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志勇LZY
-
2 # 來看世界呀
在狂暴的自然災難下,會飛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再怎麼飛也飛不出地球大氣層。在恐龍時代末期,由於小行星撞擊導致的地球環境鉅變使得生態崩潰,翼龍也因為缺少食物而滅絕。
即便是如今科技實力已經相當了不起的人類,面對自然災難也沒有多少反擊的能力,自然災害釋放的能量級是人類所未掌握的嗎,而小行星這樣的天外來客攜帶的能量更是無與倫比,6500萬年前那次撞擊導致北美大半個大陸都被水蒸氣覆蓋,全球都受到了劇烈的海嘯的衝擊。而自然界的所有物種都不是孤立的,必然和其它的物種發生聯絡,尤其是物質和能量的聯絡。翼龍也是恐龍時代的一種獵食性動物,必須以現成的動植物為食物,那麼它們的生存必須以一定的生態環境的支援,而如今恐龍滅絕的假說中最受推崇的是小行星撞擊說,目前已經找到了KT線等有關證據,小行星撞擊導致的核子冬天使地球的氣溫迅速降低,引發了地球上第5次生物大滅絕。翼龍雖然會飛,但是能量毫無疑問都是來自於自然界的動植物,在鉅變的環境中,翼龍也不能獨存,生態環境變化的連鎖反應使翼龍也一道滅絕。
題主的誤區在於將會飛的動物孤立來看,事實上自然界的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生物都要和環境發生關係,生物其實是和環境之間保持著能量和物質迴圈的物質活動模式,一刻不曾停息,生物界的物質和能量流動現象構成了自然界的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沿著食物鏈遞減,越是處於高層次的獵食性動物群體從下邊幾級生物層級中獲取的能量更少。單一的一種物種是物力抵抗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的。其實恐龍滅絕的假說有好幾種,小行星撞擊是最受關注的一種,目前也找到了一些證據;另外還有一種植物型別演變相關的假說,在恐龍時代後期氣候轉冷,裸子植物難以適應而有滅絕,被子植物逐漸興起,而那些植食性的恐龍由於不能適應吃被子植物而大量死亡,由此導致整個食物鏈的崩潰,恐龍大量滅絕。
在天地碰撞的劇烈變化下,會飛並沒有什麼作用,飛再高也是要回到地面上獲取食物的,而恐龍時代末期整個陸地生態都崩潰瞭然後又重新形成,大量恐龍滅絕,少數恐龍適應下來進化為如今的鳥類等物種。
-
3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呢?
翼龍比較倒黴,和大部分恐龍一樣沒能挺過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災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古生物學家分析翼龍的化石才知道地球上原來還有一種會飛的“恐龍”,為什麼加引號?等下再介紹!看起來這也挺正常的,但自從我們瞭解了鳥類是進化自恐龍後,就沒法再平靜了!同樣都能飛,為什麼鳥類就逃過了劫難,翼龍卻掛了?
恐龍都是怎麼掛的?“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恐龍先掛為敬,當然它們掛了哺乳類才有機會,這是我們現在幸災樂禍態度說的話,但作為發展到高等文明的人類,搞清楚恐龍為什麼掛這點很重要,萬一下一次地球又要打算將讓人類掛了為別的物種讓開道路呢?
足跡化石顯示,諾氏風神翼龍是採四足方式行走
據說是小行星撞擊的升溫導致恐龍掛了現在比較公認的滅絕原因是:6500萬年前撞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區域的一顆直徑1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以及後續產生的次生災害,導致了幾乎所有恐龍的滅絕!這些次生災害有:
撞擊的衝擊波摧毀了周圍數千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生物;撞擊產生的高溫引燃了周圍大森林大火,而且碎片四散後大火面積甚至能擴大到整個北美;撞擊的巨大能量導致地殼破裂,岩漿會在破裂處外湧;撞擊的巨大震動會導致地球進入震動模式,超大地震和火山會被誘發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塵埃同時會進入大氣層,不過塵埃會慢慢降落,但二氧化碳如果沒有碳迴圈吸收,那麼引起的溫室效應將會使全球進入高溫季,美國密蘇里大學地質科學教授肯尼斯•麥克勞德認為,這些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超過10萬年!
2018年美國密蘇里大學地質科學教授肯尼斯•麥克勞德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表示,這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飆升5度,似乎大家還受得了,但這是平均溫度,只有極端溫度的天數增加才會讓平均氣溫上升那麼高,而且帶來的洋流迴圈改變,大氣環流模式改變,很多熱帶雨林覆蓋的區域將會逐漸沙漠化,而極端氣候的增加同樣會影響綠植生長。所以在這個平均溫度上升5度的背後,必將會滅絕無數生物!
同期還有另一顆小行星撞擊或者是超級火山噴發,這就是印度徳幹高原上玄武岩的成因,這個和恐龍滅絕同期的熔岩面積極大,覆蓋了幾乎覆蓋了整高原,可以想象當時噴發的劇烈!我們知道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的生物大滅絕是西伯利亞地盾火山引起的,那個覆蓋700萬平方千米,而6500萬年這次面積雖然沒那麼大,但它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綜合因素之一!
翼龍和鳥類的來歷翼龍並不是會飛的恐龍,而是會飛的蜥蜴,翼龍誕生於三疊紀晚期,它們是第一群能飛的脊椎動物!翼龍的雙翼由面板、肌肉構成的翼膜,從身體兩側延伸到四肢,這種膜很像蝙蝠的翼膜,翼龍可能具有毛髮!最大的翼龍如翼展十多米的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最小的如翼展僅25公分的森林翼龍。
鳥類最早的祖先始祖鳥最早出現於侏羅紀晚期,早先對鳥類是否演化與恐龍這點並無什麼疑問,但並不太清楚恐龍是怎麼變成鳥的,不過運氣比較好,考古學家在1862年發現了始祖鳥化石,這個物種奇特的形態震驚了考古界,它同時具有鳥類和獸腳亞目恐龍的特徵,有闊圓的翅膀和長長的尾巴。它的羽毛與現代鳥類非常相似,但在顎骨上有鋒利的牙齒,腳上三趾都有彎爪以及和現代鳥類截然不同的骨質尾巴!
始祖鳥化石
生物演化中體型是最關鍵的嗎?
翼龍出現更早一些,在早期鳥類出現時候翼龍已經在地球上演化了上億年,兩者都經歷了白堊紀晚期最為艱難的時刻,為什麼恐龍和翼龍都滅絕了呢?而走上另一條演化道路的鳥類卻生存下來了!
體型真的是最關鍵的嗎?這是一個能普遍接受的理由,因為當時環境惡劣,體型小的物種環境適應能力比大型物種要強得多,這就是哺乳類得以倖存而恐龍卻滅絕的原因,但各位會發現,無論是恐龍還是翼龍,都已經存在了小型化的案例,但無論是翼龍還是恐龍都消失了!似乎體型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手掌上的森林翼龍化石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實是比較小型的翼龍比如翼展只有25公分的森林翼龍,和早期的鳥類競爭時即告失敗,因為到了白堊紀晚期時就僅僅存在大型翼龍,小型翼龍已經徹底消失!另外大多數翼龍仍然保留依靠海洋生活的模式,當白堊紀晚期環境大幅變化時,而早期鳥類環境適應性明顯比翼龍要高,所以得以倖存,隨之發展出龐大的鳥類種群!
體型對於生物演化非常關鍵,但環境適應性更關鍵!
-
4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恐龍時代是地球地質歷史時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階段,共跨越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3個地質年代,前後統治地球1.6億年的時間。當時,陸地上、水中、天空都有它們的身影,翼龍就是那個時代空中的霸主。
翼龍是第一種可以飛行的脊椎動物,它們生活於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隸屬於蜥形綱翼龍目翼龍科,和當時共存的恐龍都屬於蜥形綱,它們和鱷魚都擁有共同的祖先,即槽齒類爬行動物。翼龍的身體有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有一對寬大的翼,這對翼不同於鳥類的翅膀,確切地說應該是面板膜,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衍生出來,上面沒有覆蓋羽毛,因此,翼龍並不是現代鳥類的祖先。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個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後來科學家發現,這個撞擊的地點極有可能是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擊的能量相當於100億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能量,直接撞穿了地殼。這次撞擊的後果主要有:
一是撞擊的瞬間形成了直徑上千公里的衝擊波,對範圍內的生物造成了直接毀滅性的打擊。
二是撞擊同時產生的高溫,直接燒死了周圍的所有生物,同時引發森林大火。
三是撞穿地殼以後,引發地震和火山的頻繁發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短期內使地球溫度升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氣體的增多,使空氣汙染程度增大。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在陸地上的恐龍,還是在空中飛行的翼龍,都無法避免這4個方面的致命影響,滅絕也再所難免了。然而,恐龍的滅絕,卻為那些當時體型較小、反應靈敏、適應能力強的哺乳動物騰出了生態空間,為後來哺乳動物的發展以及人類祖先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5 # 水木中醫醫生
翼龍又名翼手龍(Pterosauria),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共有近100多個品種。儘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並不是恐龍。希臘文意思為“有翼蜥蜴”,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 生存於晚三疊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面板膜衍生出來的。較早的物種有長而佈滿牙齒的顎部,以及長尾巴;較晚的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齒。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釐米長,有巨大的尖嘴。
能飛的爬行動物。俗稱飛龍。最大的翼龍兩翅張開時可達6~8m。中國發現的化石有兩處:一處在新疆準噶爾克拉瑪依地區,稱準噶爾龍,兩翼張開可達3.5m;一處在浙江臨海上盤,稱臨海翼龍。這兩處均產於白堊紀(距今1.37億年~6500萬年)地層中。
古爬行動物的一目。是爬行動物向空中 發展的一支。頭長,頸長,眼大,嘴尖而長。前肢第四指 和體側之間有一皮質薄膜,能飛翔。棲息於海邊和湖邊, 以魚為食。可分為喙嘴龍、翼手龍和準噶爾翼龍三亞目。 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
儘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並不是恐龍;它們形成於進化樹上的一個獨特分支。翼龍是飛向藍天的爬行動物,有時也被誤認為是“會飛的恐龍”。翼龍起源於約2.15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恐龍稱霸著陸地時,翼龍卻控制著天空。
翼龍的個體大小和形態差異非常大,大者如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現的翼手龍化石,它的兩翼展開約16米,寬度比F-16戰鬥機還長約1.5米,小者形如麻雀。翼龍有兩大類,早期的喙嘴龍類比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有一條很長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龍類主要生活在白堊紀,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滅絕原因
傳統理論認為,早期鳥類的競爭,導致許多翼龍類滅絕。到了白堊紀末期,只有發現大型翼龍類;而小型翼龍類已消失,生態位被早期鳥類取代。但是,化石紀錄缺乏小型翼龍的現象,也可能是因為它們的骨架脆弱、難以儲存所致,而跟鳥類的生物多樣性無關。
白堊紀末滅絕事件滅絕了恐龍、翼龍類、與許多其他動物。另一種解釋是,大多數翼龍類發展成依靠海洋的生活模式。所以當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嚴重地影響翼龍類賴以為生的海洋動物時,翼龍類跟著滅絕。但是,神龍翼龍科與帆翼龍科是棲息於內陸,並非依靠海洋維生。馬斯特裡赫特階,例如:鳥掌翼龍科、無齒翼龍科、夜翼龍科、古神翼龍科。這些新發現物種,顯示白堊紀晚期的翼龍類仍保持多樣性,相對於白堊紀早期,只是小幅度衰退,不同於過去理論。
-
6 # 酋知魚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可以給兩個結論,再分析。
1、翼龍和恐龍不是被隕石砸死的,所以會飛並沒什麼特別的用處。
2、翼龍是一個已經跑偏的物種,就算沒有那次天火,也還是會滅絕的。
真·神奇的翼龍其實就在我看來,在瞭解到一定關於生物的知識後,回頭想想,不由得驚歎翼龍這個物種竟能如此奇葩,為什麼會有這麼看起來毫不合理的生物呀,它們能存在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神奇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與多數人想象的不同,翼龍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強壯。我們以體形最大的風神翼龍為例,它們的翅膀張開可達11米,站著有8米高,與現在的長頸鹿差不多。不過可怕的事情是,長頸鹿的體重有700kg,但風神翼龍只有270kg,僅僅相當於三個胖子的體重!對於如此巨大的體形來說這幾乎是不合理的。
但無論怎麼說,要想飛起來,就不能更重了。所以它們的骨骼與現代的鳥類一樣都是空心的,而且肌肉也非常少,看起來就像是皮包骨頭一樣。因為肌肉非常少,所以它們也不能用鳥類那樣拍動翅膀的方法飛行,而必須藉助上升氣流,像放風箏一樣在天空滑行。
有些人呀……路越走越窄好,那風神翼龍的問題在哪呢?為什麼我咒它必然會滅絕呢?
其實滅絕在生物史上是非常常見的,很多人以為滅絕要麼就是巨大的天災,要麼就是人類造成的其實是不對的,有很多物種在進化的路上因為“點錯了技能樹”,所以走著走著就進了死衚衕,然後就滅絕了。
因為生物是隨著環境而進化的,而環境會變化,那麼就會出現兩個方向——其一是適應性非常好而相容性差,其二是適應性算不上多好但是相容性非常不錯。比如說老虎與老鼠就可以對應這兩個方向,所以在環境變化的時候,老虎就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瀕臨滅絕,而老鼠則可以輕鬆適應“後人類”時代,甚至打入了人類的家中。
環境是一直在變化的,只是有快有慢而已,非常快的時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五次物種大滅絕,而慢的就是地球的週期性氣候變化,比如冰河時代。
所以,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會有一些動物走上了特化的進化路線。而這些特化後的特種是註定無法適應變化後的環境的。比如老虎需要大型哺乳動物作為獵物,但是人類的橫空出世就一下子擠壓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失去了食物,老虎的日子就會變得越來越難熬(人類的誕生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其實與小行星撞地球沒什麼區別,都是天災級的)。
翼龍為什麼註定滅絕是的,巨獸的滅絕不是因為身體能力無法對抗自然,而是因為沒東西吃,餓死了。現在我們來看看翼龍,它們在侏羅紀的時候還普遍不怎麼大,多數與雞差不多,口中有牙,能撲動翅膀。那時它們的對自然生態的適應性還不是非常專精,但是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與可能性。
但是到了白堊紀晚期,翼龍就在巨大化的路上一路狂飆停不下來。要知道走入死衚衕的標誌之一就是體形的巨大化,所謂“船大難調頭”在這個地方也非常適用。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翼龍們漸漸失去了牙齒,也將飛行變為了完全依賴滑行的模式。
進化中從有到無容易,從無到有非常難,所以在這過程中翼龍的退路與其它選擇都越來越少,它們只能在特定環境的特定生態位中生存,比如翼龍這巨大的體形與沒有牙齒的特性註定了一定得有大量的肉食供應,氣候要溫暖且地面要開闊,還得有穩定的大風。
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在這個生態位上沒有其它動物能與翼龍競爭,相對應地,一旦這個生態位消失,那它們就消失得比誰都快。
比如說現在的環境,就對超大體形飛行動物極端不友好,現在最大的飛行鳥類漂泊信天翁(Diomedea)翼展只有3.5米,體重也不過12公斤。有史以來存在過的最大的鳥類是阿根廷巨鷹(Argentavis),體重可達70公斤,翼展最大可達7米,它們是恐龍滅絕後繁榮的,但是同樣於6百萬年前滅絕了。
鳥在飛行進化上是遠勝於翼龍的,它們不僅有最好的呼吸系統,最好的輕量化體格,還有史上最好的飛行裝備,完爆皮膜的飛羽,以及更完善更有力的前肢骨骼與肌肉。這麼厲害的飛行物種尚且不能征服巨型化的天空,翼龍也一定做不到的。
所以,就算沒有那次大滅絕,翼龍的滅絕也已經是註定的了,它們只是進化上無數上誤入歧途的物種之一,註定要消失在地球歷史的長河中。
-
7 # 獵奇動物社
翼龍不是恐龍,而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就像生活在水中的滄龍一樣,它實際上也不屬於恐龍,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動而已,它屬於翼龍目。在科學界,恐龍是蜥臀目和鳥臀目爬行的動物的總稱。所以,翼龍的滅絕和滅絕是同時期兩個不同物種的滅絕。
那麼,翼龍可以飛,為什麼沒有逃過恐龍的大滅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恐龍大滅絕恐龍大滅絕簡單的說就是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在這次滅絕事件中,不只是恐龍(蜥臀目和鳥臀目)的滅絕,還包括爬行綱有鱗目,比如滄龍以及爬行綱翼龍目,比如風神翼龍等等。所以,翼龍的滅絕原因應該是與恐龍滅絕有著重合性。
但是,恐龍滅絕的原因對於我們現在的來說仍然是未知的。正是因為不確定性,才導致了現在關於恐龍滅絕的各種推測層出不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呼聲比較高的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
01 隕石撞擊說
這個假說是由美國加州大學博萊克分校的四位科學家提出的。他們的理論支撐就是在白堊紀的地質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而在地球上的地質中的銥含量要遠遠小於被發現的銥含量。同時,科學家們發現,在隕石中的銥含量與白堊紀地質層中的銥含量很接近。
因此,科學家們推斷,恐龍的滅絕與隕石撞擊地球有關。但是,這個理論不太經得起推敲,因為,當時的恐龍遍佈世界各地,如果這顆隕石大到可以讓地球上的恐龍都滅絕的話,為什麼從三疊紀就出現的鱷魚到現在依然存活呢?
02 物種鬥爭說
也有的科學家認為,恐龍之所以滅絕,是因為在白堊紀末期,小型的哺乳動物的登場。哺乳動物以恐龍蛋為食,使得它們“後繼無人”。
其實,這個說法是最不靠譜的說法之一。因為,且不說恐龍也有小型的群居肉食恐龍,就單單從當時恐龍的數量來說,想要偷乾淨所有的恐龍蛋,無疑是天方夜譚。
況且像慈母龍這類的恐龍還有照顧幼崽的習慣,恐龍蛋豈是想偷就偷的。
03 火山噴發說
一部分科學家認為,白堊紀末期頻繁的地殼運動引發的大量的火山噴發才是恐龍滅絕的原因。大量的火山噴發造成了氧氣含量降低,再加上火山噴發的顆粒物擋住了太陽,最終造成了陸地上的植物大面積死亡。缺少了植物,食草恐龍最先滅絕,食草恐龍滅絕,食肉恐龍由於沒有食物也跟著滅絕。
在我看來,這個說法也不太靠譜。畢竟想要全世界的火山一同噴發可能性幾乎為零。既然不能一同噴發,有的地區的恐龍就很好的生存。
當然,諸如這類的假說還有很多,比如酸雨說、氣候變化說、自相殘殺說等等。因為恐龍滅絕距現在實在是太遠了,我們瞭解它們也只能是從零星的地質層中的化石殘骸來推測,這也是為什麼恐龍滅絕到現在沒有一個定論的原因。
個人看法針對恐龍的滅絕,本人說一下個人的看法哈,如有錯誤請幫忙指正。
從46億年前地球誕生,到第一個單細胞生物的誕生,再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再到石炭紀的巨蟲時代,再到從三疊紀到白堊紀的恐龍時代,再到近代的具有多樣性的生物。我們可以發現,幾乎在每一個時間段內都有當下地球的“主宰者”,比如石炭紀的巨型昆蟲、侏羅紀的恐龍、再到後來的劍齒虎、最後到現在的人類。
按照進化的角度去看,就是每一個時期都有適應當下環境的動物,但是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這種動物不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它就只能被淘汰掉,然後新的物種登場,如此的往復。
而且從侏羅紀到白堊紀,恐龍的體型整體上看,是由小變大的過程,更大的體型就意味著更大的食物需求量,一旦食物得不到滿足,滅絕只是時間的問題。一旦有大量的物種滅絕,屍橫遍野細菌病毒橫流,勢必會影響其他的生物。
所以,恐龍時期生物的大滅絕就是這些生物已經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了,也就是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恐龍如此,翼龍也是如此。
總結恐龍時期生物大滅絕的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個迷,因此,我們也只能是推測原因。總的來說,我認為恐龍時期的生物大滅絕與環境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
你認為呢?
-
8 # 兔斯基聊科學
翼龍可以飛,但它遲早會落到地面上的。
翼龍是地球上最早飛上天空的脊椎動物。在翼龍之前地球上會飛行的動物只有昆蟲類。翼龍是一種會飛行的爬行動物,但翼龍不屬於恐龍。目前已經發現的翼龍化石最大的叫做風神翼龍,翼展超過了12米。
圖示:風神翼龍
翼龍生活在距今2.1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6500萬年前這個時間點想必朋友們會經常看到。這就是科學家認為的恐龍滅絕的時間點。大約6500萬年前,翼龍和地球上的恐龍都滅絕了。6500萬年前發生了什麼呢?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大約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的災難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圖示:小行星撞擊地球
科學家在位於墨西哥的優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地區發現了一個直徑寬達180公里的巨大隕石撞擊坑。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顆直徑在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當時這顆小行星以每秒鐘20公里的速度重重的撞上了地球,在海底撞出了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的汽化,撞擊地區的海洋就像開了鍋一樣,蒸汽迅速的噴射到數萬米的高空。可以想象此時正在這裡翱翔的翼龍被這突如其來的熱浪所襲擊,一個個的從天空中掉了下來。
圖示: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
接下來撞進引發了地球上的一系列的災難,海嘯、地震、火山噴發讓當時地球上的動物們吃盡了苦頭。翼龍飛到天空中就能躲過這些災難嗎?很顯然,它們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成年的翼龍可以非常天空,但是幼年的翼龍和它們的蛋可都在地面上。它們可都是翼龍的未來。它們毀了,翼龍就沒有了未來。
而能夠飛上天空的翼龍,遲早還會落到地面上的。其實那時候的天空和地面一樣危險。撞擊和火山噴發產生的灰塵和有毒氣體充斥在空氣之中,飛在空中的翼龍忍受不了這樣的空氣也會一個個的從空中墜落。
圖示:翼龍會飛但最終還是要落到地面上的
地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一旦遭到破壞,作為單一的物種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不受影響。翼龍和恐龍中體型較大的動物更難適應突變環境,更容易在災難中滅絕。
因此,地球遇到這樣的災難,不管你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都會遭受到致命打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能因為翼龍會飛,它就不會滅絕。
-
9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翼龍,恐龍時代飛行的爬行動物,並沒有和不會飛的恐龍和水生爬行動物同時滅絕,它們在恐龍滅絕數百萬年後仍然繼續多樣化繁殖過。 國外一項新研究表明,翼龍進化的方式非常不尋常,在地球上的1.6億年中變得越來越專業化。
通常當一群新出現的動物或植物進化時,它們會很快嘗試所有的選擇,科學家認為翼龍也是一樣的。翼龍是第一種飛行的高階動物,它們比始祖鳥早5000萬年出現在地球上,它們擅長飛行。但令人驚奇的是,它們直到鳥類出現後才真正開始進化。
科學家觀察了50種不同的翼龍,從最小的翼龍到最大的翼龍,風神翼龍翼展12米,是今天最大的飛行鳥類信天翁的四倍。他們追蹤了所有翼龍是如何來的,研究了它們的歷史,並詳細記錄了它們的身體形狀和適應性。 研究結果表明翼龍在7000萬年裡進化非常保守,然後開始嘗試各種新的生活方式。鳥類出現並獲得成功後,翼龍並沒有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被推向滅絕。它們似乎對新環境的反應是變得更大,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許多新的生活方式適應出現在翼龍的頭骨中,因為它們適應了不同的食物來源。一些是吃種子的,許多吃魚,後來一些甚至失去了牙齒。當考慮到身體形態必須保留許多特徵才能飛行時,身體的其他部分也顯示出不同群體之間驚人的差異。 大約1.25億年前,翼龍正處於進化的頂峰,就像今天鳥類變得非常多樣化一樣。
研究表明,它們在早白堊世的適應能力是在始祖鳥和鳥類出現之前侏羅紀的三倍。 翼龍在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大規模滅絕中範圍縮小並消失了。在它們的時代,它們是鳥類的公平競爭對手,兩個群體在它們之間劃分了空中生態空間,因此避免了衝突。但後來鳥類進化的更強大和地球氣候的劇烈變化比如幾次冰川期使翼龍徹底敗下陣,消失了。
-
10 # 江氏小盜龍
翼龍不是恐龍,但卻是與恐龍生活的在一起的會飛的爬行動物,它們曾經統治著中生代的天空。
我們知道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了,但是有些恐龍其實並沒有滅絕,那就是今天飛舞在我們身邊的鳥類。
既然會飛的鳥類沒有滅絕,為什麼會飛的翼龍們就滅絕了呢?翼龍不但會飛,但是成為了飛行專精者,幾乎將飛行的技能點加滿啦!
從早期在森林中穿梭,但是飛行能力並不是很強的小型飛行者,直到最終成為能夠扶搖直上數千裡的巨型Aviator,翼龍成功的對抗了地心引力,創造了生命飛行的奇蹟。
圖注: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雙型齒翼龍,屬於原始的翼龍類
圖注:發現於中國的森林隱居翼龍,是最小的翼龍類之一
到白堊紀末期的時候,翼龍的體型達到了最大,著名的風神翼龍、哈特哥茲翼龍等的翼展超過12米,體重約250公斤,在尺寸上已經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啦。
圖注:體型巨大的鳥掌翼龍
圖注:體型能夠與飛機媲美的巨型翼龍類
當我們被翼龍巨大體型震撼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翼龍家族在白堊紀末期時的種類都是巨型化的成員,都屬於神龍翼龍科。
那些小型翼龍去哪裡了呢?答案是被鳥類取代了。白堊紀不僅是恐龍和翼龍的時代,同時也是鳥類的時代。從化石上看,白堊紀末期鳥類家族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各種型別的鳥類都已經出現,其中不僅有會飛的鳥類,而且還有不會飛的陸行鳥類和能夠下海的潛水鳥,比如著名的黃昏鳥。
圖注:善於潛水的黃昏鳥
圖注:魚鳥在於無齒翼龍爭奪食物
會飛的鳥類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競爭中將那些小型翼龍類淘汰,所以翼龍家族中只剩下了大塊頭!
巨大的翼龍類是相當強悍的動物,它們不僅會飛行,落地地上也是龐然大物。就拿風神翼龍來說,其降落在地面上時,腦袋距離地面的高度可達5米,和一頭長頸鹿一樣高。利用巨大鋒利的角質喙,大型翼龍能夠甚至能夠捕食小型恐龍,所以絕對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
圖注:站起來和長頸鹿一樣高的巨型翼龍
圖注:在陸地上捕食的哈特哥茲翼龍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發生災難的時候,首先遭殃的正是體型巨大,食物消耗量大的頂級掠食者,所以大型翼龍首當其衝滅絕了。
其實即便到了白堊紀晚期還有小型的翼龍類,其在身體結構上同樣不具備鳥類的優勢,抗災能力更是無法與鳥類相比,在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中消失並不稀奇。
圖注:大滅絕發生時的鳥類
許多人認為鳥類和哺乳類躲過了大滅絕,它們在當時一定非常成功。這個觀點其實並不正確,在大滅絕中,哺乳類和鳥類同樣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大部分屬種也都滅絕了,就拿鳥類來說,與今鳥亞綱同樣繁榮和反鳥亞綱直接團滅。即便是今鳥亞綱最終能夠躲過大滅絕的種類也是寥寥無幾,科學家研究發現今天地球上僅萬種鳥類其實都是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事件倖存下來的幾種鳥類進化來的。
所以並不是會飛就能不滅絕的,翼龍家族在白堊紀儘管將飛行和體型技能點加滿,其實也走上了進化的死衚衕,當滅絕事件發生的時候,非常脆弱。
回覆列表
水星太陽地太古時代,
燃質用完進入冰河期,
地表水域有溫度較高,
留下卵昆鯨類些動物,
空間翼龍等大型滅絕,
整個地球第一次鉅變,
至到宇恆月日蓋地旋,
才又雌雄哺乳古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