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5282038821
-
2 # 黃蜂二師兄
看故事看多了吧?哪個知道關羽要放曹操呀?有些杜撰說諸葛亮算出曹操劫數未到命不當死,所以故意讓有恩與曹操的關羽守最後一關,料定義氣的關羽會放走曹操。這是無稽之談,兩軍對峙,諸葛亮怎能有異心放走曹操?放曹操本身就是編的故事
再說諸葛亮如果想要放走曹操,在曹撤退的地方不安排兵馬阻攔不就可以了?再說諸葛亮事先知道關羽要放走曹操,就不會多次激將,最後關羽立下軍令狀,放走曹操是要殺頭的,諸葛亮如果有心放曹就不會逼關羽立生死狀,萬一關羽擔心交不了差真把曹操殺了呢?
因此可以據此推斷,諸葛亮是要殺掉曹操,本想安排關大帥萬無一失,沒想到關羽任性放了曹操。
再說曹操街亭之戰明知道孫劉聯盟,還不帶舉國之兵呀?實際上帶有四十萬號稱七十萬。對待這麼兇殘的敵手,孫劉不趕盡殺絕才怪呢!此次戰役曹操主要吃了連環計的大虧,如果有蔡茂、張勇,也不會因不習水戰而吃這麼大的虧。
因此有理由相信關羽不殺曹操是意外的事情。諸葛亮事先也是沒想到。
-
3 # 小編虎哥
殺了曹操當時最強大的軍閥力量是東誤,東誤會乘勢先滅魏再滅署,留下曹操可以遏制東誤並且助於自己強大,讓關羽去有兩點,一是放了曹操讓關羽還了當時的人情,二是關羽太傲,諸葛亮讓其立軍令狀以便以後能有效的控制關羽!如果曹操被斬,首先魏會出現掙權大戰。曹操兒子那麼多,肯定打得不可開交。勢力必然大大削弱。那麼,吳就會崛起於群雄。這時,沒有了魏的威脅,蜀能長借荊州?要知道,若不是怕劉備被逼急了投靠曹魏共同對付東吳,孫權早派兵佔了荊州。其次,如果曹操的兒子們首先是團結起來興兵血恨,那你蜀國不就是首先捱打?所以權衡輕重,就是不殺曹。不殺曹,如果派趙雲,張飛的話,就得囑咐不殺曹操。然而,你囑咐不殺曹的話被東吳知道了,肯定會怪你不全力抗敵,聯盟就會不合!正好用關羽去賣人情!諸葛亮不想讓蜀軍殺了曹操和魏國結仇也是防止東吳的孫權,因為只有三國鼎立了大家才能都平安,他最想的就是把曹操趕到東吳軍中讓他們殺了曹操這樣對蜀國將是兩全其美的事,所以不能派張飛和別的武將去只能派關羽,關羽以忠義著稱當年曹操在徐州之戰時打敗了駐防下坯的關羽沒殺他反而收留他好吃好喝的對待關羽還送了他赤兔馬所以辦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不可能殺他的
說到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就不得不說到曹操赤壁大敗,退走華容道的事,而諸葛亮算到曹操命不該絕,然後之前關羽又暫時投降於曹操,受了曹操不少恩惠,關羽,義氣之士,肯定在以後戰場有所顧忌,所以諸葛亮就想給關羽一個還人情的機會,也省了以後戰場失利。
個人觀點認為諸葛亮覺得那個時候曹操是不應該死的,因為劉備的政權還不穩固,綜合的勢力還很差,與東吳、魏沒有抗衡的能力。
如果曹操死了的話,無論是曹丕還是曹植繼位,對於東吳來說都是一個絕好的時期。
三國鼎立也是三國的互相牽制,只要曹操在東吳就不會出兵蜀。關羽在三國中有一個稱呼叫做義絕,也就是指關羽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對於別人的滴水之恩必會湧泉相報,曹操對關羽有恩所以關羽不會殺他。
正是因為曹操不能死所以諸葛亮才會派關羽去殺曹操,因為以諸葛亮的智慧他心中確定以關羽的個性是不會殺曹操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只有留下曹操才能是三國鼎立的景象,諸葛亮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如果曹操死了的話,那麼自己將沒有利用的價值,劉備請他出茅廬也是無用的舉動。
第一個原因:為了讓曹操不死。
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在華容道上放走了曹操真的是太失誤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個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三國鼎立是最好的局勢,失去了哪一方都是不好的,所以曹操不能死,曹操要是死了,整個局勢都會陷入混亂的。
我們都知道,關羽和曹操是有交情的,以前生活過一段時間,而且最後放走了關羽,很多將士都看到了。諸葛亮已經料想到關羽會放了曹操,所以在堅持讓他去的。
假如是別人去,恐怕曹操早就死了。可見諸葛亮的用人高明。
第二個原因:為了保全劉備的實力。
假如殺了曹操,那麼曹操的軍隊就會攻打劉備,當時劉備沒有實力。
其實在當時,吳國知道可以殺曹操,也沒有動手,就是想借劉備的手殺了曹操。
還好這一切都是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下,選中了關羽,並且立下了軍令狀。
首先,諸葛亮早已經夜觀天象看到曹操的將星並沒有隕落的跡象,所以他知道曹操經歷赤壁之戰只會損傷元氣,並不會導致最終一敗塗地,所以他知道曹操的死期還沒有到來,所以必須找一個不會殺曹操的人去華容道“殺”曹操,因為曹操之前照顧過關羽,對關羽有恩情,關羽也是個重情義的人,所以必然不會殺了曹操。這樣自己就不會逆天而為了,因為派了誰去,都會把曹操殺了,那麼諸葛亮就是逆天而行,這是犯了大忌的。其次,諸葛亮知道關羽一直想要報答曹操,所以諸葛亮藉助這個時機,了了關羽的一片心願,與此同時也讓關羽立下軍令狀,也可以就此殺殺關羽的傲氣,因為關羽一直很不喜歡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必須想辦法治治關羽的傲氣。
再者,對於盟友也有一個交代,證明自己也是派了心腹大將去殺曹操,但是忘了關羽與曹操之前還有這一段經歷,而且如果盟軍生氣想要殺關羽的話,就等於要殺劉備,因為他們桃園結義,所以這讓盟軍的孫權既生氣又無可奈何。
正史記載關羽沒有在華容道,這要感謝羅貫中老先生,三國演義7分假3分真。
-
4 # 魏門寒士
孫劉聯盟成功阻擊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曹操是兵敗落逃。作為三國中的“第一智者”諸葛孔明且早已算出來,曹操兵敗之後的逃亡路線且諸葛亮早就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赤壁之戰的勝利,是孫、劉兩家分割蓄勢待發的關鍵之點,為什麼諸葛孔明,會有如此的“糊塗”之舉呢!筆者簡單分析下。
諸葛亮是否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
筆者認為確實為早就知道。作為三國中的“臥龍”先生,是可以從一個的處事、性格之中來判別出來的。首先,簡單說下關羽,關羽作為三國中“忠、義”的代表(筆者認為忠於義應該分開解決,忠代表忠於劉皇叔,像關羽即使在曹操手下做事,但只要大哥的訊息也是會千里相隨的。義:筆者認為就是義氣了,有點兒像綠林豪傑的義氣。)
,其實,大家都知道曹操與關羽有一段不解之緣。當時,關羽落難之際曹操對關羽那不是一般的好,其中關羽以後最為重要的坐騎“赤兔馬”,就是曹操所贈送的。這點想必諸葛亮早就知道,曹操一提當年之事,關羽勢必會放走曹操
為何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
既然知道了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還派關羽去攔呢!筆者認為這裡就充分體現了諸葛孔明作為一個智者時機判斷。其一: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去攔截曹操之時,諸葛孔明讓關羽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取曹操項上之人頭,將會受到軍法處置。諸葛孔明難道是要殺關羽嗎?非也,當時蜀漢根基未穩還需像關羽這樣的將才。筆者認為就是為了滅滅關羽的氣焰。關羽做三國是一個很孤傲之人,簡單來說只聽劉皇叔的,其他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其二:諸葛孔明本來的意思就是不想殺曹操。一來:圍剿曹操是孫、劉兩家的事情,這個面子上的過得去,所以必須的圍剿。這得需要人來演這場戲了誰呢!關羽,關羽作為五虎將之首,去攔曹操沒問題的,東吳覺得是真想殺曹操。二來:諸葛亮不是不想殺曹操是不能殺。筆者來分析下,赤壁之戰的結束後,雖然曹操兵敗,但是仍屬曹操的勢力最大,其次就是東吳,孫權已經佔據江東三世,最後就是蜀漢,當時的劉備還沒有根據地呢!《三國志》中曹操想滅的是東吳,蜀漢曹操還沒放在眼中。
假如真殺了曹操三國將會如何
首先,筆者認為首先會滅亡的國家會是蜀漢,將會出現魏、吳兩雄爭霸的局面。如果真殺了曹操曹魏政局將會出現一定的混亂局面,但筆者認為他們會動用舉國之力滅掉蜀漢,這對於毫無根據地可言得蜀漢來說是萬萬不可抵抗的。那麼有人說了,東吳不會幫忙抵抗嗎?筆者認為也許會,但若真的消滅了曹魏。“一山不容二虎”,東吳遲早會滅了蜀漢,所以殺掉曹操最先可能覆滅的國家會是蜀漢政權。
所以,諸葛亮用“一箭雙鵰”的計策,既可以打擊下關羽的囂張的性格(可惜關二爺最終還是敗走麥城),也可以為蜀漢贏得在夾縫中生存的機會。當然,歷史是無法回輪的,今天我們來品讀歷史是在歷史中學習先賢的智慧,學吏以明智、以明理。那麼,諸葛亮早就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你是怎麼認為呢!
-
5 # 上善若水36526
後世人津津樂道的華容道,在正史上根本就與關二爺無關。
曹操敗走華容道,剩下殘兵敗將二十餘騎,偏偏遇上斬殺牛逼戰將的“專業戶”——關羽,關雲長!
話說華容道守將關羽,奉諸葛軍師之命,立下軍令狀,率五百校刀手堵住曹操潰逃之路。
曹操雖有許褚、張遼、徐晃等虎將護衛,然敗逃之軍,盔甲不整、座騎無鞍,疲憊不堪!
反觀關羽手下,左有關平,右有周倉,五百校刀手屬雲長嫡系親兵!
征戰長沙時關羽曾豪言:只需本部五百校刀手,定斬黃忠韓玄首級。
校刀手所持兵刃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近似,柄長刃利,雲長親訓精銳,面對一支潰敗的疲憊之師,其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演義中諸葛亮“算準”了曹操要敗走華容道,卻故意以激將法派遣關羽鎮守,以關羽當時的戰鬥力,誅殺曹操應該不成問題!
關二爺斬彥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在曹營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服!曹操縱有許褚等虎將力保,奈何裸馬無鞍、疲於奔命之將,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呢?況且其時曹軍人困馬乏,飢渴難耐,面對跨騎赤兔馬,倒拖冷豔鋸,威風凜凜的關雲長,誰還有一戰高下的虎膽雄心?
並且,面對曹操敗逃的二十餘人,關羽只需命眾軍士亂箭齊發,就可以殺得曹操所剩無幾了。
華容道,狹路!狹路相逢,勇者勝!其時、其地、其人,誰能勇勝關雲長?
按理,此一戰曹操在劫難逃!
史實上,華容道根本就無將把守。然而,“演義”裡諸葛亮“算”準了曹操命不該絕!這個就是典型的羅貫中褒揚諸葛亮智計過人的寫作手法。
羅貫中先生揚劉備一系仁德,在“演義”裡隨初可見。諸葛亮的智謀近乎於“妖”化。華容道關二爺忠肝義膽,不負曹操厚愛,不惜違抗軍令,還以人情。義釋華容道,二爺被冠以忠義美名!
立下軍令狀的關羽,“掉”進諸葛亮設定的坑裡,心高氣傲的二爺“服”了!諸葛亮要的就是這個。
諸葛亮“故意”派遣關羽據守華容道,明明知道他會放了曹操,卻以軍令狀為把柄,恩威並施,讓傲氣沖天的關羽心服口服!果然,此後的二爺在軍師面前,再也“不敢”牛逼轟轟的了。
曹操敗走華容道是史實。其時,劉備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馬派出去守據關隘。
羅貫中先生加上這一橋段,《三國志通俗演義》就平添了一分非常精彩的故事。
-
6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現在網路上一說起《三國演義》中的`華容道"和`空城計‘兩段,必會有人侃侃道來:華容道是劉備為權衡敵我態勢,與諸葛亮故意放的;空城計是司馬懿為明哲保身,有意讓的。此論調一出,每每人云亦云附合著還眾多,幾成達成了一種共識似的。
醉,真是醉了。這種論調不說掛不掛上陰謀論吧,起碼也是現代人於社會壓力大、心思多 防心重的一種陰暗心表現。要是多有傳播,人人疑人,什麼都是套路,真不利於人們正能的和諧相處。只能對今後社會的誠信發展產生負能。
批駁幾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只是小說,文學小說。某種態勢下,也未嘗不可歸類相似於現代金庸等武俠作品類,只不過,羅本的小說更依託於漢未三國的大脈絡,更貼近真人真大事的史實。
有人說《三國演義》三分假七分實,那是站在客觀些容量些的角度。要是跟死了羅貫中的筆墨,只去站在蜀漢的角度看,說是七分假三分實,也不為過。
華容道這一段,是典型的文學藝術加工,即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刻畫了關羽的義薄雲天,增添了小說的趣讀性。然而歷史上並無關羽義釋曹操一事。真實是曹操兵敗赤壁後,劉備親率兵馬追擊,至華容道再縱火,卻晚了一步,曹操敗兵已逃了過去。
很多人看了演義,以為正史。情有可緣,畢竟《三國演義》在民間流傳太甚,家喻戶曉。古代人知識量少,茶樓看到說書人聲情並茂的講說歷史評書,往往會被帶入,信以為實。回家再傳於親友鄰里,以炫自己多識,應是我族各地常態。
可是現代人知識量大,科技發展多,月球都上去人了。還是動輒信以為二爺當年真實放過曹操一馬的多。心中樹立一個忠義的英雄典範,也沒甚,也是正能,無可非議。問題就是有些現代人吃的精糧過多了,腦洞多開了,思維多展了。不知誰是源頭,由一本編篡的小說演義,竟生生聊侃出一套政治哲學性的宮廷式的論調一一故意不殺曹操,留他是權衡三方利益以自保。
或許這個調調可能很符合現代政場、職場的狡黠化吧,還相當受眾。當然有很多是人云亦云,覺得有那麼些道理,實則是自己少見解,只想顯示下多知而已。
實際你靜下心來多想想,古人哪那麼多道道。換你是劉備,一直被曹操摁著頭狂虐,一有機會,得勢揀了把利刃,還不恨得回捅個七刀八刀才是。至於什麼自保、權衡,那都會是殺完再考慮的事了。
戰爭,從來都是以毀滅對方為目的,打勝了,得金得銀,得兵得兵。我也一時找不出更好的例證,加深劉備必有心除曹的應該更合理處,反正,要想讓劉備、諸葛亮放曹操,純屬無稽之談。
放了曹操,讓敵人再做大嗎?放了曹操,你敢說哪一日,曹操不記東吳仇,聯合孫權來收拾他嗎。劉備、諸葛亮要真有那麼操縱全盤敢放水的利弊理念,也不至最終爭霸中,只搶得了一州吧。縱使放水,也得有那個能收能放的實力吧。當是時,兵少將少的劉備諸葛亮有嗎?!
同理,空城計也是虛構的,突出諸葛亮的神。你見過一國之帥在前線把自身置於身無旁兵嗎,況還是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司馬懿要是真實有這機會,不衝它個七零八亂,才是傻子呢。什麼自保?避功大?東吳還未滅,遼東公孫氏還在,有的是大仗,還用的著他呢。
看似這論調那哲腔,聊的有點道道,實則真是輕蔑了諸葛亮、司馬懿的智慧。古人當時當勢,還不如你呢,你看問題那麼深,雜不弄個國家政要噹噹呢。
-
7 # 初中數學張老師123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精彩的故事,把諸葛亮的超人智慧、與關羽的義薄雲天充分揉合到一起,使得諸葛亮、關羽兩個人的形象熠熠生輝,令人難以忘懷。
赤壁之戰後,如何排兵布將攔截、追擊曹操?諸葛亮做足了功課、很費了一番心機。
首先要料定曹操會從哪些地方逃跑,其次在每一條逃跑的路上安排哪位大將埋伏,都是諸葛亮用心思慮的。
諸葛亮預料曹操一定會經過華容道,而且特意預留關羽去埋伏華容道、攔截曹操;諸葛亮也預料關羽一定會放過曹操,為什麼還故意這樣做呢?難道是諸葛亮故意不想殺死曹操嗎?
關羽胃口被吊足,諸葛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安排趙雲,帶3000軍馬,渡江直接到烏林小路,揀樹木蘆葦茂密的地方埋伏起來,等待曹軍到來;
諸葛亮又命令張飛,率領3000士兵渡江,去葫蘆谷口埋伏,等待曹軍到來。
趙雲、張飛遵照命令,分別依計行動。
諸葛亮又分配任務給糜竺、糜芳、劉封三人,讓他們按照命令、採取行動。
在場的大將,諸葛亮唯獨不提關羽,其實這是諸葛亮在吊關羽的胃口。
關羽受不得冷板凳,自然主動站出來要求任務。
諸葛亮告訴關羽,曹操會敗走華容道,但是不敢安排關羽埋伏華容道,因為關羽會放走曹操。
關羽信誓旦旦說,自己不會放走曹操。
於是,諸葛亮與關羽立下軍令狀,雙方都願意按照軍法處理。
關羽領了將令,帶領關平、周倉以及500校刀手,找路到華容道埋伏去了。
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義釋曹孟德
曹擦失敗了,只得向彝陵方向逃跑。
來到烏林的西邊,看見山川險峻,仰面大笑。笑聲未落,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起,驚得曹操幾乎墜馬。
趙雲從刺斜裡殺將出來。徐晃、張郃上前與趙雲廝殺,曹操才得以脫身逃跑。
曹操敗軍逃到葫蘆口,將士們又餓又累,軍馬也是十分睏乏。
曹操在稀疏的樹林中坐下,仰面大笑。
曹操與眾將正在說話,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曹操大驚失色,棄甲上馬。只見前面山口一軍擺開,為首將領正是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
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成一團。曹操乘機逃脫。
曹操與殘兵敗將走到岔路口,軍士稟報:“小路投華容道,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曹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
曹操命令將士們走華容道小路。
走到不遠之處,前軍停馬不進。軍士稟報:“前面山僻路小,泥陷馬蹄,不能前進。”曹操命令:“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
將士們不惜一切代價,繼續前行。走了不到幾里路,曹操在馬上揚鞭大笑。
笑聲還在空中飄蕩,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
曹軍看見,亡魂喪膽,面面相覷。
程昱說:“我知道關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他,現在只好親自求他,才可以擺脫此難。”
曹操縱馬向前,欠身對關羽說:“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
關羽說:“關某豈敢以私廢公?”
曹操又說:“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怎麼能不知道庾公之斯(人名)追子濯孺子(人名)這件事呢?”
關羽是個義重如山的人,想起當年曹操許多好處,以及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動了惻隱之心;
又看見曹軍惶惶不安、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命令眾軍:“四散擺開。”
曹操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
關羽大喝一聲,曹操軍士一齊下馬,哭拜於地。
關羽正在猶豫的時候,張遼縱馬趕到。關羽看見張遼,想起老朋友的交清,長嘆一聲,將曹操軍馬一起放將過去。
這一切與諸葛亮預料的一模一樣、分毫不差。
諸葛亮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讓曹操能夠逃命、活著回去,於公於私都是很有道理的。
於公:曹操活著,劉備才有成長髮展的機會
當時,劉備發展時間不長,十分脆弱,需要有一個成長和壯大的契機與空間,這個契機與空間就是:其他力量相互爭鬥,讓劉備能夠喘息、休養、壯大。
如果把曹操殺死,孫權最大的敵人不復存在,孫權自然會把矛頭指向正在發展的劉備。
沒有曹操的牽制,孫權與劉備沒有必要結盟;孫權憑藉江東一貫的優勢,很快就會迅速壯大。
孫權集中全部力量,向劉備發起攻擊,劉備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劉備還沒有壯大起來,孫權已經消滅了劉備有生力量,甚至於吞併了劉備。
再從曹氏集團來看,如果曹操被殺死了,曹操的接班人依然可以挾天子令諸侯,依然可以統率最強大的軍馬向南方進攻。
因為殺父之仇,曹家的接班人不管是誰(假定就是曹丕),都會把為父親報仇雪恨當成頭等大事;
忠於曹操的那一幫大將們,也會把為曹操報仇作為當務之急。
因為仇恨,曹氏集團上下齊心協力、同仇敵愾,一定會將主要力量用來追擊劉備。
即使不能很快將劉備消滅,那也一定會消耗劉備很多有生力量。
如果為了報仇,曹丕轉而聯合孫權、暫停與孫權的軍事鬥爭,一心一意對付劉備,那麼,劉備肯定是凶多吉少。
至於劉備的力量,想要在抗衡曹丕的進攻中保全自己,確實是具有很大難度的。
留下曹操,也讓劉備有一個“剿滅奸相、匡扶漢室”的正義口號,藉機獲得百姓支援、讓自己發展壯大起來。
所以,從保全劉備、讓劉備有一個發展空間的角度看,諸葛亮放走曹操、讓曹操活命,是非常正確的。
於私:關羽輸了,諸葛亮才有更高的威望
在劉備軍中,諸葛亮雖然是丞相、是軍師,但是,劉關張三人的感情建立在前,關羽又是軍中五虎上將之首,加上關羽向來心高氣傲,經常流露出對諸葛亮的不服氣。
諸葛亮一直在尋找機會對關羽、張飛進行適度打壓。諸葛亮不一定是要把關羽的威風打下去,但是,借打壓別人樹立自己的威望一定是諸葛亮的真實願望。
這一次華容道埋伏、義釋曹操,正是諸葛亮教訓關羽、讓關羽認識諸葛亮的大好機會。
諸葛亮先是吊關羽的胃口,然後逼迫他寫下軍令狀,最後,在事實面前,讓關羽輸得心服口服。
即使沒有按照軍法處置關羽,也是把關羽殺了一個下馬威,從心理上狠狠敲擊了關羽,讓關羽永遠記住:諸葛亮饒過關羽一條性命的。
從此以後,關羽在心理上總是對諸葛亮畏懼三分。
諸葛亮不僅僅賣了一個人情給關羽,而且還給了劉備一個大大的面子。
從私人角度來看,諸葛亮打壓了關羽的傲氣,也大長了自己的威望。
諸葛亮這一次安排關羽埋伏華容道、義釋曹操,確實是處心積慮、精心佈局的。
當劉備擔心地說:“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諸葛亮竟然說:“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諸葛亮這一番話語,引得劉備從內心發出一句誇讚的話語:“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諸葛亮希望征服關羽,連神話都能講得出來。你服不服?
-
8 # 歷史雲頂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期,在這當中,有很多胸懷大志的梟雄沒有成就一番事業就死去,很多有才能的人還未功成名就就早早的在戰場上死去,所以在三國時期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運氣好是不可少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的實力也要非常強硬才有可能在三國闖出一片天地。
在三國時期要想立下基業,運氣和實力都是缺一不可的,而在歷史上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大的諸侯之一,曹操一生中也有過無數次驚險的時刻,但是都有驚無險的度過了,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但是就憑諸葛亮和劉備的智慧,他們能將這一塊肥肉放走?
一、 不得不放曹操的原緣由
如果我們站在劉備、諸葛亮等決策層的角度來考慮,曹操身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反賊,位高權重,而蜀國卻剛剛成型,並且剛剛和東吳聯合將曹操大軍擊敗,這個樑子已經結下了,倘若這個時候蜀國再次殺害他們的統帥,那麼魏國的怒火只會全部撒在蜀國身上,吳國就可以乘機脫身,所以曹操是不能殺的。
並且吳國看待魏國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如果殺害了曹操,魏國傾盡全國之力進攻蜀國,吳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來幫忙的,到時候蜀國面對強大的魏國只能束手就擒,所以將曹操放掉也是權衡利弊之後的舉措。
二.諸葛亮神機妙算
曹操在路過華容道的時候既不能將他傷到,又要對得起軍中將士,諸葛亮就將關羽放到華容道,鎮守最後一關。因為諸葛亮知道關羽重情重義,曹操在之前招降關羽的時候,給了關羽很多好處,還要給關羽封大官,關羽無論是出於什麼方面,都會考慮到曹操曾經對他的好,所以諸葛亮算到關羽肯定會將曹操放走。
果不其然,關羽在遇到曹操後,曹操對著關羽痛哭流涕請求放過他,關羽也於心不忍只好將曹操放走,關羽在回營謝罪的時候,諸葛亮有作勢要將關羽斬首,但是劉備和張飛的求情讓關羽免於一死。
這樣聯合上演的一出好戲,讓軍中所有人都心服口服,認為關羽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將領,張飛、劉備也是重視兄弟情的好兄弟。諸葛亮神機妙算,不僅僅收穫了好的成效,還讓這件棘手的事情完美的解決了。
諸葛亮對手下將領的人品一清二楚,所以知人善用。曹操不能殺,殺害了曹操只有弊處,反而放曹操走會給劉備軍團帶來更大的利益。
-
9 # 大秦鐵鷹劍士
孫權之所以跟劉備聯合,還將荊州之地借給劉備,那是因為有曹孟德的存在;一個強大的曹孟德讓孫權不得不跟劉備合作,合作則生,內鬥則死。如果曹孟德這個強大的存在不存在了,那麼孫權必然會先下手為強,擊滅劉備;以劉備當時的實力,確實難敵東吳雷霆一擊!諸葛亮思慮長遠,認為派其他大將去華容道擒殺曹操,則孟德必定隕落;只有派義薄雲天的關羽去擒殺曹操,孟德才有生機。保住曹孟德的命,就是保住劉備的命,這事不能明說只能實做,故派關羽去華容道!
關羽是一個十分重視義氣的,現代人提到義氣避不可免的提到關羽,也就是說關羽是義氣的化身!關羽曾身陷曹營,曹孟德對關羽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大到出行儀仗,小到衣食住行,都 是曹操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好的!曹操待關羽如兄弟,關羽卻始終不忘結拜大哥劉備,最終關羽千里走單騎,帶著兩位嫂嫂尋找結拜大哥劉備去了!關羽之所以要離開曹孟德,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他怕跟曹孟德在一起久了,他就被曹孟德的氣魄給折服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孟德都沒有追究他,反而發來通關文牒,讓關羽過去,也不追究關羽斬殺六將的事!
關羽在曹營除了吃喝享樂外,還是幫曹操做了一件大事,這也讓關羽跟曹操陣營裡的許多將領有了交情。袁紹命大將顏良進攻曹操,進兵白馬坡,顏良所向無敵,既斬曹將宋憲、魏續,又敗徐晃,曹軍大震。關羽匹馬單刀,直奔敵營,立斬顏良於馬下,白馬之圍得解。關羽回朝回,曹操稱譽之,並向漢獻帝申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曹操還跟關羽爭過婦人,也就是秦宜祿之妻杜氏,雖然曹操強娶了杜氏,但給了關羽赤兔馬!另外關羽溫酒斬華雄也是曹孟德一手促成的。
華容道上曹操深知不可力敵關羽,於是上前跟他講交情,關羽不忍誅殺曹操,於是讓軍士四散,放曹操通行。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愈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縱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也就是說曹操全軍都被關羽放走了,一兵一卒都沒有損失!事後諸葛亮假意要斬關羽,劉備從中力勸,才讓關羽戴罪立功!相比之下徐晃就比關羽公私分明得多,樊城之戰時徐晃奉命攻擊關羽,以解曹仁之圍。關羽上前與徐晃講交情,不想徐晃大喝: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關羽大驚曰:公明何出此言?徐晃回答: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最終徐晃擊敗關羽,解了樊城之圍,而關羽則敗走麥城!
-
10 # 方圓讀書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赤壁之戰時,關羽向軍師諸葛亮請纓去華容道擒殺曹操,但諸葛亮說,曹操與將軍有恩,如果派你去,你一定會念及恩情,將其釋放的。關羽立即說到:“如軍師信不過我,我願立下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了。其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關羽在華容道義放曹操。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明明早就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可為何還要故意派他去呢?難道真的是諸葛亮所說的,曹操命不該絕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曹操敗走華容道——劇照其實,華容道一事實際上就是一個“明暗局”。
明局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落荒而逃,最後逃往華容道,這是他的必經之路。而諸葛亮預計到他會走這條路,但是派誰去抓他呢?假如是一個頭腦簡單,只講究執行力,而不注重戰略洞察力,不注重戰略性解決問題的人,那麼他就會派張飛前去,因為張飛的執行力很強,如果真是他去,那麼他一定會將曹操的首級給取下來。但這樣也會壞了大事。因為既要捉曹操,但是又不能把曹操殺了。
要知道,曹操在整個三國的爭霸格局中,所扮演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沒有了他,那麼這一個脆弱的平衡就會被完全打破掉。這時候,還處於剛起步,稍微有點起色的劉備,就會遭到孫權的眾創,最後完全喪失掉生存的空間。
所以在華容道上,表面上是劉備的勢力和曹操的勢力之間的相爭,實際上還有一個未出場的勢力也務必要意識到。
諸葛亮——劇照所以諸葛亮他就不能派像張飛這樣的純武夫去守華容道。那派誰去最合適呢?當然就是關羽,因為關羽既有執行力,同時還特別講情義,在面對曹操的時候,他一定下不了手。而意識到未出場的孫權的存在,這只是看到了暗局的一面,暗局的另一面就是關羽跟諸葛亮之間的對峙。
以上便是從“明暗局”的角度所做的簡要分析。但其實,這裡面還存在著一個更為重要的暗局,那就是諸葛亮要以此樹立自己的威信。
關羽——劇照我們知道,諸葛亮年紀輕輕就受到了劉備的親睞,兩人可以說已經成了一對好基友。這樣就使得關羽心中極不平衡,所以他對諸葛亮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排斥的。而這個時候諸葛亮派他前去,並讓他立下軍令狀。
這個時候,諸葛亮意識到他跟關羽之間的這樣一個暗局,他讓關羽立下軍令狀,讓關羽在不知不覺中欠他一條人命,這樣一來,就達到了制伏關羽,同時也能夠制伏所有對諸葛亮本人有排斥情緒的人,所以他就派了關羽去守華容道。而這,就是華容道上的第三個暗局!
曹操——劇照當然了,從理性角度分析,關羽這樣做是極為不當的,為何呢?因為即便你再怎麼仗義,但這也是你自己和曹操兩人的私誼,私交是不能對公的。此時正是幾十萬大軍會戰的關鍵時候,作為對峙方將領,你有什麼資格放掉敵方統帥?因私廢公的態度和行為無疑是不可取的。
不過再怎麼說,這都是小說裡面的橋段,真實歷史上是沒有這回事的。但是我們從這一個故事上就能分析出很多東西出來。這也許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資治通鑑》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架空歷史,因為《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並無相應記載。唯有《山陽公載記》裡面記錄,曹操在過華容道時,道路泥濘,派人用乾草鋪路,所陷者甚眾。
若我們假設該事件是史實,那麼這個時候放走曹操對劉備軍團來說是不是最佳選擇呢?答案顯而易見,我們首先分析一下赤壁之戰前三方勢力,毫無疑問,劉備勢力最弱,加上劉琦的水軍估計在2萬左右,剩下的就是隨他逃亡的新野百姓,基本老弱病殘。東吳勢力中等,赤壁之戰精銳水軍隊伍3萬,再加後後備,後勤大概能湊齊7萬。曹老闆財大氣粗,又剛剛收編劉表勢力,號稱80萬,實際作戰軍隊預估20萬左右。
火燒赤壁後,劉備勢力基本未參戰,所以無變化,孫權勢力兵不血刃,勢力無大變化。曹操勢力,損失核心精銳約7萬,但未有核心將領隕落,加上後方預估60萬。假設曹操陣亡,曹操陣營將出現兩種情況:1.眾人擁立新的接班人,群情激憤,為曹老闆報仇。可參考當年曹操血洗陶謙的徐州,孫權,劉備卒。2曹軍勢力分裂,無暇南顧,孫權沿江而上直取益州,劃江而治,劉備勢力卒,可以參考當年官渡之戰後,袁氏兄弟內鬥,曹操一掃中原,逐個消滅呂布,劉備,陶謙和張繡勢力。所以對劉備勢力來說,只有讓曹操活著才是最佳選擇。才能實現三分天下的戰略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