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作者
-
2 # 打轉轉de熊貓
從表層處看,這場吳宮殺人事件反映了兵道的重要內容:治軍嚴明,軍令如山,令行禁止,且軍法公正,不阿一人。同時,用兵之際,將帥為三軍主心,可不接受國君指令,隨機行事。進一步來看,它還反映了用兵之道貴在“知己知彼”。此次演練事件可視為孫武與吳王之間的一場戰爭。起初,戰爭主動權在吳王手中:吳王首先發難,臨時要求孫武演示兵法,且以婦女為士,顯然有些戲弄的意思。但是,孫武掌握了決定勝敗的基本要數,即對吳王和天下的瞭解。我們現在知道,對這場戰爭起到轉折性、決定性作用的是斬殺吳王的寵妃。孫武為何敢於這麼做?因為他知道吳王並非昏君,而對天下有著異於常人的野心。想要實現這個野心,吳王就必須展現給世人一個愛惜賢能的君主面貌。這是被歷史以及當時社會所一再證明的道理,吳王不會不知更不會不遵從。即便是出於表演,他也必須演下去。從這一層面來說,孫子早已立於不敗之地。 這場吳宮殺人事件還反映了兵者奇道、詭道的本質。兵者不是正道、人道,而是人脫離正常軌道後的非常現象和行為。從深層處來看,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不是吳王和孫武之間的戰爭,而是吳王、伍子胥、孫武與吳國其他大臣之間的戰爭。當時,吳王、伍子胥等人早有攻打楚國的慾念。吳王是一個弒君奪位的君主,前朝舊臣依然在楚國鞭撻他的惡行。他想透過吞沒楚國,讓世人看到自己的英明神武。這從滅楚戰爭爆發後,他不遵從孫武勸誡、執意攻入楚都等事,可以看出跡象。吳王、伍子胥有滅楚之心,但吳國一眾大臣紛紛反對,更不允許伍子胥推薦之人擔任大將,何況此人還是從齊國來的無名之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開頭看到的這一場練兵。他們練的不是宮中的這群婦人,而是那些反對發動戰爭的大臣。孫武斬殺兩名寵妃,吳王卻重用他,是向大臣們露出的君王之獠牙。最終的結果是,朝堂上的大臣與宮中的婦人一樣“噤若寒蟬”。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中,兩個可憐的寵妃是吳王等人事先就準備好的犧牲品。
-
3 # 技術管理智慧
兵者,奇道、詭道,不得已而用之。
孫武,齊華人,將兵法獻給吳王闔閭後受到賞識,並得以在宮中選出180人來小試練兵之道。於是,他將這些人分為左右兩隊,以吳王的兩位寵妃為隊長。約定規則後,孫武陳設斧鉞執法臺。接著開始擊鼓,指揮隊伍向右,但眾人都笑成一片。孫武感嘆“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繼而又對規定加以重複說明。
再次擊鼓的時候,孫武指令隊伍向左。誰知,眾人依舊笑成一片。孫武道:“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既已解釋清楚,仍不按命令操作,則是兵長之罪!”於是,欲斬殺左右隊長。
吳王在臺上觀看,見孫武要殺自己的愛妃,急忙派遣使者下令制止。孫武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不為所動,一舉斬殺兩個隊長以示眾。眾人見此皆驚懼。孫武又任他人為隊長,重新擊鼓操練時,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坐、起立等皆合乎指令。
經過此事,吳王知道孫武善於用兵,即命其為將軍,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顯名於諸侯。
從表層處看,反應了孫武治軍嚴明,軍令如山,令行禁止,且軍法公正,剛正不阿。同時,用兵之際,將帥為三軍主心,可不接受國君指令,隨機行事。
進一步來看,它還反映了用兵之道貴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武對吳王有深入的瞭解,吳王志在權利、志在楚國,為了人才不會在意兩個女人。孫武為何敢於這麼做?因為他知道吳王並非昏君,而對天下有著異於常人的野心。想要實現這個野心,吳王就必須展現給世人一個愛惜賢能的君主面貌。即便是裝也要裝到底。白白犧牲兩個美女。孫子早已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他無所畏懼。
-
4 # 月下冷風吹
《孫子兵法》說:兵者,奇道、詭道,不得已而用之。對於奇道、詭道,一般人理解為奇謀秘計、變化詭譎,實則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不知其裡。
孫武,齊華人,將兵法獻給吳王闔閭後受到賞識,並得以在宮中選出180人來小試練兵之道。於是,他將這些人分為左右兩隊,以吳王的兩位寵妃為隊長。約定規則後,孫武陳設斧鉞執法臺。接著開始擊鼓,指揮隊伍向右,但眾人都笑成一片。孫武感嘆“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繼而又對規定加以重複說明。
再次擊鼓的時候,孫武指令隊伍向左。誰知,眾人依舊笑成一片。孫武道:“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既已解釋清楚,仍不按命令操作,則是兵長之罪!”於是,欲斬殺左右隊長。
吳王在臺上觀看,見孫武要殺自己的愛妃,急忙派遣使者下令制止。孫武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不為所動,一舉斬殺兩個隊長以示眾。眾人見此皆驚懼。孫武又任他人為隊長,重新擊鼓操練時,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坐、起立等皆合乎指令。
經過此事,吳王知道孫武善於用兵,即命其為將軍,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顯名於諸侯。
從表層處看,這場吳宮殺人事件反映了兵道的重要內容:治軍嚴明,軍令如山,令行禁止,且軍法公正,不阿一人。同時,用兵之際,將帥為三軍主心,可不接受國君指令,隨機行事。
進一步來看,它還反映了用兵之道貴在“知己知彼”。此次演練事件可視為孫武與吳王之間的一場戰爭。起初,戰爭主動權在吳王手中:吳王首先發難,臨時要求孫武演示兵法,且以婦女為士,顯然有些戲弄的意思。但是,孫武掌握了決定勝敗的基本要數,即對吳王和天下的瞭解。
我們現在知道,對這場戰爭起到轉折性、決定性作用的是斬殺吳王的寵妃。孫武為何敢於這麼做?因為他知道吳王並非昏君,而對天下有著異於常人的野心。
想要實現這個野心,吳王就必須展現給世人一個愛惜賢能的君主面貌。這是被歷史以及當時社會所一再證明的道理,吳王不會不知更不會不遵從。即便是出於表演,他也必須演下去。從這一層面來說,孫子早已立於不敗之地。
這場吳宮殺人事件還反映了兵者奇道、詭道的本質。兵者不是正道、人道,而是人脫離正常軌道後的非常現象和行為。從深層處來看,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不是吳王和孫武之間的戰爭,而是吳王、伍子胥、孫武與吳國其他大臣之間的戰爭。
當時,吳王、伍子胥等人早有攻打楚國的慾念。吳王是一個弒君奪位的君主,前朝舊臣依然在楚國鞭撻他的惡行。他想透過吞沒楚國,讓世人看到自己的英明神武。這從滅楚戰爭爆發後,他不遵從孫武勸誡、執意攻入楚都等事,可以看出跡象。
吳王、伍子胥有滅楚之心,但吳國一眾大臣紛紛反對,更不允許伍子胥推薦之人擔任大將,何況此人還是從齊國來的無名之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開頭看到的這一場練兵。
他們練的不是宮中的這群婦人,而是那些反對發動戰爭的大臣。孫武斬殺兩名寵妃,吳王卻重用他,是向大臣們露出的君王之獠牙。最終的結果是,朝堂上的大臣與宮中的婦人一樣“噤若寒蟬”。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中,兩個可憐的寵妃是吳王等人事先就準備好的犧牲品。
-
5 # 喬江寶
孫武(公元前545年一公元前47O年),字長卿,春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理論家。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人,中國軍事理論的奠基人,兵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所著的《孫子兵法》成為華夏文明的幹秋寶典,為兵家文化的永久傳承。
孫子是齊國貴族田氏子孫,童年時代就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齊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齊國爆發了“四姓之亂”,齊國的四大貴族,田氏和鮑氏與欒氏和高氏,兩大利益集團為權利之爭大打出手,最後田氏和鮑氏集團勝出,欒氏和高氏被淘汰出局,離開齊國上層統治社會。
奇怪的是作為勝出的田氏貴族子弟孫武,卻在這時離開了如日中天的家族,離開了齊國,跑到南方蠻夷之地吳國。估計他是認識到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也怕田氏家族短暫的輝煌之後將是滅頂之災,所以趁早離開是非之地。
孫武來到吳國後先接觸了伍子胥,伍子胥透過與孫武的深入接觸瞭解,發現了孫武是個軍事齊才,於是向吳王闔閭“七薦孫子",吳王終於透過孫武的兵法認同了他,並提出以自已後宮美女為兵卒,交由孫武操練。
孫武從美女中選出一百八十人,分成兩隊,並讓闔閭的兩個愛妾擔任隊長。孫武讓所有女人都手執長戟,然後對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已的心,左右手和背的方向嗎?"女人們回答:"知道"。孫武又說:“這就是前、後、左右的方向,你們聽我號令”。
結果,女人們聽到孫武向右的號令後,都笑成一團,比起後宮的死氣沉沉和爾虞我詐,這個新鮮的遊戲讓她們快樂放鬆,沒人把這場演練當回事,包括吳王,他只是想檢驗一下孫武的真才實學。但是對於孫武來說,這就是一場關乎他的前途和性命的政治考驗,如果這一關不能透過,他在吳王的眼裡就是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草包,輕則打包滾蛋,重則可能喪命,因為吳王可能認為自已被一個偽軍事天才給騙了。同時,孫武的抱負和多年的心血所著奇篇都將失去價值。
孫武下令將兩名隊長斬首,已正軍紀。吳王在臺上看到孫武要動真格的殺自己的美姬,大驚失色,急忙派人阻攔,並對孫武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於用兵了,請不要殺我的侍妾,沒有她們,我吃飯都不香。”孫武說:“我已接受大王的命令為將,將在外,軍令可以不授”。於是殺了兩個美人,片刻功夫,兩顆血淋淋的美人頭吊在旗杆上時,校場上鴉雀無聲,美女們花容失色。孫武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孫武重新任命了兩個隊長,然後鳴鼓號令。果然,佇列整齊劃一,隨令而動,隨令而止。孫武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己操練完畢,大王可以帶領她們隨時出征,赴湯蹈火都可以"。吳王此時雖然心裡難受,但最終認可了孫武的軍事才能,將吳國的軍隊放心地交由他指揮。
孫武只所以敢斬殺吳王的愛妃,主要有兩點:一是吳王闔閭有迫切的稱霸野心,此時,南方的楚國,北方的齊國都對吳國虎視眈眈,吳王感到空前的壓力。二是孫武知道君王的心態,與江山社稷相比,兩個女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麼,後宮佳麗上千,帝王本就是薄情寡義之人。孫武知道吳王不可能會為了兩個女人同他計較,那樣的話,吳王闔閭就不可能成為春秋一霸。
-
6 # 刪繁就簡347
孫武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尊稱兵聖,他殺兩位寵姬的原因:
一.孫武對自己兵法技術的自信,也就是“藝高人膽大”的體現;
二.強調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
三.為自己今後統治軍隊建立威信。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公元前512年伍子胥“七薦孫子”,使得吳王闔閭同意了接見孫武。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
孫武把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寵姬為左右隊長,並且成立了暫時的執法隊,負責執行軍法。
由於宮女們沒有這樣訓練過覺得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孫武便根據兵法,命令執法隊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替她們說情,讓孫武赦免她們。
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又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回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
闔閭失去寵姬,心中不痛快。孫武便親見吳王闔閭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
聽了孫武的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吳國軍隊在孫武的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
7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故事大家基本都清楚,就是吳王闔閭要孫武訓練他的宮女,讓他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孫武事先說了,違令者斬,可是那些宮女當兒戲,不斷地嬉笑,兩個隊長還帶頭嬉笑,孫武三令五申了軍紀,依然如此,於是孫武就斬了兩個隊長,也就是吳王的寵妃,吳王求情,但孫武沒有接納,依然斬了兩個寵妃。之後孫武又選了兩個隊長,這下宮女都聽話了要怎麼練就怎麼練,沒多久就練成了一支能打仗的部隊。
我本人是這樣分析的:
首先,吳王闔閭當時估計是眼前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一開始吳王沒有當真,可能也只是想戲弄一下孫武(就算宮女練不好也不會太當真,仍然會用孫武,只是應該不會拜他當大將,先給他個一般的將軍),但沒想到孫武玩兒真的,心裡自然是非常捨不得的(我的愛妃呀......)。但是吳王闔閭是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從他的事蹟可以看出,有滅楚的想法就說明這人野心不小),他的野心戰勝了他的情愛,透過訓練宮女,以及之前讀了孫武的兵書,他認識到,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孫武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至於女人,要是能打下楚國,要多少美女有多少美女,也不在乎眼前的兩個了。為了兩個死了的美女而失去一員大將就不值得了。所以,吳王闔閭當時雖然很不痛快,但是也接受了這個結果,拜孫武為大將。
我認為,後來,吳王闔閭是越來越喜歡孫武的。因為在對楚作戰的一系列行動中,孫武從頭到尾都參與了,而且給出了很多的高招,比如用寶劍迷惑楚王,利用外交手段拉攏唐國和蔡國,對越國設防等等,他都看出了孫武的高超才能,尤其是在後面的作戰中,孫武的軍事能力更是讓吳王欣賞,所以這個事情實際上到後來沒有給吳王留下什麼心理陰影。最後孫武也不負吳王所望,幫助吳王打下了楚國,尤其是拿下了楚國首都之後,吳王得到了N多的美女,他那還會有心思想著之前的兩個呢?
我再分析一下孫武,實際上孫武應該知道這樣做風險其實不大。因為經過伍子胥那邊的接觸,他了解到吳王是個有野心的主,但凡這種有野心的主都不會在乎這種得失。而孫武的理想就是寫兵書,兵書能不能有用也要有實踐,眼前就是一個能夠實踐的大好機會,把宮女訓練好了自己應該能得到一個很高的職務,這樣就可以領兵作戰實現自己的理想了。所以孫武和吳王闔閭是有著共同利益的,在共同利益面前,他們怎麼會在乎那兩個寵妃呢。
於是,一個野心家,一個理想家,一個要楚國,一個要領兵打仗,再加上闔閭最倚仗的伍子胥的極力撮合,交易達成了:孫武幫闔閭拿下楚國,闔閭讓孫武當大將軍,讓他領兵打仗實現理想。
-
8 # Moses顧
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吳國在春秋末年是後發崛起國家,先前就有“巫臣叛楚強吳”的先例。吳國位於長江中下游,先前華人紋身斷髮,文化落後,生產力低下,想和中原地區的傳統大國晉楚爭霸,成為後起之秀,就必須廣泛延攬人才,重視人才。從吳王壽夢開始放眼中原時,吳國便開始奉行這樣的國策;
2、吳王闔閭本人就是個野心勃勃,目光長遠的君主。他敢於用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就證明他是個殺伐決斷,不拘兒女情長的人。孫武是伍子胥向他推薦的兵家人才,而且孫武也是名門之後。孫武是陳完逃到齊國後,改姓田氏成為齊國望族的後代,闔閭當然要青眼相加;
3、春秋時代還是奴隸社會,婦女地位更是低下。寵妃們再得寵,也只是皮囊,是王公貴族們的玩物和禮品,用棄如敝履、命如草芥來形容也不過分。
-
9 # 盈虛子1
新官上任三把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子兵法》有言:“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放在這裡亦可:“君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君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若不斬一君主喜愛之人,如何立威,如何知道君主是否會在關鍵時刻“御將”?要知道這也是在考驗君主啊!
-
10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因為吳王闔閭想稱霸,看準這一點,孫武子才敢於太歲頭上動土。既然你讓我訓練兵士,你就要給我權利。一旦犯法,大王的愛妃也要處斬。所謂執法如山就在於此。
孫武當時名不見經傳,如果不弄點厲害,誰會把他當回事。當然這一招太厲害了,果然讓吳王一下子對孫武刮目相看。
回覆列表
《孫子兵法》說:兵者,奇道、詭道,不得已而用之。對於奇道、詭道,一般人理解為奇謀秘計、變化詭譎,實則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不知其裡。
孫武,齊華人,將兵法獻給吳王闔閭後受到賞識,並得以在宮中選出180人來小試練兵之道。於是,他將這些人分為左右兩隊,以吳王的兩位寵妃為隊長。約定規則後,孫武陳設斧鉞執法臺。接著開始擊鼓,指揮隊伍向右,但眾人都笑成一片。孫武感嘆“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繼而又對規定加以重複說明。
再次擊鼓的時候,孫武指令隊伍向左。誰知,眾人依舊笑成一片。孫武道:“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既已解釋清楚,仍不按命令操作,則是兵長之罪!”於是,欲斬殺左右隊長。
吳王在臺上觀看,見孫武要殺自己的愛妃,急忙派遣使者下令制止。孫武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不為所動,一舉斬殺兩個隊長以示眾。眾人見此皆驚懼。孫武又任他人為隊長,重新擊鼓操練時,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坐、起立等皆合乎指令。
經過此事,吳王知道孫武善於用兵,即命其為將軍,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顯名於諸侯。
從表層處看,這場吳宮殺人事件反映了兵道的重要內容:治軍嚴明,軍令如山,令行禁止,且軍法公正,不阿一人。同時,用兵之際,將帥為三軍主心,可不接受國君指令,隨機行事。
進一步來看,它還反映了用兵之道貴在“知己知彼”。此次演練事件可視為孫武與吳王之間的一場戰爭。起初,戰爭主動權在吳王手中:吳王首先發難,臨時要求孫武演示兵法,且以婦女為士,顯然有些戲弄的意思。但是,孫武掌握了決定勝敗的基本要數,即對吳王和天下的瞭解。
我們現在知道,對這場戰爭起到轉折性、決定性作用的是斬殺吳王的寵妃。孫武為何敢於這麼做?因為他知道吳王並非昏君,而對天下有著異於常人的野心。
想要實現這個野心,吳王就必須展現給世人一個愛惜賢能的君主面貌。這是被歷史以及當時社會所一再證明的道理,吳王不會不知更不會不遵從。即便是出於表演,他也必須演下去。從這一層面來說,孫子早已立於不敗之地。
這場吳宮殺人事件還反映了兵者奇道、詭道的本質。兵者不是正道、人道,而是人脫離正常軌道後的非常現象和行為。從深層處來看,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不是吳王和孫武之間的戰爭,而是吳王、伍子胥、孫武與吳國其他大臣之間的戰爭。
當時,吳王、伍子胥等人早有攻打楚國的慾念。吳王是一個弒君奪位的君主,前朝舊臣依然在楚國鞭撻他的惡行。他想透過吞沒楚國,讓世人看到自己的英明神武。這從滅楚戰爭爆發後,他不遵從孫武勸誡、執意攻入楚都等事,可以看出跡象。
吳王、伍子胥有滅楚之心,但吳國一眾大臣紛紛反對,更不允許伍子胥推薦之人擔任大將,何況此人還是從齊國來的無名之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開頭看到的這一場練兵。
他們練的不是宮中的這群婦人,而是那些反對發動戰爭的大臣。孫武斬殺兩名寵妃,吳王卻重用他,是向大臣們露出的君王之獠牙。最終的結果是,朝堂上的大臣與宮中的婦人一樣“噤若寒蟬”。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中,兩個可憐的寵妃是吳王等人事先就準備好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