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名將錄
-
2 # 歐洲軍武通訊
謝邀,公元前91年,66歲的漢武帝,由於體弱多病,受到方士的蠱惑,漢武帝一直以為自己的身體不好,是有人暗地詛咒自己。於是下令酷吏嚴查“巫蠱”。於是酷吏匯出抓讓你,開始誣陷忠誠,把抓到人的嚴刑逼供致死,導致民不聊生,後來奸臣用計殺害了太子。
漢武帝發動的“巫蠱”案,在西漢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事件,使西漢後期漢政權極不穩定。在當時,許多巫師匯聚在長安,巫蠱匯出盛行。蠱就是蠱惑的意思,是一個人用來詛咒另一個人的迷信行為。“巫蠱”就是詛咒別人的行為。
通常用桐木做成小木偶人,在木偶人上面寫上被詛咒者的名字等,然後巫師在小木偶人上面施行詛咒,將小木偶人放到被詛咒者的身邊。當時的西漢的百姓深受迷惑,對“巫蠱”深信不疑,如果想讓一個人過得不好,讓他患病死掉,就小木偶人施以巫術,然後在小木偶人身體上插上針,埋在被詛咒者住處的附就可以了。許多巫師對此深信不疑,經過巫師的魔法,被詛咒者就可以被控制了。
公元前130年,皇后陳阿嬌因為衛子夫得漢武帝的寵愛你,對衛子夫嫉恨在心,於是鋌而走險,使用了巫師的蠱惑之術開始詛咒漢武帝。結果暴露了自己的行為,漢武帝大怒於是廢除了皇后陳阿嬌,把她打入冷宮,永遠不得作皇后,最後憂鬱而死。漢武帝受此事的影響,由於晚年體弱多病,開始多疑,總是感覺有人在暗中妖謀害自己,於是經常派人到處搜查,於是給了嬪妃們爭寵的機會,她們常常互相攻擊陷害,甚至後來只要有人說某哥嬪妃的宮中埋有木偶,漢武帝就會深信不疑。當時,一些奸臣利用漢武帝的這種害怕的心理,於是開始到處殺害忠良。
有一天,江充向漢武帝稟報,他在太子的東宮中發現許多被詛咒的小木偶,漢武帝勃然大怒,很快訊息傳遍了整個西漢,百姓也很震驚。大家於是開始到處傳言,太子為了當上皇上,於是用詛咒的方法讓自己的父親早點死。
後來證實了是江充的陰謀。因為江充與太子有仇恨,江充利用武帝對自己的信任,於是開始了謀害太子的陰謀。
漢武帝聽信謠言,果真以為太子要謀害自己。於是立即讓丞相劉屈氂率軍殺回長安,開始討伐太子。而且派人收繳了衛皇后的玉璽,這直接導致了皇后衛子夫的自殺。漢武帝親自坐鎮建章宮,開始討伐太子。下令全城戒嚴,以防太子逃走。
太子帶著家人衝出包圍圈,逃亡到了湖縣,但是還是沒逃脫漢武帝的追殺,被朝廷的密探發現後,遭到地方官吏的逮捕。在獄中他不想忍受被捕的屈辱,於是含恨自殺,漢武帝的兩個皇孫在戰亂中也被奸臣殺死。
總結:漢武帝的晚年,由於受到奸臣的蠱惑,導致國家政治權力極不穩定,而江充利用漢武帝的這種迷信心裡,製造了東宮的“巫蠱”冤案,造成太子含冤而死。
-
3 # 歷史風物誌
本問題描述的是發生在西漢的巫蠱之禍,也稱作巫蠱之獄,是西漢徵和二年(前91年)漢武帝在位晚年(66歲)時發生的一場政治動亂,對之後的政治影響深遠。情起因是漢武帝長子兼皇位繼承人太子劉據因被江充、蘇文等人誣陷以巫蠱詛咒父親,漢武帝晚年多病,本就懷疑疑是身邊親近的人使用巫蠱所致。劉據在無法自辯的情況下被迫發兵起事誅殺江充,導致漢武帝以為兒子企圖謀反而派丞相劉屈犛帶兵鎮壓。兩方對戰導致長安城中死傷過萬,最後太子兵敗逃亡,在被追剿無路可逃之後自縊而死。巫蠱之禍從發端到結尾實際前後死難有十多萬人.《資治通鑑》記載: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上怒,所殺後宮延及大臣,死者數百人。上心既以為疑,嘗晝寢,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氏有隙,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於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夜祠、視鬼,染汙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為大逆無道;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如何看待巫蠱之亂?巫蠱之亂對漢朝的影響非常大,大量人才收到牽連,使朝廷人才凋零,事後更是導致皇后衛子夫自縊在椒房殿,這對於衛系家族的勢力來說打擊非常的大,為了自保肯定會生出二心。
衛太子劉據死後,讓漢武帝失去原本的繼承人,多年栽培想心血毀於一旦,劉據大量的支持者受到牽連,朝中大臣也受到誅連。後來武帝發現巫蠱之事多不真實,知道太子劉據本無反心,把江充家滅族,處死蘇文,在湖縣建“思子宮”這使得一方面朝內的人又被清理了一波。再看武帝后面的數位繼承人,不是早早的死了就是被逼退位,最終漢室不得不將才8歲的昭帝劉弗陵推上皇位,漢武帝怕出再出一個呂后,藉故殺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沒想到後來霍光專權,使皇權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弱,前74年6月5日(四月癸未),昭帝於未央宮暴病而崩,年僅21歲,在位13年(估計沒怎麼享受無上的皇權,更多的是被霍光等人牽制的苦楚),昭帝無子,其侄昌邑王劉賀被立為嗣,就是那個鼎鼎大名的海昏侯。試問一下什麼朝廷經得起這麼折騰呢,何況是人人都想做皇帝的古代呢?
-
4 # 寂寂無人
一個年老多疑的老皇帝,加上一個搬弄是非的寵臣,演出一場令人扼腕而嘆的父子悲劇,巫蠱之禍成為漢武帝一朝揮之不去的陰影,數萬人為此命喪黃泉,即使衛皇后、皇太子、皇太孫一脈也死於非命,無法倖免,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何謂巫蠱?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金屋藏嬌的陳皇后,因無子失寵,妒火中燒的她找來巫師楚服, 在桐木小人上寫上衛子夫等寵妃的姓名,詛咒她們生病不生子,得死不得幸。這就是漢之一朝的“巫蠱”,在這次巫蠱事件中楚服被殺,阿嬌被廢。
巫蠱之禍晚年的漢武帝垂垂老矣,身體的虛弱讓他變得迷信多疑,巫蠱的魔力在他心中越來越大,致使方士、女巫聚集京師,出入宮廷,後宮之人為了求福避災,甚至為了爭寵,也都紛紛加入到這種帶有玄幻色彩的“木偶大戰”中,老皇帝心中寢食難安,日夜冥想,是不是有人在用巫蠱咒我?
首先遭秧的是公孫敖家族。公孫敖和衛青是自小熟識,當年公孫敖從專橫霸道的陳阿嬌母女密室之中,冒死救出了衛青。就是這個義膽俠骨的公孫敖,太始元年(前96)春正月,因為受妻子行巫蠱之事的連累,被滅族。
第二個遭秧的是抗匈名將公孫賀,公孫賀為太子舍人,又封為太僕,身為皇家車隊的大隊長,親自為皇帝駕車,而且公孫賀娶了皇后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為妻,與漢武帝還是親戚。災難緣於他的兒子公孫敬聲,公孫敬聲在父親任丞相後,接任太僕一職。但公孫敬聲驕橫奢侈,目無法紀。徵和元年,他擅自挪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被投進大牢,愛子心切的公孫賀,以抓捕“通緝犯”朱安世為條件,替兒子贖罪。朝廷追蹤多時的朱安世果然被公孫賀抓到。
朱安世也不是省油的燈,公孫賀要取他性命,朱安世對丞相說,你和你的家族就要大禍臨頭了!朱安世要公孫賀一家陪葬!朱安世獄中上書,爆料公孫敬聲與衛子夫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還在皇上去甘泉宮必經之路上,埋了寫滿詛咒的木偶人。於是徵和二年春,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滿門抄斬。隨後皇后衛子夫之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大將軍衛青長子長平侯,也被牽連處死。
小人江充這時心懷叵測的江充出場了,他卻在這場巫蠱之禍中看到了機會。話說有一天晴空白日,漢武帝打瞌睡,夢見數千個木人手持木杖要攻擊自己,漢武帝開始覺得身體不適,精神恍惚,記憶力也減退了,此時漢武帝已成驚弓之鳥。江充上言漢武帝,陛下身體變差是因為宮中有巫蠱在詛咒您哪,漢武帝一聽,果然如此,他立即命江充、宦官蘇文、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結成四人重案組,入宮搜查。
江充開始揮舞法律大棒,先從失寵的妃嬪處挖起,漸漸地延伸到皇后、太子的宮殿,一番挖掘調查之後,江充聲稱:太子宮中挖出的桐木人特別多,還寫著謀逆的帛書!必須馬上奏明聖上!
充雲: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太子懼。
太子大為驚恐,趕緊與少傅石德商量。石德慫恿太子先下手為強,起兵捉拿江充。石德說:如今這些木人,誰也無法證明是巫師預先埋的,還是宮中原有的。只有先假託皇上的命令,捉住江充等人嚴加審訊,揭穿他們的奸謀,才能洗刷冤情。再說皇上在甘泉宮養病,是生是死還很難說。太子猶豫不決,打算到甘泉宮親自向父皇謝罪。
太子起兵然而江充肆無忌憚,根本不讓太子脫身,萬般無奈之下太子決定鋌而走險。太子派人裝扮成武帝的使者,前去捉拿江充一干人,太子親自監斬江充,又將胡巫燒死在上林苑中。章贛和黃門蘇文僥倖逃回甘泉宮。隨後太子將此事告訴母后衛子夫,衛子夫最終選擇“護犢”,集結宮中所有的衛士,全力支援太子。
蘇文和章贛逃回甘泉宮,立馬向武帝告發太子謀反。於是漢武帝派身邊的內侍去召太子前來問話,內侍怕太子殺紅了眼,把自己也宰了,就在外面晃了一圈,回來對漢武帝說:太子真造反了!他還要殺我,我只好逃回來了!武帝大怒,至此父子恩情一刀兩斷。
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
漢武帝顧不上病痛,親臨長安城西指揮平叛,他徵召京城臨近各縣計程車兵,又親自策劃指揮作戰,用牛車結陣,堅閉城門。漢武帝雖年邁有病,但他對整個政局的掌控能力絕非太子能比,而太子的手中並無兵權,無法調動正規軍,跟隨身邊的只是一些衛兵,這些衛兵看到武帝的詔令後,立即放棄了抵抗,太子唯一隻有出逃一條路。
當時守城門的是司直田仁。田仁怕武帝殺了兒子將來後悔,於是自作主張開啟城門,太子帶兩個兒子策馬離去,但普天之下能到哪裡去呢?沒多久,太子在湖縣遭到官吏圍捕,太子自知無法倖免,自縊身亡,太子的兩個兒子也全部被殺,皇后衛子夫也懸樑自盡。
為什麼會發生”巫蠱之禍”漢武帝雄才大略,在這場父子相殘的事件中,連田仁都能看出是江充在居中挑撥,為什麼漢武帝偏偏看不出呢?
迷信多疑、寵信江充:漢武帝晚年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恐懼,總是懷疑是宮中有人對自己詛咒導致的,致使江充得到機會,而江充認定,今日不殺太子,武帝百年之時自己必死,江充利用漢武帝的信任,四處陷害與已不和的大臣、而太子也正是其中之一,這才有了這場慘劇。
政見不和、太子失寵:漢武帝曾表示“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太子劉據性情穩重,但許多政見與武帝並不相同,太子因此失寵,父子關係原本已經岌岌可危,再加上小人挑撥,閉目塞聽的老皇帝不僅判斷嚴重失誤,處理還會更加苛酷。
死於謊言:在這場慘劇中,太子原本是有機會向武帝進行申辯的,但武帝的近侍連傳召皇帝旨意的勇氣都沒有,可他但大到竟然敢編造太子造反的謊言,再加上丞相劉屈氂聽說太子謀反,慌慌張張地逃到城外,連丞相大印也丟了,派長史乘快馬到甘泉宮報告,漢武帝一聽信以為真,就這樣太子劉據就死在了謊言之下。
事後,他下令滅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蘇文被活活燒死,其他參與此事的大臣也都被處死,後悔莫及的漢武帝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巫蠱之亂,漢王朝歷史上頗為血腥的一幕,皇后衛子夫、皇太子劉據自盡,衛氏外戚衛伉(衛青長子)、公孫賀(衛青的姐夫)父子等被殺……平陽侯曹氏家族也受到牽連,平陽公主的孫子、漢武帝劉徹的外孫(衛長公主子)曹宗“坐巫蠱之亂”被殺(此《史記》所載,《漢書》說曹宗因為“與中人奸”被削爵、處以完刑為 城旦)。
提問者所謂漢武帝使酷吏清查巫蠱,嚴刑逼供導致太子被殺顯然是在混淆視聽、偷換概念。彼時漢武帝雖然命人清查巫蠱之事,但戾太子劉據依然還是漢王朝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沒有漢武帝的旨意,恐怕還沒有人敢對劉據用刑!
真實情況是,漢武帝命人清查巫蠱之事,江充、蘇文等人藉機對宮人、內侍等嚴刑逼供、屈打成招,把禍水引向了皇太子劉據。劉據想找父親漢武帝申訴,但是與漢武帝聯絡的途徑已經被內侍蘇文徹底切斷。劉據走投無路,為了自保只得舉兵對抗!漢武帝一直說劉據“子不類父”,不知道看到這一場景會不會改變想法呢?敢真刀真槍跟皇帝老子幹,劉據骨子裡到底還是流的漢武帝的血!
只可惜,雙拳難敵群毆,劉據手裡那點兒兵力哪裡是漢武帝的對手。最終,劉據兵敗自殺……換言之,從頭至尾,酷吏們都沒有對劉據用過刑,他們也沒那個膽子!劉據的死是自殺,說“畏罪自殺”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與君父刀兵相見了,無論是否情有可原都只能是“謀逆”!但劉據肯定不是被酷吏用刑至死,這是毫無疑問的。
巫蠱之亂是否漢武帝刻意為之前面說到,巫蠱之亂不僅導致戾太子劉據自殺,而且牽連到了衛氏外戚家族和平陽侯曹氏家族。於是,很多人便就此認定,漢武帝是為了剷除衛氏外戚家族而自編、自導、自演了這場名為巫蠱之亂的大戲!
乍一看非常有理,衛氏外戚家族盤根錯節,衛青、霍去病在軍中的影響力又那麼深,漢武帝剷除衛氏外戚家族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這裡面出現了一些偏差,那就是時間節點問題。巫蠱之亂髮生於徵和元年(公園前92年)、衛青死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霍去病死於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發現什麼問題沒有?巫蠱之亂髮生時,衛青已經去世十四年了,霍去病已經去世二十五年了……
在衛青去世之後,漢武帝利用“擅闖宮禁”“酎金成色不足”等理由先後削去了衛青三個“襁褓封侯”兒子的列侯爵位。到巫蠱之亂髮生時,整個廣義衛氏外戚家族真正還身居高位的只有衛青的姐夫、漢武帝的連襟公孫賀!而且公孫賀擔任的只是文職——丞相,並不掌握兵權。換言之,彼時衛氏外戚家族的勢力是歷史上僅次於衛青發跡之前的最低谷。江充、蘇文,包括李廣利、劉屈氂不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將禍水引向劉據的嗎?試想,如果衛青、霍去病有一人還活著,他們敢嗎?衛青、霍去病權力最為鼎盛之時漢武帝都能容得下,真心犯不上在衛氏外戚家族勢力達到歷史最低谷時對他們下手。反倒是李廣利、劉屈氂,大舅哥和親侄子搞在一起才更讓漢武帝忌憚,不是嗎?
巫蠱之亂到底為什麼會發生巫蠱之亂之所以會發生,說白了就是衛氏外戚家族勢力落入最低谷,加之漢武帝對劉據的一些行為產生牴觸情緒、屢屢揚言“子不類父”,讓有心之人覺得有機可乘了!誰是有心之人?江充、蘇文不過就是前臺的跳樑小醜而已,真正的幕後黑手正是前面說到的李廣利和劉屈氂!
李廣利,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親哥哥、昌邑哀王劉髆的親孃舅,也就是後來那位二十七天被廢的廢帝劉賀的舅爺爺!劉屈氂又是何許人也?漢武帝的親侄子,中山靖王劉勝的親兒子!除此之外,李廣利與劉屈氂還是兒女親家。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該品出點兒什麼了。說白了,巫蠱之亂其實就是李廣利、劉屈氂在背後扇陰風、點鬼火,想搞掉皇太子劉據,推李廣利的外甥昌邑哀王劉髆上位!所謂巫蠱之事不過就是一個藉口而已。
而漢武帝呢?本就對劉據這個與自己大政方針向左的兒子頗有微詞,加之身邊的人推波助瀾,父子矛盾驟然激化!漢武帝正在氣頭上,哪裡聽得進劉據的解釋?就算蘇文等人不堵塞溝通渠道,恐怕劉據也很難於漢武帝達成和解。父子之間缺乏溝通、又被有心之人利用,巫蠱之亂就這樣發生了……自始至終,漢武帝都認為兒子是急不可耐、想要搶班奪權!自然不會去聽劉據的解釋,更加不會心慈手軟。於是,一場人倫悲劇上演了……
巫蠱之亂最終以血腥的殺戮與自殺收尾,漢武帝晚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事後不久,漢武帝冷靜下來之後便醒過神來了,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劉據是嫡長子、皇太子,是天然的皇位繼承人,只要本本分分、熬死自己他就是皇帝,根本犯不上使用武力搶班奪權!更何況,他手裡那點兒兵能幹什麼?”
不久之後,田千秋的上書更是從方方面面坐實了這一點!漢武帝這才恍然大悟,自己雄才大略一輩子,居然讓幾個宵小給玩兒了!但是,兒子已經死了,“謀逆”之罪還是自己定下的,漢武帝開弓沒有回頭箭,皇帝無論如何是不能認錯的!最終,漢武帝也只能從父親的層面建了一座“思子宮”以示對兒子的思念與愧疚。為了出氣、也為了報“殺子之仇”,漢武帝先是夷滅了江充、蘇文三族,不久又找藉口滅掉了李廣利全族並腰斬了侄子劉屈氂,算是為巫蠱之亂畫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
至於劉據的“謀逆”之罪,他只能揹著了。不管是否情有可原,與君刀兵相見就是謀反、與父刀兵相見就是忤逆!漢武帝如果承認“謀逆”情有可原,後世有樣學樣,後患無窮。更何況,皇帝是永遠沒有錯的……因此,漢武帝對兒子劉據採取了點到為止的處置方式,止於父親層面,並沒有從國家層面為其正式平反。從晚年的漢武帝留下遺詔恢復劉據之孫劉病已的宗籍來看,漢武帝對劉據之死是真的後悔了。
或許有人要說了,既然漢武帝后悔了,為什麼不直接傳位給劉病已或者優待他、給他封個王什麼的呢?不是漢武帝不想,而是不能!首先,從國家層面而言,劉據依然是“叛臣逆子”,給他的孫子封王、甚至傳位給他名不正言不順!其次,漢武帝的繼承人是庶出的幼子劉弗陵(漢昭帝),如果給劉病已封王,嫡脈的身份太敏感,非但不是優待他,反而會害了他!試問,庶出的皇帝漢昭帝怎麼可能容得下嫡脈的諸侯王?只有讓劉病已“隱形”,才能保他一輩子平安,漢武帝對這個曾孫也算是舐犢情深,對死去的兒子劉據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不過,老天爺還是公平的,漢王朝帝系大宗在兜兜轉轉之後最終還是迴歸了劉據一脈,直到王莽篡漢。劉據的孫子劉病已最終成為了漢王朝的皇帝並更名劉詢,即後來的漢宣帝。漢宣帝是漢王朝著名的中興之主,廟號中宗,其歷史評價甚至比漢武帝還要高!得此一孫,劉據當含笑九泉了。
-
6 # 歷史哆唻咪
學界對巫蠱之獄的真相和性質異說紛紜、莫衷一是。小編才疏學淺,私心想著這些看法均有一定的道理, 但又有偏頗之處。故此綜合各家之長,試析一下“巫蠱之禍”中各方利益的爭鬥與制衡關係。愈演愈烈的漢代巫蠱之術
巫蠱,起源久矣,是加害仇敵的一種巫術。巫蠱形式多樣,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境況、可以施行不同的巫術,達到以期效果。漢武帝崇信神仙方術,在位期間巫風極盛,以巫蠱引起的宮廷政變層出不窮 。
發生在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獄, 是西漢歷史上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 在這場巨案中,皇帝、 皇后、太子、丞相、文臣、武將均牽涉其中, 死者數萬。這場規模巨大、關係複雜的巨案是誰發動的? 目的何在? 是早已佈置好的陰謀還是偶發事件?
影視劇照-漢武大帝↑↑↑
漢武帝——箭指衛氏集團,而非戾太子所謂衛氏集團是指以戾太子為核心的包括諸邑、陽石、當利公主(衛子夫的三個女兒)、平陽公主以及朝堂上的衛青、霍去病、公孫賀、公孫敬以及眾多依附於他們的賓客構成的群體。
衛氏集團↑↑↑
這個龐大的家族集團全仰賴衛子夫的受寵, 從而得到武帝重用, 然後以軍功逐步在政治上站穩腳跟。
衛青一門四侯, 凡受封 20200戶,旁支封侯者五人,“裨將及校尉侯者九人,為特將者十五人”;衛青外甥霍去病;受封 17700 戶,“其校尉吏有功侯者六人,為將軍者二人”。此時衛、霍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功勳卓著的將領,他們或出將入相, 或拜卿典郡, 成為朝廷的股肱之臣。漢武帝擔心其對自己的統治形成威脅,更擔心對其後太子的執政造成威脅。武帝以前, 西漢曾出現過呂后、竇後兩位強權太后。呂后幾乎導致呂氏篡國,這是歷史的教訓; 竇後長期壓制武帝,直至其去世,武帝才開始親政,這是現實的教訓。衛氏集團勢力極為強大, 而衛太子“仁恕溫謹”,歷史和現實的教訓使武帝完全可以推定: 衛氏集團不除,一旦太子即位, 必然再次出現外戚操縱政權的局面。
影視劇照-漢武大帝↑↑↑
《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中載: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十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襟,使東方朔、枚皋作裸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 。 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除去武帝的“ 甚喜,為立謀” 明顯表示了對劉據的喜愛並寄予厚望之外,這段史料還包含了另外兩個內容:一是劉據從“ 從瑕丘江公受《穀梁》 ”,二是“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這兩點可以體現出來武帝對劉據培養的重視。
《漢書卷八八· 瑕丘江公傳》 中載:“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士。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體現了瑕丘江公在儒學研究領域的地位,有這樣的人物為太子授業,說明武帝是有意要提升劉據的威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
“大將軍謝日:‘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 漢武帝對招募賓客是十分反感的, 但他願意為太子建博望苑招引各異賓客, 恰恰反映了他對待劉據態度的特殊。
所以說武帝意欲透過巫蠱之獄清洗衛氏集團,以為衛太子親政掃除障礙,但巫蠱之獄的發展超出了武帝的預料,也脫離了他的控制。
他沒有料到太子會誅殺江充,更沒有料到,太子會舉兵與政府對抗並最終自殺。巫蠱之獄最終向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是案件的另外兩個主角江充和劉屈氂推波助瀾的結果。
江充——“打天下”與“安天下”之爭班固言:“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多認為做為一個喜好離間、長於奉承的小人,江充在巫蠱之獄中只是充當了武帝的走卒。僅是因為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陷害太子,戾太子只得起兵造反,以求一線生機。
“充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宮,掘地縱橫,太子、皇后無復施床處。充雲:“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資治通鑑·漢紀》可事實上, 但他絕非只是一個奸偽小人,而是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 《漢書· 江充傳》 載, 武帝“問以當世政事,悅之”。此事發生在公元前130年以前,其時,武帝對開邊、興利、改制、用法等正處於籌劃之中,所謂“政事”應與此密切相關,而江充對這些事情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回答深合武帝意旨,並因此受到欣賞。之後,江充自請出使匈奴。此時正處於漢匈戰爭前夜,武帝對匈奴事務極為重視,遂以江充為謁者,出使匈奴;出使歸來,武帝又委其以繡衣使者的重任。
影視劇照——《大漢天子》:江允與漢武帝↑↑↑
綜上,江充受武帝信任重用, 遠非奸佞得寵那麼簡單,而是因其所行所為,深合武帝開邊、 興利、改制、用法的需要。對江充等人而言,衛太子即位,意味著開邊、興利、改制、用法等事業走到了盡頭,只有清除太子及其周圍的“寬厚長者”,原有政策才能長久得到執行。所以,江充並非“秉承武帝意旨”,發動巫蠱之獄,而是利用武帝剪除衛氏集團的動機,意欲透過此案消滅以衛太子為首的守文勢力。
原本事情到了“太子自臨斬充,罵曰:“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子也!”江允身死就可以結束了,漢武帝也挺相信自己的兒子的“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劉屈氂“丞相屈麓聞變,挺身逃,亡其印綬,使長史乘疾置以聞。”
劉屈氂——廢太子,立劉髆說起劉屈氂,在出任宰相之前,任職於涿郡,由此拜至宰相顯然略有唐突,並且其政績平平,為人處世也劣跡斑斑。而其之所以能官拜宰相,除了和日益強盛的李氏集團當家人李廣利互為兒女親家以外,受到李氏集團的支援和推薦;他也很可能參與公孫賀案的發動者之一,客觀上幫助漢武帝打擊了衛氏集團,同時也在程度上削弱了太子的羽翼。兩方條件的共同作用下,才是其從地方一躍至中央位高權重之處。
有了李氏集團這座新興的靠山,劉屈氂自然不把衛氏集團放在眼裡。比起擁立戾太子,劉屈氂還選擇“追隨”李夫人生昌邑王劉髆。故此,當巫蠱之禍發生,劉屈氂派長史向武帝報告時,誇大或扭曲了當時太子舉兵的實情,朝堂內外與戾太子死戰,為的就是廢劉據而立劉髆。
巫蠱之獄是一場政治巨案。作為巨案的發動者或推波助瀾者,漢武帝、江充、劉屈氂三人目標不同,想法有異,但三個目標又有交集,從而組成一個巨大的合力,把這場巨案演繹到極致。
在這場巨案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可憐的劉據兵敗身死,其母親自縊而亡,其子也相繼遇害,僅剩其孫劉病已,長於掖庭,終開“孝宣中興”。
回覆列表
無論在電視劇,小說裡。
每當提到“巫蠱之獄”,漢武帝劉徹總是被奸臣江充蠱惑,等到太子被逼死才捶胸頓足錯怪了他。
這好像成了一個固定的套路,用來應證就算如漢武帝雄才大略,等到年邁時也會老眼昏花。
可是,所謂:
木將腐,蠹實生之。
直白地說就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要是漢武帝沒有動換嗣的心思、父子兩人沒有衝突,江充又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自己也置於皇室的對立面呢?
想探究這個問題,必須從這位漢武大帝的一生開始。
(本文共2000多字,閱讀需要約8分鐘)
漢武大帝
如今我們常將秦皇漢武並稱,漢武帝的豐功偉績也可見一斑。
事實也如此,當他在位,漢朝的大軍:
南越南嶺,征服百越;
兼併東甌,置為郡縣;
追亡逐北,封狼居胥;
威震西域,伐滅大宛。
他麾下東征西討將漢朝版圖擴張一倍,才奠定了今天中國版圖的基礎。
而我們知道,戰爭是一個國家體系的試金石。
無論古今中外,不穩定的政府在勞民傷財的戰爭後,必然會從內部開始土崩瓦解。
秦朝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這兩場戰爭就加劇了當時的社會的動盪。
就連漢武帝本人在晚年也反思自己的帝國已有“亡秦之跡”。 (《資治通鑑·漢紀》)
但他比秦始皇更偉大的一點也在於這裡:
有能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豐功偉績,卻沒有落得秦亡的下場。
比起驕傲自大的秦始皇,
漢武帝認識到常年征戰帶來的不安,及時變道降下罪己詔,為後世“昭宣中興”留下政治遺產,這在歷代帝王裡都是難得一見的事情。
你可能要問,這麼偉大的功績,為什麼還要罪己背鍋呢?
這就要從當時百姓的角度考慮:他們過得不幸福。
漢武帝享年68週歲,在位就有54年(前141年-前87年)
他登基最早的18年間,繼承的是文景之治留下的昇平治世,這時候家家有餘糧,人民和睦。
《鹽鐵論·國籍》和《史記·平淮書》記載當時:人衍而家富,府庫餘貨財。
在這些基礎上,他征戰的時間更令人吃驚。
從遠光二年開始用兵,到太初三年為止(前133年-前102年)。
《漢書·西域傳》有載:“是時軍旅連出,師行三十二年,海內虛耗。”
幾乎兩代漢人都參與了他的戰爭,為了維持軍隊,漢武帝更極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管鹽鐵、立平準均輸。
這些豐功偉績的政治措施,也都是在這三十二年完成。
可是,就像一枚硬幣必然會有兩面,這些在我們看來諸如鹽鐵官營這些極有魄力的政策。
在維持穩定的同時也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少痛苦。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繼承了漢初“王霸道雜之”的宗旨,刑罰嚴峻。
本人也熱衷求仙問藥,宮舍華麗,“金銅仙人”“金屋藏嬌”的典故皆出於他。
更別提當時連年征戰,社會的動盪就在所難免。
等到元封四年(前107年),關東流民兩百萬口時(《漢書·石奮傳》),他終於察覺到了帝國的危機。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必須及時在政策上轉折。
此時漢武帝已經年近五十,在當時已經是一位老人。
而他的種種言行卻表明,他不認為改革政策要留給後世皇帝去做。
我在這翻譯一段資治通鑑的記載佐證。
“大漢建立不久,四夷又侵略不斷;朕不變更制度,後世就沒有好的榜樣;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會安定。因此不得不勞民傷財,但後人要是繼續效仿我,是重蹈亡秦的覆轍。”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他要把豐功偉績做完了,做到後人不需要做要守成為止。
可以說,武帝在完成宏圖大業同時,還存有一種僥倖的心理,並因此延誤了改革政策的最佳時期。
所以又過了十八年直到徵和二年(前91),他才頒下《輪臺詔》罪己,從輪臺撤軍,改弦更張。
那麼,這和太子的死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太子和武帝的政治矛盾就是制約改革的關鍵點之一。
開始時武帝中年得子(29歲),非常欣喜,對衛子夫和劉據也寵幸甚異。
甚至衛子夫也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后,大赦天下。
但等到太子長大,其餘皇子逐漸出世時,武帝摸清楚了太子的天賦。
“上嫌其能少不類己”,這是《資治通鑑》裡的說明。
說白了,武帝覺得太子當不了自己一樣的好皇帝。
皇后和太子因此逐漸寵衰。
可是,《通鑑》繼續寫道:“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
朝廷之上,支援皇帝的當世能臣和支援太子的寬厚長者已經出現了分歧。
支援皇帝和支援太子,其實正是支援兩種相反的政見——擴張和守成。
武帝之所以沒有在這時廢嫡,
一是他認為衛太子可以做守成之君;
二是大臣的影響;
三則是衛青沒死,衛氏家族還是帝國中不可小覷的中堅力量。
所以武帝只好忍受朝中的異議以及太子的不同政見——這對一個宏圖抱負的政治家來說絕不好受。
而等到徵和年間巫蠱之獄時,朝政出現劇變。
武帝自知時日無多,他本可以在十八年前改革,十八年額外的征戰更加劇帝國的裂痕,現在已經拖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是時候要清算矛盾,為政策轉變蕩平阻礙了。
首當其衝就是當朝執政的公孫賀、公孫敬升父子。
要說武帝收相權以來,丞相就成了一個專職背黑鍋的背鍋俠角色。
《漢書》記載:“三公典調和陰陽”,丞相要負責調和陰陽。
如果陰陽失調,有個天災人禍——罪在丞相。
公孫賀也清楚得很,他征戰一生位極人臣,被引拜為丞相時卻不敢接金印紫綬,而是頓首涕泣。
最後武帝生氣他才接受,末了還不忘說一句:“主上賢明,臣不足以稱,恐負重責,從是殆矣。”
可以說他已經預料到自己死期將至。
果不其然,徵和元年(前92),公孫敬聲挪用軍餉1900萬錢,事情敗露。
“巫蠱之禍”的禍端朱安世又趁機汙衊,次年春公孫賀就鋃鐺入獄,父子雙雙冤死獄中。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與此同時,武帝身體每況愈下,病居甘泉宮,只接見江充。
這時太子少傅石德非常警惕地警告了衛太子:“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耶?”
江充後來所作所為,客觀上都是為武帝換嗣的政治目的服務。
石德在這時點破了“秦扶蘇事”,其實說明他已經洞察了當時政局,但已無力迴天。
剩下的紛爭,實際只是武帝單方面的屠殺。
在誅殺公孫賀父子時,衛皇后的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已被處死,她們本來可罪不至死。
直系親屬還有姐姐衛君儒被殺,旁系親屬更是死傷慘重。
而她本人最終也自縊身亡——真是應了那句“母憑子貴,子貴母死”。
《漢書·外戚傳》也記載,巫蠱獄興,衛氏悉滅。
此時朝政再次集中在武帝,這個風中殘燭的老人手裡。
緊接著在為太子平反昭雪的屠殺裡。
江充被夷滅三族。
和太子作戰的功臣皆被另找藉口殺死或被逼自殺。
漢武帝的侄子,丞相劉屈氂(mao)和將軍李廣利謀立庶子昌邑王劉髆,被誅殺;李廣利聞言立刻投降匈奴,也被族滅。
掃清阻礙後的漢武帝才終於頒佈了聞名古今的《輪臺詔》,將漢代扳回休養生息的正軌,為後世“昭宣中興”打下基礎。
無論作為政敵或是犧牲品,太子的死帶走了武帝幾乎所有的潛在反對者。
從加害者變成受害者,武帝可能蓄謀已久。
雖然他的真實想法今天已不得而知。
但我們知道的事實是,武帝的政治夙願終於達成。
他本人也被像秦始皇一樣銘記,做成了永世偉業。
他的王朝也遠比秦鞏固,在他身後仍流傳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