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東的魚

    崇禎皇帝,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除開南明),又是一位最值得大家同情的亡國之君,大家都說他勤政,一天只睡4、5個小時,宵衣旰食,勤勤勉勉,然最後卻落得亡國亡家,上吊自殺的結局,著手令人惋惜。

    崇禎上位初期,以雷霆手段剷除魏忠賢及其黨羽,這是他所有當政事情處理的最好的。但他剷除了魏忠賢等閹黨清除時牽連太多,造成當政後東林黨等文官勢力缺少制衡,內部黨爭激烈。

    話說回來崇禎的“勤政”也由於的性格缺陷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在位十七年內閣首輔換了四十多個,誅殺的文臣武將更是比比皆是,如袁崇煥、陳新甲屢立功勳等。袁崇煥, , 打死努爾哈赤, 為明王朝出生入死, 血染疆場, 後來竟因猜忌其謀逆處以凌遲極刑, 千刀萬剮, 其做法讓人不寒而慄;明末承受關外清兵和內部農民軍的攻擊,為了挽救危機,崇禎授權陳新甲與滿清議和,因明朝士大夫覺得議和可恥,哪是萬萬不允許的,因此事情一直秘密進行,不巧還是洩露,最後崇禎把他作為替罪羊處死。 這些做法無不使認心寒,難怪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崇禎敲鐘要群臣集合時只有寥寥數人前來。

    崇禎這樣對待臣子,臣子也會這樣對待他。李自成在向北京進兵過程中,因為國庫沒錢發軍餉,士兵不賣命,崇禎號召百官籌錢,內閣首輔魏藻德只捐了600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幾千兩幾百兩,這些錢太少了。這時崇禎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是個富豪,崇禎想讓他帶頭捐出個幾十萬兩。讓太監去問周奎要錢,按理說現在大明存亡危機,做岳父的應該為大明江山考慮才對,但這個老丈人裝哭裝窮、說的自己是個清廉節儉兩袖清風的好官、只拿出一萬。後來崇禎退讓了一步並堅決讓其在捐出一萬兩來、奇葩的周奎竟然進宮去找自己的女兒,周皇后讓其深明大義,自己掏腰包給了周奎5000兩,這周奎卻將女兒給的5000兩隻捐出3000兩,剩下的2000兩補自己的虧損,他自己完全不考慮國都不在了他的錢還保的住嗎?後來李自成從他家抄出500萬兩白銀和無數的金銀珠寶。

    所以說崇禎說他不是亡國之君完全是推卸責任,自己沒能力作為優秀君主卻怪手下無能。當然這也與自己的教育經歷等有關,崇禎生下來就沒過過個好日子,幼年喪母,後來被庶母撫養長大,其父親朱常洛由於萬曆皇帝不喜歡都沒好好讀書,中間的“爭國本”其父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崇禎的老子都沒有好的教養條件更別說兒子了,因此崇禎從小就在這種擔驚受怕,缺乏快樂的童年中長大,怎麼當好君主,可見“時也,命也,運也,非已之所能也”。

  • 2 # 蜉蝣在塵埃

    這句話很明白,崇禎認為自己十分勤政,便覺得是無能的大臣坑害了他。其實,亡國和崇禎脫不了干係。

    崇禎即位,剷除魏忠賢,也可以說是震古爍今的,如果不是祖宗留下的破攤子,崇禎倒是不會誤國。可惜崇禎面對的是日暮西山的明朝,不但關外的大金實力今非昔比,國內也是饑荒不斷,餓殍遍野。如此局面,崇禎有心處理,卻處理的還是有問題。我總結,崇禎有兩個大問題,

    一,生性多疑

    崇禎在位期間,可以說文臣武將能被他信任的太少太少,內閣首輔被換了幾十次,大將任免也是亂七八糟。

    早期,他信任袁崇煥,讓他去平定遼東,袁崇煥也是被崇禎搞懵了,誇下了海口。後來,皇太極襲擊京城,袁崇煥前來救駕,但由於袁崇煥有自己的戰略思路,忽略了政治,被崇禎凌遲了。正常人想想也能明白,要是袁崇煥當真勾結了皇太極,兩人會師,單憑藉滿桂能守的住嗎?

    對於孫傳庭的任用也是不得方法,孫傳庭立下了生擒闖王的大功,最後竟然被崇禎抓到牢裡去了。後來,李自成東山再起,崇禎又放他出去打仗,可以說任用大將全無恩信。我想也是他怕大將擁兵自立的緣故。

    二,不知時勢

    在孫傳庭殺闖王,重創李自成的大好形勢下,錯誤估計了農民軍的潛在能力,竟然調動孫傳庭大軍前往遼東。我始終覺得,農民軍對於明朝來說,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要是等到孫傳庭穩定了局勢,明朝沒有內患的時候,再向遼東用兵,局面一定大不相同。一個袁崇煥,可以守住十年,內部穩定的情況下肯定還會有第二個袁崇煥的,就算是吳三桂來防守,也能守住山海關。清兵的威脅雖然大,卻始終只是一隅,農民軍卻可以席捲南北,跨越東西,絕對不可小覷啊。

    所以說,崇禎的責任肯定是不能推卸的,至於臣子,所選的朝堂大臣多是爭權奪利,也的確是誤國之臣。

  • 3 # 付崊君

    崇禎皇帝的朕非亡國之君是對的!連李自成,張廷玉對他的評價也是如此!一群噴子自認為很懂歷史,事實上都是到處搬資料,看人家的文章,沒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崇禎時期的大臣,收錢辦事就算是好人了!大臣的水平透過兩件案子就能看清楚,首先閹黨案,內閣判決害死楊璉,左光斗為過失至人死亡!用酷刑把人的肋骨打斷,用釘子釘入人的頭頂,卻說是過失至人死亡?在搞笑吧?還有更搞笑的是,有很多案犯根本就沒到場,還在家裡喝茶,案子就宣判了,判決這些案犯就近從軍,罰款!崇禎怒了!

    賑災糧案,西北大旱,崇禎從牙縫裡弄了十萬旦糧食救災,結果還沒出北京城,就剩了五萬,到了地方剩三萬,實際發下去的五千!內閣判決戶部帶頭貪汙的主犯為失職之罪!崇禎哭了!

    請問大家,這樣的朝廷你讓崇禎如何不生性多疑?讓他相信誰?崇禎沒有同盟,沒有戰友,不剛愎自用?又該怎麼辦?

    請大家為我解答!

  • 4 # 夢的精彩

    “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把崇禎皇帝的性格充分表現出來了,遇事推卸責任不敢擔當,這樣的君王絕對不稱職的。

    歷史上稱得上雄才大略的的皇帝沒有幾人,大多數庸庸碌碌。其實老百姓並不奢望碰上個有作為的皇帝,只要能讓人平平穩穩過日子就可以了。崇禎接手的大明天下並沒有到一個爛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如崇禎還像前幾個皇帝一樣不思進取,大明王朝應該還會延續下去。

    崇禎登基後想要有一番作為,整肅綱紀除掉魏忠賢,死氣沉沉的大明天下出現一絲Sunny。可是他空有抱負但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沒能力也不怕但又多疑,不相信有能力的人來協助他管理國家。冒然對女真大量用兵而導致國庫空虛,強徵民財又官逼民反導致兩頭作戰。

    作為一個君王要學會容忍和妥協,農民軍殺到北京後,崇禎又開始了任性。既不和農民軍談判也不知道躲閃,最後導致眾叛親離在只有一個太監陪同下吊死在煤山歪脖樹下。

    史學家的認為“明亡,亡於萬曆”,我看不然崇禎要負百分百責任,不可否認崇禎是個好人,但絕不是個好皇帝。如同一個人掉進沼澤裡,你越拼命掙扎就會下陷更快加速死亡。

  • 5 # 文化小黑板

    從我的觀點來看,首先要說的是,

    「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應該不是出自崇禎之口,不知道題主是如何看到這句話的,這句話有人說是一些人從崇禎遺囑中解讀出來的。

    崇禎上吊之前遺囑內容是: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意思是:我亡國,固然是因為我德行不足,上天的作對(是指當時自然災害持續十幾年),但也是這些大臣也害了我....大概意思,大家應該也能看懂。

    崇禎沒有亡國,而明朝已經出現四分五裂的情況,各地親王都已自己利益為重,不會顧及百姓與國家安危 。

    而崇禎空有一腔富國強民的熱血,但是無人可用,沒人願幫。尤其是崇禎任用的楊鎬、吳三桂、李成梁、魏藻德等人不作為,最後導致誤國。

  • 6 # 等閒197

    有什麼道理?從他這句話就說明他是個亡國之君,到這個時候還沒真正認識到亡國的原因,責任還往大臣身上推。

  • 7 # 125878215蜂獾

    崇禎說自己是不是亡國之君,大臣皆亡國之臣,祟禎這是推卸責任,大明滅亡崇禎應承擔主要責任,他根本就當不了皇常,也不會管理朝政,不排除朱由檢勾結東林黨暗害天啟皇常朱由校,朱由校當政時全靠秉筆太監魏忠賢掌控朝政,他敢於向利益集團權貴富商開刀,敢於向利益既得利益集團開刀依法加稅,而不能向老百姓加稅,造成官逼民反,大明有了銀子才能有力支援遼東戰事,才能救肋災民,魏忠賢掌控朝政時沒有官逼民反,東林黨和既得利益集團也要依法交稅,祟禎殺了魏忠賢,東林黨和既得利益集團失去有效監督,別說向他們加稅,而是免稅,大明亡國,人民殘遭殺害,剃髮易服,從文化上,精神上,頭髮上,服裝上,全面奴役漢民族,崇禎難辭其咎,大臣都是亡國之臣,他們滿口仁義禮智信,滿口仁義道德,滿口忠君愛國,他只顧自己貪汙腐敗,置人民國家生命安危於不顧,最先投靠滿清,為虎作倀,剃髮易服,心甘情願效忠滿清,瘋狂屠殺敢於反抗的漢民族同胞,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亡國之臣充當滿清鷹犬,為虎作倀,效忠滿清,他們賣國求榮,這些漢奸走狗賣國賊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8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

    這是崇禎皇帝在國破家亡之際所說的話。這句話表明了崇禎在最後時刻,對今時今日之結果的總結。

    崇禎認為自己是一個稱職的皇帝,是大臣們辜負了他,所以,明朝是亡在大臣手裡,而不是崇禎自己手裡。

    這句話是崇禎從自己角度思考說出來的,自然也要從崇禎的角度去考慮。

    崇禎上任之初,先剪除了閹黨,這是一大功績,作為一個帝王,崇禎一生清苦,為了節省開支,衣服上還打著補丁,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少有,他也很勤政,從不浪費時間,為國事操碎了心。因此他覺得他盡力了,他沒有錯。

    在崇禎看來,臣子們很不像話。文臣黨爭不斷,武將畏縮不前。在幾次關鍵的時候,總有臣子拖後腿。

    崇禎的運氣真的不好,沒有任何準備便被迎進宮去做了皇帝,以為解決掉了魏忠賢,便可以天下太平。不料內憂外患不斷。滿清叩關,盜匪蜂擁,叛亂四起。崇禎就像個救火隊長,這裡救救,那裡救救,總是剛按下這頭,那頭又起來。國庫空虛,捉襟見肘,為支付龐大軍費,只能增加苛捐雜稅,這無異於飲鴆止渴。不增加賦稅是死,增加賦稅也是死。好難啊,真的好難啊!

    讓無月做這個皇帝,無月可能早就落荒而逃了。

    這就是崇禎,明朝的末代皇帝,就讓他發發牢騷吧,正不正確不重要,因為他實在太難了!

  • 9 # 豬豬俠說故事

    這句話的意思有兩個點:1:崇禎認為自己不是亡國之君。2:崇禎認為他的臣子都是亡國之臣。那麼這兩句話是否正確呢?我們一一分析來看:

    1:崇禎是不是亡國之君呢?從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崇禎並不算亡國之君。誠然,崇禎在很多方面和個人作為君王方面做的並不好,多疑,猜忌,不能人盡其用等等。但是我們想一想,崇禎剛即位的時局如何呢?朝中宦官專權,可能是歷史上數得上號的大太監魏忠賢把控朝政,國內土地兼併嚴重,人民流離失所,小冰河時期,大旱數載,無數農民揭竿而起,官場腐敗成風,北方少數民族虎視眈眈,薩爾滸一戰明軍精銳損失殆盡,清流黨佔據道德制高點,抨擊有才無德之士。真的,這樣的一個局面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來了就能處理好了嗎?更不要提崇禎即位時候剛剛18歲,一個年滿18的熱血青年,登上王位,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真的是需要一定勇氣的,更不要說崇禎上臺就以個人手段和魄力迅速拿下魏忠賢,奠定自己的權威,說實話,在小編心中,這個遠比後來清康熙拿下鰲拜來的要難,只是因為歷史記載,沒有濃墨重寫就是。之後就是著手對付國內和北方,北方派了袁崇煥,國內去了洪承疇,盧象升,楊嗣昌,說實話,這些人都是一時俊傑,但是很遺憾的是,崇禎處於自己的原因和但是朝野的情況,沒能把握住大明最後的機會,再加上一系列的天災人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崇禎在位10幾年裡,中原大地的災禍情況,可以說慘絕人寰),以及始終兩線作戰,國內得不到喘息,大明的滅亡,只能說是必然的了。有很多朋友喜歡就崇禎的性格吐槽,認為如果堅持使用某個將領或者給予足夠的權利的話,是有機會力挽狂瀾的,其實不能說不對,只是考慮到崇禎的位置上,他賭不起,就好比一個賭徒,他的賭本雄厚自然有足夠的時間讓他試水,但是崇禎呢?他當時手上可用之軍寥寥,如果賭輸了,那就是拿大明的國運在賭!所以換做是我們,難道這場賭博就可以一股腦的賭下去嗎?崇禎皇帝終其34年的生命,從未記載過有大修宮殿,大選秀女,揮霍財物的舉動,他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刻,都是為了大明而活著,他的大明沒了,他也就離開了人世,要知道這明史可是經過了清朝多年加工的產物,這樣的記載下,都很難崇禎的問題,請問,這樣的帝王,如何稱得上亡國之君呢?

    2:那麼崇禎的臣子是不是亡國之臣呢?竊以為可以說是的,崇禎一朝,國內政局動盪,派系林立,基本分為3派:宦官,東林黨,統兵大將。這3者中,宦官在崇禎一朝作用最少,尤其魏忠賢死後,崇禎為了制衡文官即東林黨時候有使用過,那麼再來說說東林黨,說實話崇禎一朝的讀書人是真的很複雜的一種群體,他們一方面看不起北方的滿族,認為那是蠻夷之邦;一方面卻又對其畏之如虎;一方面不對統兵大將各種猜忌,各種進言;一方面自己又不懂軍事,貪生怕死;一方面標榜自己是清流名士,視金錢如糞土;另一方面又在李自成打進北京之後被查抄出了數千萬兩白銀的家底。可以說這樣的東林黨,真的是豬隊友的標配了,崇禎本來就是18歲登基,當時性子未能穩定,因為依靠文人集團除了閹黨所以主觀上對其比較信賴,而東林黨呢,仗著這份信賴,對不管是國內平叛的大將也好,還是在北方抗擊外族的總兵也罷,都能指點江山一番,偏偏自己卻也沒什麼本事,更不要說行軍打仗了,最典型的就是以史可法為首的清流,雖說其死守揚州的氣節可嘉,但是能力呢?說白了如果不是史可法,南明朝廷根本不可能那麼快崩潰,劃江而治也未嘗不能實現,這樣的無才有德之輩,對當時的國家又能有什麼幫助?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但真正到了國家危亡的關頭,洪承疇的能力,是10個史可法綁一塊也抵不上的!至於各路統兵大將,其實沒什麼太大問題,包括現在有輿論試圖平庸化的袁督師,都是有其才能的,亂世需用重典,唯才是舉的情況下,道德上的小瑕疵,也不必過多追究。所以我們看到,在明朝滅亡後,大太監王承恩陪著崇禎皇帝一起死了,統兵大將們死的死,降的,基本上也都反了,只有東林一黨,低下了自己高傲的頭顱,收起了曾經蔑視的表情,從曾經的清流變成了後來的奴才,這樣的臣子,難道不是亡國之臣嗎!

  • 10 # 諶人

    這是崇禎的認為,有他瀝血遺言作證;“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若換成是萬曆,30年不上朝,(有些大臣從入朝到告老還鄉也未曾面聖),朝務全由大臣打理。明朝這時滅了,萬曆說是大臣們亡國,還有點理由。但輪到崇禎,這純屬推諉。

    崇禎事必躬親,從不怠政,獨斷乾坤,無人敢進言,無人敢主動做事。國家亡了,沒人可當替罪羊。

    剛愎自用、意氣用事;疑心太重,翻臉無情。導致眾叛親離,崇禎成為狂怒的孤家寡人,他不辨青紅皂白殺駐防將軍,軍人寒心。聽信太監讒言疑神疑鬼,文官們人人自危不敢說話;都在顧自己,沒人願意再幫朱家皇帝。

    當京城危機來臨,除了太監,已沒有其它人認為這個皇帝有必要繼續當下去,悲劇由此發生。

    崇禎想遷都南逃,又不願忍受非議。非要等大臣提議,但大臣們全啞巴,氣死崇禎;崇禎下令各地勤王,大都按兵不動;崇禎要大臣們捐獻金銀犒軍,人人都裝窮(也有的確實窮);崇禎最後要守國門,只得用太監督軍。崇禎殺妻女後上吊自殺,居然只有一個老太監陪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平價好用的深層清潔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