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MCTS戰略管理和技術

    透過對小微企業的觀察,山東思脈特奇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SMCTS)發現:除了銷售額、訂單量、客戶數量和利潤等一些基本資料外,小微商家很少關注財務分析。如果他們能定期對一些財務資料、比率進行分析,預期經營狀況能得到有效地改善。

    By observing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MCTS finds that most small-scale businesses pay little attention on financial analysis besides sales, inventory order, number of customers, and profit among other basic data. If businesses could periodically conduct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their performance would be better off.

    有三類常用的財務比率企業可以用來實時監控業務的流動性、運作效率和利潤率:

    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of financial ratios that enterprises can use to monitor the liquidity,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f a business entity:

    1. 一類比率是評估生意流動性或者短期償債能力。常用的一個比率是流動比率,它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如果這個比率大於1,說明商家的運營資金的流動性正常或者說短期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可能性較小。

    One group of ratios assesses liquidity or short-term solvency. A commonly used ratio is current ratio that divides current asset by current liability, if the ratio is greater than 1, it indicates cash flow is normal or the probability of cash shortage is relatively low.

    2. 另一類比率涉及商家的資產管理或者週轉效率。常用的有三個比率是: 銷售額除以應收賬款額,產品進貨成本除以存貨量,和產品進貨成本除以應付賬款額。它們給商家的提示是,儘量降低前兩個比率,提升第三個比率,這樣能提高資產的週轉率。具體來講,在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一年的時間裡,在保證財務報告質量的前提下,企業應儘量壓低存貨量,降低應收賬款量和提升應付賬款量。這就要求企業做到以三點準備:

    Another group of ratios relates to the efficiency of asset management or turnover. Three commonly used ratios are sales divided by accounts receivable, cost of goods sold divided by inventory, and cost of goods sold divided by accounts payable. Businesses are expected to lower the former two ratios and raise the third ratio, so as to enhance asset turnover. Specifically, within a month, quarter or year, on premise that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 is assured, enterprises should try to lower the inventory level, reduce the level of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increase accounts payable. To do so, they are expected to take the following tactics:

    > 鼓勵客戶在網上購買商品或者服務時,當時付款或者7天之內到賬。Encourage customers to pay for goods or services online on the day of transaction or within 7 days of the transaction.

    > 計算出一段時間內的最佳化存貨量,這可以根據理論公式例如 EOQ 並結合經營經驗來決定。Calculate periodic, optimal inventory level by using theorical models, such as EOQ, supplemented by actual operating experience.

    > 在商業合約條款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推遲支付供應商貨款。Under the allowabl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business agreements, firms should try to delay the payment to their suppliers.

    要想實現以上三方面的策略,企業還要在經營上下一番功夫:提升運營效率和流動性,降低由於資金週轉帶來的風險,從而更好的把握產品多樣化的機會。

    To implement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tactics, enterprises are expected to take actions to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higher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liquidity, lower cash shortage risk while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3. 第三類比率是指示利潤率的,例如:運作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前者是運作收益與銷售額的比率,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扣除債務利息和營業稅之後再與銷售額的比率。如果是大型企業或者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回報率、總資產回報率和市盈率常用作利潤率的指標 — 這是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企業的盈利能力。

    The third group of ratios reveals business profitability, such as operating profit margin and net profit margin. The former equals operating income divided by sales while the latter is operating income excluding interest expense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divided by sales. In the case of large enterprises or listed firms, ROE, ROA and P/E are often used to unveil profi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ors.

    企業自身的財務資料和比率會隨時間而變化,它們也可與同行業的企業進行比較。如果能製作一個簡單的Excel模型和曲線圖,自身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就更一目瞭然了。SMCTS 認為根據不同規模、性質和行業,其它主要財務比率型別還包括:長期償債率(或者財務槓桿率)、收入和利潤的增長率。此外,財務資料還可結合客戶、產品和地域進行分割,找到自身的優勢和市場的劣勢,進而挖掘在產品、服務、區域和或客戶群體方面的增長機會。

    Financial data and ratios vary over time, which compare with those of industry peers. If firms could develop a simple Excel model and corresponding charts, their positions in the market become more noticeable. SMCTS believes tha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cale, nature and industry of enterprises, the other major categories of financial ratios include long-term solvency or financial leverage, the growth rate of sales and profits. Moreover, financial data can be segmented by customers, products and regions, based on which you may identify own strengths and market weaknesses, so as to untap growth opport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s, service, regions and or customers.

    掌握了這些財務規律和趨勢,企業便能更全面和更有目標地制定和實施運營策略,以締造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By grasping these financial patterns and trends, enterprises can formulate robust and specific business and opera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build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market they operate.

    http://study.163.com/instructor/1136781035.ht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t SMCTS company Web page: https://sicmc.wordpress.com, and its online training platform: http://study.163.com/instructor/1136781035.htm

  • 2 # 問題的價值

    財務報表中隱藏著很多企業的資訊,要想發現其中的隱藏資訊,要有基本的財務知識,對三張基本的財務報表有基礎認識。

    看到一個企業的財報,那麼多數字,其實是在清楚的描述著這個企業的企業規模,資產規模,負債結構,盈利規律(週轉速率和利潤率)和競爭優勢。

    (一)資產結構和資產規模看哪裡?

    1、企業的規模看第六段表格(圖二),總資產和銷售收入兩項,可以看出企業整體的規模大小。中石油對比其他企業,企業規模一目瞭然,如果拿兩家同行業企業做比較,透過看這兩項資料就可以看出兩家企業哪個規模大。

    2、資產結構看錶格的第一段(圖三),主要可以看出企業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

    現金佔比,應收帳票佔比,存貸佔比和預付款佔比這四項是企業輕資產部分的佔比。

    第五項 運營佔比合計=前四項之和。因為運營佔比合計是一個企業在產品和服務中的投入佔比,因此運營佔比合計大說明企業是輕資產。

    拿中石油舉例。運營佔比合計=現金佔比5.7%+應收帳票佔比3.0%+存貸佔比6.0%+預付款佔比0.4%=15.1%。佔比較低,因此企業是重資產企業。

    拿萬科舉例,運營佔比合計達到了72.7%,按照定義是明顯的輕資產公司,和我們的直覺不符,原因是在中國土地是屬於無形資產,開發商只有使用權,而開發商建好了房子才是房地產企業的產品。需要拆分看第一段,存貨佔比達到了51.3%,房地產開發商的存貨(產品)就是蓋好的房子,萬科蓋好的房子的價值佔其總資產的比例高,因此萬科是屬於輕資產企業。但萬科要從政府拿地,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房地產的開發週期較長,回收成本較慢,因此為了使企業持續經營,也為了每年都能有盈利產出,需要不斷的資金流入和商品售賣拿回現金,所以萬科的經營是需要在一個營業週期內不斷有產品上市回收現金來做下一輪投資。所以不用看也可以知道萬科的負債率會很高且運營週期會很長。

    另一個例子是360公司。我們不看錶也可以知道360這樣的科技企業是以網際網路服務為主要資產的企業,所以一定是輕資產公司。而且網際網路軟體服務的特點是服務產生,消費者即可使用,即可收款,除少量硬體(360手機)需要出場分銷回收資金外,幾乎沒有太多帳期,甚至是可以做到先收費,現金流充足就不需要過多的欠債,因此360的資產負債率不會很高,除非是企業戰略需要在做一些股權投資或併購時才會有負債比例的變化。

    (二)企業的負債結構怎麼看?

    看錶格的第三段(圖四)。經營負債佔比,金融負債佔比和資產負債率三個資料。

    資產負債率=經營負債佔比(經營負債/總資產)+金融負債佔比(金融負債/總資產)

    負債結構可以判斷是在用什麼資金來做運營投資,是否存在產品期限錯配等情況,是否存在財務風險。

    經營投入=投入運營的資產+原材料採購到加工成產品的投入+貨幣資金(在一定的營業週期內變現)

    經營負債=欠供應商+欠客戶的產品+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賬款+預收賬款

    (如果欠款有帳期,叫做欠款的週轉天數)

    企業如果能透過談判延長供應商帳期或者讓客戶先付款,獲得更長的資金週轉天數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此時,三種情況來判斷企業的負債情況。

    1、當週轉天數大於等於營業週期時,企業的這部分負債(欠款)是可以用於運營投入的,如果這部分週轉資金等於企業的運營投入,那意味著企業不需要管股東要額外的錢也不需要管銀行借有成本的錢來投入運營,也沒有浪費手上可以用於投入運營的錢,也就是真正的無本投入做生意,是企業都想做到的理想狀態。

    2、當週轉天數大於等於營業週期,企業可以使用這筆錢來做產能投入,但投入的資金不足以支援產能投入,也就是欠款小於投運營的資產時,就需要企業拿股東的錢或者向銀行借款來做產能投資,說明企業運營是需要資金成本的。

    3、當週轉天數小於營業週期,企業挪用了這部分欠款去做投資產能時,企業存在資產期限錯配,是存在財務風險的。很多資金鍊斷裂的企業實際上都是因為資產期限錯配嚴重造成的。簡單的例子,給員工發工資的錢被挪用到投資新裝置,新裝置還沒有產生收入,又沒有資金來發工資,企業資金鍊斷裂。

    (三)企業產品的盈利規律(週轉速率、利潤率)看哪裡?

    (看圖五)

    1、企業的週轉速率有三個指標,營業週期,剩餘折舊年限,剩餘攤銷年限。

    營業週期是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不是總資產)從資金投入生產開始到最後交付後回款的平均時間,對應看第一段資料中的現金佔比、應收賬票佔比、存貨佔比、預付款佔比和運營佔比合計。來看一個企業產品變現的平均速度。

    剩餘折舊年限,對應看錶格的第二段中固定資產的佔比,看企業固定資產可以使用的年限,年限降至可能需要投入資金到固定資產裡面。

    剩餘攤銷年限,對應看錶格的第二段中無形資產的佔比,看企業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採礦權、專利·····)還能用多久,可考量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或者競爭力。

    2、企業的利潤率包括,毛利率、營業稅金率、銷售費用率、運營利潤率、管理費用率、淨利潤率

    運營利潤率=毛利率-營業稅金率-銷售費用率

    看(圖六)

    根據以上兩段資料,重點看營業週期和運營利潤率,以此來判斷企業產品的盈利規律。營業週期是看產品變現的速度,運營利潤率是看產品盈利的增值幅度。透過速度和幅度可以判斷這個企業產品的(不是企業的盈利規律是產品的盈利規律)盈利規律。

    注意,這兩段表格判斷的是產品的盈利規律,也就是企業做這個生意,其產品的變現速度和變現幅度,但不是企業整體的資產的盈利規律。特別是對重資產企業分析時,因為重資產企業中產品佔資產的比重太低,雖然可能這個企業的產品變現速度快,且利潤率也還可以,但對企業總資產盈利帶動影響不是舉足輕重的,不能單單隻看其產品的變現能力。需要重點關注其總資產週轉率等其他指標。

    舉例企業可以看東方航空,營業週期17天,運營利潤率5.3%(在航空公司中還算可以),但其運營佔比合計只有4.2%,也就是說他的機票和服務在總資產中佔比太低,雖然產品的變現速度和利潤率還可以,但分析此類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時,就不適合重點分析其產品的盈利能力。

    (四)企業的競爭優勢怎麼看?

    產品變現能力(輕資產企業)和企業資產變現能力(重資產企業)的強弱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強弱。

    上一點說的是輕資產企業的產品變現能力。現在要講的是重資產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

    企業的資產變現能力主要看兩個指標,淨利潤率和總資產週轉率。

    總資產週轉率=1/總資產變現年限

    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週轉率X淨利潤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企業的內生增長力,內生增長力是複利增長的基礎,這樣的企業適合長期投資,到達一定年限,複利增長會使投資回報率很高。

    企業的外生增長力是企業的融資,有些企業融資能力很強,把生意做成風口,比如特斯拉。

    以上是如何看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透過不同資料的組合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企業規模,資產規模,負債結構,盈利規律(週轉速率和利潤率)和競爭優勢。

  • 3 # 掃地僧老王

    財務報表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些財務的數字,它其實是整個公司經營的結果。而經營這件事情本身是跟他的商業邏輯緊密相關的。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報表結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家公司的商業邏輯。其實財務報表分析最核心的東西,是透過財務報表這個結果來把能夠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找出來。

    為了把原因找出來,不同的商業模式可能所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商業邏輯,它跟報表結構有什麼關係。

    會計是商業的語言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會計是商業的語言。什麼叫“語言”,就是說咱們倆可以交流,比如我是一個華人,如果我會英語的話我到了美國可以拿英語跟美華人交流,我跟他不需要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我跟他可以有不一樣的背景、不一樣的信仰、不一樣的教育,都可以不一樣,但是因為我們會同一門語言,所以我們可以交流。會計看財務報表其實也可以理解這家美國公司他們的業績,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你在不同的國家為什麼可以瞭解別的公司呢?就是因為有會計。會計說的利潤在美國這麼多,在中國幾乎也是差不多。所以會計是商業的語言,這是會計的根本。

    商業邏輯和三個財務報表的關係?

    財務報表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些財務的數字,它其實是整個公司經營的結果。而經營這件事情本身是跟他的商業邏輯緊密相關的。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報表結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家公司的商業邏輯。其實財務報表分析最核心的東西,是透過財務報表這個結果來把能夠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找出來。

    為了把原因找出來,不同的商業模式可能所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商業邏輯,它跟報表結構有什麼關係。

    會計是商業的語言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會計是商業的語言。什麼叫“語言”,就是說咱們倆可以交流,比如我是一個華人,如果我會英語的話我到了美國可以拿英語跟美華人交流,我跟他不需要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我跟他可以有不一樣的背景、不一樣的信仰、不一樣的教育,都可以不一樣,但是因為我們會同一門語言,所以我們可以交流。會計看財務報表其實也可以理解這家美國公司他們的業績,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你在不同的國家為什麼可以瞭解別的公司呢?就是因為有會計。會計說的利潤在美國這麼多,在中國幾乎也是差不多。所以會計是商業的語言,這是會計的根本。

    商業邏輯和三個財務報表的關係?

  • 4 # 霸道BOSSKING

    其實財務報表分析最核心的東西,是透過財務報表這個結果,由果推因,找出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

    會計是商業的語言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會計是商業的語言,這是會計的根本。

    什麼叫“語言”,就是可以透過它進行交流。比如我是一個華人,我會英語的話,到了美國我可以用英語跟美華人交流,我與他並不需要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我跟他可以有不一樣的背景、不一樣的信仰、不一樣的教育等等,我們只需要會同一門語言,便可以交流。

    同理,假使一位中國會計透過看財務報表其實也可以理解一家美國公司的業績,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你在不同的國家為什麼可以瞭解別的公司呢?正是因為有會計。會計所說的在美國的利潤額數字,在中國幾乎也是差不多的。

    由此,會計可以成為商業領域中溝通交流的語言。

    商業邏輯和三個財務報表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640.webp.jpg

    從這個表可以看出,首先一個公司的成立,它或者是“投資者投入”,或者就是有“債權人借入”資金。投入的資金和借入的資金就能夠形成這家公司的“資產”。

    但是資產是一種資源,它是需要去投資的,它的投資就牽涉了這個公司的總體戰略。

    解釋來說,一個公司其實有兩種賺錢方式:一種方式是自主經營,即購買一堆存貨、建一堆廠房、設計一點專利,然後自主經營。另一種方式就是投資或是投入股票市場,簡單說就是不自己幹了,而是把得到的這筆錢投到別的公司裡或者去購買股票,不自主經營。這兩種賺錢方式決定了公司資產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經營性資產”,一類是“投資性資產”。

    比如,我現在要成立一家公司,我自己投入了100萬元,那麼我就有所有者權益100萬元,同時我為了擴張我的整個資產,我用100萬元的股權拿到銀行去質押,可能又可以從銀行借來30萬元,銀行借入的錢其實就是我的債務。所以,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就構成了一家公司的資產。這家公司的資產其實就是這家公司可以利用的資源。

    當這家公司有了資產之後怎麼辦,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可以把資源劃分一大部分來做自主經營,所以資產可以撥成經營性資產。

    另一個選擇,將這些資產都拿去投資。可能將這130萬元分成10小份,一份13萬元,用來投資一些初創公司。假使有一個初創公司成功,也可賺錢。資產也可能會變成一種投資性的資產。

    當一家公司有“經營性資產”的時候就要發生業務,這個業務首先是一定要給它帶來收入。為了形成這些收入它也一定會形成相應的“費用和成本”。

    收入和費用成本之間的差額,就是這家公司因為經營活動所帶來的利潤,我稱之為“核心利潤”。

    而“投資性的資產”就會帶來“投資收益”。

    一家公司因為經營所帶來的核心利潤和因為投資所帶來的投資收益,加起來就是這家公司的“營業利潤”。

    有了利潤之後,就需要分紅或者償還債務,所以在上圖可以看到“利潤”有一條藍線指向債權人借入和投資者投入。

    “核心利潤”通常在財務報表上是沒有的,因為經營性的資產根據原來的財務準則,所對應的是相應的營業利潤。

    但是,由於現在的財務報表裡,營業利潤除了包括經營性資產所形成的利潤之外,還包含了投資收益,所以新造了一個詞叫“核心利潤”,用以專門對應經營性資產所帶來的利潤。

    有了藍色部分資產負債表和紫色部分的利潤表之後,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是“現金流量表”,就是上述圖裡的棕色部分。

    公司的資源是以現金形式得到的,就會產生“融資性的現金流入”。一家公司資產是要對外投資的,所以就投到自己的經營性資產裡。比如可以投一些固定資產,或者投一些別的企業,這是投資性資產。所以會有圖中“投資性現金流出”。

    經營性資產會帶來收入,如果這個收入我們可以得到現金,那我就會形成“經營性的現金流入”。為了達到這些收入,一定會產生一些費用和成本,如果對於這些費用和成本是需要現金支付的,會產生“經營性現金流出”。

    經營性資產的現金流出和流入的淨額,就形成了“經營性現金的淨流入”。而投資性的資產能形成投資收益,若收益是以現金方式體現,那就是“投資性現金淨流入”。

    當一家公司有了經營性的現金流入和投資性的現金流入之後,就會考慮償還負債。一旦還錢,“融資性的現金流出”就會產生,或者是以分紅形式,分紅若是現金支出也屬於“融資性現金流出”。

    透過這張表,我希望把一家公司最主要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跟會計結合起來。藍色部分就是資產負債表,紫色部分是利潤表,棕色部分是現金流量表。

    會計資訊是什麼?

    我們一直談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實際是基於會計資訊製作出來的。會計資訊是為資訊使用者提供有用資訊的資訊系統。這是會計的定義。

    如上圖所示,會計資訊分為三部分:一是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最重要的一個等式就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是要記得的兩個等式之一。二是利潤表,利潤表也有一個等式:收入-費用=利潤,這兩個等式構成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結構。第三個是現金流量表,包含經營性現金流、投資性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

    會計和財務的區別在哪兒?

    有許多人對“會計”和“財務”這兩個詞是存在誤解的。

    有些人可能認為會計與財務是一樣的。

    嚴格來說,會計和財務是不一樣的,因為兩者整個工作職責是不同的。

    會計最重要的工作職責是記賬、算賬、報賬,用會計術語來說就是確認、計量和報告。

    第一是記賬,記賬就是確認。若公司發生了一筆經濟業務,這筆業務能不能夠記入到會計報表裡,如果能夠記,那再考慮要記多少。首先需要確認這個經濟事項是否可以記成會計資訊,第二個要確認金額以及相應的賬目。

    第二是算賬,算賬其實是計量的問題。比如,現在公司買入固定資產500萬元,500萬元的裝置,沒有殘值能夠按照五年來攤銷,平均年限法來攤銷,我能夠算出來每一年的攤銷額是100萬元,這是計量的概念。

    第三個是報賬,報賬就是提交財務報告,最後能夠把財務報表製作完成並寫成報告。

    而財務的職責是不一樣的。財務最主要是三個職責:

    第一個是籌資,能夠從市場上或者是債權人那裡得到現金支援。

    第二個是投資,有了資源之後如何去分配這些資源,考慮要投到什麼樣的專案上去。

    第三個是分配,投資完成後可能有收入,而經營也可能帶來收入,這些收入如何來分,是按照“十送一”還是按照什麼樣的現金股利的方案,這些便是財務的工作。

    三大財務報表都體現了什麼?

    會計資訊中包含的三個財務報表都體現了一家公司的什麼?哪一個報表是最重要的?接下來需要先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利潤表其實體現的是一家公司的能力,因為它是以效益為基礎的。

    一般來說“你這家公司操縱利潤了”,很少有人說“你這家公司操縱資產了”,為什麼?他操縱利潤往往體現的是他的能力不足,他既然能力不足就需要更好的利潤來彌補他能力不足所表現的無能,所以一個公司的利潤表體現了一家公司的能力。

    一家公司的現金流量表其實體現了一家公司的活力。擁有良好的現金流是一家公司保持活力,“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基礎。

    就像我剛才所說,如果你這家公司確實有利潤但是沒有現金流,那其實什麼也幹不了,手上有一堆應收賬款其實是沒有用的。

    當然你可以說“我可以拿到供應鏈金融上面去變現”之類的,但是其實成本非常高。

    第三是資產負債表,一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體現的是他的實力。

    比如現在有兩家公司,公司A有100萬元的資產,同時也有100萬元的利潤;另外一家公司B有1億元的資產,也只有100萬元的利潤。那在評價兩家公司的時候,你或許會覺得A公司好像更賺錢,但是實力不如那家有1億元資產的公司B的。我們經常說“你這家公司實力很強啊”到底說的是什麼,其實就是說的這家公司有多少資產。

    三張報表裡面誰最重要?從觀察它們的歷史就能知道,

    資產負債表距今已有將近500年的歷史了,從義大利的路卡帕喬利就開始有了。

    利潤表大概是1920年以後才被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要求一定要披露的一個報表。

    現金流量表是1987年才開始有的。

    從這個歷史就能發現,其實資產負債表要比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更為重要。因為以前即使沒有利潤表、沒有現金流量表大家也可以計算和生活,但是沒有資產負債表好像總覺得缺了點什麼,這是一個角度。

    另外一個角度。什麼叫利潤表,利潤表其實體現的就是資產負債表裡面的一個科目,叫做未分配利潤的變動情況;現金流量表其實也只是體現了資產負債表裡面的一個科目,就是現金的變動情況。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資產負債表是三個報表的核心,所以我們要做財務報表分析的時候,就先從資產負債表開始。

  • 5 # 抱一閣主

    從財務報表可以印證企業隱藏的部分商業邏輯,但並不能完整的挖掘出所有的商業邏輯。首先財務報表,不可能完整的揭示企業的內在的商業邏輯。

    財務報表是企業經營的歷史結果,反映到財務上的一個瞬間資料 。現在的財務報表,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的反映公司的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及階段的盈利方式結果,還有現金實際週轉的狀態。

    但是商業邏輯本身,很大程度上是這個資料產生的原因。 這是由企業的戰略規劃,企業組織文化等其他方面所決定的。尤其是一些投入非常長的商業模式的搭建過程之中,早期的財務報表,根本無助於發現未來的商業架構。

    就比如2000年前後,巴菲特曾深入研究過亞馬遜的財務報表,甚至與貝佐斯有過多次的交流,但依然不能夠清晰的理解這個企業的商業邏輯,由此而錯過了這個上漲數百倍的優秀投資。 連巴菲特都不能夠透過財務報表來去完整正確地挖掘商業邏輯,那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就更加是不可能了。

    當然透過財務報表可以印證,公司的運營與商業邏輯規劃的方向是否一致。

    比如從商業模式上面是否在未來可以達成很高的資金週轉率?再比如在商業模式上,可以看到它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的潛力,這些都可以從報表中很針對性地加以驗證。另外透過財務報表,還可以發現公司隱藏的商業架構中的潛在的隱患,比如公司現金儲備的安全程度,收入增長與利潤增長之間的關係,負債增加與淨資產回報率之間的關係等等。

    一個公司的商業邏輯,從開始啟蒙到最終成型,有的時候要經歷很長的階段,甚至連創始人本身都一開始不能確認,而只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去明確。就比如谷歌,兩個創始人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想明白到底未來該怎麼樣掙錢。 因此,對於財務分析而言,就更加不能去奢望自己能夠有什麼捷徑。 理解企業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和長期的跟蹤,以及對整個行業透徹的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為什麼要提重振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