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0
回覆列表
  • 1 # 旭陽東獒

    世人遂將蘇軾的《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主要成就

    1、文學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推官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釋德洪《跋東坡(左忄(xīn)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李廌六人並稱蘇門六君子。

      其《題柳子厚詩》雲:“詩須要有為而作……好奇務新,乃詩之病。”其《答喬舍人啟》亦云:““文章以華採為末,而以體用為本”主張詩要有為,以“體用”為文之根本。在《答王庠書》中又說:“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實用。”

      其詩《送李公恕赴闕》說自已的詩文是“雜以嘲諷究詩騷”。《宋史》也說他作詩是“以詩託諷,庶幾有補於國”,這都說明他是在有意繼承風、騷的諷喻傳統。

      他在《答毛滂書》中也說:“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後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於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

    2、詩詞

      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葉燮(字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天地奇觀。”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佔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3、書法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洋溢著起伏的情緒。元北韓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讚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北韓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 《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遊帖》、《新歲展慶帖》、 《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致若虛總管尺牘》、《懷素自序》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4、繪畫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 造詣。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也是他的作品。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修心、悟道、自然辟穀等許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 2 # 光國畫室甜心老師

    蘇軾的文學成就:

    1、詞作: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2、詩作: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3、文章: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 首先,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如“精金美玉,文章並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現功能便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高階形態。其次,蘇軾心目中的“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所以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蘇軾還擅長行書、楷 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 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 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 凝式,而自成一家。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 墨竹,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 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 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 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 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 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 論基礎。

  • 3 # 天弘小語

     蘇軾是中國北宋時期的一大大文豪,其在詩詞歌賦和書畫方面都具有非常傑出的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語辛棄疾並稱“蘇辛”,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另外在書畫方面也具有非常的成就。蘇軾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時期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

      首先說一下蘇軾在文學上面的成就,蘇軾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流傳到現在的作品也非常的多,這些作品都立意宏遠、豪放不羈,繼歐陽修之後成為了北宋文學的領軍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享有盛譽,一生之中與其交友並且受到他的指導的人非常多,著名的有“蘇門四學士”。蘇軾的詩詞現在存世的大約有四千多首,這些詩詞大氣豪放、變化萬端,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可以說代表了北宋時期詩詞創作的最高峰,為宋代詩詞的發展開闢了嶄新的道路,很多詩詞現在也非常的有名氣,像《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都是傳世的名篇。蘇軾的詞可以說衝破了單純描寫男女戀情的侷限,具有非常廣闊的社會內涵,創立了與婉約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詩詞,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在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再者蘇軾在書畫方面也頗有成就,蘇軾擅長行書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後世很多人都曾經學習蘇軾的書法,可以說其書法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蘇軾的畫作遒勁有力、畫面簡潔,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畫風灑脫、豪放,可以說是其心情的真實寫照。

      蘇軾在文學和藝術上的成就在北宋時期都達到了最高水準,蘇軾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二、蘇軾的散文成就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學天才,其作品具有浩瀚的氣勢,不僅僅體現在其詩詞上,蘇軾的散文也堪稱一絕,可以說蘇軾是在詩詞歌賦和散文、書畫方面都具有非凡成就的一代巨匠,蘇軾的散文可以與歷史上著名的柳宗元、歐陽修和韓愈相媲美,與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散文一起被稱為“歐蘇”,可見蘇軾的散文成就是非凡的。

      蘇軾的散文有很多,首先需要講的就是蘇軾的政治論文,在這些政治論文中蘇軾滿懷著儒家的政治理想,憑藉大量的史實進行了周密的論證,字裡行間文采飛揚,胸襟開闊,有著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策略》、《策別》、《策斷》等都展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從文學欣賞的角度講也具有非凡的價值。而蘇軾的歷史論文更是博徵旁引,氣勢恢宏,讓人讀之稱快。代表作品有《平王論》、《留侯論》等。雖然這些文章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其實用價值已經不強,

  • 4 # 高唱凱歌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蘇軾的詩詞有:《飲湖上初晴後雨》、《六月二十七日於望湖樓醉書》《超然臺記》、《水調歌頭 ·中秋懷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獵》《山村五絕》《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後赤壁賦》《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飲湖上初晴後雨 》《夜泛西湖》《遊杭州山 》

    畫:《古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卷》

  • 5 # 近代歷史

    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

    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複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郟縣。

    蘇軾年幼時父親出遊在外,母親將其養大,並教他讀書,曾令其以範滂為榜樣。蘇軾生性放達,好交友。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蘇洵修編族譜,自稱是初唐相國蘇味道後裔。然而蘇洵自己也承認蘇味道的後人與自己的高祖之間世系不可考證,蘇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蘇洵的尋根方法,在當時就有人不以為然。

    柳立言認為蘇洵修撰族譜編寫世系,將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蘇味道當做自己家族的始遷祖,是看中蘇味道的知名度,蘇洵編訂族譜的目的是不問親疏,團結蘇姓人士,爭取共享政治和社會資源,以虛構始祖來聯宗。

  • 6 # 大山123

    宋代古文家蘇軾各體散文眾多, 大致可分為議論文、 記敘文和小品文等, 這些散文的出現標 志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

     一、 議論文, 以政論、 史論為突出。 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 議論與文采交融, 感情與理智並注,語言明快暢達,長於形象的說理,頗具文學價值。 二、記敘文包括碑傳文、記體文及文賦等,而以其中的山水遊記和亭臺樓閣記為代表。 憑藉議論為文章闢出新的境界, 善於表現對自然景物的賞會與人生哲理領悟之間的融合。 山水遊記,如前、後《赤壁賦》 ,表現出借景立論的特點。亭臺記,如《喜雨亭記》先敘為亭b作序之由,次則記雨,再渲染人之喜樂,文章如水波層層盪開去,文理自然。記敘文多數是 文學性散文,將敘述、描寫、抒情錯雜並用,隨意揮灑。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的書札、題跋、雜記和隨筆為主要文體樣式,最能反 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雜記和隨筆、記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見聞和感受,如《記 承天寺夜遊》蘇軾藝術成就。這類小品文,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寫作特點是信手拈來,漫筆寫成。 蘇軾散文總的藝術特色是: 一、 “ 辭達 ”  二、善於用比喻,多形象思維。如《前赤壁賦》 三、有詩化傾向,以情感和才氣為文,富於想象。 蘇軾詩歌的內容: 按題材內容,蘇詩大體可分為: 1 、社會政事詩:反映民生疾苦和時政得失的詩篇,如《荔枝嘆》 。 2 、山水景物詩:將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寫景中的抒懷遣興之作,寫流動景色的《江上看 山》 ; 寫奇幻煙雲的《登州海市》 ;寫景寄懷昇華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 或寓有濃厚的身世 之感,如《題西林壁》 “ 不識廬山真面目 ” 。蘇軾藝術成就和陶詩:寄情山水,以自適為趣的意味更濃,如《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平淺而有深 味, 在藝術上把握了陶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特色, 能夠將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寫,達到了 “ 神似 ” 陶詩的地步。 4 、題畫詩:把畫景轉化為詩境,善於寫出畫面的動態,並就畫意進行藝術聯想,揭示 畫外之韻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 試敘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 1 、 “ 以文為詩 ” 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 。 2 、豐富的比喻,也稱蘇軾藝術成就  博喻 ” ,如《百步洪》 。 3 、敏銳細緻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一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 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 4 、以才學為詩,體現為好議論、善於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 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5 、 蘇詩兼備各體而以七言為擅長, 而且風格多樣, 七絕清麗精美。 6 、蘇詩的基本風格有二,一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閒逸。高風絕塵 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試敘蘇軾詞在宋詞發展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一、簡述蘇軾詞對詞境的開拓蘇軾藝術成就、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男女相思,寫花間酒下的傷別。蘇軾詞抒發磊 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之態,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作者的人格個性。如《赤 壁懷古》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2 、蘇軾把詞的題材取向從應歌迴歸到表現自我,並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故蘇詞多為感事之作,有的還採用詞題小序的形式確定表現的內容,交代創作動機。如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定風波》 。用記實手法寫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詞的抒情貼近現實生活, 詞 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題也由分離走向統一對應。 使詞的創作走向正視現實、 面向社會 和真實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範圍。 3 、蘇軾用詞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擴大了詞境, 把詞家 “ 緣情 ” 與詩人 “ 言志結合起來,詞品與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二、簡述蘇軾的 “ 以詩為詞 ” 1 、首先指的是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的擴大,突破了 “ 詞為豔科 ” 的傳統體制,向 “ 士大夫 化 ” 發展。 ” 。到蘇軾將詞題小序發 展起來,做詞寓以詩人句法、引議論入詞、大量用經、子典故,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如 《臨江仙》 。蘇詞充分體現了文人的審美情趣,是典型計程車大夫詞。 蘇軾以詩為詞的積極意義, 在於改變了詞的舊傳統, 增加了詞的內容, 豐富了詞的體式, 促使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蘇軾藝術成就三、簡述蘇軾詞的風格 蘇詞的風格是豪放, 蘇軾乃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 但也有許多極清空幽秀的作品, 風格是多樣化的。

  • 7 # 老美詩書齋

    蘇軾作為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明確表示要把主持文壇的重任交給蘇軾,蘇軾也親口說過)可以說是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詩、宋詞都在他手上達到了一個高峰。

    文,蘇軾是八大家之一,在散文上的貢獻主要是不同於韓愈歐陽修等人的文道並重的文學觀。其文章,文思泉湧可以說是蘇軾真實的寫照,議論文有的放矢,言詞剴切,雜文等議論抒情敘事完美結合,小品辭賦四六文講求辭達,行雲流水。

    詞、北宋詞發展史上,晏殊張先柳永等人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蘇軾,詞一直以來被視為小道,在文人士大夫眼裡地位是遠遠不及詩的,也就是所謂的詩餘,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一代文豪歐陽修也講詞看做是餘力遊戲,蘇軾則認為詩詞同源,認為詞是詩之苗裔,又提出詞須自是一家,從而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真正使詞開始能夠與詩歌並駕齊驅。在當時,更多的人認為蘇軾的詞不和音律,不是詞的當行本色,但蘇軾對於後代詞人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此,他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於音樂的依附性,歸根結底是想要提高詞這一文體的地位,唯其如此,才有了宋詞在文學史上的輝煌。

    蘇軾的詩處於詩歌發展史上三元中的元佑時期,他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代詩歌推向一個高潮。蘇軾詩歌主要有幾下幾個成就:

    1、因為太有才了,所以他詩歌中用典對仗比喻等技巧運用的出神入化臻至化境,達到了一種老成的境界,比如“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終迷日五色”一句,具體分析見網路…

    2、趙翼評價蘇軾“天生健筆一支,爽如哀梨,快如並剪,有必答之隱,無難顯之情”也就是說,蘇軾的詩海納百川,跟杜甫一樣,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3、蘇軾詩講究兼收幷蓄,注重兩種不同風格甚至是對立風格的融合,形成了剛柔並濟的清雄,就像稼軒詞一樣,風格多樣化。

    4、以文為詩,以文為詩不是自蘇軾始,韓愈即大力提倡,但是蘇軾因為才力更盛,他的以文為詩更加自然貼切。

    5、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相容性,我們知道,詩歌藝術,在唐人身上已經達到了頂峰,宋人要想繼續詩歌這門藝術就必須求變,有宋一代,詩人們都追求生新,但往往用力過猛,形成生硬枯燥的局面,蘇軾詩歌兼收幷蓄,避免了這一缺點。

    蘇軾與陶淵明李白杜甫等人一樣,不僅在北宋當時,而且在後世士大夫心中都有著超然的地位。

    蘇軾的詞是宋詞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詞為豔科”,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成功地轉為了這種風氣。他衝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懷古、感舊、記遊、說理等向來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這便是蘇軾對宋詞的最大貢獻。而這種新的詞風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對同時代的和後世的作家形成深遠的影響。以蘇軾為中心的元佑詞林,代表著北宋詞壇的鼎盛氣象,一時名家輩出,如秦觀、黃庭堅、陳師道、王安石、謝逸等,都寫出了很多優秀的詞作品。

    蘇軾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後來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在詞的語言上,蘇軾也做了演進,一改花間詞人鏤金錯采的作風,多方面吸融陶潛、李白、杜甫、韓愈等人的詩句入詞,偶然也運用當時的口語,給人一種清新樸素的感覺。

    因此,蘇軾詞在宋詞發展中的作用不僅是開了一派詞風,而且是將詞從狹小的範圍中解放出來,擴大了它所表達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詞內容和風格的多樣化。從這個意義上講,蘇軾是令宋詞成為一代代表性文體的關鍵性人物。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詞在詞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為詞的的開拓了新天地。蘇軾以其奔放的才情,將詞筆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懷古記遊、寫景詠物、親情友誼、田園風光以及參禪說理等等,突破詞“豔科的”定見,把詞的社會功用提到與詩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現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與精神面貌。蘇軾有意突破“詩莊詞媚”的界限,以自由揮灑的文筆,定了大量風格豪放之作,開一代新詞風。他以詩境

    詩語入詞,形成了蘇詞“以詩為詞”的特點,同時也改變了詞完全從司於音樂的地位,使詞向獨立的抒情詩體方向發展。豪放是蘇詞的主體風格,而在豪放中時有曠達情懷的流露。

  • 8 # 故鄉的浮塵

    蘇軾在詩詞創作上有哪些藝術成就寫回答

    蘇軾在詩詞創作上有哪些藝術成就

    寫回答 共3個回答

    霓脦那些

    來自百度知道認證團隊 2018-11-15

    概括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陳師道,舉世未之識,軾待之如朋儔,未嘗以師資自予也。

    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黃庭堅曾批評蘇軾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陳巖肖說:“坡為人慷慨疾惡,亦時見於詩,有古人規諷體。”

    陳師道說:“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學不可不慎也。”

    一、詩風

    蘇軾工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現存約二千七百多首[26],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寫西湖之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迴長嘆,極富感染力。其書法不拘小節,字形章法佈局俱佳,頗有右軍遺意,唯用筆失之草率,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二十世紀末更被譽為〈蘭亭序〉、〈祭侄帖〉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後矣。”

    白稱詩仙,古體絕倫;杜詩律聖,拓宇七言;東坡晚出,各體皆能,無題不作,比配詩神。

    二、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傳誦甚廣。

    蘇軾擴大詞的內容,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蘇軾提高詞的意境,擴大和開拓詞境,提高格調,豪放詞以外,也有清曠飄逸、空靈雋永、以至纏綿嫵媚之作。

    蘇軾詞風豪放(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將詞“詩化”,筆力雄健,個性鮮明,展現出作者曠達、爽朗的個性,多豪情壯語,意氣昂揚,感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特。

    體裁和音律上,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詞的文學生命重於音樂的生命。蘇詞作品往往有序,闡明詞的內容,或作詞的原委、時間、地點,事實分明。

    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的詞風被歸類在“豪放派”,所以與周敦頤的“格律派”大相徑庭。南宋時知名的詞人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詞人,後世將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AVANCIER人。

    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擴充套件資料:

    其他

    1、書風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

    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不拘小節,率意為之,二十世紀末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詩帖〉、〈次韻秦太虛詩帖〉、〈渡海帖〉;

    〈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遊帖〉、〈新歲展慶帖〉、〈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致若虛總管尺牘〉、〈懷素自序〉等。

    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2、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畫跡有〈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央美書法文化課錄取多少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