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坤忠120

    謝邀,曹操統一北方後,籌躊躇滿志,志在天下。於207年親率大軍下江南,兵不血刃拿下荊州。曹操加緊訓練水軍,準備順江而下佔據江東。誰知孫劉聯盟,火燒赤壁,曹操10多萬主力死傷殆盡,曹操與不多的殘兵敗將敗走華容道,在關羽的刀口下求饒才得以北還。赤壁之戰是曹操的人生分水嶺,從此再也沒有雄心壯志。曹操在戰略上對外採取守勢,對內採取高壓狀況,因曹操赤壁大敗,中原忠於漢室的仁人志士反曹呼聲高起,曹操將重兵駐於許都鄴1城,絕對保證北方中樞穩定。赤壁之戰曹操損失了總兵力的1/3,北方烏桓遼東要派兵防守,青州地區始終動盪,還有幷州也要防守,曹操沒有更多兵力可支配,在合肥主防東吳方面只有張遼李典樂進的7千兵力,在荊州方面也只有曹仁滿寵所率的兵力不滿萬人。曹操完全處於戰略守勢,孫權劉備也無力向曹操發起攻勢,三方間是平穩過度,尋求穩定和發展。。。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後才崛起,諸葛亮利用周瑜與曹仁的對峙戰圖謀發展,迅速奪取荊南4郡,在地盤、人口、兵力上有了極大的提升。諸葛亮與周瑜君子協定,在一定時間東吳不奪取南郡,由劉備方攻取,周瑜與曹仁僵持一年,沒有拿下南郡,後被諸葛亮巧妙地襲取了。把個周瑜氣的,我東吳赤壁之戰出了全力,又苦戰一年,好處全被你諸葛山人得去了。氣歸氣,但還是技不如人啦。東吳自認為赤壁之戰是東吳全功,劉備所佔荊州地盤不合理,要求歸還,派外交官員魯肅交涉。魯肅、諸葛亮、劉備都是好人啦,為了不使魯肅為難,為了孫劉聯盟,也為了劉備當時的處境,劉備與魯肅簽訂了古代歷史上最不平等的契約:《劉備借荊州》,荊州是朝廷的,也是劉表的,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劉備劉琦出了2/5的兵力,論功行賞,劉備不可能一點地盤不佔吧,何況零陵武陵桂陽長沙是劉備武力奪取的,南郡也是劉備方佔領的。周瑜的主要目標是荊州中心南郡,自己沒本事佔領,簡直是無理取鬧,但劉備息事寧人,借就借吧,但一定爭取南郡,因南郡連通四方,又是北伐視窗,就協議借了南郡。也是劉備極其狂妄,什麼南郡荊州,就是天下,在不久的將來都是我劉備的。荊州共有9郡,東吳實佔江夏郡,劉備佔有5都,還有3郡在曹操之手,東吳要劉備還整個荊州,實屬奸惡,但劉備覺得不平,以各種理由不還,實屬耍賴,給後世落下口實,劉備借荊州一有借無還。。。劉備入川時,如果曹操不攻打孫權,而是攻打劉備,三國鼎立的局勢是非會改變?請問題主,曹操自赤壁之戰後,什麼時候攻打過孫權?曹操與劉備漢中之戰,不是攻打過劉備嗎?曹操在赤壁之戰後,著力穩定中原局勢,然後稱公稱王,建立一套屬於曹魏的機制。215年,孫權討伐擅自稱王的曹操,發動合肥戰役,孫權的十萬人馬尚來集結好,就被張遼李典樂進齊心突襲成功,孫權損兵折將,差點被擒,從此孫十萬成了笑柄,張遼一戰成名。216年,曹操英雄暮年,但天下未定,只能重啟征程,征伐馬超韓遂,但潼關之戰,曹操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差點丟了性命。曹操真的老了,英雄氣概全無。後曹操用反間計破馬超韓遂,佔據涼州隴西,兵鋒直指漢中,張魯不戰而降。此時劉備已佔領益州,怕曹操得隴望蜀,與曹操爭奪戰略要地漢中,兩軍相峙半年,曹操以”雞肋”為巡夜口令,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漢中就是一塊雞肋,地處偏遠,曹操軍力鞭長莫及,此時劉備勢力增大,曹操無心爭奪天下。放棄吧,曹操率軍回長安,只留夏侯淵張郃郭淮守漢中,漢中之敗已成定局,三國鼎立局面已穩固。

  • 2 # 公明淏

    事實就是如此,從時間上看:

    劉備是在公元211年應劉璋之邀入川;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出河東,試圖經過馬超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張魯;這樣就造成了另一個結果,曹操沒有進攻漢中?被馬超、韓遂給擋住了。

    直到同年9月,曹操才擊敗馬超。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馬超潼關之戰失敗不久,就迅速兼併隴上諸郡縣,張魯也遣大將楊昂相助馬超,共集結萬餘人,圍攻涼州刺史韋康於涼州治所冀城。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進駐葭萌。張松的哥哥廣漢太守張肅害怕災難臨頭,就把張松的圖謀稟告了劉璋,劉璋將張松收捕處死,下令所有關隘的守衛部隊封鎖道路。劉備大怒,掉轉兵力攻打劉璋。

    建安十八年(213年),韋康舊部下楊阜、姜敘、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結謀反叛,夏侯淵援軍趕到後,馬超失去了根據地,進退狼狽,只得投奔漢中依附張魯。

    十八年(213年),璋遣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劉主於涪,皆破敗,還保綿竹。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張魯後的馬超向張魯借兵,打算反攻涼州。馬超領兵圍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隨後夏侯淵派張郃引援兵趕到,馬超沒有繼續攻打,丟下軍事器械做引誘,撤軍回了漢中。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龐統於此被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曹操到達南鄭後,張魯帶著全家謁見曹操,太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食邑一萬戶。

    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旦(正月初一)時候,劉備聽說馬超要來投,於是派人去迎接馬超,且偷偷把自己的一支軍隊給馬超,讓馬超率兵合圍成都。馬超率領兵馬徑直到成都,屯兵於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為馬超威名而驚恐,不到十天的時間,成都軍民就崩潰了,劉璋隨即開城投降。

    曹操拿下漢中的時間和劉備拿下成都的時間一致。根本不存在曹操不攻打劉備的問題。至於,成都被拿下之後,確實存在曹操不攻打劉備的問題!

    這個時候,劉曄就建議曹操進攻劉備新佔的蜀地,認為攻佔漢中後令蜀人震驚,只要進攻他們就會望風歸附;否則讓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穩定人心,據守險要,那日後就難以征服。但曹操不聽。七日後,有從蜀地投降的人說蜀地人心惶惶,劉備斬殺驚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於是再問劉曄可否進攻,劉曄卻說蜀人人心已經較為安定,不能進擊。曹操最終回師。

    曹操為什麼沒有聽劉曄的呢?必須注意!曹操並沒有為此後悔。當時司馬懿也在軍中,他也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中之人還未曾歸附他就又興兵爭奪江陵,這正是破劉的大好時機。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機會,一定能大功告成。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但是曹操卻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所以沒有聽從司馬懿的計策。

    !曹操是那種不思進取的人嗎?如果真是那樣,下邳戰呂布、白狼山戰蹋頓、官渡襲擊烏巢時候的曹操和現在的曹操是一個人嗎。當然是一個人!

    黃初七年(226年),當時諸葛亮出師攻南鄭,朝臣多主派兵征討。曹叡剛剛繼位,也同意朝臣的主張。但是,他從不剛愎自用!徵求孫資的意見,孫資說:

    “昔武皇帝徵南鄭,取張魯,陽平之役,危而後濟。又自往拔出夏侯淵軍,數言‘南鄭直為天獄中,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險,喜出淵軍之辭也。

    又武皇帝聖於用兵,察蜀賊棲於山岩,視吳虜竄於江湖,皆撓而避之,不責將士之力,不爭一朝之忿,誠所謂見勝而戰,知難而退也。

    今若進軍就南鄭討亮,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此誠陛下所宜深慮。夫守戰之力,力役參倍。

    但以今日見兵,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攝強寇,鎮靜疆埸,將士虎睡,百姓無事。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吳蜀二虜必自罷弊。”帝由是止。

    孫資以太祖(曹操)徵張魯攻佔城池不久失守為教訓,勸諫曹叡據險固守,使蜀漢軍徒耗兵力,曹叡納之。後蜀漢軍無功而退。

    曹操聖於用兵,察蜀賊棲於山岩,視吳虜竄於江湖,皆撓而避之,不責將士之力,不爭一朝之忿,誠所謂見勝而戰,知難而退也。

    曹操曾經說“南鄭好事天然的牢獄,斜谷道則是六百里的石洞。”他的意思是說此處又深又險,很欣慰能將夏侯淵的軍隊救出。曹操極善於用兵,看到蜀賊盤踞于山陵地區,吳寇鼠竄於江海之間,每次他都繞而避之,為的是不讓將士們過於疲憊,不爭一朝一夕之短長。這就叫做了解勝利的方法就勇往直前,瞭解事情的困難則後退。

    《左傳》曰“《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志者,晉之謂矣。”所謂“允當則歸”翻譯成現代文也就是適可而止的意思。“知難而退”是說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

    至於“有德不可敵”指的是晉重耳這次行動中,處處注意自己的德行,每一個行動都非常的小心,那麼,最好是不與這種人為敵。

    趙雲勸諫劉備“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就是“有德不可敵”的意思。

    劉備採納了趙雲的建議!曹操無論什麼時候來,都無法改變三足鼎立的局面。

  • 3 # 空明流轉時光

    首先還是那句老話,歷史沒法假設,既成的事實。

    其次,如果曹操也和我們一樣閒得蛋疼那個時期不幹孫權反攻劉備可以肯定的說,三足鼎立一定會變,而且很大機率花落孫家。

    劉備入西川真的是蓄謀已久,而曹操這哥哥還真沒把這塊當回事,主要敵人還是孫家,不然張松送地圖時賞他個甄姬或者夏侯惇啥的早就完事了。放著屁股上著的火不管而千里迢迢去吃燒烤這還是曹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有人投訴銀行櫃檯員工帶口罩工作被懟,你接受銀行員工戴口罩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