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風農人
-
2 # 我的農村我的田
小麥生育兩百三,前期靠苗後期靠天,要保證整地質量,氮磷鉀肥料配比和理,播種不要過深,播種一寸淺 三寸深 二寸播種要認真,後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漿期,各個時期病蟲害要認真預防,後期注意葉面肥噴施和一噴三防,防乾熱風和早衰,這是我流轉土地六年的經驗,望大家參考
-
3 # 彬彬說三農
小麥分冬小麥和春小麥。我是河北人,就拿我們這邊的冬小麥來說吧。小麥是十月份中下旬播種,來年6月上旬成熟。小麥的冬前管理是決定小麥產量的最重要的一段時期,就是從整地播種到,澆凍水。
小麥的整地播種是小麥全生育期最關鍵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首先是土壤墒情,地太乾可能會出苗不全。這個時候如果要澆一水,秋天的天氣太陽輻射小,晾乾的速度特別慢。有可能要十幾天,又怕錯過了合適播種期。等到霜降以後氣溫降低,出苗的速度就慢了,而且還要加大播種量。小麥播種的墒情是否合適比較直觀的辦法就是抓一把土攥在手裡,再扔到地上,土團不散就合適,不用澆水直接播種。要散了,就是太乾。小麥的適合播種期,老話常說:秋分早,霜降遲,寒露麥子正當時。原來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的正當時。可能現在的氣候變化了,就往後錯了一個節氣。不過一般小麥播種多數都是在寒露和霜降之間,10月中旬。
小麥的整地質量和能不能出全苗,苗齊,有直接的關係。我們這邊一般都是用旋耕機把打碎的玉米桔杆和土壤混合。其實玉米秸稈兒並不能深翻進土壤中,有一部分都殘留在土壤表面,一般都得旋兩遍甚至三遍才能將殘留在表面的桔杆大部分埋進土壤中。但是表面看上去還是有,留在土壤表面和淺層的秸稈會直接影響小麥種子的發芽和紮根,澆凍水時常看到一片片的黃苗,下面可能就是秸稈兒聚集的地方。為了減少秸稈殘留人們通常在玉米秸稈粉碎後,拿著鐮刀將沒有打碎的比較長的玉米秸稈兒挑出來用車拉走,這樣多少有些效果。
小麥播種要把握好深度。還要根據土壤的傷情土質和殘留秸稈兒的多少靈活把握。地太溼就淺點,地幹就稍微深點兒。沙土地容易太深,注意往淺了放點兒。膠泥地就適當的深一點兒。桔杆多的地塊兒也要適當的深一點兒。總體標準是5到7cm深。
我再著重說一下澆凍水,能夠提高小麥的抗凍能力,保護地溫,既能保持整個反青期的土壤疏鬆低溫不降低,又能保證返青期不缺水,等到撥節時再澆頭水。澆凍水不可以太提前,一定要等到地表剛開始結冰,這個時候可以撒一點尿素,因為地表已封凍不用擔心麥苗旺長。現在小麥種植區的多數農民認識不到凍水的重要性,普遍都不澆凍水
-
4 # 農作物農技110
小麥作為安徽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那麼近些年全省播種面積基本在3600萬畝左右,可謂播種面積大、區域廣,基本皖南以沿江和沿淮以南區域主要以稻麥輪作,皖北主要以沿淮以北區域主要以玉米、大豆與小麥輪作,區域不同這對於種子的選擇及其後期管理就有了不同的要求,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才能提高小麥產量,降低管理成本呢?我們透過與植保專家交流結合大農戶反應心聲,總結以下幾點注意事項,與您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八大注意事項:
一、注意精耕細作
近些年來政府高度重視秸稈還田問題,秸稈還田做好了可以培肥地力;對於北方玉米秸稈、南方水稻秸稈還田都是一大問題,這樣對於我們播種的時候的墒情環境要求很高;那麼我們要如何改變造墒?
1、北方玉米田土壤板結嚴重不利於小麥後期生長和抗逆境,所以秸稈還田時候儘量深翻耕。目前採用的都是旋耕方式,需要旋耕2遍以上,旋耕深度20公分同時旋耕過後上實下虛,需要耙田鎮壓,否則導致後期小麥黃花根系沒有鬚根!
2、南方水稻秸稈還田時候儘量收割之前提前10天斷水採用低茬口收割,同時把部分秸稈移除田塊,由於水稻田塊比較潮溼,採用二次淺旋耕方式打碎水稻根,旋耕深度15公分,根據土壤溼度適當鎮壓,秸稈長度儘量小於5-6公分,減少田間長秸稈存有量、減少爛田播種,注意播種後開溝!
二、注意精選良種
對於常規品種小麥來說,一般目前存在的自留種和廠家繁育;原則上攻高產不建議自留種。播種前注意精選種子,清除爛種、病粒、癟子和雜質;那麼對於現在安徽省南北種植結構方式不同品種選擇也不同,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宜品種?
1、北方一般在10月15-20日前後播種基本結束,這樣就要選擇冬性、生育期在235天左右,同時選擇多年種植表現好,分櫱強、成穗率高的品種,尤其種植大戶不要盲目大面積嘗試新品種,對於我自己家田多年種植菸農19、淮麥33表現不錯,但是菸農19需要注意防治倒伏!
2、南方水旱普遍播種比較遲,一般播種在11月5-10日左右播種,這樣就要選擇春性、弱春性,生育期在205天左右的品種,對於近幾年赤黴病發生比較嚴重,建議大家選擇相對抗赤黴病、抗性好、穩產的紅麥品種種植,透過與種植大戶交流了解,種植面積比較大相對產量穩定的品種;揚麥15,鄭麥9023、羅麥10號等等
三、注意精準施肥
目前針對小麥施肥多數農民朋友都是採用“一炮轟”,同時對於肥料含量的選擇、廠家、品牌選擇都不同,前一段時間與農民朋友交流,問到這些問題他們都不清楚,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化肥的價格問題,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另外農民朋友沒有意識到中微量元素的補充促進秸稈腐蝕等問題!
1、“麥收胎裡富,底肥是基礎”對於小麥一定要施足底肥,以有機肥+化肥+中微量顆粒肥合理施肥,對於北方小麥田建議選擇18-15-10含量的肥料60-70斤,同時增加我們要每畝要增加10斤尿素和中微量元素600克(能丹、沃農丹),主要培育壯苗,提高加快秸稈腐蝕!
2、南方小麥田播種遲我們要施足底肥的同時,促小麥分櫱和早期壯苗更好抗逆,水旱輪作田普遍對於鉀肥、鋅肥缺失,土壤有機質差需要均衡施肥,所以一定要增加有機肥,對於南方建議選擇:15-15-15含量的肥料80-100斤,另外增加高含量鋅肥200克(大粒鋅)或者中微量元素600克(能丹、沃農丹)
四、注意精播全苗
我們俗話說:“七分種、三分管”;對於小麥來說我們攻高產保穩產首先要做的就是一播全苗,禁止裸種下田,一定給種子包衣,同時注意合理密植,播種深度超過3-5公分,且播種均勻。我們調查過安徽省由北至南由於播期不同導致播種量不同,其實小麥產量的形成注意有播種量與品種的分櫱成穗有關,籽粒大的品種適當增大播量,籽粒小的品種適當降低一下播量!
1、北方旱旱輪作一般土壤墒情好,那麼播種深度一般在4-5公分,不易播種太深,那麼播種量控制在25-30斤,基本苗12萬—14萬,同時注意北方土傳病害、地下害蟲防治,尤其近些年來發生比較嚴重的小麥全蝕病和蠐螬,這個一個破壞性極強的病害,也是唯一隻能透過拌種來預防;別無選擇。可以選擇正規登記種衣劑美國世科姆公司——禾佑(23%吡蟲.咯.苯甲)正規登記小麥全蝕病的種衣劑!
2、南方水旱輪作土質粘重,墒情不是很好,那麼一般播種深在3-4公分,但播種後注意及時鎮壓,踏實土壤,讓種子與土壤緊密吻合,那麼播量30-40斤,晚播基本苗25-30萬,那麼南方土傳根腐病和苗期蚜蟲發生嚴重需要重點預防,可以選擇正規進口種衣劑德國拜耳——奧拜瑞(31.9%戊唑.吡蟲),拜耳出品 必是精品!
五、注意芽前封閉
對於芽前封閉除草劑我們首先考慮安全性問題,其次考慮封閉效果問題,我們力爭做到一封草小、草少;這給後期的莖葉除草減少了用藥量和用藥次數,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可以快速培育壯苗。適用於小麥田封閉的除草劑也有很多,最原始的是乙草胺為代表的,後來透過復配目前有乙草胺復配系列產品,後來以異丙隆的單劑封閉,到現在異丙隆的復配製劑;這兩類都存在很大的安全性問題,不過前幾年年德國拜耳推出吡氟系列封殺結合,克服了封閉安全性和效果的問題開闢了高效安全封閉的先河,此時封閉正式踏入吡氟封閉時代,尤其拜寶馬(吡氟.氟噻.呋草酮)、驕馬(吡氟醯草胺)這兩款產品涵蓋了禾、闊、封、殺結合,改善了以往封閉除草劑不安全、單一、對抗性雜草效果不好的情況!
(1) 拜寶馬—11%吡氟醯草胺+11%氟噻草胺+11%呋草酮:針對沿淮及沿淮以南地區稻茬麥,可以選擇拜寶瑪80-100ml封閉(33%氟噻草胺+吡氟+呋草酮)
(2) 驕馬—50%吡氟醯草胺:對於皖北地區早播小麥主要以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可以使用拜耳驕馬15g-20g(50%吡氟醯草胺)防除!
六、注意清溝排水
對於小麥來說比較不耐澇,清溝排水是我們一直來強調比較多的問題,我們常說莊家收不收,要看三條溝,這個時候如果不清理三溝,出現了普降大雪,積雪融化時,小麥就會導致漬害。對於今年種植小麥的農民朋友,可能會忽略三溝的問題,尤其沿淮以北地區很少有人開溝,從前幾天下雨、下雪的情況來看,沿淮以南稻茬麥地區田間積水很嚴重。那麼我們一般情況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一般情況積雪融化時最低氣溫達-4℃以下,本身如果小麥比較弱,可能會出現麥葉受凍傷。
七、注意苗後除草
一查苗齡、草齡
小麥除草,我們要到田間檢視小麥苗齡、雜草的草齡;(小麥3-6片葉、雜草2-5片葉)我們到田間去檢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由於小麥直播深淺不一,生長有差異,我們要以小的為算,這樣就會避免出現除草劑引起的黃苗、死苗問題;那麼針對草齡我們就要以大的為準,這樣更好的針對雜草用足藥量更徹底的防除雜草!
二看草相、密度
近些年從沿淮以北到沿淮以南地區雜草種類群體都在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我們準備除草之前到田間要檢視草相,(禾本、闊葉哪種草;開白花的日本看麥娘、種子辣椒子一樣的菵草),另外要看看哪種雜草密度大,如果對於雜草你叫不出名字,可以選擇農技站、農藥店就近諮詢,也可以拍照片透過微信發給專家確認;這樣才能做到雜草防除的高效!
三選擇適合的化學除草劑和用藥時間
以上兩點我們做到後,就要著手準備化學除草劑。那麼在化學除草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施藥溫度,一般日平均溫度5-6度選擇上午10點以後,下午3點之前施藥(當然溫度越高越有利於雜草吸收藥液);所以如果今年後期的天氣持續晴好,溫度適合,今年的化學除草在過年之前還會出現高峰;對於選擇化學除草劑一定要選擇正規登記大廠家的;不要使用含有隱形成分的藥劑。
八、注意一噴三防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穗部,它的發生主要因數與小麥抽穗揚花時候是否遇到持續下雨有極大關係,如果遇到雨天、霧天我們的防治次數2-3遍。當然與其他因素也有關係(菌源數量、品種抗性等),主要防治要點如下:
一搶 搶雨前施藥 效果好 二準 看準最佳施藥時期 準確選擇防治藥劑 三狠 用足藥量與水量 合理復配一噴多效
●一搶
1、搶雨前施藥 效果好
防治赤黴口訣: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天搶先打、雨停間隙打!
對於小麥赤黴防治今年有些特別,由於小麥整體生育期不同,就導致我們防治時候不能單獨的考慮小麥是否抽、揚花等問題,我也要結合當前及近期天氣預報綜合考慮施藥的時期,從今天的天氣預報來看,結合安徽省小麥主產區,不同生育期的小麥來看;4月20日-4月26日有連續陰雨,那麼我們防治小麥赤黴就要搶在雨前施藥,這次施藥尤其重要,不僅防治赤黴病的問題,由於這幾天的溫度比較低,我們要在一噴三防中加入優質的葉面肥,來增強小麥的免疫能力,為後期小麥的灌漿打好基礎。;另外雖然我們說雨停間隙打,因為這是補救的措施!
●二準
1、看準最佳施藥時期
對於小麥赤黴病防治以前我們始終堅持掌握小麥的最佳生育期來去施藥,那麼今年情況比較特殊,我們要看準我們的最佳施藥時期然後結合小麥生育期。從目前安徽省由南至北小麥生育期來看,基本打苞孕穗佔40%左右、抽穗40%左右、處於揚花階段基本20%左右,那麼我們從天氣來看我們最佳施藥的時間節點,從4月16-19日天氣處於晴天,4月20-26日連續陰雨,那麼第一次用藥在4月16-19日,因為這個時候我們要安徽省處於揚花、抽穗階段的小麥是防治赤黴病的最佳施藥期!於此同時4月26日以後雨停,天氣開始轉晴就需要進行第二次防治!第二次防治時候一定加入以鉀肥為主的葉面肥,促灌漿和籽粒飽滿又可以防乾熱風(優多鉀、磷鉀能量、磷酸二氫鉀)
另外當前有40%處於打苞孕穗期的要在雨停間隙注意檢視小麥抽穗情況進行防治,如果溫度合適基本第一遍的最佳施藥期在4月26日,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合理掌握防治的最佳時期!
2、準確選擇防治藥劑
對於目前市面上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很多,首先主要正式登記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其次選擇內吸性比較強、耐雨水沖刷且劑型對小麥揚花影響小的藥劑,由於小麥抽穗揚花與其他作物不同,小麥揚花時從穗子中部往上部,然後往下部逐漸花色由黃變白。另外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藥劑的復配和能否兼治白粉病、紋枯病、鏽病。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的最上面三片功能葉。同時針對今年安徽很多地方政府集中發放赤黴病藥劑,那麼有不少農民朋友拿到藥的時候不知怎麼使用,請大家到當地零售店或者農技站去諮詢,同時根據田間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換、組合配方做好一噴三防的綜合防治!
蟲 害:另外針對性小麥中後期蟲害問題,我們重點針對性的防治小麥穗蚜、吸漿蟲、粘蟲。小麥穗蚜蟲快速繁殖危害;蚜蟲的繁殖速度驚人一年可繁殖10-20代,如果條件適宜一般一個3-5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可以選擇速效+持效的藥劑,所以要選擇速效+持效的藥劑(例如:陶氏氟啶蟲胺腈+毒死蜱、先正達噻蟲嗪+高氯),
防早衰:同時我們要注意今天小麥由於前期氮肥施都是偏多的,對於目前來看我們要結合一噴三防加入優質的葉面肥(氨基酸、生物刺激),來葉面補施,能夠有效的防治小麥後期早衰,促進秸稈韌度,防治倒伏又能促銷快速抽穗!
病 害:對於防治赤黴病的藥劑選擇,以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的復配製劑比較多,對於安徽省來說對於這類藥劑的抗性比較大,我們不建議選擇使用,那麼當前建議大家在防治赤黴病時候不要單獨使用某一種藥劑,要選擇現在市場上主流產品,同時最近幾年都是用過表現效果不錯的藥劑。主要選擇以三唑類戊唑醇為代表的復配製劑,不但內吸性好而且對小麥的白粉病、鏽病都有效果!例如(40%戊唑.咪鮮胺,27%戊唑.噻黴酮,48%氰烯菌酯.戊唑醇、15%戊唑.丙硫唑)
●三狠
1、用足藥量與水量 合理復配一噴多效
目前對於我們防治赤黴病的藥劑,還是比較多,尤其同一種成分不同含量的也很多(例如:戊唑.咪鮮胺),那麼我們在選擇使用的時候要注意包裝上面的登記使用劑量,由於我們今年的赤黴病整體發生形式,預計會大爆發年份,那麼在第一次施藥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登記用量的上限,或者推薦劑量的提高5%的用量,不能馬虎,第一次用藥很重要。那麼我們藥劑用足的同時要注意施藥的用水量問題,由於小麥現在長得比較深,我們在打藥時候基本行走還是比較慢的,同時主要把藥液打到小麥穗部,同時要兼顧上面三片功能葉白粉病、鏽病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施藥的用水量,一畝地2桶水,也可以加入安全性比較高的農藥增效劑,植物油!可以更好的增加展吸附性!更好提高藥效!切記一畝使用2桶水!
我們在進行以赤黴病為主的病害防治時候,要主要藥劑的合理混配,達到一噴多效!主要有以下配方:
1、( 27%戊唑.噻黴酮)勇護40克/畝+(氟啶蟲胺腈.毒死蜱)愛本20ml/畝+(99%磷酸二氫鉀水溶肥料)磷鉀能量40克
2、(40%戊唑.咪鮮胺)穗滿多40-50毫升+(60%烯啶.吡蚜酮)非常火7g—8g
3、(75%戊唑.肟菌酯)拿敵穩10-15克+(氟啶蟲胺腈.毒死蜱)愛本20ml/畝+(龍燈40%高鉀速溶劑)優多鉀40克
-
5 # 農業老徐
小麥的種植方法
耕作與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層鬆軟,土碎地平,乾溼適宜,促進小麥苗全苗壯,保證地下部與地上部協調生長,所以是創造高產土壤條件的重要環節。具體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麥複種的麥田整地由於稻田長期浸水,土壤板結,通透性較差,所以要透過水旱輪作,乾溼交替,促進土壤熟化。整地特點是,前作收穫較早時,應抓住宜耕期儘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溫晴朗天氣,充分炕土曬垡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達到深軟細乎,上虛下實;前作為晚稻或雜交稻制種田,由於收播間距很短,應在水稻散籽時即開溝排水,力爭薄片曬垡,短期炕田;在不貽誤小麥適時播種的前提下,也可淺旋整地,為小麥創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長基地。
小麥2.旱地小麥的整地要立足於逐年加深耕層,結合增施有機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複種形式進行整地。即前作收穫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菸草等,收穫應首先淺耕滅茬,然後深翻炕土,使殘茬腐爛並接納秋雨,雨後淺耙,減少蒸發;另一類如甘薯,棉花等,收穫時間緊迫,如果用常規之法,勢必貽誤播期,這是西南區小麥低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後期行間鬆土保墒,種麥時再耕細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種等連續作業,保證小麥適時播種。
少耕、免耕與半旱式栽培
1.少耕與免耕所謂少耕、免耕,是與傳統的整地而言,減少整地次數,降低整地強度,而對於田溼土粘,耕作困難,又易破壞土壤結構的麥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這是對小麥整地技術的一個發展和完善。據對稻茬麥免耕研,其增產機理可以歸納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結構與水分免耕未打亂土層,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溼耕造成的粘閉現象。免耕與翻耕相比,耕層土壤容重分別為1.15~1.20及1.34~1.40,水、氣比較協調。
(2)利於提高播種質量 在保證適時播種的前提下,由於田面平整,利於挖窩或開溝點播,貫徹種植規範,避免了粗耕爛種所造成的深籽、叢籽、露籽,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3)根系發達,抗倒力強 土壤結構較好,有利於根系發展和吸水。據多點調查,免耕單株次生根數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漿期用32p示蹤測定,標記後第8天,脈衝數高出63.01%。
(4)壯苗早發,增產顯著 免耕田有較好的土壤生態環境。幼苗出時快,分櫱早,生長優勢明顯。在各個生育時期,免耕的葉面積指數均高,群體光合能力強,單位面積增產5~20%。
定位研究(4年)以來,對後作水稻未發生不利影響,但長期免耕後與土壤肥力、病蟲害的關係如何,尚須繼續進行探索。此外,免耕田雜草較多,後期也易脫肥,所以應有適當的配套措施。
2.半旱式栽培 小麥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環節。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穫後,利用原壟埂稍加修正後播種小麥。下溼、爛泥田廂寬170~200cm,一般為27~40cm,溝寬33~40cm,溝深27~33cm。用溝中稀泥覆蓋稻茬和肥料後,晾曬1~2天后播種,並以幹渣糞或細土蓋種。小麥生育期間,溝內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廂面12~15cm,後期18cm),以使壟面不幹,既有利於小麥生長,又能保證水稻及時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條有效途徑。
半旱式小麥生產水平,一般可達旱作條件下70~80%以上,個別土壤型別還高於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廣種植較大面積。其增產原因,除一部分與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於改變了土壤的水熱狀祝。一方面壟溝把小麥根系深度擴大了10釐米左右,而且壟面通透狀況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氣協調;另一方面壟溝使土體表面積增大,白晝較平作溫度高1.2~2.0℃,最大可達4℃,夜間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積增加約200~400㎡/畝。在良好的水,熱、氣條件下,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於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較強,前期應適當控氮,以免增多無效分櫱,但後期容易脫肥,所以應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補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壟作埂,播種施肥等花工較多,需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術,進而提高此類中低產田的小麥生產水平。
小麥的種植過程
首先要選擇優質的小麥品種,一般選擇一代小麥作為種子,這樣到第二年小麥的畝產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
小麥種子應該沒有蟲、籽粒飽滿、為一代新小麥、乾燥。
小麥選擇好以後,在播種前要拌種,意思就是給小麥拌藥以防小麥被蟲害吃掉。如圖,在拌種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拌種時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響播種時下種不順,影響每畝的種子用量,二是要拌勻,要讓每一粒小麥都要拌上農藥,以免被蟲吃掉,三是在拌種結束後小麥要晾曬一下。
在播種前要對地進行整理,如果是玉米地,需要把玉米杆全部粉碎,如果是棉地需要整理平整,這樣小麥長勢會好些。
現在一般都是機器耕地,要深耕,肥要撒勻,每畝一般100斤肥料。
在播種前地要耕兩遍,第一遍主要是把地裡的大節杆打碎,第二遍主要是把地整平,這樣土地更鬆軟,如圖。
在播種時土地的水份要適中,這樣有利於小麥的發芽。
在播種時注意:小麥放進料斗時一定要兩邊都有,以防在播種期間短腿現象,就是有的腿裡有小麥,有的沒有小麥,瞎了。
要調整每畝小麥播種多少,一般一代小麥種每畝播20斤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一代,可以多播一點,可以是25-30斤。
在播種過程中最好看一下每個腿裡是不是都有小麥。
根據每畝的小麥播種量,可以適當控制播種機器的速度。
如果水份適合的話小麥一般在七天之後就可以看到出芽了。
小麥等到冬季時大約在每年下大雪時要追肥一次,在開春的時候要進行蟲害管理兩次。
這樣到第二年就可以收到優質的小麥了。
小麥的栽培技術
(一)施肥
在施肥中要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和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還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補充鉀素的作用。有的農民朋友把玉米秸稈燒掉了,既浪費了資源又汙染了環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夠培肥地力,實現小麥的高產穩產。總施肥量一般每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畝施純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鉀(K2O)4.5—7.5公斤、硫酸鋅1公斤。
上述總施肥量中,應將有機肥、磷肥、鉀肥、鋅肥的全部和氮肥總量的50%,作底肥於耕地時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於小麥起身或拔節期再施總氮量的50%
根據上述施肥用量,秋種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為:方案1:畝施尿素13-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氯化鉀7.5-12.5公斤。施肥方案2:畝施三元複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畝施磷酸二銨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鉀7.5-12.5公斤。過去施肥量高於推薦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選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選高限(這個原則適用於以下施肥量選擇)。
(二)良種的選擇
"科技助農,良種先行。"我們知道,影響小麥單產的三大因素分別是--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而能直接影響這三個因素的唯一客觀物質條件就是小麥種子。
根據當地自然和栽培條件選用品種,做到良種對路,良法配套有的人一聽說某一品種好,不問種性、適宜範圍,就盲目種植,結果高產品種種到中肥地力,肥水滿足不了,產量潛力不能發揮,或者是春性品種在早茬種植,暖秋冷冬年遭受凍害,損失很大,反過來卻說品種不好。選用良種時必須考察自然栽培綜合因素,良種良法一齊推。
一是根據當地氣候生態型別特點選用品種。各地氣候生態型別不同,對品種的要求也不同。處於北方與南方冬麥區過渡地帶的黃淮冬麥區,一般宜選用分櫱成穗率中等,產量三要素協調的半冬性和弱春性中間型別品種。
二是根據生產條件和水平選用品種。選用良種,首先要考慮豐產性,而小麥良種的豐產性與栽培條件密切相關,因此選用品種時首先要考慮本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水平。在水肥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地區,應選用耐肥抗倒、增產潛力大的高產品種;在大面積中產區應選用適應性較強、豐產性較好的品種;在肥水條件差的山區、沙鹼地應選用耐旱、耐瘠能力強的良種。
三是根據耕作制度、作物茬口選用良種。耕作制度的改革往往對小麥品種有新的要求。如在複種指數較高的地區,一般要求晚播早熟品種。在間作套種區要求株型緊湊、矮稈抗倒的品種。又如在黃淮麥區騰茬早的早播麥田,選用半冬性品種,在晚茬用春性、弱春性品種。
四是根據當地自然災害特點選用良種。選用品種應注意分析本地區病蟲害、自然災害特點,選用的大面積推廣良種必須對當地主要自然災害(寒、旱、溼、乾熱風、穗發芽等)以及病蟲害有較強的抗耐性,以達到豐產豐收之目的。
選用品種必須綜合評價選用和推廣品種既要以區試和生產試驗結果為依據,又要辯證客觀。不能單純以試驗中的產量高低和長相好壞取捨品種;不能片面追求免疫品種。要全面衡量品種的綜合性狀和穩產性。大面積推廣的良種應該是優點多、缺點少,特別是綜合性狀優,遺傳基礎豐富,對主要病害具有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災害、產量高而穩。即群眾歡迎的"豐年大增產、平年小增產,災年不減產"的品種。
(三)整地作畦
整地質量直接影響播種質量和幼苗生長,而且透過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效能,提高地力,從而促進小麥生長髮育。高產麥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層,一般要求耕深23—25釐米,並做到隨耕隨耙,耙細耙透,做到上松下實。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一般應適當擴大畦寬,以2.5—3.0米為宜,畦埂寬不超過40釐米。為節約用水,提倡短畦,畦長以50—60米為宜。
(四)做好種子處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種。小麥專用種衣劑含有防病和防蟲藥劑、微肥和生長調節劑,有利於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沒有種衣劑的要採用藥劑拌種: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即100公斤種子加0.2公斤藥劑)拌種。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散黑穗病等病害發生地塊,可選用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種子加0.1-0.15公斤藥劑)拌種,或20%粉鏽寧按種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種子加0.15公斤藥劑)拌種。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藥劑(殺菌劑十殺蟲劑)混合拌種。採取藥劑拌種的播種量應適當加大10%—15%。
用麥巨金3-5毫升兌水0.3-0.5公斤,可以拌10公斤種子,晾乾播種;春小麥:用麥巨金4-6毫升0.3-0.5公斤,可拌10公斤種子,晾乾播種;
(五)適期播種
播種過晚,櫱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壯苗;播種過早,苗旺長、缺位、病蟲害嚴重、易發生凍害。不同專案縣冬前積溫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難以統一確切的時間,適宜的播期應掌握在日平均氣溫17—16℃左右,若是冬小麥冬前≥0℃積溫650℃,越冬時能形成6葉1心的壯苗為宜。
以下是各地區播種時間參考表
東北春麥區 黑龍江、吉林、遼寧部分、內蒙東北部 4月中旬
北部春麥區 內蒙古中部,河北、陝西、山西北部 3月中旬-4月中旬
西北春麥區 甘肅、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青海部分 3月上旬
北部冬麥區 河北、山西大部、陝西南部、遼寧、寧夏、甘肅部分、北京、天津 9月中旬
黃淮冬麥區 山東、河南大部、河北、江蘇、安徽部分、陝西部分、山西、甘肅部分 10月上旬(寒露後)- 下旬
長江中下游冬麥 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大部、上海、浙江、江西、河南信陽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西南冬麥區 貴州、重慶、四川、雲南大部,陝西、甘肅、湖北、湖南部分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華南冬麥區 福建、廣東、廣西和臺灣、雲南南部 11月中下旬
新疆冬麥區 新疆 南疆冬麥:9月中旬左右
北疆春麥:4月上旬
南疆春麥:2月下旬至3月初
南疆冬麥:7月底8月初
北疆春麥:8月上旬左右
南疆春麥:7月中旬
(六)足墒播種
適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措施,小麥出苗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手感標準為:手抓能成團,鬆手落地能散開)。墒情不足的,應採取多種形式造墒,反對搶墒播種或溝墒播種,確保適墒播種。當墒情和播期發生衝突時,寧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種,做到足墒下種,確保一播全苗。
(七)確保適宜的播種密度
每畝基本苗應根據不同品種特點,千粒重、發芽率、出苗率等情況確定,對於分櫱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適期播種的高產麥田適宜基本苗每畝10—12萬基本苗,每畝40萬穗。對於分櫱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種,適宜基本苗每畝13—18萬,每畝30萬穗。為確保適宜的播種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每畝播種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發芽率×出苗率]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畝13-18萬基本苗(一般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萬苗計算即可)。
做好播種機具的除錯,建議採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3—4釐米。
(八) 前期(冬前)管理要點
1 、保證全苗 在出苗後要及時查苗,有缺苗斷壟的,要補種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同時拔除疙瘩苗,這是確保苗全的第一個環節。出苗後遇雨或土壤板結,應及時進行劃鋤,破除板結,通氣、保墒、促進根系生長。
2 、化控或深耘斷根 若越冬前麥田群體偏大超過80萬/畝,有旺長趨勢,可在氣溫降至零上5℃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麥巨金或鎮壓,或深耘斷根,以緩解生育中後期群體與個體的矛盾。深耘斷根的方法是去掉2齒的耘鋤隔行深耘,深度10釐米,耘後將土摟平,壓實,接著澆冬水,防止透風凍害。一般長勢正常的麥田也可採用這一措施,但群體偏小、長勢較弱的麥田不宜採用。
3 、冬季水分管理 澆好冬水有利於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較好墒情,以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動。對於部分搶墒播種的麥田,及群體偏小長勢較弱的麥田,應於立冬至小雪期間澆冬水,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澆過冬水,墒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防止地表龜裂,疏鬆土壤,除草保墒,促進根系發育,促苗壯。對造墒播種,麥田冬前墒情較好,土壤基礎肥力較高且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一般不要求澆冬水。
( 九) 中期(返青-孕穗〈挑期〉)管理要點
拔節期追肥澆水專案區麥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澆水,主要進行劃鋤,以通風、保墒、提高地溫,利於大櫱生長,促進根系發育,使麥苗穩健生長。還可以使用一次麥巨金,全面調控小麥的生長。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拔節肥、水的具體施用時間,還要根據地力水平和麥苗情況靈活變化。對於土壤肥力差,群體較小的麥田,可在起身期進行第一次澆水追肥,畝施尿素8公斤,在拔節後期結合第二次澆水再追尿素12公斤,以促穗大、粒多、粒重。地力水平高、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宜在拔節中後期(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結合澆水追肥,畝施尿素20-25公斤。對於地力好、產量高、群體偏大、春季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追肥時間可推遲到拔節以後進行,一般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
對於冬前生長過旺有脫肥現象的麥田,返青期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拔節期再追尿素10-15公斤。
對於播種過晚,基本苗多,冬前無分櫱的麥田,可在拔節前期(春生4葉前後)澆水施肥,畝施尿素16公斤,開花至灌漿初期再隨水追施尿素4公斤。
(十)後期(孕穗〈挑期〉-成熟)管理要點
澆好挑旗水或開花水。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於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並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後期吸收利用。如小麥挑旗墒情較好,也可推遲至開花期澆水。
酌情澆灌漿水。小麥開花后土壤水分含量過高,會降低小麥的品質,所以,在開花後應注意適宜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過高,在澆過挑旗水或開花水的基礎上,一般不用再澆灌漿水,若只澆挑旗水且天氣較旱,一直沒有降雨,可考慮在花後10-20天澆一次灌漿水,以提高小麥的綜合品質,以及籽粒的光澤度和角質率,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延長麵糰穩定時間,減少灰分含量。
回覆列表
小麥是北方常見的糧食作物,三大谷物之一,中國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最早從黃河中下游開始種植,後逐漸擴大。
種植小麥我們一般先要清理田地裡雜草,給田裡施足底肥,以高氮肥為主,然後土地深耕,最後用平整土地,播種。每畝用種量10~15公斤。
小麥種植需要注意播種日期,種植區域不同,播種日期也不同,我們當地一般都是國慶過後,開始播種。有農諺,"過了白露種高山,過了霜降,種子量加翻"。這是因為冬小麥有分櫱特性,如果播種晚了,第二年春節小麥分櫱量不足,而影響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