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戰哲學

      其一:優柔寡斷

      我們並不陌生,在鴻門宴中,亞父范增為項羽獻策,擺了一場鴻門宴,目的在劉邦和項羽坐定後乘機殺了劉邦,項羽堅定地答應了,但在劉邦到來之前,卻聽了項伯所言,殺劉邦的心思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劉邦到後,更加顯得猶豫不決,這時又加上劉邦的手下樊噲的一席話,使項羽信以為真,白白放走了劉邦,失去了殺劉邦的最好機會。

      其二:有勇無謀

      在於劉邦的諸多較量中,項羽可謂是空有一身武力卻沒有頭腦。從鴻門宴中便可觀之,輕易聽信他人的話,卻把叛變劉邦,給項羽通風報信的曹無傷說與了劉邦:“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這充分體現了項羽旁聽他人,有勇無謀,白白斷送了對自己一片忠心的曹無傷的性命。

      其三:迷信心理

      項羽的迷信心理是項羽失敗乃至斷送性命的重要原因,項羽在霸王別姬後,逃至烏江,有一種說法是項羽本想逃走,卻見烏江岸邊由成群的螞蟻圍成了幾個字“項王亡於此”,項羽看後,便認為這是天意,即發出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隨後本有機會逃走的項羽選擇了烏江自刎,而那些圍成字的螞蟻,真的是天意嗎?其實,劉邦知道項羽的性格心理,便讓人在烏江岸邊用糖水寫下那幾個字,螞蟻見到糖水後必然成群結隊圍上去,而項羽卻認為是天意,這不太可笑了?

      其四:死要面子

      項羽被困烏江後,一是認為戰敗乃天意,遂自刎,還有一點,那就是死要面子。據《史記》記載:項羽面對烏江亭長,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遂與漢軍決戰,最終自刎身亡。胡曾有詩曰;“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體現了項羽的死要面子,而又有杜牧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假如項羽不死要面子,退回江東發展,最終誰的天下還不一定呢。

      其五:殘暴不仁,虛榮心強

      殘暴不仁是項羽失敗最重要的一點,早年久攻襄城不下,進城後,項羽就對手無寸鐵的百姓大加屠殺,剩下的被活埋,進軍咸陽時,項羽下令將20萬投降的秦軍全部坑殺,在打敗秦國後,又殺死了秦國已投降的第三世皇帝子嬰。並且項羽的虛榮心極強,據《史記》記載:項王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樣的殘暴與虛偽,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嗎?他的這種性格最終使他眾叛親離,走向滅亡。

  • 2 # 中孚鑑

    項羽,是秦朝末秦反秦義軍的重要人物,他曾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主力,不僅讓秦朝無力再戰,也讓秦朝名存實亡。同時項羽本人也因此戰而奠定了他在諸侯間的霸主地位。故而秦朝的滅亡,項羽是有很大功勞的。

    秦朝滅亡後,項羽自號西楚霸王,雖然他沒有稱皇帝,但他卻有著和皇帝一樣的權利。同時他大封諸侯,封的不僅有反秦的功臣,還有封原六國貴族的後人為王,而劉邦在當時被封為漢王。

    後來劉邦反對項羽,從而也拉開了四年的楚漢相爭時期。雖然曾經項羽曾經屢敗劉邦,但每次劉邦都能東山再起。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最終在垓下之戰中,英雄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而死。從而劉邦取得了楚漢相爭的最終勝利。

    而項羽雖然敗給了劉邦,但是他的個人武力卻很強,是聞名古今的一個武將。因他的勇猛,故而項羽也被稱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同時項羽也是兵家兵形勢中的一個代表人物。

    項羽曾經在楚漢相爭前期時,可謂是屢勝於劉邦,那時他是有很大主動權的。然而項羽最終是敗了。那項羽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主動權的呢?

    首先,項羽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是他為人剛愎自用,主觀意識太強。同時他重用的人多數人自己的心腹,相對於別的人,雖有很有能力,卻因為不是自己的心腹,故而得不到重用,比如著名的韓信,曾經就在楚營呆過。

    再則,項羽不僅重用的是自己的心腹,而對其他的諸侯王,則多是猜忌打擊,對他們頗為苛刻。故而項羽後來也大失諸侯之心。這一點劉邦則與項羽多是相反。

    其次,項羽在大封諸侯時,也就是重新組合當時的諸侯勢力,而他在封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原有諸侯的勢力,他偏向於對自己忠心的。如此也給以後諸侯們反對項羽埋下了隱患。

    同時,後來項羽又攻打齊國久攻不下,不僅如此,項羽也因此陷入了齊國這個泥潭而不能及時的抽身。

    而劉邦而帶著五路諸侯人馬共五十六萬人攻打楚國,項羽知道後,他自己親自帶領三萬領兵去迎戰劉邦,剩下的人繼續攻打齊國。劉邦人馬雖然眾多,但最終還是敗給了項羽。

    劉邦雖然此次大敗,但劉邦有蕭何坐鎮的後方很穩固,所以劉邦很快能東山再起了,之後項羽再攻打劉邦時,卻不能短時間取勝。

    最後,陳平用離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最終讓項羽賬下極其重要的謀士范增受到猜忌而離開。

    而後來劉邦所拜的大將韓信破齊、趙等國,項羽的大將龍且也戰死,同時彭越又反出。項羽前後受敵,再加上他糧草不足很難堅持長遠,所以就和劉邦簽訂盟約,以鴻溝為界。

    然而因為有鴻溝協議,項羽認真了,他就帶兵東歸,但是這時劉邦則撕毀盟約,從而追擊東歸的項羽。

    就這樣項羽一步步的就失去了楚漢相爭時的主動權。

    後來韓信從齊南下,帶兵直近楚軍,由東向西夾擊項羽。彭越和劉邦的本部人馬一起迫楚軍後退。漢軍將領劉賈帶數萬人和英布一起兵有十萬,自西南方攻打楚地。而之後軍隊得到補充的劉邦帶領而十萬東行。如此數路大軍達六十萬,對楚軍進行了合圍之勢,從而有了後來的垓下之戰項羽的兵敗。

  • 3 # 論古今多少事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項羽,神勇異常,靠自己的神勇之力,在楚漢戰爭中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這樣的一位名門望族子弟最終還是沒有奪得天下,反而讓劉邦這樣一位流氓地痞似的人稱霸了中原地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經過總結,項羽失敗的原因一共有三點。

    第一,有勇無謀,項羽的人物性格和三國時候的呂布頗為相似,在三國類的遊戲中都屬於那種是武力值很高,但是智謀值很低的那種人物。在鴻門宴上,遲遲不肯殺劉邦,最後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身亡。秦軍投降後,立馬坑殺20萬秦軍,整個中原地區都怨聲載道。抗秦戰爭勝利後,立馬要求回家,不知道佔領中原的地盤,最終讓劉邦搶走,而且還恢復了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制度,最終四方都紛紛叛亂,搞得項羽疲於奔命。

    第二,優柔寡斷,項羽的有勇無謀倒是不能完全決定他的失敗,因為看劉邦,他也並不是有多麼多麼強大,並不是一位全才,但是也能佔領天下,和他比項羽又輸在哪裡?在於性格的優柔寡斷。項羽在戰鬥勝利之後,提升官位時,能磨磨唧唧好幾個月,非要把這個方的官印磨成圓的。在低等軍官受了傷之後,他也總是去看望慰問,甚至會留下眼淚,這在戰場上是完全的缺點,戰場上一秒的溫柔都伴隨著很多將士的死去,項羽在戰場上總是這樣的作為實在不像是一位護國虎將的形象。體恤官兵有限度,不要過分貼近地層官兵,你還有你的戰略需要制定,還要安排大軍的行進路線,吃喝拉撒,這才是你的基本任務。基本任務都完不成,就在那裡耍鐵血柔情,兒女情長實在不該。

    第三,也是最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剛愎自用,自己沒有智謀不可怕,有謀臣就行;自己性格溫柔不可怕,能控制住自己就行。但是,這兩條之外再加上剛愎自用,這就徹徹底底的決定了項羽的失敗。范增,被項羽稱為亞父,在他的指引下,項羽一步一步接近稱王稱帝的榮耀,但是這個項羽卻著實氣人,誰的也不聽,就是覺得自己最厲害。他心裡可能想的是,如果凡事聽他的自己肯定可以成為皇帝,看不見自己身上固有的缺點。范增和他說好要鴻門宴上殺劉邦,他滿口答應,結果自己一改主意,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范增拿起玉珏(諧音,欲絕)提醒他半天,他完全就裝作看不見。最後還很大方地放劉邦回家,氣的范增要死要活,後來的楚漢之爭,劉邦輕輕鬆鬆用這一點,離間項羽和范增,最後氣的范增告老還鄉,項羽的命運這時候就已經定格了。

    這三點,項羽哪一點能夠避免都不至於最後自刎烏江,但是這樣的一代武將死的時候還是悲壯萬分,令人感嘆,自稱:“天要亡我”並且不願渡船回到江東,認為自己當初帶著八千江東子弟東渡大江,現在卻一人會還,實在不是英雄所為,一代梟雄在山窮水盡之時仍能說出這樣的話,也是算得上死得其所了。

  • 4 # 中國財經論壇

    歷史上他善於作戰。不精通謀略,在鴻門宴上更是放過了劉邦,不信任謀士范增,兵敗彭城且他本身,目光短淺,自得自滿。

  • 5 # 歷史何必認真

    楚漢戰之爭中,項羽丟掉戰爭的主動權並最終輸掉戰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戰略方針有問題。秦統一六國,嬴政稱始皇帝,開創了歷史先河,意味著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反觀項羽,推翻秦朝以後,逆歷史潮流分封天下給六國遺孤,自封西楚霸王,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任何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都將被淘汰。

    2,戰略眼光不夠寬廣。攻破咸陽後,項羽不思進取,一心衣錦還鄉東歸彭城,而不據守有天險環繞的關中,彭城無險可依,在後來的劉項之爭中,吃虧不小。

    3,有勇無謀。項羽力能扛鼎,勇猛異常,性格卻優柔寡斷,鴻門宴誅殺劉邦,該斷不斷,放虎歸山。

    4,任人唯親,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而不能用。陳平,韓信等人因項羽不能信人而離去。

    5,婦人之仁,眾將攻城略地,有功得不到封賞,士兵受傷生病卻涕泣而分飲食,故賢才怨之,不被其用。

    6,剛愎自用,尊范增為亞父,卻不用其謀。憑仗自己神勇,認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白搭,范增之才,不亞於張良,在項羽帳下,卻無用武只地,惜哉!

    7,劉邦針對項羽弱點,重用張良,拉攏韓信,英布,彭越等,把項羽的地盤,分給這些人,以此換得完成對項羽的合圍,固有垓下之戰,項羽失敗,劉邦勝出。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項羽丟失楚漢之爭主動權,並最終輸掉戰爭,是因為目光短淺 性格缺陷所導致。

  • 6 # 別打我的小拇指

    項羽的人物性格和三國時候的呂布頗為相似,在三國類的遊戲中都屬於那種是武力值很高,但是智謀值很低的那種人物。首先,項羽的武力毋庸置疑,當初起義在項梁的指示下,殺死自己的領導,然後連殺一百餘人,嚇的整個相府沒有一個敢站起來的;而後,鉅鹿之戰,看到在自己的領導無能,士兵們都毫無鬥志,立刻提劍斬殺宋義(楚懷王欽點的大將,此時項羽是裨將,官位低於宋義),然後提宋義頭假傳聖旨,最後破釜沉舟,大破秦軍,威震四海,名聲傳遍諸侯,諸侯國無一不欽佩的五體投地。最後,在楚漢戰爭中,項羽腹背受敵,劉邦緊追不捨,劉邦佔領彭城,項羽立馬就以3萬精兵,斬殺劉邦漢軍10餘萬,直至最後,在烏江自刎之前,項羽仍能以一敵千,斬殺數百人,這樣的勇力實在令人震服。但是,逐鹿中原並不是完全靠戰爭和武力,還有一點很重要,政治。項羽沒有政治家的素質,有勇無謀。鴻門宴上,遲遲不肯殺劉邦,最後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身亡。秦軍投降後,立馬坑殺20萬秦軍,整個中原地區都怨聲載道。抗秦戰爭勝利後,立馬要求回家,不知道佔領中原的地盤,最終讓劉邦搶走,而且還恢復了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制度,最終四方都紛紛叛亂,搞得項羽疲於奔命。

    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於是劉邦跟項羽以鴻溝為界,平分了天下,項羽自認為既然雙方已經握手言和,就都會遵守這個來之不易的合約,因此便掉頭東歸,完全放鬆了警惕,可他忘記了,劉邦是個小人,劉邦看到項羽撤兵之後,立馬調轉馬頭,撕破了合約,打了項羽個措手不及,至此,楚漢戰爭的結局已經非常的明朗,項羽機械遵守這樣的合約,但是對於劉邦來說,這一紙合約,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簡直就是張廢紙,項羽遵守了,卻失去了天下。項羽佔領關中之後,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就是放棄了關中,把咸陽一把大火燒了個乾淨,帶領他的楚國子弟們回到了楚國,建都徐州,這真的是愚蠢的不能再愚蠢了,關中沃野千里,號稱帝王州,進可攻退可守,在中國古代,得關中者得天下,項羽卻放棄了這個能成就帝王之業的地方,跑到了徐州這個周圍沒有任何天險的平原地帶,當劉邦率兵打來時,再憑項羽有多大的本事,也無法改變自己失敗的命運,這就說明,項羽雖然是個大英雄,但是缺少劉邦的眼光,結局註定是失敗的。

  • 7 # 一個人的歷史

    項羽在楚漢之爭中,什麼時候佔據過主動?我只看到項羽的兵力越打越少,而劉邦的部隊則越打越多。劉邦屢次敗於項羽,可謂屢戰屢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失敗者越敗越強,勝利者越勝越弱,這不是很不合邏輯嗎?鴻門宴上的實力對此。在鴻門宴的時候,項羽兵力還是劉邦的數倍,但是到了垓下之戰,項羽手下只剩下了十萬楚軍疲憊之師,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事實上,從項羽分封諸侯、誅殺義帝開始,項羽就已經失去了主動權。分封諸侯的本質是利益分配問題。項羽分封諸侯全憑個人好惡,因此很多有實力的人並沒有得到封賞,這其中就包括了“漢初三將”之一的彭越,這位老兄不敢和項羽剛正面,但是卻不斷的在後方騷擾項羽,讓項羽苦不堪言。誅殺義帝更是給了劉邦最好的口實。楚懷王熊心本來就是項氏一族扶植的傀儡,但是項梁死後,楚懷王企圖培養自己的勢力,並讓宋義取代項梁,成為了楚軍的最高統帥。不過這個宋義在鉅鹿之戰之前,就被項羽幹掉了。“先入關中者為王”這條盟約是楚懷王提出的。對於此項羽十分不滿,按照這個約定,劉邦應該為關中王,但是項羽背棄了盟約,自封為西楚霸王,並自行分封了諸侯。對於楚懷王,項羽尊其為義帝,但讓英布等人在半路伏擊,擊殺了義帝。擊殺義帝這件事是項羽的十大罪之一。劉邦兵出關中、平定三秦,聯合天下的諸侯共伐項羽。項羽的敵人除了劉邦,還有彭越、英布等人,應該說項羽不是被劉邦或韓信擊敗的,項羽是被天下的反楚勢力,聯合擊敗的。彭城之戰是最後的輝煌。但機會還沒有完全放棄項羽,依靠范增的謀略,項羽率領三萬騎兵奇襲彭城,將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打得一敗塗地。這是項羽的又一次軍事上的輝煌,也是項羽最後的機會,但一個人的叛離讓項羽失去了機會,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陳平。反間計的成功和龍且的失敗。陳平為劉邦獻的反間計,讓范增離開了項羽,身邊的親信也和項羽離心離德,項羽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當自己最信任的龍且也被韓信擊殺之後,項羽失去了信心,居然派人去拉攏韓信,可以說西楚霸王以前還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距離失敗如此之近。楚河漢界的約定是項羽的無奈。楚漢對持中,漢軍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但是楚軍卻是越打越少,項羽接受求和是無奈,繼續打下去楚軍將無以為繼,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已經不在項羽手裡,失敗是必然的結局。項羽輸給劉邦,非力不及是智不足,從鴻門宴上放過劉邦,就已經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劉邦想成就帝王之業,而項羽只想成就霸王之名,志向的不同,也是劉邦成為楚漢之爭最後贏家的一個主要原因。

  • 8 # 扶蘇有酒

    確實在他在鉅鹿大破秦軍主力以後,諸侯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成為諸侯之長,掌握最大主動權。

    定都徐州,分封不公

    他最大的失誤就是放棄關中有利地形,去徐州那個一馬平川的地方,政治短視。他分封18路諸侯極不公平,自己喜歡的人封好地方,有大功的人封破地方,甚至不封。其中陳餘、田榮就很不滿。

    田榮田橫拉入戰爭泥沼

    由於記恨這倆兄弟,沒有給他們分封,還而把齊國一分為三。田榮第一跳出來和項羽叫版,項羽不含糊出兵滅了田榮。滅了田榮,他兄弟田橫更歷害,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項羽拖住無法自拔。於是劉邦趁他修理齊國,滅了三秦。

    聯軍打彭城

    項羽先和齊國糾纏著,劉邦聯合諸侯端了楚國首都彭城,不過項羽武力很爆表,3萬回救彭城就把劉邦打回原形,這時候主動權還是在項羽手裡,不過對手變了,不是齊國,而是劉邦。

    楚漢爭霸

    主要地點就是滎陽,楚漢兩國就在滎陽對峙2年多,這2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也使項羽喪失主動權。項羽攻打滎陽時,漢軍這邊使用反間計,利用項羽的多疑,剛愎自用,離間鍾離昧,亞父范增,他倆人一個死了,一個不受信任。劉邦這邊人才濟濟,關中有蕭何坐陣,英布叛變項羽。由於劉邦在滎陽牽制和東邊彭越游擊戰的騷擾,項羽疲於應付,韓信有機會北上,項羽更無暇顧及。等到韓信滅了趙、代、燕、齊國,又幹掉龍且的20萬楚軍,項羽乾瞪眼,失去主動了。然後垓下被圍。

    當然項羽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點,叫優柔寡斷,有人唏噓要是在鴻門宴幹掉劉邦就好了,其實不對,就算幹掉劉邦,他還是要定都彭城的,關中還是得有人造反,地形有利不賭白不賭。我感覺還是項羽集團,不夠順應天時,還是想著純貴族式的分封制度。什麼剛愎自用,婦人之仁,優柔寡斷我就不說了,這都是老一套。反正是放棄關中有利地形,貴族式的分封不公,加上性格問題,項羽的人才不能盡才其用這四點吧。

  • 9 # 美琳上善若水16756385

    一、坑降卒,殺子嬰,燒咸陽、人心盡失

    1、公元前206年(漢元年)項羽打敗章邯後,項羽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

    2、項羽進入咸陽後,竟然直接縱容軍士屠戮咸陽,大肆搶劫引發咸陽民眾強烈抗議。隨後項羽直接下令處死已經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直接失去了秦朝貴族的支援。

    3、項羽謀士勸諫,關中富饒,秦都繁華,可以成王霸之業。但是固執的項羽不聽下令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可嘆一代名都,秦始皇耗費幾十年營建的王宮被項羽付之一炬。

    反觀劉邦進入咸陽後,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隨後只是把子嬰收押,並沒有聽從臣下的建議殺死秦王子嬰。劉邦後退守灞上,便召集關中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很快得到了民心。

    二、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

    鴻門宴是經過范增等謀士精心設計殺掉劉邦的絕好機會,然而項羽不聽坐失良機,放走劉邦,氣的范增說“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三、定都彭城

    如果項羽定都咸陽,建都咸陽,首先是這裡非常富饒,其次是這裡是可攻可守之地。還有兩個戰略作用,一是可以阻止劉邦進入關中和中原戰場;二是遠離諸侯紛爭,擁有較為穩固的後方。也就不會給劉邦出蜀的機會。

    四、鴻溝協定項羽太認真

    當年劉邦佔領了許多的地方,而項羽只佔領了蘇北等小部分土地,如此這樣,項羽便有危險,劉邦和項羽簽訂了一個鴻溝協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但是最後,劉邦卻單方面的撕毀了這個條約,打項羽措手不及,最後被劉邦打敗。

    五、項羽猜忌多疑

    陳平,劉邦的謀士。他出了一計,即反間計,利用項羽的猜忌多疑,花了四萬斤黃金,找人四處散佈鍾離昧等人造反的謠言。更是在楚王的使者來時,讓劉邦演了一齣戲。假裝更重視范增,不好好接待楚王的使者。楚國的使者回去這麼一說,這樣一來,項羽便對范增產生了極大的懷疑。而范增這時,計策不被採用,又被懷疑,所以便主動請辭了。范增一走,項羽還挺高興,殊不知已失去了一大助力。項羽疑心重,留不住人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陳平、韓信先皆是項羽的人。所以,後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時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看看項羽犯得這麼多的錯誤,一步步丟失主動權,怎能不失敗?項羽到烏江自刎時還不明白自己的過錯,把失敗歸結於上天!

  • 10 # 家庭理財顧問

    項羽屠義帝(楚懷王)於長沙郴縣,密令英布、吳芮、共敖等殺之於江中,招致封王和群臣的不滿。韓王成既已受封,項羽又翻舊賬,嫌他遣張良送劉邦及無軍功,不讓回國,帶到彭城廢為侯,繼而又殺之。項羽的黴運從這一刻開始了!

    封國的墨跡未乾,項羽便自毀其諾言。

    項羽分封不公,引起田榮和陳餘的極大憤怒。他們於陳勝起義不久,便積極響應,參加反秦戰爭。論戰功,他們有資格封王。但是,由於他們不聽項羽的調遣,未被封王。漢元年(公元前206 年)五月,田榮首先起兵反項羽,擊敗齊王田都,擊殺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奪取三齊,自立為齊王。

    田榮賜彭越將軍印,令其反於梁地,擾楚。陳餘和張耳本為刎頸之交,後來變成死敵。拋開他們的個人恩怨,就反秦而論,功績不相上下。而張耳被封為常山王,陳餘僅為三縣候。他憤怒地說:“張耳與餘功等也,今張耳王,餘獨侯。此項羽不平。”憤怒之下,他向田榮請兵擊張耳。田榮為擴大反項羽的勢力,便遣兵助陳餘擊張耳。張耳大敗,投奔劉邦。陳餘迎代王歇,復立為趙王。趙王歇立陳餘為代王。楚霸王的霸局被田榮和陳餘破壞了。項羽大怒,遣蕭公角擊彭越,自己率兵擊田榮。項羽向九江王英布徵兵,英布裝病不去,只遣“四千人”隨行,項羽由此怨恨英布。

    八月,劉邦乘項羽征戰田榮,一舉擊敗章邯。楚漢戰爭開始了。然後,劉邦遣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隨後,令薛歐等出武關,繼續東進,迎接太公、呂后。項羽發兵拒於陽夏,並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堵截漢兵東進。

    漢二年(公元前205 年)冬,項羽敗田榮於城陽。田榮走平 原,被當地人殺害。項羽燒夷齊城郭室屋,坑田榮降卒,系虜其 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起於城陽,繼續與楚戰鬥。項羽進不能勝,退又不甘心,兵力被陷在齊。三月,劉邦自臨晉渡河,至洛陽,採納新城三老董公的建議,為義帝發喪。劉邦“袒而大哭”,以“殺主背義”的罪名,號召諸侯共同討伐項羽。四月,劉邦率諸候兵五十六萬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楚都彭城,盡收項羽的美人財寶。

    項羽聞訊,率精兵三萬,回救彭城,大敗漢軍。漢軍墜入泗水淹死的、被殺的達十幾萬人。項羽追至睢水,再殲漢軍十幾萬人,屍體塞滿河道,致使“睢水為之不流”。劉邦所率幾十萬大軍,死散殆盡。他被項羽包圍,僥倖率數十騎突圍。路遇兒子劉盈與女兒魯元公主,乘車共行。楚兵追急,劉邦三次把他們踢下車來。滕公不忍,一次次把他們扶上車。最後劉邦急得想把滕公殺了,丟掉兒女,輕車逃命。最終他們雖然倖免於難,但是,太公和呂后成了項羽的俘虜。劉邦逃到滎陽,蕭何徵發的關中老弱,及韓信所遣士卒,先後趕到,又有部分散卒迴歸,劉邦得以重整軍容。

    項羽追至滎陽,劉邦迎戰於城南,雙方互有勝負。項羽不能越過滎陽而西,劉邦也無力東進,這裡成了楚漢相爭的主戰場。漢三年(公元前204 年),項羽多次破壞漢的糧道。漢軍給養睏乏,軍心動搖。劉邦請求以滎陽為界,握手言和。項羽欲答應,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羽納其言,急圍滎陽。劉邦恐懼,用陳平之計,離間項羽與范增的關係。項羽遂疑范增,稍奪其權。范增氣憤地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范增走,未至彭城,發病而死。

    劉邦被困在滎陽,處境十分危險。紀信扮作劉邦,乘天子輦,率二千多名婦女夜出東門,欺騙項羽說:“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聽說劉邦降,歡呼雀躍,紛紛跑到東城觀看。劉邦乘機率數十騎從西門出城,逃往成皋。項羽發現受騙,把紀信燒死。幾經挫折之後,劉邦無力繼續戰鬥,退回關中。從袁生之計,南走宛葉。項羽隨即追至。劉邦堅壁不戰。這時,彭越渡過睢水,大敗楚將項聲、薛公於下邳。項羽被迫東擊彭越。劉邦乘機北走,敗終公,復取成皋。項羽已破彭越,回兵奪取滎陽,殺周苛公,虜韓王信。然後,兵圍成皋。劉邦無力固守,與滕公出北門,渡河,走脩武,“得韓信軍”①。劉邦遣劉賈率二萬人,數百騎,渡白馬津,入楚地,助彭越,“燒楚積聚”,下樑十餘城。項羽再次被迫東擊彭越,一路節節勝利,奪取陳留、外黃等十餘城。

    漢四年(公元前203 年),劉邦乘項羽東擊彭越,圍攻成皋。本來項羽告誡守將曹咎:“謹守成皋。若漢挑戰,慎勿與戰,無令得東而已。”開始劉邦挑戰,曹咎不應。後劉邦一日數次挑戰,並羞辱曹咎膽小像婦女。曹咎終於頂不住了,他不顧項羽的訓令,率軍渡汜水,欲與劉邦決戰。曹咎軍剛渡一半,劉邦發動進攻,大敗楚軍。守將曹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殺。劉邦再得成皋,駐軍廣武,就食敖倉。項羽已破彭城,回軍廣武,與漢對峙。

    楚漢數年征戰,使“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百姓厭戰。項羽也想早日結束戰爭,便把太公置於東廣武高俎上,告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卻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項羽大怒,欲烹太公,經項伯勸阻而止。以劉邦的父親作籌碼,無效,項羽提出與劉邦決戰。劉邦笑謝說:“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羽反覆要求決戰。劉邦列舉了項羽的十大罪狀。第一,負約封他為漢王。第二,矯命殺卿子冠軍宋義。第三,已下趙,不回報,擅自將兵入關。第四,燒燬秦宮,掠奪財物。第五,殺秦降王子嬰。第六,坑秦降卒二十萬,王其降將。第七,分封不公。第八,奪佔義帝彭城,多佔封地。第九,殺義帝。第十,弒主,殺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故天下不容,大逆不道。項羽怒不可遏,伏弩射中劉邦胸。劉邦急捫足曰:“虜中吾指!”他帶傷慰勞將士,而後走成皋。

    劉項成皋對陣時,韓信攻下齊歷下、臨淄。齊王逃到高密,求楚援救。項羽遣龍且率二十萬眾救齊。龍且求勝心切,不顧他人勸告,急於與韓信決戰。雙方隔濰水對陣。韓信令人以萬餘沙袋截斷水流,率軍渡河,行至河中退回來。龍且以為韓信怯懦,率軍渡河追擊,士卒剛渡一半,韓信令人撤去沙袋,大水驟至,把龍且軍隔斷。韓信發動進攻,很快全殲齊楚聯軍。

    項羽與劉邦正面對峙,雖然略佔上風,但北線連續丟失趙、燕、齊。特別是龍且所率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是項羽起兵以來未曾有過的重大損失。後方又屢遭彭越的騷擾,出現了“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的變化。在這種形勢下,劉邦遣陸賈見項羽,請求釋放太公,項羽仍不應。劉邦又遣侯公請項羽釋放太公,項羽這才應允釋放太公、呂后,並與漢中分天下,以鴻溝以西為漢,鴻溝以東為楚。

    項羽依約東歸。劉邦卻聽從張良、陳平之勸,越過鴻溝,追項羽於陽夏,並邀韓信、彭越共擊項羽。由於韓信、彭越不到,項羽大敗劉邦於固陵。劉邦以大片封地爭取韓信、彭越的兵共擊項羽,遂圍項羽於垓下。在此關鍵時刻,楚大司馬周殷歸漢,使項羽處境更加困難。

    決戰前夕,劉邦作了重大的部署。令韓信擔任主攻。自己在二線,準備接應。周勃等人在三線待命。戰鬥開始,韓信佯敗後退,楚兵追擊。韓信令左右側出擊,楚兵不利,大敗於垓下。項羽被圍,夜聞四面楚歌,以為漢皆得楚地。他面對美人虞姬,思念駿馬騅,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淚流滿面,左右皆泣不成聲。歌罷,項羽率八百騎突圍。漢將灌嬰率五千騎緊追。越過淮水,項羽尚有百餘騎。至陰陵迷失道路,陷入大澤。項羽引兵至東城,僅剩二十八騎。自知難逃厄運,對從騎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他對部下說:“吾為公取彼一將。”果如其言,連斬漢將兩人,殺漢卒數十百人。

    項羽逃到烏江,烏江亭長已備船等候,催他急渡江。項羽猶豫不決。亭長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遂自刎而死。漢軍爭搶項羽的屍體,自相殘殺者數十人,最後王翳等五人各得項羽的部分屍體。合屍後,以魯公禮葬於榖城。

    從以上所述不難看出,項羽剛開始佔據了絕對優勢,但其行事一向我行我素,不斷與各諸候離心離德,猜忌,殺戮,另其困於爭端而不能迅速發展狀大取得最終勝利;相反,劉邦不斷拉攏人心、重用人才,重金收買有識之士,天平與實力逐漸向其傾斜,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或許項羽過江東,人生又是另一番局面,項羽雖死,但其英雄氣概可歌可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要有天賦和懂得美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