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確是如此。

    我們只能說過,美聯儲現在的能力和作用只是儘量安撫市場的情緒和心態,但是並不能該變美國為來經濟衰退,甚至可能進入經融危機的可能和事實。

    要知道,如果美聯儲真的有那麼厲害,那麼美國曆史上就不會出現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1)長短美債出現了倒掛,意味著美國的經濟衰退大機率在2020年出現,這是歷史上最有說服力的資料,以往的幾十年裡,應徵的機率達到了100%。

    2)美國的股市走了10年牛市之久,並且在估值上已經達到了歷史高位,隨時可能走熊。如果加上未來美國經濟下滑,衰退的影響,那麼美股走熊也是必然的,這會給予美國帶來二次打擊。

    3)美國的經濟資料雖然不差,但是都在一個臨街的邊緣。就好比消費信心指數下滑,製造業指數走弱,企業槓桿處於歷史高位,而如今失業率也已經跌破4%的紅線,一旦反彈,就會帶動居民槓桿的升溫,自然難逃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的結果。

    而美聯儲現在的狀態是什麼?

    能拖就託,能維穩就維穩,因為面對大機率到來的經濟衰退,他們也是一個被動,束手無策的狀態。只能夠保留手裡的一些“工具”和“策略”,在經濟衰退到來之後採取行動,儘量讓經濟衰退不要演變為金融危機。

    接受美國經濟放緩的必然結果,但是卻想要預防經濟負增長的情況出現。所以他們手上的籌碼並不多,只能謹慎出牌。

    就好比如今的溫和降息,其實為以後的QE4還有負利率騰出時間和空間,讓自己留有餘地罷了。

  • 2 # 紙老虎刀叨忉忉

    在看待西方人物觀點的時候,你要從其立場判斷,比如透過黨派,學派,或者知識層次,是名流?是總統?是學者?因為很多時候他們堅持一種說法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立場。對的,屁股決定腦袋。

    Peter Schiff,在06-08年他是最早預測出美國次貸危機的,06年8月他就給出預言,說美國是泰坦尼克號,即將撞上冰山。而在06年12月,其準確預測了問題會出在房地產價格上,並認為05年美國房地產價格就應該觸頂。所以,獲得稱號“毀滅博士”。

    Peter Schiff是經濟學家,半個媒體人,股票經紀人,投資顧問,也曾想要擔任白宮經濟顧問,不過他支援的總統羅恩保羅運氣不佳,08年早早敗北。他也想要競選參議院,結果也敗北。這說明,預言家普遍不受待見。在經濟學觀點上面,他是奧地利學派,對於比特幣,他有兩種矛盾的看法,一方面,由於是奧地利學派,他相信黃金,稱比特幣為鬱金香泡沫,另一方面,在3000多美元比特幣的時候,他準確預測出比特幣投資人不會放棄,後來的確比特幣漲得更高了。

    但是在對美國經濟方面,他看空看空,還是看空,在對美元方面,他看空看空,還是看空。為什麼?因為奧地利學派的立場是其基本立場,希望緊縮和自由市場,不要發很多貨幣,尊重產權和經濟自然發展狀態。所以他一定是支援耶倫時代的美元緊縮,而鮑威爾時代一旦寬鬆,他就要發言了。這種說法對不對,有些對,有些也有些問題。相對來說美國芝加哥學派,也就是弗裡德曼他們對於貨幣政策就沒有那麼極端。既然金本位已經過去,那麼好好的執行現在的貨幣體系。

    所以,你馬上就能看到立場導致的觀點分歧。實際上芝加哥學派和奧地利學派都是自由經濟學派。但是他們對於貨幣政策干預經濟的程度是有區別的。當然要注意,他們不是要政府什麼都不管,而是在度上面。上世紀這兩個學派各有成就,否則也不會至今依然存在了。比如奧地利學派預測了蘇聯的解體,而芝加哥學派至少如今依然引導著美國的貨幣政策。

    那麼怎麼看Peter Schiff這類經濟學家的觀點。有時候他們的確有些真知灼見,不要否認術業有專攻,他也是一個出色的投資顧問,股票經紀人。但是他們會慣性的表達一種感性理解。就好像他說“美聯儲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幾乎和他奧地利學派的觀點是一致的,怎麼可以寬鬆呢?不是應該更加謹慎勒緊褲腰帶,防備金融危機嗎?這個時候他的觀點是無效的,立場主導的。但如果他具體的指出,比如房地產領域有風險,信用卡領域有風險,比特幣領域有風險。那麼這個事情就比較複雜,你要參考他的建議,畢竟,他是曾經預測準確過的人物。

    然後,既然是奧地利學派,你猜他支援什麼投資?對,是黃金。而且,最近幾年他依然是預測很成功,因為黃金的確漲了。

    以上,不是人物介紹,是要你瞭解一種解讀資訊的方式。不要相信誰,要了解他說話的背景。

  • 3 # Tom大呆瓜

    這個人好像沒有不唱空的時候,他喜歡說,天天都在說,聽的人都疲勞了,他好像更歡了。他的很多說法不無道理,但缺乏深刻,有點像邏輯思維的羅胖子,不停地說卻都浮在面上,主要還是圈粉刷存在感。聯儲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轉嫁問題,這是金融資本代理人的本質決定的。

  • 4 # 青春年華40810

    現在的美國問題是什麼?美聯儲有能力解決嗎?現在的美國問題是實業空心化,產業鏈不完整,人員工資高,全民投資炒股……,由於多年的兩黨競選總統方式掌權,為了獲得選民手中的票,輪番迎合選民,不斷給選民送福利,造成財政負擔遠超稅收收入,再加上因為工人工資高企,產業鏈不完整,造成實業和資本外流,間接造成稅收減少,特朗普再減稅,三合一,美國的財政更是赤字巨大!怎麼辦?美聯儲有什麼辦法解決?美國政府只有發債借錢度日!美聯儲也只有降息和再次QE放水救場。否則,美債發不出去,美債投資者恐慌性拋售就會投高美債利率,美國就要多付出利息錢,這還是小事,造成國際對美元信譽評級降低到垃圾級才是大事,美元的國際流通貨幣地位不保,"美國"這座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大廈傾倒就會在一刻間發生!是美聯儲能解決的問題嗎?!美國的問題是怎麼增加稅收收入的問題。只有美國政府的稅收收入大於財政支出才會讓欠債減少,誰有辦法?請出個主意唄。特朗普真實願望是好的,撤軍,撤海外軍事基地,不當世界警察,省錢投資基建和發展工業,從而達到增加稅收和減少支出的目的。但競選時熱情澎湃,當上總統方知自己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由於不服氣,畢競幹了一輩子Quattroporte,率性習慣了,幹了最大的官反而受各種各樣的限制,不習慣!所以就抗爭,不給我說話,說的話也不能被尊重,怎麼辦?推特上說去!這就是"特朗普的處境"。美國總統,世界老大!怎麼樣?不能自主!什麼原因?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的!美國總統是其政黨代言人,做的說的都得圍繞政黨利益,注意啊,不是國家利益!總統個人思想如果符合其所在政黨利益當然可以做可以說,否則,您請忍住了。特朗普不願忍,下場是國內自己黨內人罵,在野民主搞臭他,世界各國小兄弟罵他……!美國政治是被利益集團綁架了的,只為支援總統上位的部分"資本家"服務的,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兩極分化和兩黨鬥爭的白熱化,從暗中較量發展到明裡暗裡較量,最後發展不遮遮掩掩地明面上爭鬥。這是必然的後果!眼下,美國正在發生這種爭鬥!試問,美聯儲能怎麼辦? 綜上,美國的問題是得了“癌症"了的,這個癌症就是美國的民主制度。這種民主制度是資本掌控下的騙子游戲,是少數資本家設計的以國家名義為其獲利作保的遊戲,目前掌握美國的資本是猶太資本。 所以才有以色列建國,才有中東小霸王。猶太人很聰明,但聰明終將被聰明誤。眼下美國社會正處被撕裂階段,如此發展下去,美國衰敗直至消亡分裂如前蘇聯,不是不可能,而是極有可能!如果美國敗亡分裂那天到來了,試想,以色列這個國家會怎樣?以色列人和華人都聰明,但以色列猶太人"心"邪,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格局太小;華人由聰明開悟後上升為"智慧",華人中"聖人"輩出,格局大,思想正。所以中國一直是人類文明的燈塔(近代幾百年是滿夷少數胡人搞亂方向造成的一時落後),反觀猶太人,所到之處人人喊打,一度差點被滅族!猶太人有點象非洲草原上的獵狗,拿手好戲是——掏肛!討厭不?!因此,結論是美國問題不是美聯儲有能為解決的。

  • 5 # 資訊挖礦師

    是的,只是提供了一個買入擇時點。美國的問題在於財富不斷向精英和特權階層聚集,民眾的財富越來越分散,這本質上已經超越了經濟發展的範疇,而是一個意識形態或者社會問題。短暫的行政刺激,輿論引導,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美化或者政績提升,但是一盆熱水改變不了冬天的冷。人類社會也是另一種自然族群,其生滅,榮枯,迭代都脫離不了自然規律的引力。

  • 6 # 財經宋建文

    既然是國際大空頭,那說明其在投資領域有過人的目光,他的觀點自然有其道理所在。

    美股在4月份、7月份、9月份分別有三次明顯的下跌,每次下跌時,市場都會非常統一的出現一種聲音:美股崩盤了,美國不行了。

    但是每次短暫下跌後,美股又神奇的漲起來並不斷創新高了,現在美股就創新高了。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全部創了歷史新高,華爾街在狂歡,美國居民財富在增加,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美好。

    但事物的變化,是不知不覺的,是潤物無聲的,越是繁榮,越是樂觀的時候,越需要聽聽“大空頭”的意見,不管他的預測準不準,總是可以給我們多提供一個視角來看待現實世界。

    按照Peter Schiff的說法,美股的繁榮,繼續上漲,只是因為美國三次降息釋放流量性和持續的回購,反應的只是投資者預期的變化,從之前的極度悲觀轉為樂觀。但這對美國經濟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那麼只會進一步推升泡沫,掩飾問題,只會讓風險進一步上升。

    這個邏輯是沒毛病的。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反應的是實體經濟的繁榮、是上市公司的好壞,去年以來,市場對美股的擔憂,原於估值高企,而美國經濟又面臨週期性關鍵節點,再加上外貿政策的影響,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存在衰退的風險。

    而美聯儲三次小幅降息,並不會對刺激經濟產生明顯的作用,但卻透過釋放流動性推升了資產價格,使得本已高估的股市繼續上升,風險就更大了,一旦美國經濟不能找到新的擴張動力,基本面無法支撐股市的估值,風險引爆後只會更嚴重。

    這有些類似於1998年,美國科網股泡沫嚴重,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科網都只是概念,並未能真正帶來美國經濟的實質增長,而美國在當年也進行了三次降息,進一步推升了科網股泡沫,最終泡沫破滅,在2001年引發了科網股的大崩盤。

    歷史,是一面明鏡,但有時就算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很醜陃也不願承認,現在的美國,即是如此!

  • 7 # 李建秋的世界

    我們看一下最近美債的情況,。

    最新的新聞是美債已經突破了23萬億了。

    可能你對23萬億沒有概念,我這麼說:九個月前,剛剛說突破22萬億。

    特朗普執政之初,美國國債不到20萬億,現在已經23萬億。

    是一年以1萬億的速度猛烈往上增,這可以說已經不可持續了。

    不可持續在什麼地方?

    在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政府出現了“罕見的盈餘”,我之所以說罕見,是因為在克林頓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克林頓時期的美國,美華人還幻想可以切還清債務,但是今天的美國,已經沒有任何人抱有這個幻想了。

    人們只是關注一件事:這種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能不能持續下去,會不會有一天債務徹底崩潰,徹底垮掉。

    其實一個很簡單的數學題大家都可以算出來,20萬億的時候增發1億國債,這比例是多少?是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就是5%。

    也就是說,為了保持國債的可持續性,美國的GDP必須大於5%的速度增長,這樣才能確保美國不會被增發的國債所拖垮。

    但是看看最近幾年的美國經濟增速:

    2016年,美國GDP增速1.57%

    2017年,美國GDP增速2.22%

    2018年,美國GDP增速2.86%

    也就是說,美國的GDP增速,無法趕上國債的發行。

    而美國財政收入增長的比例,也無法趕上國債的發行。

    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以後怎麼辦?

    這裡面有兩個風險,第一個風險是:美國政府的收入已經無法覆蓋國債的利率了,這怎麼辦?

    第二個風險是:假設美國發行國債的時候,沒有人接盤怎麼辦?

    美國的養老金,美國各式各樣的保險都大量持有了美國國債。

    美國本國持有國債的比例是毫無疑問的第一的。

    每年增發的國債必須有人購買,這樣才能維持現在的美國經濟。

    如果沒有人買,那美元霸權基本上就到頭了

    而美元霸權的到頭會讓所有的美華人付出代價。

    然後還有美元貶值的問題。美元和美債是掛鉤的。

    現在美國就是處於兩難:如果美元價格還是這麼高,那麼必然貿易逆差。

    如果美元價格走低,必然有人拋售美債。

    現在在美國已經有人吹風說要發行永續債,所謂的永續債,就是發行的債務,政府永遠可以不還錢,你只能享受到利息。

    想要變現,就必須把債務賣給另外的人,這就是形成了政府的龐氏騙局了。

    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持續的,但是不知道泡沫破的那一天,是一個什麼樣子。

  • 8 # 諮詢師天生

    確實如他所說,目前美國經濟出現了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美聯儲的降息只能夠從表面上緩解問題,或者延緩危機的到來,但卻不能夠解決危機或者避免衰退。未來美聯儲會不斷的釋放降息和寬鬆手段,為衰退爭取更多的時間。

    一、為何說美聯儲無法解決問題?

    第一,降息無法逆轉經濟週期。

    看歷史上首次降息之後的美股走勢,可以知道降息並不能有效逆轉股市的頹勢。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想必大家都能想明白,如果美聯儲降息就可以逆轉經濟週期,那麼過去那麼多次經濟危機又是為何發生的呢?當然降息是一種行之有效,對於經濟進行支撐的手段,也能夠幫助經濟復甦,並且減緩金融危機對於經濟的衝擊,但是卻沒有辦法將下行的經濟週期轉換為增長。

    在格林斯潘時期有一次著名的預防式降息,就是在經濟增長的中期進行了果斷而堅決的降息,從而把經濟下行趨勢遏制轉為重新的增長,延續了經濟增長週期。但是那次降息卻是位於經濟增長中期的,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扭轉整體的經濟形勢,而是將可能危及經濟增長的隱患解決掉了。在隨後的一次預防式降息中就上演了所謂的格林斯潘氏失敗,降息並沒有能夠逆轉經濟週期,而是加劇了泡沫的增長,使未來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衝擊反而增加了。

    第二,降息無助於解決勞動力市場問題。

    美國目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問題,其根源是勞動力市場的錯位,這並不是說勞動力市場眼前有問題,恰恰相反,美國的失業率仍然保持著歷史最低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卻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就業增加比較多的領域恰恰是薪資上漲最低的領域,這就是說整體的薪資上漲程度非常的令人擔憂,從而使未來的消費市場承壓。

    實際上這只是反映了勞動力市場問題的一部分,勞動力市場總的問題在於隨著經濟增長的加速,普通勞動參與者的薪資上漲卻一直沒有能夠趕上經濟分紅的速度,所以整體消費市場的增長不如預期不能夠繼續拉動經濟增長,最終導致了經濟下行陰影的到來。我們現在從PMI數值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而這一點是降息無法緩解的,降息只能夠推升消費價格讓消費市場的問題加劇,但同時帶來的資產價格升溫會讓金融市場受益,加速貧富差距的拉昇。

    二、為什麼說美聯儲降息是為了掩飾問題?

    第一,對美股市場的飲鴆止渴。

    隨著經濟下行,美股市場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是經濟下行和美股走勢相背離,帶來美股的下行空間逐漸增大,另一方面則是過多的投機資金進入,帶來風險上升,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前景越來越暗淡,這樣的風險會導致更多的資金集中撤離,引發美股市場的下跌。

    而美聯儲的降息恰恰是對美股市場最為直接的干預,降息釋放的流動效能夠推高資產價格,當然包括美股在內因此一次一次的降息預期,能夠將美股市值保持在現在的水平,讓投機資金暫時不撤離從而維持市值現狀。

    不過降息帶來的幫助只是暫時的,隨著降息的推進,美股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讓泡沫和估值更高了,這會重蹈2008年的覆轍,在金融危機到來時對經濟產生更大的衝擊。

    第二,降息讓美國經濟資料更好看。

    從7月份美聯儲降息以來,美國經濟的下行趨勢其實是更加明顯了,那麼為什麼說美聯儲的降息能夠掩飾問題呢?降息帶來兩點對於經濟明顯的幫助,第1個幫助是釋放出足夠的流動性,推升資產價值讓市場保持至少是表面上的繁榮;第2個幫助則是讓市場在降息的預期當中維持希望,這兩點都能夠幫助經濟資料保持較好的表現。

    所以從現在來看,雖然製造業PMI一直在下滑,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服務業PMI保持著比較好的情況,並且就業市場始終保持比較緊的狀態,這都是降息帶來的。不過正如我在上面所說到的,降息既然無法解決美國經濟下行的內在問題,也就無法帶來真正的轉變,只能夠讓問題暫時隱含不爆發。

    三、未來將發生什麼?

    第一,降息仍然會持續,並且有更多的寬鬆手段。

    雖然美聯儲在每一次降息之後,都聲稱下一次不會再有降息了,但是從7月到10月仍然出現了三次降息,隨著美國經濟下行趨勢的進一步明顯,可以認為美聯儲仍然還會有下一次降息,非常可能出現在12月份。不過美聯儲仍然會維持小規模,但是持續的降息節奏已對美股市場進行穩步的支撐,而不會選擇大幅度的一次性降息。

    另一方面在降息接近尾聲之後,美聯儲會考慮更加極端的寬鬆手段,包括了量化寬鬆以及可能的負利率政策。這是因為在外部市場環境流動性釋放已經很充分的情況下,寬鬆手段的邊際效應正在下降,為了讓市場能夠感受到央行政策的支撐,就需要更為極端的手段。

    第二,風險正在逐漸積累。

    實際上目前從經濟情況來看,美國的風險和下行的壓力並沒有,2007年到2008年之間看到的更為強烈,也就是說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即使遭遇衰退也不會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情況更加糟糕。但是這樣的情況卻是正在變化的原因就在於美聯儲不斷的降息。

    首先美聯儲即使是在說預防式降息,但是並沒有進行果斷堅決的降息,沒有能夠逆轉經濟的情況。另一方面,持續不斷的小幅度降息,會將資產價格的泡沫推升,讓美股的風險逐漸積累到超過現在的水平。這就意味著雖然現在的情況並不算太差,但是卻在逐步的變得糟糕。

    綜上,美聯儲確實沒有再解決現在的經濟問題,因為降息不足以逆轉經濟週期和解決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也因此無法對經濟產生有效的支撐作用,在一次次的降息當中,美聯儲能夠延緩經濟危機到來的時間,但卻同時帶來泡沫的繼續上升,可能導致更大的風險。

  • 9 # 浮雲財經觀

    美聯儲沒有在解決問題,只是在延緩危機的發生。這是眾人皆知的,要是降息、釋放流動性就能把經濟危機消滅,就能讓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那麼只需要印鈔票就可以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機給我們證實了:僅僅是印鈔票、更為大力的放水刺激對於逆轉經濟危機是無效的,經濟週期無法被輕易逆轉。

    量化寬鬆的確可以刺激經濟,讓表面資料更加好看,但是卻催生了大量的價格泡沫,稀釋了居民的財產,甚至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手段是應對危機最為簡單、見成效的手段之一,“刮骨療毒”式的改革會有很多反對聲音,甚至改革者還有可能迫於壓力被罷免,出於自保,更多的國家都會不約而同選擇寬鬆刺激的方式。

    美聯儲從七月至今已經連續降息了三次之多,雖然已經聲明後續會停止降息,但是誰又能保證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他們不會食言呢?

    在新一輪加息的刺激之下,美股再創十年曆史新高,失業率一直維持在歷史低位,看起來一派繁榮興旺的場景。不過在 1997 年、2008 年哪個國家又不是如此呢?危機來臨之前,大部分人都沉浸在繁榮的假象當中,根本意識不到危機會發生,誰又能保證這一次不會重蹈覆轍呢?

    危機只會被推遲,不會被消滅

    (1)國際黃金價格維持在相對高位

    美聯儲實施新一輪降息之後,美股扭頭向上,氣貫長虹,再次創下新高,照理說在股市一派繁榮的背景之下黃金價格會遭遇“滑鐵盧”才是。不過事實卻遠非如此。

    在11月6日黃金遭遇 1% 以上的大幅度下跌,但是隨後又遭遇了較為有力的支撐,價格維持在 1500 美金附近。

    這樣的現狀也充分說明了:市場先知先覺的投資者仍沒有拋售黃金,避險情緒和對於後市的擔憂並沒有因為股市的大漲而減少

    降息所帶來的繁榮只是表面的,而且也催生了投機氛圍的加劇,繼續拉高了資產價格泡沫,反而還會助長下一次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十年一次的經濟週期是難以被消滅的,“危機”或許也並非是壞事

    經濟的執行總會有興衰的週期,由於投機所造成的價格泡沫、資金配置的失衡也需要一場危機來進行市場資源的重新配置,淘汰落後的產能和產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日本樓市危機讓他們“失去了二十年”,但是人家十八年十八個諾貝爾獎確是不容爭辯的事實,現在日本在精密製造、機器人等諸多領域仍舊拔得頭籌。如果樓市的泡沫沒有爆發,或許大家仍舊會沉迷於炒房、投機,實體企業和經濟在“暴富”思維的左右下,怎麼可能會健康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讓許多老牌的銀行都遭遇了倒閉,棄房斷供者不在少數,但是也正是因為此次“壯士斷腕”,美國的經濟在經歷這個調整週期後再次迎來了長達十年的繁榮,股市也連續十年迎來上漲。

    在浮雲君看來:經濟危機就是市場自我調節、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更新升級的一次“自我革新”

    就像我們的房地產行業,如果沒有一次大的“變數”,難以改變目前支柱產業的地位,那麼大家炒房、投機的熱情就不會降低,資金就不會流向實體,長此以往會催生更大的泡沫,整個民族都會失去發展的良機。

    總結

    在浮雲君看來,美聯儲降息的步伐仍舊會繼續,延緩危機發生,讓表面的繁榮更持久(起碼在自己任期之內),這是川普的考量,2020年大選臨近了,股市、失業率作為他政績的標榜,他當然不會輕易讓自己的“成績”付之一炬。

    我們作為普通的居民,也需要意識到經濟危機的存在,提前做好風險對沖的準備,或許還能抓住機會在危機中實現階級的逆襲。就像《國家破產之日》中的男主角那樣。

    (《國家破產之日》劇照:男主角正在遊說投資者,讓他們進行逆向投資)

  • 10 # 金融見聞錄

    美聯儲陷入看似蓬勃發展的經濟與可能即將來臨的金融危機之間左右為難。

    這就是為什麼FED決定在10月30日再次降息25個基點——這是數月來的第三次降息——看起來怪怪的。當經濟像資料顯示的那樣強勁時,降低利率實際上是聞所未聞的。而且,根據經濟學教科書,在繁榮時期降低利率肯定會導致災難。

    問題是,不降低利率可能更糟糕。這是因為企業部門負債過多,已經到了危險的地步,造成了金融泡沫。借貸成本的上升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破產,從而導致金融危機蔓延,使美國經濟脫軌。

    從表面上看,美國經濟似乎執行良好。

    失業率處於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通貨膨脹率接近2%的目標。而且,在大約125個月的時間裡,美國正在經歷至少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

    然而,仔細看看引擎蓋下面,事情看起來很麻煩。

    無數的貿易戰讓美國公司、農民和消費者付出了沉重代價。製造業——曾經是美國的就業引擎,按理來說應該是貿易戰下受益的行業——正在經歷自2009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放眼海外,情況甚至更糟,全球經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對抗衰退的彈藥所剩無幾。——確實如此。

    雖然這很糟糕,但我們還沒有看到最可怕的部分。

    2008年金融危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的過多債務,其中很多最終都變成了壞賬。

    如今,問題出在美國企業界。自2008年美聯儲將目標利率降至創紀錄的0.25%以來,市場上充斥著廉價資金。這對美國公司來說是難以抗拒的,因為它們一直在大舉借債。

    目前,美國公司坐擁創紀錄的15.5萬億美元債務,相當於美國GDP的三分之二。不幸的是,這些債務主要不是用來為擴張和增長融資,而是更普遍地透過股息、股票回購和收購來提振股價。

    當聚會結束時,問題就來了——當利率開始上升,公司,尤其是那些承擔更多風險的公司,無法再融資或償還債務。這就是將信貸繁榮轉變為金融危機的原因,正如2008年發生的那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在不包括小企業在內的企業債務中,有一半屬於高風險或垃圾級債務,其違約機率遠高於投資級債務。

    更糟糕的是,6600億美元的公司槓桿債務以抵押貸款的形式持有,這些債務被出售給各種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儘管這有助於將利率維持在更低水平,但違約率的上升也會給市場帶來損失,並導致投資者大舉拋售。

    隨著這個週期的螺旋式上升,它會刺激失業率上升、消費者支出下降、更多的企業破產,如果不停止的話,還會引發經濟衰退。這就是2008年發生的情況,當時次貸借款人無法大量償還抵押貸款。

    換句話說,在當前這種企業債務高企(在一些人看來風險極高)、企業利潤不穩的環境下,利率哪怕朝著錯誤的方向走一點點,都有可能將債務變成面值只有幾美分的垃圾債券。

    這就是為什麼美聯儲別無選擇,只能繼續降低利率並保持不變。這場賭博的賭注在於,企業將利用這些喘息的空間,讓自己恢復正常。

    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或者做不到的話,那麼下一次危機就不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豆怎樣種才長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