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眼兒逛古都
-
2 # 半杯
要說這劉邦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看太子劉盈不順眼?這已經說不清楚了,但至少是見多劉如意,且多次見到劉如意後,他的心中才有這個想法的;劉盈小時候偏內向,漢書有記載稱其小時候不願見生人,見到小動物死去甚至還會留下眼淚,總之,性格偏軟弱。如果放在現今就是一幅乖寶寶的形象,而在漢朝時的皇族,那就可不行了,渾身都是弱點和缺陷,分分鐘處於被秒殺的局面。
而劉如意呢?雖年紀比劉盈小個幾歲,但天生的大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氣場非常足;小小年紀見過千軍萬馬而不變色。而且劉如意很調皮,小時非常喜歡學劉邦的動作,學劉邦說話的姿勢,而且惟妙惟肖。但這要讓劉邦心中蹦出換太子的想法,光劉如意這幾個動作還不夠!在古代,換太子可是個大事件,不是說拉著大臣們一起開個會就能拍板決定的。所以劉邦即使看劉如意順眼,也不會輕而易舉地撤掉劉盈;更何況劉邦雖認為劉盈軟弱,但也不是不可以糾正過來的;
當年英布謀反,劉邦就是趨於對劉盈的歷練,而打算派劉盈出征平反。再說回劉如意,能讓劉邦下易太子決定的,就是戚夫人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非常受劉邦的喜愛;再加上呂雉年老色衰且常常坐鎮洛陽,不在劉邦身邊。戚夫人吹吹枕邊風,這還真能讓這位說一不二的帝王改變自己的心思呢!
即使劉如意當了太子,也不一定能當上皇帝
不過,即使劉邦的想法達成了,撤掉了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劉如意也不一定“如意”當上皇帝,為什麼呢?劉邦在有易立太子想法最強烈的是公元前195年,英布謀反的那一年,本來劉邦是打算讓劉盈率軍討逆的;但張良搬出來“商山四皓”這始皇帝時期的四尊大儒,勸說劉邦改變主意,而是選擇自己親征;在戰場上被流箭射中,回來沒多久就駕崩了。而此時的劉如意估計也才十一二歲,戚夫人在朝中並沒有什麼同盟和助力。即使成為了太子,劉如意要想登基還得過呂雉這一關。
此時的西漢朝中能幫劉如意說話的還真沒有幾個了,劉如意雖做過趙王,但劉邦死前他就很少在趙地,況且趙地就一個周昌,他人雖忠義但能力有限,在趙地還能保護好劉如意,在長安?那就呵呵了。想秦始皇死時李斯趙高隱瞞數日不發喪。劉邦死時也就呂雉在身旁,而且也隱瞞了四日不發喪,誰知道中間會發生什麼呢?再反觀呂雉,諸呂集團在當時的西漢已成了氣候,假使劉邦真立了劉如意為太子,估計結果也是一樣的,說不定劉如意會死的更快!
說來道去,在極具野心的呂雉面前,易不易太子都是一樣的結果;劉盈和劉如意兩人哪個做了皇帝都不好受,都會受到呂雉的鉗制;君不見這劉盈做了皇帝后竟然鬱鬱寡歡而終,換句話說,劉盈就是死於抑鬱症。而劉如意呢?這麼小就承擔與之不相符的壓力和責任。因為權力,劉如意年僅12歲就被呂雉害死了,這不得不讓人唏噓不已!
-
3 # 雙林居士
現代古裝電視劇中對古代皇帝后宮的描述主要體現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方面,對於後宮之間的爭鬥大多數電視劇都採取了較為淡化或者文明化的處理。其實古代後宮皇后、妃子之間的爭鬥比我們想象中的殘暴,不只是砍頭、賜白綾上吊那麼簡單。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漢朝劉邦後宮之間的爭鬥吧。
古代皇帝三宮六院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漢朝開國皇帝的劉邦,自然也是如此,但是對於劉邦來說,有三個女人對他非常重要,她們分別是呂太后、戚夫人以及薄夫人。呂太后是劉邦在貧賤時期的原配妻子,為劉邦打下江山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呂太后為人剛強堅毅,為劉邦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男的是孝惠帝,女的便是魯元公主。戚夫人是劉邦非常喜愛的女人,兩人在楚漢相爭時相識,她為劉邦生育了一個兒子,那就是趙王劉如意。薄夫人原先是漢朝皇宮紡織房裡的織女,後被劉邦看上,就納入後宮,後為劉邦生育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繼承劉氏江山的代王劉恆。
呂太后生的兒子孝惠帝,性格柔弱,為人仁慈,劉邦並不喜愛這個兒子,認為他沒有做皇帝的敢打敢殺的威嚴,所以有換掉太子的想法。戚夫人當然想要自己的孩子做太子,她依仗著劉邦對自己的喜愛,經常對劉邦哭訴著要求立趙王為太子。這樣一來二去,劉邦更是有更換太子的想法,其中有好幾次都險些廢掉孝惠帝,只不過由於朝中大臣們的極力勸說和阻攔,孝惠帝才沒有被廢掉。也正是由於此事,呂太后和戚夫人之間矛盾日益尖銳,關係勢不兩立。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病死在了長樂宮。太子,即孝惠帝,順理成章做了皇帝。呂后早就對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齒,劉邦一死,呂后就想方設法想要殺掉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呂后先是派人把戚夫人關了起來,然後派人前去召趙王進朝。趙國丞相周昌見到前來的使者後,說道:“我知道呂太后怨恨戚夫人,現在召趙王進京,恐怕是想要殺掉趙王吧。趙王當前年齡還小,況且又有病在身,所以不能聽從太后召命。”使者往返幾次都沒有成功,呂后十分生氣,就先把周昌召進長安,然後再召趙王,於是趙王劉如意就起身進京了。孝惠帝生性非常仁慈,對呂后想要殺掉趙王的想法更是心知肚明,一得到趙王進京的訊息,便在趙王進京的路上把他接回,回宮後就讓他與自己形影不離,這樣呂后一直找不到機會殺掉趙王。這年十二月的一天,孝惠帝出去射箭,趙王年齡尚小,不能起早跟著同去,於是就一人留在宮中。呂后得知訊息後,就馬上派人送去了毒酒讓趙王喝下,等孝惠帝回宮後為時已晚,趙王已經死去。
同一年夏天,呂后見報復戚夫人的時機已經成熟,遂派人前去加害戚夫人。砍斷她的雙手和雙腳,挖去雙眼,並把她的雙耳燻聾,嗓子毒啞,手段極其殘忍,最後把戚夫人扔到豬圈裡,稱之為“人豬”。加害完後,呂太后叫孝惠帝去看“人豬”,孝惠帝不明就裡,於是前去,到了跟前一問才知道是戚夫人,於是失聲痛哭,一下子就病倒了,一年多都臥病不起。後來,孝惠帝派人告訴呂太后:“這樣對待戚夫人,手段簡直是太殘忍了,我以後沒有臉面面對朝中的文武百官和天下的黎民百姓,也沒有臉面再治理國家了。”從此以後,孝惠帝整天飲酒作樂,對朝政不聞不問。
古代社會沒有現代社會人權、人道這樣的文明,當時人們的所作所為更多的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保護和對傳統封建禮儀道德的遵守。呂后對待戚夫人的手段固然非常殘忍,但是如果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當上了皇帝,呂后的下場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吧,我個人認為劉如意在治理國家和處理皇室內部問題這方面還不如他哥哥,再說了,劉如意年齡太小,他的母親更沒有呂雉處理國家問題的經驗,當時大漢初定沒多久,恐怕會有很多人不服,最後的結果就是權臣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大亂!
-
4 # 莫等閒158575236
在劉邦生前的時候,最寵愛的就是戚夫人。呂后掌權了,自然想對這個搶了自己老公的女人,下狠手。於是她掌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幹掉戚夫人,她對戚夫人施行了慘無人道的人彘刑法,最後戚夫人慘死的茅房中。殺了母親,自然不能放過兒子劉如意
如果劉如意當了皇帝,縱觀劉如意本人從小天資聰慧,膽識過人,劉邦帝王之術肯定是慧眼識珠,應該不會差。漢朝盛世可能會提前
當然今天也只能是假設,歷史不可能重來
-
5 # 重拳出雞
劉如意,劉邦生前最寵愛的戚夫人生的兒子,先是被封為代王,又被封為趙王,死後又被封為隱王。而被呂后毒死的時候只有15歲。
要說劉如意的先天條件,是非常優秀的,母親受寵,自己受寵,腦子也夠聰明。但是他的母親戚夫人雖然受寵,但沒有腦子,仗著劉邦對她的那點寵愛,從不把呂雉放在眼裡,動不動就挑戰呂雉的權威。
呂雉那可是個政治家,手上有權利,和劉邦能共進退,戚夫人在呂后眼裡只不過就是一個跳樑小醜,空有美貌而已。
在劉邦年邁的時候,戚夫人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危險,開始在劉邦耳邊吹風,企圖讓劉邦易儲,劉邦也被她說動了,但呂雉和劉盈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只好安慰戚夫人把劉如意封為趙王讓周昌送他回去守護他好好過日子。
沒多久,劉邦就去了,劉盈繼位,天下大權掌握到了呂雉的手裡,直接就把戚夫人丟去永巷裡舀米。戚夫人到了這個境地,還不乖乖認命,竟然又唱出了子為王,母為俘這樣的歌,傳到呂雉耳朵裡剛好給呂雉提了個醒,還有個劉如意沒有處理掉,先是召回了周昌,後又叫劉如意回京,打算殺掉。
此時的惠帝劉盈倒是清楚自己孃的打算,就把這個弟弟天天帶在身邊保護他,以防止被呂后害了。有天起床鍛鍊,心疼劉如意就沒叫他,想著鍛鍊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可就在這一段時間裡,呂雉叫人送了一碗有毒藥的熱湯,劉如意喝下沒多久就死了。劉盈看到劉如意冰冷的屍體再痛苦懊悔也於事無補,只能追封劉如意為隱王。
這裡面沒有兄弟奪權反目成仇的故事,而是兩人背後的勢力再角奪,況且說白了,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也只是個憑美貌吸引劉邦的小三而已,拿什麼來跟呂后鬥,正宮的地位加上手上有實權,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個政治家。
所以往最好的結果想就算劉如意能當上皇上,也只是個傀儡而已,一切還是按照呂后的意願照常進行。
-
6 # 講古場
劉如意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劉如意的年齡是個大問題。這麼小的年紀,能力再高也畢竟是個未經世事的孩子啊!所以,在劉如意有能力主持朝政之前,必須有強有力的人輔助劉如意治理天下才行。
戚夫人有資格,沒能力戚夫人作為劉如意的生母,是最有資格輔佐劉如意理政的。可是,從戚夫人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來看,她並不具備什麼政治才能。戚夫人屬於有才無能之人,戚夫人的才華表現在唱歌、跳舞、演奏樂器方面,都屬於藝術類的才華。戚夫人沒有什麼能力,爭奪太子之位完全是仰仗劉邦對她的寵幸。戚夫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哭,白天哭、晚上哭,有機會就在劉邦面前哭。一個多才多藝的美女,整日梨花帶雨的哭哭啼啼,這樣的女人最容易得到英雄的喜愛,但絕不是處理政事的高手。所以,戚夫人沒有能力輔佐劉如意。
丞相們是完全具備這個能力的呂后掌權時,雖說呂后很有能力,但她的能力是馭人之術,類似劉邦。呂后也不會治理天下,當時真正治理天下的是相國,是蕭何、曹參、王陵、陳平這些漢初名。,這些人是完全有能力把天下治理好的。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到陳平死的時候,距離劉邦駕崩已經過去17年了,劉如意早已成人,完全可以治理天下了。
關鍵是戚夫人能否得到大臣們的支援綜上,問題的關鍵是,劉如意登基稱帝后,大臣們能否支援戚夫人。從戚夫人的所作所為來看,她是一個看不清形勢的人。當她被呂后囚禁永巷的時候,居然還唱了一首不理智的歌:
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無論這首歌多麼動聽,都是一曲哀樂,葬送了戚夫人母子的性命。從這件事情,不難看出,戚夫人是一個糊塗的人。或許,劉邦在臨死前也會告訴她相國的人選。或許戚夫人非常聽劉邦的話,任命一批正確的人做相國。可是她絕對無法維持皇權和相權之間的平衡,更無法調和朝中各派勢力之間的矛盾。如果劉邦在死前,幫助她處理了呂后、劉盈以及呂后的親屬,或許戚夫人還有機會維持3到5年的統治。否則,戚夫人一定會很快失去大臣們的支援。一場新的政局大變革就會上演。即使劉邦處理了呂后一黨,劉如意也必須在15歲之前就要成長起來,擔負起皇帝的重任,否則也是凶多吉少。
綜上,如果劉如意當上了皇帝,能否順利接管政權都是個問題。出現治世的機會就更微乎其微了。劉邦臨死之前的安排還是非常正確的。
-
7 # 方仙客
如果趙王如意當上漢朝皇帝,漢朝不會很快走上治世。
君在上位必須下有股肱之臣輔佐,皇位才會穩固。自公元前205年劉邦稱漢王時就立他與呂雉之子劉盈為王太子,到公元前202年西漢王朝建立,又馬上冊封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群臣對太子劉盈已有君臣之份,效忠之情。而劉盈的母親呂后也是個心機深沉有著高明的政治手腕的女人,就是她在劉邦出征的時候,在蕭何的協助下處死了為大漢開國立下赫赫戰功的淮陰侯韓信,這說明蕭何是站在劉盈和呂后一邊的。之後劉邦準備換儲立趙王如意,張良又為呂后支招請到商山四皓待以賓客之禮,正是見到了商山四皓,劉邦才打消了換儲的念頭,這說明張良也是站在劉盈這邊的。再加上御史大夫周昌,叔孫通等極力保劉盈為太子,可以說滿朝文武大多都為確保劉盈太子之位表現過了。如果真換了趙王如意為太子,那登基後這些大臣該如何自處?更不消說劉邦座下第一勇將樊噲還是劉盈的親姨父。可以說,劉盈即位政治格局穩如泰山,如意即位政治上要大動盪,甚至有政權不穩的可能,所以說如果趙王如意當上漢朝皇帝,漢朝不會快速達到治世,而是會有相當長時間的動盪。
-
8 # 小文撩歷史
劉如意(?--公元前194年)是漢高祖劉邦第三子,其母是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劉邦死後,為呂太后所殺。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為代王。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為趙王。
因為劉邦特別寵愛戚夫人,漢高祖多次想要立劉如意為太子,因為大臣們和呂后的反對未能達成立如意為太子的心願。
劉邦為了死後保全劉如意,便讓周昌為趙國丞相護衛。但是在劉邦死後,劉盈即位(漢惠帝),沒想到其母呂后專政,雖然有劉盈的精心保護如意,吃住在一起,但是還是有一次疏忽之下,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被呂后派人毒死劉如意,諡號隱王。
歷史事件發生時不會有假如,但是後人無限的想象卻能勾勒出另外一幅不一樣的歷史畫卷。假如劉邦成功的把劉如意立為太子的話,那將會改寫歷史嗎?
假如劉邦用皇權強勢把不服從他意志的大臣和呂后給壓下去,立了劉如意為太子,在劉邦死後,劉如意順利當上皇帝。在劉如意麵前的難題是他如何把權力握在手中呢?
最大難題的就是呂后,經過呂后的多年經營,她成為漢決策集團重要人物。劉邦在世時,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殺人立威。拿了韓信的一血,趁劉邦在外征戰在外,和蕭何用計殺掉了韓信,從而樹立了自己的威嚴。之後她勸諫劉邦,殺掉彭越,不能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殺掉並剁成肉醬分賜與其他諸侯王。呂后幫助劉邦打擊割據和叛亂。從此,呂后的權力和威嚴也越來越大。
呂家人,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在朝廷執掌大權,對於剛剛繼位的劉如意來說無疑是會被呂后架空的。
朝中大臣原本就對劉邦廢長立幼頗有不滿,這種怨氣雖然劉邦在世時得以壓制,但劉邦死後這些不滿劉如意的大臣很有可能會和呂后聯合,共同針對劉如意。
對於羽翼未豐的劉如意來說後宮朝堂都是敵對勢力,他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當傀儡皇帝,被人支配。另一種就是反抗除掉對他威脅最大的呂后,奪取權力,但是這個做法無異於送死,失敗即意味著死亡。
根據以上的分析,劉如意當上皇帝也不會迎來自己的盛世,他以皇帝的身份在呂后面前也無疑是弱小的,他的死亡是偶然中的必然,這也是生在帝王家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吧!
-
9 # 小川讀歷史
可以很肯定的說,如果趙王劉如意當上漢朝皇帝,漢朝一定不會那麼快的出現治世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劉如意要當上漢朝皇帝,他先要當上太子。現實歷史中,高祖劉邦隻立過劉盈為太子。但這並不是說他沒動過換太子的念頭。劉盈其人性格軟弱,並不受劉邦所喜愛。性格更像劉邦的趙王劉如意,曾經讓劉邦動過立其為太子的念頭。但思考再三,最終沒有施行,主要有著這幾個原因。
劉盈性格雖然軟弱,但是他是劉邦的嫡長子,在法理上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劉盈的背後是呂后,而呂后與劉邦一起打拼天下,深得朝中大臣的支援。
劉如意的背後是戚夫人,僅僅只是劉邦的寵妃,並沒有什麼大臣能夠給予他支援。
劉盈能夠結交商山四皓等文人雅士,讓劉邦感覺到他羽翼已經豐滿,可以託付國家,而劉如意年紀尚幼,子弱母少,恐怕會引起國內動盪。
《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既然沒當上太子,那自然也就不存在即位的說法,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治世的謀略了。
其次,假設劉如意當上了太子,那麼他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呂后的勢力。假使劉邦最終決定改立劉如意,他肯定會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幫劉如意鋪平登基的道路。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的與呂后的勢力發生摩擦。
在漢初的時候,呂后及其親族的勢力是劉邦身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劉邦一旦確定把劉盈廢除太子之位,必然會失去呂氏家族的支援,這樣一來,剛剛穩定沒多久的國內局勢又會進入震盪。
在成功平定呂氏一族之後,原本就十分虛弱的大漢王朝會更加的衰弱,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會比現實歷史中的文景之治更長,要達到治世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最後,假設劉如意成功當上漢朝皇帝,他治理國家的能力也尚未可知。現實歷史中,趙王劉如意在高祖劉邦死後不久,就被呂后所毒害。
《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冘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根據史料推測,趙王時年不過十餘歲,自幼備受父兄寵愛,還沒有表現出自身的能力。僅僅從他的性格與劉邦相像來推斷他能夠達到劉邦那樣的成就是不成立的。
而且,在劉邦之後,要達到治世的成果,需要的是溫和執政,能夠給予民眾修養生息。劉如意並不如他的弟弟代王劉恆(漢文帝)那般韜光養晦,自然也就不會推行讓漢王朝走向崛起的文景之治。相反,很有可能會如同後世諸多備受寵幸的少年天子那般桀驁不馴,讓國家走向萬劫不復。
總結:在我看來,就算趙王劉如意能夠當上漢朝皇帝,要達成治世的成就,也是不存在的。以當時的大環境來說,讓他成功上位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太過於沉重,而從他自身來說,也不能確定年少登基之後,能夠力挽狂瀾,讓大漢走向崛起。從他所面對的阻力,自身的能力,解決的方法這三個方面來說,趙王劉如意遠不如漢惠帝劉盈適合成為當時的漢朝皇帝。 -
10 # 尋根拜祖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一個新建立的王朝只有兩個發展可能性,一是迅速敗亡,二是走向大治。也就是說,假如嗣位之君昏庸,導致政局不穩,逃不掉二世而亡;相反,只要嗣君不昏庸,政局大體平穩,戰後經濟扶蘇,走向治世並不是難事。
要回答這個問題,至少要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劉如意是昏還是明?
皇權在劉如意手中,還是在戚夫人手上,亦或是呂雉手上?
功臣派會不會掀起新的證據不安定因素?
這幾個問題的解答,基本就可以勾勒出劉如意坐殿後,西漢能不能走向治世。我們一個一個分析。
劉如意是昏還是明?當初,劉邦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理由是劉如此“類我”,也就是說,在劉邦的心目中,劉如意有才華、聰明、有能力。
不過這個說法我認為很難站得住腳,小孩子從小到大要經歷多次變化,傷仲永的故事比比皆是,誰也不敢說“從小看八十”就是真理。何況,劉邦這句話摻雜了太多的對劉盈的不滿,以及對戚夫人的偏愛,難言公平。
劉如意在歷史上的事蹟太少,去世又太早,導致人們很難對他做出判斷。不過,從劉盈對他的友愛來看,劉如意似乎不壞,否則史書一定會有記錄。至於能力如何,完全沒法判斷。
這就基本滿足條件了,皇帝其實並不一定個人能力出色,也不需要是個道德君子,人不太壞,能明辨基本是非,再有好的大臣輔佐,不會太糟糕,底線能守住。
皇權在劉如意手中,還是在戚夫人手上,亦或是呂雉手上?這點很重要!既然假設劉如意登基,那麼就應該假設呂雉退出歷史舞臺,政權掌握在劉如意或者其母戚夫人手上,亦或是母子共執。
戚夫人有沒有能力執政呢?能力肯定不會超過呂雉,執政的願望就不好說了。別看劉邦在的時候戚夫人乖巧得很,劉邦不在了,跳出來爭權奪利還真沒準。
唯一不確定的是,戚夫人的孃家勢力如何,能不能幫她撐起一片天。假如不能,戚夫人干政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小。假如能,事情會有點糟糕,個人判斷,最好的結果能達到呂雉執政就燒高香。
如此來看,戚夫人及其後族,可能是阻礙漢帝國大治的不利因素!
功臣派會不會掀起政局不安定因素?西漢開國之初,有兩大政治勢力,一是異姓諸侯王,二是功臣派。其中異姓諸侯王問題,在劉邦去世前解決了,功臣派是個遺留問題。
事實上,漢惠帝時期功臣派不成問題,那是因為他們碰上了兇悍的呂雉,不代表劉如意就有辦法對付。
其實,劉邦臨死前還是做了一些伏筆,比如將曹參派往齊國為國相,讓蕭何與曹參有嫌隙。武將中,周勃、樊噲、灌嬰並不和睦,恐怕也有劉邦運作的成分。
即便如此,政治鬥爭從來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事實上,周勃和灌嬰在誅滅呂氏的過程中,合作得相當愉快。
新朝開國,功臣派向來就是個頭疼的事,像劉邦這樣平民出身的皇帝,領導的是一群社會底層發家的“破落戶”,解決這個問題更難。所以才有朱元璋的殺戮。
漢惠帝時期靠呂雉的智慧鎮住了功臣派,劉如意上臺的話,能不能鎮得住這群驕兵悍將,還真不好說。只能寄希望於功臣派分化的結果,是不是足以保持長久平衡。
我個人認為,問題不大。原因就在於功臣派裡缺少真正的領袖人物。蕭何當年被列為首功,很多人就不服;曹參樂衷於個人享受;周勃缺少政治智慧;陳平陰謀家一個當不了頭;灌嬰資歷太淺。
從邏輯推理角度看,功臣派也許會因鬥爭帶來麻煩,但總的來說還不至於要命。
綜上所述,劉如意上臺,有其個人因素、後族因素和功臣派三方的不確定性,雖然出現大動亂的可能性不大,但無論哪種情況,都不會比漢惠帝上臺,呂雉執政的效果好。看來劉邦生前,還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回覆列表
您說的,縱觀歷史,凡是能幹出一番政績的帝王,哪個不是心狠手辣,劉如意這種羸弱忠厚的性格,權力肯定會被大臣架空,漢朝怎麼可能會強大。不過劉如意這種性格是他母親呂雉一手造成的。一個強勢的母親,兒子大多膽小懦弱,這種情況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都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