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慈安太后不明不白死在深宮,有人說是慈禧害死她的,是否是這樣?
7
回覆列表
  • 1 # 史之策

    則昨日(初十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膽星,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按無藥,雲興腦混亂,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天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嗚呼奇哉!”

    在晚清歷史上,有兩個女人左右了清朝的命運。一個是眾人皆知的西太后——慈禧,另一個則是東太后——慈安。

    慈禧與慈安兩人性格差異比較大,但是正好達到互補的地步。 慈安認識的字不多,也不喜朝政。而慈禧喜歡權政,兩人恰好互補。也在晚清時期,形成了兩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

    慈安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從來沒有過大病。除了年輕的時候生了一場重病,之後幾十年間一直無恙。反倒是慈禧一直病怏怏的,可能是由於朝政繁忙拖垮了身體。

    然而在47歲的慈禧臥病在床,所有太醫束手無策。突然傳來太后駕崩的訊息,所有人都以為是慈禧。然而未曾想竟然是昨日還在召見群臣的慈安病逝,一時間鬧的風風雨雨。

    在眾多的說法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慈禧暗殺一說。這還要提到慈禧自從咸豐死後,他的混亂生活講起。

    慈禧最喜歡的一個太監是李蓮英,而李蓮英早年一直混跡於江湖,結識了很多江湖人士。雖然後來進了皇宮,但是沒有跟這些人士斷了關係。

    其中有一位史某,李蓮英更是經常帶他進宮。 兩人偶然之間被慈禧偶遇,私帶人入宮可大可小,嚴重者要殺頭。本來李蓮英兩人戰戰兢兢,但是慈禧反倒是看中了這個史某。

    於是把他留了在宮裡面,整日宣淫。甚至有傳說兩人生下的孩子,送到了宮外。先不論這件事真假,反正慈禧的舉動被慈安太后得知。慈安大怒,將其叫過來談話。

    兩人先是吃了頓飯,慈安太后屏退眾人。慈安太后先是唏噓兩人幾十年來的經過,突然話鋒一轉。從身上拿出了一書函,直言道“這是當年咸豐帝留下的一份遺詔,你可以看一下”。

    慈禧一看內容,嚇了一跳,趕緊趴在地上求饒。原來咸豐皇帝在熱河病危時,曾經秘密召見慈安太后。告訴她如果他駕崩後,倘若有人驕縱不法,可以按照家法處置。

    這麼多年裡面,慈安太后一直是睜一隻眼閉隻眼。但是慈禧做的越來越過分,甚至是有傳出私生子的情況,這時慈安太后才搬出來這套密令。

    但是這招顯然很有用,慈禧果然收斂了很多。在這之後幾年一直是唯唯諾諾,把慈安太后照顧得妥妥當當。甚至是在慈安太后小有疾病,慈禧太后竟然從身上割了一塊肉,煎給慈安太后服用。(古人的迷信)

    慈安太后大為感動,感慨自己之前竟然還懷疑慈禧。於是將之前的密函拿了出來,當著慈禧的面燒了。而慈禧從此沒了後顧之憂,權勢越開越大。

    但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慈禧仍然沒有戒掉之前的習慣,經常帶人秘密進宮。而慈安太后開始後悔,但是把柄沒了,就準備召集禮部侍郎相商,但是沒人敢站出來指責慈禧。就在相商的第二天,突然傳來了慈安去世的訊息。

    除了上面這種說法,歷史上還有很多內容是關於慈禧與慈安的故事,但是無論大小,都離不開慈禧暗殺慈安。

    在真正的歷史上,慈禧與慈安的關係一直很和睦。兩人性格特點,使兩人在相處上一直是互補的局面。

    其實最有可能的是暴斃,因為在禮部尚書記載的《翁同日記》當中,慈安太后在20多歲的時候,曾經患過“有類肝厥”,在《證治匯補·眩暈》記載:

    “肝厥之證,狀如癇疾,僵仆不醒,醒則嘔吐,頭眩發熱。”

    平時沒有什麼大的症狀,但是一旦被引發出來,發病很快,嚴重者會致死。

  • 2 # 戰情解碼

    慈安之死也是晚清一大懸案之一,相關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爭論雙方也各有各的道理,如果真要弄明白事實,恐怕只有開棺驗屍了。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傾向於病亡的說法,接下來簡單說說我的理由。

    假設慈安是被慈禧所害,那麼慈禧所採用的方式無非是下毒。但不管採用什麼種類的毒藥都應該有一些特殊的症狀,可是慈安的身上卻並沒有發現這些症狀。

    而且如果慈安真的是被毒害而死,那麼她也應該是暴斃,可《清德宗實錄》中卻記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感微痾,初十日病勢徒重。”這也就是說,在慈安死的前一天,就已經感到身體不適。這毒藥還能定時發揮功效,而且為何初九也沒有中毒的症狀?

    即便《清德宗實錄》中的記錄是由慈禧編造的,那她為何還要編一個“初九日偶感微痾”,直接寫暴斃而亡豈不是更好?因為編的謊言越多,越容易出現漏洞,而《清德宗實錄》中關於慈安去世的記錄卻十分詳細,如果這也是慈禧造假的話,那她能編出這麼一個毫無破綻的說法也是挺厲害的。

    另外一點,慈安死的時候,慈禧的身體也不好。光緒七年一月的時候,慈禧就身患重病,久治不愈,都已經到了臥床不起的地步,朝政也只能暫時由慈安一人打點。一個臥床不起的人還能有精力去毒害別人,那這慈禧也是夠厲害的。

    最後一點,關於慈安是被慈禧毒害的說法,主要來自《崇陵傳言錄》和《清朝野史大觀》兩本書。書中記載,咸豐皇帝臨終前,曾給慈安留下一份密詔,要她監督慈禧,如果慈禧不安分守己可以持召除之。後來慈安將此事透露給了慈禧,慈禧用計感動了慈安,慈安於是就將其秘密焚燬了。不過慈禧仍然不放心,所以就毒害了慈安。

    這個故事看似編的有模有樣,我就奇怪了,既然咸豐留下的是密詔,那這事這兩本書的作者是怎麼知道的。這事慈禧肯定不會往外說,慈安也不可能四處宣揚密詔的事吧,難道咸豐給這兩位作者託夢了?

    文 by 歷史文齋

  • 3 # 無筆

    既然說是深宮暴卒,那就有可能不是自然死亡,關於慈安太后如何去世,歷來爭議不斷。公元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病逝,年僅45歲,因為她死的太突然,所以歷來爭議不休,但是小史官位卑言輕,不敢定論,給大家分享關於兩種說法後供朋友們思考。

    首先我們來說說慈禧太后毒死慈安太后的說法。

    筆者曾經看過好幾部關於慈禧的電影,其中劇情多是慈禧心狠手辣,使得深宮腥風血雨,最後為了自己的大權在握毒死救命恩人慈安太后,然而畢竟是電影,只能用來體味古風的畫面,欣賞意境,對於影視劇情當然不能當史實來信。

    說是咸豐皇帝死前,想要除掉慈禧,因為她野心勃勃,後來一時心軟沒有下手,然後在死之前給了慈安太后一個密旨,以防善良的皇后日後被慈禧加害,密旨中說的是一旦慈禧做了對不起皇后的事,就處死慈禧,慈禧雖然大權在握,慈安太后不貪戀權力,然而慈禧還是心有餘悸,始終害怕皇后哪天除掉自己。

    事實上,慈安太后對慈禧如同姐妹,也正是這樣,給了慈禧機會,接下來,慈禧由於傷害同治皇帝和他的皇后,於是得罪了慈安太后,一向溫柔的慈安太后這次發火了,不過只是指責而已,並沒有動真格,然而,慈禧不這麼想,一向敏感的她這次更加擔心了。這次,慈禧終於出手了,她暈倒在慈安太后身邊,心軟的慈安太后一下子沒了脾氣,趕忙去詢問,慈禧事先安排好的宮女告訴慈安太后,慈禧為了給太后您治病,用了老家的方子,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做藥引子,這會兒太虛弱就暈倒了。

    慈安太后聽了之後甚為感動,於是衝動之下當著慈禧的面拿出密旨並且燒了,接下來喝了慈禧熬的藥,沒多久就死了,接下來,慈禧開始了真正大權在握的生活。

    接下來說說慈安太后其他原因死亡的說法。

    歷史上,宮裡暴病的例子比比皆是,也不一定都是被人陷害,而慈安太后的死亡,也有其他說法,比如,自殺,吃錯藥,還有,史稱,慈安太后去世前,突然感覺不適,然後就死了,並沒有痛苦異常,這不像古代中毒的跡象。

    最為人所接受的,是說慈安太后得了腦血管疾病,這從其他記載慈安太后年輕時的資料裡也可以找到線索,這裡不細說。

  • 4 # 一點點歷史

    慈安暴斃鍾粹宮,到現在也是個謎,之所以將其死因歸在慈禧身上,主要是因為慈禧有充足的作案動機。

    慈安到底是怎麼死的,野史和民間都有很多傳聞,流傳最廣的,就是慈安手中握有咸豐遺詔,可以隨時誅殺慈禧,這一點令慈禧非常不安,於是謀殺了慈安。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說法是否成立。

    慈禧和慈安的關係

    咸豐皇帝去世後,慈安被奉為“母后皇太后”,慈禧則是“聖母皇太后”,雖然一字之差,但是卻有不可逾越的禮制。

    慈禧雖然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但是慈安是咸豐皇后,是同治的“嫡母”,地位明顯要高於慈禧,兩宮太后,慈安為尊,這就是嫡庶之分。

    曾經的“戰友”

    咸豐去世後,留下輔政八大臣,輔佐小皇帝,同時兩宮太后母儀天下。

    這樣的安排將宗室和輔政大臣的矛盾公開化,於是慈禧聯合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在這場政變中,慈安才是決定性人物,她的地位,聲望,和影響力遠超慈禧,可是慈安最終選擇站在慈禧一方。

    壓制慈禧

    在整個同治一朝,慈安始終對慈禧有壓倒性的優勢,誅殺安德海,同治選皇后,都是按照慈安的意思在辦,所謂的“同治中興”,其支持者更多是慈安。

    離奇暴斃,引發各種猜測

    慈安死時,年僅四十五歲,而且之前身體一直不錯,很少有關於慈安生病的記錄。

    按照《清德宗實錄》的記載,慈安絕對是正常死亡:“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遂至彌留。”這段記載出現在慈安死後的《遺誥》中,可信度成疑,所以才會引發各種民間傳說。

    但是根據《翁同龢日記》來分析慈安在年輕時就有過中風的前兆,根據慈安死前各種病症,推斷慈安屬於突發性的心腦血管疾病,並非為慈禧所害。

    無疑慈安的死,慈禧是最大的受益者,慈禧也有足夠的動機除掉慈安,但是她真敢這麼做嗎?當時在朝中慈禧並沒有絕對的權威,所以我更傾向於慈安是突發疾病而死。

    各位怎麼看?慈禧敢不敢謀殺慈安?

  • 5 # 大獅

    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得了一場大病,宮內御醫束手無策。為此朝廷以光緒的名義發了一道諭旨,讓各地火速推薦醫術高明者進宮。可諭旨發出去不久,接著又發出一道諭旨,太后崩逝了!大夥都認為是死的是慈禧,事實上死的卻是慈安太后。

    事後左宗棠在聽到慈安暴卒的事情後,頓足捶胸說了一段話:“昨日對時,上邊(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既去暴擊疾病,亦何至若是速耶?”左宗棠這番話是說,昨天見到慈安她還好好的,怎麼才一天就暴亡了呢?

    慈安太后的突然崩逝,不但讓人感到意外,也讓人感到疑竇叢生。事實上人們的印象中,慈安太后的身體一向康健,這次病情何以會如此之重、又如敢之快呢?對此,民間議論紛紛,由此也演化成諸多的稗官野史。

    《清代野記》中說,咸豐在熱河臨危之際,曾經密授一紙硃諭給慈安太后“如果某人恃子為帝,驕縱不法的,,你到時即可按祖宗家法懲治。咸豐駕崩後慈禧太后果然熱衷於擅權,,甚至宮闈之中也傳出了荒淫醜聞。更有慈安太后在慈禧房中抓出名伶的傳聞。因此很多人懷疑是慈禧下的毒手。以至於後世傳聞越傳越邪乎,並衍生出多個版本,無一例外都死是慈禧所為。慈禧太后一下成了邪惡的化身。

    《清代野史》記載為慈安吃了慈禧送來的月餅後,當夜便腹痛難忍,御醫也束手無策,沒過多久,慈安便含恨而死。

    另外《棲霞閣野乘》寫的更邪乎,把慈禧寫成一個武則天式的女人,為求面首不擇手段,難耐之時,連太監也不放過。因為慈安撞破姦情,才被她懷恨在心,設計殺害。

    雖然野史寫的生動有趣,但終究經不起推敲。事實上,慈禧和慈安關係很好,一直比較融洽,並沒有尖銳矛盾。在共同垂簾和執政的若干年中,兩個女人一直保持著相對和諧穩定的關係,並不像外界傳聞的那樣勾心鬥角,暗中下絆子。在清宮存檔中找不到任何兩位太后明爭暗鬥的記載。

    唯一一件看似大一點的摩擦,是安德海被丁寶楨抓捕事件。慈禧請求慈安出面,懇求恭親王奕忻饒恕安德海,但慈安以“”祖制不可違”為名拒絕了慈禧,並支援殺安德海。這件事算是兩人最大的矛盾,但事後慈禧還是向慈安道歉,很多人認為此時的慈禧已經懷恨在心。不過如果真相害慈安的話,為何要等到若干年後光緒當皇帝的時候才動手呢?因此這件事情的解釋不合情理。

    後來在翁同龢的筆記中,人們找到了當時的記錄。上面寫到慈安一直身體不好,並且伴有失眠,暈眩等症狀。在去世當天的上午突然栽倒,中午神志不清,不能言語,而且口鼻歪斜,口水頻流。御醫開藥無效,診斷為風癇。下午開始出現遺尿,晚八點前後,崩逝。按現在醫學說,這是嚴重的腦中風,加上她身體虛弱,因此去世很正常。並且在清宮檔案中,專家找到在此之前慈安犯病的記載。最早的一次記載,是慈安26 歲的時候,曾犯過一次跟死前一樣的症狀。所以透過這些記載,不難發現,慈安有這個病腦血管疾病很久了,只不過前幾次都逃過了鬼門關罷了。

    慈安死後,葬禮由慈禧負責,辦理的風風火火。另外野史傳聞慈禧給慈安只准備了一口薄皮小棺材的事也是謠傳,事實上慈禧為慈安準備的是皇后金棺。,這點已經被證實。

    慈禧其實是被後人妖魔化了,歷史也很多時候被野史篡改,所有要認真讀史,不可全信野史記錄。

  • 6 # 歷史勾陳

    慈安之死,是近代一樁歷史懸案。

    我認為:慈安太后死於隱疾突發。

    1881年,慈安太后白天召見過大臣議政,晚上突然昏厥不醒,第二天晚上八點左右去世,時年44歲。年紀輕輕的慈安太后突然死亡,是自然死去?是隱疾突發?還是慈禧毒害致死?慈安之死,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引起了史學家的廣泛關注,成為近代百餘年間的歷史懸案。

    慈安死亡的四種說法

    1、正常病死說

    這是清代官方說法。慈安太后去世當晚,政府釋出訃告,告知眾臣子慈安太后發病到死亡的經過。

    2毒餅致死說

    慈禧讓太監送毒餅給東宮太后,慈安食用之後昏厥不醒。這種說法,民間流傳甚廣。

    3、錯藥致死說。

    有野史記載,慈禧命太醫給慈安開了不對症的藥,導致慈安死亡。

    4、吞物自盡說。

    慈禧嘲諷慈安,慈安木訥寡言,想不開吞鼻菸壺自盡。

    慈安死亡的四種說法,後面的三種矛頭直指慈禧太后。

    慈安性情溫和,甚至有點懦弱,又不擅朝政,對政治不感興趣。雖說是兩人垂簾,但是慈禧做主,沒有威脅到慈禧的權力,她沒有幹掉慈安的理由啊!人們的窺秘心理給慈禧找到了四個理由:

    慈禧害死慈安的民間理由

    慈禧為什麼很慈安呢?關於慈禧討厭慈安的說法,野史中有四種說法:

    一說,她倆的老公——咸豐去世前給慈安留了遺詔,如果慈禧專橫跋扈,就憑這個手書將她除掉。偏偏慈安沒有心眼,有一天拿出手書給慈禧看,並當面焚燬手書。由此,慈禧懷恨在心。既然手書已毀,後人如何得知?

    二說,1881年,兩宮太后到東陵祭奠咸豐,因為位置的先後,二人發生爭執,慈禧認定慈安羞辱了她。慈安溫和良善,與人無爭,不會與慈禧有此意氣之爭。

    三說,慈禧寵信一個伶人,慈安見慈禧與伶人共眠,呵斥慈禧,並賜死了伶人。慈禧羞惱更甚。諸位,這不是盛唐時期,宮闈淫亂,這是一個女人需要守節的時代,慈禧干政大臣本就支援不多,再作風不好怎麼混?

    還有人說,因為慈禧寵信李蓮英,慈安杖責了他,兩人鬧翻。

    這四種說法,都來自於野史,都經不起推敲。無人親見,也無信史為據。

    慈安隱疾突發致死的證據慈安早有隱疾

    慈安患有嚴重的厥症,26歲時發病一次,不能說話,病程24天。33歲時再次發病,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御醫記載: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四肢發冷變僵等症狀。從這些描述中,略懂醫學的帝師翁同龢曾經懷疑是慈安患有肝厥之症。2.隱疾再發致死

    最後一次發作時,以為身體偶感不適,小毛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但是實際上是病重的前兆,然後,病情加重,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呼吸急促。現代醫學家綜合慈安三次發病的症狀,他們認為,慈安可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顱內出血。腦出血,今天的醫生也是束手無策,何況是100多年前的醫療技術呢?

    3.治療及時,遺容正常

    慈安發病,治療及時,死後遺容為王公大臣都曾經瞻仰過遺容,沒有異樣。慈禧並沒有遮遮掩掩。

    懷疑慈禧的理由

    1.慈禧晚年專橫跋扈,禍國殃民,將4.5億華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2.對女人干政的不滿

    從武則天到慈禧,無一不是被人潑一身的髒水!當然,慈禧給武則天提鞋都不配!

    3.同情弱者的心理

    如果說慈禧是個性凌厲大灰狼,那麼慈安就是一個溫和的小白兔。人們總是同情弱者!

    4.窺秘心理

    華人對宮闈秘聞,有著抑制不住的惡趣味。

    結果

    不管怎樣,慈安一死,兩宮垂簾變成了慈禧一人垂簾了。從此後,慈禧更是大權獨攬,無所顧忌,實至名歸的老佛爺了!

  • 7 # 黑句本

    光緒七年(1881)年初,慈禧忽患重病,久治不愈,臥床不起,朝政因此只能由慈安一人打理。

    三月初九日晨,慈安照例召見軍機大臣,未見身體有何大礙,只是“兩頰微赤”。然而次日早,東太后慈安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晚間即暴斃。

    噩耗一出,時任軍機大臣的左宗棠頓足大聲道:昨早對時,上邊(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左宗棠的意思,慈安昨天看上去根本沒病,怎麼一個晚上加個白天,人就死了呢?

    言下之意,慈安究竟是病死的,還是讓人害死的?

    加之深宮向來諱莫如深,於是關於慈安暴斃的種種猜測不脛而走。

    先來看看清廷官方的說法。

    《清德宗實錄》記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什麼樣的病勢能如此之陡重呢?

    《翁同龢日記》記載了慈安的脈案、藥方以及發病過程: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有專家根據這一史料,加之慈安在二十六歲和三十三歲時有過兩次輕度中風症狀,從而斷定慈安是中風或者腦溢血而死,誘因是繁重的朝政。

    如果說《清德宗實錄》有造假可能的話,翁同龢對慈安中風病史的幾次記錄應該沒有造假的可能,因此可以基本認定,慈安的身體確實具有暴斃的潛在風險。

    可與此同時,翁同龢在談及慈安之死時卻也說了這麼一句話“嗚呼奇哉”。

    由此可見,即便認定慈安是死於中風、腦溢血這樣的暴死之症,但依舊無法抹去眾人內心的猜疑。

    一切只因為深宮中的慈禧恰恰具有毒殺慈安的種種動機。

    結合各種動機,於是也就有了民間的一系列說法。

    根據《樂齋漫筆·崇陵傳言錄》以及《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咸豐帝臨終前,曾秘留一份遺詔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遺憾的是,不善權術的慈安將此事告知了慈禧,慈禧懼怕之餘使計先感動慈安,後又誆騙慈安將遺詔燒燬了。

    最終,慈禧給慈安送去了徹底封口的點心,慈安食用後中毒而亡。

    可既然是秘留遺詔,民間怎能知曉呢?

    理性地去看,其實不難發現這是民間野史的慣用手法,老百姓不關心嚴謹不嚴謹,只要扯眼球吊胃口,哪怕再荒謬,照樣能繪聲繪色的傳播開來。

    正因為如此,民間這才有了慈安撞破了慈禧在宮中苟且之事,拿密詔收拾不成,反倒被慈禧搶先毒殺的狗血演繹。

    其實這是迎合了大眾的一個心理,越深的地方,越想看到髒東西。

    除了這種路子很野的狗血八卦,關於慈安之死還有另一類說法,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在這類說法中,好事之徒如嚴謹偵探一般甚是深刻地分析了慈禧種種的殺人動機:一、慈安因安德海被殺一事得罪了慈禧;二、兩宮太后在共同拜謁咸豐陵寢時,因次序禮節問題發生過爭吵,爭吵讓慈禧動了殺機;三、慈安和恭親王是一體的,慈禧殺慈安為的之後好收拾恭親王。

    比起密詔,這些動機都是客觀真實的,但對大權已經在握的慈禧來說,真的有必要因這些去除掉一個對自己並不構成實際威脅而且風雨同舟過的宮中姐妹嗎?

    況且還有一招不慎,身敗名裂的風險?

    或者只能這麼說,現實生活中,老百姓幾乎沒有陰謀殺人的膽量和機會,因此想在他人身上看到。

  • 8 # 唔哩新消費

    關於慈安太后的死因我是比較偏向官方正史記載的,自然死亡的。

    民間和野史關於慈安太后死因的說法各有不同,流傳比較廣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慈安自殺說”,是說有段時間慈禧病重,慈安獨攬朝政,慈禧就不高興了,用很難聽的話說慈安干政啥的,慈安氣不過,就吞鼻菸壺自殺了;

    (慈安太后朝服像)

    另一種是“慈禧毒死說”,是說咸豐留給慈安一道聖旨可以廢掉慈禧,老實的慈安將這事告訴了慈禧,慈禧表面哭唧唧,心裡早就mmp了,對慈安動了殺機,便在慈安生病的時候又是割肉又是煎藥的,慈安一感動燒了聖旨,慈禧順手就在藥裡下毒毒死了慈安。

    真的想給慈安澄清一下,慈安太后真的沒你們想的那麼蠢!

    你想想,慈安也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小姐,知書達理溫柔賢淑是肯定的,但是哪個高牆大院裡的小姐沒見過點“髒事兒”,所以慈安肯定也是有城府的,不然也不會僅僅半年,就從貞嬪變成皇后,而且咸豐皇帝秉性多情好色,慈安還能穩坐後位,沒兩把刷子行嗎?

    人家讓慈禧把持朝政是真的不熱衷權勢。

    當時一些清朝官員,包括野史認為慈安不是正常死亡,都是因為光緒七年三月初十上午,慈安還接見軍機大臣,當時只是兩頰駝紅,猶如醉色,下午不到十二小時的時間,就暴斃身亡!

    明明上午還是健康,下午就忽然因病暴斃,太快了,所以大家覺得事有蹊蹺,其實哈爾濱師範大學隋麗娟教授,曾經斷定過慈安可能是因為中風或者腦溢血去世的。

    而且,這也不是慈安第一次發病了,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

    第一次是同治二年十月九日,慈安二十六歲時,“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生病由“有類肝厥,不能言語”來判斷,屬於中風先兆,病症較輕,恢復較快。第二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月,慈安三十三歲,“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而次發作,只不過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

    這些情況說明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生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光緒七年三月這次要了慈安太后命的病,是因為當時慈禧生了重病,由慈安一個人來主持朝政,慈安本人不喜權勢從未過多參與朝政,這次一個人主持有點力不從心,招架不住了,身心俱疲,又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她本身就有腦血管的疾病,不宜過度操勞,所以慈安發病前的“兩家駝色,猶如醉色”隋麗娟教授斷定慈安此時“肝陽上亢”,血壓可能已經很高了,但她自己感覺不出來,這也是此次病發的誘因,導致死亡。

    慈禧和慈安共同垂簾聽政20餘年,她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即使中間有矛盾,也沒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慈安又是個不喜權勢的人,在政治上基本全完任慈禧做主,所以慈禧沒必要害死慈安,她又不是個傻子…冒那麼大風險害死慈安。

  • 9 # 仁者厚德載物

    公元1881年4月8日,43歲的清朝慈安太后突然暴亡,成為眾說紛紜清宮一大疑案。

    慈安生於公元1837年8月12日,她姓鈕祜祿氏,是咸豐帝的第二任皇后。三等承恩公、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 公元1852年二月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時年15歲。

    慈安從進宮為秀女到被立為皇后只有八個月時間,可見她是國色天香的大美女,讓咸豐帝極端迷戀。

    當咸豐帝眼見內憂外患祖宗江山社稷慘遭毀壞自己卻無力迴天時,便很沒骨氣地在承德自甘墮落。他親筆寫下了“且樂道人”牌匾並懸於宮殿。許多大臣和妃嬪前去勸誡均被驅趕,唯獨慈安的力勸有效,最終匾被取了下來,咸豐帝也重回冷靜。另外,在熱河彌留期間,咸豐帝不準包括慈禧在內的任何人留在身邊,卻唯獨留下了慈安,還密授她臨機處置任何人尤其是陰險張狂的慈禧的最高特權。

    倘若慈安只是一個“傻白甜”,又如何能獲取心機深沉的咸豐帝的無限信任?僅此一點,便可知慈安較慈禧更具智慧和能力。

    雖說之後慈安和慈禧聯手發動了“辛酉政變”,將清朝推向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政治格局,但對於慈禧的約束並沒有消除,處死安德海便是最好例證。

    當為同治帝選後時,慈安和慈禧便出現了分歧,慈安並沒有蠻橫地行使她的拍板權,而是將選後的權力交給了同治帝自己,結果同治帝選出來的與慈安一致,同治帝因此也對慈安更加親近。

    在國事決策方面,慈安堪稱遠見卓識、決斷英明。對於陷城失地、臨陣脫逃的兩江總督何桂清與驕奢淫逸的勝保,慈安下令賜死。 而對於開明漢人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慈安大力提拔、賞賜爵位,為大清國祚的延續立下了汗馬功勞。

    慈安為人德高望重是人人都誇的好太后,因此呢,許多人都非常悲痛可惜慈安的死,並且大家都對慈禧太后產生了非常大的懷疑。

    慈安本身就比慈禧小兩歲,並且體格健強。 而當時的慈禧正好有病臥在床上。當時眾多大臣聽到此壞訊息以後都以為是西太后慈禧那邊出事兒了。誰知道結果讓人出乎意料眾人驚歎不已。

    眾臣都議論紛紛說道,今天上朝的時候還看見慈安太后安然無恙僅僅只是兩個臉蛋發紅好像喝醉了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她怎麼會突然暴斃呢?

    當事發以後各大臣都前往慈安宮。到了慈安宮之後大家卻見到慈禧太后非常平靜的坐在那裡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並且她隨口說了一句,東太后素來健康,怎麼會突然死去呢? 當時大家看到這種情景之後,因為慈安一死,慈禧就完全掌握了生殺大權,因此誰也不敢吭聲,只好草草給慈安太后草草辦了喪事。

    事實上,當時一些親歷慈安之死的清朝大臣記錄的第一手材料,很多證據還是指向慈安確實很可能是被慈禧害死的。

    《清史稿》記載此事,“光緒七年壬申崩,年四十三”,非常簡單。給《清史稿》作編年的《清鑑》一書,在此條下面記載的很直接,是“東後暴卒”,“西后所鴆”。

    慈安之死更加直接的證據,還是來自軍機大臣王文韶的日記。王文韶當時天天“得蒙兩宮召見”,這一段時間也事無鉅細地作有記錄。

    從王文韶日記可以發現,1881年慈安暴亡前後幾個月,實際她的身體很好。身體有問題的反倒是慈禧,是“久病”,但又屬“小恙”,且曾向各省徵醫。

    45歲的慈禧平時也沒見有恙,何以在此時,突然各種小毛病出來了?這種反常,不能不讓人想到一件有可能直接導致慈禧不安到要生病,且最終致使慈安“猝死”的秘聞: 即在這段時間,慈安跟慈禧出示了“咸豐遺詔”——傳咸豐彌留之際,曾留密旨給慈安,若慈禧有不安分之行,就可命廷臣傳遺命殺無赦。這份遺詔,《清鑑》、《崇陵傳言錄》以及後來披露的宮廷檔案及《熱河密扎》確實都有咸豐去世前立遺詔的記載。

    在王文韶的日記中,慈安死前一日,他還入宮覲見過慈安,並沒見她身體有什麼不適。

    不僅慈安當日沒有生病的情況,而且王文韶自己也說,他“入值”三年多,天天見慈安,也就她死前一天“未叫起”,沒叫他“上班”覲見,甚至都沒有發現她有生病問題。

    這些都可證實,慈安死前,三年中都沒問題,天天見大臣。 可僅僅到了第二天,王文韶突然接到訊息,說慈安太后已於昨日“戌時”即晚八點間“升遐”。

    從王文韶如常入見到慈安突然死亡,中間只隔了幾個小時而已!

    試問,一個43歲正值壯年、身體健康的中年美女,從毫無徵兆到突然死去,中間只間隔了幾個小時,怎麼可能是正常死亡? 這裡面,是疑點重重,不僅王文韶當天驚訝莫名,連翁同龢在日記中,都隱晦地表明,慈安死的離奇,因此發“嗚呼!奇哉!”之嘆。

    綜上所述,慈安之死至少還有四點是值得懷疑的:

    首先,慈安三年來跟王文韶天天會面,死前一天她也未見異狀,何以幾個小時莫名其妙被告知已死亡?

    其次,慈安既然在初十晚上8點前後即已歸天,何以在十一日王文韶得到的宮內訊息,卻只是“病危”?慈安死亡,到底確切的時間是什麼時候,慈禧掌控的內宮到底在遮掩什麼真相?

    第三,正如王文韶也懷疑的,慈安死亡當日的乾清門為什麼比平常遲開了二刻?是不是慈禧派人在清理慈安的死亡現場?

    第四,清朝的皇帝與皇太后有病,慣例是必須跟外廷大臣傳告藥方脈案,並時刻告知病況。過去同治生病期間是日日如此,此前慈禧生病,慈安也是按規矩如此做的,何以到了慈安之死,慈禧就改了舊規,不但沒有傳出醫方,甚至都沒跟大臣們說明病情,慈安的待遇連宮女的都不如,就這麼莫名其妙暴斃了?

    根據《翁同龢日記》,翁同龢確實看到了醫方,但初九起慈安生病的醫方他也沒有看到。慈安暴亡的整個內幕,實際只有慈禧一人知曉。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毒死慈安在情理之中。後來光緒之死,已經證明是被砒霜毒死的,而慈禧是毒死光緒的最大嫌疑人,不也可以證實慈禧為了權力,是可以六親不認,而且毒死家人手法行雲流水般地嫻熟?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明確說慈安之暴斃,是匪夷所思的。只是,他也弄不清楚,慈安具體如何給慈禧搞死的,是有人安排送過去的點心,還是“慈禧親手做的湯”?

    後世認定是慈禧殺死慈安的原因還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慈禧是慈安之死的最大受益者,雖然是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但慈安是咸豐帝的皇后,地位無疑在慈禧之上,這對於權力慾望非常強的慈禧是不能容忍的。

    其次咸豐帝在世時留給了慈安一封密詔。咸豐帝深知慈禧野心頗大,於是臨死前密授慈安一道聖旨,一旦發現慈禧有不軌行為,她可以代天制裁處死慈禧。慈禧怕以後慈安針對她,所以先下手為強殺死慈安。

    第三,慈安比慈禧年輕,慈安只有43歲,她身體一直很好,沒有什麼疾病的紀錄,只有慈禧有機會有能力毒死慈安。

    第四,慈安的政治才能不亞於慈禧,慈安的存在成為慈禧獨攬大權驕奢淫逸的最大障礙。

    第五,慈安是丁寶楨等人殺死慈禧親信太監安德海的最大後臺,慈禧對慈安懷恨在心。

    雖然慈安在能力和智慧上不輸慈禧,但可惜還是太過善良,對陰險毒辣的慈禧缺乏提防之心,1881年,慈安暴斃,慈禧從此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約束,而清朝也在其無度的折騰中走向滅亡。不得不說,慈安之死,對於清王朝而言,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 10 # 湘西小木魚

    說到“量中華之物力,討列強之歡心”的慈禧太后,大家都是罵聲一片。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實際掌權人,可是卻奢侈無度,於是還有人說慈溪一個人的奢侈,陪葬的是大清王朝。實際上,慈禧太后只是母憑子貴,她當時並不是很得咸豐帝的寵愛,咸豐帝去世的時候,皇后是慈安。

    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慈安對權勢不感興趣,但是她的名分比慈禧高,慈安是嫡,慈禧是庶,很多大事上還是慈安說了算,所以慈安在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忽然死於鍾粹宮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是慈禧太后下的毒手,到底真假如何了?其實很有可能還真的是慈禧下的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慈安的出身很好,她是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咸豐二年(1852年)選秀進入皇宮後和咸豐帝的關係很好,沒過幾個月就被封為皇后了。

    而慈禧太后了,也是咸豐二年(1852年)進宮,但是隻被封為蘭貴人,後來被封懿嬪,但是慈禧卻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於是又被晉封懿貴妃。

    這裡就看出問題了,咸豐帝肯定是更寵愛慈安的,要不然就直接封慈禧為皇后了。在皇宮,兒子是繼承人,慈禧太后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都鬥不過慈安,慈禧是的確不怎麼得寵。

    1861年,咸豐帝病逝於熱河,慈禧的兒子載淳即位,(即同治皇帝),慈禧母憑子貴也成了太后。咸豐帝去世前立了顧命八大臣,但是慈禧卻拉攏慈安,和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逮捕了八大臣,八大臣要麼被斬要麼被革職,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而實際上,很多事情,例如誅殺安德海,給同治帝立阿魯特氏為皇后等事情上,都還是慈安說了算,也就是說,慈安的權利還是很大,慈禧肯定就不舒服了。

    慈禧雖然成了太后,但是名分卻還是低於慈安,更要命的是慈安手上還有咸豐帝的可以除掉慈禧的遺詔:“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可以說,咸豐帝還真的對慈安不錯了,但是慈安卻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慈禧,慈禧心狠手辣,怎麼能容忍慈安的存在了。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年僅45歲的慈安皇太后在鍾粹宮暴卒,這很可能就是慈禧太后下的毒手,慈禧一直就不是善茬,死之前還不忘毒殺光緒皇帝,她怎麼能忍受比她名分高的慈安了。至於怎麼下的手,皇宮的勾心鬥角這麼多,要毒殺慈安,對於慈禧來說不是難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午間在教室下五子棋,被老師批評,且叫家長,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