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房記

    名妓關盼盼是唐徐州守帥張愔的愛妾,在張愔死後,關盼盼不肯改嫁,獨居燕子樓10餘年。歷來認為,關盼盼寫了《燕子樓三首》,白居易又和詩三首,最終導致這位才女絕食死去。但也有人考證,認為《燕子樓三首》不是關盼盼的作品,白居易的詩沒有諷刺關盼盼,更不存在白居易詩殺名妓關盼盼的事。

    那麼,問題來了,白居易詩殺名妓關盼盼到底是不是真的?

    古往今來,說到關盼盼與燕子樓,都認為關盼盼是被白居易“詩殺”而亡的。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讀《御定全唐詩》第820卷,我們可以看到:

    關盼盼,徐州妓也,張建封納之。張歿,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餘年,白居易贈詩諷其死。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 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站清範耳,乃和白詩,句日不食而卒。存《燕子樓三首》。”

    之後,大都沿用了《御定全唐詩》這個說法,認為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是為了諷刺關盼盼所做。那麼,關盼盼到底有沒有寫《燕子樓三首》?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是不是為了諷刺關盼盼不肯殉情而寫?

    首先,關盼盼沒寫《燕子樓三首》。後世人普遍認為關盼盼所做《燕子樓三首》,原因是序中提到“詰其由,為盼盼作也”。事實上,《燕子樓三首》是張仲素以關盼盼的口吻而寫的,有的記載誤認為是關盼盼所作,就開始傳訛。

    其次,白居易在《燕子樓三首·並序》中提到,“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可見同名詩是有感於張仲素所做,主要是想表達對關盼盼忠貞不二的欽佩和同情,而不是諷刺關盼盼。

    第三,白居易“詩殺”關盼盼是訛傳,以訛傳訛最後導致了白居易詩殺關盼盼這一傳說像真的一樣。

  • 2 # 巫女阿滿

    關盼盼的故事是在《燕子樓三首》和《燕子樓三首並序》的基礎上,歷代增刪而成,完整的記載見於《全唐詩》,並被廣泛傳播。

    《全唐詩》裡稱關盼盼是徐州妓,是張建封的妾。張建封死後,關盼盼寡居十餘年,白居易寫詩諷其死。盼盼得詩後和了白詩,而後絕食而亡,存《燕子樓三首》。

    但是這個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燕子樓三首》是否真的為關盼盼所作? 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並序》中寫得清清楚楚,

    “張仲素 ( 繢之) 訪予,因吟新詩,有 《燕子樓》 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作也….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 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

    在這裡最大的分歧點是,序中的“為盼盼作”是主動還是被動,是為了盼盼而作,還是是盼盼所作。結合下文的“予愛繢之新詠”,當為張繢之張仲素所作。 這是其一。

    其二,對於關盼盼的妾屬向來有爭議,南宋陳振孫的《白文公年譜》裡最早提出質疑,他考證,張建封死於貞元十六年,官位是司空,並非尚書。真正的張尚書是是其子張愔。

    上個世紀臺灣學者彭國棟指出五點理由,力證張尚書是張建封,並非其子,此說得到日本學者福本雅一的贊同。

    對於關盼盼的妾屬尚存大爭議,對於詩殺關盼盼的真實性更添一筆疑問。

    其三,詩殺關盼盼,不符合白居易一貫對於女性的立場,我個人也傾向於黃意海“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說指一朝身死,歡樂財富皆帶不走的說法。

    綜上,白居易詩殺關盼盼一詩,可能性不高。

  • 3 # 閒看秋風999

    以訛傳訛而已。

    首先這個所謂的關盼盼是白居易一首詩寫死的嗎?當然不是。原詩也不是盼盼所作,而是張仲素藉盼盼之口所作。白居易和詩三首。

    燕子樓的故事及兩人作詩的緣由,見於白居易詩的小序。 是這樣的:“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

    餘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餘,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餘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一歡而去,爾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繪之訪餘,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作也。

    繪之從事武寧軍(唐代地方軍區之一,治徐州。)累年,頗知盼盼始末,雲:‘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

    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餘愛繪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下面選一首以饗讀者: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白居易

  • 4 #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公元820年,關盼盼去世了。

    她生前是小妾,是歌舞伎。

    她生前有過一段轉瞬即逝但轟轟烈烈的戀情。

    戀人病逝那年,她便立下重誓,要一輩子為其守節。

    她做到了。

    但有人覺得她做的不夠,真正的爛漫,應該是以殉情為結局。

    這個人就是白居易。

    故事必須從頭說起。

    唐貞元年間,關盼盼在徐州風月之地名聲鵲起。

    她的容貌,傾國傾城。

    她的舞技,無人能比。

    不僅如此,她還精通音律,把玩詩文。

    這在當時,被人們視為紅塵中的天才。

    人人都羨慕她。

    她卻時時刻刻受寵若驚。

    關盼盼出身寒微,無奈生活所迫,才加入了歌舞伎行列。

    因為是被迫的,所以她始終如履薄冰地處理著周圍諸事。

    姐妹們歡聲笑語時,她便在一旁靜靜聽著。

    姐妹們吆喝生意時,她卻只是等待,等待著魚上鉤。

    她很安靜,很內向,與風月場格格不入。

    可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她這種性格,因為不多見,多出了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男人們喜歡她這樣。

    他們說,“她滿腹經綸,卻不刻意顯露,給足了他們面子。”

    說她容貌傾國傾城,已無需證明。

    說她才華橫溢,證據多多。

    那時候,風月之地最流行兩件事:

    一、唐玄宗為楊貴妃所作的《霓裳羽衣曲》;二、白居易的蕩氣迴腸的《長恨歌》;

    關盼盼她一口氣能唱一整首《長恨歌》,跳完整支《霓裳羽衣曲》,並且舞姿飄逸,驚豔四座。

    不用說,關盼盼就像其他人一樣,五體投地地崇拜著白居易。

    可是,白居易也不是說見就見的,人家這會兒任職校書郎,閒得很,不是在外旅遊,就是在宮中搞書稿校對工作,有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

    見不到普世偶像,生活自然還得往前走。

    眾多的追求者中,關盼盼選了張愔做自己的後盾。

    張愔是一介武夫,但頗通音律與詩詞。

    一句話,他表面高冷,內心溫柔,是女子最喜歡的那種型別。

    他幾乎隔三差五就要來看她跳舞唱歌。

    一般人看完聽完,總要做點什麼。

    他沒有。

    他總是如痴如醉地欣賞著她。

    他總是默默付出似的等著她。

    有一次,他聽說關盼盼為人低調,至今還是清倌人,震驚不已,決定納她為妾,給她一世溫暖。

    關盼盼受寵若驚,他要贖我?

    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贖這個字。

    這個字太重要的,關係命運,關乎成敗。

    這個字就是風塵女子一世的命。

    她擔心,張愔只是一時衝動。

    她擔心,張愔只是異想天開。

    只要涉及到錢,任何人都會敗下陣來的。

    讓關盼盼意外的是,張愔說到做到了。

    她走進他的府邸,發現他妻妾眾多。

    她起初還很擔心,擔心淪為喜新厭舊的傻子——這不是遲早的事嗎?

    後來,她發現張愔是真的喜歡她。

    他每天都抽時間陪伴她,病的時候也不例外。

    他會說,“給我跳一支舞吧。你的舞與歌能解悶。”

    於是,她便跳舞,唱歌給他聽。

    從此,張愔在家裡也能享受到頂級的歌舞表演了,他再也不用去青樓了。

    兩人年齡差距大,精神上卻很默契。

    一天,關盼盼獨自坐在視窗,閱讀白居易的詩。

    張愔看見了,欣喜若狂,“原來你也喜歡他呀。”

    張愔告訴她,“我聽說他到徐州旅遊了,小廝去打聽了,是真的。”

    關盼盼睜大眼睛,“然後呢?”

    “他說,他很樂意來家中做客。”

    這對戀人徹夜難眠。

    關盼盼問,“他最喜歡什麼樣的舞蹈?”

    張愔說,“不知道,你就跳你最拿手的就行,唱他的詩是對一個詩人最好的褒獎。”

    第二天,白居易果然如約而至。

    關盼盼因為深受張愔寵愛,所以大膽地出入席間,承包所有端茶倒水的工作。

    白居易侃侃而談,幽默詼諧,宴席上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但是,席間武人居多,會作詩的沒幾個,酒到酣處,沒詩怎麼辦?

    關盼盼自告奮勇,“我願為大家獻上一曲。”

    她說完便退下,去換了舞裙。

    那一夜,燭光搖曳,燈火迷離。

    關盼盼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把《長恨歌》唱到了極致,把《霓裳羽衣曲》舞到了極致。

    人就是這樣,要是真愛一件事情並且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她在做的過程中——比如跳舞的過程中——看起來似乎不像是凡人,倒像神仙,她內心的氣質呼之欲出,她周遭的磁場正在乾坤倒轉,她變得可愛,可敬,讓人既想觸碰又縮回手。

    關盼盼就是這樣。

    她的出神入化,讓白居易驚歎不已。

    他盛讚她: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一個出身寒微的歌女,遇上了詩魔白樂天的誇讚。

    一切都變了,日夜也顛倒。

    一位名叫張愔的人娶了全天下最為色藝雙絕的女子,成為大唐最轟動的新聞。

    也許是白居易的盛讚,滿足了張愔的所有虛榮。

    他開始帶著關盼盼出席各種酒宴。

    他開始得意地向所有人介紹,“這就是我的一生摯愛。”

    在外人看來,這不過就是又一對老少配而已。

    在他們自己眼中,這就是“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絕唱。

    之前她因自身的優秀,獲得了他的青睞。

    如今她因外在的誇讚,獨佔了他的寵愛。

    他對她說,“很慶幸,有你紅袖添香,我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這最美好的日子,正是張愔的晚年。

    多病,虛弱,無望的晚年。

    關盼盼彷彿劃過他暗淡天空中的流星。

    此時此刻,這顆流星為他停留了,久久懸在半空不肯離去。

    但帶她赴宴,各種展示——這種情況,她不知該如何應對。

    她喜歡成名,但不喜歡失控。

    張愔起初不理解這種冷淡與推脫,後來理解了。

    他說,“你一點都沒變,過去你豔冠徐州時也是如此躲躲閃閃,現在也是如此。”

    這正是他喜歡她的地方。

    他慶幸她還保持著那份純真與謹慎。

    盛大而純粹的愛情,總有結束的時候。

    兩年後,一切戛然而止。

    張愔病逝後,妻妾如鳥獸散,各尋出路。

    只有關盼盼留下了。

    她當然沒有留在張愔家。

    她搬到了徐州城郊雲龍山麓的燕子樓,想以隱居的方式度過餘生。

    她的身邊,只有一名老僕人追隨。

    她沒有任何規劃,她只想為戀人守節。

    燕子樓是張愔生前為關盼盼修建的一座別墅。

    他與她曾在此處喝茶撫琴,觀楊柳依依,看夕陽西下。

    他曾說,“從此我和你隱居於此,遠離塵囂。”

    隱居倒是實現了,人卻只剩她一個。

    無數個夜晚,她都像以前一樣,練練舞,彈彈琴。

    無數個夜晚,她都像以前一樣,坐在窗邊,看外頭雲起雲落。

    她想過殉情,但那只是一瞬間的想法。

    她還要活著,好好地活著。

    替他完成這大隱於市的願望。

    獨居最難以忍受的地方,就是“獨”。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張愔去世了,再也不會有人像他那般寵愛她。

    甚至,再也不會有人像他那樣,以她為傲了。

    關盼盼日漸消沉,不想跳舞唱歌,更不想梳妝打扮,甚至連早起都免了。

    她偶爾會寫一點詩,但只是練筆而已。

    詩歌沒什麼用。她以為沒什麼用。

    公元819年,關盼盼獨居10年後,新情況出現了。

    張愔生前的手下張仲素決定去長安拜訪白居易。

    走之前,他想起了關盼盼,想起她喜歡白居易。

    大概是暗戀、欽慕加同情吧,他決定幫關盼盼走出人生的低谷。

    他說,“你不是喜歡白居易的詩嗎?我此次去長安找他,要不我把你的詩作也帶去,讓他瞧瞧。”

    她一口答應了。

    她的心狂跳不已,內裡翻江倒海。

    世上懂她之人,除了張愔,只有白居易了。

    她太需要一個人來理解她的處境了。

    她太需要一個人來感知她的寂寞了。

    十年來,人人都稱讚她的忠誠,好像她的整個人生都被鎖定了一樣。

    你是愛情的化身。

    你是忠貞的烈女。

    你是世上最純潔的女子。

    你是最愛張愔的人。

    瞧瞧你,你把那些不知好歹的妻妾都比下去了。

    這些話,雖出自他人之口,始終縈繞在她心頭。

    10年歲月,把栩栩如生的愛情鈍化為一種儀式。

    10年寂寞,為生龍活虎的慾望鑄就上一重枷鎖。

    她活成了神話。

    還沒死,便成了神話,這是最悲哀,最痛苦的事。

    她要做的就是擺脫這一切,自由而灑脫的活著。

    她想要告訴全世界,我可以為張愔做任何事,但絕不做你們告訴我去做所謂正確而符合禮儀教條的事。

    她需要一個支點,撬動內心的懷疑。

    她需要一顆火星,燃盡內心的動搖。

    所以,張仲素走後,她便一直盼著白居易的回信。

    沒想到等來的,是催命詩。

    白居易收到詩之後,仔細閱讀,倍感惆悵。

    他想起了當年在張愔家的鶯歌燕舞。

    他想起了關盼盼那曠世的舞姿。

    “怎麼,一切都沒了?”

    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沒了。

    張愔與關盼盼的愛情也煙消雲散了。

    悽美的愛情,怎麼總是如此短暫?

    想到這兒,白居易有點感動。

    但他轉念一想,為什麼關盼盼還活著呢?

    如此曠世絕戀,應該以殉情為結局才偉大啊。

    白居易勸她以悽美謝世來成全偉大的愛情。

    他或許只是一時愛幻想,揮灑一下詩人的爛漫。

    但那三首詩到了關盼盼手裡,味道就變了。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這是他在想象關盼盼的獨居情況,感情的共振。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這是回憶過往。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這是感慨物是人非。

    白居易陷入了廣闊的幻想之中,主動奉上了第四首詩。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張仲素很正義,他沒看詩中內容,大概他也看不明白。

    剛回到燕子樓,他就把詩交給了關盼盼。

    她看了,看到最後一首最後一句是,確定那是責罵和埋怨。

    責罵她虛情假意,裝模作樣。

    埋怨她不殉情,不懂得愛情。

    她全身冷嗖嗖的,眼淚奪眶而出。

    她放聲大哭,憤憤然對張仲素說,“張愔去世,我不是沒想過追隨,只是他的妻妾都沒殉情,獨獨我殉了情,多嘴之人恐怕會說張愔好色,專挑最好看的那個去下面陪他。這麼做不就是白白玷汙了丈夫的清譽?”

    張仲素離開後,她絕食十天。

    心中一直存在“人言可畏”四字。

    詩歌如刀這句流言,到關盼盼這兒,成了現實。

    殉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成為現實就不那麼美了。

    白居易得知後,內疚不已。

    他沒想到詩歌威力巨大。

    他更沒想到關盼盼如此剛烈。

    到了晚年,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讓兩個最愛的妾室離開自己,大概也是出於這份內疚吧。

    一千年後,阮玲玉也是因為“人言可畏”去世。

    時人震驚不已,一切已無法挽回,於是他們走上街頭送她,為她舉行了最絢麗的葬禮,其規模甚至驚動了《紐約時報》。

    作為古代女子的關盼盼自然是沒有這份運氣的。

    殉情在當時是人人稱道的最忠實於愛情的行為。

    幸好她去世後,還有人記得她。

    白居易因內疚,將她銘記於心。

    張仲素因愛慕,將她藏於心底。

    在遺忘面前,愛總是太短暫。

    你可以說關盼盼太傻,太沖動,但生活是她自己的,冷暖自知。

    對於她來說,生活本就是奇蹟。

    絢爛的活過,深情的愛過,足矣。

  • 5 # 此去經年到底意難平

    在男人,特別是功成名就的男人看來,女人是自己的面子,是錦上添的花,是可對外炫耀的物件,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旁人不可染指。用女人殉葬既是一種榮耀,也可到地下繼續享用。古帝王不就是這麼做的嗎?普通男人只是沒有這個能力辦到罷了!

  • 6 # 萬卷縱橫眼欲枯

    關盼盼是被白居易逼死的嗎

    關盼盼是中唐時人,出生於一個書香家庭,從小就精通詩文。但是,關家家境衰落後,她不幸流落風塵,成了一名歌妓。她相貌美豔,身材曼妙,再加上清麗動人的歌喉和冠絕同儕的舞技,很快就馳名徐泗一帶,傾倒了無數的達官顯貴和世家公子。據說,她能一口氣唱出白居易的“長恨歌”,也最擅長“霓裳羽衣舞”。

    後來,關盼盼被徐州守帥張愔(有人說是張建封,也有人說張愔字建封,查《新唐書》,張愔為張建封之子)花重金娶回為妾。張愔雖然是武官,卻生性儒雅,頗通詩文,他對關盼盼的文采讚賞有加,當然,關盼盼的輕歌曼舞,更是讓他如痴如醉。他在徐州西郊,找到一處依山面水,風景絕佳的勝地,專門為關盼盼修建了一處別墅。這裡有一灣清流,河邊滿是如煙的垂柳,雅緻宜人。他們把這處別墅稱為“燕子樓”。在燕子樓上,他們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日子。

    有一次,官居校書郎的白居易遠遊來到徐州。張愔素來仰慕白居易的詩才,就在燕子樓中設宴款待。關盼盼早已對這位大詩人崇拜之極,白居易的到來讓她十分欣喜,在宴席上親自執壺敬酒。

    酒興之中,張愔讓盼盼為客人表演歌舞,想展示一下愛妾的才藝。關盼盼欣然領命,表演了最拿手的“長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她的歌喉和舞技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白居易讚歎不已,當場寫了一首詩讚美關盼盼,詩中有這樣的句子:“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意思是說關盼盼的嬌豔情態無與倫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與她媲美。這首詩流傳開來,不知有多少人對張愔羨慕不已。

    誰能料到,兩年之後,張愔病逝,葬於洛陽北邙山。張愔死後,府中的姬妾很快風流雲散,各奔前程。只有關盼盼無法忘記夫妻之情,發誓守節不嫁。她在燕子樓中,只有一位年邁的僕人相伴,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花開了又謝了,燕子來了又去了,眨眼間,十年過去了。燕子樓中的時光卻彷彿凝滯了,關盼盼的美麗不曾改變,她的痛苦更不曾改變。

    元和十年(815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勳員外郎張仲素前來拜訪白居易。張仲素對張愔和關盼盼的往事非常清楚,併為盼盼的深情而感動。因為白居易寫過讚美關盼盼的詩歌,他就拿出了為關盼盼所作的《燕子樓》三首新詩,讓白居易觀看: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已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詩歌寫出了關盼盼在燕子樓中悽苦孤獨,相思無望而萬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讀後,感慨萬分,依韻和詩三首: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燕子樓上,西風吹來,滿簾秋霜,月明如水,分外地淒涼。獨居樓上的關盼盼,面對著冷被殘燈,倍受相思的煎熬。丈夫去世後,她無心梳妝,每次想要打扮起來,卻總是潸然淚下,是啊,打扮好了又給誰來看呢?往日的舞衣疊放箱中,再也沒有穿過。春天,有人從洛陽回來了,他說張愔墓上的白楊樹長得又粗又高,已經可以作柱子了,歲月無情,即便花容月貌的盼盼,到最後又怎能不會變成灰土呢?

    張仲素的原詩,是替盼盼抒發她“念舊愛而不嫁”的生活和感情,白居易的和詩則抒發了對於盼盼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同情和敬重,同時也寄託了今昔盛衰的感嘆。

    但在宋明的一些筆記中,說白居易覺得關盼盼既然如此情深義重,和亡夫難捨難分,那何不追隨他到九泉之下,也好成就一段令人感嘆的悽美韻事。說他為了明確地表達讓關盼盼一死殉夫的想法,另作了一首詩: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據說,張仲素回到徐州後,把白居易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關盼盼。她看完最後一首詩,淚流滿面地說:“自從張公離世,我並非沒想到一死相隨,只是恐怕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丈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是玷汙了他的清名,這才含恨偷生至今!” 說完就放聲大哭,然後強忍著悲痛,依白居易的詩韻和了一首七言絕句: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

    在張仲素離開以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十天之後,終於香消玉殞。

    明代一個名叫陳彥之的人寫了一首詩說:“僕射新阡狐兔遊,美人猶在水邊樓。樂天才思如春雨,斷送殘花一夜休。”直接把逼死關盼盼的罪名加在白居易的頭上。這個故事就慢慢地流傳開來。

    事情真是這樣嗎?我們細細研究,上面白居易的第四首詩題目是《感故張僕射諸妓》,寫於張愔去世後不久,並不是寫於《燕子樓三首》之後。有人認為,這首詩不是寫給關盼盼的,也不是寫張愔的,而是寫張愔的父親張建封的。因為張愔的官銜是兵部尚書,白居易一向稱張愔為“尚書”,在《燕子樓》詩和序中都是如此;而張建封的官職為左僕射、司徒,許多人都稱他為張僕射。再從題目和詩意來看,“諸妓”“三四枝”,很明顯,這不是寫給一個人的,清代就有人說“此詩與盼盼無涉”。

    再看盼盼的這首和詩,詩中稱白居易為“舍人”。按照宋明筆記的說法,這首詩應該寫於元和十年,但是白居易擔任中書舍人是在長慶元年(821年),也就是說在寫這首詩的六年之後。如果這真是關盼盼的作品,她又怎會知道白居易在五六年之後會做中書舍人呢?可見,這是後人的編造之作。

    而且,唐朝的婚姻習俗是比較開放的,白居易的為人也最重感情,他怎會殘忍地逼一個可憐女子去殉情。

    所以,關盼盼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殉情自殺,我們已經找不到確切的證據,但是可以肯定,她被白居易逼死的故事純屬虛構。

  • 7 # 草夕寸品文史

    一首詩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呢?有人因寫詩好而升官,有人因詩而免受刑罰,但是也有人因詩獲罪,因詩被貶,更是有人因詩寫得太好丟了性命。恐怕寫詩的時候,從來沒有人想過詩詞竟然有這麼大的魔力吧!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詩以言志”,詩詞大多表現了自己的想法和志向,被人抓住把柄也算是有憑有據。但是詩人最感到意外的是,自己寫的詩竟然會給別人帶來滅頂之災,甚至奪人性命,讓自己成為間接殺人犯,這可就難以預料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白居易應該是最感到委屈了。因為他寫的一首普通的詩,竟然讓一個女子自盡身亡。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愛情千古絕唱《長恨歌》,回眸一笑卻成殤,此恨綿綿無絕期;偉大的《琵琶行》,琵琶一曲斷人腸,江州司馬青衫溼。老年後的白居易更是“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活成了自在逍遙的白樂天。這樣的人怎麼會做出寫詩殺人的事呢?

    這還要從白居易的一位好友說起,白居易的一生廣交好友,最著名的有元稹、劉禹錫,朋友之間書信往來,作詩唱和,成為佳話。白居易還有一名老友名叫張愔,有一年白居易途遊徐州,便找到老友張愔敘舊,席間,老友請來自己的小妾獻上一舞,舞姿曼妙,美輪美奐,白居易驚為天人。

    這個小妾名叫關盼盼,是唐朝著名的歌姬,原本出身名門,不幸家道中落淪為歌女,幸好遇到張愔。可惜天不遂人願,沒過兩年張愔就離世了,其妻妾都散去,只有關盼盼不忘舊情,隱居於燕子樓,為他守節。就這樣,關盼盼孑然一身孤獨地度過了十年光景,直到再一次與白居易交逢。關盼盼十年期間,寫下了不少思念故人的詩。

    其一: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詩中表達了關盼盼在燕子樓中悽清孤苦、萬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

    白居易讀完後深感同情,便依韻和詩:

    其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再想到曾經的老友如今已經作古,而生前最愛的小妾在整日思念,想到如果當初關盼盼追隨老友而去會是怎樣呢?一時動情又寫下了一首詩:

    感故張僕射諸妓

    唐 · 白居易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白居易喜歡寫詩,喜歡和詩,但是沒有想到這一次卻闖了禍。原因是這首詩沒有表達出同情和安慰,竟然有譏諷的含義。“你如此重情重義,當初何不隨夫而去,贏得忠貞的美名?”關盼盼也許是被這首詩觸動了最敏感的神經,也許是覺得自己這麼多年沒有被理解,或者是認為自己生活太苦了,堅持不下去了,於是性格貞烈的關盼盼讀完詩後絕食而亡。

    白居易只是心直口快,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寫了一首詩,沒想到過了幾天竟然收到了關盼盼的死訊,讓他甚是吃驚,此後他為關盼盼安排了葬禮,並將其葬於張愔的墓旁。從此之後白居易都感到非常自責,不過佳人已逝,後悔也是沒有意義。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看來下筆行文之前還是要三思啊,免得像白居易這樣,一首詩竟殺人於無形,害死了關盼盼,也讓自己遭受了後人的口誅筆伐。看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 8 # 河東一粟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75歲的白居易在洛陽去世,享年75歲,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多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所以,他和名伎關盼盼交集似乎也不足為奇。

    關盼盼何人?據記載她只是唐朝的一位名伎,生卒年月不詳細,右驍衛將軍、徐州刺史張愔養在府上的伎。應該是色藝雙絕,被張大人寵愛有加!時任校書郎的白居易到徐州張諳府上做客,關盼盼出來侍酒。白居易看得浮心蕩漾,不禁脫口而出: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唐代官員狎妓是一種風氣!並且流行之極!所以老白的留著口水做的讚美詩,估計張大人一定捻著鬍鬚得意的不得了!但張大人身體不好,此後兩年就辭世!

    於是,疑點出現,關盼盼還會和白居易有交集嗎?答案是:不會!

    張愔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806年,白居易在現在西安的周至縣任縣尉,815年,被貶江西九江,一直到822年,到杭州任刺史,825年到蘇州任刺史,次年去世。

    野史小說是這樣記載的,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剛剛升職為司勳員外郎的張仲素在長安拜訪白居易,向白居易詳細講述了盼盼的故事,並給白居易看了自己為盼盼寫的三首“燕子樓新詠”。

    那麼此時此刻的白居易並不在長安,而是被貶江西了。 其實,這只是在北宋時期,張君房編寫言情小說的《麗情集》裡的故事情節,歷史上有真人並無真事,也沒有赴死情節,關盼盼名下的幾首詩真實作者是張仲素。一直到了到南宋計有功寫的《唐詩紀事》裡面才有了赴死情節!

    其實在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卷一五《燕子樓》三首的序言裡有關盼盼記載是目前僅有的歷史記錄。

    說白居易作詩殺死關盼盼,估計老白有心卻沒有精力和時間,那只是小說裡的悲情而已!

  • 9 # 南朝居士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松栢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

    適看鳴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燕子樓》

    唐代貞元年間,關盼盼是僕射張建封的舞妓,張死後,為之守節,獨居燕子樓。

    關盼盼寫的三首詩,張建封的朋友張仲素傳到白居易那裡,他頓時感慨萬千,提筆和了三首詩: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澘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曽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燕子樓》

    這三首詩本身沒什麼,感慨之作,但是,白居易又寫了另一首。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感故張僕射諸妓》

    「為什麼不相隨?為什麼不死去?」,言下之意就是這樣的指責,所以關盼盼見詩以後,淚流漣漣,絕食幾日而死,臨死也留絕筆詩一首給白居易: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剛道泉臺不去隨。

    ——《和白公詩》

    於是就有了逼死關盼盼一說,

    其實呢?《燕子樓》三首詩,作者是張仲素,為了盼盼的遭遇所作,白居易《長慶集》原有序雲: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伎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風姿,餘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餘,酒酣出眄眄以佐歡,歡甚。餘以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而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繢之訪餘,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其婉麗。詰其由,為眄眄作也。繪之從武寧軍累年,頗知眄眄始末,雲:「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燕子。眄眄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餘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其二,「徐州故張尚書」是張建封之子張愔,這才是盼盼的主人,而「故張僕射」是張建封,《感故張僕射諸妓》原是在《燕子樓》之前寫成。(唐朝達官貴人養家妓很正常,白居易也有)

    所以,《燕子樓三首》與張愔和盼盼有關,詩中滿是憐惜慨嘆之意;《感故張僕射諸妓》與張建封有關,與盼盼無關,詩中「一朝身去不相隨」的言論逼不到盼盼身上。

    其三,盼盼的絕筆詩是後人偽造的。

    既然《感故張僕射諸妓》是為張建封而作,盼盼自然不能與之相和一首。更何況,詩中以「舍人」對白居易相稱,就更加露了馬腳——白居易要在七八年後才當上中書舍人。

    所以啊,這就是杜撰的,唐朝、宋朝到現在,一直都有人不斷演繹,但是,大多數喜歡傳說,而不去考證,一味的摸黑白居易,說他跟元稹都是人渣。

    周勳初《唐詩大辭典》:關盼盼,德宗貞元間禮部尚書徐州刺史張愔之愛妓。愔卒,關盼盼獨居燕子樓,歷10餘年。《全唐詩》存詩4首,斷句2。其中《燕子樓詩》3首,實為張仲素詩,《全唐詩》亦收於張仲素名下,注云:“一作關盻盻詩”,“盼盻”當為“盼盼”之誤。另一首及斷句亦為後人依託之作。又《全唐詩》以關盼盼為張建封愛妓,亦誤。因張尚書一名,《類說》卷二九引北宋張君房《麗情集》等書附會白居易《感故張僕射諸妓》詩,以為乃張建封事,後人多沿其誤,然經南宋陳振孫《白文公年譜》考定,知乃張建封子張愔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要進行醫療改革?醫療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