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7
回覆列表
  • 1 # 李航解說老子

    《人生成長的啟示,老子全文解說》

    第八章:人在社會中應該如何定位

    01,當社會性遇到自我中心

    上一年,人的社會性單元——禮旋鈕開始出現在人文系統中,但它還沒有完全長好,帶著需要繼續成長的禮旋鈕,人生進入到了第八個年頭。我們的社會中流傳著一句老話兒,叫做:七、八歲,討人嫌。這裡所說的七、八歲應該指的是虛歲,分別對應的是人生的第七和第八個年頭,用現在常用的週歲年齡來說明的話,應該是6歲和7歲。和這句俗語相對應,就在這兩年,人的社會性開始出現和形成。但這並不是什麼巧合,而是因果關係。正是由於人的社會性的出現,使得6、7歲的孩童開始意識到社會的存在;正是由於社會性的形成,使得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社會性單元——禮旋鈕來為自己與社會的關係予以定位。上一章所介紹的延續自我中心的努力將貫穿禮旋鈕形成的這兩年中的每一個日子,而在更早一些時間出現的邏輯旋鈕,經歷的幾年的歷練,將在此時為維護自我中心而派上用場。以自我中心為基礎,將周圍的人視為自己的陪襯和玩具,並有一套自以為合理的邏輯相伴隨,此時的孩童往往會將大人逼入牆角。於是,我們看到的七、八歲的孩童是那樣拿著不是當理說,是那樣的令人氣憤,是那樣的“討人嫌”。

    02,山峰方案

    當一個新人出現在某個組織中時,不可避免的就是他要為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以及與組織中其他人的關係予以定位。與此相同,隨著孩童的成長,他或她以新人的面貌出現在社會之中。以什麼樣的姿態融入社會?給自己在社會中確立何種地位和形象?這些問題都是剛剛進入社會的新人必需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延續孩童的自我中心意識是一種方案,很多家長會選擇這個方案。其原因是這種定位會使得這個年齡的孩子接受起來相對容易,家長也樂見自己的孩子被眾人圍繞。同時,這個方案在初期操作起來也不太困難。延續孩子自我中心意識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為他找一些朋友,其主要目的是陪他玩,人為地建造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小環境;還可以為他培養一種技能,透過在學校比賽、表演,從而獲得自我中心的心理感受;或是不論孩子所做的事產生什麼結果都激情澎湃地對他說:你是最棒的。在這兩年使用這些方法都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這樣的意識原本是人的社會性單元(禮旋鈕)出現之前孩童的思維模式。顯然,延續他的思維模式比改變來得容易,孩子也樂於接受這樣的方案。這個方案的特點是讓孩子將自己定位為社會的中心,認為自己是人群中的山峰,我們可以稱其為山峰方案。

    山峰方案顯然不太好,甚至是太不好了,儘管有許多家長選擇它。這個方案的初始操作難度小,給孩子帶來的心理變化小,孩子易於接受,家長也喜歡看到自己的孩子拔尖和出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這個方案的家長和孩子會發現路越來越難走,問題越來越難以應付。為一個6、7歲的孩子找幾個小朋友,讓他成為這個小環境的中心可能還容易些,花些錢,辦幾個聚會就可以做到。但是到了15歲,再要找幾個孩子來陪著你那個自以為中心的孩子玩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維持這個年輕人自我中心意識的成本會越來越高,自我中心思維模式的孩子為了維持山峰方案會逐漸消耗這個家庭前輩所積攢的家庭財富、人文關係和社會地位。這個方案能維持多久,完全取決於這個孩子的家庭有多少財富、多大的名聲和多高的地位可以用來消耗。普通家庭能將孩子的自我中心維繫三、五年就已經很不錯了。那些社會名人,高官、鉅富當然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在自我中心的環境中生活的久一些,但也不會久多少,到了15歲,最多到20歲,這些在家長精心設計下,延續自我中心思維模式的孩子就會為這個家庭帶來無法承受的重壓。幾代人所積累的家庭財富、名譽和地位將完全填進山峰方案之中。

    03,石頭方案

    山峰方案不好,那就換一個好一些的方案。顯然,在孩子禮旋鈕成長的這兩年,不去改變他的自我中心思維,儘管獲得了短期的平順,但卻給未來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應該告訴孩子他不是社會的中心。不是中心,總要是些什麼。在家裡如果不是所有的人都眾星捧月般地對待一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不會完全延續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他可能會將自己看作是一塊石頭,石頭比山小,由於大小、材質的不同會在某些時候成為中心,某些時候淹沒在人群中。我們將這樣的方案稱作石頭方案。《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是一個典型的石頭方案所塑造的人。由於他的父親一直壓制他,儘管家裡的其他人都視其為珍寶,他還是沒有形成自我中心的山峰思維模式。採用石頭方案的孩童會在禮旋鈕形成的這兩年經歷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但是這個方案可以走得長遠很多。比較山峰方案,這個方案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來加以維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保持自己從這兩年開始就形成的自我認識,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會有一個相對理性的定位。由於生活環境、自身經歷的差異,他可能認為自己或是塊寶石、或是塊頑石。儘管這種思維定位會比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更有利於進入社會,但是由於石頭有稜角、有形狀、有大小尺寸,讓一塊石頭完全融入環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石頭方案塑造的人會執著於自己的風格,就如同石頭執著於自身的稜角。這樣的人雖然不會要求社會以自己為中心,但也與社會有著不小的距離。這樣的人非常有可能在成年後遁世,就像賈寶玉一樣。雖然比起山峰方案,石頭方案要好很多,但並不能完全讓我們滿意,特別是在融入社會的環節。為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我們或許需要讓自己的個性比石頭還小一些。

    04,沙子方案

    沙子方案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將自己看作是微小的沙粒,非常符合人在芸芸眾生中的形象。沙粒微小,放在那裡都不顯眼,沙子融入環境的能力顯然要比石頭強很多。可以想見,如果一個孩童在禮旋鈕形成的這兩年就將自我定位從中心改變為萬千沙粒中的一粒,儘管這樣的轉變可能會很難,但是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顯然是有利的。這個方案所塑造的孩童對比前兩個方案會有明顯的優點,他們將更加容易度過人生第三個階段的起始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青春期;他們會在人生的第四個階段,也就是成人期,更加容易地進入社會、並融入社會。對於人的社會性來說,沙子方案顯然是一個好的方案。然而,儘管這個方案不錯,還是有問題存在的。就沙子的特點而言,融入社會問題不大,但要其完成什麼偉大的事業也很難。有著沙子定位的人在進入社會後主要面臨的是自信心的建立,這樣的人非常有可能庸庸碌碌地走完一生。當然,人的自我定位並非不能改變,有著山峰定位的人在遭受一系列打擊之後,如果他沒有崩潰,就很可能將在我定位變為石頭或沙子。而有著沙子自我定位的人有可能在一次次的成功之後而逐漸建立自信,改變自己的定位,進而做更大的事。但是,如果我們不考慮日後的改變,僅就沙子定位而言,它或許是個好方案,但並非上好的。有沒有什麼事物,它們可以很小,小到被人忽略;但又可以很大,大到勢不可擋。有的,這樣的東西名叫水。

    05,水方案

    說到小,水可以比沙子還小,它們以分子的形態存在於空氣之中。這樣的形態我們根本無法看到,只是透過“溼度”這個概念來感受到它。說到大,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表面被水覆蓋。蓄積起來的水可以衝開崇山峻嶺,可以載動艨艟鉅艦。如果我們的性格像水,那麼,我們不僅可以相當容易地融入社會,也可以做出開山劈嶺的宏大事業。可見,相比起其它方案,水方案才是上好的。水可大可小,並且為萬物所必需。說它大,它可以滋養萬物,有利於萬物;說它小,它從來不為自己滋養了萬物而爭取什麼名分。如果一個人在某個團體裡是水一樣的性格,那麼他在的時候,對整個團組起著滋養作用,而人們很少能注意到他。可是,當這個水樣性格的人離開這個團體後,大家會馬上就會發現他的價值。就如同我們看待水那樣,平常的日子裡,我們不會時時感受到水的存在,而一旦停了水,種種不便就馬上就會反映出來。應該說,如果一個人在某個團體裡有著水一般的作用,那麼他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水的特點還不僅僅是利於萬物而不爭,它還會處在大家都不願意去的地方。不是有那麼句話嗎,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就是說,水是處在眾人都不喜歡的位置。然而,恰恰是這樣的位置,才是最接近於道的位置。

    儘管水方案是上好的,但我們無法刻意地去採取這個方案。在我們介紹的這幾個方案中,只有山峰方案是可以人為去安排的,可惜的是這樣的安排需要巨大的耗費,故不能長久。對於其它幾個方案,刻意地安排就很難做到,那需要環境的配合。一個人,特別是禮旋鈕成長的這兩年的孩童遇到什麼樣的環境,才可以使他的性格趨近與哪種方案,這是非常難以事先安排的。就算是我們想為自己的孩子安排一個上好的方案,那也需要越過自己的心理承受關口。為什麼這樣說呢?水方案告訴我們,水處在眾人都不願意去、都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基本上是一個受眾人欺負的環境,試問一下,有那個父母能把自己6、7歲的孩子有意地放到這樣的環境中?因此,這需要機緣。或許是這樣的狀況,孩子在某個集體裡一直受欺負,但是他的父母一直沒有發現,反之一直在鼓勵孩子努力融入那個集體。在一段時間孩子受到周圍人的團體欺負而沒有崩潰,挺過來了,那麼這個孩子就有很大的機會進入到了我們所提到的上好的水方案之中。與此同時,那些欺負這個孩子的小團體的所有成員就完全失去了採用人生定位中上好方案的機會。一個人採用了水方案來塑造自己,其代價是一群人遠離了道,因此,我們可以確信地說,在6、7歲這兩年,受了周圍孩子欺負的那個孩童不一定是不幸的。

    06,水方案是上好的

    水方案之所以是上好的,是因為它利萬物而不爭,處在大家都不願意去的所在,與道的形象最接近。正是由於與道相類似,水才有許多它自己最擅長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一個人做大事所需要的品格。

    首先,水最善於找到它自己的居所,無論是山間的小溪、遼闊的海洋還是天上的雲朵,水總能從容地存在於其中。融入社會僅僅是最為簡單的能力,發現自己在社會中最合適的位置才是水的特點。這叫做:居善地。

    另外,水還能比任何其它事物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淵深,任何事物的蓄積都無法像水那樣能夠很快地形成深淵。一個淵深的內心是人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條件。這叫做:心善淵。

    規範自己的行為或許還容易些,但保持自己做事每次都能做對則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卻又是很難達到的。然而這正是水的特點,無論是潤物的春雨,還是帶走酷熱的颱風驟雨,水總是能夠讓它所做的事儘量完美。做好自己的事,這樣的行為有個名字:忠。人的社會性——禮旋鈕裡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忠。這叫做:與善仁。

    守信是人所組成的社會可以延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孔子就說:“民無信不立”。如果僅就一個人來說,信是沒有意義的。有人與人之間關係,才有信這個概念。信是人的社會性——禮旋鈕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於信,我們會發現水做得非常好。世間萬物,無論是有生命的動植物,還是無生命山川、大地,幾乎沒有誰是不信任水的。如果我們可以像水那樣獲得社會的信任,我們就有可能被社會委以重任。而被委以重任,是做成大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這叫做:言善信。

    有了大事讓我們做固然好,但是否能夠駕馭它卻成了大問題。有的人管理一個縣沒有問題,管理一個省就會出亂子。能夠管理多大的團隊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與水平,而在這一點上,水錶現得就極為出色。無論水涓涓細流,還是浩瀚的江海,水總是能顯現與水量相匹配的最佳形象。如果類比於一個社會,水對自身的管理是很完美的。這叫做:政善治。

    水除了有以上的這些特點外還特別會善用自身之力和善借外部之時,也就是說,水能夠在充分借用外部力量的情況下因勢利導地、非常有效地將自身的能力發揮到最大。所謂善用自身之力說的是能夠將自己本身的力量透過某種方式集中發揮出來。《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學了九陽真經後,體內擁有巨大的內力,但他還是無法推動“無妄位”的巨石,而在修習了乾坤大挪移之後就可以推開巨石了。乾坤大挪移沒有增加張無忌的內力,只是將他的內力有效地發揮了出來。水就是這樣,不僅擁有巨大的內力,還有善於發揮自身能量的技巧。無論是滴水穿石,還是水漲船高,水都能向我們展現它善用自身之力的特點。這叫做:事善能。

    水不僅能善用自己的力量,還善於借用環境的力量。高山峽谷間的瀑布借用的是重力,滿月時到來的潮汐借用的是天體之間的引力,對這些力的借用沒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以和水相匹敵。水總是因時而動,因勢而動。很好的把握時機和外部勢力才能將自身的力量充分地顯現出來。這叫做:動善時。

    一個具有了水一樣性格的人就會具備以上的這些特點,他會善於發現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善於保持自己內心的淵深;會做事;守信用;善於治理團隊;善於發揮自身的能力;善於把握時間和藉助外部力量。不僅如此,這樣的人總是利於萬物而自己不爭。然而,這樣的特性恰恰又是社會、團體非常需要的。雖然他不爭,卻總會有人來請他來做事。水一樣不爭的品格不但不會被社會遺忘,反而會被委以重任,會獲得做大事的機會。這樣的不爭是無害的,是不會妨礙人生價值的實現的。

    塑造水一樣的性格是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做的事情,儘管如此,在人生的第七、八這兩個年頭,人文系統的社會性單元正處於成長、發育期,在這兩年採用水方案來塑造禮旋鈕,進而塑造人文系統對未來的人生道路都是極其有益的。由於人的社會性單元正處於發育期,此時將水性格注入人文系統會比以後任何時候做這件事都要容易很多。給一個新系統輸入觀念總比改變一個已有系統要來得容易。在人生的第八年,採用水方案是一個上好的選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全文連結如下:

    https://m.toutiaocdn.cn/item/6636969052877095432/?iid=63812994507&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50804820&group_id=6636969052877095432

  • 2 # 歸槽山人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猶如道,

    無尤無怨而不爭,

    謙下幽深容眾惡,

    利導無聲萬物生。

    老子認為水德近於道,水謙卑,退讓,處眾人之所厭惡而無怨。水潤萬物而無取於萬物,潤養萬物而無私。水有:利萬物、不爭、就下,三大特性。人如果能效法水的不爭,就能產生利於萬物的高尚情操和謙下、退讓的態度,就可以算是接近於道了。

    道德經·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 3 # 共論矛盾

    大道無形,上善若水。

    道,即陰陽,即矛盾。

    矛盾之中,惡者永恆,善者必勝。

    善者,仁也。故而,仁者無敵!

  • 4 # 山澗一清泉

    一、原文解釋

    1.上善若水。

    解釋:最高明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行為就應該像水一樣。老子提出觀點。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解釋:上一句老子提出觀點,這一句解說他的觀點。水善於滋養天地萬物但從不與他們爭什麼,在水看來從來就沒有名利二字。水常常處在令人討厭甚至厭惡卑賤的地方,所以水就最接近於“道”了。為什麼呢?水無色無味無形,如果再無質就是道了。水善變化而不爭,只專注於他自己應該做的事——利萬物!如果人以及天地萬物也能如水一樣,社會豈能不和諧大同!

    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解釋:上一句闡述了為什麼,這一句接著闡述怎麼做!聖人總是處在不爭的地方(善地),什麼地方最是無爭呢?眾人之下或者是眾人之後就是最接近無爭的地方,如此則身安;身安後心要清明深邃,清靜虛無則心靜;身定心靜後要像Sunny一樣普惠萬物,與他人和睦相處;你做事做人如果能身定心靜而又與他人和睦相處,且言之必有信,那行必有果;治理國家如能做到上面幾點,那肯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推而廣之,能這樣做事情的話,肯定能做成;行動之時也肯定能把握好時機。《大學》裡說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個人覺得只是老子這一句話的翻版。

    4.夫唯不爭,故無尤。

    解釋:這句是總結用語,因為你做人做事不爭善處下且謙卑,近道了也就不會有過錯。

    二、這一章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一章老子就是告訴我們用什麼具體方法來治身、治國、治天下。《道德經》不是一本天書,也不玄,老子一直在告訴我們如何去做的方法。這一章就是具體的體現,後面章節還有很多,大家一定要秉持這一理念來學習《道德經》。

    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 5 # 洛書圖解周易

    《道德經》“上善若水”是老子對《兌卦》解讀

    上善若水指的是兌澤水。

    澤的物理本意是公轉:為辛金直線運動、含癸水向心加速;類象到社會是國務公事,是依法行政(公轉),是經濟民生(向心)。

    兩澤相重,下澤為辛金是積蓄動能是體,上澤是酉金是擇機做功是用。下澤如同打江山,槍桿裡面出政權;上澤猶如坐江山,掌權就是硬道理。

    初九轉陰為澤水困:澤是堰塞的湖水,坎是洶湧沉孚的波浪。由澤返坎,原先維持和平共處的基礎被打破。不公揭竿起,亂世出英雄。

    九二轉陰為澤地萃:傾坎而洩,義之與比。停戰協議,願賭服輸。

    六三轉陽為澤山鹹:水落石出,百廢待興。論功行賞,共商國是。

    九四轉陰為水山蹇:有志競任,能者當權。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九五轉陰為地山謙:王者發功,摸石過河。以謙治國,國之福也;以智治國,國之賊也。

    遊魂卦雷山小過,六四返陽為雷,權利世襲,雜音過敏(反卦山雷頤,以民為本,多黨民主,不專無尤)

    歸魂卦雷澤歸妹,下卦還原為澤,慣性運動,螺旋進步(反卦澤雷隨,順勢而為,追隨普世,幾於道也。)

    最佳的善行就象澤水一樣法道含章。

    法道民主公正,大公無私;含章民有共享,各歸其所。如此則和諧大同,生生不息,歸妹於道矣。

    安居樂業,心懷蒼生;民主參與,政令公信;選賢用能,治法垂拱。趨時變通,含章可貞。一切按步就班,各司其職,又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 6 # 國學新知堂

    《道德經》第八章的經文如下: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如何理解這段文字呢?我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句,上善若水。上即最高的意思,上善即最高的善,上德即最高的德。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這一句開宗明義,概括的講述了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經文第一句講到,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這第二句就是對第一句的內容做出的進一步解釋。為什麼說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呢?水滋養著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這是水利萬物。眾人之所惡指得是低下的社會地位,然而只有水在利萬物的同時總要流向最低最窪處。萬物都樂於爭上位而恥於居下位,但水卻心甘情願的居於萬物之下。水滋養萬物,可以說沒有誰能比水對於萬物的功勞更大,但是水並沒有因為自己對於萬物有功勞而爭居萬物之上,反而甘居萬物之下。這種利萬物而又不與萬物爭地位的品質最與道接近,所以我們稱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利而不爭,功而不居,功勞於萬物反甘居萬物之下。

    最高的善只有道具有,經文中又稱玄德,水之德的最與玄德接近,但是道是玄虛的事物不易被人體察,所以就用水德來表象,從而方便人們理解。玄德的內涵主要不爭嗎?透過對水德的學習,我們要知道玄德作為不爭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在功於萬物的同時,做到不爭才是玄德。所以,玄德的含義是利而不爭。而不是隻要做到不爭就實現了玄德。

    舉例來說,君主和帝王使天下一統,使百姓脫離戰亂之苦,從而能安居樂業。這無疑是有大功於萬民的。正因為有大功勞,所以他們很自然的因功而謀私,認為自己就應該高高在上,口稱孤家、寡人或餘一人。還要享受萬民供奉,過上奢靡安逸的生活。從最普通的思維來看,我擁有這樣大的功勞就應當享受這樣的待遇。過分嗎?

    老子講過分!為什麼?你功勞再大,大得過水於萬物的功勞嗎?你功勞再大,大得過道於天地萬物的功勞嗎?你看水往下流,功於萬物而甘居萬物之下。你看道無形無質,生養萬物卻以虛無存在於萬物之下之後。天地萬物為什麼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有道與水無私的支援與奉獻。為什麼天下紛爭不息而不得太平清靜?就是因為君王們為而恃,功而居,不能做到無私無慾。

    君主因功而居,爭居萬民之上,不能效法利而不爭的玄德。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功成身退,有天下得太平之功,反不為王為主,甘以貧下居萬民之下。所以老子所講的聖人只是理想的統治者,現實的君王是很難做到玄德的。所以僅僅做到不爭,還不是老子所講的玄德、無為。有大功又做到不爭才是無為,才是實現了玄德。一個人碌碌無為,於人於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是做到不爭那是無所作為,不叫無為。

    所以,有人將老子書看作修身的寶典,認為只要做到不爭就做到了老子所說的無為,這其實是個誤解。老子講得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講得是如何才能使天下得清靜太平的法則。這個法則就是無為、玄德。利而不爭,功而不居。絕不是什麼也不做,無所作為。其實質是要求君王利萬民而不爭居萬民之上,功勞於萬民又不為私利己。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隻求奉獻,不求索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公無私。但是誰願捨棄名和利?誰願放棄權力和安逸的生活去與老百姓過同樣艱苦的生活?所以真正的無為和玄德是難以做到與實現的。

    人都有自私的本性,真正的大公無私,全心為民幾人能做到,古今中外舍主席周公其誰?但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人類追求大同社會,老子所講的道理是不能輕視的。

    心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一句不要做過多玄解,其宗旨是講利而不爭的益處,利而不爭,功而不居,愈是不爭,愈是不居,愈是沒有過失。老百姓更會將你的功勞銘記。這與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表達相同的意思。

  • 7 # 湯天德

    到了第二次兩人再見面時,老子此次卻很靜處地告訴孔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

    道德經第八章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老子的意思是:天,地,日,月,星,辰都沒推動,它們還是不停地自己執行,其實人人都有重禮樂講信義的根性,就像自然界一樣不須推動,自動自發,就像水一樣,所以老子叫孔子學習水的大德.

    悟道的方式有內修與外持,兩者都能夠得道,內修就是心無慾而內觀靜坐,直至太極開基,最終開悟得道;

    而外持就從不爭的德開始,所以道德經最終章:”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不爭的德就像水一樣具有七種善行:

    居善地-謙遜;

    心善淵-包容;

    與善仁-無私;

    言善信-誠信;

    政善治-能融;

    事善能:-盡力;

    動善時-審時度勢,

    而人人如都能做到這七種善,無須推行禮樂,人人就都是聖人了,而天下就是禮樂天下了!

  • 8 # 崑崙奇石錄之雲起雷鳴

    《道德經》的第八章是這部經典的"知名度"頗高的一章,尤其是"上善若水″一句,更是深得華人喜愛,並潛移默化地深刻影響著華人。

    所以,《道德經》第八章該怎麼解釋,它講的是什麼道理?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值得好好回答。

    《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以下的解釋是我的理解,我不想複製貼上網上的內容。我對該章內容的解釋是:上等程度的"善″,主要指人的道德、言行方面,就好像水一樣。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水善於利於萬物的生長髮育又不爭奪利益,經常處在眾人厭惡的低窪之處,水往低處流,所以它接近於大道。接下來,是從7個具體方面來作具體說明。得出的結論是,正因為它不爭奪利益,所以沒有過失。

    這章內容講的道理我認為是:人們應該學習"水德",對家庭、團體、社會、國家甚至天下要多做有利的事,不要過多地爭名逐利,這才基本是順道而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結果和諧共生、人人受益的結果就容易出現了。

  • 9 # 網聞博報

    且看現代流行版本《道德經》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的大意是,真正大仁大愛的善舉,就好像水一樣。水是生命之源,它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利,原意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去的低窪地方,所以與道最為相似。因此,真正大智大慧大仁大愛的人,都是最善於選擇所居之地,最善於使自己保持內心深沉平靜,最善於給周圍人提供無私的友愛和幫助,最善於建立誠信使人沒有虛偽欺詐之憂,最善於治國理政使天下同享公平安寧,最善於用人所長使大家各盡所能,最善於判斷天下大勢和把握自身行動的時機。正因為不與天下人爭利,所以也就不會留下任何私怨私恨。

    為了加深理解其中的道理,以經解經,我們可以參考閱讀一下《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段話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這是因為有醜陋存在。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這是因為有邪惡存在。所以說,有和無相互轉化,難和易相互形成,長和短相互顯現,高和下相互襯托,音與聲相互應和,前和後相互跟隨,這就是相對偶然性中的絕對必然性。因此,得道的聖人,都是能夠用無為的理念處事,用身體力行推動文明教化,遵循萬物興衰週而復始的自然法則,促進社會生產迴圈而絕不截留為私人所有,因勢利導有所作為而絕不獨斷專行任性冒進,有了成就也絕不貪戀功名獨享其利。正因為不居功自傲追求私人利益,也就不存在什麼失落感。

    由此可見,所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的“斯惡已”,就是“有無相生”的“道可道非常道”。所謂“皆知善之為善”的“斯不善矣”,就是“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名可名非常名”。否則,既然世人皆知“上善若水”和“夫唯不爭故無尤”,那麼早就應該進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了,又怎麼會存在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的的“斯惡已”?事實上,自《道德經》流傳於世兩千五百多年以來,有些人從“居善地”中感悟出了風水術,有些人從“心善淵”“和“政善治”中感悟出了政治權謀術,有些人還從“事善能”和“動善時”中感悟出了“道天地將法”的“上兵伐謀”。至於“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三綱五常”等級禮教,當然就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以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系統運動思維來看,所謂“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和“常有欲以觀其徼”之“欲”,就是“心善淵”的“道為術之本”。所謂“事善能”之“能”,便是“術業有專攻”的“術為道之用”。所謂“居善地”和“動善時”,就是“心善淵”的“術萬變而道不變”。我們通常說“德才兼備”,就是首先強調“心善淵”的“道為術之本”,然後再考察“事善能”的“術為道之用”。所謂“上善若水”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當然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之道”。老子所傳“三墳”之“大道”,就是“上五千年”的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正因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的“斯惡已”,所以就產生了“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盜亦有道”。這種“心善淵”的“盜亦有道”,就必然會產生出“事善能”的“斯不善矣”!這時,越是強調“術業有專攻”的精益求精科技創新,就越會產生出更大的“斯惡已”!

    所謂“心善淵”的“事善能”,就是“術為道之用”的“術萬變而道不變”。我們通常說的文化知識,就體現在“道術用”的“聞道有先後”。不知道“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不同”,就是沒有文化的“不知常妄作兇”。君不見,愛因斯坦探索發現“相對論”可以促進物理學的“技術革命”,但他卻阻止不了“核武器” 與“核汙染”帶來的“生態環境災難”。世界頂級生物學家和化學家的“新技術革命”,也同樣阻止不了“毒食品”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用“冷兵器”殺人,是“硬刀子”殺人。用“核武器”和“轉基因生化武器”殺人,同樣是是“硬刀子”殺人。用“心靈雞湯”和“精神鴉片”殺人,就是“軟刀子”殺人。用金錢貨幣工具“買兇殺人”,則是“資本怪獸”的“錢吃人”。不管是“硬刀子”還是“軟刀子”抑或是“錢吃人”,都是技術含量越高殺人的效率就越高。“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這肯定是血腥野蠻的暴力恐怖。“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的“金錢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同樣是獸性野蠻的暴力恐怖。

    因此,只要是正常理性思維的文明人,誰都不會認為暴力戰爭和殺人是好事,誰也不會認為“事善能”的科技創新效率不高。問題是,殺人的戰爭與反殺人的戰爭都是暴力,那麼數千年來戰爭殺戮不斷的“術為道之用”,究竟孰善孰惡呢?顯然,這個正邪善惡“術萬變而道不變”的是非判斷標準,還是取決於“心善淵”的“道為術之本”。人們通常急於求成的“多幹快乾敢幹”和“怎麼幹”,都是屬於方式方法手段工具層面的“術為道之用”。只有“為誰幹”和“為何干”的“初心”,才真正歸於“心善淵”的“道為術之本”。如果不能首先弄明白這個“道為術之本”的正邪善惡“道不同”,就很容易導致“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的“不知常妄作兇”!

    如前所述,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這就完全取決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破私立公”的“自我革命”。就像華人“知道不知道”的口頭禪一樣,在經“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後形成的《尚書》版本中,也倖存著這樣的記載:“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乙、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用現在的話來講,此所謂“三皇五帝”祖傳的“大道主義”,最初就產生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時代。所謂《三墳》之“大道”,就是華人祖傳的“大道主義真理”。所謂《五典》之“常道”,就是“大道主義真理”的時代性闡釋和實用性發展。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奴隸制小康社會,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級禮法制度。再從“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到“漢承秦制”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這種“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常道主義”文化傳承,也就是“盜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縱觀五千年天下風雲,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的“公私之變”以來,特別是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再經“君權神授”的古羅馬帝國軍事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又經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直至形成今天“美元霸權”金融殖民統治的民主法治“普世價值”和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剪羊毛”體系,此所謂“西方文明中心論”的古希臘式大國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就是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神權專制”的“紙牌屋遊戲”惡性迴圈。這種“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的“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國際慣例體系,依舊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的“術萬變而道不變”。

    因此,知道“上善若水”的“善之為善”,並不等於有知識有文化。即便是“術業有專攻”“事善能”,也會是“術為道之用”的“知識越多越反動”。要想真正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知行合一”,就必須首先實現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破私立公”的“自我革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更好的和領導溝通工作,用什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