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型白酒又稱固液酒 固即固態酒,也就是用糧食透過窖池發酵釀 制的酒,即傳統釀製白酒。液即食用酒精。固液結合即以食 用酒精為基酒,加入少量固態調味酒、香料、甜料、水等進 行勾兌生產的白酒,又稱新型白酒。
6
回覆列表
  • 1 # 武漢老刀

      是的,本人就是引發1999年未那場席捲全國的傳統釀製白酒與新型白酒之爭的“肇事者”,這場爭論不僅驚動了國務院,2000年1月3日朱鎔基總理還就此表態支援:別人質疑是對的,兩種酒不能混為一談。

      這場媒體大爭論的成果是:廓清了兩種白酒不是一回事,有優次之分。終結了“秦池”“某某神”為代表的市場混亂,有力保衛了中國白酒品格與白酒文化,並推動了日後《固液法白酒》、《預包裝飲料酒標籤通則》等國家標準的出臺。

      本人雖然不勝酒力,但愛酒、敬酒,也藏酒。甚至每每寫大一些的文章,也是要開一瓶白酒,聞香助興。現在新型白酒高低度數很容易勾兌,成本也差不多,但就是高達53度的固液酒(新型白酒),勁道也要差一些,那種傳統白酒水形火性的飽脹感(像氣球在口腔中逐漸脹大),味覺的豐富感及層次感,還有餘味悠長——不少酒就是次日也口有餘香,是固液酒不具備的。

      就像河南省食品工業研究所所長劉建利先生所言:還是傳統白酒喝起來舒服。究其原因,傳統白酒是純中國式的,味道醇厚而豐富,口感複雜,華人喜歡的正是這種複雜多味。另外,傳統白酒內有300多種微量成分,這是新型白酒無法匹敵的。

      哦,《預包裝飲料酒標籤通則》實施後,要求白酒生產企業要嚴格標明是“固態法白酒”還是“固液法白酒”,老刀昨天逛了一下市場,發現有些名企業,標準仍不規範,還在渾水摸魚。

      那麼消費者如何應對呢?若是價錢超過百元,又沒標明固態法白酒或沒有“純糧固態發酵”標識的,就別買。

    -

    -

    -

    這款茅臺鎮出的固液法白酒,標識是合規的。

    35元的白雲邊竟然也是固態發酵酒,強!

    -------------------------------------------

      以下是打響“白酒風暴”第一槍的兩篇稿子——

      這本是一篇3年前就該做的稿子,當時因數家名牌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勸阻,也擔心引起不必要的市場誤會,故未推出。然而數年後,這一問題的面越來越廣,甚至不少名品也不顧操守,自毀名牌,故應大聲提醒之。何況其中還有如何對待科技進步和傳統工藝,尤其是獨特口味這一涉及中國酒品格的問題……

      白酒為何沒有以前的香?

      不談危害甚烈的假冒產品,就是買的是名牌正品,老酒友們大概都有這樣一個感覺:現在的白酒沒有以前的好喝。

      當了30多年酒業銷售負責人的李大爺指著桌上的一瓶中國名酒古井貢對記者說:這酒總的說來不錯,所以我才喝它,但它沒有以前的香。以前的古井貢粘稠掛杯,香似幽蘭。喝在口中有一種獨特的飽脹感和甘潤感,可說滿口餘香,回味悠長。喝上一杯第二天打嗝還有酒香味,聽說現在它的極品裝可達到原先的質量,但價太高,有多少人買得起?!

      李大爺與一般的酒友不同,他深知白酒普遍沒有以前香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白酒釀造上的“固”、“液”之分和“固液結合”大流行。

      “固”即固態酒,也就是用傳統釀酒法,透過窖池發酵而成的酒: “液”即用食用酒精:“固液結合”就是用少量固態酒加入食用酒精、香料、水等進行勾兌,這樣生產出來的“勾兌酒”,既有麴酒的香味,又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固態酒品質好,但耗糧多,成本高,生產週期長。據行家介紹,濃香型酒至少在窖池內發酵50天,再儲存一年方可投放市場;醬香型耗時更長,一個週期需要三、四年。以前的白酒要做到“順喉嚨”不是件容易的事,釀製低度酒難度更大,但隨著四川釀酒業的一大發明——“固液結合”的出現,這些難題“迎刃而解”。

      始料不及的是,四川人這一缺乏專利保護意識的發明,並沒有給四川酒業帶來多大的好處,相反還促成了魯酒的一時興旺。典型的例子是“秦池”大量從四川購回散酒作基酒大加勾兌。而與此同時,川酒的上萬家企業垮去了一大半,連1989年第五屆全國白酒評比會上獲得銀質獎的“敘府”、“二峨”、“三蘇”、“三溪”、“仙潭“、“太白”、“寶蓮”七家酒廠,也多半滑坡。只有“五糧液”、 “劍南春”、“瀘州老窖”、“全興”、“郎酒”、“沱牌曲灑”這6朵金花的日子好過。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加漿(水)”酒利厚,多數消費者也分辨不出高低優劣,引得不少名牌企業也紛紛“固液結合”,使嚴格按傳統工芝生產的白酒越來越少,傳統固態酒的標價越來越高。

      不少酒業資深人士旗幟鮮明:現在市場上不少售價數十元的酒實為“固液酒”,此價明顯偏高,對不住消費者,所以近年白酒市場出現了在強大宣傳攻勢支援下的“新品風騷難一年”的怪現象,因缺乏內在的品質支撐;有些賣價幾百元的正道名牌白酒也未必是真正的固態酒,這樣必將影響該酒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美譽度,進而影響該酒的市場。長此下去,也必將影響中國酒的品格和形象。

      有人極端地說,“固液結合”法的發明,實為酒業的一個悲劇。

      不過絕大多數的業界人士認為“固液結合”法是一大進步,因它節約糧食,使眾多消費者花費不多而喝上了平和順口、水形火性的酒。其實,固液酒是白酒業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只是大家一直沒有捅破它。文章提出了一個十分敏感、涉及白酒業發展方向的問題。固態酒雖然味感豐富,但“雜質”多,難以打入國際市場,因此,“固液結合”應是中國白酒發展的必由之路。不過對酒的釀造工藝的確應嚴格分層管理,固態酒和固液酒的售價也應該拉開距離。如售價萬元左右的法國白蘭地“人頭馬”中的極品路易十三,釀酒的葡萄只選用法國大香檳地區的某稀有品種,調校、陳釀長達百年方可出售。法國以法監產,若發現某酒廠以次充好,將依法重罰嚴懲,嚴格的制度化保證了法國白蘭地的香飄萬里。

      而中國的名白酒的品牌管理,權在企業。其只要是理化、衛生指標達標,質監部門對其也難以多說什麼。然而消費者的舌頭、味覺是最厲害的質量監測器。

      一位釀酒工程師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則趣聞:為了使國酒茅臺擴產,國家曾投資在茅臺廠不遠的地方建了一新廠,使用的原料、工藝與茅臺相同。出酒後,各種理化、衛生指標也大體一致,但品酒師們一致認為,口感比起茅臺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多方尋因,大家認為可能是移地釀造,沒有了茅臺鎮的地氣和空氣,致使酒的發酵、微生物等稍有不同。結果此酒只能以“珍酒”命名。

      可見酒是一個很神奇、很嬌貴的東西,極品酒更是如此,它不可能大批生產,必須精製陳釀。

      四川五糧液廠幾個部門的人都肯定地說:“五糧液”是百分之百的固態酒。當我問其他系列酒是否也是固態酒,大家卻避而不答。

      四川郎酒集團的李副總經理則坦誠地介紹說,他們廠少數非主導品牌的酒也曾使用了“固液結合”法,目前正在逐步淘汰此法。但是“郎酒”是百分之百的固態酒,嚴格按傳統工藝釀製,得發酵9個月,再進面積達1.42萬平方米的天然酒窯——五老峰山腰的“天寶洞,地寶洞”中儲存3年方可出廠。因為名牌是命牌,他們對產品質量不敢半點馬虎。

      但願“五糧液”、“ 郎酒”等中國名酒能堅守傳統工藝,因為它是中華千年釀酒經驗的總結,是國粹。

              (原載《文化報》1999年11月4日C3版)

        老刀酒櫃中的酒。

    -------------------------------------------------------------

    茅臺酒廠總經理:這個問題提得好古井集團董事長:固液結合是方向眾銷售企業老總:何必捅穿這層紙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本報《白酒為何沒有以前的香?》發表以後,反響強烈,首先反應激烈的是相識10多年的兩位賣酒的老總,他倆的觀點驚人的一致:能賣得動的就是好酒,有幾個消費者管你是傳統的釀酒法,還是現在的“加漿(水)”酒。並說這幾年白酒市場連年滑坡,該文不利拉動消費,不利行業發展。“何必捅穿這層紙,搞得大家都不好賺錢,國家也減少了稅收。”

      “所以白酒業要重振雄風,為企業多創利為國家多交稅的出路應是,誠信對待消費者,以高品質吸引顧客從而使其形成品牌忠誠。傳統的固態法釀製的名白酒因成本高、生產週期長,理應賣高價;而競相為之的固液結合法釀製的白酒,因生產成本低得多,生產週期短,若賣大幾十元上百元一瓶,應有暴利之嫌。再者,固液酒雖平和順喉,但它缺乏傳統白酒特有的人口飽滿、辣舌暖心,諸味豐富、餘香悠長等特點,若任固液酒大行其道,不僅不利行業的發展,還會影響中國酒的形象和在國際上的獨特地垃。”記者如是說。

      安徽古井集團董事長王效金快言快語,他沒有計較記者在文章的開篇就言現在的古井貢酒沒有以前的香,因為”文章較客觀地反映了現狀,對固液酒沒必要遮遮掩掩。”但他說僅憑香不香評判白酒的品質是不全面的,現在受市場歡迎的多是度數較低、口味平和的白酒。現代白酒強調香溶於味之中,風行低度化,這是白酒工藝進步、質量提高的一種表現,也是業內科技創新、艱苦努力的結果。傳統的品評方法和感覺,只能代表部分消費者的意見,主要是一些中老年消費者,不過針對這一消費群體,古井推出了不止一種純固態法釀製的白酒。然而從國家的產業政策、民眾飲酒低度化趨勢等看,他個人認為,“固液結合”是中國白酒今後發展的必由之路。重要的是白酒應該立法,應該嚴格地分層管理,講求合理利潤,反對暴利,這既是對行業、也是對消費者負責。

      貴州茅臺酒廠總經理季克良謹慎地問了記者的做稿思路後說,這篇文章很好,提出了酒業心照不宣,但不利行業發展的敏感問題。現在固液酒的流行,使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釀製白酒的企業感到了巨大的市場壓力。這樣酒廠紛紛加盟固液大軍,長此下去,酒的獨特風格不明顯了,酒的文化內涵減弱了,酒的總體質量下降了,勢必影響白酒的聲譽和白酒行業的整體效益。他說茅臺酒廠不僅國酒茅臺是百分之百嚴格按傳統工藝生產的固態酒,就是一些分廠產生的酒,也是貨真價實的固態酒,如習酒等,並謙遜地說對這一問題尚未考慮仔細,日後可以專此為《文化報》寫稿。

      編者語: 11月4 日出版的《文化報·美食佳釀》刊登了本報記者來寫的《白酒為何沒有以前的香?》,即刻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衝擊波,數日內編者處彙集了來自白酒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及釀酒專家等的許多反饋,看法的不一致說明問題有議論、廓清的必要,也望業內朋友能就這一涉及白酒業發展方向、中國酒品格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原載《文化報》1999年11月18日C3版)

    ------------------------------------------------

    -

      作為打響“白酒風暴”第一槍的媒體人,特在此留存如下大爭論珍貴資料。以後出臺的《固液法白酒》、《預包裝飲料酒標籤通則》等國家標準,就吸收了這次爭論的不少成果,如經濟日報記者陶國峰的觀點:在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的包裝上面,應該醒目地標明:“傳統工藝釀造”;而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的包裝上面,更應該醒目地標明:“食用酒精調製”。這是法律的要求,更是消費者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就較好地在《預包裝飲料酒標籤通則》國家標準得以體現——

      分類:【新聞檔案】 標籤:風暴中心 | 壓力倍增 | 高層表態 | 強手著文

    -

      爭論使傳統釀製酒與勾兌酒的優次快速大白於大下,勾兌酒一時滯銷。下面這文可以說是“白酒風暴”的總結之作,當時北京青年報“課題新聞”主持人陳玉明採訪本人時,我已接到上級指示不要多說此事,因管理部門已過問,要維穩,不能讓做勾兌酒的廠家大面積停產,其中鬧得厲害的還有五糧液,它生產的五糧神、五糧春之類系列酒,大受市場質疑。

      不曾想,我沒說什麼,陳玉明卻一月後推出了這樣構思奇絕的文章。在那樣敏感之時,此文以虛擬對話的形式,廣搜觀點,滴水不漏,發言有力,實為高手。(此文整整一版,7千八餘字)

      同時我也接到訊息,朱鎔基總理2000年1月3日已就“白酒風暴”表態:別人質疑是對的嘛,兩種酒不能混為一談!因此,我才沒有第三次進京說明情況。

      當時,俺身處風暴中心,能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每每回想起,常是要自頂一下的。

      其實,眼下地產界的“層高追問”與“白酒風暴”非常相似,一個落伍、明顯有漏洞的層高標準二十多年沒有變化,不是沒人發現其直接影響居住舒適度,可給開發商頗大的忽悠空間,而是此為地產業共守的行業秘密,所以我說大做低矮房、踩國家“標準下線”卻賣片區“房價上線”的某科不厚道,而對恆大、萬達等在層高、淨空上還算對得住老百姓銀子的開發商,這點要頂一下!

      結合下文,從民生新聞發現、法理良心上,“層高追問”均是很有新聞價值,並極好操作的,但敢做的媒體太少。有家做了,又從網上刪去了稿件……難道是又有人威脅,若如何,就撤銷廣告……

      地產界難得沒有一位如茅臺董事長季克良般有良心與膽識的老總?沒有一位如貴州醇廠長鄢文松般敢於為民為廠請命並手除業內頑症,以利日後健康的業內人士?不過,我相信會有的。因為人性尊重、資訊透明、社會擔當是趨勢。

      期盼層高標準完善、細化那天早日到來!

    老刀收藏的部分酒。

    -----------------------------------------------------------------

    http://web.peopledaily.com.cn/zdxw/14/20000119/20000119143.html

    --

     這事咱得整清楚——關於酒精勾兌白酒與傳統釀製白酒之爭的虛擬對話

                 -

      ■對話背景1999年11月4日,武漢長江日報社《文化報》記者禹宏,在其主持的“記者探秘”欄目發表一篇文章———《白酒為何沒有以前的香》,對當下中國酒業“固液結合大流行”做了報道。文章的反響超出了禹宏的預料,以至於不得不按下已經預告下期要發的《洋酒因何節節敗退》,開始了連續幾期的“後續報道”。

      11月27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和中國白酒市場分析報告會在武漢舉行。會議期間,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協會副會長、評酒大師沈怡方做了《新型白酒是21世紀白酒發展方向》的發言。說,現在七成白酒是採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成。如市場上近幾年興起的一些白酒品牌,都大範圍採用了食用酒精勾兌。沈說,許多以生產勾兌酒為主的生產企業在廣告中均稱所產酒為“純糧製造”,而不敢讓消費者知道真相,原因是他們認為中國酒民對“酒精”存有一種恐懼感,怕影響銷售。沈說其實大可不必,因為中國從50年代起就提倡採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沈同時列舉了山東、安徽等幾家酒廠的名字。

      被沈提到的山東酒業極為不滿。據報道,12月7日,山東省白酒協會會長黃立業透露,沈已就此事向山東白酒業道歉,說是記者曲解了他的談話內容,並表示採取補救措施。黃表示將代表山東白酒業進京,要求白酒協會給魯酒正名。同時,安徽白酒業也提出異議。

      12月12日,沈怡方發表了《滿懷信心,將白酒工業技術革命進行到底》的“致各兄弟協會同仁們的一封公開信”。

      於此前後,新聞界有關“釀製酒與勾兌酒”、“傳統白酒與新型白酒”的論戰在《中國食品報》、《南方都市報》、《生活時報》、《經濟日報》及《文化報》等展開,形成了贊同“固液結合”與反對“固液結合”的兩大陣營……

    固液結合 固即固態酒,也就是用糧食透過窖池發酵釀製的酒;本文指傳統白酒。液即食用酒精。固液結合即以食用酒精為基酒,加入少量固態調味酒、香料、甜料、水等進行勾兌生產的白酒,本文指新型白酒。

      《白酒為何沒有以前的香》本來是3年前就準備做的稿子,當時因為幾家名牌企業勸阻,沒有推出。然而幾年來這一問題的面越來越廣,甚至不少名品也不顧操守,自毀名牌,故大聲提醒之。

      這個問題提得好!這是個酒業心照不宣但不利於行業發展的敏感問題。現在固液酒的流行,使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釀製白酒的企業感到了巨大的市場壓力。如果酒廠紛紛加盟固液大軍,長此下去,酒的獨特風格不明顯了,酒的文化內涵減弱了,酒的總體質量下降了,勢必影響白酒的聲譽和白酒行業的整體效益。

      禹宏你在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何必捅破這層紙,搞得大家都不好賺錢,國家也減少了稅收。不過你的文章我是一字不漏地看了幾遍。對白酒業來說,這是一場遲早會來的風暴。

      其實,對固液酒沒必要遮遮掩掩。但僅憑香不香來評判白酒的品質是不全面的。現代白酒強調香融於味,風行低度化,這是白酒工藝進步、質量提高的一種表現,也是業內科技創新的結果。傳統的品評方法和感覺,只能代表部分消費者的意見。我個人認為,固液結合是中國白酒發展的必由之路。問題是白酒應該立法,嚴格分層管理,講求合理利潤。

      王總對此有何看法?

      此事可去找我們公關部彭主任談。

      在武漢會議的講話中,我列舉了近年來在市場經濟中各地湧現出的一批先進新秀企業,它們解放思想,率先大膽採用固、液勾兌新工藝,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愛戴,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為推動白酒工業技術進步做出了榜樣與先導。十分遺憾的是,有一位不相識的記者鍾先生,在會後未與本人進行任何聯糸與核實的情況下,以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手法在《文匯報》上發表了題為《中國白酒協會負責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兌》這一嚴重歪曲本人講話原意的報道。

      這條十分敏感的新聞很快在全國有關報刊、電視臺、電臺相繼轉發,由此在全國白酒行業和市場引起軒然大波,尤其給幾家被指名的先進企業的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這一事件的發生使我這個白酒工業的老兵十分焦慮,它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白酒工業究竟向何處去?

      宣傳、推廣新型白酒,推動傳統產業儘快向現代化發展,這是我們協會和眾多白酒專家多年來從事的一項重要工作。新型白酒(固液結合)技術及其產品在全行業內早已得到普及,因此並不存在所謂“揭底”問題。與傳統固態發酵白酒相比,新型白酒最突出的特點是雜質含量低、衛生安全、酒體純淨。

      我得跟沈先生商榷一下。採取點補救措施,安撫一下被點名的酒廠,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說傳統工藝不如酒精勾兌的白酒純淨、衛生、安全,甚至傳統白酒不如酒精勾兌的白酒有益於人體健康,這讓我們這些專搞傳統工藝的企業感到意外!

      傳統白酒透過地窖發酵,酒體中確實有近300種其他類物質,但僅佔總量的1%至2%而已,而且沒有一樣可以對人體構成傷害。白酒中真正危害人體的是甲醇和鉛。所有正直的傳統白酒生產企業,都會嚴格按照國家的衛生理化指標進行生產,因而從沒有發生過一起因飲用傳統工藝白酒而中毒的事件。而全國到目前為止,發生的導致消費者身亡的假酒案,都是因為錯把工業酒精當食用酒精勾兌白酒造成的。按照傳統工藝,白酒中鉛的來源只有一個,就是使用的工具。過去一般的小酒廠使用錫制的冷卻器帶入鉛的可能性極大,所以國家衛生部門一直在進行嚴格的測查。現在,白酒生產企業基本上淘汰了錫器。所以,大多數傳統名優酒廠的產品,所含的鉛成分是不會超標的。因此可以說,所謂新型工藝白酒比傳統白酒更益於人體健康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用這種說法來否定傳統的釀造工藝,我認為是十分不合適的。試問白酒協會的各位資深專家,是否列位現在已經不喝運用傳統工藝釀造的優質酒,而轉喝更加衛生的“新型酒”了?

      我們的消費者應搞清兩大概念:一是工業酒精與食用酒精的區別;二是糖精與酒精的區別。糖精是純化學合成物質,而食用酒精卻是我們所喝白酒的主體成分。我們喝白酒喝什麼?說白了,喝的就是食用酒精。因此,酒精並不可怕,只要它是可“食用”的。

      當然,食用酒精是可以喝的,對人也沒有什麼危險。可華人喝白酒,不僅是一種物質需求,更是一種精神生活,是一種對美好享受的追求。這種美好享受應該是建立在酒美的基礎上的。這自然包含了酒本身的色、香、味,更包含了大自然所賦予、所恩賜的包括貯存時間在內的白酒內部結構所起的、無法言傳的微妙變化。這種感覺,用酒精勾兌的新型工藝怎麼可能做到?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在短短五六年內發展到佔白酒總量的70%,如果不是打著傳統工藝的招牌或聲稱多少年陳釀,是斷難做到的。按理說,一種行業性的隱瞞大可不必,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廠家公開標明自己的產品是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可以說,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發展的最初階段便埋下了總有一天會出現崩潰的禍根。這不是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本身不好,而是我們隱瞞真相的企圖害了它!

      為什麼白酒市場連續滑坡?難道僅僅是因為社會購買力下降,因為假酒氾濫,因為啤酒、紅酒對白酒的衝擊?企業是應該多創利、多交稅,但前提是誠信對待消費者。傳統的固態法釀製的名白酒,成本高、週期長,賣高價是可以理解的。而固液結合的白酒,賣上幾十元上百元一瓶,有沒有暴利之嫌?

      我們可以算一算這筆賬。首先算一下酒精勾兌白酒的成本。1噸酒精的市價大約是6000元,如果稀釋成40度左右的白酒,1噸酒精就變成兩噸白酒,等於500毫升瓶裝的白酒4000瓶,每瓶的成本價是1.5元,再加上勾兌費0.1至0.2元,“熱炒熱賣”充其量不過1.7元。

      再看看傳統工藝白酒的成本。一般中檔的白酒每噸釀造成本1萬元;每存放一年,還要佔壓一年的資金。一些廠家鼓吹自己的產品窖存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純屬欺人之談。老實說窖存1至3年是必須的。照此計,傳統工藝白酒每500毫升釀造成本5元,加上貯存保管費用約在18元到28元之間。

      很多著名的白酒企業之所以有自己的著名品牌,無一不是從小到大,以漸進方式成長起來的,並非一朝一夕的發展能夠做到。從傳統工藝的角度,至少有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它的價格高於一般的白酒是有更多的技術含量的。一個濃香型酒的廠家,要將精心釀造的1萬噸優質酒貯藏一年,必須有1個億的流動資金積壓。要號稱有5年的陳酒,不僅要有5個億的資金積壓,同時還要具備200畝以上的土地來造酒庫,僅容器的費用就需要1個億的投資。這是很多中小酒廠搞不了大名牌的根本原因,也是辨別新興起來的所謂好酒的新品牌的試金石。

      中國當前的一些白酒企業,採用了收購小酒廠生產的一般普通白酒,經過除雜,再按酒精勾兌的工藝來勾兌各種各樣品牌的“名酒”,以獲取高額利潤,這是近幾年來許多廠家動輒以萬噸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對白酒廠家現實的經濟增長是看得到的,但也同時使品牌在稀釋,如果一直這樣不是樹品牌而是吃品牌的話,總有一天會吃光的。

      由於做“好酒”太容易,引發了自1996年以來的市場長期混亂,有很多業外資本大量進入這一領域,採取同樣的方法生產白酒,用時利用強大的資金實力,做產品宣傳,迫使白酒企業走上了一條單純依賴廣告,搞高額促銷的道路,競爭到了無序的地步。這一切都有一個原因,就是勾兌酒的成本太低!一般來說,酒精成本加上勾兌的原料不過3至5元,加上好的包裝和稅收,能超過10元的很少,但由於搞促銷的費用,可以賣到30元、50元,甚至利用消費者檔次高低看價格的心理,有意按星級將價格抬到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地位。

      這個觀點是計劃經濟年代的遺留產物。50年代在國家糧食十分緊缺的條件下,國家提倡用酒精兌制白酒。而現在的情況是,隨著白酒行業採用酒精勾兌生產的比重迅速增加,東北高粱的價格直線下跌。因為高粱這種農作物就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說,獲得最大附加值的最好途徑就是按照傳統工藝釀造白酒。真不知道,當白酒全部採用新型工藝生產後,農民們辛勤勞作種出的高粱做何用途!

      兩種不同本質的白酒,就其哪一種在人們飲用中安全、衛生、有益於健康,不是某一專家說了算,應該讓消費者自己判斷和挑選,不能誤導。我相信,總有一天國家會出臺一部能讓消費者自己辨別傳統工藝白酒和酒精勾兌白酒的標準;我更相信,中國白酒專業協會大多數透過研究傳統工藝白酒而著名的專家們更清楚傳統工藝白酒的美好之處是任何酒精勾兌白酒都無法做到的。兩種不同工藝白酒各有長短,用不著要肯定酒精勾兌白酒,就要徹底否定傳統工藝白酒。採取這種方式為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正名,絕對於事無補,只會讓那些使用酒精勾兌白酒的廠家陷入更被動的境地,給這場白酒風暴火上澆油,激化矛盾。

      我想重申的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白酒全部都是糧食釀造酒,但在生產工藝上分為傳統的固態發酵酒和新型白酒兩類。

      先生欺餘哉。食用酒精並非都是糧食釀造。食用酒精生產的原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富含澱粉的各種穀物,如玉米、甘薯、馬鈴薯等作為原料;另一類也是中國食用酒精的主要原料來源———產糖期各大小糖廠的廢糖蜜(甘蔗糖或甜菜糖無法結晶的下腳料)。澱粉原料製作酒精在工藝上有一套將原料蒸煮、糖化的工序;廢糖蜜則直接加入酵母即可發酵為酒精。兩種原料的蒸餾方式都一樣採用酒精塔,怎麼能說“全部都是糧食釀造酒”呢?

      我本人是學發酵的,也小有酒量。要我說,還是傳統白酒喝起來舒服。究其原因,傳統白酒是純中國式的,味道醇厚而豐富,口感複雜,華人喜歡的正是這種複雜多味。另外,傳統白酒內有300多種微量成分,這是新型白酒無法匹敵的。但話說回來,新型白酒也有許多獨具的優點,用真正高純度酒精加發酵物、加麴酒勾兌出來的新型白酒,有種純糧食香味兒,這比一般小酒廠生產的麴酒好得實在太多了。這就是說,粗製濫造的麴酒,儘管用的是傳統工藝,但遠不如新型白酒。因此我建議,兩種酒可以長期並存成為兄弟酒,順其自然,因為消費者本身即各有偏愛。

      看到“揭‘老底’”的報道,我非常非常氣憤!酒精酒有沒有毒,或者喝了有沒有好處,我們暫且不論,這個時候我們習慣聽專家的。專家說酒精酒裡的酒精是食用酒精,用這種酒精勾兌的酒具有能適應各種白酒香型的需求,能降低度數,衛生、口味純,能節約糧食等優點。好,我們全相信!但為什麼你就是這麼多年不敢公開承認呢!不敢承認可能有這樣幾種原因:第一,酒精酒可能確實有問題;第二,對酒精酒的宣傳不夠,怕消費者對酒精酒有天然的牴觸情緒;第三,不想公開的原因是因為其中有大利可圖。但不管怎麼說,中國酒界是把我們消費者著著實實玩了一把,而且一玩幾十年。

      說酒精酒好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它符合國家制定的理化、衛生指標。但你為什麼偏偏酒瓶上寫個“純糧釀造”呢?這說明你們還是底氣不足。

      “土雞與洋雞”是本人的“理論”,是說酒就像人們菜籃子裡的雞。當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吃得起了卻又買不到的時候,市場需求逐步擴大,於是便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擴大飼養規模,農家小庭院養的“土雞”被競爭出局,大量配合飼料養的“洋雞”很快就佔領市場。當人們吃得越來越頻繁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洋雞”都被同一種飼養方法搞得味同嚼蠟,而捨得花一倍、兩倍的價錢去尋找“土雞”。真正的名酒,實質上是在走著“土雞”的道路,而以勾兌為主要生產手段的酒精勾兌白酒和各種各樣打著名酒廠家出品的“名牌”,是養“洋雞”的道路,這決不是中國白酒的發展之路。

      這一場爭論讓我們知道了兩件事:其一,用傳統工藝釀製的白酒和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其二,生產經營者,一直向消費者隱瞞著這一事實。食用酒精勾兌白酒不肯公開說明,主要原因一是尚未取信於酒民,二是和傳統工藝釀製的白酒混在一起,可以賣出高價。酒精勾兌白酒要取信於民,光靠幾個權威出來拍胸脯是不行的,靠貶低傳統工藝釀製的產品也不會有太大作用。幾億酒民當中,不僅有懂技術會品酒的消費者,而且有不少水平不比權威差的專家。食用酒精勾兌白酒作為一種佔領了很大市場份額的新產品,必然與傳統工藝釀製的白酒存在競爭關係。兩種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對這種競爭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各自都必須承認和尊重對方的存在並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進行公平合理的競爭。為抬高一種產品而故意貶低另一種產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揭底”的訊息我是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作為一名法學工作者,我是這麼看:根據《消法》第4條的規定,有一個誠實信用原則,廠家對消費者應抱有誠實的態度。你生產的產品,是用什麼原料製成的,應該如實告訴消費者。現在生產酒精酒廠家的這種做法,我認為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誤導了消費者。按照民法的規定,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採用捏造歪曲事實、掩蓋真實情況等手段來欺騙他人,使他人陷入錯誤的意識的某種民事行為。現在,一些廠家掩蓋一些真實的情況,本來不是用糧食比如大米、高粱來釀造白酒,而是用食用酒精來勾兌白酒,在民法上就是一種典型的掩蓋真實情況,所以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在倡導安全健康消費的今天,中國的白酒行業應該有一個反思,應該對消費者有一個交待。起碼,首先應該做到酒精酒和釀造酒的標識的區分。如果連這點勇氣也沒有,那中國白酒的前景真的不能使人樂觀。

      酒精勾兌白酒的事實被新聞媒體披露後,形成了對生產銷售此類產品的企業不利的輿論環境,於是有人站出來為這些企業大聲疾呼,說酒精勾兌的白酒更衛生更安全,科技含量更高,符合國際發展潮流,是白酒工業調整的正確方向,是白酒工業技術進步的榜樣等等。如此高規格的表揚,竟然沒有使一家企業站出來公開表明自己的產品就是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可見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或幾個所謂的權威說了話就能解決的。  但是,企業對錶揚和批評可以置之不理,有一種東西卻是違反不得的,這就是法律!

      據瞭解,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不僅在包裝和廣告上隱瞞了酒精勾兌這一重要事實,而且絕大多數還特意標明原料是高粱、小麥、豌豆、大米等等。實際上,幾十年來酒精勾兌的白酒一直是裝在傳統工藝釀製的白酒的瓶子裡出售的。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這種隱瞞和虛假的表示都是不允許的,即便這種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真的像有些專家說的比傳統工藝釀製的白酒更好更衛生,也不允許對消費者隱瞞事實,法律要求實話實說。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定,消費者依法享有知情權。第19條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服務的真實資訊,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將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故意宣傳為用傳統工藝釀製的經年陳釀,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的包裝上虛假地標明子虛烏有的原料成分,是無可爭議的欺詐行為。在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的包裝上面,應該醒目地標明:“傳統工藝釀造”;而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的包裝上面,更應該醒目地標明:“食用酒精調製”。這是法律的要求,更是消費者的合情合理的要求。

  • 2 # 良心哥的糧芯酒

    你好,提問者,我是一個做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酒的人,俗稱純糧小燒,對你所說的這兩種工藝白酒我都比較瞭解,那麼我就說一下這兩種酒之間的區別。

    首先說新工藝白酒也叫液態法白酒,民間習慣把這種酒叫做勾兌酒,其工藝是把食用酒精香精食品新增劑勾兌起來這樣的白酒,便叫做液態法白酒。

    而其中酒精的工藝是把澱粉含量比較高的土豆地瓜這些農作物進行發酵蒸餾。由於發酵週期比較短,而且用的發酵酶介是糖化酶和酵母,所以出酒率比較高,一般這種酒發酵,7天就可以蒸餾了。所以他的口感很差,後期要進行香精來勾兌才能好喝,所以這種酒不受別人喜歡,而且這種酒喝多了容易上頭。

    再說傳統工藝也就是說固態法。目前我所採用的就是固態法,固態法是指把高粱,大米,玉米這些糧食煮熟,整粒兒發酵,發酵媒介是大麴或者是小曲,發酵週期一般都在30天到60天。由於發酵週期比較長,而且發酵酶介是大麴。所以這種酒的香氣,自然而且足夠,後期不需要進行任何新增,保留原漿酒進行一段時間的儲存就可以了,原京n9在儲存過程當中會形成一種物質叫做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就是酒香的主要來源。

    固態法還有另外一種方式也叫生料法,生料是指把高粱這些糧食打碎,然後加水加上曲進行發酵。這種酒口感稍差,但是出酒率高一些。但是這種酒也算是純糧食酒口感要比勾兌酒好很多。

    所以現在的白酒可以分為三個類別,第1個類別,勾兌酒!第2個類別純糧食酒,第3個類別固液結合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冬茬辣椒怎樣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