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陳夢家一生到底有什麼成就?
8
回覆列表
  • 1 # 怡情雅玩

    1934年,已名滿天下的新月派詩人陳夢家,考到燕京大學研究院,師從古文字學家容庚和唐蘭,研究古文字學。同年,他與燕大宗教學院院長趙紫宸的女兒趙蘿蕤成婚,婚禮就在校長司徒雷登的辦公室舉行。巧的是,比他小3歲的王世襄,同年也考入燕大醫預系(兩年後轉國文系),與陳夢家成了校友,自此開始兩人終其一生的友誼。上世紀50年代初,王世襄與陳夢家都開始熱衷明式傢俱的收藏。兩人收藏傢俱的故事,就充滿了趣事和情懷。王世襄《懷念夢家》一文中這樣寫道: 我們既相識多年,現在又有了同好,故無拘無束,不講形式,有時開玩笑,有時發生爭論,爭到面紅耳赤。……我以廉價買到一對鐵力木官帽椅,夢家說:“你簡直是白撿,應該送給我!”端起一把來要拿走。我說:“白撿也不能送給你。”又搶了回來。夢家買到一具明黃花梨五足圓香幾,我愛極了。我說:“你多少錢買的,加十倍讓給我。”抱起來想奪門而出。夢家說:“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門攔住。從王世襄的回憶中,兩人亦師亦友的關係非常融洽。 後來陳夢家遭遇政治事件而自縊身亡,時年55歲,王世襄說,這是中國的巨大損失,也是全世界的巨大損失。並說如果天假以年,陳夢家肯定寫就明朝傢俱的鉅作了,這個題目輪不到我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可見陳夢家在王世襄心中的地位。 49年陳夢家夫婦在清華寓所合影。

    85年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在香港出版,扉頁由王老親自設計,圖案是明初剔紅風格的浮雕牡丹,圖案下附十一個字:“謹以此冊紀念陳夢家先生”書中收錄了38幅陳夢家夫婦收藏的明式傢俱。

  • 2 # 田佰融

    陳夢家,著名新月派詩人,同時也是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他是前南京金陵神學院提調陳金鏞的兒子,原籍浙江上虞,生於1911年4月16日,自幼在南京長大,早年師從徐志摩、聞一多,是新月派重要成員。陳夢家曾在中央大學學習法律,最後拿到了律師執照,但他沒有當過一天律師,而是從16歲便開始寫詩,1931年便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家詩集》,並立即揚名,大學畢業後,陳夢家曾在安徽蕪湖中學任教半年,其後赴京在燕京大學神學院修讀;半年後轉燕京大學中文系就讀,並在該系任助教,此後的陳夢家開始以一位浪漫派詩人出現在世人眼裡。

    後調入考古研究所,他相繼完成和出版了《殷墟卜辭綜述》《西周銅器斷代》(分6期連載於1955~1956年的《考古學報》上)《尚書通論》等,後開始寫詩,寫詩的生涯雖只有短短六七年的時間,大半輩子都在搞古文字和古文獻,但他卻寫出了那個時代最漂亮的詩歌,鐵馬的歌, 沒有憂愁, 也沒有歡欣; 我總是古舊, 總是清新…… 也許有天 上帝教我靜, 我飛上雲邊, 變一顆星。

  • 3 # 看雜誌

    陳夢家對於王世襄後來的明清傢俱研究有深厚的影響

    正是和陳夢家的往來,促使王世襄寫出了影響深遠的《明式傢俱研究》《明式傢俱珍賞》二書。

    王世襄對於明清傢俱的收藏要晚於陳夢家,但對明清傢俱的痴迷程度卻毫不遜色於他。新中國成立后王世襄在故宮工作,對古典傢俱收藏和研究的興趣有增無減。陳夢家當時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兩人因為有相同的愛好常常一起切磋交流。

    陳夢家與王世襄兩人之間的交往,正是志同道合的惺惺相惜,兩人之間的互相“奚落”,只是變相地表達了兩人對於明清傢俱共同的痴迷喜愛。陳夢家對於王世襄後來的明清傢俱研究有深厚的影響,在王世襄後來編著的《明式傢俱珍賞》圖錄中有38幅,就是用陳夢家先生的舊藏。

    陳夢家成就一覽表

    1.詩人:20世紀30年代新月派著名詩人,成名於新詩歌,為新月派的代表性人物。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著有詩集《夢家詩集》《不開花的春》《鐵馬集》《在前線》《夢家詩存》等。

    2.由詩人轉身走進三千年前殷商甲骨文的神秘領域。

    他在語言文字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集中在對甲骨文、殷周銅器銘文考古著作、漢簡和古代文獻的綜合研究方面。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為《殷墟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在銅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西周銅器斷代》(分6期連載於1955年~1956年的《考古學報》上);他對漢簡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於《武威漢簡》(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漢簡綴述》(中華書局,1980年)兩本書中。此外,還有專著《老子今釋》(重慶商務印書館,1945年)、《海外中國銅器圖錄考釋第一集》(北京圖書館、商務印書館,1946年)、《尚書通論》(商務印書館,1957年)、《美帝國主義劫掠的中國殷周銅器集錄》(科學出版社,1962年);論文:《釋底漁》(《考古社社刊》1936年第4期)、《釋“國”“文”》(《國文月刊》1941年第11期)、《關於上古音系的討論》(《清華學報》1941年第13卷第2期)、《殷代銅器》(《考古學報》1954年第7期)、《慎重一點“改革”漢字》(《文匯報》1957年5月17日)、《蔡器三記》(《考古》1963年第3期)等。

    3.明代傢俱收藏家

    陳夢家不僅在文學創作,學術研究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他還是一個明代傢俱收藏家,收藏明代傢俱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學人收藏的一個範例。用文物界的行話來說,陳夢家的收藏都是“開門見山”的標準器。新千年之始,陳夢家的傢俱珍藏易主上海博物館。

  • 4 # 濃淡任由冰雪中

    曾記否,好像是個大藏家,更是個玩家,非常會玩家,玩成一種文化,一種時常。長細我就不清楚了,像是清末民初時之玩家,不知對否?

  • 5 # 提不起幹勁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他16歲開始寫詩。其詩先學徐志摩,後學聞一多。1929年10月,在《新月》雜誌發表處女作新詩《那一晚》,引起詩壇矚目。後又以"陳漫哉"為筆名發表大量新詩。1931年1月,編成《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同年9月,又編成《新月詩選》出版。其詩重視表現"自我",注重音韻和諧及整體勻稱,善於吸收格律詩特點寫自由詩,對新月派的形成和發展影響較大。

    著有詩集《夢家詩集》、《不開花的春》、《鐵馬集》、《在前線》、《夢家詩存》、及其他學術研究等多種專著,是後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詩人和重要成員。

  • 6 # 年代君的新格物小站

    藝嶼EYESVOT|陳夢實

    1911年4月—1966年9月

    陳夢家著有《夢家詩集》、《鐵馬集》、《在前線》和眾多學術研究等,也是新月派詩人代表成員。明式傢俱關鍵詞

    在腦海中對明式傢俱的印象,大多來自觀復博物館和馬未都,對明式傢俱的接觸來自學校傢俱工作室的設計作品,另一次是去江門古典傢俱城。

    大概搜尋過關於王世襄先生的故事,也在馬先生的節目裡聽他介紹過。他是中國明式傢俱的權威。

    而陳夢實的標籤不只是傢俱收藏家,陳夢家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 因在敏感時期為漢字存亡奔走而被打成右派,含冤而死。

    他的收藏成了上海博物館的館藏,從這些淳樸精緻的傢俱,也能從另一面瞭解陳先生的品味與學識。

    上海博物館

    陳夢實的詩

  • 7 # 幸達紅木傢俱

    王世襄眼中的陳夢家

    圖為王世襄

    " 如果天假其年,夢家幸逃劫難,活到今天,我相信他早已寫成明代傢俱的皇皇鉅著。這個題目輪不到我去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 ——王世襄

    圖為陳夢家

    王世襄和陳夢家早在上世紀30年代即相識,當時新婚的陳夢家夫婦住在王世襄家的園子裡。王世襄彼時仍公子氣盛,夜半會和友人牽幾條狗去玉泉山捉獾,拂曉歸來。王世襄一直說陳夢家是自己明清傢俱收藏的啟蒙者,王世襄說自己買的傢俱和陳夢家沒法比,自己買的是邊邊角角,不成系列, 陳夢家買傢俱是一堂一堂地湊,大到八仙桌畫案,小到首飾盒筆筒一應俱全。

    2005年左右,方繼孝拜訪王世襄老人時,提起陳夢家的早逝,王世襄連聲說了好幾句“可惜”,一直說陳夢家是自己明清傢俱收藏的啟蒙者。王世襄說自己買的傢俱和陳夢家的沒法比,自己買的是邊邊角角,不成系列,陳夢家買傢俱是一堂一堂地湊,大到八仙桌畫案,小到首飾盒筆筒一應俱全。

    圖為陳夢家

    在王世襄眼裡,陳夢家無論是行事坐臥,還是抽菸喝茶,都非常氣派——他一直抽錫紙包的大前門,永遠喝龍井。每次走進古玩店,商人對他永遠畢恭畢敬,當時還沒有建立自身收藏體系的王世襄則往往備受冷落。陳夢家也能對每樣古物的來龍去脈進行品評,也會將自己的好煙分給古董商。某些拼接的偽造傢俱,陳夢家也能一眼辨別出。此外,陳夢家也善繪畫,三下兩下就能描摹出一件器物應該的樣子,告訴古董商某樣東西為何屬於清朝而非明朝。

    50年代,陳夢家已是著作等身、稿酬頗豐的考古界翹楚,而王世襄與之相比,收入就遜色得多。因此陳夢家總能得到一些王世襄買不起的好傢俱。據王世襄回憶,曾有一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傢俱店裡擺了一兩年,他去看過多次,無奈力不能致,最後終為陳夢家所得;

    而王世襄與之比較,閒暇較多,騎輛破車,叩故家門,逛鬼市攤,不惜費工夫,故也常買到陳夢家未能見到的東西。王世襄晚年說起二人交往的這段時光時仍繪聲繪色:"我以廉價買到一對鐵力官帽椅,夢家說:"你簡直是白撿,應該送給我!"端起一把來要走。我說:"白撿也不能送給你。"又搶了回來。

    王世襄回憶道:夢家買到一具明黃花梨五足圓香幾,我愛極了。我說:"你多少錢買的,加十倍讓給我。"抱起來想奪門而出。夢家說:"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門攔住……夢家比我愛惜傢俱,交椅前攔上紅頭繩,不許碰,更不許坐。我曾笑他"比博物館還博物館"。"

    有時為證明自己看傢俱的眼光好,陳夢家與王世襄還常常給對方的傢俱挑毛病,甚至故意說對方的傢俱買壞了,然後再看著對方著急上火,好不歡樂。

    王世襄多年後曾回憶說:"夢家有一件黃花梨透空後背架格,是他的得意之物,我卻偏說是"捌飭貨",後背經人補配。還有一件黃花梨馬紋透雕靠背椅,他認為雕工天下第一,我指出是用大杌凳及鏡架拼湊而成的,還硬說在未裝上靠背之前就曾見過這具杌凳。言之鑿鑿,真使他著了急。見此情景,我只能向他坦白自己是在說瞎話,存心逗逗他而已。"在這種看似奚落的逗趣中,兩人非但不介意,反而會認真地考慮對方的評論,互相啟發,提升各自的眼力,進而感情日厚,從熟識的校友變成惺惺相惜的藏友。

    中國古傢俱收藏第一人

    陳夢家酷好收藏,尤以明清傢俱見長。上世紀40年代末,陳夢家與夫人趙蘿蕤先後從國外歸來後,分別在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任教,生活安謐雅緻。

    圖為1948年,陳夢家在清華大學勝因院12號的臥室

    陳夢家夫婦的好友巫寧坤教授在《一代才女趙蘿蕤教授》一文中回憶:"他倆住在朗潤園內一幢中式平房。室外花木扶疏,荷香撲鼻。室內一色明代傢俱,都是陳先生親手蒐集的精品,客廳裡安放著蘿蕤的"斯坦威" 鋼琴。"

    圖為1936年,趙蘿蕤與陳夢家結婚,住在朗潤園一棟中式平房裡,客廳裡放著她的“斯坦威”鋼琴

    1948年後,在美留學的趙蘿蕤決定提前回國,陳夢家為迎接妻子,幾乎每個週末都去城裡的古舊傢俱店尋覓合適的物件,朗潤園家中擺的這些精緻的明式傢俱就是他這個時期淘來的寶貝,這在陳夢家夫婦當時的通訊中皆能覓到蹤跡:

    "今日一早入城,劉仁政在青年會門口等我,一同逛私宅、隆福寺、東四、天橋北大街等小市訪硬木傢俱,奔走到晚,中間到振德興看繡衣,甚可觀。今日買到大明紫檀大琴桌(如畫桌,而無屜,伍佰三十萬),兩半月形紅木小圓矮桌(作咖啡桌用,伍拾伍萬),長方小茶几(花梨木,二十伍萬),長條琴桌板(需配兩茶几作腿,板六十伍萬)……琴桌、琴桌板均在小器作修理,兩星期後一切由振德興僱車運來。此外又訂好紫檀的八仙桌和小琴桌各一,約需三百萬,託一人去辦,我星期四(後天)再入城與劉跑一跑,非常費勁,然亦有趣。各物若合美金非常便宜。(1948年11月8日)"

    圖為陳夢家寫給妻子趙蘿蕤的信,談及盧芹齋

    陳夢家所選擇的傢俱字畫往往都為清華同事所讚賞。故鄧以蟄、梅貽琦等經常拜託陳夢家進城代購傢俱,據他的日記和信件顯示,他為梅貽琦家裡購置了一隻吃飯用的紅木方桌,梅貽琦很是滿意。鄧以蟄雖是美學大家,也羨慕陳夢家收藏的字畫,曾將陳夢家的一幅字畫借回家去掛,並將自己的一幅送到勝因院12號作為置換。在給趙蘿蕤的信中,性情真摯率直的陳夢家還如是抱怨:“鄧某所借字畫,旁掛陳介祺字十分不稱。鄧的畫太差,叫人掛也不是,不掛也不是。”

    陳夢家逐漸在北京的古董商那裡建立了別人難以企及的聲譽,但古董文物商不斷地向他兜售,他逐漸為之所苦,這些煩惱也會在信裡如實轉達給妻子:“連日為書商、古董兒子們包圍,古董客常有欺騙不實之處,尤令人可恨,我已漸漸灰心……常念你快快回來。”“琉璃廠的古董鬼天天騎著腳踏車找我,我又買了小銅鈴、商石盤殘片一……舞俑5個、小盤和一組鏡頭,宋彩瓷等等,共費三四百萬(合現在三四百塊),未付清。”

    另一個煩惱是他在經濟上的拮据,因為在收藏上往往一擲千金,他不時會向岳母、四妹夫劉仁政(著名商人,擁有振德興商行)借款,後來很多時候都是發了薪水,第一時間要還清欠款。

    儘管如此,他從未停止照顧師友的困窘,雖然在信件裡只是寥寥幾筆:當時陳寅恪帶著三個女兒住在勝因院,冬天也買不起棉鞋,陳夢家將陳寅恪喊到家裡,說有一雙棉鞋自己穿略小,讓陳公試穿。那雙鞋陳寅恪也偏大,但是穿著在屋子裡走了幾圈,連聲說了幾句舒服,“雖然鞋子偏大但也沒說不要”。某日在路上遇到聞一多的遺孀訴說艱辛,他當即將剛領的一筆俸祿贈予她。

    他對傢俱的熱愛伴隨他直到生命終結。

    陳夢家先生的朋友圈

    說起陳夢家的朋友圈,是1998年春天,趙蘿蕤去世後不久,她和陳夢家的信件和資料都流向了潘家園舊貨市場。業餘潛心於名人信札收藏的方繼孝就在那時候收集了陳夢家夫婦與友人的上千封通訊,其通訊物件幾乎涵蓋了上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學者。

    “我研究陳夢家的信件有10年光景,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我行我素。雖然廣泛交友,但是交得很深的朋友不多。他看得上的都是泰斗級的人物,往往有點孤立的意思。”方繼孝說。

    圖為947年,陳夢家(左)、趙蘿蕤夫婦與趙景德在美國合影

    1947年9月,陳夢家帶著成堆的文獻資料回國時,“身上只剩10元,還要借墊付稅”。這裡的稅款是指他要為超重的文獻書籍補稅。

    陳夢家、趙蘿蕤夫婦(前排)與夢家的兩個兄弟,應該是夢士(左)和夢熊(右)

    所幸之前他先取道香港,去找開藥店的二哥陳夢士,二哥贈他港幣40元(他用了買了一件羊毛襯衣,理髮),國幣100萬。一到上海,他就去拜見時任中央航空公司副總經理的査阜西,請他為自己購置一張從上海回北京的機票。

    查阜西(航空人査夷平、琴家査阜西)

    査阜西是在陳夢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好朋友之一,在陳夢家被劃成右派後,仍然和他保持書信往來。陳夢家被髮配到山海關和洛陽種樹時,査阜西夫婦還多次去照顧犯癔症的趙蘿蕤。另兩位和陳夢家保持終身友誼的朋友是馮友蘭和吳有訓。

    馮友蘭

    在西南聯大時期,他們的友誼即為貧困和戰爭所奠定。位於昆明北郊的龍頭鎮龍頭村,陳夢家和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兩家就住在一棟兩層小樓的樓上樓下,任理學院院長的吳有訓也住在附近。他們的鄰居里還有聞一多、朱自清、金嶽霖、梁思成,梅貽琦、湯用彤、楊武之(楊振寧的父親)。傅斯年和李濟領導的“史語所”也在昆明停留了兩年,後來才轉去李莊。

    吳有訓 (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戰爭中的患難和家國情懷使這些學者成了“心照不宣的朋友”:馮友蘭的妻子任載坤當時還親自為周培源的夫人接生;馮友蘭和陳夢家更是經常偕行,步行20公里去昆明城裡上課;而當時在昆明任滇緬鐵路工程局材料副處長的査阜西和妻子徐問錚,會定期舉辦古琴和崑曲聚會。

    陳夢家先生的著作

    圖為《夢家詩集》

    西南聯大的6年,亦見證了陳夢家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古文字學家的過程。1911年,陳夢家出生在浙江上虞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陳金鏞是中國基督教最早的開拓者。1931年陳夢家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法律系,同年就出版了《夢家詩集》,一躍成為新月派的中堅力量。這一年12月,陳夢家奔赴第一次淞滬戰爭前線。1932年在青島,他記錄下了前線的情景——“在蘊藻濱的戰場上/雪花一行行澗著新鬼的墳墓間,/開在雪泥/那兒歇著我們的英雄——靜悄悄。”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作的幾首新詩之一。

    陳夢家發現聞一多不僅頗具詩才,更是精通金石學、書法、楚辭和考古。聞一多不僅教會了陳夢家新詩格律,更讓陳夢家重新確立了新的學術志趣。1932年,聞一多北上清華,而陳夢家同年底也到了北京,在聞一多的建議和父親舊友司徒雷登推薦下,入燕京大學宗教學院短期學習,也是這一時期,他遇到了未來的妻子、燕京大學校花趙蘿蕤,而未來的岳父趙紫宸此時任燕京宗教學院的院長。

    當時燕京國文系擁有無可匹敵的師資力量:容庚、陸侃如、陸志韋、梅貽寶……陳夢家的興趣逐漸變得聚焦:他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想成為一名牧師,因而由“研究古代的宗教、神話、禮俗而治古文字學,由於古文字學的研究而轉入古史的研究”。陳夢家還旁聽過錢穆主講上古先秦史,在錢穆的記憶裡,當時的陳夢家已是“長衫落拓有中國文學家氣味”。

    圖為陳夢家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時期留影

    西南聯大時期的陳夢家維持了他廣泛的交友網路,儘管戰事膠著,他還是定期讓在浙江德清避難的岳父趙紫宸給他們寄去上好的茶葉和龍井。這些物品在貧瘠年代成為共享的奢侈品。當時他和馮友蘭住一起的時候,馮家來了客人他都會讓趙蘿蕤送去香菸茶葉……到後來聞一多、馮友蘭、吳有訓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朋友。這些豐沛的友誼讓陳夢家得以在不同領域之間穿梭自如。正是在費正清和金嶽霖的舉薦下,陳夢家和趙蘿蕤才有機會獲得燕京學社的資助去美國訪學。

    一個人的朝聖

    芝加哥大學訪學一年期限結束後,陳夢家給他留在西南聯大的舊友馮友蘭去信,試圖向清華大學申請一年的休假:“……今年哈佛燕京社贊助夢編制《全美中國青銅器》之計劃,原以印刷需費甚巨,而收集材料有美國學術機關合作較為方便,故除由該社擔任印刷外,僅略補助旅費及購取書籍之費,並不計薪水在此……夢之請求休假,系欲學校發給生活費用,俾得留美一年。在此期間,除收集材料外並加整理研究,明秋即可返校。以上經過尚祈先生轉商一多先生,再向學校申請。”

    陳夢家向馮友蘭設想了自己的計劃:除了繼續學習考古學,還將尋訪全美40多家藏有中國青銅器的博物館(和私人藏家),系統性編一冊青銅器圖錄。寫這封信前不久,他向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申請續聘一年的提議未被批准,而哈佛燕京學社只能承擔他編制《全美中國青銅器》一書的印刷、旅費和書籍費用。

    據收藏家方繼孝先生考證,在給馮友蘭的正式信件裡,陳夢家將“以上經過尚祈先生轉商一多先生,再向學校申請”這句刪去,而馮友蘭和梅貽琦商談的結果也並不盡如人意:陳夢家才成為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時期)國文系正教授一年,無法享受清華大學“寬鬆休假制度”。這也意味著,1945年7月到1946年7月,甚至是再往後的日子,他將陷入困窘。

    但34歲的陳夢家矢志要完成這項計劃,他在學術上已經展現了充分的韌性,每次選定一個課題都會心無旁騖沉潛研究幾年。他繼續頻繁地給友人寫信獲取幫助。在求助的名單裡,有他還是新月派詩人時就認識的胡適,胡適為他寄來傅斯年等人在李莊編著的《六同別錄》和“甲骨四堂”之一董作賓新出的《殷歷譜》;當時駐英國的使節陳源幫助陳夢家解決了去英國的障礙;漢學家高本漢熱心幫他聯絡了歐洲各大博物館;時任北平圖書館館長的袁同禮決定支援陳夢家的計劃,“照片費用參考用書等可由北平館擔任,不必列入預算”,這解決了昂貴的拍攝、翻印費用——因為陳夢家當時需要拍攝B5大小的照片,而且按計劃他將會拍攝上千張。

    抗戰甫一勝利,朱自清即去信陳夢家,“解釋有關教師休假、在美津貼數額和清華何時返回北平的問題”。信裡還提到他的老師“聞一多先生已將鬍鬚剃去。聞一多先生抗戰爆發即開始蓄鬚,發誓不到抗戰勝利之日絕不剃鬚”。

    此時陳夢家的學術旨趣開始和熱心學運的恩師聞一多漸行漸遠,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歐美的青銅器銘文和斷代研究——在美國的第二年,他開始遍訪美國藏有青銅器的人家、博物館、古董商,然後回到芝加哥大學的辦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資料,打出清樣。多數私人收藏家都是富貴之家。“但他無所顧忌的,只要是有器家,他是必然要叩門的。他和所有藏家、古董商、博物館幾乎都有通訊關係,並留有信件的存底。”趙蘿蕤後來回憶說。陳夢家還用英文撰寫了《中國銅器的藝術風格》等文章,並和芝加哥藝術館的凱萊合編了《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韓巍說:“陳夢家去美國的前後,他的學術體系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他的特點之一就是系統化。比如研究甲骨文或者青銅器,有哪些重要的材料,以往的研究到了什麼水平,有哪些問題現在要去推進。他的書等於是一個學術指南,比較符合西方考古學界的思維方式。”

    陳夢家研究計劃得以順利完成,還和文物商人盧芹齋(C.T.Loo)的鼎力幫助相關——此人生於浙江,曾跟隨南潯張靜江一家多年,後來去美國專門經營中國古物,他最為“惡名昭彰”的歷史是將唐太宗陵寢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盜賣至美國。

    在盧芹齋位於紐約東五十七街的辦公室裡,陳夢家和他用浙江方言溝通甚歡。此後兩年裡,陳夢家從盧芹齋的通話卡片中尋到所有私人收藏家的地址和所藏的銅器;由盧芹齋出售銅器的底本上尋到所有博物館的收藏;盧的照相底片中也讓他得到千數以上的銅器照片。

    在美國3年,陳夢家親手測量、記錄銘文的青銅器不下兩千件。此前日本人梅原末治編寫的《歐美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全七冊(1933~1935)也只輯錄了250件青銅器。更重要的是,陳夢家顯示出了自己在青銅器斷代、分類、銘文研究上注重索引體系、同時與考古材料對照研究的特點,這和此前注重訓詁考據題跋的金石學學問相比,具備了更寬闊的現代意識。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藝術史系教授、國際知名的東亞考古學家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對陳夢家在考古學界的地位很是推崇:“在哈佛的時候,我的老師張光直先生很欣賞陳先生的基本思路,他也一直引用《殷墟卜辭綜述》,那是一本經典之作,我們大家都用的參考書……他作詩的經驗影響了他對中國古代的思維方式,具有相當宏觀的視角。”

    圖為《殷墟卜辭綜述》

    圖為嗣子壺

    陳一眼就選中了盧的收藏裡那件編號a714的“命瓜壺”(後改名為嗣子壺,現為一級文物存放於國家博物館),至於他如何打動老謀深算的盧芹齋今人很難得知。

    方繼孝說:“他後來在信件裡對趙蘿蕤提到一些當時的細節,盧說自己對祖國有愧,不願意見華人。陳夢家說你要取得人民、國民政府諒解,不讓別人覺得你是壞人,就捐獻一樣東西給國家。”

    勝因院12號

    在陳夢家回到清華大學時,清華中文系的氛圍整體已經“左傾”。私底下,在陳夢家的眼裡,除了朱自清還算是學問家外,李廣田、吳晗等人的政治激情都蓋過了他們的學術造詣。而馮友蘭也要到1948年下半年才回國。這段時間,陳夢家的精神相對而言是比較寂寞的,他的性情依然對政治很冷淡,這在客觀上迫使他將精力投向清華文物陳列室的籌備。

    在美國的時候,陳夢家就曾代替鄧以蟄,和梁思成、馮友蘭一道參加普林斯頓大學的“東方學術”會議,那次會議專門討論了中國的銅器、繪畫和建築。陳夢家有感於“數年來古物流出甚巨,然國內的大學沒有專業的美術系”,便向梅貽琦校長申請在清華成立一個文物陳列室,“要以中國美術作意歷史的研究,偏重各種不同的美術品的時代上的發展以及地域上的特徵”。1947年11月,清華大學決議“籌設文物陳列室以作大學文物館的基礎。第一步為利用校中購書特款,移作購買古物”。梅貽琦委任陳夢家為籌委會的主任。

    陳夢家帶著這些專款,在北平物色各樣古物。當時解放軍已經從東北逼近北平,很多清朝和民國的遺老遺少都準備撤退,陳夢家趁機經常上袁世香(袁世凱妹妹)和其他大戶人家的府上去購買私藏的古董。

    他的心還一直牽繫著那件嗣子壺,因為盧芹齋遲遲未將嗣子壺遞出關,陳夢家幾次催趙蘿蕤到盧吳公司當面去催盧芹齋。“嗣子壺的事情他曾在第一時間通報過梅貽琦,陳夢家此時應該感覺到壓力,想將這件事情辦成。”方繼孝說。

    陳夢家對嗣子壺迴歸的執著,根植於他對古物應為國家持有儲存的信仰。在考古學家看來,民間對古物的盜賣、流通和收藏,極大損害了文物的出土資訊,這是科學考古所依賴的關鍵材料。50年代之後他一度在報刊上呼籲私人文物的捐贈,“以古物為貨幣之弊,尚不止於流散。作為與不當的修補皆因此而起,使古物本身價值大受損害”。他還天真地建議京城的古董商改行,從事“裝飾品與手工藝品的出口以爭取外匯,而儲存沒落中的手工藝”。

    陳夢家獨自搬到清華大學分配給他的勝因院12號,那是一處屋內空空的兩室一廳。鄰居有金嶽霖、陳寅恪、浦江清等人。這一時期,他得以一邊為清華購置文物,一邊為他和蘿蕤的家逐步添置傢俱。據方繼孝統計,在和趙蘿蕤近20年的通訊中,陳夢家有不下數百次提到購置古代傢俱的細節:

    “與吳(晗)、朱(自清)、潘(光旦)入城,先至西湖營買宮衣十餘件。次至尊古齋同吃飯,買古物四千萬。我自己買紫檀筆筒一個、小瓷碗四個。”(1948年2月3日)

    王世襄的回憶

    1956年,陳夢家用自己撰寫《殷墟卜辭綜述》的稿費購置了錢糧衚衕的一處四合院,那原先是王世襄舅父的房產。陳夢家經常委託勤快敏捷的王世襄將自己購買的傢俱送去小器作拋光修理,再加上那幾年的耳濡目染,王世襄也逐漸窺得古典傢俱的堂奧。在《明式傢俱珍賞》一書的序言裡,他回顧自己和陳夢家的趣事:

    夢家此時已有鴻篇鉅著問世,稿酬收入比我多,可以買我買不起的傢俱。例如那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傢俱店裡擺了一兩年,我去看過多次,力不能致,終為夢家所得。但我不像他那樣把大量精力傾注到學術研究中,經常騎輛破車,叩故家門,逛鬼市攤,不惜費工夫,所以能買到夢家未能見到的東西。

    陳夢家給趙蘿蕤的信件也佐證了當時的生活狀態:有一天他的學生陳公柔登門拜訪,過午還沒有走,陳夢家身上並沒有餘錢,兩人只好將前日馮友蘭來吃飯時留下的剩飯熱了熱。

    圖為陳夢家夫婦在清華寓所內,身後是米芾書法作品

    考古所,最後的工作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在王府井大街的北端,毗鄰中國美術館和隆福寺。這是陳夢家生前最後工作的地方。1952到1966年,他於此確立了作為考古學大家的身份——在甲骨學方面,他寫了《甲骨斷代學》四編,以後又編著了《殷墟卜辭綜述》;銅器研究方面,有《殷代銅器》、《西周銅器斷代》6篇、《壽縣蔡侯墓銅器》、《宜侯矢簋和它的意義》;關於年代學的著作則有《商殷與夏周的年代問題》、《六國紀年》。

    我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六樓的辦公室拜訪了陳夢家的學生張長壽,近50年後,他還清晰記得陳夢家朝北辦公室的佈置,以及正月初一去錢糧衚衕拜年,陳夢家還在伏案工作的情景。快離開時,他遞給我用資料夾細心整理好的一摞書稿,那是《紐約客》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的著作《甲骨文》裡所有涉及陳夢家的章節。85歲的張長壽指了指書稿對我緩慢地說:“這裡面的故事基本屬實。”

    他所指的故事,是陳夢家被壓縮的最後15年——1952年院校合併,陳夢家被調到考古所。1956年他被定義成右派,陸續被髮配到洛陽、蘭州等地,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發表文章的權利。1966年9月2日,他趁紅衛兵不注意第二次自殺成功,日記裡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是我最後的一天。”他的骨灰和這本日記後來都下落不明。

    圖為趙紫宸、趙蘿蕤故居,2000年被拆除

    圖為拆毀前的美術館后街22號院,被稱為“玫瑰園”

    陳夢家去世後,趙蘿蕤帶著他們收藏的傢俱字畫回到了美術館后街趙紫宸購置的一套四合院內,和弟弟趙景心住在一起,多年為精神疾病困擾,但還是在寂寞光陰裡翻譯出惠特曼的《草葉集》。儘管陳夢家生前曾要求將自身收藏捐給上海博物館,趙景心夫婦後來將其中的26件傢俱以1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了上博,這些傢俱得以和王世襄捐贈的明清傢俱成為上博的重要藏品。

    圖為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

    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最後一次見到陳夢家是在1963年,那時陳夢家剛剛摘掉“右派”的帽子,“變得話不太多”。馬承源在陳家看到一把刻著“壽”字的黃色檀木椅,便知道那些傢俱的分量。“他(陳夢家)第一次跟我說,要把傢俱捐給上海博物館,他很擔心它們的安危。他沒有特別說,他怕的是政治上的麻煩。但是我知道,任何收藏家都會想擁有那些東西的。”

    陳夢家的學生周永珍也記得他曾說到希望“老年時再進行中國版畫的研究,年歲大了,做些有興趣的工作”。他的勤奮和高產也給了他相應的回饋:1956年,陳夢家是社科院考古所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和徐鴻寶(徐森玉)、曾昭熠、鄭寶鈞、黃文弼、徐炳昶、裴文中、蘇秉齊、尹達、夏鼐和鄭振鐸齊名。這時的他年輕,精力充沛,對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渾然不覺。

    漢字改革,點燃的導火索

    1957年陳夢家在《文匯報》上發表的《慎重一點<改革>漢字》,隨後他和向達很快成為考古所首批重點批鬥物件,王世明還記得第一次參加對陳夢家的批判會,主持會議的鄭振鐸忘記改口,脫口而出“批判陳夢家先生的言論”,王世明作為考古所學員被安排在第一個發言,也忘記改口,說道“揭發陳夢家先生……”

    突如其來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要求知識分子改造自己的“資產階級思想”,妻子趙蘿蕤、包括岳父趙紫宸都在積極尋求政治上進,曾經文雅的蘿蕤也開始對丈夫進行思想改造:“早醒,又和夢家作思想鬥爭。我告以應不吃屎,不騎馬,以此兩句作座右銘,不承擔未有之罪,但亦不自高自大,騎高頭大馬。”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裡,1951年陳夢家在國文系的小組會議上一遍遍地檢討自己。

    此後反右運動逐漸升級,對他的攻擊也轉向人身層面:說“他是‘冒牌學者’,是一個十分熱衷、不擇手段地拼命向上爬的野心家,是一個善於投機取巧、唯利是圖的市儈,是一個不懂裝懂、假充內行、欺世盜名的騙子”。陳夢家之前的一個學生1957年在《考古學報》上發表的《評〈殷墟卜辭綜述〉》,讓對陳夢家的批判具備了更復雜的政治意味,至今仍是考古學界一段未解的複雜公案。

    “有人站出來說話嗎?”我問張長壽。

    “那是搞運動啊。”張先生平靜地說,“這麼說吧,《殷墟卜辭綜述》,沒有比它更好的綜述。後來小屯和其他地方出的甲骨,對《殷墟卜辭綜述》建立起來的價值增加多少減少多少,或者說動搖多少,幾乎可以說沒有。”

    過一會兒他補充說:“一個人要經歷兩次那樣的運動,怎麼吃得消啊。”

    可以確定的是,在摘掉“右派”帽子後到他自殺前,陳夢家努力嘗試接續自己的學術生命。1963年,他準備撰寫《東周銅器斷代》,材料也已收集好。王世民還記得,1966年初,“文革”開始前,陳夢家還坦承自己為了研究侯馬盟書,將《左傳》認認真真讀了一遍。“一般人不會對後學這麼誠實。”王世民說。

    “一個學者要同時具備天賦、眼光、學養、精力、恆心、勤奮這些條件是多麼不容易,而自身條件之外,還要有外界機遇、環境的幫助,陳夢家在這些方面可謂得天獨厚,這就是他能夠成其獨一無二之學問,直到今日仍然讓許多後輩自愧不如的原因。”韓巍這般總結。

    此前,陳夢家曾向王世襄表示自己先專注於考古學研究,待到年老時再做些專業以外有興趣的工作,說的就是竹器、漆器及傢俱研究。依照陳夢家的史學背景和研究天賦,一旦投入其中,成一家之言,絕非難事。可世事難料,如此美好的人生規劃不幸成了一個殘缺的夢。幸而他的老友王世襄走過了十年浩劫,並堅守自珍,勤於著述,完成了《明式傢俱研究》和《明式傢俱珍賞》兩部力作,終成明清傢俱鑑賞界的一代泰斗。在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一書中收錄的藏品,除王世襄本人的65件外,數量最多的就是陳夢家的舊藏了,共24件。其中一件元黃花梨圓後背交椅是迄今尚存的最早一把交椅。

    圖為見證陳夢家與王世襄友情的燈掛椅

    縱使這樣,王世襄對老友陳夢家的敬意也沒消減半分。在《懷念夢家》一文的末尾,他這樣寫道:"如果天假其年,夢家幸逃劫難,活到今天,我相信他早已寫成明代傢俱的皇皇鉅著。這個題目輪不到我去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生性坦率的王世襄一向給人愛憎分明、快意恩仇的印象,能讓他有如此評價的傢俱藏家,除了陳夢家,再無他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到哪首歌會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