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洲軍武通訊

    謝邀,皇太極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他的母親名叫孟古,是赫納拉氏,是葉赫貝勒布齋和納林布祿的妹妹。在皇太極剛出生的時候,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於是就給他取了一個尊貴的名字“皇太極”。由於努爾哈赤非常喜歡赫納拉氏,主要是因為她不干預朝政,所以努爾哈赤非常喜歡皇太極。

    在皇太極十二歲那年,他的母親孟古因病去世了,當時孟古年僅29歲。正是因為他母親的去世,所以皇太極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在這殘酷的後宮中生存,而且皇太極才識過人,所以努爾哈赤非常的寵愛他。

    公元1612年,皇太極隨努爾哈赤出征海西女真烏拉部,連克烏拉部六城,可謂是戰功赫赫。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並稱大汗,隨後努爾哈赤封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三貝勒、皇太極為四貝勒。

    公元1618年,皇太極隨其父努爾哈赤攻打明朝時,成功偷襲了撫順(今屬遼寧)。公元1619年,,皇太極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隨後攻入明朝的開原、鐵嶺等地區。因為皇太極戰功赫赫,而且足智多謀,所以努爾哈赤經常與皇太極商量大事,後來慢慢的皇太極就成了四大貝勒之首。

    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但是努爾哈赤在去世前沒來得及確立漢位繼承人,所以一時間為了爭奪漢位後金出現了你爭我搶的局面。主要有兩股勢力:(1)一股是以阿巴亥為首的多爾袞,(2)另一股是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最寵愛的妃子,她總共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多爾袞、阿濟格和多鐸。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只有阿巴亥一個人在努爾哈赤身邊,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宣佈努爾哈赤的遺言,立多爾袞為大汗。但是阿巴亥說的這句遺言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絕非等閒之輩。

    那麼在四大貝勒中,誰能繼承漢位呢,首先阿敏絕對不可能,因為他是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所以他根本沒有資格。三貝勒莽古爾泰,他為人粗魯,而且他的母親袞代地位低下,所以他也不可能。就剩下大貝勒代善和皇太極了,有一次,阿巴亥大妃給皇太極和代善送點心,皇太極不敢接受,但是代善卻接受了。後來有人告知努爾哈赤,因為不尊重長輩,代善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罰,所以代善也沒有資格繼承漢位,那麼只剩下皇太極一人了。

    皇太極很會收買人心,他告訴其他三個貝勒,如果他能繼承漢位,就和他們一起執政。而且多爾袞根本沒有立過功,但是卻能繼承汗位,所以四大貝勒非常不滿。所以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已經三貝勒莽古爾泰三人都擁護皇太極繼承汗位,並且他們三人同時逼迫阿巴亥立皇太極為大汗。公元1626年,在努爾哈赤死死後不久,皇太極在大政殿繼承汗位,並宣佈在第二年為天聰元年。

  • 2 # 陳輝紀實

    皇太極位於四大貝勒的第四位,資歷上不靠前,戰功也不是最大的,但皇太極忠君愛國,十分勇猛,驍勇善戰,在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中,很多戰功,尤其表現出對努爾哈赤的忠心和仁愛,因此被努爾哈赤選中接班!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不過後金時期不講嫡長那一套,憑實力上位。

    後金天命元年(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上稱為後金),任命了四大貝勒: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

    他們都是和碩貝勒,可以視為四大親王,努爾哈赤讓他們“共議國政,各置官屬”,等於是組成了一個小議會,是部落聯盟的一種體現。

    雖然皇太極排名第四,但這並不代表他的地位在其他三人之下,只是排行而已,四人的權力是相同的,因為努爾哈赤命令“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

    四大貝勒中,阿敏只是侄子,血緣更遠,繼位基本無望。皇太極最大的政敵是代善和莽古爾泰,三人都是努爾哈赤之子,機會相同。

    其實此前還有一個勁敵,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褚英年紀最大,立功也最早,努爾哈赤曾想立他為繼承人,皇太極密告褚英種種不法之事,使得努爾哈赤先囚禁了褚英,後又處死。

    (皇太極和王公貴族)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皇太極對大位早有想法,籌謀已久。而他能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憑的是軍事才能和政治手段。

    後金與明朝的第一場大戰“撫順之戰”中,皇太極出謀劃策,做出了周密的計劃,努爾哈赤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大獲全勝,攻陷了撫順。

    明朝大為震驚,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憤怒至極,說:“遼左覆軍隕將,建州勢焰益張,邊事十分危急!”

    為了扼制事態,明朝決定舉大軍攻打後金,致其於死地。遂調集大軍,聯合海西女真葉赫部及北韓王朝,發動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當時明朝一方的兵力是這樣的:

    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騎約三萬;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固原鎮四處,發兵共約兩萬五千;四川、廣東、山東、陝西、北直隸、南直隸,發兵共約兩萬;浙江發兵四千;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共約七千。

    明軍加起來共八萬六千,盟友葉赫部軍一萬人,北韓軍一萬三千人,共十一萬,號稱四十七萬。

    後金一方,共六萬士兵,兵力對比幾乎達到2:1。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明朝損兵折將,失去大部分遼東領土,從攻勢轉為守勢,耗盡了國運;後金則佔據了遼東的主動權,奠定了滿清的基礎。《清史稿》中的記載是:“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瀋陽,規模遠矣。”

    (皇太極和多爾袞)

    而在這一戰中,皇太極立下汗馬功勞,後金政權的王公權貴們有目共睹。所以努爾哈赤去世後,眾人就推舉皇太極繼汗位。

    對於皇太極來說,繼承汗位並不代表從此可以安穩了,依然是四大貝勒共同理政,權力並不是集中在皇太極手中,議事的時候,其他三人和他一起南面而坐,共同接受眾臣的拜見,處理事務。

    這顯然不符合皇太極的利益。天聰六年(明崇禎五年,1632年),皇太極廢除了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突出大汗的地位。

    後來又找理由奪了阿敏和莽古爾泰的權,至於代善,他對皇太極言聽極從,早已投誠。之後模仿明朝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停王貝勒領部院事”,加強了君主集權制,為後來的滿清掃除許多隱患。

    (皇太極和多爾袞)

    總之,皇太極無論是在繼位前還是後,能保住手中的權力並且更進一步,憑的是遠大志向和個人才能。

  • 4 # 史文書苑

    在很多演義傳說和文藝作品中,皇太極繼承汗位的過程都是極具傳奇色彩。其實按照正史記載,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就是最合適的繼位人選,最終他也非常順利得登上汗位。

    所謂的四大貝勒分別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其中皇太極是年齡最小的一個,那他是如何從四人中間脫穎而出的呢?

    先看最不具備競爭力的阿敏。

    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鑲藍旗旗主。從血緣關係來說,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競爭繼承人的資格就比不上其他三人。再者說,阿敏的家族曾經圖謀叛亂,他的兩個兄長被殺,父親被努爾哈赤囚禁而死。阿敏因年紀幼小免於一死,被努爾哈赤養大。可以說,他的家族有歷史汙點,這更是他不能繼承汗位的原因。

    再說莽古爾泰。

    他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個兒子,正藍旗旗主。優點是驍勇善戰,打仗不要命。曾經跟隨努爾哈赤參與薩爾滸之戰,勇冠三軍而成名。缺點是生性殘暴,愚蠢暴躁。有史料記載他的黑歷史,就是弒母。其母曾參與代善嗣子之案,為討父親歡心,莽古爾泰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這對莽古爾泰來說是致命的,所以他和汗位繼承人徹底無緣。

    再來看代善。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轄有正紅、鑲紅二旗。兄長褚英被廢后,他於是順理成章得成了汗位第一繼承人。他極有智謀,又屢立戰功,一時間位高權重,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盛極必衰,代善因虐待前妻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為努爾哈赤所不喜。代善沒有悔改,甚至對碩托起了殺心。努爾哈赤大怒,代善被廢除嗣位。

    另有史料記載,代善曾與努爾哈赤的妃子私通,遭到努爾哈赤嚴懲。經此一事,代善聲譽敗壞,威信更是大減。

    最後說一下皇太極。

    努爾哈赤第八子,正白旗旗主。是諸子當中最出色之人,智勇雙全,聰慧機警,更兼善用權謀。皇太極能征慣戰,功勳卓著,這一點上毫不遜色於他人。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在八旗之中有許多擁戴者,均是手握兵權的高階將領。甚至包括嶽託、濟爾哈朗、齋桑古、德格類等貝勒,都表示願意效忠皇太極。

    最終,老謀深算的代善最先看清楚了彼時的形勢。他深知自己繼位無望,率先成功站位,支援皇太極。代善長子嶽託和三子薩哈廉如此評價皇太極:“才德冠世,當速繼大位。”於是,在多數貝勒和大臣的擁立下,皇太極於1626 年九月一日,登上大汗之位。

  • 5 # 王松林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按理說,輪不到皇太極繼承皇位的,可他偏偏當了皇帝,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皇太極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皇太極本人生來面色赤紅,眉清目秀,行動穩健,舉止端莊。他聰明伶俐,耳目所經,一聽不忘,一見即識。他很愛看書學習,在努爾哈赤的諸將中惟有他識字,當父兄長年累月忙於出征作戰時,七歲的皇太極就開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裡日常事務、錢財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是有些事情不煩努爾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極就能幹得很出色,與自己想的一樣,因而努爾哈赤對皇太極更是愛如“心肝”。

    皇太極在母親死後,跟隨父兄,迅速成長,很快變成一個能文能武的少年。滿族及先世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稱,皇太極向他父親學習本民族的傳統風俗,從小就參加打獵,練得勇力過人,步射騎射,矢不虛發。當皇帝以後,皇太極還對小時候這種生活記憶猶新,曾說:“太祖時,我們聽說第二天要外出打獵,即事先進行調鷹蹴球,作好各種準備。如到時不讓去,哭著也要請求前往。過去,無論老少,競相奮進,皆以行兵出獵為大喜事。那時僕從很少,人人各自牧馬披鞍,劈柴做飯,即使這樣艱苦,也樂於跟著為主效力,國家之有今日興隆正是這種努力奮鬥的結果。”皇太極很像他父親,吃苦耐勞,體格健壯。瀋陽實勝寺曾藏有他用過的一張弓,矢長四尺餘,不僅一般人不敢問津,就是一個壯士也很難拉開,而皇太極當年運用自如。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萬曆四十年(1612年),從父出征海西女真烏拉部,克六城。在逐步完成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上,皇太極幫助他父親努爾哈赤建立了新的後金國家。努爾哈赤一度想立長子褚英為儲,但是褚英揹著努爾哈赤做了很多違反其願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極等也跟他一起行動。皇太極等向努爾哈赤揭發了褚英的陰謀,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將褚英幽禁,兩年後又毅然處死了他。從此皇太極進一步得到了信賴。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整合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加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式完成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皇太極被任命為管正白旗的貝勒。

    後金天命元年(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稱大汗,任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簡稱四大貝勒。[19]天命三年(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下定決心要對明朝發動進攻,但是具體怎樣行動,卻議而未決。皇太極獻上一計。他提出先打撫順,“撫順是我出入之處,必先取之”。並建議利用明朝守城遊擊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開馬市的機會,派遣五十人扮作馬商,分成五夥,入城為市,繼之由他親自帶領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裡應外合,兩面夾攻。努爾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議。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師徵明,結果大獲勝利。]撫順之戰是後金與明朝的第一次大戰,對後金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皇太極的獻計獻策及親臨戰陣,對後金的勝利有決定性的作用。

    撫順兵敗城陷的訊息傳到明都,“舉朝震駭”,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驚呼:“遼左覆軍隕將,建州勢焰益張,邊事十分危急”。為了置後金於死地,明朝於天命四年(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聯合女真葉赫部及北韓王朝,發動了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後金軍進至薩爾滸(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東側),與明軍大戰。繼而北向迎擊開原總兵馬林一路明軍,途中皇太極又打敗了杜松軍的後營遊擊龔念遂、李希泌。在西、北兩路已勝,準備轉戰東路時,皇太極緊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之後,趕赴前線。明總兵官劉鋌力戰而死。[23]另一路明軍在李如柏率領下,未及交鋒,狼狽逃回。薩爾滸之戰是後金與明朝的第一次大決戰,皇太極為贏得此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天命十年(明天啟五年,1625年),皇太極與兄阿巴泰率精騎5000馳援科爾沁,迫使察哈爾蒙古首領林丹汗遠遁。

    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寧遠之戰失敗抑鬱而逝。大妃阿巴亥和兩個庶妃殉葬。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擁皇太極嗣汗位。代善的長子貝勒嶽託和三子貝勒薩哈廉,對諸貝勒大臣說出了擁戴皇太極的原因:“才德冠世,當速繼大位”。由於身為長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援,所以眾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皇太極“辭再三,久之乃許”,被擁舉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極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佈次年為天聰元年。

    皇太極就這樣當上了皇帝。

  • 6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在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的地位、實力、年齡都不足以競爭皇位,但是皇太極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均衡,而且皇太極很擅長為人處世,在八旗貴族裡面的名聲很好。當其他的八旗貴族為了皇位搶破頭的時候,他們就需要找一個對各方都有利的人來繼位,以保障各方勢力的利益,皇太極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們先來看一下努爾哈赤去世後的幾大勢力,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八旗裡面勢力最大的人就是代善。代善是四大貝勒之首,曾經做過多年的皇太子,如果不是因為虐待孩子被廢除了太子之位,代善完全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

    代善掌握的兵力也非常多,八旗裡面的正紅旗是代善直接統領,鑲紅旗是代善的兒子統領,鑲白旗是代善的侄子杜度統領。因為早期的八旗並不團結,代善一個人能夠佔領三個旗的勢力,已經足夠競爭皇位。不過在努爾哈赤晚年的時候,還培養起來了一股新的勢力,這股勢力就是多爾袞兄弟的勢力。

    多爾袞兄弟三人都是努爾哈赤大福晉阿巴亥的兒子,努爾哈赤晚年很喜歡這三個兄弟,把自己的兩黃旗親軍交給了多鐸、阿濟格統領,還給了多爾袞15個牛錄的兵力。牛錄是八旗早期的兵力計量單位,15個牛錄已經相當於一個旗的兵力。再加上阿濟格和多鐸的精銳兩黃旗,多爾袞兄弟的兵力絲毫不亞於代善。

    假如透過戰爭來解決分歧,那麼多爾袞兄弟肯定更佔優勢,因為皇太極只有一個小小的正白旗,代善的三個旗規模都比較小。而多爾袞兄弟統領的兩黃旗是八旗的精銳,無論是兵力還是戰鬥力都排在八旗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因為當時的後金國內還不夠穩定,八旗貴族根本沒有精力內訌,為了穩固八旗內部的團結,代善和皇太極達成了妥協。代善擁護皇太極繼位,八旗貴族聯合逼死了大福晉阿巴亥,多爾袞兄弟年齡都比較小,只能默許了皇太極繼位。

    皇太極繼位對於當時的後金來說有很多好處,假如繼位的人不是實力弱小的皇太極,而是勢力強大的代善,那麼八旗的其他旗主都會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很容易導致八旗內部的分裂。

    由於皇太極繼位的時候,代善和多爾袞兄弟的勢力非常強大,皇太極繼位後一直沒有敢於大規模削弱他們的勢力。不過皇太極還是透過一些小手段,奪取了一些小旗主的兵力,並且改變了八大貝勒議事的方式,讓自己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

  • 7 # 茹叔敬

    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第一集有這樣一段情節:努爾哈赤嚥下最後一口氣,只有大妃阿巴亥在身邊,努爾哈赤對大妃阿巴亥遺囑: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真實情況如何?讓我們揭開神秘的面紗。努爾哈赤的死,國不可一日無君,努爾哈赤生前沒有指定那一個貝勒繼位,那麼功高權重的:四大貝勒皇太極無疑是:第一實力集團之一。原因是:一貝勒代善在努爾哈赤期失去信任,二貝勒阿敏犯下大錯,在永平屠城殺人劫掠而歸,回來後受到努爾哈赤懲處,自然設有資格爭奪汗位。三貝勒莽古爾泰,他性格暴躁,曾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名聲極差,不受太祖和眾人賞識。也沒有條件爭奪汗位。這樣一來,最有希望繼承汗位就只有四貝勒皇太極。此時的皇太極對付的不是其他貝勒,而是對付曾與代善傳過緋聞大妃阿巴亥。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中,努爾哈赤是很喜歡多爾袞,而阿巴亥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多爾袞:繼承汗位。要削弱她三個兒子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阿巴亥。努爾哈赤嚥下最後一口氣,阿巴亥便向諸王子傳達老汗皇的遺囑: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阿巴亥話音剛落,便遭到四大貝勒的斷然否定,因為努爾哈赤生前多次強調過: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此時她說出讓:多爾袞繼位的遺言是不可能的,其他貝勒也不支援年幼的多爾袞繼位,這使皇太極的勝算又大了幾分。努爾哈赤身邊的侍衛向皇太極報告,他聽到過努爾哈赤與大妃談論死後要一同埋葬的《帝遺言》,皇太極聽到十分高興,他恨不得馬上處死大妃阿巴亥,他召集貝勒們命令阿巴亥殉葬………眾貝勒齊聲喊:請大妃上路昇天!昇天!這對大妃阿巴亥來說,可真好比是晴天霹靂!腦子當即轟轟作響,沒想到逼她上吊這麼快便降臨了。阿巴亥突然一下子恢復了清醒,對眾貝勒說:老皇駕崩之時,我是一直守在跟前的,老皇並沒有說過要我殉葬的話!皇太極理直氣壯地說:這可是汗父就對我說過,當時汗父還囑咐我,一定要向大福晉保密,就怕大福晉不從遺命啊!此時阿巴亥算是徹底看穿皇太極的陰謀鬼計,用手指著皇太極大罵:你…你為了奪取汗位,竟然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假傳汗諭,你真陰險毒辣啊!你們還有沒有一點良心,汗父屍骨未寒,就來要我的命,真是天理不容啊!阿巴亥話剛落音,眾貝勒吹鬍子瞪眼睛的,等的不內煩了:請大妃上路昇天!!阿巴亥深知今天無這三尺白綾懸樑自盡的下場是絕對逃不脫了………。

  • 8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皇太極是大清國開國皇帝,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手裡掌握著正白旗的兵力,在努爾哈赤去世以後,透過選舉,成為了後金的大汗。不久之後正式創立大清王朝,成為大清王朝的第一任君主。

    那麼努爾哈赤當時有多少繼承人人選可以考慮呢?為什麼最終是皇太極脫穎而出呢?皇太極身上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優勢呢?

    01四大貝勒中,只有皇太極的底子是最乾淨的。

    當時努爾哈赤做大汗的時候,手下有四大貝勒。分別是他的三個兒子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以及一個侄子阿敏。

    這四位貝勒當中,皇太極排名老四,是實力最弱小的一個。實力最強大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曾經是努爾哈赤點名的繼承人。

    代善這個人在軍中的實力也是很強大,他自己是正紅旗的旗主,此外他的兒子和侄子手裡各自擁有一個旗的人馬,所以代善是擁有三個旗兵力的人。

    權傾朝野之下的代善,又是努爾哈赤名義上的長子,當然是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可是代善的名聲不是很好,傳言他跟努爾哈赤的妃子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私情。

    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嶽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於瀋陽。詔以明年為天聰元年。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黃臺吉”,音並闇合。及即位,鹹以為有天意焉。---《清史稿》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努爾哈赤逐漸遠離代善,而代善在八旗軍中的名聲也逐漸下降,最終失去了爭奪汗位的機會。他自己也比較自覺,放棄了這個機會。

    排名第二的是阿敏,阿敏雖然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可是努爾哈赤把他當成自己兒子一樣看待,待遇跟自己的其他兒子一模一樣,這就導致了阿敏也想要爭奪大汗的位置。

    不過阿敏這個人比較兇殘,他曾經帶領部隊屠殺了永平城,成為了他一生的政治汙點。所以努爾哈赤早就將他踢出了繼承人的選擇範圍,他在軍隊的聲望也降低不少。

    排名第三的莽古爾泰,是個非常可怕的傢伙。為了利益什麼都能出賣。當年努爾哈赤因為他老媽富察氏跟代善有曖昧關係,所以就把富察氏給休了。可莽古爾泰為了向努爾哈赤邀寵,居然狠心把自己老媽給殺了,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他都做得出來,實在是可怕。

    所以四大貝勒當中,皇太極雖然地位最低,可是名聲相對來說是最好的一個。況且他比較會做人,很多弟弟們都擁護皇太極,所以他當仁不讓成為了繼承人。

    02皇太極聰慧過人,而且注重兄弟感情。

    莽古爾泰這種連自己母親都殺的人,是不可能繼承汗位的。相比較而言,皇太極就非常合適了。因為皇太極這個人非常注重平衡各勢力的關係。

    努爾哈赤突然死去,八旗最需要的,不是開拓進取,而是穩定住局面。當時傳言說努爾哈赤是要把汗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多爾袞,讓代善來輔政。

    可是多爾袞既沒有戰功,年紀又那麼小,他要是做了大汗,誰都不會服氣。即使當時多爾袞三兄弟已經佔據了三個旗的力量,也不足以讓多爾袞登上大汗的寶座。

    為了穩定全域性,四大貝勒必須要選出一位服眾的人。皇太極就此脫穎而出,他在軍中的表現有目共睹,那是相當出色。

    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慄。長益神勇,善騎射,性耽典籍,諮覽弗倦,仁孝寬惠,廓然有大度。---《清史稿》

    而且皇太極這個人沒有案底,做事情乾淨利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努爾哈赤也非常器重皇太極,因為皇太極不僅自己優秀,而且善待自己的兄弟。

    皇太極對多爾袞兄弟極為照顧,多爾袞年幼的時候,基本就是跟著皇太極長大的。當時四大貝勒商量了一下,認為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必須要殉葬,因為阿巴亥得到努爾哈赤的遺詔,讓多爾袞繼位。

    多爾袞繼位,其實就是要害死多爾袞,也是要害死八旗軍。所以權衡了一番以後,皇太極等人決定讓阿巴亥殉葬,而皇太極會好好善待多爾袞。

    事實也是如此,用母親的生母,換來了多爾袞三兄弟的生命。在之後的日子裡,多爾袞得到了皇太極的重用,成為了滿清八旗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03皇太極也是猝死,也沒有留下遺詔。

    皇太極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努爾哈赤沒有留下遺詔就走了,自己也是這麼個結局。這一天皇太極還出去打獵了,自我感覺非常不錯,可見身體表面上是沒什麼問題的。

    可是打獵回來以後,他就覺得不太對勁了,沒多久就猝死了。當時的皇太極才不過52歲,實在是非常可惜。

    皇太極沒有想到自己這麼年輕就去世了,所以他也沒有留下遺詔,到底讓誰來繼承皇位。這個時候問題就比較麻煩了,八旗軍再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已經成長起來的多爾袞,此刻已經是功冠全軍的人,他當然有資格做皇帝。可是皇太極的死黨們卻擁護皇太極的兒子做皇帝。

    太宗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雖大勳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歸於統一,蓋帝之詒謀遠矣。明政不綱,盜賊憑陵,帝固知明之可取,然不欲亟戰以剿民命,七致書於明之將帥,屈意請和。明人不量強弱,自亡其國,無足論者。然帝交鄰之道,實與湯事葛、文王事昆夷無以異。---《清史稿》

    尤其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更是成為了奪嫡的熱門人選。劍拔弩張之際,老天爺再次幫助了滿清八旗大軍。說是老天爺幫助,倒不如說是他們自己幫助了自己。

    因為多爾袞和豪格都各退一步,誰也不做這個皇帝,而是讓皇太極的小兒子福臨來做皇帝。由多爾袞和豪格輔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正是因為他們這一次的退讓,這才保全了滿洲八旗的實力和建制。也讓他們入關具備了十足的能力,也算是對得起皇太極了。

    總結:滿清能夠入關,不是個偶然。

    我非常想找個地方吐槽一下,很多人說某蘇省非常奇怪,鄰居的兩個市會爭吵,隔著長江的南北兩地也會爭吵,甚至一個大市裡面的幾個小縣城也會爭吵不休。

    可以看看滿清八旗為什麼能夠入關,因為人家太優秀了。在關鍵時刻,他們總是能夠報團取暖。誰也不會因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放棄整個團隊的利益。

    皇太極能夠登基難道是因為他實力最強大嗎?正好相反,因為皇太極實力最弱小,是最好平衡八旗關係的,所以他才登基了。

    6歲的福臨能夠登基,是天命所歸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多爾袞和豪格考慮到內部鬥爭會使得八旗軍隊潰不成軍,所以雙方都放棄了稱帝的利益,這才換來了滿清八旗入主中原的機會。

    擰成一股繩才叫力量,單打獨鬥永遠成不了氣候。當然了,說再說也是沒用。純當感嘆一下,皇太極真是個人才!

    參考資料:《清史稿》

  • 9 # 以史正衣冠

    清太宗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在幼年是就因為善於學習,精於騎射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喜愛。長大後和其他兄弟一起跟隨父親四處征戰,因戰功被封為貝勒。與他一起被封為貝勒的其他三個哥哥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他們無論資歷和戰功都比皇太極高的多。因此最開始皇太極並不是繼承人的第一人選。

    首先是最有機會繼承汗位的大貝勒代善,在努爾哈赤還在世時就表現出了由他繼承自己的意願,可惜的是代善本人不爭氣,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雖然滿蒙等遊牧民族有著父親死後繼承財產的兒子可以同時繼承除了自己的生母外的父親留下的女人。但是父親在世是絕對不允許有任何非分之想的。而大貝勒代善偏偏就犯了這個忌諱。並且被人告發。自己由此失寵。同樣戰功赫赫的二貝勒阿敏並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僅僅是侄子,並且他的父親和努爾哈赤不和兄弟早已反目。在一開始,二貝勒阿敏就缺少了繼承權力的基礎,正常情況下根本無法參與競爭。三貝勒莽古爾泰有勇無謀,在戰場上是一名驍將,但是到了政治上表現得十分幼稚,在爭奪父親信任時,竟然殺死了自己的生母。這一舉動引起了極大的影響,事情發生後,他的支援度急速下降。可以說在政治上莽古爾泰已經畫上了汙點。再也沒有資格競爭第一繼承人的位置了。而最後的皇太極早先就用自己的忠誠獲得了父親努爾哈赤的器重。雖然沒有獲得和前三位比肩的戰功,但是綜合素質卻更適合成為繼承人。在努爾哈赤死後便被擁戴繼位。事實上皇太極在即位後也展現出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先後在後金內部完成了一系列的進步性質的封建制度改革,先後對周圍的北韓和蒙古完成了征服,最重要的是透過改編戰略方向,開始完成了對明朝的一步步入侵準備,透過招納投降的漢族人才,善待漢族農民。獲得了很多漢族人的政治上的支援,為之後的南下入關奠定了基礎。雖然在正式入關前皇太極突然猝死,但是他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的責任。

  • 10 # 貓爺歷史觀

    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後金後,皇太極被封為四貝勒。在努爾哈赤的諸子中,皇太極最初的地位不算高,並且能力也不算是最強的。但偏偏就是這樣,最後當皇帝的卻是皇太極。人生就是這樣,最後的最後往往出人意料。

    其實努爾哈赤剛開始看中的是長子褚英,並且曾一度想立褚英為繼承人。滿清剛開始時並不嚴格以嫡長子繼承製挑選繼承人,努爾哈赤看中的是忠心個本分。褚英在後來做了太多違背努爾哈赤意願的事,再加上皇太極的從中作梗,最終褚英被幽禁,並且兩年夠被啥。

    皇太極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雖然也立下不少戰功,但並不是努爾哈赤諸子中最強的。所以褚英死後,努爾哈赤又打算立大貝勒代善為繼承人。但代善這個人太爭強好勝,凡事都想爭一下。並且後來又傳出和傳出和大妃阿巴亥的緋聞,因此努爾哈赤越來越討厭這位次子,最終也未能成為正式繼承人。

    皇太極雖然不是努爾哈赤諸子中各方面最強的,但他會做人,時刻表現出對努爾哈赤的忠心耿耿。因此逐漸得到了努爾哈赤的信賴,並於努爾哈赤死後被擁戴為後金的大汗。

    根據歷史的記載,皇太極的母親佷得努爾哈赤的寵愛,因此皇太極打小就得努爾哈赤的愛戴。並且皇太極打小就很聰明,長大後雖然其他方面和他的哥哥們不能比肩,到在政治方面皇太極應該是最強的。皇太極熱衷於漢學,因此在諸子中學問也是最高的。

    皇太極之所以後來能夠成為後金的繼承人,除了努爾哈赤和群臣的緣故,更重要的離不開他本人背後的操作和他肚子裡積累的漢學。皇太極即位後,一心想著攻滅大明,把北韓半島和明朝納入自己的版圖。

    雖然皇太極也很有能力有計謀,並且也付諸了實際行動,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是時也命也,終皇太極一生,儘管他也是嘔心瀝血但到他死也未能踏過山海關一步。

    或許這應了那句話,上帝是公平的,給了皇太極繼承後金的好運,再讓他定鼎中原就有點太偏愛他了。

  • 11 # 夢雷程

    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其實,從努爾哈赤駕崩後的局勢看,四大貝勒中,也只有皇太極,才有資格繼承皇位。

    四大貝勒,分別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其他三人,都有致命傷,自動退出汗位之爭。

    先說代善,雖然功勞很大,但他私下接受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的食物饋贈,有私通後宮之嫌,努爾哈赤生前就懲罰了他。其實 阿巴亥還給皇太極贈送食物,政治敏感性很強的皇太極就拒絕了。

    再說阿敏,他雖名列四大貝勒,但他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不屬於直系接班人,排除!

    所以說,無論是戰功,還是威望,“四大貝勒”中,只有皇太極符合繼承汗位的條件。而多爾袞等四小貝勒,資歷尚淺,更不具備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渤海國是如何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