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我是一個小書蟲

    張先,宋朝詞人,進士出身,詩詞和同時代的人一樣,大多反應男女的離別之情,士大夫的閒情雅緻,我對張先最大的印象有兩點。

    其一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鴛鴦被裡雙成眠,一枝梨花壓海棠。

    這可首詩可稱謂豔詩,但是在這首詩中能體現漢字或者說中文的特點,記得李敖的演講中提到,老人叫“白髮”,少女叫“紅顏”,以人物的特徵來代替人。

    其二

    “雲破月來花弄影”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著一“弄”字,意境全出,“弄”字為人所稱道,有一種朦朧的美!

  • 2 # 靜話詩詞

    謝邀。張先,大家認識識他,多半是因為蘇東坡的一樹梨花壓海棠。東坡這咋地,流傳範圍卻很廣。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張三影。透過這個名字認識的朋友應該屬於詩詞愛好者,起碼是對詩詞感興趣的朋友。而這幫朋友裡還有一部分喜歡八卦的,喜歡研究他和小尼姑那段蠅營狗苟的事。宋史裡不見其傳,所以他的事大多是其他一些野史和文學作品記載,以及從自己作品和朋友作品來剖析。今天一諾說點為人知的事,再說點鮮為人知的事。具體評論結尾再說。

    首先說,他的朋友圈,歐陽修,晏殊蘇東坡,梅堯臣等人都和他關係不錯,和當時柳永比肩。但是現在知道柳永的比張先的多,主要是因為柳永有三件比較厲害的事,第一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東坡說不減唐人高處。第二凡有井水處皆歌柳詞。第三,奉旨填詞。但是名氣不代表水平。不可同日而語。

    蘇舜欽梅堯臣是,當時詩壇領袖人物。

    歐陽修晏殊蘇軾這三位不必說了大家都清楚,是什麼級別人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先也當仁不讓。

    因為在安陸縣待過。被人稱為張安陸。《古今詩話》中說:“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這是張先的另一個名字。

    張三影是自封的。‘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張先生平所得意。所以後來人稱為張三影。

    一諾評,張子野詞,不花間嬌嬈,不部五代後塵,樂府餘音當時唯子野一人可得而已。一諾最愛其,入破紅腰舞亂旋,之句。

    政治沒什麼大作為,也沒什麼大過錯。

    男女的事,從年少風流,到老當益壯,史上罕見以。

    這裡就不八卦太多了。像什麼泡尼姑,取小妾爛大街的事說了也沒意思。說個官妓索曲的故事吧。

    張先老年在杭州待過一段時間,給很多官妓作詞,卻把同為官妓的龍靚忽略了。於是龍靚給張先寫了一首詩索詞:“天與群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張先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於是寫了一首雙調《望江南》回贈: “青樓宴,靚女薦瑤杯。一曲白雲江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人物誤瑤臺。 醺醺酒,拂拂上雙腮。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標格外塵埃。”這個事和蘇東坡的李琪的故事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東坡拿老杜說事,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張先比較玩套路,直接誇,這樣比東坡來的實在點。反正那時候流行這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歐陽修非常欣賞張子野的詞。卻沒見過,第一次張先去拜竭歐陽修,歐陽修就像曹操迎接許攸那樣,來不及穿鞋,趿拉著迎接他。道,莫非是桃杏嫁東風先生?可見其功力。

    東坡莫笑老張先,

    本自風流一少年。

    我愛君家詞更好,

    誰言不若柳屯田。

  • 3 # 綰書閣

    張先(990-1078),是北宋年壽最高的著名詞人。他一生官運雖不亨通,卻也沒有太大的人生挫折,因而一生流連風月,聽歌看舞,瀟灑自在。關於流連風月之事,北宋文學家蘇軾曾作七言絕句《一樹梨花壓海棠》,用來調侃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十八歲小妾。

    張先所作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軾所作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文人雅士,瀟灑風流,關於其風韻往事可以笑之一談,其作品還是有些鑑賞價值的。其作品題材有以下幾點:

    1.聽歌看舞的場面和感受

    傳神地表現歌姬的才藝和表演時的情態,使人如臨其境。如《減字木蘭花》寫舞姿:“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只恐輕飛。擬倩遊絲惹往伊。”他尤其善於用形象化的語言傳達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動人的樂音,如“三十六絃蟬鬧,小弦作團。”

    2.獨具匠心,描寫自然景物。

    善於透過物影來表現景物的動態美和朦朧美。並因此得名“張三影”尚書郎張先善著詞,有云:“雲破月來花弄影”,“蓮壓卷花影”,“墮輕絮無影”。

    張先詞內容主要寫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但他從兩個方面改變詞的發展方向。

    一是大量用詞來贈別酬唱,擴大了詞的實用功能,在文人雅士的社交場合,用詞來酬唱贈別。

    二是題序,將日常生活引入詞中。現存165首詞中,70多首用了題序。有的詞序文字過長,有一定的敘事性。如《木蘭花》:“去春自湖歸杭,憶南園花已開”正因為如此,張先詞被人視為“古今一大轉移”(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 4 # 娛夫對韻

    張先所作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軾所作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娶了小妾後,只過了八年,張先就駕鶴西去了,令人驚奇的是八年裡,小妾居然還給他生了兩男兩女,戰績令人髮指。

  • 5 # 滄海人間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提到北宋詞人張先,首先會到想他的綽號“張三中”和“張三影”,還有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所贈的“‘桃杏嫁東風’郎中”。張先(990/1078),年八十九而卒,在中國的古代詩詞大家裡,可以說是一個長壽者。“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張先擅長小令,他的詞大多反映的是士大夫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在當時就很有名。他的詞意韻恬淡,內在凝練,善於以工巧之筆表現一種朦朧的美,在兩宋婉約詞史上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他是使詞由小令轉向慢詞的過渡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家。張先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隱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交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是張先臨老傷春之作,也是其詞中的名作。著名的北宋詞人宋祁極其讚賞其中的“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並稱張先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在當時能得到歐陽修和宋祁兩位大家的讚譽,不能不說,張先在詞作方面的影響很大。“日曈曨,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張先《歸朝歡·聲轉轆轤聞露井》),“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張先《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再有《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中的“雲破月來花弄影”,皆被張先自認為是他人生中得意之作,並自謂張三影,世人也隨之都稱他為“張三影”。

  • 6 # 軒轅說文史

    時光倒轉到九百多年前的一個傍晚,在北宋時期,東京汴梁城中的一所宅院內,歡快的絲竹之聲不絕於耳,一個年逾花甲的老者身著新郎裝不時地招呼著前來賀喜計程車大夫們,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突然一個家童來到這位老者身邊耳語幾句,老者聽後,更加精神矍鑠,向外迎去,前方不時的傳來道賀之語,“啊哈,子野兄,恭喜、恭喜呀”,“哈哈,東坡兄、閱道兄,毅夫兄,公擇兄,快快有請”。

    這場面,各位一看便知,這位老者今日正值大婚。你道這位老者是哪位,會有這麼多大咖來參加他的婚禮。

    諸位大咖賀喜的這位子野兄姓張,名先,字子野,今浙江湖州人。公元990年生於官宦之家,北宋詞人。1030年,人生至四十一歲時高中進士及第。曾先後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判官等朝廷命官。

    從1064年,七十五歲後官至尚書都官郎中,今日的他已八十高齡,但對生活的熱情可謂是不減當年呀。

    各路貴客已至,那就開席暢飲吧。文人士大夫的喜宴上,吟詩填詞那是必有的節目啦,酒過三巡後,這位老郎官的心情歡樂至極呀。嘿嘿,我要讓你們羨慕、嫉妒、恨。

    嗯,老兄我雖然已經八十了,但我心裡是和你們一樣的,有著一顆年輕的心呀。有個秘密我只對諸位好哥們分享啦,我這位小美人今年芳齡一十八歲,老哥我八十,剛好、剛好。來來來,喝酒、喝酒,老哥我先作詩一首助興,諸兄隨便。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此時的蘇東坡因原配病逝,剛娶了小他十一歲的小姨子,按說他應該是讓諸兄羨慕的第一人選,但今日不同了,可能是因為心裡有酸的因素在吧,便藉此題調侃了一番,隨即吟詩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呵呵,高手就是高手,黃話都說的這麼高雅,簡直是讓人無法拍磚。用白色的梨花喻指白髮的老郎張子野,用嬌豔欲滴的海棠花喻指青春年少的美嬌娘(東坡兄,i服了you)。

    各位老司機看到此處可能會有疑問了,這位老郎已經這麼一把年紀了,這戰車還能開的動嗎?

    各位你還真別小瞧了這位張司機,這戰車一開可就是八九年呀,戰績還頗豐,兩男兩女(是否羨煞各位老司機)。

    那麼這位老司機年輕時又會是怎樣的呢?一位風流倜儻的才子,身邊又怎麼會缺少紅顏佳麗。從他的詩詞中可見一斑,一首年輕時寫的小令透出了些許的風流韻事。

    《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不難看出,這是一首閨怨詞,上闕追憶別時情景,圍繞一個“情”,直陳離恨。下闕摹畫別後孤境,復言痴心。

    登高懷遠,但心中的傷痛何時才能了呢?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又沒懷過春呢?情濃時,問世間萬物那個比的。離別時的哀愁就像那千萬枝柳條隨風亂舞,歸何處。

    東街上那紛揚的飛絮啊,迷濛一片。漸去漸遠的馬兒不時嘶叫,揚起的塵土綿綿不斷,你讓我這閨中之人到哪裡去尋覓情郎的行蹤?

    池塘裡的春水溶溶,一對鴛鴦縱情嬉戲,讓寫詞之人好不羨慕呀,聯想到自己獨居閨苑的當下,怎能不惆悵。

    池中的小船兒往來於南北兩岸,離別只在一瞬間,而我的郎,你在何方,何時能相見,獨倚欄杆,怨看夕陽。

    每當黃昏之後,我懷著悵惋的思緒走下畫閣,不情願的收起梯子。不覺中一彎斜月便照進了簾櫳。

    心情壞到了極點,看著窗外的夜色,獨自無人憐愛,這世間,我只願得一人之心,白首不離,足也。

    正所謂月到圓時月即缺,情到深處情轉薄,幽恨滿懷,細細想來,真不如那桃花杏花,還知道及時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怨人之語,自古有之,“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你曾經對我許下的盟約,是否還能抵得過地久天長的歲月。

    各位你道這張子野詞中寫的是什麼事,一個男人家怎麼又是愛又是怨的。這其實是文人慣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啦,文人們大多喜歡用假借美人的口吻表達感情。

    張司機的這首詞實是寫一個和他曾經私約過的一個小尼姑的場景啦,原來張司機在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風流倜儻一表人才的大才子啦,各處的賞花賞月那是少不了。

    天天的風月場所去多了,也會厭煩的。這天,心想我得去靜一靜的地方讓身體歇息歇息,於是悠哉到了一所尼姑庵中,香客稀少,庵內靜寂,那就轉轉吧。

    哦,尋聲瞧去,呆目良久。且看:兩道似蹙非蹙的柳葉眉,一雙秋水盈盈的雙眸,真個是,面似桃花含春水,腰似楊柳醉東風。

    天賜佳人,如此這般一來二去的,兩人好上了。俗話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時間長了,紙怎包的住火,幽會之事給庵裡的老尼姑們知道了。

    這還了得,老衲的弟子你都敢泡,好你個小子。如此一來好事就這樣給拆散了,可怎會甘心,你有政策,我有對策,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且看老尼如何管教,都是過來人,打罵是沒有用的,於是囚小尼於一池中閣樓,讓你們不得相見,死了這條心。

    燒起的火怎會一下子就能滅掉呢,沒安靜幾天,他們就開始行動了,這晚夜深人靜,老尼們也都已入定了。

    小尼姑便偷偷地從梯子上下來,這把梯子還真成了他們穿牆翻苑的好幫手,如此這般,這池島中的小閣樓便成了他們幽會的場所了。

    事後,張子野回味此事那是毫不快哉,萬分留戀不捨呀,於是乎就寫了這首《一叢花》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情懷。

    當然,這只是張子野一生中的一個小小的撩妹插曲了。我們這位張大才子可謂是,撩妹、做官、寫詞三不誤呀。

    因在《天仙子》一詞中有,“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成了千古傳頌名句,奠定了其在北宋詞壇的地位。

    後因在《歸朝歡》中有“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剪牡丹》中有“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自舉為其平生的得意之句,故世人稱之為“張三影”。

    張先在其八十九歲時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他的這位小妾也在他死後沒幾年病逝了。張先的一生可謂是圓滿的,官場幾乎無風波,生活中不時的驚豔滋潤。

    張子野

    軒轅

    昔日年少會小尼,

    今朝耄耋娶嬌妻 。

    青雲平步張三影,

    羨煞諸多老司機 。

  • 7 # 彥書詩詞美文

    張先,北宋著名詞人,時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多有往來。文采斐然,尤其擅長小令兼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而受世人讚揚。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雲:“才不大而情有餘,別於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其又言:“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後一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

    張先因其名詩先後有過三個稱號:

    “桃杏嫁東風郎中”

    《過庭錄》有言:‘張子野《一從花令~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時盛傳,歐陽修尤其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在南地,以故聖都,謁永叔,聞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是否得此稱號。

    “張三中”

    張先《行香子》詞末句“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時人皆愛,而冠以張三中雅號。

    “張三影”

    張先,先後有三首詞,皆因其影用得精巧絕妙,而又意境幽微。“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因此三影而獲張三影,代之張三中。

    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 其詞一反映士大夫之詩酒生活、男女之情,二反映都市社會之生活現象。皆能語言工巧,意韻恬淡,意象繁富,內在又兼凝練,以工巧之筆展現一種朦朧之美,於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他是使詞由小令轉向慢詞過渡中不能忽視的功臣。縱觀詞史,以因作品而獲稱號的人不多,而一連獲三的,更少。我們估且不管張先之私生活如何,若單論詩詞,恐其作品不可不閱也。

  • 8 # 草夕寸品文史

    說起張先,許多人也許不熟悉,但是提到蘇東坡的一句名詩“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家應該就很熟悉了。因為蘇軾的這首詩寫的就是張先。張先到八十歲的時候,又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姑娘。他的好朋友蘇東坡調侃他就寫了“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詩。這是一首很有畫面感和隱喻味道的詩。一樹梨花顯然是白髮蒼蒼的張先,嬌豔迷人的海棠,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姑娘。張先,字子野,北宋文學家,詞人,有一百八十餘首詞作流傳於世。張先是北宋文學史上最開心快樂的詞人。他運氣好、心態好,一輩子樂樂呵呵寫情詩,把婉約詞寫到了極致。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通過幾首詩來了解一下這位風流的詩人吧。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行香子·般涉調

    舞雪歌雲。閒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鍾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張先是詞人之中外號最多的人。因為張先曾經做過安陸縣的知縣,所以,被稱為張安陸。張先在這首《行香子》的詞中寫道:“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所以又叫張三中。張先寫詞,喜歡用“影”字。他比較得意的有“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和“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後來,人們就稱呼他“張三影”。這首詞讀來讓人頓覺一種淡淡的美好之意,特別是最後一句設計的十分精巧。

    千秋歲·數聲鶗鴂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這首《 千秋歲 》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 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思”,諧音雙關。在這個情網裡,他們是透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繫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 ,這時東窗未白 ,殘月猶明。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手執酒杯聽人唱《水調歌》,想借聽曲喝酒來排解憂愁,一覺醒來天已過午,醉意雖消,但愁意未減。年輕時的美好時光已經逝去,幾時還能再回來?值此人生暮年,感嘆年華易逝,以前的美好時光只能存在於回憶之中了。夜晚水禽並眠在池邊沙岸上,明月衝破雲層的阻礙,晚風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搖曳。拉上一層層的簾幕遮住了搖擺的燈焰,風更大了,人們也都已睡去,經過這場晚風,明天園中小路上應該滿是片片落花吧。這首詞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這句“雲破月來花弄影”了,特別是一個弄字,意境全出。

  • 9 # 沐陽說

    張先,又稱子野,北宋著名詞人,他工詩善畫,以詞名聞天下,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詞意韻恬淡,意象繁富,內在凝練,於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雲:才不大而情有餘,別於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

    我們都知道,自太祖、太宗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以來,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迅猛增加,“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成為宋代士大夫典型的特徵,當時文人詞也達極致,詞壇百花齊放,眾多詞人也常常會因為一兩句佳句而得到一個雅號,比如秦觀因為那句“山抹微雲,天連衰草”被稱為山抹微雲秦學士;柳永因為那句“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被稱為露花倒影柳屯田;賀鑄因為那句“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被稱為賀梅子。宋祁因為那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被叫做“紅杏尚書”。

    而張先,大概是雅號最多的詞人之一了,曾經做過安陸縣的知縣,所以,被稱為張安陸;又因為那句“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被叫張三中;而他本人卻比較喜歡別人叫他“張三影”,他喜歡寫“影”,最得意有“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和“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三句。

    張先一生,八十八載的光陰,歷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生前與歐陽修、晏殊、東坡等巨擘交遊甚廣,一生官不顯達,卻也平穩富足、波瀾不興,作為宋初文壇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宋史》卻無立傳,生平多不可考,如今流傳下來的也多是些生活趣事和風流韻聞,蘇軾曾稱這位詞壇前輩“人善戲謔、有風味”,可以想見,張先的一生或是疏放浪漫,極富情趣。

    或許是因為一生身處小官,沒有多少“憂世”情結,他致仕後的晚年生活,更是歲月安好,悠閒自得,在東坡為他所寫的《祭張子野文》中有描述:

    “坐此而窮,鹽米不繼”、“不問從來生計薄,題簌盈閣是家藏”、“優遊鄉里,嘯歌自得,有酒輒詣”、“坐看雲起雲落、花開花謝”......

    十詠圖

    尋常家庭,少年勤學

    990年,張先出生在烏程一個尋常家庭,並非官宦之家,祖父張任生平仕途已無可考,《齊東野語》對其父親張維有介紹:

    少年學書,貧不能卒業,去而躬耕以為養。善教其子,致於有成。平居好詩,以吟詠自娛;浮游閭里,上下於溪湖山谷之間,遇物發興,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採繪之華,而雅意自得。倘佯其閒肆,往往與異時處士能詩者為輩。

    可見張先的父親是滿腹經綸之人,放棄讀書求仕,回到老家以耕種為生,教導張先讀書成才,這樣的父親,給張先打下了堅固的學習基礎。

    值得一說的是,張維亦是當時小有名氣的詩人,留下不少詩作,張先晚年時無意翻見父親詩作,傾其才學創作了一幅《十詠圖》,記錄下父親所創作的十首詩,傳世至今。

    少年時的張先雖家境尋常,也沒有神童名聲,但得益於父親的教導和影響,自小就勤奮愛學,小小年紀,便頗有才學,早早立下了考取功名的志向。

    青年風流,才名遠揚

    要說張先第一次在文壇留下名氣,應該要從一段情事說起。

    《古今詞話》裡記載,張先年輕時,曾與一名小尼姑相好。後來被庵中的老尼姑發覺之後,對其嚴厲制止,並且還把小尼姑關在池塘深處小島的閣樓上。然而,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張先。為了相見,張先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划船來到小島上。然後小尼姑放下梯子,讓張先上樓。如此風流日久,深得人性快活。

    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

    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

    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訴衷情》

    後來二人被迫分手,張先多有不捨,便寫下了《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這首詞一出,可以說是讓張先在文壇“火”了一把,也成為了張先第一首主打詞作,後來晏殊、歐陽修對此詞尤為欣賞,順帶著還得了一個雅號,叫做:桃杏嫁東風郎中。

    范公偁《過庭錄》中有記載:

    子野《一從花令》一時盛傳,永叔(歐陽修)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聖都,謁永叔,聞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

    自古文人多風流,柳七在首,張先緊跟其後。

    除了與尼姑之外,張先還和北宋名妓謝媚卿也有過一段情事。

    當時,張先去玉先觀,在路上碰到了名妓謝媚卿,開始時,兩人對擦肩而過,卻彼此互不相識,後來在別人的介紹之下,兩人相互仰慕,目色相對。一才子,才韻既高,一佳人,秀色絕世。自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事!

    事後,張先填詞《謝池春慢》,將這段情感,化作文字裡的記憶:

    繚牆重院,時聞有、啼鶯到。繡被掩餘寒,畫閣明新曉。朱檻連空闊,飛絮知多少?徑莎平,池水渺。日長風靜,花影閒相照。

    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秀豔過施粉,多媚生輕笑。鬥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歡難偶,春過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

    張先的名聲可以說是越來越大,人人都知道風流才子張先。

    廿年宦海,遍歷繁華

    1030年,年過四十的張先和歐陽修一同考中進士,次年為嘉禾判官,自此開始了二十年的官宦生涯。

    宦途雖未顯達,但因為晏殊的關係,張先的仕途生活也算過的不錯,雖比不上晏殊“富貴悠遊幾十年”,卻也安然閒適,各地為官,皆留下佳名,其父親張維也憑子貴,官拜四品。

    為官期間,張先“嘗與晏殊、歐陽修、王安石、宋祁諸人遊”,留下了多篇酬唱宴飲詞。

    在張先現存的 165 首詞中,有關酬唱感懷的詞作不在少數。有為送別友人,流露依依不捨的《轉聲虞美人·霅上送唐彥猷》:

    使君欲醉離亭酒。酒醒離愁轉有。

    紫禁多時虛右。苕霅留難久。

    一聲歌掩雙羅袖。日落亂山春後。

    猶有東城煙柳。青蔭長依舊。

    有在渝州送人東歸和韻而作,深懷悠長思念的《少年遊·渝州席上和韻》:

    聽歌持酒且休行。雲樹幾程程。

    眼看簷牙,手搓花蕊,未必兩無情。

    拓夫灘上聞新雁,離袖掩盈盈。

    此恨無窮,遠如江水,東去幾時平。

    也有諳盡別離滋味,以曠達面對的《木蘭花·和孫公素別安陸》:

    相離徒有相逢夢。門外馬蹄塵已動。

    怨歌留待醉時聽,遠目不堪空際送。

    今宵風月知誰共。聲咽琵琶槽上鳳。

    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還有感嘆繁華似錦、絕麗風光的《宴春臺慢·東都春日李閣使席上》:

    麗日千門,紫煙雙闕,瓊林又報春回。殿閣風微,當時去燕還來。五侯池館頻開。探芳菲、走馬天街。重簾人語,轔轔繡軒,遠近輕雷。

    雕觴霞灩,翠幕雲飛。楚腰舞柳,宮面妝梅。金猊夜暖、羅衣暗裛香煤。洞府人歸,放笙歌、燈火下樓臺。蓬萊。猶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弄影聖手,詞壇一絕

    前面說到,張先的雅號諸多,而他本人獨愛“三影”,而這“三影”中,又數“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最為精彩。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對於張先來說,這或許是他為數不多的愁緒,春天對少年來說是活潑的,對青年來說是熱情的,而對於中年過後的張先,則充滿著淡淡憂傷。

    他一生中已經數十次送走了這樣的春天,而同時也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春天走後還會回來,可是青春一去不再復返。

    這首詞的“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歷來為人所稱道。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說:

    心與景會,落筆即是,著意即非,故當膾炙。

    明代楊升庵對之更是讚不絕口:

    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

    單就寫影來說,這句詞或許不亞於太白的那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而此影之外,在現存165首詞作中,直接寫到“影”這個詞的就有二十六首之多,內容包括花影、月影、水影、人影、火影等各種能夠用影來表述的事物。

    可見張先“弄影”確實嫻熟,虛實之間,似乎也透著絲絲孤獨。

    致仕歸鄉,交遊甚廣

    1064年,75歲的張先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後常往來於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並與地方官及隱退的文人相與唱和十餘年

    這個時期也成為了他詩詞創作的另一個巔峰期。

    1065 至 1066 年蔡襄知杭州期間,張先曾與他同遊西湖,用“湖”字韻作同題詩。蔡襄離杭,張先作《喜朝天·清暑堂贈蔡君謨》別之:

    曉雲開。睨仙館陵虛,步入蓬萊。玉宇瓊甃,對青林近,歸鳥徘徊。風月頓消清暑,野色對、江山助詩才。簫鼓宴,璇題寶字,浮動持杯。

    人多送目天際,識渡舟帆小,時見潮回。故國千里,共十萬室,日日春臺。睢社朝京非遠,正如羹、民口渴鹽梅。佳景在,吳儂還望,分閫重來。

    他與湖州知州孫覺、李常、蘇軾有深厚的交誼,與後二者同為著名“六客”( 張先、李常、蘇軾、陳舜俞、楊繪、劉述)雅集之中的“三客”。而以湖州、杭州為中心的吳越詞壇曾經鼎盛一時,張先乃是其中的重要作者。

    張先比蘇軾年長四十六歲,二人算是忘年之交,亦師亦友,蘇軾在《題張子野詩集後》中寫道“子野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技耳”,子野作古,蘇軾正在密州當太守,他在《祭張子野文》中真誠地說:“我官於杭,始獲擁彗,歡欣忘年,脫略苛細。”“擁彗”即手持掃帚,打掃庭除,是執弟子禮的舉動,“脫略苛細”,則指張先對蘇軾初學作詞時曾加以修改潤色,字斟句酌,協韻衡律,非常精細。東坡作詞深受張先“細琢歌詞穩稱聲”的啟發和影響。

    熙寧七年,張先與陳舜俞、劉述、李常及當時因不滿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的楊繪、蘇軾一起聚在湖州宴詠暢飲。席間張先作《定風波令》即“前六客詞”,傳於四方,這是有名的“六客之會”,太守李常在此築‘六客堂’以記之。而十七年後(元祐四年 1089),蘇軾復作“後六客詞”追念此事,並與張先之作同刻於湖州墨妙亭(現存飛英塔公園內),共成北宋文壇的一段雅事。

    梨花海棠,晚年風流

    前面提到,北宋一朝,論及風流,首推兩人,一是柳永,二便是張先。

    不過,張先和柳永雖然都很風流,但是其人其情卻又是不同的。柳永政治失意,墮落紅塵,常年流連風月,所交往之人,莫過蟲娘佳娘酥娘,全是風塵女子。而張先很不一樣,大半生錦衣玉食,悠閒富貴。所交往之人,有紅塵歌姬,也有良家女子,有絕世名妓,更有廟庵尼姑。

    而張先在世的最後一次風流,已年過八十。

    據傳張先在八十歲時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

    一次家宴上,張先春風得意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軾也即興附上了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後來此小妾八年為他生了兩男兩女。張先一生共有十子兩女,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

    當然這則趣聞,如今已難辨真假,據說典自清人劉延璣的《在園雜誌》,可翻看很久,也沒能找到原文出處,所以姑妄以為多是後人牽強附會。

    不過東坡確有一詩調侃張先納妾一事,名為《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怡然一生,詞史留名

    1078年,張先病逝,終年八十九歲,葬於湖州弁山多寶寺。

    回顧這位北宋年壽最高的詞人的一生,優遊的生活和強健的精力令他這一生都流連風月。張先雖然沒有顯赫的名位和通達的仕途,但多次為官的經歷使他見多識廣,城市的風光與繁華盡收眼底,這對張先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將豐富的生活閱歷帶進生命的寫作,為北宋詞風的轉變作出重要的貢獻。

    在當時,張先雖與柳永並稱,但在後世的評價中,他受到的關注卻遠遠不及柳永廣泛。

    從文學的角度上來看,張先在詞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他承晉宋風流之韻致,始創瘦硬之體,開啟了伶工之詞向士大夫之詞的轉變。他破體為詞,以詩法、文法來填制詞曲,小令與慢詞融匯兼得,不僅擴充了詞的表現形式,使詞的題材範圍不斷增大,寫作視野更為廣闊,同時增加了詞的社會功能,開拓了詞的境界,也提升了詞體的內在品格,同時亦保留了詞的格調韻味,雅俗共賞。他對傳統詞有傳承,又為後世詞的革新奠定了基礎,含蓄髮越的內質使其成為“古今一大轉移”的承前啟後之人,也正是基於此,張先對宋代詞壇詞風的轉折和詞的品格地位的提升功不可沒。

    對於這一點,清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作出過總結:

    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後,一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益令我思子野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克龍表示,英美貿易協定,英國最終會成為美國的附庸國;事實真會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