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王國裡被A2直接捅了的BABY機器人,第二代國王,伊曼紐爾明顯暗指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又譯伊曼紐爾·康德,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他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值得注意的是康德終身未婚,也就是保持童貞狀態,小BABY是個孩童,其他你們自己想象,這遊戲首黑薩特,後黑康德
三週目帕斯卡看的書,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日文カール・グリューン - Wikipedia及英文Karl Grün (Journalist)頁面,karl theodor ferdinand grün 名字音譯為卡爾.提奧多爾.費迪南德. 格律恩,(感謝知友 exoper 提供線索)卡爾·格律恩_百度百科, 格律恩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典型代表。早年信奉黑格爾哲學。他在大學時期屬於青年黑格爾派。1842年至1843 年主編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曼海姆晚報》。期間,因撰寫反對政府當局的文章遭到驅逐。1843年結識赫斯,受到哲學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並於1844年4月作了《論真正的教育》的講演,表明他已由青年黑格爾派向哲學共產主義過渡。 格律恩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這一概念,而後為馬克思、恩格斯所延用,並逐步取代過去的“烏托邦”或“空想社會主義”,以後得到了社會主義者公認。格律恩從人道和人性出發,主張以此實現人的解放。
女主角2b, 「No.2 Type B」,而B代表Battle, 戰鬥型人造人,英文念起來是TWO B,與英文 to be發音相同,二週目B結局 【or not to [B]e 】,結合起來,如果你英文底子好,也能夠猜到,明顯是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名著之一,《哈姆萊特》中最經典的獨白,英文版 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中文翻譯:生存或死亡, 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考慮到三週目劇情,你很容易瞭解這個結局【or not to [B]e 】的隱含意思,日文二讀音是 ni,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何遊戲中日語配音不讀ni,而是讀TWO B,橫尾太郎這梗藏的太深。
《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1953)是一部“近未來”科幻小說,偏重於哲理的思索,探討了人類文明的走向,並且帶有神秘主義的情調。《洛杉磯時報》評論它為“令人敬畏的邏輯,無懈可擊的情節,為未來的驚人預見性”。《童年的終結》位列“永恆經典”(All 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遠影響可見一斑。
本作中大部分主要場景的配樂分為4個版本,分為Quiet(靜謐)、 Medium (舒緩)、 Dynamic( 激昂 )、及9s篇的8位音版本,隨著遊戲流程的深入,和聲及混音逐步增加,還會根據情節及突入的戰鬥無縫切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作主題歌 《Weight of the World》同樣分為4個版本,英文版由 J"Nique Nicole演唱,日語版名為《壊レタ世界ノ歌》由橫尾太郎親自作詞, 河野萬里奈演唱,新法語版(造語版)由 Emi Evans演唱,E結局合唱版由8位音版、英文版、日文版、新法語版(造語版)混合而成。
補充說明: 日語中造語作動詞用時是指“創造新詞” ;作名詞用時是指“被新創造出來的詞語”,即“新詞”。 本作同前作一樣,為了體現人類幾千年之後所使用的語言, 強調作品的世界觀,除了主題歌《Weight of the World》的日語版及英文版外,其他場景一部分人聲哼唱由J"Nique Nicole負責,其餘大部分的人聲哼唱都是由Emi Evans負責,歌詞部分都是由Emi Evans自行創造的未來語,力求讓你聽起來覺得是一種語言所唱,但根本聽不懂歌詞內容,所以所有配樂都沒有具體歌詞,這也是《尼爾》系列的特色之一。
(高能預警!!!本文涉及劇透,建議遊戲三週目通關後配合食用,文末加入開發初期花絮內容)
其他的優點不談,就憑遊戲裡多得數不清的名人梗及哲學理論(涉及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等),就知道橫尾太郎雖腦洞大開,但並不簡單,符合知乎高大上的風格,原來發論壇上的,現在直接發過來看有沒人贊同。
遊樂園的詭異BOSS,名為simone,其實是用了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家的名字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用2b打完這個BOSS會出現這個BOSS的回憶(走二週目9S路線更能體現,打完BOSS後的字幕其實是波伏娃著作《第二性》中原文的再表達),她似乎深愛著一個機械人,其實這個就是個梗,這個機械人的名字是法國存在主義代表人物——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遊戲裡在帕斯卡村的機械人正是他,薩特的存在主義三大原則: 一、“存在先於本質” 二 、“自由選擇” 三 、“世界是荒誕的”(下文哲學理論部分會詳細解釋), 薩特與波伏娃是情侶,兩人終生未婚,薩特一生風流,有許多女fans,遊戲中讓-保羅的信體現了這點。 (漢化補丁出錯,翻為沙特)
補充:9s視角下打敗波伏娃後的黑屏字幕翻譯:
吶 你看到了嗎 我變得很漂亮了吧 所以 你喜歡我嗎?
吶 看看我吧 我變得很漂亮了 可以只注視著我嗎?
這個衣服很漂亮吧?
說到底 這種感情到底是什麼呢?我不知道
但是為了得到那個人的注意 我會加油
所以 我決定了
以前 聽其他老機器人說過 美麗的東西可以獲得愛
美麗的東西?那是什麼
我們機械生命體沒有這種概念 調查了以前人類的資料 透過裝飾 讓肌膚變得漂亮
藉以變得美麗 我要為了那個人 變得美麗
聽說東方發現了貴重寶石 為了得到它 我摔得滿身是傷
真是閃閃發光的寶石呢
又聽到一個傳聞說 吃掉人造人可以獲得永恆的美麗
真是愚蠢呢 但是隻要有一絲可能 我就會去做
吃起來就像腐爛的油一樣
我吃了好多 但是他還是不看我 我又去學唱歌 他還是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不看我
他對這些都沒興趣 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變成這樣的? 我看著鏡子發出了悲鳴
波伏娃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性》中的原文摘錄:
一、但情況依然是,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
二、服飾對許多女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可以使女人憑藉幻覺,同時重塑外部世界和她們的內在自我。
三、打扮不僅僅是修飾,它還表明了女人的社會處境。
四、人們常說,女人打扮是為了引起別的女人的嫉妒,而這種嫉妒實際上是成功的明顯標誌;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透過被人嫉妒、羨慕或讚賞,她想得到的是對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對她自己的絕對肯定;她為了實現自己而展示自己。
至於下面這個,我想大家都明白,手臂是屬於開頭那大機器人的(手臂沒大機器人不能活,其他的請自行腦補,截圖已註明理由)搜下就知道,這兩個人你從小學到大學都讀過。
國內名人部分:
此次《尼爾:機械紀元》裡面敵人命名有中國出名的墨子、老子、孔子、莊子,但是英文版是根據日語發音直接翻成英文,中國的先哲不多做介紹,各位自行查詢,只做截圖及點明人名。值得注意的是日語中對中國先哲名字的發音是用日語五十音來標註的,也就是音譯,念起來有點像中文的發音(類似英語中sofa,中國音譯為沙發)
日語發音BOKU—shi,日語中對墨子( ぼくし) 的直接音譯 墨子 - Wikipedia
日語發音so-shi,日語寫作荘子 (そうし) ,日語中對莊子的直接音譯 荘子 - Wikipedia
日語發音KO-shi,日語中對孔子(こうし) 的直接音譯 孔子 - Wikipedia
日語發音RO-shi,日語中對老子 (ろうし) 的直接音譯 老子 - Wikipedia
國外先哲部分的補充 :
布萊士.帕斯卡 (Blaise Pascal ) 又名布萊士·帕斯卡爾,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散文家。 沒錯,就是你中學學的物理壓強單位:帕,為紀念他而命名。“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但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這句名言正是出自於他。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來自三週目帕斯卡要A2去借的書,勒內·笛卡爾( Rene Descartes ),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
在森林王國裡被A2直接捅了的BABY機器人,第二代國王,伊曼紐爾明顯暗指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又譯伊曼紐爾·康德,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他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值得注意的是康德終身未婚,也就是保持童貞狀態,小BABY是個孩童,其他你們自己想象,這遊戲首黑薩特,後黑康德
在工廠裡面自盡想成為神的教祖,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
我們稍微瞭解一下索倫·克爾凱郭爾,他從小信奉上帝, 《海盜報》事件後, 他感到上帝可能有意賦予他特殊使命,讓他為了真理而蒙受痛苦,同時作為真理的見證人而向他的同時代人闡明什麼是基督教信仰的真義。懷著這樣的使命感,他寫了一系列“宗教著作”。 不過他對基督教和怎樣做一個基督徒有他自己獨特的理解,不僅和官方教會的正統觀點不同,有時甚至公開唱反調。隨著他的“宗教著作”的陸續出版,他和教會的分歧和矛盾就越來越尖銳化,終於爆發為公開的衝突。他激烈地批評丹麥教會,要求教會當局公開承認自己違背了基督教的崇高理想並進行懺悔。他指責教會已不再能代表《新約》中的基督教,認為他們的講道不符合真正的基督教精神。他覺得對這種情況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必須予以無情的揭露,同時要向公眾闡明怎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而不是口頭上的基督徒。這就導致他和教會的關係徹底破裂。
結合遊戲裡的教祖形象,它有自己的信徒,想成為新的神,你很容易理解橫尾太郎腦洞大開的設定。
三週目帕斯卡看的書,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日文カール・グリューン - Wikipedia及英文Karl Grün (Journalist)頁面,karl theodor ferdinand grün 名字音譯為卡爾.提奧多爾.費迪南德. 格律恩,(感謝知友 exoper 提供線索)卡爾·格律恩_百度百科, 格律恩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典型代表。早年信奉黑格爾哲學。他在大學時期屬於青年黑格爾派。1842年至1843 年主編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曼海姆晚報》。期間,因撰寫反對政府當局的文章遭到驅逐。1843年結識赫斯,受到哲學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並於1844年4月作了《論真正的教育》的講演,表明他已由青年黑格爾派向哲學共產主義過渡。 格律恩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這一概念,而後為馬克思、恩格斯所延用,並逐步取代過去的“烏托邦”或“空想社會主義”,以後得到了社會主義者公認。格律恩從人道和人性出發,主張以此實現人的解放。
遊戲裡為機械生命體建造的攻擊人類月球伺服器的炮臺,一旦發射,儲存在月球伺服器上的人類DNA資訊將被完全毀壞。
一、關於主角人名:
來自臺灣巴哈姆特的帖子的解釋,我個人依據帖子內容再補充整理
女主角2b, 「No.2 Type B」,而B代表Battle, 戰鬥型人造人,英文念起來是TWO B,與英文 to be發音相同,二週目B結局 【or not to [B]e 】,結合起來,如果你英文底子好,也能夠猜到,明顯是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名著之一,《哈姆萊特》中最經典的獨白,英文版 To be,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中文翻譯:生存或死亡, 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考慮到三週目劇情,你很容易瞭解這個結局【or not to [B]e 】的隱含意思,日文二讀音是 ni,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何遊戲中日語配音不讀ni,而是讀TWO B,橫尾太郎這梗藏的太深。
關於男主角9s,巴哈姆特原貼對這個名字的解析個人認為有點腦補成分,這次整理主要還是根據遊戲的D結局,以遊戲實在存在的內容進行引申,D結局全名為「chil[D]hood’s end」
第一種說法:
先回到遊戲選擇9s和a2時的對話:
A2:這個塔是狙擊人類月球伺服器的巨大炮臺 A2:這樣下去殘存的人類DNA會被摧毀的 9S:哈哈哈哈哈哈隨便吧.....那種事怎麼都好 9S:你知道嗎?我們是不被世界需要的,人類已經滅亡了
9S:為了給人造人一個戰鬥的理由創造的虛擬月球基地,而我們則是為了圓謊而被創造的部隊9S:為了湮滅證據,一開始的計劃我們就是被設定要全滅的 9S:指揮部有個秘密的後門,在一定時間就會自己啟動,不管是司令官還是我... 2B也是.... 9S:全部都打算捨去的 A2:9S我們是... 9S:閉嘴!!!!你殺了2B,那就有我殺你的理由了 A2:2B很痛苦,因為她要一直殺掉你 A2:高智慧的9S型會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在於預測之中 A2:2B的名字只是個偽裝,正式名稱是.......... 2號機E型A2:是寄葉部隊為了處刑而設立的成員之一 A2:你早就發現了吧... 9S .....
至此,9s的精神已經完全崩潰,人造人的目的是保護人類,而事實是人類早已滅亡,2b真實型號是2E,專門為處決知道真相的類似9s的智慧偵查型人造人,殺死9s後將其記憶抹除(遊戲裡多出伏筆:序章裡打敗大型機械人之後,在月球基地2b同9s對話時,發現9s對這部分的記憶已經沒有了,2B的手握緊了一下,此外AB結局2B共殺死了9s兩次,支線任務也有提及E型號人造人),我們回到D結局,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中提出精神三變的概念, 以三種生物:駱駝、獅子、嬰孩來譬喻人類精神的變化。精神會由駱駝變成獅子,再由獅子變成嬰孩。駱駝代表的是揹負傳統道德的束縛,獅子則是象徵勇於破壞傳統規範的精神,最後的嬰孩則是代表破壞後創造新價值的力量。 而D結局,chil[D]hood’s end,童年的終結,明顯意味著破壞後創造新價值的力量的終結,如同9s精神崩潰一樣。
第二種說法:
此結局命名致敬了阿瑟·克拉克的同名科幻小說《童年的終結》。
本書寫於1953年,但由於其超前的預見性被列為Reddit 評選的百佳好書前十名中的第八名, 另外有一部分讀者指出讓劉慈欣大紅大紫的《三體》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阿瑟·克拉克的這部科幻小說。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棲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1953)是一部“近未來”科幻小說,偏重於哲理的思索,探討了人類文明的走向,並且帶有神秘主義的情調。《洛杉磯時報》評論它為“令人敬畏的邏輯,無懈可擊的情節,為未來的驚人預見性”。《童年的終結》位列“永恆經典”(All 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遠影響可見一斑。
劇情概要: 外星人來到地球,給人類帶來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最初的全球恐慌之後,人類欣喜地接受了來自外星文明的厚贈。戰爭消失了,瘟疫消失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切災難都不復存在。但是,人類的社會、國家、民族等諸般價值觀念也被徹底顛覆。幾個世紀之後,人類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他們已經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人類”。是福是禍?外星人的目的何在?人類這一物種是否已經走到盡頭?人類也許仍將延續。但是,它的童年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此書中文版本: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譯為《童年的終結》童年的終結 (豆瓣)
江蘇文藝出版社譯為《最後一個地球人》最後一個地球人 (豆瓣)
臺版天下文化出版社譯為《童年末日》童年末日 (豆瓣)
另有同名美劇:童年的終結 (豆瓣)
二、關於哲學理論:
以下為我個人發現的哲學系理論,一切基於遊戲裡的資料及情節:
Ⅰ、二律背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5%BE%8B%E8%83%8C%E5%8F%8D
康德的哲學概念。意指對同一個物件或問題所形成的兩種理論或學說雖然各自成立但卻相互矛盾的現象,又譯作二律背馳,相互衝突或自相矛盾。
紅衣少女1號:看來我們需要淘汰 把這個人造人殺掉的話我們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進化
紅衣少女2號:我不同意 她太危險了 現在就應該破壞她
紅衣少女1號:質疑我意志的人就是敵人
紅衣少女2號:你認為你會贏?
機械生命體為外星人制造,行動基於打倒敵人的命令,由於其過度進化,自己產生意識,直接消滅了造物主外星人,由於在三週目已知道人類早已滅亡,機械生命體發現如果打倒A2之類的人造人,自己就沒有了敵人。
機械生命體網路A:打倒敵人前提是有敵人,為了維持目的,不能打倒敵人
機械生命體網路B:打倒敵人
AB兩者相互矛盾,三週目最後階段機械生命體網路自我分裂,自相殘殺,兩隊紅衣少女互攻就是這個原因。
Ⅱ、上帝已死與虛無主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5%B8%9D%E5%B7%B2%E6%AD%BB
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句名言,此句在尼采《快樂的科學》一書中出現了三次,後來又在其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出現。(具體意義請自行查詢,分析只基於遊戲)
回到三週目D結局,選擇9s後的對話:
9S:一切都無所謂了吧!!!
A2:9S ......
9S:到底為什麼這麼愛人類!!!明明他們就已經不在了!
A2:是因為他們創造了我們 我們本來就是為了保護人類而存在的
A2:在基礎的程式下我們的心也跟著.....
9S:閉嘴!!!!!
同a2戰鬥後,兩人全滅後的白屏字幕:
我是...我的名字是....
我的名字是9S 是最新制造的掃描偵測型
11942年1月30日 司令部時間上午4點25啟用
為了人類我會全力戰鬥 請多多指教 司令
我倒在一片雪白空間之中 痛苦 也沒有了
有什麼像是溫暖的光一樣的東西包覆了我
很不安...在這個世界孤獨的誕生.....剛誕生計程車兵們...
沒有可以依靠的東西...沒有可以相信的神....
三週目我們已經瞭解,人造人存在的目的是保護人類,對於機械生命體同樣,脫離了網路後的機械生命體不斷機械模仿人類的行為和語言 ,人類對人造人與機械生命體同樣是“神”一般的存在,現在“神”已滅亡,人造人存在的意義何處可尋?橫尾太郎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場景——當處於不被神眷顧的世界裡,個人信仰缺失,存在的意義何處可尋?
虛無主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9%9A%E6%97%A0%E4%B8%BB%E4%B9%89
虛無主義同樣是尼采“上帝已死”後得出的結論,他認為虛無主義是人們意識到“上帝已死”所導致的。虛無主義認為世界、生命(特別是人類)的存在是沒有客觀意義、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
牽扯到D結局,文中上頭的對話已經暗示9s已經陷入了虛無主義的圈子裡。
Ⅲ、存在主義存在主義_百度百科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也就是說人本身的存在是無意義的,你存在的意義是由你自由選擇而去創造的,而並非是傳統宗教上的神創造了人, 尼采“上帝已死”就是基於此,存在主義否認神或其它任何預先定義的規則的存在。 你必須在你存在的前提下,著眼於未來,關注自己的未來。
換到遊戲裡比較容易理解,人造人目的是保護人類,而作為人造人的造物主,如同“神”一樣存在的人類已經滅亡,人造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E結局就告訴我們答案了,必須在人造人存在的前提下,自我造就,著眼於未來,自己去創造自己存在的意義。E結局Pod決定去修復2b和9s,以及最後Pod說的那句話:“因為未來不是被贈與的,而是需要去獲取的東西。”已經為我們點明答案。
三、劇本表現手法
在劇本編排上,橫尾太郎大量使用偵探小說裡敘述性詭計, 利用遊戲本身的三線性結構,透過視角轉換把某些事實刻意地對玩家進行隱瞞或誤導,直到三週目才揭露出真相,讓玩家感受難以形容的驚愕感。
一週目2b視角故意隱瞞真相,對2b性格塑造方面突出其寡言冷靜的形象,因此玩家在2b視角下所得資訊量是極其稀少的,再加上對玩家隱瞞似的看似完美的結局,固化玩家先入為主的概念。
二週目以9s視角切入,由於9s的駭客屬性,在同一主線之下,9s獲得的資訊量大於2b的一週目,在補足遊戲情節的同時又暗暗透露出與玩家在一週目所獲得的固化資訊不同乃至相反的結論,動搖玩家一週目先入為主的概念,隱隱覺得事情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三週目則直接以a2切入一週目與二週目的平行劇情的後續,透過9s與a2身份不斷切換來推進劇情,在此過程中,完全顛覆一週目、二週目的既有印象,將真相在最後一併釋放出,給予玩家既定印象的錯愕感,並精心設計E結局小飛機打製作人員名單,混淆遊戲與現實的聯絡,給玩家心理帶來巨大的驚喜感與滿足感。
此等良苦用心,若非有大量閱讀經驗及劇本編排功底,外加熟知在何時何刻能夠順利排程玩家心理情緒的紮實開發經驗,一般的遊戲總監應付不來,從這點看來,橫尾太郎本人對劇本編排的深刻理解及紮實的遊戲開發經驗功不可沒。
四、關於音樂部分:
《尼爾:機械紀元》交由MONACA公司製作,依舊採用尼爾系列的音樂製作人岡部啟一,由其親自操刀。
由於MONACA公司國內資料較少,所以這裡補充介紹:
MONACA是一個主要進行音樂製作的藝術家群體。2001年岡部啟一從南夢宮(現在是萬代南夢宮)退出之後,作為自由音樂人繼續活動,之後於2004年10月個人出資300萬日元建立了MONACA,涉足遊戲與動漫領域的配樂。其官網http://www.monaca.jp/有其參與的相關動漫及遊戲作品展示。
MONACA這個名字來自於漢字的「最中」,有著“想要成為娛樂業界的中心,一直都很有人氣”的願望包含其中。決心要做出“像紅豆餡一樣濃郁的好內容”。
MONACA成員一覽:
岡部啟一(おかべ けいいち / Keiichi Okabe) - CEO/總監/作編曲/Sound Produce(原南夢宮社員)
三角由裡(みすみゆり) - 總監/Management/作編曲(原南夢宮社員)
神前暁(こうさき さとる / Satoru Kosaki) - 作編曲/Sound Produce(原南夢宮社員)
高田龍一(たかだ りゅういち / Ryuichi Takada) - 作編曲(原南夢宮社員)
石濱翔(いしはま かける / Kakeru Ishihama) - 作編曲
帆足圭吾(ほあし けいご / Keigo Hoashi) - 作編曲/Piano
田中秀和(たなか ひでかず / Hidekazu Tanaka) - 作編曲
広川恵一(ひろかわ けいいち / Keiichi Hirokawa) - 作編曲
高橋邦幸(たかはし くにゆき / Kuniyuki Takahashi) - 作編曲
瀬尾祥太郎(せお しょうたろう) - 作編曲
其中《尼爾:機械紀元》主要由岡部啟一、帆足圭吾(兩人負責了本作大部分音樂)及高橋邦幸合力完成。上圖中為岡部啟一,右為帆足圭吾,左為高橋邦幸。
=======================================================================
在本作發售前岡部啟一和橫尾太郎自謙說無法保證再創像《尼爾》一代那樣的音樂奇蹟,但本作音樂的優秀程度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其細心程度讓人對岡部啟一的團隊肅然起敬。
特點如下:
本作中大部分主要場景的配樂分為4個版本,分為Quiet(靜謐)、 Medium (舒緩)、 Dynamic( 激昂 )、及9s篇的8位音版本,隨著遊戲流程的深入,和聲及混音逐步增加,還會根據情節及突入的戰鬥無縫切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作主題歌 《Weight of the World》同樣分為4個版本,英文版由 J"Nique Nicole演唱,日語版名為《壊レタ世界ノ歌》由橫尾太郎親自作詞, 河野萬里奈演唱,新法語版(造語版)由 Emi Evans演唱,E結局合唱版由8位音版、英文版、日文版、新法語版(造語版)混合而成。
補充說明: 日語中造語作動詞用時是指“創造新詞” ;作名詞用時是指“被新創造出來的詞語”,即“新詞”。 本作同前作一樣,為了體現人類幾千年之後所使用的語言, 強調作品的世界觀,除了主題歌《Weight of the World》的日語版及英文版外,其他場景一部分人聲哼唱由J"Nique Nicole負責,其餘大部分的人聲哼唱都是由Emi Evans負責,歌詞部分都是由Emi Evans自行創造的未來語,力求讓你聽起來覺得是一種語言所唱,但根本聽不懂歌詞內容,所以所有配樂都沒有具體歌詞,這也是《尼爾》系列的特色之一。
EMI EVANS(原名Emiko Rebecca Evans),英華人,日英混血,2000年開始到東京工作,《尼爾》系列造語歌詞作詞者及演唱者。
EMI EVANS與J"Nique Nicole,遊戲里人聲的兩大演唱者。
=======================================================================
花絮:本作日文版《壊レタ世界ノ歌》,在歌曲最後能聽到演唱者河野萬里奈略帶哭腔的演唱。 河野萬里奈本身是隸屬於Sony Music的動漫歌手,由動漫《A channel》的OP《Morining Arch》出道,並獲得2010年第4屆全日本動畫歌曲大獎賽優勝, 擔任過《夏目友人帳》第四季ED和《物語系列》ED的演唱
岡部啟一及河野萬里奈相關採訪影片:【NieR】MONACA社長岡部啟一&河野萬里奈_OP/ED/OST_音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
尼爾2017年的新音樂會,定名為“人偶們的記憶”,將於2017年4月23日於大阪,5月4日、5日於東京,舉辦共三場音樂會。
音樂會實況:【尼爾】人形達記憶 NieR Music Concert 5月5日【晝夜公演】
開發過程花絮:來自2015年巴黎遊戲周時的訪談
(以下為本人翻譯,不準確勿怪)
在2015年巴黎遊戲周裡, 《尼爾: 機械紀元》釋出了它首個預告片,遊戲總監橫尾太郎與製作人齋藤陽介透露了許多遊戲訊息與開發初期內幕,由於是以法語進行直播的,美國dualshockers網站整理出以下要點:
齋藤陽介承認《尼爾》一代賣得不如預期,但是也承認《尼爾》一代培養了許多鐵桿粉絲,所以它還是有很大的潛力白金工作室加上SQUARE ENIX本來就是個夢幻組合,尤其是加入了角色設計師吉田明彥《尼爾》一代和《尼爾: 機械紀元》世界觀上的關聯性都是由橫尾太郎親自負責的,《尼爾》的粉絲將不會失望或者感覺被出賣遊戲得益於白金工作室在動作遊戲開發中的經驗,以及吉田明彥個人的藝術風格, 齋藤認為這些因素的組合可以成就一個偉大的遊戲SQUARE ENIX 沒有預料到《尼爾》一代會有這麼強烈的支援度。因為玩家一直都在購買《尼爾》一代的原聲帶, 一直討論遊戲中的劇情, 他們非常喜歡《尼爾》的世界觀遊戲開發初期,製作團隊想把續作取名為《nier:Androids》,但擔心會有版權糾紛的問題,以及Androids這個名字聽起來太普通了點,所以作罷遊戲的原型已經在 2014 年 7 月完成了齋藤陽介之前收到了許多有關《尼爾》一代的批評,他作為製作人的工作是組織最好的團隊來儘可能得開發出最好的遊戲出來,根據他的言論及現在的團隊成員,《尼爾: 機械紀元》預計會相當不錯齋藤陽介記得之前許多國外評論提到《尼爾》一代的畫面非常差,但他們卻沒有停止遊玩,而這也是《尼爾》其中一個特色當白金工作室開發出《尼爾: 機械紀元》的原型的時候,也是考驗橫尾太郎能否跟白金工作室順利合作的契機,幸運的是進展得非常順利。他們還發現,白金工作室對橫尾太郎非常地尊重,所以兩者之間的合作是沒有問題的為了《尼爾: 機械紀元》的開發,橫尾太郎決定搬到大阪去住 (白金工作室在大阪,橫尾太郎原本住在東京)。他在那能確保遊戲風格不走樣。《尼爾: 機械紀元》將非常忠於原作的世界觀,因為是同一個人負責當橫尾太郎加入團隊後,他個人擔心遊戲是否會變成一個純粹的動作遊戲,但是當他去白金與首席設計師田浦貴久會面時,他發現田浦貴久非常尊重《尼爾》系列,田浦貴久的目標是在保持《尼爾》系列獨特風格的同時創造一個新的《尼爾》。《尼爾: 機械紀元》原本是基於手機平臺而開發的是一個謠言。很久以前,橫尾太郎曾考慮過《尼爾》一代的 PSV 版移植計劃,這可能是謠言的出處,但與《尼爾: 機械紀元》無關,PSV 版移植計劃已經正式取消了。沒有計劃在手機上發行《尼爾》一代。Emi Evans(尼爾一代的原唱和歌詞提供者)尚未參與到遊戲開發中。(個人補充,後來加入了)岡部啟一和橫尾太郎沒有預料到《尼爾》一代的原聲帶會這麼受歡迎,他們無法保證再創相同的奇蹟,但橫尾太郎保證岡部啟一會做他最大的努力來製作《尼爾: 機械紀元》的音樂。齋藤陽介曾提到,作為製作人,他對於音樂的指導方向是能保持《尼爾》一代的音樂風格,以便以前的粉絲能夠欣然接受。玩家無法用普通跳躍來到達某些地方,所以玩家將會使用 「Pod」來到達目的地。除了戰鬥之外,也會包含探索元素,與預告片展示的動作成分不同的是,遊戲將包含角色之間的交流, 解謎要素和情節發展。「Pod」不會像白之書一樣是話嘮,它更像是汽車的導航系統,而且不僅僅只是個裝飾而已。你可以在《尼爾: 機械紀元》中方便地切換武器。近戰武器和遠端武器也可以很方便地切換,而遠端武器由「Pod」負責。黑暗的世界觀和戲劇性元素之間的反差是尼爾的特色,橫尾太郎希望粉絲們在《尼爾: 機械紀元》中再次重溫。 即便如此,橫尾太郎不喜歡重複以前的做法,所以這次將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體現這個特點。現在整個團隊把整個精力都放在《尼爾: 機械紀元》上,在《尼爾: 機械紀元》發售後,有可能會考慮發售《尼爾》一代的重製版。齋藤陽介無法保證《尼爾: 機械紀元》會不會發售試玩版,因為不想玩家們失望,但他們正在考慮這個計劃,如果沒有出任何問題的話,有可能會在將來放出試玩版。2B眼睛上的不是繃帶,是付會顯示情報給她的特殊眼鏡。這副眼鏡在遊戲開頭中就是她的裝備之一。你無法看到 2B 的眼睛,是因為這個會跟關鍵劇情有很重要的聯絡。橫尾太郎現在無法透露,但齋藤陽介提到這個跟艾米爾的石化眼睛毫無關係。橫尾太郎提到他的艾米爾面具創造的話題比你想象的要火。(個人補充:2015年時)可以確認的是遊戲只在ps4上開發。2B的武器不會碰到她的背部,而是漂浮在她的身後是有個奇特的原因的,她的劍有自己的磁場,這在遊戲過程中很重要,它們可以像劍一樣使用,也可以作為忍者鏢一樣投擲。原文連結:PS4 Exclusive NieR: Automata Gets a Lot of Info on Gameplay, Music, YoRHa 2B, Origins and Much More
人物建模過程:
從初期眾多原畫設定中挑選
早期的人物設定圖之一,可以看到頭部後面加了個類似蝴蝶結的髮飾,後來修改到了裙子的左下方
3D建模過程:
原始建模
將從高精度建模中提取表面輪廓資訊新增到貼圖上
為貼圖載入不同型別的紋理
為貼圖新增顏色
最後人工修正模型的紋理細節,至此,建模完成。
附錄:與橫尾太郎有關的話題
來自法國toco toco節目組的專訪ep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wScHE28K8
國內翻譯中文版:【遊民星空字幕組】2B小姐姐身後的男人:《尼爾機械:紀元》監製橫尾太郎專訪_單機聯機_遊戲_bilibili_嗶哩嗶哩
橫尾太郎曾說:“在我帶上頭套之前,從來沒人關注過我。”,本次接受toco toco採訪也是死不正經,因為白金的設計師——田浦貴久長得帥,竟然叫田浦貴久偽裝他本人其實本人長這樣:左邊穿黑衣的大叔就是↑,圖片來自其fans分享在推特上的合影照
結合2014 GDC (遊戲開發者大會) 上臺的演講影片,由於會議是面向遊戲開發者,所以上臺沒戴艾米爾面具,確定是他本人無誤。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_d3fwTNPo&t=348s
橫尾太郎的老婆橫尾有希子本身是《太鼓達人》的角色設計師,供職於萬代南夢宮,目前已離開工作十八年的公司,下面第3、4張圖是他老婆給他和尼爾畫的。最後以一張尼爾官方推特同人漫畫收尾▼《建議:提高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