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不是喜劇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漢獻帝的生平:據《後漢書-獻帝本紀》記載,漢獻帝平生大體分為三個階段,董卓專權階段、後董卓階段、曹操專權階段。

    一、董卓專權階段,公元189年9月,劉協繼位,是為漢獻帝,那一年劉協9歲。繼位後,董卓專權,先後殺了皇太后何氏、哥哥弘農王、燒了洛陽城,漢獻帝隨董卓遷到了長安。在這段時間《三國志》中提到漢獻帝做了一件事,公元190年,有人提議“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漢獻帝批覆,“可”。

    在這段時間,漢獻帝年紀很小,不管在哪個朝代都不可能親政,康熙帝8歲繼位時也沒有親政,也從來沒人說康熙帝做了6年傀儡皇帝,所以不存在傀儡不傀儡的說法。

    二、後董卓階段:公元192年4月,董卓被殺,王允輔政,5月,李傕郭汜反叛,6月,攻陷長安。公元193年,漢獻帝考查儒生、參加儒學典禮,並封賞了一批儒生。公元194年,三輔大旱,漢獻帝讓人拿出太倉中的糧食為災民做粥喝,但是做了幾天發現效果不好,還是很多人餓死,漢獻帝懷疑有人從中貪汙,就親自監督,發現確實有人貪汙,但是漢獻帝並沒有過分責罰有關人員,只是打了50杖,之後,災民基本上得到了救濟。公元195年,李傕郭汜戰亂,漢獻帝往東逃往洛陽,一路風餐露宿,能活著回到洛陽已經很幸運了。公元196年,漢獻帝在洛陽的殘垣斷壁中住了大半年,8月,曹操將漢獻帝接到許昌。

    這段時間,漢獻帝開始親政,有一些活動,也解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對於一位十三四歲的皇帝來說,應該也算合格。

    三、曹操階段:《獻帝本紀》中這一階段有兩句話提到漢獻帝,第一句,“(建安元年)己巳日,皇帝到曹操軍營”,第二句,“(建安二十五年)乙卯日,皇帝遜位”。其他史實記載,一開始曹操有事會去找獻帝彙報,但是有一次去了之後,漢獻帝忍不住憤怒,說,“你要是想輔佐我就好好輔佐我,不然的話,你就廢了我吧。”曹操大驚失色。從漢獻帝處出來後,曹操看了一下隨從的侍衛,都嚇得汗流浹背。從此,曹操再也不去找漢獻帝彙報事情。

    這一階段,漢獻帝周圍都是曹操的人,沒有自由,毋庸置疑,是傀儡皇帝,完全被曹操把控。

    所以,總的來看,漢獻帝登基時年少,不能親政,親政後朝政被曹操完全把持,漢獻帝名為皇帝,但是在軍國大事上沒有任何發言權,甚至連自己的皇后、兄弟、兒子都不能保全。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窩囊的傀儡皇帝。

  • 2 # 巴克影視剪輯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生不逢時的君主,一個掙扎過後又向現實妥協了的人。書上說他睿智、聰明可能有誇大之詞。劉協本不該來到這個世界。因為何皇后好妒,王美人都已經準備打胎了,可是腹中的孩子好像感覺到什麼,動了動,王美人感受到胎動,於是決定無論如何要把他生下來。可是剛一出生他的母親便被何皇后害死了,父親漢靈帝剛開始是非常憤怒,但是當他看到宦官送的一大堆錢時,便忘乎所以,忘記了那個可憐而又柔弱的女人。儘管如此,看著小小的生命,漢靈帝為了以防萬一,把他交給了母親董太后撫養。直到父親駕崩,劉協或許看不到父親的身影。所以說那麼多,漢靈帝寵愛劉協的大多是一廂情願的腦補。臨死前靈帝把劉協託付給蹇碩,可能是讓他保護好劉協,因為劉辨的勢力集團太大了,為了帝國的未來,靈帝不能再去冒險。哥哥劉辨即位後,劉協被封為渤海王,可是事情沒有那麼平靜。袁紹等士人要求誅殺宦官,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何進也想透過這個機會讓何家成為一流的世家、不再是失勢就變成人任人宰割的外戚,可是弟弟何苗、妹妹都勸說他何家大家多虧宦官的幫助,而且何皇后身為一介婦人,怎麼能大男人議政?何苗還向太后說何進的壞話,懷疑何進的用心。何進猶豫的原因還在於皇帝快長大了,自己如果不顧一切,將來皇帝親政,自己回是什麼下場?東漢那麼多的外戚的下場不是血淋淋的例子嗎?袁紹等人已經迫不及待,勸說何進召董卓入京,為何是董卓呢?因為董卓是他們老袁家的故吏。在東漢君臣關係不僅僅指皇帝和大臣,而是更廣泛地存在於座主、門生之間。借住董卓的兵力,可以在政變中撈取更多的利益。可是事情失控了,宦官突然發難,何進喪命,何進將領吳匡給何進報仇殺了何苗。隨後袁術攻打皇宮,宦官攜裹少帝、劉協出逃,尚書盧植騎馬前往斬殺數人,讓兄弟兩個同乘一馬,還沒有到洛陽就碰上了董卓,哥哥因為緊張說不出話,九歲的劉協不忍哥哥受欺負,挺身而出,大聲呵斥董卓,或許他為自己的決定後悔了很多年,如果不是自己多事,哥哥或許不會死。其實一點都不怪他,董卓就是因為劉協母家勢力微弱、劉協年幼才有意廢立,於是董卓廢了少帝,劉協成了帝王,無盡的痛苦也隨著而來。他的祖母被董卓殺害,隨後關東諸侯討伐諸侯,董卓為了防止意外,殺了少帝,臨死前少帝和妻子訣別。對年輕的妻子說你曾經是王妃,以後不要成為吏民的妻子,我與你訣別,今後要自愛。

    以後是董卓遷都長安,洛陽成了人家修羅場,屍體滿地,哀鴻遍野。董卓之惡暴於四海。

    後來王允、士孫瑞等人謀劃誅殺董卓後,帶來的是短暫的喜悅。王允在涼州兵的問題上處置不當,將獻帝推向了更深的痛苦之淵。李傕郭汜等人攻打長安,隨後皇室尊嚴更是連遮羞布都沒了。

    劉協讓人賑災,沒想到死亡人數一點沒下降,劉協親自檢驗賑災情況,發現有人弄虛作假,讓侍中責罰有司,很多得到救濟。從這件事看,劉協卻是個聰明的孩子。李傕郭汜隨後內鬥,一人劫天子,一人劫公卿,箭雨密佈,隨時可能會死去。隨後在張濟的調和下,劉協得以返回洛陽。然後李傕郭汜反悔開始追,劉協拼命逃跑。慘狀不忍言。為了不翻船,許多人死在董承手下。

    到洛陽,諸將爭權,還是戰爭不斷。後來一個叫曹操的男人出現了,說陛下,許昌有糧食,請移駕許縣。從此十六歲的劉協開始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不用再擔驚受怕,不用再擔心沒有吃喝的東西。漢獻帝劉協,是一個難得的高素質傀儡皇帝。曹丕碰見這樣的傀儡,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一開始,劉協並不具備如此素質,但在曹操的精心“調教”下,他終於成長起來了。詳情可見這個答案:

    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曹丕和劉協的關係那是相當的和諧。可以說,所有關於曹丕欺負漢獻帝的說法,都是“腦補”出來的。

    比如,曹丕一點都不想當皇帝,但劉協從內心裡覺得漢祚將終,曹家功德無量,於是準備把皇位禪讓給曹丕,叫他的御史大夫張音把玉璽給曹丕送去。曹丕一看這架勢,那是連連推辭,堅決不敢接受玉璽。底下的大臣們左勸又勸,好話說盡,曹丕依然義正言辭地表示:我的德行比舜、禹差遠了,實在不敢接受禪讓。

    劉協一聽,又下了一道詔令,說:無數神蹟已經證明,我的大漢已經被上天拋棄了。所以我讓位給你,是順應天命啊!天命這個東東,你懂的,千萬不能隨便違背啊!曹丕接旨後,“鬱悶”地長嘆一聲:“何汲汲於斯乎?”蒼天啊!大地啊!為什麼要如此逼我啊!看來我要辭職歸隱,才能逃過這種“逼迫”了。

    劉協一聽又被拒了,趕緊再發詔書,說:魏王你什麼情況?知不知道什麼叫“成大事不拘小節”?你看堯禪讓給舜,舜推遲過嗎?你咋不能和聖人學一下呢?我讓張音再帶著玉璽跑一趟,你千萬不許再推遲了!

    結果曹丕依然不就範,說:我實在無法和舜、禹相比啊!他們接受禪讓的時候,功勞都大大滴,而我呢?現在啥成績也沒幹出來,哪好意思當皇帝呢?底下的大臣們一聽,都紛紛表示,什麼叫沒功勞?您當魏王以後,英明神武,愛民如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我大魏一片欣欣向榮,各種神蹟層出不窮,這難道不是您的功勞嗎?終於,曹丕“理屈詞窮”,說:好吧,“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違”啊!

    劉協馬上趁熱打鐵,又下詔令:魏王這就對了嘛!我一心學習偉大的堯帝,結果在你這兒老吃癟,搞得我很尷尬啊!現在我讓守尚書令的侍中通知你,趕緊繼位,完成我的心願!

    最後,曹丕終於“勉為其難”地登上了皇位,並對劉協極其推崇。封他為山陽公,邑一萬戶。祭天用天子之禮,上書不用稱臣。

    不但曹丕和劉協關係”和諧“,曹叡也一樣。劉協去世時,曹叡為他變服發喪,寫詔書充分肯定獻帝的功績,並哭得叫一個傷心欲絕。

    如此看來,漢獻帝還真是個傀儡,連退位讓賢都說了不算。

  • 3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漢獻帝非傀儡,不過生不逢時也。

    引語:言協,或眾不生,在後之眼,帝雖是個皇帝,然其無力,亦無所權,其但操手中之一物耳,後曹操卒,其子曹丕見他並無用,遂以之與廢矣,然而,在實錄中,協即此一“廢帝”乎?其實不然,自是數者而見,協非一物。

    第一點,協非一懦弱者,而一難得之主

    操嘗言協,是一個弱,無識之人,而適相反。劉協生之後母而死,少則生於倉卒之時代,故亦為之協大之聰,益之體,比其兄也,益之有王之風。

    第二,協並非一無權之用也

    雖在彼時,操執兵柄,而上於百姓之心,猶一至者,雖兵馬亂,而無敢輕之取制,就是曹操制了朝,然而有些命,猶須得協之從而可。

    第三,帝為漢末三國之方有力焉,為復定亂

    劉協東歸,洛陽為東京嘗之都,有甚大之勢。在經久,遂成矣,就是眾諸侯心異,亦不敢公然之間,而勢弱之策,亦得之協之助,委以南定之任,是使其一時轉弱為強亦然,其平了南方的障礙,位後打下了善之基。

    第四,協和操也,更若為合

    在朝廷中,徒有操者,或心協者,其實兩人共者即得平,外以操制之協,其實陰中,其二人者相與,以協,致多人矣,亦與操供多之利矣,可以言,漢帝出不操,曹操亦不可去帝,若無漢帝,則斷無有後之操。

    金陵少年評曰:自是數者觀之,歷史上實之協,雖不能為一代英雄主,亦可作為一大善者。在其生平政之中,從來都不曾一過之策,若謂有真有過之言,則其錯生於漢末之亂者矣。若在一大治之世,必是一位好皇帝。

  • 4 # 楊仔同學

    漢獻帝劉協是漢朝的末代君主,對於熟悉《三國演義》的眾多“三國迷”來說,他肯定是一個不陌生的人物。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這個漢獻帝與浩如煙海的漢末三國群雄豪傑相比,歷來都不是一個怎麼樣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雖然擁有皇帝的高貴身份,但由於他手中沒有軍隊,沒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實際權力,因此他只是個被曹操擁立的一個傀儡、一張可供他操縱的政治王牌而已,對於漢末三國的歷史程序而言,他自然起不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後來當曹操去世之後,由於北方已經統一,局勢比較穩定,他的兒子曹丕就輕而易舉地把漢獻帝這件已經沒什麼用處的擺設趕下了臺,然後自己取而代之,是為魏文帝。不僅小說裡是這麼寫的,史書上也是這麼說的,現代的很多史學家也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大疑問。那麼,歷史的事實果真是如此嗎?最近,我讀了百家講壇由復旦大學姜鵬先生撰寫的《三國前史:一個傀儡的力量》一書,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很多新的認識。首先,漢獻帝本人並不是一個懦弱怕事、既無權又無能的人物,而是一個明大事、識大體、心懷天下、心繫蒼生、很有戰略眼光、很有治國才識的皇帝。我們過去評價漢獻帝,常常會想到曹操批評漢獻帝的一句話:“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即是說漢獻帝從小嬌生慣養,空有心志,沒有無治國安邦的能耐。事實上恰恰相反,漢獻帝從小命途多舛,在他出生不久之後母親王美人就因宮廷鬥爭而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連自己的媽媽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自幼得不到母愛的體貼,日子過得應該是很苦的。董卓攻入洛陽,廢掉少帝劉辯,擁立劉協為帝,並將之脅迫至長安。董卓被王允設計殺掉後,他的手下軍閥起而作亂長安,更是一片兵荒馬亂的氣象,漢獻帝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小小年紀就要去應對如此複雜的局面,受到的磨礪不可勝數,是非常不容易的,怎麼能與那些富家紈絝子弟先提並論呢?再者,漢獻帝劉協從小天資聰穎,處事得體,董卓擁立他為帝雖是出於更便於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風度”:

    第一:當董卓率軍來到洛陽郊外偶遇少帝劉辯和劉協時,劉辯當即就被嚇得大哭不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而年紀更小的劉協卻臨危不懼,對董卓提出的問題應答如流,這是很了不起的。在長安時,有一次鬧饑荒,漢獻帝命一位大臣開倉放糧,結果這位大臣監守自盜,饑荒依然嚴重。漢獻帝通過當庭煮米實驗戳穿了他的罪行,但卻沒有下令將這位大臣依罪斬首,而是打了他幾十大板,然後令他再去處理此事,這位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處理好了鎮荒的事。

    第二,漢獻帝絕非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傀儡。漢末的局勢雖然軍閥掌權,局勢混亂不安,但人們對於皇權的認識跟今天人的看法有著巨大的差別,皇帝在他們的心目中依然有一種很神聖的權威性,以至他們雖然傭兵作亂,但絕不敢輕易染指皇權。即便是曹操也不能一手操縱整個朝廷局勢,他的很多決策和命令,必須要得到漢獻帝的同意才具有效力,可以向外釋出。

    第三,漢獻帝的作為深深地影響甚至扭轉了整個漢末三國曆史的走向。為了拜託長安西部軍閥的控制,重新穩定天下局勢,漢獻帝做出了東歸洛陽的決定。事實證明,漢獻帝的這一計劃很有戰略眼光。洛陽是東漢舊都,有著便於號令天下的優勢。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漢獻帝不惜歷經千辛萬險,耗時一年多時間最終到達了目的地。漢獻帝的歸來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東部地區的局勢,勢力本來相對弱小的曹操在擁立漢獻帝建都許昌後,一下子就擁有了作為中央政府號令天下的優勢,面對漢獻帝的號令,地方軍閥哪怕不願服從,起碼也得做做樣子。當時曹操北面有袁紹,南面有劉表、袁術,東面有呂布,都是勢力遠勝曹操不好惹的主,漢獻帝的到來,使這三方頓感壓力倍增,呂布表示擁護中央朝廷,立即解除了和袁術訂立好的同盟關係,袁術稱帝,立即遭到了四方諸侯的聲討,很快在眾人的攻伐之下滅亡,在官渡之戰中,劉表本和袁紹是同盟關係,但因為有漢獻帝存在的緣故而不敢發兵襲擊曹操後方,而是採取中立態度任憑曹操和袁紹鬥得你死我活,這解除了曹操與袁紹作戰的一個很大隱患。南方勢力本來十分弱小依附於袁術勢力的孫策,因為擁護漢朝廷的緣故得到了漢獻帝的大力支援,漢獻帝給他加官又是進爵,委以他平定南方的重任,這使得他一時間轉弱為強,聲望勢力大增,這樣,他一舉蕩平了東南的一些割據勢力,南方逐漸走向統一,這為日後東吳集團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根基。

    第四,漢獻帝與曹操的關係絕非是簡單地利用與利用、脅迫與被脅迫的關係,而更近似於一種合作的關係。在漢獻帝的朝廷之中,並非全部都是隸屬於曹操的嫡系勢力,也有很多聽命於自己的大臣。當時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歸漢,依舊懷有著強烈的擁護漢朝廷恢復天下一統、實現漢室中興的志向和願望,因此,他們奔著擁護漢獻帝的目的才來到曹操的帳下,表面上是作為曹操謀士協助他平定地方割據勢力,實際上是代表漢獻帝與曹操合作。這裡面最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正是因為漢獻帝的向心力,才吸引了大批的人才來到許昌,一時間人才濟濟,這給曹操集團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援。可以說,漢獻帝離不了曹操,曹操也離不了漢獻帝,如果沒有漢獻帝,就絕對不會有後來的曹操。

    第五,漢獻帝並不支援劉備。劉備雖然聲稱他是漢室宗親,但實際上這是根本說不清楚的事。而《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漢獻帝認劉備為“劉皇叔”,聯合董承、劉備謀殺曹操都是子虛烏有的事。事實是,漢獻帝恐怕連劉備面都沒有見過,董承密謀殺掉曹操也是他假借漢獻帝的名義自我導演的,被沒有的到漢獻帝的授意。在漢獻帝的眼中,劉備也只是一支普通的地方軍閥勢力,要實現天下一統和安定,他主要依賴的是曹操和孫策(曹操北、孫策南)的勢力,劉備這些人是必須要加以掃除的,更不會寄以他中興漢室的希望。後來漢獻帝退位,劉備還大放流言說漢獻帝被害,好為自己登基做皇帝做準備。

    第六,漢獻帝最後退位,並非是在逼迫下做出的無奈之舉,而是順應形勢、為保護黎民蒼生免受戰火屠戮而主動做出的選擇。我們一直以為,漢獻帝手中沒有實權,位同傀儡,曹操活著的時候沒有取代他是因為他自己沒下決心,而他的兒子曹丕就有這個野心,因而在曹操去世後他就輕而易舉地逼迫漢獻帝禪位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的時候,不僅不是在曹家勢力最為旺盛的時候,恰恰是在局勢對曹丕十分不利的時候。曹操去世後,原本依附於曹操的各派勢力一時間失去了主心骨,就由原本的團結走向分裂,他的弟弟曹彰佔著地利之機跑到洛陽想要奪取魏王之位,而當時屯聚在洛陽附近的一支曹操最為重要的嫡系部隊青州兵也突然譁變,未得到允許就私自離開自己的崗位向東而去。面對這些局勢,繼承曹操地位的曹丕遠沒有足夠的威望加以震懾,也就是說,北方的局勢很有可能就此而再次走向分崩離析。

    此時的漢獻帝,已然是一個政壇上的老手,如果他再來個順水推舟,打擊曹丕一下,絕對可以讓他吃不了兜著走。但是漢獻帝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直接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此時的漢獻帝十分明白,漢室衰亡已不可逆轉,而天下的老百姓實在不能再經受戰亂了,與其做無謂的抗爭,不如直接做個人情,好讓天下迅速走向穩定。由此看來,歷史上真實的漢獻帝,雖不能說是一代英才雄主,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在他一生執政的過程中,從來都沒有做過一件錯誤的決策,如果說有真有什麼錯的話,那就是他錯生在了漢末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假若他能夠被生在太平年代,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很有作為的好皇帝。

    點關注,每天分享有趣歷史。讓我們一起成長。

  • 5 # 唐代丹藥

    漢獻帝劉協,九歲即位。即位之初,國政已經旁落於幷州牧董卓,對於從戰亂之地過來的悍匪,董卓曾經的上司皇甫嵩和張溫也力不能制,一幫文臣多是明哲保身,朝中無年幼的漢獻帝可倚仗之人,此時的漢獻帝的確是傀儡。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於呂布矛戟之下,李傕郭氾等人聽從賈詡謀略,一路收攏敗兵反攻長安,殺王允,逐呂布,朝政再次落入他人之手。

    李傕等人兵入長安,逼迫12歲漢獻帝下詔任命其為車騎將軍等職務。

    此時,漢獻帝身邊更是無人能夠抵禦外辱。漢獻帝便親自出手扶植伏完,娶其女兒為後,封伏完為執金吾。

    伏完,漢桓帝劉志的駙馬,娶陽安公主劉華為妻,生六子。執金吾,原本負責皇宮之外的安全,編制為騎兩百,卒五百二十人皆持戟。其中“騎”多出自於長安之中的富豪子弟,“卒”因此時黃巾在各處起義,詔令不通,因而多出自於長安附近的百姓。

    漢獻帝的措施雖無大用,卻在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援,稀釋李傕等人的權利,維持住眼前的局面。年幼無助的他做到這一步已經不易。

    興平元年(194年),漢獻帝已14歲,李傕和郭氾等人在長安城中肆虐,任人唯親以自強,管理官吏的官員經常收到各種渠道來的任命。鑑於這種情景,漢獻帝開始積極自救,相繼派出使者詔諭漢室宗親勤王。

    益州刺史劉焉奉詔出兵五千派長子劉範,聯合徵西將軍馬騰,合兵殺向長安。在長安五十里外,被李傕擊潰,劉範被殺。原本滯留長安的劉璋受命出使益州,劉範被殺後,劉璋遂留在益州。

    幽州劉虞,漢獻帝遣劉虞之子劉和詔令劉虞出兵,劉和途中受公孫瓚挑撥,相繼被袁術和袁紹擷取,劉虞執意派兵迎奉漢獻帝東歸洛陽,得知劉和被抓全由公孫瓚挑起,遂與公孫瓚展開大戰,劉虞不敵被殺,幽州落入公孫瓚手中。

    公孫瓚勢力壯大與佔據冀州的袁紹是有摩擦,繼而引發大戰。漢獻帝先是派遣使者調解,袁紹和公孫瓚上書辯解,一來二去,漢獻帝無法安撫任何一位,只得放棄。

    此時,長安城中仍是紛爭不斷,李傕和郭氾先是因授意任命的將領不如意,引發矛盾,繼而相互猜忌,最後大打出手。

    漢獻帝多次勸解無果,決定趁此機會東歸洛陽,逃出李傕和郭氾兩人的掌控。

    一番運作之後,漢獻帝向洛陽出發,百官則被扣在郭氾手中。

    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到達陝州,李傕和郭氾聯兵來追,楊奉董承等人與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及黃巾軍韓暹一同抗擊,護佑漢獻帝到達洛陽。此前,河內太守張楊命數千人送糧盡皆被李傕等人追逼,輜重盡皆拋棄。

    漢獻帝在如此苦寒時期,依然不放棄,改年號興平為建安。

    隨後,漢獻帝多次遣使命各州郡進獻錢糧,極少有人迴應。不久,百官之中陸續有人餓死或死於士卒手中。

    曹操與董承商議,離開如同瓦礫堆一般的洛陽改投他地,遭到張楊和韓暹漢獻帝隨曹操離開洛陽,進入許昌。

    從此之後,漢獻帝和曹操再無離開彼此。

    其實,漢獻帝自王允和呂布誅殺董卓之後,已然是個自由身,並非是眾人口中的傀儡。

    他改立的“建安”年號,雖然出自京師洛陽的瓦礫之間,卻是得到眾州郡的認可的,皇帝的威嚴和威信還殘留在已然割據一方的州郡的頭腦中。

    新年號的建立包含了漢獻帝對未來的穩局面充滿了幻想和希冀。

    此時的他想方設法穩定局面,不惜招攬各方面的勢力,這些從他返回洛陽時可以清晰看出。

    那麼漢獻帝為何在日後改變了主意,反而主動投入到曹操陣營之中,去當“傀儡”?

    當“傀儡”不是為了坐以待斃,不是為了頤享天年。

    當時人的觀念,雖然經歷了董卓及其部將的擾亂,但是並沒有意識到社會即將發生的變化,是他們甚至是他們父輩都沒有經歷過的事情,觀念還停留在漢室正統的觀念。

    之前聽到的最多的是秦失其鹿,群雄逐之。

    到了漢代,尤其是漢獻帝的時代,更多的是漢室傾危,並不是失其鹿。

    當初,山東州郡起義兵討伐董卓,董卓欲發大兵剿滅。尚書鄭泰勸說。

    卓議大發兵以討山東。尚書鄭泰曰:"夫政在德,不在眾也。"卓不悅曰:"如卿此言,兵為無用邪!"泰曰:"非謂其然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處京師,……關西頃遭羌寇,婦女皆能挾弓而鬥,天下所畏者,……而明公擁之以為爪牙,譬猶驅虎兕以赴犬羊,鼓烈風以掃枯葉,誰敢御之!無事徵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自虧威重也。"卓乃悅。

    即便鄭泰講述的有些討好的意思,卻是反映出了當時士大夫的心態以及武將的現狀和漢室面臨的困局。

    這種情景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一日就能改變的。

    而這些僅僅是漢獻帝面臨的境況其中之一。

    到了洛陽之後,漢獻帝命太僕到長安召回了百官。當時的漢獻帝虛歲16,放眼望去滿目瘡痍,身邊只有一幫每年需要支付兩千石糧食、身著破衣爛衫的大小官吏,此時吃喝都需要自己動手採摘野菜和野果,隨時有人倒斃於路間,毫無帝國的威儀可言。

    長此以往,不用人動手,漢獻帝身邊的人也會逃亡的一乾二淨。說什麼中興大計,都不如佔據一方水土,解決吃喝的問題重要。

    可是,漢獻帝手中卻是沒有軍事力量,僅有的數支軍隊已經在與李傕和郭氾的對抗之中,消耗的差不多了,根本不足以平定其他任何一方的軍事割據勢力。

    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倒是有實力,可是在漢獻帝到達洛陽後,被責令還原駐地監國。這是表面的理由,其實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套話在起作用。

    16歲的漢獻帝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困局呢?

    他只有在短時間內壯大或者增強自己的實力。

    在亂世之中,實力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來凝聚。食不果腹的現實,不是一個16歲的小皇帝能夠瞬間更改的。

    當然,也還有其他方法解決此事。

    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揚州劉繇皆是漢室宗親,按道理可以去依附,瞬間增長實力。

    漢獻帝卻無法照此計劃施行。

    一、路程過於遙遠,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撐到目的地。

    二、雖然名義上都是劉氏子孫,依附過去前途未卜,甚至會出現同室操戈。

    所以,漢獻帝只能同意董承的建議,依附一個還不算強大,而且是從中央政府被排擠出來且有舉義兵勤王行為的曹操。

    這樣的結果是漢獻帝願意接受的,因為無論是在政治軍事以及他本身都沒有太大的變動,甚至有希望中興大漢帝國。

    漢獻帝不是去當傀儡,而是去做一個皇帝,而曹操就是他的“霍光”。

  • 6 # 獨秀文苑

    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

    劉協是漢靈帝劉宏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的弟弟,原封陳留王。死後葬於禪陵。

    其生母是王美人,由於倍受漢靈帝的寵愛,被嫉妒心極強的何皇后設計殺害了。

    他隨劉辯在袁紹等人誅殺宦官時被宦官張讓和段圭綁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談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以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后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遂有廢立之意。董卓為了立威,於是廢少帝,立當時九歲的劉協為皇帝,以使用他挾天子而令諸侯。董死後,劉協成為諸侯爭奪的目標,李傕、郭氾執政,後來李郭二人內訌戰鬥。他被迫流亡,屢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劉協到許昌。改稱許都。但劉協依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曹操雖然利用劉協來試圖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卻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為皇帝。劉協試圖謀殺曹操的計劃未能實現。先有大臣董承聯同劉備等謀殺曹操,後有伏皇后,但事情洩露,董、伏等被殺。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認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經足夠穩固,於是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開闢了魏國。劉協被封為山陽公。

    由於當時盛傳劉協被殺,所以劉備以此為藉口,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漢。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獻帝駕崩,魏明帝以素服為他發喪。八月壬申,葬於禪陵。

    220年10月,漢獻帝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隨即進入許都,改建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廢獻帝為山陽公,曹皇后為山陽公夫人,勒令搬出宮去,但仍然可以用漢天子禮樂,算是另眼看待。漢獻帝做了大半輩子的傀儡,到最後也沒有擺脫被取代的命運。

    十四年之後,即魏青龍二年(234),獻帝死去,終年54歲。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獻皇帝。

    漢獻帝有無可能剷除曹操執掌政權?

    從諡法上看,劉協諡號為“孝獻皇帝”,孝是漢朝皇帝諡號的慣例,而後一字的含義是“聰明睿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由此可見“獻”是一個美諡,而劉協也當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有史實為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個故事,董卓問話,少帝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卻答的頭頭是道,於是這位大漢朝的末代皇帝坐上了皇帝寶座。既然劉協少年聰穎,那他在因年幼而成群雄傀儡之後,他為什麼不能憑藉奇謀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呢?

    董卓、李傕、郭汜掌權時間不長,而且那時獻帝年幼也還不具備發動政變的可能,於是與權臣真正的鬥爭是開始於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先是不斷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博得劉協和朝中大臣們的好感,緊接下來就帶著漢獻帝遷都於許昌,此時也許獻帝還沒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還加封曹操為大將軍。之後曹操開始打擊異己,集大權於一身,終於獻帝感覺到了曹操並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安定漢室江山的“賢臣”。

    此時獻帝犯了他奪權的第一個錯誤,他打草驚蛇了,他居然對曹操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拋開罷。”曹操的反應是大驚失色,這也能看出作為名義上最高統治者還是有些權威的,不然也不會使曹操驚懼如此。然而他卻忘了前車之鑑,就是他的祖先,就是他的前任——漢質帝劉纘,當時外戚梁冀當權,他在朝堂上之上當著梁冀的面,對文武百官說:“真是個跋扈將軍!”就因為這一句話皇帝被梁冀毒殺。對於質帝來說,他不過是八九歲的一個孩子,他說出這樣的話情有可原,而獻帝說上面這話時卻已經成年,難道還如此鹵莽?

    畢竟獻帝不凡,最終還是走上了反抗曹操的道路,第一次交鋒就是名揚後世的“衣帶詔”之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獻帝18歲,應該說他已進入一個成熟時期,一系列行動也算是雷厲風行,任命外戚董承為車騎將軍,秘密寫下衣帶詔賜給董承,授意董承聯絡漢室大臣諸侯,聯合剷除曹操.可他最終卻未動而敗,如此機密之事竟然被曹操獲悉,以至於“除曹”尚未開始,與謀者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就在次年被滅三族了。曹操有耳目,可難道真能神通廣大如斯?恐怕還是獻帝謀事不密要佔到失敗的主要原因。

    不過獻帝這次行動的時機的確是可圈可點的,建安四年年底曹操離開許昌,親率大軍進駐官渡,如果奪權在之後即將拉開的官渡之戰中開始,那成功的機率是不小的,只不過曹操這麼精明的人,實在不會給你獻帝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他不會留下後顧之憂。所以獻帝還是操之過急了,為什麼不等到曹操走後,與袁紹對峙之時,再策劃發動奪權政變?當然獻帝不可能未卜先知,然而這也足以看出獻帝畢竟是年紀尚輕,急於求成。

    下一次,獻帝在某政權就是在十幾年後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了,伏皇后又因早年寫給父親伏完的信中提及曹操的殘暴“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雲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醜惡”結果很慘,幾乎沒有什麼下文可言,“發聞,後廢黜死”牽連到的伏皇后和其兩個兒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都被處死。

    這就沒什麼意義了,這時候,曹操權位如日中天,別說朝中,就是整個天下也沒有誰的勢力可同、曹操相比,誰有本事去“勤王”呢?靠遠在西川,剛剛有了立足之地的劉備嗎?

    獻帝的兩次失敗,除去不夠機密外,還有一個原因非常重要,他幹什麼非要藉助外兵除曹操,難道不能用宦官?難道不能擒賊擒王?殺了曹操看誰還有話說!曹操長期不立世子,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合法繼承人的地位方才正式確立。因而此前一旦曹操身死,何人主政將成為重大問題,曹氏兄弟首先就要拼個你死我活!何況曹操手下也不是沒有人無視漢帝。因而我覺得曹操一死,獻帝大有可能主掌朝政。所以,獻帝完全有條件效仿先皇來了“如廁議事”,計除權臣。當然曹操一代英雄自不是不學無術的梁冀可比,但是獻帝畢竟是皇帝,他還不至於無一親近之人?曹操起碼的禮節還要講吧?在皇宮動手也還可以吧?千多年後的異族康熙不是做到了嗎?然而獻帝對此連試都沒試,難道他怕死嗎?我想曹操既然不願為帝,他就不想背弒君之名,再說,獻帝也不會惜命吧?做個傀儡戰戰兢兢還不如壯烈而死。此點在曹家子孫身上就表現出應有的果敢。

    此後,獻帝徹底失去了抗爭的可能,因為連他枕邊人都成了曹家女子,曹操已然是國丈,一切的努力付諸東流,甚至連他嘗試的機會都不再有。現在他只能去指望有人可救他於危難,好在畢竟大漢還有忠臣,“黨錮之禍”中黨人的氣節還有所保留,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時有京兆全禕,字德偉,自以代為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後漢書》注)“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三國志》)結果”事敗,夷三族。”《三國志》注引《獻帝春秋》曰:“收紀、晃等,將斬之,紀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為群兒所誤耳!”晃頓首搏頰,以至於死。“漢臣雖肯死節,有能如何?”

    大漢自此也就真的成為歷史,成為後人憑弔的回憶了。

    《後漢書》對獻帝的評語說“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誠然,天命如此,人力實難違之,獻帝可悲可嘆,卻也無奈了。

    天時、地利、人和,獻帝不佔其一,想成功,真的很難,但他雖聰明,在政治鬥爭中還是顯得稚嫩,時機、保密、方法都不夠深思熟慮,註定他只能為一生傀儡,為亡國之君。

    他本來就沒任何根基,連皇位都是董卓給他的。從小就被人控制了,哪來的機會發展?東漢滅亡也怪不了他,事實上在他之前就只有一個架子了。索性碰到曹操才保住一條命,雖然傀儡也活到壽終正寢了。

  • 7 # 小號哥

    漢獻帝應該是傀儡,可我認為在曹操那裡他是最安全的。曹操終其一生雖有野心但終究被理智困住,所以沒有叛漢,有人說他是漢賊,可漢賊還是屬漢。頻當時的幾個諸侯,漢獻帝在他們那裡都沒有好下場,甚至性命都難保。二袁早有不臣之心,袁術更是稱了皇帝,他的兄長袁紹也好不到哪裡去。而孫堅家族,劉表劉璋都是打著忠君的旗號,背地裡搞著獨立的活動。而西涼馬騰遠而無用。有人說劉備忠君,其實不然。實際上東漢從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專權,地方豪強崛起就沒有復興的可能。而除了中央的幾個皇親國戚-如董承忠君的以外,地方上的劉氏宗親早以與黃帝同床異夢。劉備便是最傑出代表,小說把劉備描述成了具有忠君愛國思想的典範,可那是文學作品。實際上劉備最為虛偽,他打著獻帝給他的政治旗號-黃叔撈夠了資本,發展了自己的實力。而他對漢王朝的復興沒有任何作為,即便是獻帝到劉備那裡也是有名無實被架空,劉備寧可把江山留給後世子孫也不可能讓給獻帝。

    所以我認為獻帝跟隨曹操也就對了,雖然受些委屈,但沒有生命之憂。後來曹丕謀漢但仍然善待了漢獻帝,沒有加以謀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藥紅糖怎麼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