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0429491149

    蘇秦,洛陽人。洛陽屬東周國是當時唯一屬天孑直持管轄,不屬於戰國中的.任何一國。他是鬼谷子的徒弟,而鬼谷子在齊國的稷下學宮為先生,也猶是說他在齊國完成了學業。

    在戰囤時代,象他這樣的莘莘學子在齊國比比皆是,大有人在。在齊囤,從稷下學宮學習出來的才孑,一抓一大把。如果你不是貴族,根本就沒有求仕的機會,最多隻能做個貴族的門客。可蘇秦不甘心。

    於是,蘇秦開始周遊列國,但是四處碰壁,最後來到了燕國。這個時侯,燕昭王正在築黃金臺招納賢士,就是在這個時侯,蘇秦被召到燕昭王 麾下的,而落魄的蘇秦也在燕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一種心死後的重生,這種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也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蘇秦正是靠這種力量常年在各國遊說。並旦最後在齊國做了十幾年的臥底。最後蘇秦死在了自己的臥底生涯上。

    他對燕囤的忠誠也到此結束。

  • 2 # Candy小木木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配有六國相印,但其實他最效忠的是燕國,甚至不惜為了燕國犧牲自己的性命。蘇秦為什麼在諸國爭霸的漩渦中選擇默默無聞的燕國,這大概得從他最初的人生境遇說起。

    蘇秦家境貧寒,早年曾外出求學,與張儀一起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後來學有所成開始遊歷四方,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蘇秦的政治主張不被諸國接受,最終窮困潦倒只能暫時回到家中。原本就很失意的蘇秦回到家裡不但沒有被理解和安慰,反而受到來自家人和鄰里的嘲諷和鄙夷。心性高傲的蘇秦心裡既難過又羞愧,於是天天閉門不出,專心苦讀,努力鑽研,這便有了懸樑刺股的故事。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蘇秦琢磨出了合縱連橫之術。

    於是這一次蘇秦又一次整裝待發,他先去見了周顯王,可是周顯王認為他只會嘴上說說大話,沒有真才實幹,並不看好他。後來他又去了秦國,可是此時秦國剛剛經過商鞅變法,秦惠王認為此時秦國國情並不適合採用蘇秦的主張。於是蘇秦只得又把目標瞄準趙國,可是依舊吃了”閉門羹”。

    再次不得志的蘇秦窮途末路,輾轉又到了燕國。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了燕文候,蘇秦遊說燕文候聯合臨近的趙國合力對抗秦國。燕文公覺得蘇秦的建議不錯,賜給他大量的金銀物資,讓他去出使遊說各國。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蘇秦歷經磨難受盡白眼和冷落,燕國的知遇之恩他是從心底裡感激不已。

    儘管後來蘇秦受到了六國的尊重,持六國相印,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也始終不忘燕國最初的知遇之恩。所以蘇秦在齊國做間諜,步步為營,處處謀算,都是為了報答燕國,哪怕他知道自己做的是隨時會掉腦袋的工作也在所不惜。最後蘇秦被發現是燕國的間諜被處死,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 3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意思是蘇秦在燕國為相,有人說蘇秦的壞話,燕王按著劍柄發怒,並給蘇秦賞賜最好吃的馬肉,剖心析肝相信,貴以主、臣相知,才有了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聲!(西漢-鄒陽)

  • 4 # 臣豐

    古人是有情懷和節操的,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今人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蘇秦為什麼效忠燕國,但是要探究出一個具體的原因來道明蘇秦為什麼誓死效忠燕國我覺得還是沒有太多必要的,畢竟我們都不是那個時代的人,自然很難理解古人的觀念。

  • 5 # 領略非洲風情

    蘇秦,字季子,雒陽(今天的河南洛陽)人。春秋戰國時期著名合縱謀略家,政治家,活動家。此人在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多有失實,但有兩件事可以說推進歷史或改寫了歷史。蘇秦家境貧寒,早年流落燕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燕文侯,派他出使六國合縱抗秦。遊說六國合縱抗秦,執六國“相印”雖起了作用,最終被張儀連橫擊敗,但使他名揚四海。殊不知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間諜”。合縱失敗回燕國後,為了報答先王的知遇之恩,決定潛入齊國做“臥底”,有史載:蘇秦和太后(燕文侯之妻,燕易王母親)有私情,但無從查考。不管是為了“兒女情長”還是報答文侯的“知遇之恩”他確實去了齊國,使其亡國。自己被車裂而死。蘇秦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詭譎的計謀令人折服。

  • 6 # 君山話史

    這個觀點,我認為有不妥之處。

    1、蘇秦算不算戰國最強間諜呢?

    我認為不算,因為蘇秦跑到齊國當間諜,都做了什麼事呢?主要是建議齊宣王厚葬齊威王,鼓動他擴建宮殿、花苑以彰顯國力強盛,目的是為了勞民傷財,削弱齊國的力量。這些事情有點用,當對於一名間諜來說,算不得什麼大事業。

    真正最強的間諜,是蘇秦的弟弟蘇代,他也是燕國安插在齊國的間諜。樂毅伐齊時,蘇代居然當到齊軍總司令,不僅把齊軍的情報完全洩露給樂毅,還指揮齊國大軍連敗兩場,損失五萬人。蘇秦跟弟弟相比,間諜工作成績顯然要差一大截。

    2、蘇秦算不算誓死效忠燕國呢?

    效忠燕國是對的,但誓死是未必的。蘇秦在齊國被刺殺身亡,並不是因為他是燕國間諜,而是因為他得齊王之寵,為人又囂張,不知收斂,得罪了很多人。有一些官員看到蘇秦受到齊王的重用與信任,心裡十分不舒服,便派一名刺客前往行刺,把蘇秦給刺死了。蘇秦之死,與誓死效忠燕國,沒有關係。

    3、蘇秦為什麼要效忠弱小的燕國呢?

    兩個原因:

    第一,蘇秦在周室、秦國、趙國都受到冷遇,直到他遇到燕文侯,才時來運轉。燕國由於在七雄中最為弱小,燕文侯便給了蘇秦機會,讓他前往趙國,謀求合縱。這是蘇秦發跡的開端,所以從感恩的角度說,他還是願效忠於燕國。

    第二,燕文侯去世後,蘇秦與燕文侯夫人有一腿,關係曖昧。《史記》的寫法,是燕文侯夫人“與蘇秦私通”,以此看來,文侯夫人倒是主動。文侯夫人是燕易王的母親,蘇秦擔心時間長了露餡,便主動提出去齊國。不過,心愛的人在燕國,他還是要為燕國效力的。

  • 7 # 延德養生話杏林

    戰國七雄爭霸,諸子百家中,有個徘徊在列強之間的縱橫家,就是師出鬼谷子的同門師兄弟張儀和蘇秦,張儀主張連橫,蘇秦主張合縱,成為影響諸侯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蘇秦為何要誓死效忠燕國?這裡面有著其歷史原因,關於蘇秦的背景,年少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沒被採納,最後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 可以說蘇秦他的仕途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縱有治世安邦之才,卻一開始懷才不遇,只有燕國待如上賓,雖然燕國在六國之中實力最弱,但願意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這是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趙肅侯採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遊說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蘇秦從此成為了六國的從約長,名副其實的聯合國秘書長。配帶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人生達到巔峰。雖然後來盟約被破裂,他埋伏齊國的間諜身份也暴露出來,被車裂處死。但他生前為燕國透漏了許多他國的軍事政治秘密,也算的是知恩圖報了。

  • 8 # 陸棄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名師鬼谷子的徒弟。剛出道時,頗不得志,窮困潦倒,連家人都看不起他,於是他發奮學習,歷史上有個“頭懸樑、錐刺骨”的故事,其中“錐刺骨”說的就是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蘇秦自認為學有大成後,開始遊說各諸侯國的君王,蘇秦雖然是個大才,但他的求職之路並不順利。

    當時名義上還是周朝天下,所以蘇秦第一個求職物件選擇了周顯王,但周顯王看不起他,周顯王的大臣們也看不起他,沒有人推薦他,求職失敗;蘇秦的第二個求職物件是強大的秦國,此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但秦孝公與商鞅已死,繼位的秦惠王討厭說客,因此也拒絕了蘇秦;蘇秦的第三個求職物件是趙國,當時趙肅侯在位,奉陽君趙成為相,掌握實權的奉陽君不喜歡蘇秦,因此蘇秦又一次求職失敗;蘇秦的第四個求職物件是戰國最弱小的燕國,求職也並不順利,等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燕文侯被蘇秦的縱橫說辭所打動,重用蘇秦,讓其合縱趙國。蘇秦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六國國君合縱對抗強秦,使強秦十五年不敢進攻六國。綜上所述,燕國是第一個對蘇秦有“知遇之恩”的國家,所以蘇秦一直效忠燕國。

    但後來蘇秦私通燕易王的母親,因為害怕而離開了燕國,逃到齊國,遇刺身亡。

  • 9 # 晉公子

    1 “死間”入齊

    公元前295年,一支由150輛馬車組成的龐大車隊浩浩蕩蕩地馳入了齊國國都臨淄的高閭門。

    在高閭門前親迎大駕的齊國丞相韓寅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甚至紆尊降貴,登車攬轡,親自將這位貴客載入國都。

    能博得東海大國齊國這樣隆重的禮遇,這位客人卻並非號令一方的諸侯,甚至也不是什麼金枝玉葉,公子王孫。

    從前的他,只不過是洛陽乘軒裡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的名字叫蘇秦

    你沒有聽錯,就是那個著名的戰國縱橫家。

    你或許聽過他的名字,卻不一定知道他真實的故事。

    別說是現在的普通讀者,就算是號稱“良史之才”的司馬遷,在撰寫《蘇秦列傳》的時候也誤信了許多訛傳,因而把蘇秦寫成了一個追逐富貴、朝秦暮楚的遊士

    但那實實在在是對蘇秦的冤枉。

    這一趟來到臨淄,蘇秦的頭上頂著燕昭王親自封贈他的“武安君”的尊號。

    臨行之前,蘇秦對燕昭王說:

    “從前有一個叫尾生的男子與他的情人約定要在淺水的橋下相會。他等了很久,女子並沒有如約到來,反倒是一場大水不期而至。——女子不來,水至不去,守信的尾生最終緊緊抱住樑柱,淹斃在了深水裡。

    臣這一趟去齊國,必將以尾生為榜樣,踐行誓約,繼之以死!”

    《孫子兵法》上說:

    “三軍之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孫子兵法·用間》

    一個間諜的作用,不誇張地說,甚至抵得上十萬甲兵。

    而在所有的間諜中,工作風險最大,對敵威脅也最大的要數“死間”

    所謂“死間”,指的是這個間諜要憑藉著自己的巧舌如簧,說誑欺騙,取得敵國的信任,謀得敵國的高位,並趁機施展陰謀,將這個國家拖入覆亡的死地。

    像這樣危險的間諜一旦身份暴露,一定會被處以極刑,身首異處。

    因此不是對君王具有絕對忠誠與勇氣的人,根本不能承擔這樣重要的使命。

    頂著“武安君”的尊號出使齊國的蘇秦就是燕昭王派來的“死間”,他的使命就是要滅亡齊國。

    2 燕、齊舊恨

    派出“死間”前往齊國並最終將它拖入死亡的深淵,為了等待這一天,燕昭王已經臥薪嚐膽地準備了19年了。

    19年前,燕國發生了一次蹊蹺的“禪讓”事件。

    日益年邁的燕王噲主動將國君之位禪讓給了他的丞相子之。

    燕王噲為什麼會做出這個決定?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是有爭議的。

    司馬遷在《史記·燕召公世家》裡解釋說:

    是子之陰謀篡權,所以砸下重金,買通左右誆騙燕王,誤導他相信擺出“禪讓”的姿態必將使燕國和王噲本人在諸侯間贏得更高的聲譽,而子之畏於王權,是絕對不敢接受禪讓的。

    也有現代學者對此做出了不同的理解:

    認為燕王噲主動禪讓君位,是要藉助子之的精明強幹,重新整理吏治,推動燕國的政治改革。

    無論燕王噲禪讓的動機是什麼,造成的後果卻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激化了燕國政治高層的矛盾:

    子之和他新提拔的官員擠壓了以太子平為核心的燕國舊貴族的權力空間,造成了雙方的分裂和內戰。

    公元前314年,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糾合部屬包圍了燕王宮,必欲殺子之而後快。

    雙方的內戰持續了數月之久,造成了燕國國內劇烈的動盪與恐慌。

    南鄰齊國於是看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齊宣王命匡章為將,盡起五都之兵,舉國入侵。為了增強軍力,確保取勝,齊國還特意在北地額外徵發兵力。

    是僅僅50天之後,齊國就佔領燕國全境。

    太子平、燕王噲、燕相子之先後在這場動亂中喪生。

    若不是趙武靈王出兵干涉,護送在南韓做人質的公子職回國登基,燕國,這個自西周開國便已存在的老牌諸侯可能就此從地圖上被抹去了。

    登基之後的公子職,也就是燕昭王,無時無刻不想向齊國報復這血海深仇。

    但無論他如何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以燕國這個戰國七雄中勢力最弱的小國去單挑東方霸主齊國都是不可能取勝的。

    就在燕昭王一籌莫展的時候,蘇秦向他獻策道:

    “齊國的確是天下強國,大王要想戰勝它,必須要想辦法消耗它的實力,並竭力爭取其他諸侯對我們的支援。”

    而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蘇秦提出的具體策略就是說服齊國南下攻宋。

    蘇秦之所以要謀劃將齊國對外擴張的魔爪引向宋國,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從地圖上看,齊國西界趙國,北鄰燕國,西南與魯、宋接壤。

    趙國自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軍事實力已經大為增強,齊國輕易啃不動它。

    對齊國來說,對外擴張只能選擇北上攻燕或者南下攻宋。

    要想實現復仇的願望,燕國首先必須打消掉齊國北上的念頭,轉而慫恿它南下。

    就像當年的越王勾踐所做的那樣,以卑躬屈膝的姿態麻痺吳王夫差,忽悠他北上與晉國爭霸,趁他筋疲力盡的時候突然從南邊兒插上一刀,結果掉他。

    因此這一趟出使齊國,蘇秦不但帶來了燕王對齊王的卑辭厚禮,同時還帶來了燕昭王的這樣一份承諾:

    “宋國乃是中原膏腴之地,遠非苦寒的北燕可比。得燕地百里,不如得宋地十里。如果齊國南下攻宋的話,燕國願意出兵兩萬,自帶糧食,協助齊軍一起行動!”

    “得燕地百里,不如得宋地十里。”

    蘇秦說的話倒也是事實,但他沒說明的是,這麼看好宋國的人可不止他一個。

    事實上,因為宋國是天下交通往來的中心國家,商業貿易十分發達

    尤其宋國西北部的定陶,那是戰國時代最繁華的商業城市,每年光是手工業和商業的稅收就是一筆不得了的利潤。

    就在蘇秦對齊湣王提出南下攻宋的建議時,秦國的宰輔穰侯魏冉、趙國的宰輔奉陽君李兌都盯著定陶呢。

    他們都在盤算著攻佔宋國,將定陶據為自己的封邑。

    一旦齊國伸手割走了這塊蛋糕,天下間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秦國和趙國就會同時被齊國激怒。

    只要造成這種局面,燕國復仇的機會就來了。

  • 10 # 歷史倪說

    蘇秦在人生低谷時是燕國伸出了援助之手。當蘇秦事業遭受重創時,又是燕國給了他容身之地。由此可見,蘇秦對燕國感情之深,是山東六國無與能比的,為燕間於齊也不難理解。

    一、蘇秦身懷真理去求職,連赴三國無人用

    戰國時代,名士輩出,尤其是衛鞅入秦之後,主持秦國變法,秦國為之一變,山東六國為之一震。由秦國的突然崛起,諸侯列國切實感受到人才在大爭之世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影響戰國史冊的東周洛陽人蘇秦。

    蘇秦曾經遠赴齊國拜師學藝,據說師從鬼谷先生。這一點我們不得不說,蘇秦的老師是誰,史書上記載是鬼谷先生,但是事情的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戰國時期許多名士均被歸於鬼谷先生門下。

    蘇秦出外求學多年,未能謀得一官半職,也未能掙得生活必需,以致於窮困潦倒,狼狽不堪,無奈之下,返回家鄉。正像蘇秦預料的那樣,回家之後兄嫂、弟妹、還有妻妾均私下裡嘲笑他。在他們看來,蘇秦簡直不務正業,捨本逐末,既不能務農生產,也不能從商逐利,盡做耍嘴皮子的事情,引來鄉鄰的非議,提及此人均以為恥。

    蘇秦瞭解情況後,慚愧不已,同時也因不能為世人理解感到痛苦萬分。於是,蘇秦閉門不出,專心研讀藏書,發誓一定要闖出一番天地。閱遍藏書之後,蘇秦仍無所得,他甚至開始懷疑人生道路是否選擇錯誤。正當他彷徨不定的時候,一本週書《陰符經》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蘇秦認真閱讀,細心揣摩,終於在一年之後,悟出真理,並欲以此理遊說列國。

    蘇秦離開家以後,直接去求見周顯王。令他沒想到的是,出師不利,蘇秦的惡名已經遍及鄉里,周顯王的侍從,對其略有耳聞,均羞於與之為伍,哪裡肯為蘇秦引薦周顯王。

    蘇秦未能獲得周顯王的召見,於是一路直奔秦國。在他看來,秦國任用商鞅富國強兵,應該比較容易接受平民士子,況且商鞅能在食古不化的秦國爭得一席之地藉以施展抱負,而今秦國蒸蒸日上對人才的需求應該比較強烈。

    令蘇秦始料未及的是,雖然他見到了秦國新君秦惠文王,但是並未能獲得秦君的賞識。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短短數年間,秦國煥然一新,但是在一番繁榮景象之下,也存在著重重危機。商君之法雖然有利於秦國,但是也造成了階級對立,原有既得利益集團形成的反對變法的勢力依然存在,且蠢蠢欲動,伺機有所作為。所以,秦惠文王即位之初,面對重重壓力,但是年輕的秦惠文王以高超的政治手段藉由對商鞅的指控,處死了眾矢之的商鞅,留下了能令秦國稱霸諸侯,甚至一統天下的商君之策。

    商鞅的事情在秦國剛剛告一段落,而此時,蘇秦信心滿滿奔秦而來。雖然,秦惠文王沒有錄取蘇秦的打算,但是還是禮節性地接待了他,並且兩人還做了一次長談。蘇秦遊說秦惠文王信心十足,竟因“方誅商鞅,疾辯士,弗用”。

    蘇秦離開秦國,輾轉來到趙國。此時,在趙國擔任相國的是趙肅侯的弟弟趙成,號奉陽君。奉陽君趙成出身公族,本來對寒門子弟就不感冒,而今念在蘇秦千里迢迢赴趙國而來,想面試一下,或許讓他留下做個小吏。但是當奉陽君見到蘇秦之後,心生厭惡,在他看來,蘇秦對答如流,滔滔不絕,善言辭,多豪言,而實際上無應對之策。於是,奉陽君命人隨便找了個理由就把蘇秦打發了。

    蘇秦離開家鄉之後,求職之路坎坷無比。此時,蘇秦十分沮喪,他無法預知他的前途在哪裡,更不知下一站前往何方。

    二、蘇秦周遊列國無人識,一番言論打動燕文公委重任

    蘇秦先後遊說周、秦、趙,均未得到賞識。此時,身處人生低谷的蘇秦幾乎已經到了難以生存的境地。但是,為了夢想,他決定打起精神,鼓足勇氣,繼續前行,一路向北,直奔燕國。燕國偏居北疆,再加上國力不強,並非能臣名士理想服務之地,大多不願前來。蘇秦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燕國。

    蘇秦留居燕國一年之後總算才見到燕文公。在燕國的這一年裡,蘇秦除了讀書,結交燕國名士,大多時間在走訪燕國名山大川,研究分析燕國的形勢。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蘇秦在功課圓滿之後,終於等來燕文公的召見。

    蘇秦雖自詡當世名士,但卻空有一番理論,而無實際經驗。大殿上,鴉雀無聲,主考官燕文公一臉嚴肅,等待這位洛陽來的年輕人發表能令燕國富國強兵的主張。

    蘇秦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草稿,採取先揚後抑的遊說策略,首先對燕國肯定了燕國的地理位置,以及燕國實力。蘇秦認為,燕國雄踞北方,遠離中原諸國紛爭,在客觀上,可以全身心發展本國實力。況且,燕國東有北韓、遼東,北有遊牧部落林胡、樓煩,西有戰略要地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地域廣闊,並且燕國有數十萬大軍,裝備精良,糧食充足。燕國可以憑藉上天賦予的有利條件,有一番作為。

    分析完了有利條件,蘇秦話鋒一轉,反問燕文公說:“您有沒有想過,燕國向來安居樂業,不見刀兵,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還沒等燕文公回答,蘇秦繼續分析道,燕國之所以不犯刀兵,不是諸侯列國不想討伐燕國,而是因為燕國南有強趙,客觀上成為護衛燕國的南部屏障。而今,秦國崛起,但是無法威懾燕國,也是因為有趙國的阻隔。秦國若討伐欲圖謀燕國,必先克服趙國;若繞過趙國,北線攻擊燕國,則千里奔襲,兵困馬乏不說,即使攻取了,也無法堅守。

    蘇秦此次赴燕國是為了求職,但是欲獲得燕國重用,必須說服燕文公接受自己的主張。所以,蘇秦為燕國準備了合縱的策略。蘇秦分析道,燕國天然條件良好,但是也並非可以斷言高枕無憂,“秦之攻燕也,戰於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里之內。”若趙國想圖謀燕國,卻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所以,秦國雖然強大,但於燕國尚且無憂,燕國的注意力不必放在千里之外的秦國,而應妥善處理與趙國的睦鄰關係。只有燕國、趙國和睦,燕國才能高枕無憂。為了燕國的長遠發展,燕國應該合縱趙國,穩固與趙國的關係。

    燕文公被蘇秦的一番言論征服了,並且決意按照蘇秦所說合縱趙國。由此看來,燕文公對人才的需求,的確如飢似渴,竟然被蘇秦合縱之策欽佩不已。

    戰國之時,諸侯列國國情不同,實力也有參差。蘇秦的合縱之策,單從燕國的角度來考慮確實有其積極功效,但是以蘇秦合縱之策構想六國為一的執行角度,卻難以做到協調一致。大爭之世,諸侯列國各懷鬼胎,各掃門前雪,事不關己即刻掛起,一國消極,即難以收到理想效果。

    於是,燕文公出資,全權委託蘇秦赴趙國落實合縱之策。而此時,當年討厭蘇秦的那個趙國相國奉陽君趙成已經去世,再加上,蘇秦再度赴趙國是以燕國特使的身份,很快就見到了趙肅侯。

    蘇秦在得志於燕國之際,躊躇滿志致力於人生價值的實現。

    三、“六國合縱”聯盟破裂,再次赴燕

    蘇秦達成“六國合縱”聯盟,返回趙國的第二年,秦惠文王任用犀首公孫衍略施手段,即令齊、魏放棄剛剛簽署的合縱盟約,反而夥同秦國討伐趙國。

    秦、齊、魏三國伐趙的訊息傳來,蘇秦痛心疾首,自己辛辛苦苦千里奔波建立起來的六國合縱聯盟,瞬間被打破。正當蘇秦努力反思的時候,趙肅侯派人前來召蘇秦入宮。蘇秦雖知此去免不了一陣臭罵,甚至會有殺身之禍,但此時身在趙國,若不奉詔,有可能即可會身首異處。無奈之下,蘇秦只好入宮面見趙肅侯。

    趙肅侯已經氣得臥床不起,即使如此,他還是集聚了全身氣力將蘇秦罵了個狗血噴頭。趙肅侯悔之晚矣,當初若不輕信蘇秦,而今怎會有秦國領兵伐趙,更令人鄙視的是齊、魏竟然六國合縱盟約字跡未乾即出爾反爾。

    蘇秦跪倒在地,大氣不敢喘。齊、魏背棄盟約轉而夥同秦國伐趙,蘇秦已經無力挽回六國合縱盟約。在趙肅侯聲嘶力竭發洩的時候,蘇秦將精力轉移到如何脫身上。蘇秦不愧是口舌奇才,竟然說服了趙肅侯此時率團出使燕國。蘇秦離趙赴燕,意味著他的成名之作“山東六國合縱為一”誕生不久即徹底瓦解。

    當蘇秦的事業遭受重創的關鍵時刻,蘇秦以趙使身份再次赴燕,是燕國給了他一個容身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股為何暴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