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中廬漁夫
蒙古打過安南(越南)三次,第一次是在滅亡大理國後5年,1257年兀良合臺入侵安南,打到了安南首都升龍。第二次是1285年,消滅南宋後由鎮南王脫歡率領大軍進攻安南,也佔領了升龍。第三次1287年,集合了蒙漢滇黎各族大概10萬大軍入侵安南。
至於失敗的原因主要是:1.安南地處熱帶,溫度高溼氣大,蒙古部隊大多來自北方,習慣了北方乾燥氣候,進入安南後水土不服,溼熱難耐,又被瘟疫折磨,非戰鬥減員厲害;2.東南亞地形複雜,山多艱深,河網密佈,蒙古引以自豪的騎兵在安東南亞無法大規模運用,在中原屢試不爽的戰法在安南並不適用;3.戰線過於長,後勤跟不上。安南採取了類似游擊戰的方式,主動退出大城市,堅壁清野,等元軍糧草殆盡主動後撤時再出擊騷擾;4.常年征戰,民不聊生,壯丁都參軍打仗了,國內生產荒廢,起義四起不得不抽調兵力回國鎮壓。
至於緬甸,當時其境內是蒲甘王國。1277年蒙古曾經入侵蒲甘王國,也是由於氣候原因元軍撤退。1283年蒙古再徵蒲甘王國,蒲甘國王投降,緬甸成為了元朝的一個行省,但後來又撤銷了,不過一直作為元朝的附屬國。
-
3 # 寂日de落葉
忽必烈時期是有攻打過越南的而且是兩次,第一次是1257年-1258年。當時攻打越南是為了南北夾擊宋朝,而當時的越南陳朝主動稱臣,所以這次時間也不長,也沒深入攻打越南。第二次是1287年-1288年。這次最終以元朝失敗告終。
元緬戰爭。發生在1277年-1287年。當時緬甸是蒲甘王朝,最終蒲甘王朝淪為元朝附庸國。元朝在緬甸中部設緬中行省。
泰國在忽必烈時期是素可泰王朝,忽必烈時期沒有攻打泰國。但是素可泰王朝的蘭甘杏國王在位時,曾兩度親訪中國(當時的元朝),並禮聘元朝學者做顧問。
對於一向戰無不勝的元朝軍隊的鐵蹄,為什麼在東南亞吃癟,我認為1、地理環境不利於蒙古最為倚重的騎兵作戰。2、氣候溼熱,瘟疫橫行,北方士兵水土不服。3、越南當時為抵抗元朝入侵,君臣同心,踴躍出一大批傑出的將領,反觀元朝由於戰爭加重了當時廣東一些地區的民困,致使反抗不斷。
-
4 # BM大嘴
元世祖忽必烈的統一大業!
其實,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實現元朝的大一統,帶兵征服海內外。忽必烈的一生也在踐行著這一夢想,不斷的征戰與兼併。忽必烈是蒙古族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在1271年的時候,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將大都(是我們今天的北京)為首都。在至元十一年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顏大舉伐宋。終於在1279年的時候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元世祖忽必烈在滅掉南宋勢力後並沒有停下征戰的步伐,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一度南下打到了我們今天的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但是隻不過是在征戰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但是卻是打到了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雖然征戰以失敗受挫而告終,但元朝政權都收到了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主動稱臣為附屬國。如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朝在三次侵越失敗後,元世祖仍不希望就此終止對越的戰爭。而此時的越南陳朝取得勝利後並沒有驕傲自滿,而是隨即派出使者入元,請求按以前的傳統向元朝朝貢。這時元世祖也無心戀戰,從而應允和議,雙方便恢復過往的宗藩關係,越南為元朝的附屬國。1277年至1287之間忽必烈發起了針對緬甸的元緬戰爭,戰爭以元軍勝利,緬甸淪為元朝附庸國而告終。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有人就會問為什麼當時的元朝忽必烈在征戰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其實原因很好理解:1、當時的元朝剛成立沒多久,又常年征戰,國庫又較為空虛,所以這也是失利的原因之一。2、因為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地勢較為複雜,不好攻克。3、當時元朝剛建立沒多久,國內的政權還沒有完全的穩定。所以忽必烈不得已才放棄繼續攻打東南亞國家等。
所以透過以上的講述,我們知道了其實在元朝時期忽必烈為了實現自己的統一大業,攻打了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雖然元朝率遭失敗,但是當時的很多東南亞國家還是自願成為了元朝的附屬國。
-
5 # 文軒春秋
元朝的軍隊是一支非常善戰的軍隊,但是他們善戰的地方更多的是發揮在平原上,用騎兵進行作戰。他們的軍隊並不擅長山林作戰,當作戰地形和環境不利於他們的時候,他們便沒有能力繼續發揮這種騎兵作戰優勢。忽必烈政權征戰緬甸和安南的失利,更多原因是元軍多數是北方地區人,他們擅長的平原騎兵作戰到了東南亞山林之後無法發揮優勢,同時又不熟悉當地地形加上水土不服,山林地區瘴氣嚴重,引發元朝大軍瘟疫,因此征戰失敗。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氣候問題,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年平均氣溫27度以上的地方,元朝軍隊無法適應。元軍的老家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他們可以憑藉騎兵的優勢,去征服擁有同樣寒冷氣候的西伯利亞地區和俄羅斯,但是他們無法適應東南亞地區的酷熱氣候。而越南國家以溼熱為主,蒙古騎兵打過去更是會有水土不服。
當然忽必烈政權在征戰東南亞國家失利,除了地勢環境不好外和時機不利因素外,還有朝中的因素。元朝庭對漢人實施殘酷的統治,絕大多數漢人始終沒有歸附。再加上吏治的腐敗,橫徵暴斂,收刮民脂民膏,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時常有起義發生。元朝不得不派出軍隊鎮壓起義軍,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征戰東南亞諸國。而忽必烈政權在擴張之時,也是常常會遭受到當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他們敢於用生命的代價和元軍作抗爭。得不到當地人民的支援,元軍要取得勝利難度也不小。
-
6 # linux每日談
眾所周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在他的骨子中也繼承了成吉思汗驍勇善戰的勇往無前的精神,忽必烈一摧枯拉朽之勢,於1279年統一中原,建立了元朝,史稱元世祖。元朝建立以後,依然繼續征戰,東邊進攻高麗和倭國,南方進攻緬甸、安南等國。在政府高麗國以後,最終都未能取得其他戰爭的勝利。
為什麼未能取得勝利呢?元朝征服高麗以後,繼續進攻倭國,即今天的日本,元軍是馬背上的民族,善於陸戰,但是進攻日本就需要從海上進攻,俗話說旱鴨子游泳,連還都沒見過,能擅長海戰嗎?於是還未開戰,有海上颶風等原因,不戰而自損三千,日本趁機進攻,大敗元軍。
不得不說元朝是一個善戰的民族,但是平原作戰是優勢,可是東南亞一帶的雨林,又稱為了元軍的噩夢,由於環境炎熱,地形不熟,加之原始森林中瘴氣嚴重,元軍由於水土不服加之軍隊瘟疫橫行,最終又收到敵軍的偷襲,最終依然是一場敗仗。
另外,由於忽必烈的軍隊戰線拉得過長,後勤供給無法供應,士兵長期在外思念家鄉和親人,加之軍中連連敗績,士兵也無心戀戰,元朝也不得不去取消了繼續擴張的想法。
-
7 # 老梁說歷史
忽必烈政權大軍為什麼沒有繼續南下打到現在越南、緬甸、泰國的東南亞地區?這個問題我想不能回答,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就能明白了。
首先第一點,氣候,環境和自身狀態等客觀原因首先我們都知道,蒙古族都是馬背上的民族,更是遊牧民族,他們的行軍打仗沒有說有像我們漢人一樣,就地紮營啊,穩紮穩打啊等等戰略,他們就像一陣風,打的都是閃電戰,不適於長久戰,很容易“車馬疲敝”,再加上當時的越南、緬甸、泰國的東南亞地區在我們眼裡那都是“蠻夷之地”,不繁華,沒有補給,並且環境氣候還極其惡劣,很不適合繼續進軍和征服,這是當時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
然後第二點,主觀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看不上,不划算啊當時的忽必烈政權大軍可以說那真的是鐵血雄獅,在當時那是無人能當,戰無不勝!如果說他們真的想拿下這些偏遠地區的話,哪裡會管他什麼氣候環境啥之類的原因啊,哪怕付出些許傷亡,仍會直接兩個字:拿下!而追究其本質原因,只就是三個字:不想拿罷了。為什麼不想拿?蠻夷之地,何比我泱泱大元?本來就沒什麼想拿的慾望和動力,再加上客觀條件的“嚴苛”,算了,老子不要了!走你!
於是乎,就沒有於是乎了,只可惜的是忽必烈沒有想到,當初的看不上,到如今反而留下了禍端,世事無常,世事無常啊!
-
8 # 夜月下鳴蟬
首先題主要知道的是忽必烈在滅了南宋之後,是有繼續南下攻打越南,緬甸還有泰國的,其中攻打越南三次,三次均以失敗告終,攻打緬甸成功,緬甸滅亡稱為元朝一省,攻打泰國失敗。儘管攻打越南和泰國失敗,但是越南和泰國都有主動請和稱臣納貢,名義上是元朝的藩屬國。
至於攻打越南和泰國失敗,總的來說是因為,第一個東南亞氣候和地形不利於元朝士兵作戰。那時元朝士兵都是來自北方草原和平原地區,擅長騎兵作戰,所以才有元朝赫赫有名的鐵騎,而且北方氣候乾燥,屬於溫帶和寒帶氣候,但是東南亞地區氣候炎熱溼潤,雨水多,而且地形複雜,山多森林多平原少,而且瘴氣深導致瘟疫頻發,所以元朝士兵作戰非常不適應。
第二個就是在東南亞戰地遠,戰線長,後勤補給上跟不上,而且士兵們久在外地,思鄉思念親人,也導致士氣低落。
-
9 # 五味社
蒙古軍在征戰川滇的同時,還對東南亞諸國屬地進行了無數次征伐,但始終無法兼併東南亞。
其一,蒙古軍隊不適合在東南亞熱帶作戰。來自亞寒地帶的蒙古騎兵可以征服同樣處於亞寒地帶的俄羅斯,卻無法在熱帶地區發揮騎兵的優勢,比如四川、印度、埃及的失敗,都是因為氣候的原因導致蒙古騎兵戰鬥力下降。
其二,成本太高。東南亞除了氣候問題,更是“煙瘴之地”,遠道而來的蒙古騎兵深受其禍。
其三,東南亞人民的抵抗,面對外敵侵略,勢必激起本地人民的反抗。
其四,東南亞遠離元朝的政治中心,很難有效的控制。
其五,東南亞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邊境,都是民族眾多,宗教複雜,很難有效的統治。
-
10 # 關東俠客
越南曾經是中央王朝的直轄土地上千年,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938年,丁部領建大瞿越國開始脫離中央王朝的直接統治成為中央王朝的藩屬國。蒙古勢力興起後,在滅南宋前後時期發動三次戰爭(1252年,1285年和1287年),都由於當時叫安南國的陳朝打得一派塗地,無功而返。公元1252年(南宋寶佑二年丿蒙古軍隊為滅掉統一道路上的最強勁對手一一南宋。開始實行“C"形戰略包圍。蒙古軍隊由大將兀良哈率領三萬大軍,從甘肅出發經川西高原渡過金沙江,攻佔大理城,擒國王段興智,從此自唐朝以來雲南遊離於中央王朝之外的歷史結速了。接著是攻打東南的安南國(陳朝),以便完成對南宋的戰略包圍。兀良哈率三萬蒙古軍隊攻打安南國陳朝,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安南都城升龍城。陳朝國王逃到海上,蒙古軍正處於戰力巔峰期,剛一交手"交人震駭,水路軍大敗。兀良哈佔領升龍城九日後,軍隊日益疲憊,給養困難,蒙軍北撤時安南軍隊分頭優優擊,慘失慘重。1285年元世祖忽必烈滅調南宋以後,開始準備一雪前恥。派九子脫歡為統帥三十萬大軍兵分六路南征安南國。鑑於第一次打安南國經驗,調派了習於山地作戰的將領。在正面戰場上,元軍一路斬關奪!順利攻入升龍城安南國王又一次棄城逃到茫茫大海之中。。安南軍隊劃整為零,利用熱帶叢林山地不斷伏擊元軍。:到了五月,安南進入雨季,潮溼悶熱的氣侯,令元軍苦不堪言。軍卒疫兵從生。安南軍雖多次失敗,但兵力日漸增多。元軍困泛傷亡慘重。當地環境不利於騎兵戰力發揮。脫歡不得己撤兵。安南國王調三十萬軍隊載擊元軍大敗。忽必烈不甘心兩次失敗,又集中江淮江西,湖廣蒙漢軍隊七萬人,戰船五百艘,雲南兵六千人黎族兵一點五萬人捲土重來。1287年,元軍在脫歡率領下分三次進攻安南。∵脫歡汲取教訓,穩紮穩打進展順利,攻入升龍城。安南軍堅壁清野,小規模叢林戰騷擾元軍。伺機截斷元軍糧道。.安南軍在白藤江口把削尖的木頭在落潮時,釘入江底.當元朝水軍進入江口時敢上落潮,船隻全部撞沉,水軍盡沒。三百五十多年前吳權正是用此戰法打敗南漢軍隊,越南才逐漸脫離中國。元軍糧絕,疾病流行,三路軍隊被各個擊破。脫歡只得撤軍。忽必烈準備孤注一擲第四次征服安南國,但不久以後就病死了。^安南國王也害怕元軍第四次征伐安南國於是“遣使來謝,進金人以代己罪。"元朝也借坡下驢加封陳日炬為安南國王,做為大元藩國。蒙古軍靠騎兵強大機動能力征伐了大半個世界,但在東南亞熱帶叢帶中卻撞得頭破血流,安南國勝在天時地利人和。
-
11 # 八達天下
忽必烈南下打過越南,但失敗了,和中國一樣,中國強大的時候也沒有南下打下來東南亞,因為中國南下打要經過山地做戰,代價太大,得不償失。
-
12 # 麻辣歷史趣聞
地理和氣候是主因吧~隋煬帝因為三徵高麗而亡,拿破崙也是因為攻佔莫斯科而敗!他們不是因為打不過,而且完全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地理形勢!
元朝的主力大多是蒙古騎兵和北方中原漢人!黃河以北和蒙古大多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雨量少,乾燥寒冷,地勢以高原,平原為主!適合騎兵發動衝擊!
而東南亞一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多,雨林密佈。從環境上而言會讓蒙古騎兵非常不適應,完成水土不服,甚至疫病。而且忽必烈若想攻打東南亞必須要走雲貴高原,戰線太長,糧草運輸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更可況進入東南亞一帶很多運輸都是靠水路,而蒙古人的水軍可想而知,宋軍俘虜與元朝離心離德,更不願意勞師遠征。
所以忽必烈在和越南一共打了三次都沒有拿下
-
13 # 小珏說歷史
這個問題的題目還是有所不妥,元朝並非沒有打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而只是沒有實現完全佔據並直接管轄而已。對於越南,古稱安南,一開始忽必烈的使者居然被安南給扣留了,這樣兀良合臺於1258年攻打安南,九天就佔領了全境。安南國王表示認罪,稱臣,納貢。
後來,安南自感賦稅壓力太大,不再納貢。在1284年和1287年忽必烈兩次征討安南,只可惜因為氣候原因沒有能如願。就在他打算1293年再次發動大軍時,忽必烈病倒並於次年去世。繼位的元成宗,放棄了攻打安南的計劃。
其實,對於緬甸的情況也類似,不再贅述。
-
14 # 閒閒老人趙秉文
忽必烈滅了南宋,就開始進攻日本,越南,緬甸,但日本太遠。而越南緬甸處於熱帶雨林。不適宜蒙古騎兵作戰。國內漢人不斷起義反抗,蒙古內部的爭權奪利,都導致蒙元帝國無力再開闊疆土。
-
15 # หลิวฐ์羽枝
你去看看《戰爭與病毒》這本書就知道為什麼了。簡單說一下,蒙古士兵沒有東南亞病毒的抗體,到達這一地區都,腹瀉,中毒,蚊蟲,瘴氣。
回覆列表
蒙元大軍曾經在1252年、1284年和1287年分別三次進攻過越南(當時稱安南),史稱“蒙越戰爭”,不過三次全部以失敗告終。
1252年的那次攻打越南,是由兀良合臺完成的,當時攻陷了首都升龍(今河內)但是因為人們早已逃走,蒙古大軍在守城9天后,因為糧草問題選擇撤軍。
1284年,已經統一中國的忽必烈汗為了雪恥,分兵六路攻打越南,但是蒙古大軍進入越南後,越南守軍將其引入熱帶雨林之中,進行作戰。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蒙古大軍根本吃不消這種鬼天氣,炎熱潮溼困擾著每個人,很多人得了瘧疾等疾病喪失作戰能力,因此不得不撤軍。
1287年,忽必烈再一次興兵討伐越南,為此放棄了征伐日本的作戰,將大軍彙集,攻打越南。這次選擇了山地作戰,雖然依舊吃了天氣的苦頭,但是相對前兩次還是比較成功的。不過這段期間,江西發生了起義,最終遍及整個長江以南地區,為此不得不將部分兵馬調回鎮壓起義。因此又使得第三次計劃失敗。
直到1294年,忽必烈去世前,一直有心要平滅越南,但是卻在沒有發兵。他死後,朝廷下詔,停止討伐越南。
在1277年-1287之間,曾發生過“元緬戰爭”蒙古大軍與蒲甘王朝發生過大戰,並最終以元軍勝利、蒲甘王朝稱臣告終。
在此期間,蒙古大軍侵入了泰國北部地區,發生了“元瓜戰爭”,但最終因為地行和氣候問題,選擇退軍。
所以題主提出的三個國家,都被蒙古人打過,只不過蒙古大軍很大一方面輸給了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