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大白熊返利

    從歷史資料中,你隨便就可以查到慈禧的許多資料,但是關於慈禧的出生地和她的乳名卻完全沒有記載,可以說是一個空白。

    《清宮檔案》是這樣記載的:慈禧,葉赫那拉氏,生於1835年,死於1908年,滿洲鑲黃旗人,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徵之女。並不能從中得到更多關於她的訊息。

    又因為慈禧的父親惠徵以前是八旗的官員,在許多地方任過職,所以猜測慈禧出生地的說法比較多就不足為奇了。

  • 2 # 小小七9527

    從能力來看,慈禧絕不遜於古代封建王朝大多數男性君主。可是,她生在了一個註定悲劇的年代。

    慈禧精於權術,深諳官場之道,年僅25歲時,就能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除掉了掌握實際最高權力的顧命八大臣。她絕不是投降派,她也不是保守派,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她都是積極提倡的。

    但關鍵在於,慈禧遇著了一個坑爹的丈夫(咸豐),遇著了坑爹的兒子(同治,光緒也算是),遇著了坑爹的時代(嚴重積貧積弱、遠遠落後於世界的晚清),而偏偏她又是一個女人。

    慈禧同樣有著與大多數封建王朝統治者相同的缺點:鋪張浪費, 注重個人享樂;戀權棧位;缺少長遠眼光(更準確來說,未接受西方現代教育,世界觀落後),居然相信義和團的“神功”,盲目地向八國宣戰,打破了中國與西方列強的“蜜月期”,將搖搖欲墜的清王朝進一步推向深淵。

    總的來說,慈禧是一個很厲害的政治人物,可是處在積貧積弱過於嚴重的晚清,實在是“欲扶大廈之將傾”而不得。如果處在其他時期,她可能能夠像武則天那樣,留下盛名,但這個時代的必然以及種種的偶然因素決定了她的遺憾命運

  • 3 # 一抹暗香

    帝慈禧不是賢德明主,她出身下五旗包衣,因為出身卑微不能競選皇后,機緣巧合,她為皇帝生下了獨生子,因此才母以子貴晉位到貴妃,又因為慈安秉性忠厚能容人,不與她爭寵,因此她在後宮生活一直比較順利。

    由於八國聯軍入侵,咸豐皇帝逃到避暑山莊,最終病逝於煙波致爽殿,這一年慈禧才27歲。雖然兒子順利繼承了王位,但是慈禧不滿意由八大臣輔政,她聯合在咸豐帝生前一直不得志的恭奕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並取得勝利,從此和慈安兩宮垂簾,長始了她對中國長達48年的統治。

    慈禧是一個權利慾望很大的女人,不論是對親生兒子同治帝還是養子光緒帝,她都把持朝政不放手,讓皇帝成為寶座上的擺設。

    慈禧獨霸朝政48年,推動了清朝的滅亡。清朝自乾隆帝起,閉關鎖國,由於乾隆帝驕傲自負,不願意與外國溝通交流,造成清朝在乾隆帝以後出現了衰敗,而慈禧則加速了這一程序。光緒帝從小勤奮好學,有一腔抱負想要重振清朝的朝綱,但是慈禧統治朝政,最後把光緒帝囚禁瀛臺,致使光緒帝含恨而死,理想無法施展。

    清朝在慈禧的統治下,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再加上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因此清朝的滅亡是必然的。

  • 4 # 小義老師扯歷史

    慈禧沒有遇到一個好的時代,如果慈禧生於大唐或大宋,絕對是個不錯的太后,說不上多優秀,起碼比很多皇帝強一些。

    慈禧年紀輕輕就有敏銳的政治眼光和魄力,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開啟了自己對大清的統治。慈禧的出現,絕對延遲了大清的滅亡,團結了大清可以團結的鄉紳和漢族官員階級,共同保護大清又延續了半個多世紀。所以,從封建王朝的角度來看,慈禧談不上明君,是個合格的統治者。

  • 5 # 平江府知事

    不算!她離賢德明主相距甚遠。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中國近代屈辱史的罵名她得背一半,死後20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炸墳開棺,棺材板都壓不住人們對她的唾罵。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與諸列強簽訂多系列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貪戀權利,奢靡浪費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中,以一己之私,置名族大義與不顧,清朝滅亡的奠基人。

    亡清者,葉赫那拉氏。

  • 6 # 經典守望者

    說到慈禧,應該說賢德算不上,手段有一些。在一些事情上,她也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手腕的。她是咸豐時期唯一一個誕下皇子的嬪妃,在咸豐死後,他和母后皇太后慈安,並稱兩宮皇太后,共同輔佐同治皇帝。在咸豐皇帝駕崩的時候,曾經留下八位顧命大臣,負責輔佐新君。但是這八名大臣與慈禧,慈安兩位太后不和。慈禧太后就聯合遠在北京的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八大臣全部剪除。將為首的三人誅殺。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果斷和智謀,在事後慈禧太后將恭親王放到了輔政大臣的位置上,算是各取所需。

    另外,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還體現在收復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這件事情上。本來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在擊敗太平天國以後,實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在這個時候如何處理一個手握重兵的地方當權派,就需要非常高明的智慧了。慈禧太后刻意沒有給予曾國藩封王的待遇,而且利用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之間互相牽制,並且在朝中順利的將曾國藩調離一線作戰部隊。將湘淮兩軍真正的納入到自己的手中。在歷史上能夠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時東南半壁無主,曾國藩兵強馬壯,而慈禧太后手中的八旗綠營兵卻非常軟弱,根本就不是曾國藩的對手。但是慈禧太后卻巧妙地利用了曾國藩愚忠這一點。將曾國藩順利調離前線部隊,改任其他要職。慈禧就這樣將一場可能在未來發生的兵變化於無形。這可以說是慈禧太后一生當中手段最為高超的一次。

    第三,慈禧太后利用宗室諸王之間的矛盾,巧妙的協調朝廷上面的政治勢力,始終讓自己掌握最大的權力核心。之前提到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擊敗了顧命八大臣,但是幾年之後又聯合禮親王世鐸將恭親王完全架空,而後藉由清流上書,將恭親王和他手下的全部軍機大臣罷免。隨後又扶持軟弱無能的醇親王奕譞主持朝政。經歷這樣幾次的政治權力更替,慈禧太后牢牢地將權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從而控制中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 7 # 三關雄鎮ABC

    算不上,慈禧是滿族人,而其祖先是以異族入侵形式入主中國的,在其執政能力方面也有很多欠缺,先期的盲目自大,目中無人和後期的賣國求榮,簽訂不平等條約,留下如今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的歷史舊賬,把中國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都是罪魁禍首。

  • 8 # 有得觀史

    賢德一詞詞典上有三種解釋,一是善良的德行。二是有美德的人。三是賢惠有美德。

    慈禧毒死光緒,把光緒喜愛的珍妃投進井中,說她善良鬼都不信。

    慈禧嗜權如命,貪婪、自私,為了修園子享受挪用海軍經費,說她有美德,會叫人噴得臉再也不會有乾的時候。

    檢驗女人賢惠不賢惠最好的辦法是看婆媳關係,咸豐他父母死得早,慈禧的婆媳關係怎樣沒有得到檢驗,無從知道,不知道不能亂說。

    不過也能夠說明問題了,讓賢德和慈禧匹配會讓人笑掉大牙,趕緊別說了。

    那慈禧是不是明主呢?明和昏是相對的,慈禧還不能算昏。那是明主?非黑即白也太低端了,說慈禧是明主,也不算太明,屬於灰暗地帶。如果非要用二分法,那就勉強算明主吧。

    《史記-刺客列傳》中說,“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慈禧也算基本做到了。

    當時的有識之士,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開展洋務運動,想做的事基本做到了,他們的才能基本得到發揮,慈禧也算是不掩人之美。

    而忠臣有死名之義也有例子。天津教案發生,慈禧把曾國藩從兩江調到直隸,讓他處理該案。曾國藩心裡清楚天津教案很難處理,這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事兒,很可能因此身敗名裂,他不想去,可是最終還是去了。結果他成了漢奸賣國賊,不久抑鬱而終。

    李鴻章比曾國藩更冤,他替慈禧簽了多個賣國條約,當了一輩子背鍋俠,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罵他。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慈禧派李鴻章赴日本談判,李鴻章不想去,可最終還是去了,替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被華人罵得狗血淋頭。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逃到西安,發電報給李鴻章,讓他去給洋人談判。慈禧向列強宣戰李鴻章壓根不同意,讓他去談判他更不願去,但最後也去了,簽訂了《北京條約》,又遭萬人唾罵。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不是一般的人,都有力挽狂瀾之大才,能為慈禧幹他們不願乾的事兒,也算可以,換成崇禎根本做不到。

    總之,慈禧只配單純明主,也就是在處理領導和被領導關係上還可以,但不能加賢德這樣的定語,慈禧不配。

  • 9 # 微史春秋

    我認為,慈禧既無賢德,也非明主,她甚至稱不上是政治家。

    一、慈禧是權力爭鬥的一把好手

    從一個普通的妃子,到上位為貴妃,繼而是太后,慈禧在後宮中深諳權力爭鬥的那一套手段,而且是個高手,我想這一點不用懷疑。

    執政時,她在各種勢力間遊走,無論保守派、還是洋務派、清流派等,慈禧都將之弄於股掌之間,借力打力,搞制約平衡,也是很厲害。

    近代那麼多名臣都被她折服,這手段是很高明的。

    但是慈禧這麼做,並不是為清朝,更多是為了個人的利益,為了長期掌權執政。

    二、與賢德明主無關,在她眼裡,私慾遠大於國家利益

    慈禧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掌權的私語,她或許根本就沒有國家利益的認識。

    封建時代,家國部分,家的利益永遠是大於國的。

    如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已經在旅順大連登陸,進行慘無人道的,而此時慈禧過壽,竟然下令要求皇帝和群臣聽戲三天,停辦一切國事。

    國難當頭,她還想大慶壽辰,哪裡有賢德,有明主的樣子。

    光緒已經成年,她卻遲遲不已交權,停止“垂簾聽政”,好不容易撤簾了,卻又“訓政”,大權不放。後來更是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再度聽政。

    這完全是個權力狂徒的表現。

    慈禧是個政治女強人,但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甚至稱不上是政治家。

    她的作為仍是專制君主的那一套陳舊的手段。

    當然不可否認她是個中高手,這是這於國無益,白瞎了她統治時期那麼多名臣。

    我認為,慈禧既無賢德,也非明主,她甚至稱不上是政治家。

  • 10 # 太極如一

    德,漢字,古同“徳”。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發展去發展社會,提升自己。賢德指善良的德行。明主指的是賢明的君主。賢德明主中重要的特徵是有德行,符合人類客觀規律。慈禧貪權好色又奢靡保守,與賢德背離很遠。

    1.慈禧極度貪戀權力。

    慈禧於咸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咸豐六年(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詔晉封懿妃。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崩逝後,與慈安太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祺祥之變”,先後處死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並改元為同治,實行垂簾聽政,控制了國家大權。1875年同治崩逝後,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為繼承人,慈禧太后繼續把持大權,光緒成為傀儡皇帝。1884年甲申易樞恭親王被罷免,又因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開始一人獨權。後於1889年撤簾歸政;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再度垂簾聽政。1908年,光緒帝崩逝後,尊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於定東陵。慈禧為了大權,屢次施展手段,打擊政敵,最後更操縱光緒,甚至獨攬大權,光緒和親近之人很多死因不明,為了權力不顧倫理,貪戀權力至極。

    2.慈禧極度奢靡浪費。

    慈禧每頓飯都有100個菜,一年要用15萬個蘋果,秋梨111750個,棠梨77330個,紅肖梨53295個。慈禧有一次坐火車去奉天,爐灶約50個,配50個大廚,一個大廚燒2個菜。而且,每還有50個小廚專門燒火。最有名的是1894年11月7日慈禧60大壽。生日首飾花費黃金1萬兩,摺合合著白銀38萬;置辦生日衣物花費23萬兩黃金,這個生日一共花費白銀約1000萬兩,裝修頤和園,白銀約3000萬兩。經費不足甚至動用北洋艦隊了海軍軍費。相對的,超勇和揚威兩艘巨船價格摺合白銀約三十多萬兩。另外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遂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慈禧奢侈浪費之巨。

    3.慈禧極度保守排外。

    慈禧為了鞏固權力,捍衛封建滿清貴族的利益,政治上極度保守,清政府在1905年辛亥革命前夕才籌備立憲。1906年,慈禧才頒佈《宣示預備立憲諭》諭旨。另外雖然大規模任用漢臣,也是為了鞏固統治,應對越來越嚴重的內外部危機,如太平天國運動和新疆叛亂等。同時面對外國列強的干涉,縱容排外運動,庚子災難前30年,引起嚴重外交糾紛反基督教群眾運動有10多起;重大教案約700起;區域性負面影響教案有數千起。被聯軍擊敗後,又厚顏無恥,卑躬屈膝,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最大限度地滿足列強的要求,出賣國家與民族的利益。

    以上可見,慈禧德行有虧,不足賢德之名,所以慈禧不是賢德明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腫瘤患者吃不起靶向藥,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