是皇帝的忠僕,是皇帝之鷹,是制約玩口活不幹正事的東林黨的利器。這是制約這些不幹正事以打口水仗為職業的麻雀的天敵,這方面他有尺度。

    按道理新君初登皇位,政權穩固尚需時間。對於這樣史書經營已久,權勢熏天的大太監敢於下手。說明他的兄長在在位時皇權就牢牢掌握在手,並沒有出現想像中的大權旁落。

    要不崇禎能順利繼位嗎,漢代、唐代後期,宦官專權時廢立皇帝都是常事。就是繼位了也是傀儡皇帝。而崇禎可以強勢的把魏黨消滅,說明刀把子一直就在皇帝之手。

    在李自成進北京前五天,崇禎突下密詔收斂魏忠賢的遺骨,並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就是魏忠賢生前看好的墓地將他安葬。這意味著崇禎為魏忠賢平反,由於是崇禎親自下令處理的魏忠賢。皇帝是九五至尊,即使意識到錯也不能承認。要不是大順軍兵臨城下,崇禎根本放不下面子。這個時候他終於明白天啟識人的高明之處,可惜已經沒有機會了。

    大太監在曹化淳在李自成進北京前也哀嘆“忠賢若在,必不在此”

    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後,留給李自成的書信中有這樣一段“文臣皆可殺,此皆文臣誤我”

    既然是舉朝痛罵的奸黨頭子,在亡國前應該對於造成嚴重後果的元兇挫骨揚灰才是。為什麼崇禎會為他重修墓地,天啟和曹化淳的評價說明了什麼。

    魏忠賢的用人之術

    魏忠賢在用人方面是有些本事的,他啟用孫承宗、袁崇煥、滿桂、趙率教等駐守遼東。甚至與他有嫌隙的趙南星也被委以重任。

    孫承宗任遼東經略四年,成績斐然。他施行積極防禦政策,屯兵、修城。分兵駐守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淩河諸城。把明朝前線的戰備縱深向前推進了兩百餘里。構建了以寧遠為中心的寧錦防線。事實證明這是道堅固的防線。

    孫承宗離任後推薦袁崇煥為遼東經略,袁崇煥的防守如皮筋一樣堅韌。後金的部隊吃夠了苦頭,努爾哈赤一生征戰百餘。攻無不克,在寧遠久攻不下,努爾哈赤非要較勁。結果被明軍的紅衣大炮給炸傷,不久逝去。

    明軍在薩爾滸大戰慘敗後,一直對後金有畏懼心理。而在袁崇煥領導下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打破了後金不可戰勝的神話。

    最專業的口水仗

    在魏忠賢被殺的十七年裡,崇禎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五十個內閣大學士。走馬燈的換將也於事無補。

    東林黨推翻一切關於魏忠賢的決策,對的也是錯的,錯的更是錯的。魏忠賢本來就黑讓他們塗抹的比烏鴉還黑。

    他們的特長就是玩口活,這幫書生不管對國家有利與否,只管私利。還打著救國、報國的口號。動不動就上書言事彈劾別人。

    崇禎讓群臣捐資救國,這幫文臣哭著說沒有。大順軍進北京後,在夾棍伺候下,從他們身上得到七千萬兩白銀。他們根本就沒有家國情懷,國家危亡時只有空談,沒有行動。

    皇太極始終無法越過關寧防線,有意和明朝議和。明朝派遣秘密使者談判的訊息,讓東林黨知道了。他們群情激憤,認為是喪權辱國,發出雪片一樣的奏疏集體抗議。他們不懂迂迴的策略。讓他們捐錢哭窮,讓他們拼命比兔子跑得都快。這群人治國無方,擾民有術。不經意間在幫敵人的忙。

    在崇禎生命最後時刻只有太監王承恩陪著崇禎為國殉難。說太監是奸佞小人,可到了危難關頭,你們東林黨的忠心呢。看事實就知道了。

    魏忠賢是制服這幫麻雀的利器,這一點天啟看得很到位。可惜崇禎沒有領會哥哥的意圖。

    除掉魏忠賢就等於破壞了政治生態平衡,雖然他很可惡。可是這隻可惡的鷹走了,麻雀成災了。反倒幫了敵人的大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慈禧完全掌握實權,為什麼不當女皇,而要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