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趣史雜談

    隆美爾VS蒙哥馬利

    在二戰的北非戰場上,兩位著名將軍展開激戰,第三帝國最年青的元帥、譽為“沙漠之狐”的非洲集團軍總司令——埃爾溫·隆美爾被英國將軍伯納德·蒙哥馬利打敗了。勝者為王,也許人們認為隆美爾打不過蒙哥馬利,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實力對比是影響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隆美爾的失敗是由於他們之間的實力懸殊太大了。在阿拉曼戰役前,隆美爾有8萬多軍隊,其中約1萬人不能作戰;而蒙哥馬利軍隊有19.2萬人。隆美爾有550輛坦克,其中320輛是義大利生產的,效能很差;蒙哥馬利有1229輛坦克,其中500輛是美製格特蘭式(其火力比隆美爾的任何一輛坦克火力都猛),還有當時更新更高階的謝爾曼式。德、意方面在非洲作戰飛機是350架,英軍是1500多架。英國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已獲得地中海地區和北非地區的制海權與制空權,隆美爾的補給線已被切斷,給非洲軍團提供石油的油輪都被擊沉到地中海的海底了……

    而英軍的補給船隻可以沿紅海輸給英軍源源不斷的物資。在希特勒眼中,北非是二流戰場,真正戰場是蘇德戰場,希特勒為了實現“巴巴羅薩計劃”,將德軍主力調往蘇聯,他不想將剩餘計程車兵和物資運往非洲。因為東歐肥沃的土地和高加索的油田比北非的沙漠更加有誘惑力。而丘吉爾卻把北非戰場視為第一戰場,因為蘇伊士運河是英國本土到印度的最短航線,也是英國的“生命線”,丘吉爾不顧英國本土兵力不足,還要拼命向北非增兵,以確保北非不被德、意軍隊佔領。如果北非失守,英國就失去了與美國合作的資本,同時德、意、日三國可能會師於印度,到那時,英國離亡國就不遠了。

    隆美爾與德、意統帥部的電報被英軍破譯使隆美爾的作戰計劃全被蒙哥馬利知道了,隆美爾卻全然不知。隆美爾於1941年9月19日因病回國治療,接替他的施登姆將軍在1942年10月23日的決定性會戰開始時意外殞命,部隊群龍無首。即使隆美爾在走之前佈下了十分全面的防禦系統,也不可能擋住蒙哥馬利的進攻了。當隆美爾回到北非時,英軍已將其防禦系統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使得大量兵力湧入。同時英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使得隆美爾的軍隊行動極其緩慢。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隆美爾失敗是必然的,但不能說明隆美爾的指揮才能不如蒙哥馬利。即使讓軍事天才拿破崙來指揮,失敗也是必然的。在如此優勢之下,蒙哥馬利不能全殲非洲軍團,使其一次一次逃過大劫,說明蒙哥馬利還不能抓住全部戰機。隆美爾在敗走非洲時說:“如果有我足夠的汽油,今天逃走的就是蒙哥馬利。”的確如此,蒙哥馬利想迂迴包抄非洲軍團以致於其兵力分散,如果隆美爾的坦克和卡車能動,那麼蒙哥馬利真的可能會輸。隆美爾難道不能以少勝多嗎?

    古往今來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勝列舉。我只是想說:10名步兵與10輛坦克相攻,誰會贏?坦克無論是速度和火力都比步兵強!也許你會說,坦克沒有炮彈和汽油,就是一堆廢鐵。在機械化戰爭中,汽油是極其重要的,它關係到裝甲部隊的命運,大多數是步兵為主的戰鬥。在北非戰場上,燃料關係到雙方坦克部隊的命運,也是雙方勝敗的關鍵。1942年11月8日,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的命名為“火炬”的行動將擁有10萬之師的美軍部隊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登陸成功,使隆美爾腹部受敵。在汽油短缺,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隆美爾取得了豐杜克大捷,使美軍損失了98輛坦克,116輛半履帶式車輛和55門大炮,使艾森豪威爾也幾乎成了俘虜。這證明隆美爾的指揮才能還是相當不錯的。綜上所述,我認為埃爾溫·隆美爾的指揮才能不比伯納德·蒙哥馬利差,實力對比是影響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高歡與宇文泰的歷史對決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不滿大丞相高歡專權,出奔到關中宇文泰部。高歡立即擁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於是,北魏分裂為高歡的東魏和宇文泰的西魏。這是北魏的大部分勢力盡歸高歡所有,對關中宇文泰有壓倒性優。雙方先後經歷五次大戰,互有勝負,最終奠定了北齊、北周對峙格局。

    第一戰,小關之戰。公元537年高歡藉機關中大旱,分兵三路進攻宇文泰。司徒高傲曹進攻上洛;大督促竇泰進攻潼關;高歡親自領兵駐紮在蒲坂。宇文泰退保隴右,迷惑高歡。同時,帶領大軍潛出長安,集中優勢兵力攻擊竇泰,一舉獲勝。竇泰自殺。

    第二戰,沙苑之戰。為報竇泰之仇,高歡帶領二十萬大軍趕往蒲津。宇文泰佔據蘆葦叢,將老弱士兵列在陣前誘敵,精銳士兵隱藏於蘆葦叢中,趁東魏士兵輕敵冒進、不成佇列之際,發動進攻,大敗東魏。此戰,東魏“喪甲八萬”,高歡僅帶領少數兵將逃脫。

    第三戰,東魏侯景、高傲曹率兵包圍金墉城。由於前期失利,侯景等人連夜撤軍,宇文泰率軍追至黃河邊。於是,侯景佈置長陣,北據河橋,南接邙山,與宇文泰大戰。混戰中,宇文泰戰馬受驚,將其率在地上。幸賴都督李穆急中生智,在東魏士兵逼近的時候,用馬鞭抽打宇文泰“你這愚笨計程車兵,你們王爺在哪,你怎麼呆在這”。西魏士兵不知宇文泰是主帥,,丟下他狂奔而過,才逃得性命。隨後,宇文泰發起進攻,全殲了高傲曹部。這一戰,雙方軍陣都特別龐大,交戰幾十次。而西魏後方被俘的東魏將士,紛紛起兵響應東魏進攻。宇文泰不得不回軍救援長安,高歡帶領7000騎兵趕赴前線,剷平了金墉城。這一戰,雖然高歡勝利,但損失了大將高傲曹。

    第四戰,邙山之戰。東魏大將高仲密叛逃西魏,導致戰略要地虎牢關陷入敵手。宇文泰帶領大軍接應,高歡也率領十萬大軍從黃河北岸渡河。雙方交戰中,東魏首戰告捷,大將彭樂俘獲西魏5個王爺督將48人,斬首3萬餘級。交戰中,彭樂已經追上宇文泰。宇文泰只得哀求彭樂:"今天你殺掉我,明天你還有用嗎?幹嘛不馬上還營,把我丟下的金銀寶物一併取走呢?"彭樂是個粗人,也覺此話有理,舍掉宇文泰,把宇文泰丟掉的金寶放在馬上奔回向高歡覆命。第二天,由於士兵洩密,高歡主帥陣營陷入包圍,幸虧將士拼死保護,才得以逃脫。脫身後面,高歡領兵再戰,大肆反功,大敗宇文泰。邙山之戰,西魏損失督將四百餘人將士六萬餘人。如果高歡一鼓做氣進攻長安,定能統一兩魏。但高歡見己方士兵士氣衰變,不敢再戰,錯失統一良機。

    第五戰,玉璧之戰。高歡率領大軍進攻西魏的汾水重要據點玉璧。西魏大將韋孝寬守城。高歡圍困玉璧60余天,挖地道、築土城、斷水源,勸降、離間,無所不用其極,卻都被韋孝寬一一破解,在玉璧城下損失7萬餘人,仍不能攻克玉璧,最終決定撤兵。撤兵途中,軍中流傳高歡被西魏射殺。為穩定軍心,高歡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天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高歡親自和唱,哀感流淚。

    此戰不久高歡去世。公元547年,高歡之子建立北齊;16年後,宇文泰去世,次年,宇文泰侄子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泰子宇文覺即位天王,建立北周。中國北方開始了北齊、北周對峙時期。

  • 3 # 漾小軒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 4 # 文儒風

    導言:大北方戰爭,俄國彼得大帝和瑞典國王卡爾十二的名將對決,決定了此後數百年的東歐歷史。

    俄羅斯帝國(1547-1917) 延綿三百多年,曾是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最鼎盛疆域高達2300萬平方公里,位居歐洲乃至世界列強二百餘年。歷任沙皇不斷髮動戰爭擴張,也普遭遇過很多危機時刻,如稱霸歐洲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揮師五十萬大軍入侵其本土,攻佔莫斯科城;如當世第一-、第二強國組成英法聯軍,將幾十萬俄軍困於克里米亞,逼得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殺。

    然而,這些其實都談不上俄國最危險的時刻。曾經有一位風華絕代的北歐戰神,將締造帝國的最偉大沙皇彼得大帝逼入絕境,差點就要服毒自殺,只差幾天便能成功扼殺俄羅斯帝國於搖籃。他就是彼得大帝(1672-1725) 生平最大勁敵,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Charles XII,又譯作查理十二世)

    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

    卡爾十二世(1682- 1718) ,他的祖父卡爾十世是歐洲近代陸軍之父、瑞典史上最偉大國王古斯塔夫1I世的外甥,從堂妹克里斯蒂娜女王手中接過王位。再經他的父親卡爾十一世,將王位傳至他種。

    卡爾十二繼位時年僅15歲, 野心勃勃力圖擴張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 糾合丹麥、波蘭、薩克森三方,組成北方同盟,意圖瓜分瑞典國土。年少的卡爾十二毫無畏懼, 沉著應戰, 採用各個擊破戰略,依次打擊對手,開啟了“大北方戰爭”。三年後,卡爾十二率軍突襲西蘭,兵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三個月即迫使丹麥簽下城下之盟,退出戰爭。

    隨後卡爾十二立刻率軍八千回援納爾瓦要塞,在暴風雪中迎戰彼得一-世率領的四萬俄軍,先經過2小時猛烈炮擊,然後突破俄軍陣地,發起總攻。俄軍被一分為二,難以抵禦,全線潰退,陣亡約8000人,剩下數萬人被迫成建制投降並被解除武裝,大量俄國貴族和高層將領做了俘虜,而瑞典軍損失僅3000人。納爾瓦戰役震驚歐洲,年僅十八歲的卡爾十二被廣泛認可為足以繼承古斯塔夫事業的天才戰將,比他年長十歲的彼得-世則因在戰爭程序中丟益棄甲、 逃之天天成了國際笑柄。

    俄羅斯帝國沙皇,俄國之父:彼得一世

    在那之後,卡爾十二轉戰波蘭和薩克森境內,19歲 在里加戰役中大敗波蘭軍,杜那蒙德之戰擊潰薩克森和俄國聯軍三萬人; 20歲攻克波蘭首都華沙,接著在克里索之戰擊潰了薩波聯軍,三週後攻克東歐第一名城克拉科夫; 21歲在普烏圖斯克再度擊敗薩克森軍,迫使波蘭貴族會議廢黜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11世的波蘭王位,改派自己親信斯坦尼斯瓦夫為波蘭國王; 23歲在東波蘭擊退俄軍奧格維部,盡得其重炮和輜重; 24歲迫使奧古斯特11世無條件投降,薩克森亦降伏於瑞典。

    在長達五年的波蘭轉戰中,幾乎每次戰役卡爾十二世都是面對兩倍甚至三倍的敵人,卻屢戰屢勝,一人一軍轉戰敵後,擊垮三國同盟,令波蘭、薩克森兩大勁敵臣服,最後僅剩下俄國一個對手。

    公元1706年,瑞典疆域

    26歲時,卡爾十二世率領瑞典軍5萬,在嚴冬遠征俄國,初戰得勝,取得霍沃夫岑大捷;但在深入烏克蘭腹地之後,遭到俄軍堅壁清野,因此後勤短缺,嚴寒交迫,減員近半,火炮和火藥也所剩無幾。

    雖然卡爾十=世繼續發揮他的軍事天才,如他只用四百人在克羅斯羅庫茲克之戰擊潰俄軍七千人,在奧波贊那亞之戰用三百人擊敗了俄軍五千人,但終於在決定性的波爾塔瓦戰役中,參戰的一萬二千五百瑞典軍,面對彼得一世率領的八萬俄軍寡不敵眾,而卡爾十二世自己又在戰前足部意外負傷,不能有效指揮,瑞典軍死傷3000人,被俘2800人, 卡爾十二世僅率千餘騎兵渡過了第聶伯

    河,退往土耳其;而剩餘一萬二千瑞典軍南下受阻,被迫有條件投降。奧古斯特11世也趁機奪回波蘭王位,繼續與俄國結盟。

    在俄羅斯嚴冬遭遇人生最大挫敗,一戰幾乎輸光所有,然而卡爾十二世可沒有如後輩拿破崙那般從此一蹶不振,恰恰相反,他在其客居時,充分發揮了自己經緯縱橫的外交才杆,促成奧斯晏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同意土耳其帝國與瑞典結盟,對俄國宣戰。卡爾十二世還為土耳其軍精心擬定作戰計劃,帶給他們先進的近代陸軍思想,令之前兩次俄土戰爭中屢戰屢敗的土耳其軍得以煥然-新,戰鬥力大增。

    彼得一世率大軍揮師南下,妄圖一舉打垮土耳其,奪取俄羅斯夢寐以求的黑暗出海口,這正中卡爾十二下懷,將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戰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送還給老對手。沒有料到“西亞病夫”早已今非昔比,俄軍也遭遇幾年前瑞典軍一樣的困境,步步推進卻人員損失慘重,彈藥損耗嚴重。

    公元1711年,卡爾十二世指揮二十萬土耳其軍, 將彼得一世率領的最後三萬八千人俄軍困死於普魯特河畔,在最後發動總攻前,督促其要麼投降、或者死亡。絕望之下的彼得一世,一邊接洽投降事宜,一邊準備飲下隨身攜帶的毒藥,以死謝罪。如果歷史程序這樣進行下去,俄羅斯不但沒有了他們歷史上最偉大的沙皇,更將失去他們銳意革新、推進I業化和近代化的“祖國之父”,勢必將作為一個落後的東歐國家一蹶不振,長久淪入黑暗之中。而假若沒有了俄羅斯帝國的存在,未來許多世界歷史程序,亦將發生重大改變。比如中國或許就不會失去那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寶貴領土,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也不至於因為沒有日本海的出海口,淪為內陸省份發展受阻了。

    眼看未來橫據歐亞大洲的大帝國就要胎死腹中,一個傳奇女性橫空出世,逆轉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她本名叫瑪爾法薩穆伊洛夫娜-斯卡夫隆斯卡婭,原是立陶宛一個農夫的女兒,後來嫁給了瑞典軍一名騎士,1702年在戰爭被俄軍俘虜。瑪爾法先成為彼得一世寵臣緬希科夫的情婦, 後來又因為相貌出眾、體魄健美,被彼得一世收為自己的情婦,寵愛有加,讓她改名葉卡捷琳娜,這次出征也將她帶在身邊。

    葉卡捷琳娜皇后

    葉卡捷琳娜將彼得一世裝滿毒藥的瓶子打碎, 請求他不要絕望;同時自己帶頭,讓隨軍的其他貴婦人都將身上珠寶全部摘下,贈送給土耳其首相。得到了豐厚賄賂的首相趁機向蘇丹艾哈邁德三世進言,懷著對卡爾十二世點石成金才幹的深深忌憚,奧斯晏帝國以俄國割讓亞速,拆除亞速海沿岸的塔甘羅格等要塞為條件,允許彼得一世撤軍返國; 同時他們允諾卡爾十二世將回到瑞典,土耳其和俄羅斯就此和解停戰,兩國簽訂了《普魯特和約》。

    差點就要將最大對手置於死地,卻被迫放棄,更對土耳其人的鼠目寸光徹底無語,卡爾十二世斷然拒絕和談,被惱羞成怒的土耳其軍圍攻。最後他身邊僅剩四十個護衛,面對一萬二千名土耳其軍和十二門火炮,苦戰八小時,殺敵百餘, 方才力竭被俘。卡爾十二世雖然離國多年 ,依然透過親信大臣執掌瑞典國政,對這位北歐霸主,土耳其人亦不敢貿然加害,只是將他驅逐出境。

    32歲的卡爾十二世單騎穿過奧地利,到達波羅的海沿岸的瑞典屬地施特拉爾松德,在那裡 ,他面對著俄羅斯、普魯士、漢諾威、薩克森和丹麥五國聯軍的圍攻,苦戰一年, 直到城池被打成廢墟才撤回本國,此時距離他離開瑞典本土已過去整整十年。

    回國後的卡爾十二世絲毫沒有被失敗打擊所氣餒,而是迅速改革財政,重整國力,重建了- -只強大軍隊,擊退了俄國帶領的北方聯盟侵攻。四年之後,卡爾十二世率六萬大軍遠征挪威,在圍攻腓特烈斯頓要塞時身中流彈,意外戰死,年僅36歲,和他那位英雄祖先古斯塔夫11世的死法一致。再次失去軍神國王的瑞典人徹底失去了信仰,面對諸國聯軍,繼續苦戰了兩年,終究不敵,被迫割讓了波羅的海沿岸、芬蘭和德意志領地,從此退出歐洲列強行列,僅僅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延續至今。

    卡爾十二世是歐洲史上最天縱英才的少年名將之一,被譽為“北歐的亞歷山大大帝”,也和後世的拿破崙與希特勒-樣,是攻入俄羅斯國家腹地,直接令其有亡國之憂的史上僅有三人之一。

    卡爾十二世充滿自信,勇猛無畏,用兵靈變,戰場上洞察力驚人,屢次面對強敵以少勝多,也深得屬下士兵愛戴,將他視為北歐神話中的奧丁戰神。僅以軍事才能而論,卡爾十二世並不下於飽受贊營的”北方雄獅”古斯塔夫11世,肯定在他的生平宿敵彼得大帝之上。此外他還喜好建築、繪畫、科學、哲學,在數學的八進位制上更有發明貢獻,用以改進火炮。

    可惜卡爾十二世的性情過於自負和狂傲,將-切環境和戰略劣勢都僅僅當做對自己才能的考驗,總希望以寡擊眾豪賭戰役勝利來創造奇蹟;在前期屢戰屢勝時,堅拒彼得一世的求和申請; 遠征俄國在損失慘重,輜重盡毀時,仍不肯撤軍回國,終致波爾塔瓦決戰時因意外負傷,不能指揮如意而全軍覆沒。他只知道如何進行戰爭,卻不知道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終結戰爭,不止令他自己功業成空,也令古斯塔夫11世昔年開疆折得的大片領土盡喪,瑞典從此離開了世界爭霸的舞臺,告別了英雄的傳奇,這是他比不上古斯塔夫一世的地方。

    近代陸軍之父,瑞典國王:古斯塔夫II世

    卡爾十二世與彼得大帝的對決,是以100多萬人口的瑞典去和1100多萬人口的俄國進行爭霸戰爭,對手又偏偏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之一,因此在國力差距懸殊下,能在慘敗之後百折不撓,借力打力,利用土耳其人差點將死對頭逼到絕境,卻僅僅敗於-一個女人的智謀,也算是天命已絕,非戰之罪。

    另一方面,從普魯特河之圍中險死還生,欣喜若狂的彼得一世,回國後便正式宣佈和立下挽救帝國命運大功的葉卡捷琳娜結為夫妻,這一決定讓那些從前最看重出身和“門第的貴族大臣們亦無話可說。

    公元1724年,彼得大帝加冕葉卡捷琳娜為俄國皇后,並宣佈她為未來的帝位繼承人。雖然葉卡捷琳娜後來與人私通,讓彼得一世甚為惱火,但她隨軍征戰多年,出謀劃策,同時又積極支援彼得一世的各項改革舉措,已經得到軍隊和朝中改革派大臣的鼎力支援。因此彼得一世也只是將情 夫的頭顱切下,防腐處理後放在玻璃器皿裡,置於妻子床前,以為懲戒。

    公元1725年,彼得大帝為了拯救幾個落水士兵,受寒發病而死。皇后葉卡捷琳娜即位,即葉卡捷琳娜一世,也是俄國曆史第一位女沙皇。

    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

    在通常世界史評述中,往往是以彼得一世和他的俄羅斯帝國之 崛起為視角,卡爾十二世亦僅僅作為襯托彼得大帝榮光的一個失敗者形象出現,其驚人軍事才能和傳奇一生, 因而被大眾忽略了,不得不說是一件憾事。

    有意思的是,拿破崙曾對卡爾十二世在波爾塔瓦戰役的決策提出嚴厲批評,認為他不集中兵力,放棄了作戰線,切斷了與基地之間的聯絡,並在敵軍正面作側進運動,幾乎違背了一切戰爭原則。豈料拿破崙自己遠征俄國時,卻終究重蹈其覆轍,同樣慘敗於俄羅斯”冬將軍”,而致一生霸業成空: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ps:本文主要參考:英國富勒將軍著述《西洋世界軍事史》,特節錄該書對卡爾十二世的評價:

    [你十二是歷史上少數的名將之一 ,個性特殊,是個遊俠之士,也是一 個狂醉之徒。他是以戰爭為生活的,他對於戰爭的困難和冒險具有癖好,甚至有過於勝利本身。前途愈是無望,情況愈是惡劣,他反而更起勁。他的城府極深,不可策度,他的自信是無限的,而他的自欺能力也是無邊的。照他看來,沒有什麼目標是他不可以實現的。敵人的數量優勢,敵軍陣地的強度,他自己部隊的疲憊,裝備和補給的缺乏,惡劣的道路、泥濘雨雪冰凍烈日,一切的一切,照他看都是上天故意設定的障礙,以來考驗他的天才。沒有東西能夠阻止他,任何危險和困難都只能激勵他更前進。他精神高昂,但也頗有自制力,言而有信,對於紀律頗為重視。他在戰場上,能使他的部下把他當作神話中的英雄看待,對於他的領導產生無限的信心,此外他也具有一種戰術性的慧眼,只要看一眼,即能發現敵人戰線上或陣地上的弱點,於是就像雷霆一樣向那裡打擊,在波爾塔瓦之戰中,假使他沒有負傷(他獨身偵查陣地時遭遇俄騎兵在戰鬥中受傷),則他和他的軍隊可以完全擊碎俄軍的右翼,戰役結果完全不同,俄國的卻張就會被遏止,世界史將會被改寫。]

  • 5 # 南影小生

    戰爭的經典對決,是能夠影響歷史格局的,我說一下影響中國古代歷史的戰爭對決,我個人認為有以下五次。

    一.秦滅六國之戰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經歷了十年的時間,秦國君主嬴政,滅六國,統天下,結束了春秋以來數百年諸侯割據、混亂紛爭的局面,實現了大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影響後世一千多年。

    二.漢匈戰爭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劉徹發動對匈奴的戰爭,直到結束,達百餘年,南匈奴俯首稱臣,北匈奴西遷到歐洲,建立了國家,對羅馬帝國的打擊,是導致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之一,影響了歐洲政治格局。

    三.蒙滅宋戰爭

    公元1271年,蒙古建立元朝,開始了對南宋的戰爭,至1279年崖山之戰結束,宋朝滅亡,元朝統一了中國,使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被少數民族統一,是古典意義上華夏文明的衰敗,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的斷層,影響了後世乃至世界格局,有“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

    四.明滅元之戰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兵北伐,滅掉了元朝,推翻了蒙古對漢人的統治,明朝統一了中國,使得斷落百年的華夏文明得以延續發展,大明帝國更是影響了世界的局勢。

    五.山海關之戰

    公元1644年,大順軍領頭李自成、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滿清統帥多爾袞,在山海關進行大戰,這三方力量,任何一方都能夠影響當時的歷史格局,最終吳三桂投降,引滿清入關,李自成兵敗身亡,滿清入主中原,統治了中華大地,使得華夏曆史第二次被外族統治,影響了當時亞洲格局。

  • 6 # 亞馬遜Kindle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戰爭雙方用盡了各自的力量來爭勝,可以說是波譎雲詭,風雲變幻,其中充滿了智謀詐巧。

    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上,有著講不完的連天烽火,說不盡的風雲激盪。

    在戰爭史上有著很多讓人讚歎的,開掛一般操作。下面就舉一個絕地反擊的經典例子:田單火牛陣大破齊軍。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交戰雙方的兵力對比和所處境遇。

    交戰雙方主將:樂毅VS田單。

    實力對比:燕國為首的五國聯軍加齊國被征服的七十城VS即墨和莒縣兩城

    一、樂毅連下七十城

    前284年,齊湣王所為十分荒唐,內為人民所怨,外部因為強大的國力,被秦國所仇視。於是其他五個國家糾集大軍攻齊,於濟水之西大破齊軍,斬殺齊將韓聶,其餘四國相繼撤退。

    燕國名將樂毅展示出了自己極強的戰爭天賦,出兵攻佔齊都臨淄,再於半年內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可以說已經是滅了齊國,僅剩莒縣和即墨兩座齊國孤城未能攻克。

    塌房又遇連夜雨,楚國又出兵,名為援助,實為攻擊,楚將淖齒虐殺齊湣王,淖齒又被齊人殺死。即墨大夫出戰陣亡。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被推舉為城守。

    樂毅在即墨遭受了最大的抵抗,即墨全城軍民由田單率領,頑強地和樂毅進行鬥爭,雙方交戰五年,未有結果。

    雖然在樂毅的領導下,佔領了齊國七十城燕國前所未有地強盛起來。但是此時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

    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這時候燕惠王剛剛繼承了死去的燕昭王的王位,對樂毅這種圍而不攻的策略心有疑慮,並不十分信任。他認為七十城攻下來如此容易,這兩座小小的城應該也不在話下,樂毅和燕昭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微妙,他們之間原本牢不可破的關係產生了一道細小的裂痕。

    二、田單用間走樂毅

    燕國君臣之間有了裂隙,齊國這邊的田單可沒有閒著。

    1.首先,田單在守城期間,不斷地募兵,為反攻燕國準備好了屬於自己的軍隊。

    田單利用兩軍相持的時機,集結7000餘士卒,加以整頓﹑擴充,並增修城壘,加強防務。

    他和軍民同甘共苦,“坐則織蕢(編織草器),立則仗鍤(執鍬勞作)”(《資治通鑑》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親自巡視城防;編妻妾﹑族人入行伍,盡散飲食給士卒,深得軍民信任。

    2.隨後,田單在穩定內部的同時,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

    田單敏銳地發現了燕惠王和樂毅之間的矛盾。

    燕昭王當年千金買骨,招攬天下賢才,將樂毅引入燕國,君臣之間成就了一段佳話。然而現在的燕惠王新君即位,需要建功立業,如果完全攻下齊國,就能夠為燕惠王的新王即位添上一把火。而功高蓋世的樂毅並不買賬,還是認為鞏固好對已經佔領的城池的統治,安撫民心更為重要,想採用包圍的方式讓齊國投降。

    田單派出去的間諜出去四處散播訊息,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

    燕惠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樂毅見狀不妙,無奈只得投奔趙國,燕國的軍隊上下感到非常氣憤。

    用反間計換掉了難以對付的樂毅,面對急功近利的騎劫,田單開始利用鬼神之說來為自己的反攻大計造勢。

    三、提振士氣的三把火

    要反攻燕國,就一定要解決士氣問題,而田單的一系列操作非常的有意思。《讓子彈飛》裡面張麻子除掉黃四郎,攻佔碉樓之前所進行的操作與田單非常相似,我將其稱之為“三把火”。

    田單的第一把火,是造神。

    他命令城裡百姓每家吃飯的時候必須在庭院中擺出飯菜來祭祀他們的祖先,周邊的飛鳥都被吸引得在城內上空盤旋,並且一堆堆的飛下來,吃庭院中百姓擺出來的食物。

    燕人對此感到奇怪,田單因此揚言說:“這是有神人下來教導我。”

    田單燒著了第一把火,又再次命令城中人說:“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有一名士兵聽到了,開玩笑地說說:“我可以當老師嗎?”說完馬上回身就跑。

    田單一點也不含糊,把那個士兵叫回來,請他面朝東坐著,拜這個士兵為老師,以對待老師的禮節來對待它。

    這個幸運計程車兵嚇壞了,他說:“我騙了您,我和您開玩笑的,我實在沒有能力做您老師。”

    田單說:“你不要說破了。”接著認他當老師。

    每當釋出約束軍民的命令,一定宣稱是神師的旨意。

    田單的第二把火,是畏懼。

    田單借神師的口揚言說:“我只害怕燕軍將所俘虜的齊國士兵割掉鼻子,並把他們放在燕軍前面的行列來同齊軍作戰,即墨會因此而被攻下。”

    燕國軍隊聽說之後,被忽悠的信以為真了,真的割掉了齊國俘虜的鼻子。

    城中的人看見齊國那些投降燕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十分憤怒,更加堅定了自己守城的決心,害怕被活捉。

    田單的第三把火,是憤怒。

    田單再燒了一把火,派間諜四處傳播:“我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的墳墓,侮辱我們的祖先,當會為此感到痛心。”燕軍挖掘全部的墳墓,焚燒死屍。

    即墨人從城上望見,都流淚哭泣,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誓與燕軍決一死戰。

    在田單的三把火燒完之後,齊軍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充滿了憤怒的哀兵。

    我們都知道,哀兵必勝。

    四、智勇火牛巧借力,破燕軍失地盡收

    在即墨城內人人對齊國咬牙切齒,想一雪前恥,報仇雪恨,燕國軍隊對新來的騎劫也頗有微詞之時,田單進行了最後一個操作,那就是麻痺敵人,讓敵人成為驕兵。

    田單命精壯甲士隱伏城內,用老弱﹑婦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詐降,讓即墨富豪持重金賄賂燕將,假稱即墨將降,惟望保全妻小。

    圍城已逾三年的燕軍,急欲停戰回鄉,見大功將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我們都知道,驕兵必敗。

    這個時候,積蓄瞭如此之久力量,造勢造了這麼久的田單,終於出手了。

    田單見反攻時機成熟,便集中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扎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於一個夜間,下令點燃牛尾蘆葦,牛負痛從城腳預挖的數十個通道狂奔燕營,五千精壯勇士緊隨於後,城內軍民擂鼓擊器,吶喊助威。

    燕軍見火光中無數角上有刀﹑身後冒火的怪物直衝而來,驚惶失措。齊軍勇士乘勢衝殺,城內軍民緊跟助戰,燕軍奪路逃命,互相踐踏,騎劫在混亂中被殺。

    齊軍這邊是充滿了憤怒的哀兵,燕國那邊是上下不一,人心思歸的驕兵。而且哀兵還有著“神師”的指引,“神獸”的幫助,驕兵那邊就像被斬了替身的黃四郎那座形同虛設的碉樓一樣,連下七十城的燕軍再也不可怕了。

    沒有戰鬥之心的燕軍,在充滿必死之心的齊軍面前一觸即潰,齊國在田單的帶領下大勝。

    田單率軍乘勝追擊,齊國民眾也持械助戰,很快將燕軍逐出國境,盡復失地七十餘城。隨後,迎法章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正式即位,是為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

    田單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開掛一般進行了一系列的逆天操作,最終獲得了勝利,給後人帶來了很多啟示,也為戰爭史添了精彩的一頁。

  • 7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湯武革命的鳴條之戰

    商湯天乙曾經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爭的暴力手段,一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他的所作所為,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合符人民的願望,因此得到後人的肯定和讚揚。在這場革故鼎新的變革中,鳴條之戰是其關鍵的一著。

    商,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漸強盛起來,由夏的屬國演變為足以與之抗衡的對手。商湯即位並遷徙部族統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後,即積極籌措攻夏立國的大計。

    當時,夏朝的統治者是桀。他驕侈淫逸,寵用嬖臣,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民眾憤慨地詛咒他:“時日易喪,予偕女皆亡”。這表明夏的統治風雨飄搖,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商湯的滅夏戰略方針,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制定的。他首先在政治上採取了爭取民眾和與國的政策,開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勢,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

    在軍事戰略上,他在賢臣伊尹、仲元的有力輔佐下,巧妙謀劃,“先為不可勝”,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後一舉攻克夏邑。具體地說,他實施了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創造性開展“用間”活動。為了徹底察明夏桀的內部情況,商湯大膽派遣伊尹數次打入夏桀內部,充當間諜,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積怨”的混亂狀況。做到知彼知己,然後有針對性實施自己的戰略方針。

    第二,先弱後強,由近及遠,翦除夏桀羽翼,完成對其戰略包圍。當時夏王朝總體力量仍然大於商部族。在這種情況下,商湯不馬上正面進攻夏王朝,而採取先弱後強、絕其羽翼的正確方針,為最後決戰創造條件。他把第一個打擊目標指向夏的屬國葛,以

    替童子復仇的名義起兵滅葛。這不僅翦除了夏桀的一個羽翼,也還大大提高了政治威望。繼而他又集中兵力逐次滅亡了韋、顧,並攻滅夏桀最後一個支柱,即實力較強的昆吾。這樣商湯就完成了對夏桀的戰略包圍,打通了最後滅桀的道路。

    第三,正確選擇和把握決戰時機。在完成對夏桀的戰略包圍後,商湯對最後決戰仍持十分慎重的態度。幾經試探和權衡方才作出決定。俗話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立國近400年的夏王朝,即便已面臨滅亡之時,但仍具有相當的實力。

    當商湯停止向夏桀納貢以試探其反應時,夏桀即調動九夷之師,準備討伐商湯。商湯視情馬上“謝罪請服,復入職貢”,穩住夏桀,繼續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不久傳來了夏桀誅殺重臣、眾叛親離的訊息。商湯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貢奉。這次,夏桀的指揮棒完全失靈了,九夷之師不起,有緍氏公開反抗。只有到此時,商湯方才認為伐桀的時機完全成熟,於是果斷下令起兵。

    大約在公元前1766年,商湯正式興兵伐夏。在戰前他隆重舉行了誓師活動,一一歷舉夏桀破壞生產,殘酷盤剝壓迫民眾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為了拯民於水火之中。商湯還宣佈了嚴格的戰場紀律。這番誓師,極大地振奮了士氣。

    戰前誓師後,商湯簡選良車70乘,“必死”6000人,聯合各方國的軍隊,採取戰略大迂迴,繞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襲夏都。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同商湯軍隊在鳴條(今河南洛陽附近)一帶展開戰略決戰。

    在決戰中,商湯軍隊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歸依於屬國三朡(今山東定陶東一帶)。商湯發揚速戰速決、連續作戰的作風,乘勝追擊,攻滅了三朡。夏桀窮途末路,率少數殘部倉皇逃奔南巢(今安微壽縣南),不久病死在那裡,夏王朝宣告滅亡。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其主的地位。就這樣,在夏王朝的廢墟之上,一個新的強盛的統治王朝——商建立了起來。

  • 8 # 夜雨聲寒

    二戰的諾曼底登陸,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次戰役開創了20世紀登陸戰役之最,盟軍動員總兵力達到288萬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溝通,父母不要太強勢,凡事講道理,孩子自然會是乖孩子”,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