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歷史上,古猶太人生活在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

    公元135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區為羅馬人佔領,而巴勒斯坦地區勢力弱小的猶太人,不滿羅馬人的奴役,不斷起義反抗羅馬人的統治,遭到勢力強大的羅馬人殘酷打壓,猶太人被迫離開巴勒斯坦,流亡世界各地,這是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逃離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猶太人信奉猶太教,不肯皈依佔統治地位的基督教,以及後來在中東地區興起佔統治地位的伊斯蘭教,倍受打壓排擠,以至外流出逃,散居世界各地,成為“沒有國家的民族”。

    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倍受欺凌,特別是在二次世界大中,遭到德國希特勒納粹主義為首的嚴重迫害,喪失了幾百萬猶太人的生命,猶太人切感無國家民族之痛,掀起建立猶太民族國家運動,在英、美等國家支援下,1947年,聯合國透過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人民族國家——以色列。

    僅供參考。

  • 2 # 踏浪167047372

    猶太人歷史大長了,我只能從羅馬時期談起。那時猶太人為了擺脫羅馬人控制爆發了猶太戰爭,今元115年猶太人一度將羅馬軍隊全部趕出巴勒斯坦,並戰領了耶路撒冷。由於羅馬勢力強大,很快猶太起義軍就被鎮壓下去。出於洩憤,羅馬人屠殺了數百萬猶太人。剩餘少數猶太人只得逃離故土,逃亡世界各地。

  • 3 # 千佛山車神

    猶太人在歷史上曾今兩次逃離巴勒斯坦。第一次過了大約50多年就回來了,第二次過了近2000年才回來

    猶太人是古代閃族人的一支,猶太人最早約4000年前就出現在了現在的巴勒斯坦一代。根據《聖經舊約》記載,埃及法老曾邀請猶太人前往埃及居住,但是移民到埃及的猶太人卻受到了殘酷的奴役。

    不甘被驅使的猶太人在先知摩西的帶領下,逃離了埃及,返回了巴勒斯坦,史稱“出埃及記”。

    公元前1000左右,猶太人的大衛王攻佔了耶布斯人控制的耶路撒冷。在其子所羅門王之後,猶太人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

    (圖中藍色的是以色列王國,黃色的是猶太王國)

    北邊的以色列王國對猶太教信仰不是那麼執著,也大量的同迦南人通婚,十分遭到南方的猶太王國的鄙視。到了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就被亞述帝國消滅了。

    猶太人只剩下了猶太王國一個國家。

    一百多年後,公元前587年,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佔了耶路撒冷,摧毀了第一聖殿,滅亡了猶太國,並將猶太人全部放逐。

    這是猶太人第一次被趕出家園。

    好在這一次出門“自由行”時間不算長。僅僅過了半個世紀,波斯的居魯士大帝攻滅了新巴比倫王國後,宣佈將耶路撒冷周圍了猶太人故地還給猶太人。

    猶太人因此得以返回家園。

    之後,猶太人經歷了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的統治。直到羅馬人統治前期,猶太人都享有比較高的自治。

    但到了公元前6年,羅馬人直接統治猶太人後,猶太人的好日子過到了頭。

    由於猶太人信奉的猶太教與羅馬人的多神宗教一直格格不入,羅馬對猶太人實施了比較高壓的統治政策。這激起了猶太人的多次反抗,以及羅馬更加嚴酷的鎮壓。

    公元70年,羅馬皇帝哈德良為了報復猶太人起義,將整個耶路撒冷夷為平地,並且禁止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地區。

    自此,猶太人第二次被趕出家園。這一走,在回來就是2000多年之後了。

    到了19世紀後期,飽受流浪之苦的猶太人掀起了“猶太復國運動”,並最終將建國地點選擇了他們祖先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以色列國父,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創始人——西奧多·赫茨爾)

    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表示將幫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家。

    1948年5月14日,在經歷了二戰巨大磨難後的猶太人正式宣佈建立以色列國,結束了猶太人長達千年的海外流浪。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總理大衛·本·理安宣佈以色列獨立)

  • 4 # 一號風手

    猶太人也叫希伯來人(意思是從河那邊來的人),公元前13世紀是幼發拉底河流域的遊牧民族,公元前13世紀中葉進入巴勒斯坦(當時叫迦南),那時候迦南人就叫猶太人是“希伯來人”。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亞伯拉罕”(阿拉伯語是易僕拉辛)有兩個兒子,正妻(撒拉)所生的嫡幼子“以撒”,正妻侍女(夏甲)所生庶長子“以實瑪利”

    因為以撒出生的比較晚,當時撒拉生下以撒的時候已經很老了。在以撒的斷奶宴上以實瑪利嘲笑以撒,引起撒拉的不滿,因此撒拉要求亞伯拉罕趕走夏甲和他兒子以實瑪利,最終他們母女被趕走。

    亞伯拉罕和撒拉是同父異母的兄妹,後來嫡子“以撒”生了個兒子叫“雅各”,後來改名叫“以色列”,意思就是“與神角力者”,也就是猶太人的祖先。

    這樣一來亞伯拉罕的庶長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先祖,而亞伯拉罕的嫡孫“雅各”(以撒的兒子)是猶太人的先祖,他們各有十二個兒子。

    猶太人歷史上三次離開巴勒斯坦:

    第一次

    由於災荒,他們來逃到了埃及,受到了西克索人建立的埃及第十五、十六王朝的優待,在尼羅河下游轉為農耕民族。後來由於埃及努比亞人暴動,把西克索人趕出了埃及,由此猶太人地位急劇下降成為奴隸。

    不久猶太人先知摩西降世帶領他們逃出埃及回到巴勒斯坦,由雅各十二個兒子分支聯合形成國家。

    第二次

    公元前587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撤率兵圍困耶路撒冷,由於耶路撒冷易守難攻,巴比倫軍隊採用圍困的辦法,圍城18個月,攻破耶路撒冷。之後就是屠殺,剩下的全部抓去巴比倫做奴隸,直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帝國滅了,猶太人才得以重回巴勒斯坦,重建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第三次

    由於當時耶路撒冷是在波斯帝國的庇護下,但是由於波斯帝國和希臘長期征戰中,耶路撒冷也幾次遭到攻破和屠殺,但是猶太人並沒有離開。

    直到公元前65年,羅馬帝國佔領耶路撒冷以及周邊地區,設立猶太省,不但有沉重的苛捐雜稅,而且官吏還虐待猶太人,猶太人人起義反抗,但被羅馬帝國派重兵鎮壓,攻破耶路撒冷又是放火燒城,又是屠殺,殺的整個耶路撒冷沒地方立十字架。最後猶太人有很多人被抓到奴隸市場上去販賣,成為奴隸。

    猶太人不得不開耶路撒冷,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離開。

  • 5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傳說在公元前十二世紀,一群從幼發拉底河那邊來的人進入後來稱之為巴勒斯坦的地區,被當地人稱之為“希伯來人”。漸漸站穩腳跟,就建立了國家,而且後來也鬧了內訌,分裂為猶太王國和以色列王國。

    不過也就幾百年,被亞述人滅了以色列,又被巴比倫王國佔領,被擄到巴比倫變成了巴比倫的奴隸。

    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回到了猶太區,後來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被羅馬大軍攻破,猶太人從此流落世界各地。直到二戰才藉機回到巴勒斯坦又搞起了復國。

    從以上介紹中可以看到,猶太人始終以建立猶太民族國家為目標,即使從幼發拉底河那邊來到巴勒斯坦,也是如此,可見,猶太人成為奴隸或者被迫逃離,都是他們盲目建國而且是建立民族國家有關。

    就如同今天的以色列復國,容不下其他民族,當然就招來其他民族的反抗,以及像羅馬帝國這樣的霸權國家不容。

    好在今天的以色列由於1/3的猶太人是美華人,而且能左右美國政府,才能在中東成了霸主。而且是故技重施,相信這樣下去,歷史的悲劇還會重演。

    其實猶太人的歷史是從《聖經》、《古蘭經》等宗教經書上拼湊而得出的。在這些經書中,猶太人扮演的角色,確實很難讓人恭維。

    控制慾強烈是以色列的主要特徵,正是這一特徵給以色列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今天的猶太人又控制了美國,當美華人夢醒時分,猶太人還有好果子吃嗎?想想都後怕。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我放蕩不羈的靈魂,我的軀體的伴侶和客人,此時你如此虛弱、赤裸、僵硬,匆匆忙忙前往何處安身?難道再不能像往常那樣戲謔?——羅馬皇帝哈德良絕命詩。

    羅馬帝國多才多藝,一世風流的皇帝卻未能長壽得以盡情地享受他以自己的天才和創造力建造在羅馬東郊蒂沃利的這座雄偉而優雅的行宮,他年輕時的讓“所有人和平、理智地生活”的夢想也永遠地破滅了,他在138年在疾病的折磨下鬱鬱而終。

    (哈德良銀幣)

    從哭說起

    猶太人的歷史,可以說是血淚史,也就充滿了哭泣。

    在哈德良去世前6年,這位皇帝催動了他的帝國的軍事機器,徹底毀滅了古猶太人的祖居之地,摧毀了耶路撒冷和猶太人的聖殿,罹難猶太人多達百萬之眾,其他人流散世界各地,成為沒有祖國的民族,在歐洲各地備受欺凌,無處可逃。

    如今,很多猶太人返回祖地,回到聖殿,還在那個有名的“哭牆”前哀哭2000年前的那場國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裡既是猶太人的精神家園,也是以色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哭牆:猶太人祖居地)

    猶太人有名的哀哭還有一次,在摩押地,60萬猶太人哀哭耶和華的使者摩西的去世,整整30日。自那之後,形成了猶太民族。

    摩西:古埃及版的無間道

    在聖經故事中,猶太人在“應許之地”的輾轉經歷是其主要線索,主要人物是摩西。摩西出生前400年,在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災荒,七年都將顆粒無收(別問為什麼用“將”),於是在災荒之年的第2年,猶太人就開始逃荒,來到了下埃及邊上。

    這個時候統治埃及的是希克索斯人,一個外來的殖民政權,其族源已經不可考,在埃及第14王朝虛弱的統治下,埃及四分五裂。同樣來自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的希克索斯人帶著複合弓和馬拉戰車順利征服了古埃及,建立了第15和16王朝。

    由於是外來殖民政權,統治者天生傾向於尋找外來民族越來越受到作為統治的幫手,於是在下埃及的猶太人被吸引進統治基層,成為王朝的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受到了王朝的庇護和優待,人口迅速繁衍。

    古埃及人在200年後成功復國,趕走了希克索斯人,猶太人作為原統治階層,也被清算,成為了埃及新興王朝的奴隸。接下來的200年間,猶太人被新王朝構陷、提防,日子過的戰戰兢兢。

    猶太人的生育能力太強,人口藩息很快,引起了新王朝的恐懼,因此就下令凡是猶太人生下的男孩就要溺死,女孩就可以留下。摩西作為一個嬰孩來到世上的第一個關口,就是被裝進了一個籃子裡,放進了尼羅河,聽天由命——像不像唐僧的故事?

    新王朝的一個公主和侍女來到河邊發現了摩西,見他可愛,不忍丟棄,就帶回撫養,因此摩西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實際是作為王室子弟來接受教育的——像不像完顏康?

    然而,摩西終究還是知道了自己的猶太人身份,於是強烈的血緣和同胞意識讓他開始憐憫起他的民眾,於是他不斷地反抗著埃及人政權對猶太人的壓迫,最終與他曾經所在那個富貴團隊分道揚鑣。

    (摩西:出埃及記)

    在一次不成功的談判後,當然還有一些類似魔術的“神蹟”,摩西最終帶著猶太人逃出埃及,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出埃及記”,堪稱猶太人的民族史詩。其中還有劈開紅海,流浪西奈半島40多年,摩西在山頂接受訓誡,一系列背叛與陰謀等情節,最終摩西帶著上帝的諭旨,成為了猶太人的先知。猶太人接受了“摩西十誡”,從部落聯盟成為了民族,還成為了第一個接受一神教的民族。在返回迦南之前,摩西去世,記載上摩西去世時已經120歲,眼不花耳不聾。古埃及人在哀哭30日後,在摩西選定的接班人的帶領下,啟程來到了迦南。

    此時的迦南,已經被其他民族佔據了,猶太人組織了武裝力量,開始新一輪的征服,最終擊敗了這些人,重新佔據了這片土地,成立了國家。大衛在率領族人擊敗外敵入侵後被推舉為國王,他的形象被印在了撲克牌上,黑桃K的原型。

    第一次大起義:猶太復國百年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在位時,猶太國家最為鼎盛的時期,有名的示巴女王曾經欽服所羅門王的淵博的學識,委身侍奉。他們的後代就成了非洲埃塞和蘇丹境內的法拉沙人,即所謂的黑色猶太人。

    所羅門王之後的諸王,漸興暴政,國家分裂。北部10個支族的人分離出去,單獨成立以色列王國,並推舉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為王,猶大支族和便雅憫支族聯合成立了猶太王國。以色列王國不久即被亞述人消滅,猶太王國尚堅持了幾百年,後來也終於被巴比倫帝國攻佔,10多萬人死難,9萬多人被擄到巴比倫成為奴隸。這是聖經上的“巴比倫之囚”。

    以色列亡國後,其所部被亞述(非常殘暴的軍事帝國)驅趕,人民四散,被稱為失蹤的十個支派,漢代時這些支派中有人經波斯和西域來到中土,後來定居在開封,成為中國的猶太人,現在有3萬多人,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群體。幾千年下來,也基本被漢族同化了,現在國際猶太組織正在恢復他們的傳統教義。

    新巴比倫王國很快在波斯人攻擊下滅亡了,波斯國王居魯士下令釋放這些巴比倫之囚,允許他們回到迦南——現在伊朗和以色列深仇大恨,在古代他們兩家可沒有仇恨,滄海桑田,究竟是誰為之?

    (豬肉:猶太人第一次大起義)

    猶太人此後在迦南地區興建了一些自治政權,此後的希臘人來了,跟波斯人打了幾百年,猶太人被希臘人統治。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在塞琉古王朝後期,猶太人因為吃不吃豬肉的問題與塞琉古的安條克四世發生了軍事衝突,藉機發動了大起義。這一次猶太得以復國,時在公元前147年,馬加比家族統治了將近百年時間。直到“偉大的人”龐貝帶著古羅馬帝國的軍團到來,擊敗並征服了他們。

    第二次大起義:損失慘重

    羅馬人對富庶的東方非常重視,派遣了總督來治理。公元66年,羅馬總督弗洛魯斯有意進行挑撥,以總督府所在地凱撤里亞猶太教堂附近的通路系希臘人地產為由,唆使希臘人阻撓猶太人進入教堂。他在接受猶太人賄賂後,又唆使希臘人在教堂附近侮辱猶太人。於是雙方發生衝突。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各地的猶太人奮起抗爭。抗爭者遭到殘酷鎮壓,僅凱撒里亞的猶太人就有2萬人被殺害。這樣,新仇舊恨促使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舉行武裝起義。

    公元66年爆發的猶太人大起義,是猶太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雖然在此之前,猶太人曾經多次暴動,反抗羅馬帝國的暴政,這次起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而羅馬帝國的鎮壓也最為殘酷。耶路撒泠慘遭屠城,第二神殿被夷為平地,超過一百萬人喪生。

    第三次大起義:最終的裁決

    在公元66年的那場大起義中,猶太人損失慘重,然而桀驁不馴的猶太並沒有屈服。他們堅守著他們的教義,努力地恢復生產,繁衍人口。60多年後,實力初步恢復的猶太人再次因為宗教的原因,以上帝的名義發動了對“荒淫無道”的羅馬帝國的大起義。

    在羅馬帝國著名的五賢時期,羅馬帝國得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與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繁榮,人民富裕。這與五位皇帝寬厚謙虛,施行"仁政"有很大的關係。這段時期被稱為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又叫作五賢帝時期。

    (羅馬五賢帝時期的版圖)

    哈德良是五賢帝時期的第二位皇帝,多才多藝,能征慣戰。然而就是在這位史冊上清譽頗多的皇帝在位期間,猶太人遭到了最終的裁決。

    羅馬人放蕩不羈,盛行同性戀,皇帝也不例外。哈德良在希臘巡遊時,發現另一個美少年安提諾烏斯,心生愛慕,收為男寵。數年後,哈德良身體患病,久醫不得痊癒,安提諾烏斯為祈禱天神眷顧,在尼羅河乘船時,主動犧牲自己,獻祭給了河神。這段曠世奇戀,讓皇帝痛心不已,數年間精神萎靡,並利用自己的權利在羅馬帝國各處為安提諾烏斯修建神廟。

    哈德良要在各城為安提諾烏斯興建神廟的命令剛被傳到耶路撒冷,就遭到了猶太人的憎恨。因為猶太人不但信奉耶和華一神教,而且視同性戀為無比的邪惡。就在安提諾烏斯死去的第二年(公元131),猶太人就在“星辰之子”巴爾•科赫巴(bar kokhba)的號召下發動起義,他們毀掉了在耶路撒冷的安提諾烏斯雕像和神廟,將他斥為最最淫惡黑暗的邪神,還殺掉了當地的數千羅馬公民宣佈獨立。猶太人砸毀神像之舉徹底激怒了哈德良,他派遣了最精良的軍隊,選擇了手段最殘忍的將領。深知皇帝喜怒的將軍對沿路的猶太村鎮實行了徹底的洗劫,十四歲以上的男子都被殺戮,孩童和婦女則被賣為奴隸,巴爾•科赫巴被斬首,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也禁止猶太人進入。並且,哈德良為了從地圖上除滅“猶大地”,就把猶大州更名為“巴勒斯坦”,意為非利士人之地。

    這一次的大起義被平定,猶太人死難者60多萬,從此失去了他們的“應許之地”,開始了最徹底、最廣泛、最長久的背井離鄉、流浪異地的悲苦民族飄泊史。而上帝並沒有立刻制裁皇帝,在6年之後,皇帝才在疾病的折磨下,孤苦無依地死在亞得里亞海邊的一座行宮裡。羅馬帝國的車輪繼續往前行駛,在未來,還有更多的部族在羅馬軍團的攻擊下煙消雲散。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也來了)

    在後來的歷史中,這片土地生活有希臘人、羅馬人、帕提亞人,直到阿拉伯人興起後,他們手持彎刀闖入了這片土地,紮下了根,直到今日。

  • 7 # 福自福地來wjf

    古埃及和迦南人打的兩敗俱傷的時侯,遊牧民族希伯來人南下佔領了地中海東岸的迦南地區(今巴勒斯坦地區)。時間大約為15世紀前後。後來,各大希伯來部落又經過數百年的兼併,在前11世紀前後,建立了以色列兩個部落政權,即猶太前期。再到公元前1030年,岀於統一的民族利益考慮,以色列·猶太歸屬了由以色列首領掃羅所領導的以色列·猶太聯合王國之下。之後,猶太部落將領大衛造反,將掃羅所取而代之。在大衛努力領導下,希伯來人的猶太·以色列兩個部落進行了合併,稱以色列·猶太王國。兩部落均稱自己為猶太人。從此,戰火停息,途徑迦南的埃及至中亞商道開始繁榮。新興的以色列·猶太王國藉著商道收取過路費的資本而走上了繁榮的巔鋒。成為了昌盛強大的猶太大民族。

    然而,到了公元前722年,以色列部落亡在了當時的地區霸主亞述帝國手中,獨剩猶太部落苦苦支撐。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自東方而來,直接擊垮了猶太人。讓猶太人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猶太人成為了巴比倫王國的奴隸,做苦役奉獻終生。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拿下了新巴比倫王國,那些被抓到新巴比倫王國的猶太人才得以返籍獲得自由。這是出於波斯的〞人道主義〞精神。然而到了公元前332年,猶太人的救世主又被來自希臘半島的馬其頓人給擊潰了,西端的迦南地區也被瞬間淪陷。從此,迦南地區的猶太人又被漂往世界各地。原土著猶太民族變成了一個屬從少數民族了……再到後來的羅馬帝國時期,猶太人為了擺脫羅馬人的控制,起義引爆了猶太戰爭。戰爭後期,公元115年,猶太人一度將羅馬駐軍完全趕出了今巴勒斯坦地區並戰領了耶路撒冷。但是,那時的羅馬帝國還非常強大,難以制服,很快形勢轉變,猶太起義軍失敗而被鎮壓,出於報復和洩憤,沒有人性的羅馬軍人屠殺了數百萬的猶太人幾被殺光。從此,猶太人被殺成了一個可憐的極小數的少數民族了。當時,除了一部分被奴役的猶太人外,還有數股被流亡到國外求生,是以如此。

    因忙復晚,見諒。

  • 8 # 圖文繪歷史

    公元前600年,所羅門所建立輝煌的猶太人王國一去不復返,內訌和衝突使猶太人分裂成數個部落,強大的巴比倫王國滅掉了猶太國,數萬名猶太貴族被囚禁屠殺,猶太強壯勞力和手工業者在巴比倫強迫服役50年,倖存的猶太人逃離了故土,這是猶太人第一次大離散。

    圖為馬薩達山城堡,公元前40年猶太人大興土木此城堡,1500米長的雙層高牆,12個4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儲備豐富的糧食和武器,猶太人在此城堡多次抵禦外敵。

    公元前200年,馬其頓希臘帝國因強迫猶太人接受希臘文化,掀起了反猶運動,猶太人在馬加比家族的領導下揭竿而起,馬其頓軍隊進行了血腥鎮壓,地盤也被爭來搶去,長期的戰亂使很多猶太平民流落到了南歐、北非、中亞等地,這是猶太人第二次大離散。

    對於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宗教衝突,誰都無法後退,圖為在麥加朝覲的穆斯林。

    公元一世紀,羅馬大軍圍攻耶路撒冷城,猶太人英勇戰鬥,步步為營進行抵抗,羅馬大軍花費數年巨大代價才成功鎮壓,而後羅馬人對猶太人進行瘋狂報復,猶太曆史學家說這次屠殺了150萬,而羅馬歷史學家公佈資料是50萬,不置可否殘酷的報復使猶太人家破人亡,上百萬的猶太人被賣為奴隸,奮起反擊的猶太人組織了起義全幾乎全部喪生,倖存者紛紛逃離了家園流落他鄉,這是猶太人第三次逃離!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數量非常少,只有不到5萬人,佔當地居民7%。

    在古時候,相對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來說,猶太教是異教徒,在信仰上這種非我族類的思想必招到殺伐,每一次的大離散都有猶太人陸續回到耶路撒冷地區定居,但是數量較少,直到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興起,猶太人才大批開始返回巴勒斯坦地區,所以對於在此地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人來說,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 9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古猶太人為何逃離巴勒斯坦?當下的巴勒斯坦人為什麼是阿拉伯人?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彼此聯絡的,司馬就在此一併回答了吧。首先,西方人都信仰《聖經》,那麼《聖經》是怎麼解釋這個問題的呢?《舊約》說:以色列人祖先亞伯拉罕虔敬上帝,上帝與之立約,把一塊“應許之地”賜給以色列。

    而這塊應許之地,就是巴勒斯坦。

    那麼,既然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為什麼後來又不是了呢?

    因為以色列搞不過那些強人。首先是亞述人,接著是巴比倫人,把以色列給滅了,猶太人被髮配到兩河流域,直到波斯帝國出現,滅了巴比倫,猶太人才得以迴歸。

    最後,當羅馬人到來之際,以色列便成了羅馬的小小僕從國。因為羅馬人的暴行,猶太人多次起義,又被多次鎮壓。最終,羅馬人失去了耐心,將耶路撒冷毀滅,猶太人被迫流散到各地——其實羅馬人還算是文明的,如果是蒙古、俄國、日本之類,你覺得猶太人還能有餘種嗎?想想被蒙古屠滅的那些古國,被俄滅絕的那些東北人,被日本殺害的民華人,你會覺得羅馬真的算文明國家。

    從此之後呢?猶太人便散跡在全世界,從西歐到中國,哪裡沒有他們的蹤跡。而巴勒斯坦呢?在兩個羅馬帝國相繼敗亡之後,便逐步成了阿拉伯人的天下。阿拉伯人又是什麼民族呢?按照《聖經》的說法,亞伯拉罕的妾生了個兒子叫以實馬力,這個人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他的妻則稍後也生了個兒子,這個人便是猶太人的祖先。所以似乎可以這麼理解,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其實是兄弟。根據現在的科學檢測,猶太人的DNA和阿拉伯人的最為相近,這也從科學的角度證實了歷史傳說。

    但兄弟為什麼會翻臉成仇呢?因為宗教,阿拉伯人後來信仰了伊斯蘭教,而猶太人則依舊信仰他們的猶太教。不同宗教,便容易產生衝突,而後演變為世代仇殺。

    以色列總理利塔尼亞胡曾言,希特勒當年原本只想驅逐猶太人,但一個叫侯賽尼的人1941年與希特勒會晤時,表示如果將猶太人驅逐,他們會全湧入巴勒斯坦。於是希特勒問:“那我該怎麼辦?”侯賽尼答:“把他們都燒死。”

    這個侯賽尼,是巴勒斯坦的伊斯蘭領袖——當然,利塔尼亞胡的這話是不是真的,咱就不知道了。我們所知的真實就是,當時的巴勒斯坦是英佔,英國發布的《貝爾福宣言》說:“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隨後猶太人便大量回到巴勒斯坦,宣佈以色列建國。而大批猶太人的迴歸,顯然引起了阿拉伯人的不滿。阿拉伯國家聯盟委員會下令攻擊猶太人,哪怕他是個和平的猶太人、不抵抗最好,直接搞定!所以,猶太人便反擊了。隨後,便是大家所知的現實政治。沒多久,巴黎斯坦的阿拉伯人反而變成了強大武力的受害者。

  • 10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猶太人是古代閃米特人的分支,大約起源於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根據《聖經》記載: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先知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曾夢見與天使摔跤的場景,於是他的後裔被稱為以色列人(意味與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兒子和一名女兒,其子均為一族族長,這十二個兒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雅各的幼子後來在埃及成為宰相,晚年的雅各為躲避饑荒率領族人前往埃及與幼子重聚。此後雅各的子孫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大約在公元前1450年他們在部族領袖摩西的率領下走出埃及,遷徙到迦南地區(後來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前11世紀迦南的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便雅憫支派的掃羅成為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一代國王。

    掃羅王在位期間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屢屢擊敗腓力士人,但卻並不擅長國家內部治理。南方的猶大支派趁機擁戴大衛為王,大衛王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國王,如今以色列國旗中間的藍色六角星就是代表大衛王的。大衛在位的四十年中沒有一年不出徵: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亞瑪力人被他打了個遍。以色列王國的版圖在大衛時代空前擴充套件:北起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南至埃及邊境,包括了約旦的西部。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衛將處於鬆散聯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塑造成為真正的統一國家,定都耶路撒冷。大衛死後其子所羅門繼承王位。所羅門王在位時期是古以色列王國的黃金時代:這時以色列的疆域東北到幼發拉底河,東南至亞喀巴灣,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邊界。與此同時以色列已徹底擺脫部族時代,國王的權力開始空前集中——全國被劃分為十二個行政區,在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負責行政治理和收取賦稅的各級官吏以取代原來各支派部族的首領。首都耶路撒冷的城防建設日益加強,所羅門王還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了米吉多、夏瑣、基色等六座設防城邑。這一時期以色列的農業、養馬業、金屬冶煉業都得到空前的發展,所羅門王還以埃拉特港為基地發展海上貿易,他的貿易船隊航行於紅海、地中海,最遠曾到達過非洲、印度等地。一時間四方鄰國皆慕名前來拜訪,因此留下了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的傳說——在舊約聖經《列王紀》第10章中記載:西元前1000年左右來自非洲的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羅門王的智慧而出訪以色列王國。據考證示巴女王來自如今的衣索比亞,她與所羅門王生育了一個兒子曼涅裡克一世,後來曼涅裡克一世成為衣索比亞國王,他的直系後裔統治衣索比亞直到公元1974年,國祚約2800年至2900年,這段時期被稱為埃塞俄比亞歷史上的所羅門王朝時期。傳說曼涅裡克一世在回國即位前所羅門王送給他一個複製的約櫃,但曼涅裡克一世設計換成真的約櫃,但據說以色列政府已在1993年秘密派特種部隊將約櫃運回以色列。儘管約櫃的傳說真假難辨,但可以確定的是:歷史上衣索比亞所羅門王朝的皇室的確有猶太人(或白人)的血統,他們的膚色的確較一般平民要白。如今的以色列政府也承認衣索比亞所羅門王朝皇室是猶太后裔。

    所羅門王死後其子羅波安受到其他支派的反對,羅波安無力平息國內的反對勢力,這導致以色列聯合王國在他手中分裂成為南北兩個國家:北方是由十個支派組成的以色列王國,而南方是由大衛後裔世襲的猶大王國。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被中東兩河流域興起的亞述帝國征服。公元前597年推翻了亞述帝國的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佔了猶大王國的都城耶路撒冷,猶大王國成為新巴比倫王國的屬國,然而猶大王國對此並不甘心,於是在埃及的拉攏之下叛離了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軍圍攻耶路撒冷,在經過長達18個月之久的圍城戰後終於將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隨即將猶太人俘虜到巴比倫城作為自己的奴隸,史稱“巴比倫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攻陷巴比倫城、滅亡了新巴比倫王國,進入巴比倫城的居魯士大帝釋放了作為奴隸的猶太人並允許他們在服從於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鄉建立一個波斯統治下的屬國。就這樣猶太人在被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從巴勒斯坦驅逐走近50年後又在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幫助下重返故土。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國的過程中將猶太人的國家納入到自己的版圖,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部將瓜分了他的帝國,今天以色列所在的地區成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爭奪之地。之後羅馬人龐培佔領了巴勒斯坦地區並將其併入羅馬的敘利亞行省,猶太人開始成為羅馬治下的臣民。公元66~70年猶太人爆發了反羅馬起義,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3年義軍餘部被徹底平定,大批起義者被殺,七萬餘猶太人被賣為奴隸。132年猶太人再次發動起義,到136年這次起義再度被鎮壓。羅馬人在平息起義後徹底摧毀了耶路撒冷城並將猶太人從世代居住的迦南地區驅逐,從此猶太人開始了在世界各地輾轉遷徙的歷史。

    儘管猶太人遷徙的主要方向是歐洲,但這個傳承著商業基因的民族中有相當一部分也參與到當時東西方之間的絲綢之路貿易中。大約相當於中國宋代時期一支兩萬人左右的猶太人來到了中國——和歐洲猶太人所不同的是這支猶太人迅速同化在中華民族大群體中:他們有的也讀著四書五經,參加科舉考試,有的也從事小買賣,有的也耕地務農,跟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別。他們身上唯一保留的猶太人印記就是他們的宗教“一賜樂業”(以色列的諧音)。一賜樂業儘管源自猶太教,但同中華文明以及同樣來自西亞的伊斯蘭文明有不少融合——他們誦希伯來文以典,行割禮,遵守安息日、逾越節、普珥節等節期;與此同時他們不食豬肉,不與異教徒通婚,春秋兩季都去文廟參與祭典。他們的宗教場所和穆斯林一樣稱之為清真寺,也有部分猶太人改宗了伊斯蘭,所以這批猶太后裔在中國目前有的登記為漢族,有的登記為回族。至十九世紀初他們的宗教活動已基本消失,逐漸與當地人民融合同化。相比這些遷徙到中國的猶太人而言:那些在歐洲生活的猶太人遭受了各種歧視、迫害乃至是屠殺,到了19世紀猶太復國主義理念開始應運而生。猶太復國主義者向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世界大國呼籲支援,到1917年11月2日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呼籲在英國得到了迴應——這天英國外交大臣A.J.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L.W.羅思柴爾德表示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這封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這場戰爭中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戰敗,昔日的中東霸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同盟國的成員之一在戰後被作為戰勝方的協約國徹底肢解。猶太人祖先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區被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分割出來成為英國的託管地,猶太人隨即開始大量湧入到巴勒斯坦地區,這激起了和當地的阿拉伯人的衝突。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加強了對猶太人的迫害程度,一時間大量德籍猶太人紛紛遷徙到巴勒斯坦地區,使這一地區的猶太人數量由1919年的65000人猛增到1939年的45萬人,而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則使遷徙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移民數量進一步飆升。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出於對猶太人在二戰中的遭遇的同情普遍贊成猶太人的復國主張,這其中也包括阿拉伯人,不過他們並不贊成讓猶太人在其祖先居住過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用他們的話說:“排猶主義是西方的一種可悲的弊病,而我們從來都不是排猶主義者,然而由西方人導致的這個問題如今卻是在使我們的利益受損的基礎之上予以解決。這公平嗎?既然是德華人對猶太人造成的傷害,為什麼不在德國割出一塊土地供猶太人建國呢?”儘管如此這時已成為戰後世界霸主的美國成為了猶太復國主義最大的外部支持者,而美國為實現自己牽制戰略對手蘇聯以及分化制衡阿拉伯國家的目的仍想方設法使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治理的兩個國家,各自擁有原來的巴勒斯坦地區大約55%和45%的領土。

    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國兩千餘年、已在世界各地四處漂泊的過程中受盡白眼乃至遭遇屠殺的猶太人才在古代猶太人國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宣佈建立以色列國,至此猶太人在四處漂泊兩千餘年後重返故土巴勒斯坦。然而這時阿拉伯人已在巴勒斯坦生活了近千年之久,猶太人的迴歸從一開始就侵犯到了阿拉伯人的利益,雙方的矛盾幾乎無法避免——僅僅就在以色列宣佈建國一天之後的16日凌晨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個阿拉伯國家就集結了4萬多軍隊向以色列發起進攻,此時才剛建國一天的以色列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自己的軍隊。在戰爭的初期階段以色列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完全不是阿拉伯國家的對手,這時以色列的美國盟友及時伸出了援手——開戰的第三天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美國冷戰對手的蘇聯也要求安理會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的進攻。其實這是美、蘇兩個新興的超級大國聯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國的局——這時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國,儘管美、蘇已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然而此時大英帝國尚未完全解體,餘威猶在,於是急於上位的美、蘇兩國就聯手做了這個局。很快英國因為國內財政的問題而有求於美國,不得不向美國屈服,阿拉伯國家就這樣失去了外部支援。失去外部支援的阿拉伯國家接受了安理會的停火決議,而以色列方面抓住這一緩衝時間擴充兵員、採購武器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軍事改組。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這次選擇主動發起進攻,這次進攻一直持續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備戰的時期阿拉伯國家之間卻爆發了內部的紛爭,這回輪到阿拉伯人在以軍面前節節敗退了。內訌中的阿拉伯國家各自分頭和以色列開啟了停戰談判:其中約旦與以色列的談判於3月2日在羅得島開始進行,4月3日以色列、外約旦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以色列承認外約旦與約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併,而以色列則得以控制了越過卡梅爾山脈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戰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對特拉維夫和哈德臘東部沿海平原的軍事威脅。以色列就這樣贏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新興的以色列國家因此得以生存。然而第一次中東戰爭並未能解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糾紛,相反雙方的矛盾進一步增長導致雙方在此後又爆發了四次中東戰爭,結果一連五仗打下來國土面積只有2574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只有854.7萬的彈丸小國以色列是屢戰屢勝,而在軍隊規模上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阿拉伯國家卻屢戰屢敗。儘管以色列連續贏得了五次中東戰爭的勝利,可這並無助於阿以矛盾的解決,迄今為止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仍處於對立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會在日韓部署中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