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哥講史
-
2 # 使用者73224229781
歷史上確有其人,但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反差很大。
歷史上武大郎是明朝河北清河人,他的身高據說有1米8之高,中年考中進士任山東陽穀縣的縣令,而潘金蓮也是一個大家閨秀。婚後很恩愛,武大郎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潘金蓮也盡職盡責。
只因交友不善,遭人誤會。才被作者施耐庵誤寫書中,遭人誤會。
-
3 # 飛奴寄事
本人認為這個故事肯定是有人物原型的,在宋朝那樣一個市井社會里肯定有很多人不甘寂寞。總想挑戰倫理道德離經叛道。。
-
4 # 騰走江湖
潘武在河北清河縣皆有遺蹟可尋,武在武家莊,潘在黃金莊,相距不足十里。武植墓赫然有存,有資料介紹,武大郎名植字田嶺,乃偉岸丈夫,儀表堂堂,家貧好學,中進士,做到陽穀知縣,為官清廉。潘為太守女,德儀容工俱佳。潘武夫婦甚有好名。
據研究山東評書的民間傳說,有武植同窗二三人因求功名不遂投奔武植,欲求關節被拒,懷恨在心,困居逆旅無聊之餘,反編潘武故事以洩憤,後被施公寫於水滸。
-
5 # 孟珍
謝謝邀請,施公的《水滸傳》很多情節都是由民間傳說為素材整理的。這其中就包括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傳說。‘這武大郎名叫武植,歷史上確有此人。就象書中所說,是河北清河縣人氏,但卻不是書中所描寫的三寸丁,也不是賣炊餅的窮漢。反而是一米八幾的偉岸丈夫。而且還考中進士,在縣上做官。同潘金蓮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心地善良。而施公蒐集的民間傳說卻是源自一場誤會。話說在武植為官之時,他一個不第的同窗好友,家生變故,著了一場大火,家中燒了個靜光。想起小時的情義,便安置好家小,隻身一人遠赴縣城去找武植,想要尋求一些幫助。見面之後卻又面薄,說不出求助的話來,心想等武植問起時再說。但武植卻只是讓他不要想家,既然出來了就多玩幾天,朋友間好好敘敘舊。可朋友哪玩得下呢?無奈有求於人,武植的好意也不好推辭,只好住上幾天。幾天後又提出要回去,說了家遭變故的事兒。武植仍然留他看自己斷案,又一連住了幾天。看看到了十天頭上,朋友再也住不下去了,武植只好放人,走時還千叮嚀萬囑咐,一定放寬心。但就是不提資助的事兒。給一點路費就讓其上路了。朋友出了武家,心中越想越氣,氣滿胸膛沒處渲瀉,一肚子怒火全指向武植。這朋友雖然不第,那也是滿腹經綸。隨既便起一惡念,用自己的一隻禿筆編排武植的不是,一路走一路寫一路散發,這其中就包括水滸中的那些情節。待到他回到家時,卻見在自己的舊房址上氣氣派派的一全大院拔地而起,他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以為走錯了地方,剛要轉身,他妻子從大門內走了出來。拉住他就述說房子的事兒。原來這都是武植出錢請人一手操辦的。他見到武植的第一天,武植就瞭解了實情,但怕他帶錢太多路上不安全,所以才暗裡派人辦了此事。這朋友一聽錘胸頓足,大罵自己恩將仇報。當下也不進家,回頭又向來路走去,他要一路去收回那些手稿,並當面向武植謝罪。但一路走來卻怎麼也收不回那全部的手稿。已經到了城邊上,卻實在無顏去見朋友武植。思來想去只有一死謝罪。他來到城牆下的河邊,向河中跳去。後面一隻大手拉住了他的衣服。武植站在了身後。朋友滿臉羞愧,武植百般安慰。朋友一定要想法替武植消除影響。武植說,“不必,清者自清”。朋友就在這河邊的城牆上寫下了清河二個大字。從此這座縣城就叫做清河。
-
6 # 秋雨夜思3
施耐庵一生著作水滸傳,水滸傳中的人物故事,搜及了來自民間對梁山英雄人物的傳說,而其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素材加以整理,演化成武松和武植兄嫂之間的恩怨情仇。武植在民間確有其人,和金蓮是一對恩愛的夫妻。武植為官清正,因誤交朋友,被朋友誤會,以致誣害武植夫婦,在民間散播謠言,惡語中傷的的情節故事,以文書形式,傳唱在百姓中間。施老先生可能也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編入到水滸傳中。再說潘金蓮的後裔為此蒙羞了數百年,清河縣潘家莊人無不深惡痛絕,據說他們從來不看水滸傳電視劇。作為當時的施耐庵欠潘家莊人一個公道,歷史就這樣,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
7 # 歷史鐵老師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看過《水滸傳》的夥伴們都不陌生,這也是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典故。
在水滸傳裡,武大郎被刻畫成“三寸丁,枯樹皮”的矮矬窮形象,而他的同胞弟弟卻是打虎行者武松,相貌堂堂,儀表不俗。而武大郎卻賴漢取花妻,取了貌美如花的潘金蓮。
在小說裡,潘金蓮自感身世坎坷,在人前抬不起頭來,但也沒有其他想法,安安分分地過日子,和武大郎一起賣著炊餅。
但是好景不長,武松打虎的事蹟傳到陽穀縣,武大,武二兄弟相見,而潘金蓮卻看上了一身男子氣概的武松,然而,武松不為所動。這使潘金蓮更深感自身的悽慘。自己集美貌與賢惠與一身。卻命運多舛,委身於相貌醜陋,沒有地位的武大郎,心中那股不甘之氣逐漸顯現出來了。
在王婆的撮合下,潘金蓮沒有守住自己的節操,與西門慶幽會。併合夥設計藥鴆武大郎。
武松回來後,東窗事發,武松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給哥哥報了仇。武松在官衙的有意庇護下,發配孟州。後來血濺鴛鴦樓,大鬧飛雲蒲,大戰蜈蚣嶺,一步步走上梁山。
這就是小說裡對這段故事的精彩描寫,但是我們知道,小說畢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所以描述的故事往往不是真實的。
就拿這個故事來說,其實據歷史來看,武值也就是武大郎是一個身材魁梧的縣官,其妻也卻是潘金蓮,但是二人感情和睦,並未出現書中所述情節。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因為武值交友不慎,或者是得罪了誰,竟編造出這樣的故事來詆譭武值夫婦。所以,近年來很多關於這個故事的影視劇播出,然而,武值和潘金蓮的後人卻不幹了,這不是第二次詆譭嗎?也引出了一些糾葛,相必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真實的歷史還真不是小說講的那樣!
-
8 # 斯之爾文
謝二友邀!歷史上確有武大郎、潘金蓮其人,但和水滸傳中講的大相徑庭。資料顯示如下:
武大郎,姓武名植字田嶺,人稱武大官人,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大郎父母早亡,自幼家貧。但他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曾任山東陽穀縣縣令。其墓被髮掘後測驗其身高應在180Cm以上。●新版電視劇《水滸傳》潘金蓮飾演者:甘婷婷
潘金蓮,精明美麗,知書達理,乃知州家的千金,人稱潘千金,又稱為潘小姐,潘夫人,潘管家。她與大郎同鄉,居住在離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潘家莊。
潘父在外為官,家中開有染坊,大郎年輕時在染坊打工,他品行端正勤奮能幹,深得潘父喜歡,資助大郎學習。女兒金蓮早對大郎心生愛慕,知州因此才將女兒許配大郎為妻。
婚後,金蓮以善良聰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形象聞名鄉里。武大郎出任山東陽穀縣令,金蓮更是名揚一方的清官夫人。武、潘二人婚後生活美滿幸福,一生和睦恩愛,相敬如賓。史載,二人育有四子女。
-
9 # 西嶽頑石
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對夫婦被施耐庵黑出了翔,簡直比六月飛雪的竇娥還冤,恐怕施老爺子在九泉之下都無顏面對這對夫婦。歷史上確有武大郎和潘金蓮其人,不過他們生活在明朝,而非北宋,並且他們夫婦與《水滸傳》中的形象猶如雲泥之別,判若兩人,究其原因,說白了都是交友不慎惹的禍,下面請聽我娓娓道來。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士,雖然從小家境貧寒,但武植聰明好學,透過寒窗苦讀考中進士,做了山東陽穀縣縣令。武植為官清正廉明,成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深得百姓愛戴和敬仰。值得一提的是,據有關專家考證,武植的身高至少在一米八以上,堂堂七尺男兒,絕非小說中描寫的“三寸釘谷樹皮”。
潘金蓮是知州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就住在離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出自書香門第,溫柔美麗,賢良淑德,秀外慧中,跟淫婦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潘金蓮從小對武植芳心暗許,由於武植家境不好,潘金蓮多次接濟武植,與武植私定終身,婚後夫妻二人鶼鰈情深,相敬如賓,還生養了四個子女。真可謂才子佳人,羨煞旁人。
話說武植落魄之時,曾受到好朋友黃堂的接濟和幫助,如今武植做了朝廷命官,飛黃騰達,而黃堂卻家道中落,貧困潦倒。於是,黃堂便到陽穀縣投奔武植,想著當年有恩於武植,謀個一官半職應該不在話下。誰承想黃堂一住數月,武植每日好吃好喝的款待於他,但對於做官一事卻隻字不提。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黃堂始終得不到武植的提攜,一怒之下,不辭而別。在回鄉途中,黃堂四處張貼傳單,捏造謠言,逢人便說武植和潘金蓮的醜事,極盡詆譭抹黑之能事——把相貌堂堂的武植說成不堪入目的醜八怪,把溫柔賢惠的潘金蓮說成水性楊花的蕩婦,用生平能想到的最惡毒的語言中傷武潘夫婦。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傳十,十傳百,武潘夫婦的醜惡形象就這樣像瘟疫般的傳遍街頭巷尾。
黃堂回到家裡,發現房屋重新修蓋,房中新添置了傢俱,妻子告訴他,這一切都是由於武植的接濟。原來,武植想給好哥們一個驚喜,所以事先沒有告訴黃堂,哎!這事弄的,現在只有驚沒有喜了。黃堂懊悔不已,不僅錯怪了好友,還闖下大禍,無奈流言已出,覆水難收,黃堂啊黃堂,你真是荒唐!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交友有風險,選友須謹慎。
武潘夫婦的惡名已傳遍四方,合當這對夫婦倒黴,正在撰寫《水滸傳》的施耐庵也信以為真,這是多麼好的寫作素材啊,妙筆生花的施耐庵如獲至寶,遂將武潘夫婦寫進了《水滸傳》當中。
後來《金瓶梅》步《水滸傳》後塵,再次將武潘二人的名氣發揚光大,被擁有無數粉絲的兩大奇書竭力侵染,武潘二人就是跳進太平洋也洗不清了。據說,施家後人為了給武植和潘金蓮平冤昭雪,向武家後人寫了一首道歉詩,詩曰: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
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
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
10 # 六甲番人
歷史有時候就是任人拿捏的小角色,隨著歲月變遷,我們所瞭解的很多歷史人物已經嚴重變形失真,甚至醜化了,比如武植(武大郎)和潘金蓮,居然成了矮醜拙和蕩婦的象徵性人物,不得不說,《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流傳實在是太成功了,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原來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什麼樣子?恐怕在沒人能百分百還原了,但憑著一些資料記載和考古發現,還是可以判斷他們絕對不是我們理解的形象。《金瓶梅》成書在《水滸傳》之後,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的原型來自《水滸傳》是當前大家公認的,所以只須弄明白《水滸傳》的出處以及其中人物的原型,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基本情況也就清楚了。
《水滸傳》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最主要的故事梗概來自《宋江36人贊並序》和《大宋宣和遺事》,然後“乃由作者掇拾故書,益以小說,補綴聯屬,勉成一書”,但作為故事梗概的兩部書都沒有提及武大郎、潘金蓮和西門慶,只是提到了行者武松,《大宋宣和遺事》裡武松只是梁山好漢之一,留下一個名字而無細節描寫,而《宋江36人贊並序》對武松的描述是:
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這裡武松的形象和《水滸傳》完全不同,五戒在身但都破了,武松後來的英雄形象應是參考了張士誠部將卞元亨及杭州宋義士武松墓等故事組合而成,而《水滸傳》裡武大郎和潘金蓮的人物形象是為了襯托武松英雄形象而出現的。
那麼,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又是怎樣進入《水滸傳》呢?
上文提到,《水滸傳》彙集了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再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而成的,武大郎的進入或許是因為作者覺得放入這個小故事能利用民眾獵奇的心態來提升流量,也或許只是作者很有正義感然後借同姓的英雄武松來懲罰淫邪罪惡,但不管如何,武大郎的故事流傳肯定是在《水滸傳》成書之前,且至少在一個地區廣為流傳。
說起來,武大郎也是挺冤的,他的人物原型就是宋朝山東陽穀知縣武植,而潘金蓮也確實是他的妻子,為貝州潘知州之女,他們倆的形象之所以受到詆譭有多個版本,有黃堂說,也有王某說,但大致意思差不多,都是武植得罪小人而被其散播謠言洩憤,流言蜚語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而且猶如病毒能自我複製代代升級,到了元末明初武植和潘金蓮就成了《水滸傳》所說的那個模樣。
那麼武植的真實背景和情況到底怎樣?且看武植墓墓碑銘文: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這段文字不難理解,立碑的後人或有溢美的成分,但絕不會胡說八道,武植是清河縣人,小時候被人稱為武大郎,妻子潘氏是名門淑媛,曾高中進士官拜七品。
回覆列表
看過施耐庵小說或者電視劇《水滸傳》的小夥伴對武大郎和潘金蓮那段情節還記憶尤新吧,那麼在歷史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兩個人嗎?他們是否像小說中說的那樣?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歷史上卻是有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兩個人,但是卻不是小說《水滸傳》中說的那樣。
現在大家去河北清河縣的武家祠堂,會看到施耐庵後世的一首道歉詩,這一首詩將《水滸傳》裡面的千年的誤會徹底解開。而武大郎並不是像小說《水滸傳》中描述的矮撮窮,三寸丁,更沒有發生過潘金蓮私通西門慶的無稽之談,而這個千古冤案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一座古墓說起。
1996年,在河北清河發現一座古墓,經考古人員發掘後發現了一塊石碑,碑文上記載此墓為武植的墓,是一處夫妻合葬墓,大家應該都知道武大郎的真名就叫武植,後來考古專家在驚訝的發現,出現在考古專家眼前的哪裡是小說中矮撮窮的武大郎,而是一具身高大約1.8米的屍骸。
根據打聽當地村民專家瞭解到,原來小說《水滸傳》中的武大郎是施耐庵道聽途說的,武大郎既不是賣炊餅的,也不是被戴綠帽子的窩囊廢,而是貧苦出身,後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最後成為縣令的勵志人物。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後人所敬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施耐庵在小說中要把武大郎和潘金蓮說的那麼不堪?施耐庵又是從哪道聽途說的呢?這個和武植的一位好友有關,當年武植的這位好友因為家鄉受自然災害,房屋全毀,去投奔好友武值幫忙,可因為武值太忙碌沒有顧得上他,他因此對武植產生報復之心。在回去的路上這位好友到處散播武植和潘金蓮的謠言。但是當這位好友回到家後,眼前的一切讓他很是愧疚,原來武植早已派人給他修建了房屋。
此時的這位好友十分愧疚,但說出去的謠言卻收不回來了,他散播的謠言也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中,流傳了百年,也讓武植和潘金蓮夫婦蒙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