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家那個人
-
2 # 秦一農夫
無論古今中外,生活環境,是直接影響一個作家作品題材的選擇,及其作品風格的主要因素。從這個觀點來說,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表現是很明顯的。縱觀李清照一生的詩詞作品,前期和後期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
李清照出身於一個書香門地,他的文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也是當時一個有名的作家。所以說李清照從幼年起,生活環境一直“是非常優越的,其作品的風格是細膩而婉轉,題材也是以閨情相思,離別愁恨為主,字裡行間充滿著歡樂和浪漫的氣息。例如她早期的代表作品《如夢令》:"咋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常記溪亭日暮,沉睡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是以遊玩和日常生話為主,作品處處表現出來的是歡樂,浪漫。後期作品風格的轉變是從"南渡"開始的。為什麼要南渡呢?由於南宋王朝的腐敗無能,為了躲避北方異族的侵略,李清照一家跟隨朝廷流落南方,再加之丈夫趙明誠出師未捷而身亡故,國破家亡,這時李清照的心情一落千丈。她的生活一下變得清冷悽慘。這從她後期的代表作品《聲聲慢》中就可看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縱觀李清照前期和後期作品風格的變化是很明顯的,其主要原因是生活環境的天壤之別。
-
3 # 鍾靈毓秀饒
李清照是偉大的女詞人。他的詞以南渡為界。前期,以歌頌大自然為主。中期,以歌頌愛情為主。後期,是南渡後,丈夫死了,時勢動亂,十分淒涼。留下許多詞,許多人傳唱。她寫的《詞論》值得一讀。
-
4 # 傳統文化小家園
李清照無疑是歷史上最出名、最有才華的女詞人;讀她的詞就像聽韓紅的歌一樣,總是想象她應該很美麗,結果應該不會像韓紅的歌和長相有巨大的反差一樣,李清照人稱“李三瘦”,所以並不胖,歷史記載是長相一般,不屬於醜的那種,再加上相由心生,她應該有不一般的氣質。
她在我心中有點像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思縝密,18歲就和宰相之子趙明誠結為夫婦,聽說兩人相識於元宵佳節,趙明誠讀過李清照的詞,對她愛慕已久,自然也就進了一步,兩家門當戶對,兩人又有共同愛好,婚後兩人經常賭書潑茶,夫妻生活令人羨慕。下面是一首他們夫妻之間寫詞的比賽,據說最後還是李清照的一句“人比黃花瘦”略高一籌。
醉花陰
宋 ·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後來李清照的詞越來越傷感,我自己覺得這和她的性格、家庭變故和國家變故有關。
1.首先她性格容易傷感,對外界的變化非常敏感,不然也寫不出這麼好的詞,她把女人對自然景色最細膩最傷感的一面寫出來,很容易得到別人的共鳴。
2.同時家庭變化很大,她的丈夫趙明誠為官不順,處處遭到打壓,還因為下屬叛亂,趙明誠逃跑被朝廷革職,因為這件事,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崇拜之情消失了,從此夫妻間的琴瑟和鳴再也沒有了,李清照還寫過一首詞透過項羽暗示他丈夫的軟弱,趙明誠不久也去世了。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國家的變化,靖康之變後,北宋被金人趕到臨安,從此偏安一隅,她也隨朝廷逃到南方,收藏書籍損失巨大,在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後,嫁給張汝舟,但是婚後生活很不幸,經常遭到毆打,經過艱難的爭鬥,她最終才和張汝舟離婚,這段婚姻給她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各種變化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何況她只是個柔弱的女子,怎能承受這一切,我想她的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至於她後來的詞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5 # slx孔雀東南飛
李清照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
李清照在《上樞密韓公詩二首》詩序中稱“父祖皆出韓公門下”,可知其父祖輩皆為“蚤有盛名,識量英偉”。
他父親李格非在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縣)司戶參軍。後官至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刑獄。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擅長詩賦雜文。
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
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的曾外公王拱辰是宋時翰苑名流、最年輕的狀元,他中狀元時才十九歲,拱辰這個名字是皇帝給賜的。
可以說李清照從小就生活在高幹知識家庭,無憂無慮,天真浪漫,活潑可愛。
歷史學家繆鉞在《詩詞散論》中這樣寫道:易安承父母兩系之遺傳,靈襟秀氣,超越恆流。
李清照在小時候她的詩就很出名。
縱觀李清照一生的經歷和她創作的詞作,從詞風變化上我覺得大體分兩個階段:
一、國家處在和平時期
這期間又包括婚前和婚後的作品,她這個時期創作的詩詞,大部分都是描寫個人的歡樂和憂愁。
1、婚前
你比如婚前年少時的李清照不必終日待在閨中,可以縱情飲酒,遊山玩水,這可以從她的作品裡看出來:
《如夢令》(其一)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透過詞作,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少女時代的那種無憂無慮、快樂和自由的生活。
2、婚後
婚後她和趙明誠夫妻恩愛,有共同的愛好,他們沉浸在屬於二人的天地裡, 在精神上,他們無比地富足與歡愉。
所以這段時間她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她自己真實的生活,其中就包括與趙明誠的日常生活。
《醜奴兒》 宋·李清照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婚後的一個夏天,描寫她與趙明誠極具情趣的夫妻日常生活,詞中頗有調戲趙明誠的意味。
都說這首詞豔,但豔而不俗,大膽而直率。可以說是古代詩詞中描寫夫妻日常生活的經典之作。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分離,她的作品就變成了一中相思和閒愁。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
二、國家處在戰亂動盪時期
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俘虜徽欽二帝,北宋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改年號建炎,南宋開始。
李清照生於亂世,從沒放棄對時局的關注。李清照經歷了兩件政治上的大事變。一是徽宗時的“元佑黨禍”,二是靖康之恥。面對政治上的險惡風浪和國家危亡之秋,李清照一掃閨閣之氣,寫了不少政治諷刺詩。這期間的作品充滿了愛國情懷!
戰亂動盪時期的作品又分為丈夫在世時和丈夫去世後兩個時期。
1、丈夫在世時
1129年二月的一天夜裡,江寧城中發生暴亂。作為知府的趙明誠,不但不思平叛,反而棄城逃跑。面對丈夫的不抵抗,李清照悲憤異常。
他們夫妻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曾經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金人入侵,南宋政府只知道一味求安、東渡保全自己,她心裡充滿了強烈的憤慨。隨口吟出一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據說當時的趙明誠,就站在李清照的身後。聞聽妻子的愛國之言,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羞愧難當,鬱鬱寡歡。不久在路上染病身亡。
2、丈夫去世後
因丈夫的離世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的詞風則顯得孤獨憂傷,沉鬱寂寞,蒼涼悽楚。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品透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1143年,李清照將《金石錄》一書編纂完畢獻給了朝廷。
她自己的詩詞則彙編成了《漱玉詞》。
她還寫下了有名的《金石錄後序》一文。文末雲:“嗚呼,餘自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何足道。所以區區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者雅者之戒雲。”
已達知命之年的李清照以老莊思想看待世間的
“有”“無”“得”“失”。
李清照其實是一位堅強、豁達、叛逆、敏銳、勇敢、愛國的女性。
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李清照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文學稟賦,還繼承了父親耿介忠直、憂國憂民的高尚品格。
最後漂泊無依的生活使李清照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境,無奈絕望之中再嫁,後又離婚。
在懷著對去世親人的無盡痛苦思念和對故國家園難歸的無限絕望中,在極度的悽苦悲涼中,離開了人世,享年73歲。
-
6 # 尼古拉斯憶心
李清照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地位,李清照的詞風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的詞風格清新而自然,後期的詞風格悽婉而深沉
其名聲可謂家喻戶曉,流芳百世。一個“愁”字不僅貫穿了她的整首詞,更籠罩了她的一生。其前後期的詞以南渡為界,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前期詞的風格是細膩婉轉的,反映閨情相思,歌詠離愁別恨,充滿了早期生活的歡樂和浪漫氣息。而後期詞的風格卻是沉鬱憂傷的,多表現身世之苦,孤寂無聊的心情,情調低沉,令人動容。
一、前後期詞風轉變的原因
(一)社會背景因素
雖然李清照在文學史上評價為“南宋詞人”,但她的確出生並生長在北宋,北宋的社會歷史狀況對她創作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宋朝的財政收入數量是驚人的,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遠遠大於其他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如此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百姓生活得並不壞,社會也比較祥和安定。宋徽宗時期,張擇端所繪製的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足以彰顯那時國泰民安的光景。在這優越社會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詞自然是積極向上、爽朗明快的。以《如夢令》為例:“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在這首詞中,表現出一位活潑率真、熱愛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細膩地表現了她開朗、清純、多情、善感的性格。在這國泰民安的祥和氛圍下,李清照的前期詞作自然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婉轉而略帶憂傷的詞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悅之感。
而社會的動盪引發了李清照詞風的轉變。金人的金戈鐵馬衝破了詞人“濃睡不消殘酒”的平靜幸福的生活。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變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運的轉折。金軍攻陷汴京,宋徽宗、宋欽宗被俘,趙構倉皇南逃,在臨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變使李清照由前期閒適的書齋生活轉變為後期顛沛流離的生涯,這種苦難的經歷豐富了她的後期創作,並使之發出積極的光芒,這是她前期創作所不能比擬的。
(二)家庭因素
李清照出身名門,家庭環境對她起了很正面的影響。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可以說,書香門第出身的李清照少了許多女子固有的禮教束縛,有大方優雅的氣質。這期間的詞主要描寫少女的閨閣生活,流露了她對大自然的喜愛和愛情生活的嚮往,活潑清新,體現出一種悠閒風雅的情調。以《點絳唇》為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的如花少女嬌美的形象。緊接著,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害羞地朝屋裡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與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美滿的生活使李清照前期的創作錦上添花,細品李清照前期的詞作,那種蘊含著淡淡憂傷而又歡快愉悅的情感,不難體味出來。以《醉花陰》為例: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突然把主人公內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來,使讀者理解到原來活動在這平淡環境裡的人物,內心卻隱藏著難以排遣的別離的苦悶。雖然這首詞是在書寫那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離愁別恨,卻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痛苦與絕望之情,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詞的總體風格是歡快向上的,那些“望夫詞”更是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伴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而消失殆盡。丈夫趙明誠病故後,李清照被迫承受著國破家亡的巨大痛苦,開始了孤寂悽苦的晚年生活,正因如此,李清照後期的詞風發生了轉變,轉變為纏綿哀婉、沉鬱悲傷的落魄情緒。她後半期的代表作是《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滿地黃花堆積。”歷經戰亂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美好的青春、美滿的婚姻、親愛的丈夫……她極力在往事的回憶中獲得一點點心靈的慰籍,而現實的冷清悽戚卻帶給了她無限的絕望。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便可感受到詞人無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絕望中痛苦的掙扎,奠定了整首詞的情感基調。從前見菊花雖“人比黃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賞的瀟灑,而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凋零,隱含著生命將逝的悲哀,這種情感歷程的轉變既是詞人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
二、從《一剪梅》與《武陵春》品味李清照前後期的“愁”
李清照為婉約詞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一般來講都是描寫閨閣生活,抒發離愁別緒的。李清照的詞作恰恰就符合了婉約詞派的典型特徵,一個“愁”字所散發的各種複雜情感在詞中很容易被體味出來,接下來我就拿李清照前後期兩個最典型的作品《一剪梅》與《武陵春》來細細品味這種神奇的“愁”。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則更加渲染了這種輕鬆自在的氛圍。“雲中誰寄錦書來”抒發了自己對丈夫的無限思念,而“閒愁”這個詞方才是表達本首詞情感的關鍵,它能夠使我聯想到一個悠閒自得、充滿生活樂趣的女子在異地思念自己的丈夫並渴望早日與丈夫團聚的心情。總之,整首詞給我一種清新自然、悠閒愉悅的美好感覺。因此我想用本首詞中的“閒愁”來概括李清照前期詞所抒發的意境。
而後期創作的《武陵春》則與這種意境大不相同,有了很大的轉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此時北宋已滅亡,丈夫已死去,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慼。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描繪出一個消瘦、蒼老、愁緒滿懷的女人形象。這首詞寫在春天裡的雙溪,風景絢麗,可是歷經了飄零之痛的詞人,卻無心欣賞這春色,反而觸目傷懷,心情沉重,這“許多愁”道盡了自己晚年無依無靠,獨自飄零的悽慘遭遇,是自己心力交瘁、悼國念夫的真實寫照。
李清照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卓越的女詞人,他的詞作為婉約詞派的高峰之作 ,在整個古典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國家的淪陷、丈夫的逝去以及自己的種種悲慘遭遇促使了她創作風格的轉變,使得寫作內容僅限於閨房之樂、自然風光與離愁別緒的詞在後期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但無論如何,李清照以“閒愁”為主要情感的前期詞作和以“許多愁”為中心的後期詞作都是婉約詞派的典型代表之作,宛如兩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中國古典文學史這片浩渺無垠的天空。
-
7 # 煙花三月是隻貓
李清照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南遷為界限,把她的生活可以分為早期和後期。因為前後期生活環境變化太大,她的詞風還是有明顯不同的。
李清照早期的詞的風格早期生活優越,人生無憂無慮。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都是官二代,生活雖不是豪華富貴,但也是錦衣玉食,生活無憂。加上結婚後,小兩口非常恩愛,而且都是文物考古愛好者,有共同語言。生活很甜蜜。李清照偶爾也有一點點煩惱,那就是丈夫不能總是陪在自己身邊,丈夫不在家的日子,孤獨、寂寞、冷清都有,因此謝謝小詩,把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表達出來。
這樣的生活背景,加上李清照本身的才氣,精通音律,她的詞風婉約流轉,表現的都是對生活的熱愛和讚賞。風格明朗清新。
看這兩首早期的《如夢令》,最能代表他的這種詞風。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從這首詞,我們可以知道李清照的前期的基本生活狀態。喝個小酒,邀上幾個朋友,坐在船上,這是一幅官宦家的小李清雅飄逸的生活,充滿明快歡樂的基調。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詩寫出成年的李清照成婚後的生活,基本上是快樂的,丈夫不在家,有點小思念。她更是把思念丈夫的閨中少婦的愁思的表達的淋漓盡致,但是這種愁怨的詞風中依舊是明快的,只不過是一個人之常情而已。
總之,李清照前期詩歌格調是鮮明快樂的,充滿了一個才女的靈動。
李清照後期詞的風格李清照南渡之後。這個時期,李清照的生活從天上,掉到在地獄,反差太大。而且李清照個人經歷了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痛苦,在婉約的基礎上的豪放,是她的詩歌最大的特色。
代表作,當然就是“聲聲慢”。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⑵。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寫出了生活的淒涼和無助,顯示出作者豪放的特色。
小結生活是一個人創作的源泉。生活經歷的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她的風格。
-
8 # 張繼東
唐詩宋詞一直是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的文化奇葩。說到宋詞,我們便會想到婉約派和豪放派。
提起婉約派,我們自然會想到溫婉、柔美的語言和清麗脫俗的意境,不僅會衝口而出“才下眉梢,卻上心頭”的憂傷,亦會想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纏綿悱惻,還會想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悲痛之情。……
婉約派詞風的內容似乎大多數表現的是男女之間的感情,以及個人的遭遇,偶爾也會有一些山水田園的作品。
我們大家都知道,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煜、李清照、溫庭鈞等。柳永的《雨霖鈴》中的名句,我們都能耳熟能詳“楊柳岸,曉風殘月”,婉約派的詞似乎以淒涼、清新、圓潤,結構細緻精密為特點,在表現形式上十分含蓄、內斂。大多抒發個人情感,離愁別緒的悽美文風。
婉約派的女詞人中,我特別喜歡李清照的詞。
北宋末年,趙明城辭別家人遠離家鄉到外地出任知州,李清照獨守空閨,又恰逢九九重陽佳節。天氣驟然轉涼“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天從早到晚,天空總是佈滿“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耐,寂寞不已。外面天氣不佳,只好一個人悶坐在家裡,獨自一個人看著香爐裡,瑞腦香升起的嫋嫋青煙出神發呆,真可謂百無聊賴!又恰逢重陽佳節,天氣驟然轉涼,睡到半夜,涼涼的寒意透入帳中落在枕上。與原本夫妻團聚時閨房的溫馨氣息相比,此時更覺淒涼、冷清,才會有“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的淒涼感覺,怎麼能不叫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獨自一個人悶坐在閨房,才強打起精神“東籬把酒”然而,並不能讓她的愁緒釋懷。反而讓她的心中掀起更大的情感漣漪。重陽佳節,菊花開得美麗鮮豔,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排遣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無須再多言語,刻骨的相思之情已經躍然紙上。獨立於南宋詞壇,令人叫絕。
李清照在寫《聲聲慢》時,正值金兵大舉入侵,北宋很快滅亡。與李清照志趣相投的丈夫,也不幸病逝在任上。在她南渡逃難的過程中,夫妻倆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得李清照嚐盡了國破家亡,生活顛沛流離的苦楚。“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籠罩在一片悽慘愁苦的氛圍中,“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劇就在於她是出生在封建時期的一個有才情的女子。作為女人,她處在文化思想的最高點,她追求著許多人達不到的境界。她接觸到許多人看不到的事情,因而,難免有孤寂、淒涼的悲哀。她以平民之身,心念國事,思戀愛情,追求唯美。李清照骨子裡追求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這就難免像屈原一樣,有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有些超現實的理想化的悲哀。
李清照有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她的才情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她將愁緒以其特殊的藝術手法,創造出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藝術珍品。她的詞作於纏綿之中,總是透著一股陽剛之美。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表現了時代性的一種千古絕唱。
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這樣評價道“她是獨具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決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不僅擅長書畫,還精通金石,而尤其精通詩詞。她的詞獨樹一幟,流傳千古。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尊敬。她學識淵博,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的詞卓爾不凡,在藝術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清照的詞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往往用白描的手法表現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觸,用細膩真摯的情感與微妙的心裡活動,渾然天成。奠定了她是中國古代第一女詞人的地位。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
李清照的詞,十分注重音律聲調的和諧美。她的詞給人一種旋律優美,富於感情變化的濃郁美感。其作品所體現出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李清照的詞以婉約稱勝,但又柔中有剛,婉約中含豪放,是剛柔並濟相融的。她的詞善於造境,可謂篇篇佳構,一瀉千里。透過神奇的藝術構思,把自己悽楚的情緒,深沉的愁緒,跌宕曲折,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讓人望塵莫及。真是字字珠玉,粒粒千金般,令人回味不已,不由暗暗叫絕。
李清照是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女性,在原本遵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她不是平庸的女子,她秀外慧中,知識淵博,才智極高。她思想敏銳,總是獨具慧眼的,她的思想總是遊走在別人觸及不到的視角,看到國破山河碎,她心繫國運安危。她尊尚愛情堅貞,又時時憂慮著託付終身之人,才會“人比黃花瘦”。她總是能夠觸及生活的脆弱面,她骨子裡追求一種超凡脫俗,難免會有一種超現實社會的理想化的悲哀。
李清照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她偏偏以心抗世。用飽蘸感情的筆觸喚天。創造出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她的詞作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她的登峰造極的詞作,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我們在一千年後的瞻仰中,永遠能夠鑑賞到那顆高懸在歷史星空中的耀眼的明星。
一代詞人李清照,駕著一葉生活的孤舟,迎著世俗的風浪。以她高超的才情和敏銳的思想搏風擊浪。我們認識到她的美在於她總是站在社會思想的最高點,她眼界開闊,追求遠大,品味超群,以心抗世,以筆喚天。並以此創造出登峰造極的詩詞,令人敬仰。
-
9 # 南風讀史
以靖康之難為界,李清照的詞風可以分為為前期的清新風雅、悠閒率真,和後期的悲愴飄零、婉約無依。
言為心聲。靖康之難之前的李清照,幸福的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和丈夫的疼愛之中,生活無憂無慮、家庭美滿幸福,這時候的她活力四射、欣然甜美,詞風自然流露出悠閒風雅、清新率真的風格。比如《點絳唇》一詞中: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寥寥41個字中,塑造了一個純潔、活潑、聰明、勇敢、多情的女人形象。
又比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表達了對遠出家門的丈夫趙明誠情真意摯的相思之情。
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歷經國破家亡的李清照,內心無比的傷心悲痛,這之後的詞風開始流露出悲愴飄零、婉約無依的風格情緒。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丈夫已去世多年,自己獨自一人漂泊於世,內心苦悶、憂愁和孤獨,卻又無力改變,只能苦悶、感慨流淚。借暮春之景,表達了她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孤苦淒涼和無依無助。
-
10 # 半點佛心
李清照詞文風格的變化和家國之變有直接的關係。可以說,宋王朝的衰敗和家庭的變故是她身世中的兩條主線,兩者互相交織,密不可分,都直接影響了她的作品風格。
首先看她的家庭出身。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精諳經史,擅長詩文,有文集四十五卷稱名於世。出身於這樣一個仕宦文人家庭,優渥的家境和詩文的薰陶,使得李清照少年時即通文墨,加之稟賦聰慧,她很早就顯示了過人的才華。十八歲時嫁給同為仕宦子弟的金石考據家趙明誠為妻,夫婦相濡以沫,常相唱和。在這樣平靜美滿的生活環境中,李清照無憂無慮,可以專心誦讀經史、創作詞文。她青年時代作品《怨王孫》中有句“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就很好地展示了早期作品清新質樸、色調明快的風格。
宋王朝南遷是民族之恨,也是李詞風格變換的分水嶺。宋欽宗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因明誠喪母而奔喪至建康。高宗建炎三年,趙明誠抑鬱病逝,國家衰敗和家庭變故同時襲來,李清照只好輾轉漂泊於江浙一帶,在諮嗟悲嘆中苦度時光。她南渡之後的不少作品,就其內容看,都只是寫一些生活瑣事,但卻寄託著強烈的身世之感,隱含著深沉的故國之思。“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寄託的是對亡夫的悼念之情和自身孤苦生活的絕望之感;“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則蘊藉了深沉的離鄉之苦和亡國之恨。
回覆列表
說起李清照,大家都會想到這個女子不一般,在古代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大背景下,她竟然喜歡寫詞,而且成為了一個詞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說起她的詞,其實可以分為早期和後期兩部分。
早期的詞,風格清新而自然。李清照出身名門,其父母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所以受其影響,為她以後的創作打下基礎。後來18歲的她與才子趙明城結為夫妻,兩人經常吟詞作畫,很是快活,但是後來夫妻二人兩地分居,所以這段時間的詞主要以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清新自然,細膩婉轉,色調明快。比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後期的詞,風格悽婉而深沉。靖康之變後,南宋開始。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南下奔喪,後來卻死上任湖州的了路上。她自己獨自一人來到杭州,卻因書畫被盜,過上了漂泊無依的生活,使瘦弱的李清照遭受著身心的雙重摧殘和折磨,所以這段時間的詞主要表達國破家亡的悽楚心境以及對丈夫趙明誠的深深悼念。比如《鷓鴣天》描寫她思鄉懷國的感情: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結語:李清照的詞風以“靖康之變”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從早期的活潑清新、細膩婉轉,則轉向後期沉鬱憂傷、蒼涼悽楚。但或許也正因為是這樣,才造就了她一代婉約詞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婉約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