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本質地生活

    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實現途徑

    快樂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

    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成就自我,快樂生命。

    這種理念源自一種人是自足存在的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人一旦達到自己的本質,使自己成為人,就會獲得生命的快樂和幸福,使自己愜意與滿足。

    中國的道家,首先提出了這種理論。它認為,人以及天下萬物,達到自己的本質,什麼樣的就成為什麼樣的,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會快樂、幸福、滿意與滿足,這種快樂、幸福、滿意與滿足,它稱為“逍遙”或“遊”。

    馬克思更深入地闡述了這種理論。他認為,人的本質是人的“自我”,“人是自我的。人的眼晴、人的耳朵等等都是自我的;人的每一種本質力量在人身上都具有自我性這種特性”。而人一達到自己的本質,即實現“自我”,活出自己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會快樂和幸福,感到美與自由。相反,就是人的異化,人就會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陷入痛苦和災難。

    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實際上也持這種理論。在他的人的需要的五個層級理論中,他把人的自我實現需要規定為人的最高需要,認為人達到自我實現,就能獲得“高峰體驗”,即一種異乎尋常的快樂和幸福體驗。

    當然,還有很多學人,都提到了這種理論,這裡就不再一一例舉了。

    總之,快樂教育,不是突兀產生的,它的產生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礎或理論根據。儘管這種思想基礎或理論根據尚有待梳理、整合,並使之系統化。

    如何落實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實現快樂教育?

    因為人的“自我”透過人的天賦、愛好、特長、志向和事業表現出來,所以,人要實現自我,快樂生命,就必須:

    1.順應自己天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最初,人的自我透過人的天賦表現出來,即你有什麼天賦,就會表現出什麼自我。順應自己的天賦,就是指,你有什麼天賦,就去學習什麼,你有數學天賦,就在數學上發展自己,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沒有語文天賦,你逼迫他在語文上發展自己,這不是在毀滅他自己嗎?!

    2.滿足自己愛好。愛好在天賦基礎上培養起來的。有了愛好,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愛好表現出來,即你有什麼愛好,就會表現出什麼自我。滿足自己愛好,就是指,你喜歡什麼,就去學習什麼,你喜歡音樂,就在音樂上發展自己,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不喜歡數學,你強迫他在數學上發展自己,這不是在折磨他自己嗎?!

    3.發揮自己特長。特長是在愛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了特長,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特長表現出來,即你有什麼特長,就會表現出什麼自我。發揮自己特長,就是指,你擅長學習什麼,就去學習什麼,你擅長畫畫,就在繪畫上發展自己,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不擅長語文,你迫使他在語文上發展自己,這不是葬送他的前程嗎?!

    4.確立自己志向。志向是在天賦、愛好尤其是特長基礎上內在激發出來的。有了志向,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志向表現出來,即你把音樂作為自己發展方向,你的自我就會透過音樂表現出來。確立自己志向,就是指,你希望在什麼方面發展自己,就把什麼確立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你想在哲學上發展自己,就把在哲學上有所作所為作為自己奮鬥目標,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不能確立自己的志向,就會迷失自我,不知所措,哪裡會有自己生命的快樂和幸福?

    5.成就自己事業。事業是在志向基礎上逐漸建樹起來的。有了事業,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事業表現出來,即你把在寫作上有所作所為當作自己的事業,你的自我就會透過寫作表現出來。成就自己事業,就是指,你把什麼確定為自己的事業,就去成就什麼,你把在數學上有卓絕的貢獻確定為自己的事業,就深入研究和探索數學,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想在數學上發展自己,你偏要他弄什麼體育,他會快樂和幸福嗎?

    快樂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而探索,就不免面臨各種問題,願我們共同思考!

  • 2 # 寒石冷月

    曾經有一陣子流行“快樂教育”,後來悄無聲息地不見了。如果現在有人再主張“快樂教育”,肯定會招來一片責罵聲,因何?因為以前有人倡導的“快樂教育”完全誤導了家長,讓家長們以為只要孩子能開心,幹什麼都可以,哪怕是不願意學習,也隨了孩子的願。更有甚者,一味順從孩子,讓孩子養成特別自我的意識,結果到了青春期,教育便呈現失控狀態。

    “快樂教育”到底要還是不要呢?我認為當然要,但是必須要對“快樂教育”給予正確的解讀,而不是盲目地只為哄孩子開心,或者完全放開孩子開心地玩耍,下面我展開詳細講一講這所謂的“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的核心是建立在有規則的基礎之上,而不是隨意放縱孩子。

    現在有太多的家長因為溺愛孩子,而無視規則。在家裡沒有家規,根本談不讓培養孩子遵規守矩的意識。只是一味放縱孩子,讓孩子享受表面的自由。然而這種自由到了一定年齡,到了一定階段後,負面效應就會突然暴發了。

    事例:萌萌媽一直主張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孩子在幼兒期時,媽媽看到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裡有那麼多規矩,並且孩子經常哭哭啼啼不願意去幼兒園,於是萌萌就找到孩子的老師,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即不要對自己孩子要求那麼嚴格,儘可能讓孩子放鬆,送孩子去幼兒園不就是圖個安全嗎?只要安全得到保障,多給孩子點自由最好。

    聽萌萌媽如此堅定地表明態度,老師也就不好說什麼了,在課堂上別的小朋友必須要老老實實坐好,按要求去做,但是萌萌可以不必遵守紀律,不想坐著就站起來,不想在教室裡呆就可以去外面的滑梯上去玩兒。孩子從此真的像一隻快樂的小燕子,再也看不到哭鬧著不願意去幼兒園的現象了。

    可是當孩子進入一年級後,萌萌媽每天都會接到老師的投訴,不是孩子上課滿地跑,就是上課撕書,不是故意找身邊的同學說話,就是故意騷擾同學聽課,有時課間還故意攻擊同學。萌萌媽每天就像消防隊員一樣,時不時就去幼兒園解決問題。最後萌萌媽實在沒辦法再這麼跑來跑去,只好辭職做了陪讀媽媽。

    分析:這個事例,就是當下一些主張“快樂教育”的家長們的微縮典型。他們只為了孩子能開心能快樂,然而卻都忽略了從幼兒期就培養孩子遵守秩序、規則和紀律的意識。當孩子行為缺乏規則的約束,便會在行為上出現認知和分辨的偏差。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遵守紀律的規則的意識,因此就會處處破壞紀律和規則,隨之而來的是處處碰壁。

    “快樂教育”是讓孩子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享有相對的自由。

    若問這個世界上有絕對的自由嗎?明事理的人肯定會說,沒有。但是主張“快樂教育”的家長卻完全無視如此簡單的道理。在他們看來,只要讓孩子開心快樂,哪怕是讓孩子少寫點作業,哪怕是不給孩子報補課班,也必須要讓孩子享有屬於自己的自由。

    事例:老張是一位中學教師,他從教多年,最清楚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品質,因為他發現自己教的學生中,凡是缺乏遵守紀律意識,不願意受規則約束的孩子,往往學業成績都很差。儘管他把這些規則講給家長們,但有一部分主張“快樂教育”的家長卻反駁說,把孩子管的那嚴,我都感覺到窒息,就別說孩子了。

    張老師對於那些一味強調“快樂教育”,卻不能真正理解這種教育理念內涵的家長,簡直是無語。最終他放棄了對家長的勸說和引導,只能用有限的手段去管理那些不願意遵守紀律的學生,至於他們的學業完全無法引導其進入正軌。時間久了,張老師便也有些思想麻木了,他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願意遵守紀律,願意主動學習的同學身上。

    分析:很多主張“快樂教育”的家長,如果不懂孩子的快樂感是建立在規則與紀律允許的範圍內,一味放縱孩子,最終會品嚐自釀的苦酒。就如現在很多極端青春期案例,家長看似給孩子無限的自由和快樂,可是結局往往是以管教失控而告終。因此說,“快樂教育”中的快樂,絕不是隻為讓孩子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而應是幫助孩子建立內心秩序,而後才是遵守家庭秩序和公共秩序。

    “快樂教育”是要讓孩子內心真正擁有安全感,並不斷建立自尊和上進心。

    那些看似每天我行我素的孩子好像很開心,事實上他們內心並不一定快樂。因為過於自我的孩子往往不願意與人分享,慢慢就養成一種特別自私的品質。越是自私的孩子內心越是冷漠,而這樣的孩子往往無法融入同學或小夥伴群體之中。無法融入並被排斥,慢慢就成了常態,最為可怕的是,經常被排斥的孩子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事例:嘟嘟媽最近發現兒子變了,他沒有了一二年級時那種機靈勁。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只是搖頭而不語。媽媽很奇怪,孩子以往都是每天開開心心,好像他從不知道什麼是煩惱,最近怎麼就像霜的茄子焉了呢?

    透過向嘟嘟身邊的同學瞭解,媽媽終於弄明白了原因。原來孩子在班上受到幾個同學的欺負,每天不是朝他要錢買零食,就是搶奪他書包裡的東西給破壞掉。而嘟嘟一直不敢向媽媽說,因為那幾個同學一直威脅他,如果你告訴家裡人,打你就更狠。

    嘟嘟媽在反思之後,終於從自己身上查找了問題。她一直主張“快樂教育”,但是她忽略了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沒曾想孩子把任何同學都當成要好的朋友,隨時都可能分享屬於他自己的東西,有時為讓個別同學和他一起玩兒,竟然拿錢或東西來討好他們。不曾想,這種討好的結果換來的是同學們對他的不尊重,以及後來的欺凌。

    分析:對於像嘟嘟這樣的孩子,他們從小被父母灌輸的都是理想化的生活觀,孩子內心清澈見底不設防,而恰是這樣的孩子最容易受傷害。對於嘟嘟父母來講,他們看似讓孩子獲得了表面的快樂,但是沒有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當孩子受到欺凌時,他們立刻缺乏心理安全感。而缺乏心理安全感的孩子,往往容易心理自卑,越是自卑內心越是壓抑,時間久了自尊心和上進心都會慢慢消失,這樣的孩子哪會擁有內心的真正快樂呢。

    結束語:“快樂教育”並不是單純為讓孩子追求生活的快樂,而應是建立在讓孩子理解快樂的本質。遵守紀律與規則的孩子是快樂的,從失敗中重新奮起的孩子是快樂的,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孩子是快樂的,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的孩子是快樂的,講文明禮貌和擁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是快樂的……

  • 3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不認為“快樂教育”是教育的目標,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讓孩子成長。

    如果教育是為了快樂,那就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天性來玩就好了,畢竟玩才是孩子的快樂之源。為什麼孩子需要接受教育?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習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和知識。

    孩子的天性中有很多需要打磨的部分,這些都是需要透過教育來達到的。既然你要讓孩子改變一些東西,那麼肯定伴隨著一定的痛苦。比如忍耐就是孩子應該擁有的一種能力,但是剛練習忍耐的時候,孩子不可能是快樂的。面對著自己很想吃的糖卻不能下口,孩子怎麼可能感到快樂呢?但是為什麼孩子願意控制自己,不去吃那顆糖?這就是教育的作用,因為孩子明白了什麼是目標,什麼是收穫,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價值。

    隨著孩子的長大,ta們開始明白選擇的方式。選擇對自己有用的還是選擇自己的喜歡的?選擇任性還是選擇遵守規則?

    隨心所欲是最快樂,但是隨心所欲是不能長久的。孩子從一開始的理所當然的態度,轉變為為他人著想,這本身就需要教育的介入,而這種轉變,一開始都不會讓孩子決定快樂。

    維持孩子前進動力的不是快樂,而是成就感,是感覺到自己有所得,能夠掌握。

    如果孩子能夠從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掌控能力,能夠得到尊重,得到認可,那麼孩子就有繼續下去的信心和熱情。

    現在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快樂教育”,而是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價值的教育。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想方法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價值感,找到成就感。只有這樣,也只要這樣,孩子就會願意接受教育,並且是自發主動的學習。

    “快樂教育”是不切實際的,科學家在研究的時候一定是投入的,刻苦的,願意埋頭去克服困難的。遇到困難的時候,人是需要勇氣和信心,而不是每天都希望活在快樂當中。

  • 4 # 馮玉春5

    快樂教育是一個科學先進的教育模式

    有一種教育模式叫本源式教育模式大致意思一致

    用一種更好的名稱思維傳導式教育模式

    思維導圖式教學,閉合思維式教學都是快樂教育的方法方式。

    當您瞭解和理解了思維傳導式教育後就清楚了快樂教育,剛剛有位先生是長治人,是一名教師回答的很好,他是用中國傳統文化理解的,我複製貼上在下面。

    思維傳導式教育,教學的方式是思維導圖式教學,每個人的最佳思維狀態是不同的,有的人躺著時思維最為活躍,思維的狀態是快樂的狀態接受知識的匯入,有的人眼睛盯著綠色樹木時的思維活躍發達,他在接受知識的時候眼睛盯著教室外面的樹木。

    有的人抓住腳的時候思維會異常活躍,接受知識會達到最佳狀態,老師就可以讓他抱著腳聽課。

    讓每個學生在最佳思維狀態學習接受知識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我說的是思維傳導式教學的狀態,我們目前國內採用思維導圖教學的老師非常少,閉合式思維教學也可以說非常少。

    思維傳導式教育模式可能在少數私立學校已經開展。

    以下是複製貼上內容:

    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實現途徑

    快樂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

    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成就自我,快樂生命。

    這種理念源自一種人是自足存在的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人一旦達到自己的本質,使自己成為人,就會獲得生命的快樂和幸福,使自己愜意與滿足。

    中國的道家,首先提出了這種理論。它認為,人以及天下萬物,達到自己的本質,什麼樣的就成為什麼樣的,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會快樂、幸福、滿意與滿足,這種快樂、幸福、滿意與滿足,它稱為“逍遙”或“遊”。

    馬克思更深入地闡述了這種理論。他認為,人的本質是人的“自我”,“人是自我的。人的眼晴、人的耳朵等等都是自我的;人的每一種本質力量在人身上都具有自我性這種特性”。而人一達到自己的本質,即實現“自我”,活出自己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會快樂和幸福,感到美與自由。相反,就是人的異化,人就會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陷入痛苦和災難。

    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實際上也持這種理論。在他的人的需要的五個層級理論中,他把人的自我實現需要規定為人的最高需要,認為人達到自我實現,就能獲得“高峰體驗”,即一種異乎尋常的快樂和幸福體驗。

    當然,還有很多學人,都提到了這種理論,這裡就不再一一例舉了。

    總之,快樂教育,不是突兀產生的,它的產生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礎或理論根據。儘管這種思想基礎或理論根據尚有待梳理、整合,並使之系統化。

    如何落實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實現快樂教育?

    因為人的“自我”透過人的天賦、愛好、特長、志向和事業表現出來,所以,人要實現自我,快樂生命,就必須:

    1.順應自己天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最初,人的自我透過人的天賦表現出來,即你有什麼天賦,就會表現出什麼自我。順應自己的天賦,就是指,你有什麼天賦,就去學習什麼,你有數學天賦,就在數學上發展自己,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沒有語文天賦,你逼迫他在語文上發展自己,這不是在毀滅他自己嗎?!

    2.滿足自己愛好。愛好在天賦基礎上培養起來的。有了愛好,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愛好表現出來,即你有什麼愛好,就會表現出什麼自我。滿足自己愛好,就是指,你喜歡什麼,就去學習什麼,你喜歡音樂,就在音樂上發展自己,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不喜歡數學,你強迫他在數學上發展自己,這不是在折磨他自己嗎?!

    3.發揮自己特長。特長是在愛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了特長,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特長表現出來,即你有什麼特長,就會表現出什麼自我。發揮自己特長,就是指,你擅長學習什麼,就去學習什麼,你擅長畫畫,就在繪畫上發展自己,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不擅長語文,你迫使他在語文上發展自己,這不是葬送他的前程嗎?!

    4.確立自己志向。志向是在天賦、愛好尤其是特長基礎上內在激發出來的。有了志向,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志向表現出來,即你把音樂作為自己發展方向,你的自我就會透過音樂表現出來。確立自己志向,就是指,你希望在什麼方面發展自己,就把什麼確立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你想在哲學上發展自己,就把在哲學上有所作所為作為自己奮鬥目標,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不能確立自己的志向,就會迷失自我,不知所措,哪裡會有自己生命的快樂和幸福?

    5.成就自己事業。事業是在志向基礎上逐漸建樹起來的。有了事業,人的自我就主要透過事業表現出來,即你把在寫作上有所作所為當作自己的事業,你的自我就會透過寫作表現出來。成就自己事業,就是指,你把什麼確定為自己的事業,就去成就什麼,你把在數學上有卓絕的貢獻確定為自己的事業,就深入研究和探索數學,這樣,你就會快樂和幸福。一個人想在數學上發展自己,你偏要他弄什麼體育,他會快樂和幸福嗎?

    快樂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而探索,就不免面臨各種問題,願我們共同思考!

    相關問題

    教育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接受更好更高階的教育?

    做孩子的朋友,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嗎?

    快樂教育是錯誤的嗎?真正的快樂教育是高層次的教育,目前人們所反對的是形式上的快樂?

  • 5 # 職場計程車

    曾經一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說過,學習永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我覺得這個提問其實是個偽命題,無解。

    主要原因,從自身以及身邊的朋友來看,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第一,到底能不能在快樂中學習,能不能在快樂中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從我自身的經歷,以及現在做為家長又在親自教育下一代的親身體驗來說,在目前環境之下,談什麼給孩子快樂教育,讓孩子快樂學習根本就好似給老虎餵豬食,此路不通啊!就目前這生存環境,要想給孩子快樂教育,那只有放羊式管理,一夜回到解放前,國家包分配,一切交給國家,從生到死全包,這樣任何人沒有後顧之憂,那才是快樂教育的土壤。可是,現在這環境可能嗎?

    第二,先拋開第一條的外部環境,單純說學習,學習是快樂的嗎?我覺得至少到目前為止,應該沒幾個人能有周恩來總理小時候那種胸懷天下的讀書大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想既然周總理當初說了這話,那他的學習至少沒有痛苦,因為他的目標遠大,這種遠大的目標就是祛除學習痛苦的最好助劑,人一旦有了遠大的目標做什麼事都不會痛苦的。可是你我他(她)皆為凡夫俗子,沒有祛除痛苦的助劑,那勢必會有痛苦相伴。

    第三,從提問來說要如何快樂教育?這還得回到第一條,如果沒了涉及個人生存的外在因素,學習教育將是人生一大樂事。肯定會有以下的情景——

    青山綠水茅草屋,

    柴門犬吠籬笆牆。

    先生端坐石桌旁,

    談古論今揮斥遒。

    弟子相辯聲勢起,

    唯推大論書篇章。

    果真能達到以上的境地,包括我在內很多人會立馬回家著書立論。但是,此事只能夢中有,因為活著才是重要的,活著本事身就是痛苦的。

  • 6 # 雪松winter

    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語: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我是小學教師,搞基礎教育的。我個人認為“快樂教育”也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他就是一塊學習的料,有的就不愛學習。愛學習的孩子在學習中能找到快樂,使他們學會學習,樂於學習,他們當然是很快樂的。有的孩子就不愛學習,他就喜歡玩,你是不是一直讓他們快樂的玩呢?我是農村教師,我從教三十多年,班級裡總有幾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有的連作業都不做,我們是不是讓他快樂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也曾苦口婆心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三分鐘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農村的家長很少管該子的學習,他們絕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教育的缺失,教師再放任自流,他們會成什麼樣的人呢?你讓他們不欺負小的同學他快樂嗎?讓他們不幹點小壞事他們快樂嗎?對於這樣的孩子你讓他們快樂,大家會都不快樂,將來他們會讓社會不快樂!

    我認為快樂教育是相對的,不是一刀切的都適應快樂教育。在引導孩子們在被教育中發現成長的快樂,學習的快樂。

  • 7 #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快樂教育”被提出來,而真正的“快樂教育”是有前提的,很多家長理解的快樂教育就是不管孩子,單純讓孩子開心即可,但這樣的理解不單是片面的,還容易養出“熊孩子”來。

    什麼樣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我認為應該包含三個前提:

    第一: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快樂

    什麼年齡有什麼體驗,保護好孩子這個年齡的體驗感,孩子就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感。

    三歲的孩子看到下雨過後溼漉漉的地面,忍不住就奔到水塘裡踩了起來,任憑水花四濺,這樣的快樂讓人羨慕。爸爸媽媽不是訓斥孩子玩髒水,而是給他一雙雨鞋,穿上雨衣充分體驗,這樣的快樂對孩子來說就足以。

    六歲的孩子研究起躺在地上的燕子為什麼不會飛,當他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不是要答案,只是在分享他的觀察,爸媽不是訓斥孩子提出亂七八糟的問題或者嘲笑孩子奇怪的提問,而是和孩子一起觀察這個自然現象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樣的滿足足以讓孩子快樂。

    第二:在規則下的快樂是充實的

    安全感是快樂的來源,建立安全感的途徑有給予孩子早期穩定的安全依戀,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自己最親近,最安全的港灣。還有給任何時期的孩子都要有相應的規則界限。只有當孩子知道什麼是不該做的,他才能自由的探索他能做的事情,並以此獲得滿足的快樂。相反,如果孩子不停的試探規則邊界,不斷的被提醒、教訓、責罵,這樣的探索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更別提快樂了。

    一個愛繪畫的孩子,在牆上到處亂畫的時候,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這面牆是可以畫的,其他不行。明確的規則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被允許,於是他會大膽自由的發揮想象的空間,這個過程一定是快樂的。

    第三:在快樂中能發展孩子優秀品質的

    真正的快樂教育會讓孩子探索有滿足感,成長有力量感,從而發展為內部驅動力,讓孩子自發的學習,自主的探索。這種快樂成長是內在的,有質量的。

    當一個愛好生物學孩子為了研究一個昆蟲的型別,廢寢忘食地查詢資料,當透過他的努力發現了這樣的一個新品種,擴充了他對的興趣愛好,滿足了探索的需要,這樣的快樂教育,他內心是滿足的,也同時是快樂的。相反,有的家長會認為浪費這個時間不如多看幾本課內書,好成績才帶來快樂,這樣的教育也不會給孩子帶來品質的成長和真正的快樂。

  • 8 # 月亮姐姐Nancy

    我覺得“快樂教育”是雙重的,一方面是教師“教”的快樂,一方面是孩子“學”的快樂,合二為一,才能說是真正的快樂教育。現在說起教育,無論是學生、老師,能在教育中體驗到快樂的現象多嗎?幾乎沒有,因為學生回家的時候,沒有因為今天的學習而表現出快樂,卻是因為繁重的作業而表現出不快樂;教師呢,沒有因為今天的教育工作而感到欣慰,卻每天因為來自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壓力和總也幹不完的工作,而感到不快樂。雙方都沒有快樂而言,何談“快樂教育”呢?

    真正的“快樂教育”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學生學的“快樂”

    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於生活,我們現在的教育是什麼情況呢?是“分數是教育”,學生的分數高,說明教師教育的好。反之,則是教師教育的不好。教育已經脫離生活,而被緊緊是固定在書本之中、分數之中,如何能讓學生學的“快樂”?

    1、興趣是學生接受“快樂教育”的核心。不感興趣的學習,就是活受罪。那麼多科目如何做到讓學生都感興趣,都喜歡,那是不可能的,教師都會體驗到,學生對哪科感興趣,他哪科的成績就高,反過來,不感興趣就根本聽不進去課,這是學生想要學好某一門課程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在他們不感興趣的那門課程裡感受到了樂趣或者是一點點自信和成功,都會讓學生轉變對自己評價,實際情部況則是,教師關注的往往都是那些學習尖子,他們則越學越好,越好越學,良性迴圈,直接被放棄的那些學生,越不學成績越差,越差越沒有興趣,惡性迴圈。

    2、評價是學生接受“快樂教育”的動力。大多數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是很直接的,學習好或學習不好,因為學習的好壞在教師的評價裡是佔有重要位置的,而且很多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其他方面也不突出和優秀,所以,很多時候,由於學習成績,真的讓教師忽略了學生身上其他優秀的特質或潛能。每天努力一點點,對於個別孩子真的是不容易,但是,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跟進的話,那麼,就會讓努力學習的學生,有信心、有希望、有熱情、有動力,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即使的一點點的進步。教師如果看不見,如何能激發學習的學習動力,如果教師的評價客觀、及時、到位,那麼,學生就會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因為自己的努力能被教師看見和認可,他們就會以更加努力地學習,期待教師的再次肯定和評價,所以,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不要太吝嗇,特別是對於差生的評價。

    對於學生來講,接受“快樂教育”,就是學生能在興趣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評價中提升學習的動力。

    二、教師教的“快樂”

    華人從事某一行業工作,真正從興趣出發而去幹某一行的少,多數幹某行,都是沒有從“快樂”的角度出發,這個工作到底是不是自己想幹的活。所以,當教師出現了瓶頸期或職業倦怠的時候,一定要適時地調整。

    1、心態是教師 進行“快樂教育”保障.

    讓教師教的“快樂”實在是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職業倦怠情緒,教師剛上班的時候,都是快樂的,因為這份職業的新鮮和理想的驅使,讓年青的教師覺得工作是快樂,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成熟、工作的積澱,教師會越來越覺得教育並不“快樂”。難教育的學生、難溝通的家長、難相處的同事、難完成的工作、難擺平的糾紛等等,都讓教師身心俱疲,累上加累,倦上加倦。心若累,幹再輕鬆的活都覺得累,心若輕鬆,幹再累的活都覺得不累。所以,調整心態,調整情緒,適時地放鬆神經、放鬆心情,會讓自己也教的“快樂”。看學生不再氣人了,看家長不再討厭了,看同事不再彆扭了,一切都源於心態。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學會如何快樂的工作,因為教師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2、尊重是教師進行“快樂教育”的根本.

    任何一個職業的人都希望得到的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教師更是如此,試想一個天天被學生和家長都不放在眼裡的教師,何談快樂?一個天天被這個學生罵那個家長告的教師,何談快樂?一個天天為職稱為工資鬧心的教師,何談快樂?尊重是教師“快樂教育”的根本,即使工資能掙到一個月萬、八千的教師,不被社會和家長、學生尊重,那麼,這個萬八千的工資掙得有何意義?教師的內心還是不快樂的。為什麼有老師會辭職,會跳槽,就是因為他們得不到來自他人的尊重,沒有自我價值的體現,所以,才要選擇逃走。

    對於教師來講,進行“快樂教育”,就是教師能在教育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在教育中得到基本的尊重。

    “快樂教育”對於學生和教師而言,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付出,教育中師生互動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而不是一方的無奈換來另一方的所謂“快樂”。

  • 9 # 微雨潤苗

    說到“快樂教育”,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讓自己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想到孩子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傳說中的詩和遠方,想到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無拘無束、無憂無慮,想到……但是,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 都說要給孩子“快樂教育”,那麼真正的“快樂教育”又是怎樣的?

    首先,真正的“快樂教育”是讓孩子掌握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孩子的學習之所以不快樂,那是因為他們學習的時候往往不得要領,學習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在這個時候,孩子的老師和家長都沒能告訴孩子有用、有趣、有料的學習方法。其次,真正的“快樂教育”是讓孩子在學習中以苦為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攀爬“書山”可能會感覺到苦和累,但征服“書山”,成為學富五車之人,成為人人敬仰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有人可能會說,一些“高考工廠”的學生,比如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可能不會有什麼快樂,但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能夠意識到先苦後甜的真諦,能夠以苦為樂的教育方式,其實也是一種另類的“快樂教育”。第三,真正的快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當我們在路邊看到一塊15公斤的石頭,將其抱起來,5分鐘之後,我們會感覺很累;10分鐘之後,我們會感覺特別累;20分鐘之後,我們可能會很乾脆地把這塊石頭扔回原來的地方……但是我們如果抱起同樣是15公斤的孩子,而且是自己最疼愛的孩子,那麼就算我們抱起孩子別說20分鐘,就是2個小時都不一定覺得累。都是15公斤的物品,為何體驗迥然不同呢?這是因為,我們對孩子是發自肺腑的愛,我們心底深處的某種“潛能”被激發出來了。那麼,快樂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發自肺腑的興趣被“勾出來”,那麼孩子的潛能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開啟,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則是在享受教育,而絕不會在學習上敷衍了事。當然,在孩子享受快樂教育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的語言是幽默生動的,教學的方法是獨具匠心的,孩子的學法也是個性分明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在學習中一直伴隨著歡聲笑語,其心情是愉悅暢快的,其學習態度是積極主動的。

  • 10 # 教大育小

    如果一味的提倡快樂,我們會發現孩子會喪失了體驗生活的能力,同時的話也會失去同理心。快樂教育,賞識教育曾經風靡一時,很快銷聲匿跡了,原因是我們斷章起義,並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真諦。

    首先:我們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你要教育孩子的最終去向是什麼?你想最終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家長,這個是要首先清楚的方向。這個是家長的重中之重。

    其次:我們要明白快樂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的方式,而並非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快樂教育最早是由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提倡的。“快樂教育”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兒童的教育應當遵循心理規律,符合兒童心智發展的自然順序”。斯賓塞指出:“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把教育僅僅看作是在嚴肅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對於快樂教育,家長可以這樣來做:

    1.從興趣上去引導學生,讓孩子發現一些學習的樂趣。

    2.從方法上找到一些適合孩子的方法,讓整個過程有一種輕鬆快樂,心裡讓有成功的體驗,覺得更快樂。

    3.教會孩子調整心態,從另外一面去發現,而不是聚焦在不快樂的事情上。讓孩子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總之:快樂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種教育方式。作為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快樂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帶孩子走向成功。

    快樂教育並不是把孩子保護起來,不經歷一點挫折,不聽一句孩子不喜歡的話。那是把孩子推向深淵。祝福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人都有故事,給我講講你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