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大人

    人參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以及灰黴病、白粉病、菌核病、黑斑病、疫病、炭疽病、根腐病、鏽腐病、紅鏽病、細菌性病害、病毒病、日灼病等;主要蟲害有金針蟲、蠐螬、地老虎、螻蛄、草地螟、土蝗、柳沫蟬、食心蟲等。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

    一、有機人參病害及防治

    (一)人參立枯病

    人參立枯病是人參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生普遍,危害嚴重,可造成苗期成片倒伏死亡,嚴重影響人參保苗率和參苗質量。

    1.為害症狀

    多發生在土壤乾溼交界處。染病部位初期呈梭形、黃褐色斑點,逐漸凹陷,橫向擴充套件繞頸一週時,頸部呈褐色環狀溢縮,導致莖葉逐漸萎蔫,參苗站立枯死。參苗受害嚴重時,葉片萎蔫下垂,頸部變軟、彎曲、成片倒伏。溼度大時病部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種子受害則導致腐爛;未出土幼苗受害則死在土中,造成缺苗斷壟。

    2.病原菌

    病原菌為真菌半知菌亞門、絲核菌屬。病原菌菌絲分隔明顯,初期無色,老熟時黃褐色,多呈直角分枝,分枝基部多略縊縮且具分隔。老熟菌絲常形成串狀的桶形細胞,逐漸聚集交織形成菌核。菌核似菜籽或米粒大小,深褐色。有性繁殖階段自然條件下很少形成。

    3.發病規律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菌核狀態在土壤中越冬,參籽也可攜帶菌核。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翌年春土壤溫度適宜時,病菌萌發可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染植株,以後發病植株產生病菌,可向四周蔓延,擴大危害。

    立枯病病菌對溼度要求不嚴,適宜生長溫度20℃-30℃。春季溫度連續偏低、溼度大時易侵染。在參苗過密、鬱閉窩風條件下,植株發育不良,幼苗抗病能力減弱,病菌易侵染幼苗。立枯病通常較猝倒病要求溫度稍高,發生稍晚。吉林省一般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高峰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危害。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秋播田要在早春及時鬆土覆膜,提高地溫;(2)及時挖好排水溝,嚴防雨水滲灌參床;(3)及時鬆土、除草、減少土壤板結;(4)嚴防參棚漏雨,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降低土壤溼度;(5)清除發病區域病株,土壤消毒,控制蔓延。

    藥劑防治:(1)種子消毒,溫湯浸種後,用哈茨木黴菌根部型進行拌種,1kg種子使用50g哈茨木黴菌根部型;(2)土壤消毒,播種前,使用銳真(枯草芽孢桿菌)或複合芽孢桿菌進行土壤處理;(3)畦面消毒,參苗早春出土前,使用哈茨木黴菌根部型2g/㎡噴灑床面,借雨水使藥液均勻滲入2-5cm苗床土層;(4)病區處理,哈茨木黴菌根部型稀釋500倍液澆灌病區,使藥液滲透進病區層,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二)人參猝倒病

    人參猝倒病是人參苗期病害,發生普遍,分佈較廣,嚴重時可使人參成片倒伏死亡。猝倒病主要侵害2年生以下幼苗莖基部。

    1.發病症狀

    發病部位一般為近地表處幼苗莖基部。染病初期呈水漬狀、青褐色,幼莖很快縱向縊縮成線狀,幼苗尚未萎蔫時及倒伏,故稱“猝倒”。條件適宜時,倒苗處表面及附近床土表面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嚴重時倒伏參苗表現“圖斑狀”死苗區。

    2.病原菌

    病原菌為真菌鞭毛菌亞門、腐黴菌屬。病原菌菌絲無色,無隔膜,菌絲頂端或中間形成孢子囊,孢子囊無色,不規則形或者呈姜瓣型,其內形成無色的腎形遊動孢子。有性繁殖階段形成光滑的球形卵孢子。

    3.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的形態在土壤中越冬。病菌腐生性強,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以上,富含有機質土壤中存活較多病菌可以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入寄主,在表皮的薄壁細胞組織中繁殖、擴充套件、蔓延,以後染病部產生新的菌體,進行重複感染。

    病原菌主要透過風、雨、流水傳播。最適侵染溫度為16℃-20℃。在氣溫較低,空氣溼度或者土壤溼度過大,參苗過密、鬱閉窩風等條件下,植株發育不良,幼苗抗病力減弱,病菌易乘機侵害幼苗病害嚴重。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做苗床,苗床要平整,床土要疏鬆;(2)施用高效有機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質,抑制病原菌繁殖;(3)播種不宜過密,適時間苗,防止參棚潲雨和漏雨。

    藥劑防治:(1)土壤消毒,播種前隨生物肥一起撒施銳真(枯草芽孢桿菌)或複合芽孢桿菌進行土壤處理;(2)種子處理,1kg種子用50g哈茨木黴菌根部型進行拌種;(3)畦面消毒,參苗早春出土前,用哈茨木黴菌根部型噴灑床面,用量為2g/㎡,借雨水使藥液均勻滲入2-5cm床土層;(4)病區處理,使用哈茨木黴菌根部型500倍液澆灌病區,使藥液滲透進病區層,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三)人參根腐病

    人參根腐病是人參較嚴重的一種病害。一般侵害3年生以上的參根,嚴重影響人參產量和質量。

    1.發病症狀

    病菌主要侵害幼苗根部和莖基部(地表以下頸部),腐爛參根呈黑褐色溼腐狀,後期槽朽狀,僅存中空的根皮。被害參苗地上部初期無明顯症狀,中後期褪綠變黃,萎蔫死亡。

    2.病原菌

    人參根腐病主要由腐皮鐮刀菌侵染所致。腐皮鐮刀菌為半知菌亞門、鐮刀菌屬真菌。根腐病病菌菌絲纖細、無色、有隔。大型分生孢子無色、鐮刀型、稍彎曲,具3-5個分隔;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單孢、橢圓至卵圓形;病菌的菌絲和大型分生孢子上可產生淡褐色、圓形、厚壁的厚垣孢子。

    3.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的形態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透過流水和帶菌堆肥傳播蔓延。鐮孢菌主要從傷口侵入人參根部,病部產生新的病菌再次進行侵染,擴大侵害。根腐病病菌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為29℃-32℃。根腐病主要發生在7-8月份高溫多雨的季節,參床低窪、溼度過大、雨季排水不良等發病重。常造成參根腐爛,參苗成片死亡。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注意防旱、排澇,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及時挖好排水溝,嚴防雨水漫灌參床;(2)及時鬆土除草,減少土壤板結,以利於降低土壤溼度和提高地溫;(3)嚴防參棚潲雨、漏雨,高溫季節注意排水通風,降低土壤溫溼度;(4)發現病株及時挖除,用塑膠袋包裹帶出參地,進行深埋或焚燬,並用有效藥劑進行隔離預防,控制蔓延。

    藥劑防治:(1)土壤消毒,播種、移栽前用波爾多液或松脂酸銅噴灑床面,藉助雨水使藥滲透進土壤深層,降低病原菌數量;(2)種子、種栽處理,1kg種子用50g哈茨木黴菌根部型進行拌種;或者稀釋50倍蘸種栽後移植,春季種植或者移栽,在出苗或者移栽後1個月內,哈茨木黴菌根部型灌根或者拌土均勻撒施,用量為4g/㎡。以後每隔三個月,施用哈茨木黴菌根部型一次,每次2g/㎡。注意初春或者晚秋帶有藥液的種栽移植易發生凍害,所以藥瀝乾後移植,在瀝乾過程中避免Sunny直曬。(3)病區處理,發現病株及時移除並用塑膠袋包裹帶出參地進行深埋或者焚燬;並用藥液進行處理。哈茨木黴菌根部型稀釋適當倍數進行灌根,2-4g/㎡,間隔三個月用一次,拌土撒施或者灌根。(4)移栽或者播種的第二年進行預防用藥,初春池面消毒,哈茨木黴菌根部型稀釋適當倍數噴灑池面,4 g/㎡;以後每隔三個月使用哈茨木黴菌根部型進行灌根或者拌土撒施一次,2g/㎡;第三年、第四年….從早春池面消毒開始重複用藥。(5)土壤調理,可透過接入有益菌或者生物有機肥等能和病原菌產生拮抗作用的物質,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每年早春施肥,加入銳真(枯草芽孢桿菌),並加入益微菌劑,或EM菌劑。

    (四)人參鏽腐病

    人參鏽腐病是侵害人參根部的首要病害,可侵害各齡參根。

    1.發病症狀

    參根病部初期呈黃褐色小點,逐漸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鏽褐色病斑。病斑邊緣隆起、中部微陷,病健交界明顯。輕病參根,表皮完好,僅表皮下幾層細胞受害,不深入根肉組織;受害嚴重者,表皮破壞呈鏽斑狀,且深入根肉組織,發生褐色病變,病斑處積聚大量鏽粉狀物,呈幹腐狀或主根橫向爛掉。地上部植株矮小、葉片不展,呈紅褐色,最終枯萎死亡。越冬芽孢出現黃褐色病斑,病重時在地下腐爛,不能出苗。

    2.病原菌

    人參鏽腐病由鏽腐柱胞菌等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均為真菌半知菌亞門、柱孢屬。鏽腐病病菌菌絲繁茂,有隔,初期呈白色,多直而具分枝;分生孢子多位圓柱形、無色、單孢或具1-3個隔膜。菌絲和分生孢子內可產生近球形、褐色的厚垣孢子。

    3.防治方法

    同人參根腐病。

    (五)人參灰黴病

    人參灰黴病是近幾年發生嚴重趨重的病害,發病率可達40%以上,是人參主要病害之一。灰黴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莖稈和果實,發病嚴重時亦可侵害根部。

    1.發病症狀

    病菌多從受凍害壞死和掐斷的花梗處侵染髮病,殃及葉柄,致使葉柄腐爛、脫落。莖基部受害多發生於近地表處,莖上病斑呈橢圓形、灰褐色,明顯可見灰色黴狀物。葉片受害多從葉尖和葉緣開始侵染,初期為水浸狀、褐色斑點,病斑擴充套件迅速,呈青褐色至灰褐色較大病斑,多生出灰色黴狀物。果實受害呈褐色,多生有褐色黴狀物。根部受害呈淺褐色軟腐,多生有灰色黴狀物。

    2.病原菌

    人參灰黴病病原菌為真菌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呈淡色,有隔。分生孢子梗較長,多直立,褐色、有隔,頂端具分枝;分枝頂端膨大成頭狀,其上密生小柄,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葡萄穗狀,故而得名“葡萄孢”。分生孢子球形至卵球形、淡色、單孢,後期可形成黑色、不規則的菌核。

    3.發病規律

    灰黴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的形態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翌年病菌孢子或菌絲萌發,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可直接侵染幼莖,但多經傷口侵染。掐花感病及風雨淋濺、農事操作是病害傳播的主要途徑。在人參生育期內,可進行多次再侵染,蔓延迅速。持續低溫、多雨是病害發生流行的適宜條件。參苗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土壤板結、氮肥過多等均有利於本病的發生和流行。一般5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中旬-8月中旬均為發病盛期。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早春管理:①注意排水,嚴防雪水和雨水漫灌參床;②徹底清除畦面與作業道里面的乾枯莖、葉,減少病菌侵染源;③及時鬆土,苫膜;④預防凍害。(2)夏季管理:①勤觀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塑膠袋包裹後帶出參地,集中銷燬,消滅傳染源;②及時遮光,光照過強極易灼傷葉片,益於灰黴病菌侵入,並且留籽田不利於保花保果;③防止漏雨、潲雨。入伏前必須及時遮蔭、修補參棚。入伏到立秋間必須適時扶苗、揻苗。

    藥劑防治:哈茨木黴菌葉部型或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進行葉面噴霧,兩者可交替使用。

    二、有機人參蟲害及防治

    (一)金針蟲

    金針蟲又叫姜蟲、黃蚰蜒等,屬於鞘翅目、叩甲科。

    1.為害特徵及習性

    主要是幼蟲為害人參地下部分根莖,一般從參根到地表10cm,絕大多數在5-8cm處為害。金針蟲喜低溫而不耐高溫。春季在地下10cm處地溫達到9℃時開始活動,夏季當土溫達到22℃以上時,幼蟲潛入土中越夏。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中旬是為害人參的高峰期。土壤溼度大、黏重時適合幼蟲活動。

    1-2年生參苗被害時,幼莖僅剩纖維和表皮部分,被食成絲狀,造成幼苗倒伏或將地上部的莖葉拉至地表。3年生人參被害時,多數金針蟲蛀入人參根中取食。人參受害後,停止生長,品質變劣,產量下降;重者細菌從傷口浸染,致使參根全部腐爛。

    2.形態特徵

    溝金針蟲體色成黃褐色(初孵化時白色),體型較寬,扁平,胸腹背面有1條縱溝;細胸金針蟲體色成淡黃褐色(初孵時白色半透明),體形細長,呈圓筒狀。

    3.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1)秋翻、春翻地耙耱殺卵;(2)消滅田間雜草;(3)誘殺防治,一是黑光燈誘殺成蟲,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三是毒餌誘殺幼蟲,四是堆草誘殺幼蟲,或人工捕捉。

    藥劑防治:在栽參或春季摟池子時,將殺蟲劑噴撒在池面上,或春季結合鬆土及追肥進行溝施。播種期使用15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500-1000g/畝,播種後使用15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1000-2000g/畝。使用前,將白僵菌與細土或沙混勻,或與草木灰、穀殼、麥麩等混勻,進行溝施、穴施或撒施於作物根部四周。

    (二)螻蛄

    螻蛄又叫地拉蛄、土狗、水狗,屬直翅目、螻蛄科。以華北螻蛄為害較重。

    1.為害特徵及習性

    成蟲和若蟲在土中咬食剛播下的種子,特別是剛發芽的種子,也咬食人參的嫩莖、主根和根頸。

    2.形態特徵

    成蟲:提倡36-55mm,前胸寬7-11mm,呈黃褐色,近圓桶形。前翅覆蓋腹部不到1/3,前足腿節下緣彎曲,後足脛節背面內側棘刺1-2個或消失。

    卵:呈橢圓形,長1.6-1.8mm、寬1.1-1.3mm。剛產出的卵呈乳白色有光,後變為黃褐色、暗灰色。

    若蟲:剛孵出的若蟲呈乳白色,體長2.6-4mm;脫皮1次後呈淺黃褐色,體長3.6-4mm;5-6齡後體色與成蟲相似;末齡若蟲體長36-40mm。

  • 2 # 小哼唧vlog

    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特意去學習了一下,說說我的學習收穫吧

    第一個:立枯病 又名土掐病,病原土裡的病菌感染,這種病一般發生在人參發葉期間,土裡乾溼交接部位發病,幼苗會折倒死亡。

    第二種斑點病 是因為病原菌感染,主要發病在葉片上面嚴重會導致葉片掉落種子亦呈不同程度的黑色。

    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園工作,及時清除並燒燬病原體。②展葉初期用多抗黴素100~200單位,展葉後特別是進入雨季可改噴1:1:120波爾多液、50%撲海因500~800倍液或咪唑黴400倍液等,宜交替使用。③發病嚴重的地塊,隨即用100單位多抗黴素或1%硫酸銅液對參畦作業道及參擁進行全面消毒。

    (3)疫病 又名“搭拉手巾”,病原是真菌中一種藻狀菌。此病主要危害葉片,根部亦可受害。病葉呈暗綠色水漬狀。根受害後呈淺黃褐色軟腐狀,根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黃褐色不規則花紋。雨季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立刻拔掉,並用銅銨合劑門:(1:1:1500)、1%硫酸銅或70%敵克松500倍液對病穴及周圍土進行消毒,防止蔓延。加強田間管理,雨季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40%乙磷鋁3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液或淋澆植株中下部和土面,最好大雨後噴灑,7~10天1次,連續2~3次。

    (4)鏽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芽苞,莖基部也可受害。根上病斑鏽紅色,逐漸擴大,造成根部腐爛。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裁參選擇無病的植株,避免造成傷口,用200毫升/升浸根10分鐘,或用5%多菌靈500倍液浸參根15分鐘,栽前每平方米用多菌靈0.01-0.015千克進行畦土消毒,土壤要充分翻倒,均勻後再栽參。雨季及時排水,及時拔去死亡病株,用石灰處理病穴。發病期用50%多菌靈或用50%的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菌核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子囊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腐爛後只剩表皮,內外均有褐色鼠糞狀菌核。

    防治方法:用50%速克靈或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1%~0.3%拌種,或用上述藥劑及40%菌核淨500倍液澆灌。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生石灰或1%- 5%石灰乳病穴消毒。

    (6)根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裡灰黑色溼腐。

    防治方法:雨季及時排水,避免溼度過大。種植時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70%土菌消或50%福美雙處理土壤,結合發病期用上述藥劑500倍液澆灌也有防治效果。

    (7)蠐螬 又名“白地蠶”,屬鞘翅目金龜子科。以幼蟲為害,咬斷參苗或咀食參根,造成斷苗,斷根空洞,為害嚴重。白天常在被害株根際或附近上下3~6釐米處找到。

    (8)地老虎 又名“地蠶”、“烏地蠶”等,屬鱗翅目夜蛾科,主要有小老虎和黃地老虎。以幼蟲為害,咬斷根莖處。白大常在被害株根際或附近表上下找到。

    (9)螻蛄 又名“土狗”,“拉拉蛄”等,屬直翅目螻蛄科,主要有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兩種。成蟲或若蟲咬斷幼苗並在土中做隧道,被害苗斷處常呈麻絲狀。

    (10)金針蟲 又名叩頭蟲,屬鞘翅目叩頭蟲科,主要有細胸金針蟲和溝金針蟲兩種。以幼蟲傷害幼苗根部。

    以上四類地下害蟲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①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

    ②燈光誘殺成蟲。在田間用黑光燈或馬燈或電燈進行誘殺,燈下放置盛蟲的容器,內裝適量水,水中搞少許煤油即可。

    ④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的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⑤毒餌誘殺。25克氯母乳油拌炒香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 3 # 小巧的農村生活

    人參立枯病

    1.症狀。由立枯絲核菌和鐮刀菌侵染所致。使小苗不能出土,或出土後侵害幼苗莖部,距表土3∼5釐米的乾溼土交界處。被害部位呈淺黃褐色,逐漸變成深黃褐色,形成凹陷長斑,深入莖內部而腐爛,擴大後病部呈黑褐色環狀縊縮,隔斷輸導組織,使參苗倒伏死亡。可見病部纏繞白菌絲粘著土粒。

    2.防法。一是選用疏鬆的土壤,含砂量在15∼20%,通透性好,滲水性強,易提高地溫,避免土壤溼度過大,減少發病條件。二是用隔年地。刨地後休閒一年,使土壤充分腐化,提高抗病能力。三是拌種。每公斤種子用 95%綠亨一號1∼1.5克拌種。四是浸種浸苗。播前用80%綠亨二號800倍液浸種浸苗10∼15分鐘。五是土壤消毒。播前用95%綠亨一號3000倍液噴灑床面。六是發病後用80%綠亨二號600∼800倍液噴霧控制發病。

    彈倒炳

    1.症狀。由腐黴菌侵染所致。發病初期人參幼莖出現水浸狀暗色病斑,自表土處向上下蔓延,暗褐色的軟腐很快擴大,患處收縮變軟,最後植株猝倒死亡。如參床溼度過大,病部密生白色綿狀黴。死亡植株腐爛後,表面和周圍的土壤出現一層灰白色的黴狀物,即菌絲體。

    2.防治。一是使參床排水良好,土壤疏鬆,通風透光,防止參棚漏雨,避免土壤溼度過大,減少發病條件。二是發現病株立即拔掉,減少傳染。三是用 95%綠亨一號3000倍液灌注病株根部。四是發病後用 80%代森鋅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疫病

    1.症狀。由疫黴菌侵染所致。初期葉片上病斑呈水浸狀,無邊緣,暗綠色。空氣溼度大時,病部出現黃白色黴層,即分生孢子,莖部感病呈水浸狀,逐漸擴充套件,軟化腐敗,爛根後常有細菌侵入並有腥臭味;後期外表皮常有白色菌絲。此病蔓延很快,發現中心病株3∼5天后,四周植株可見感病。

    2.防治。一是加強田間管理。防止參棚漏雨,床面覆蓋落葉,創造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預防疫病的發生。二是及時拔除中心病株。用95%綠亨一號3000倍液噴灑病穴,殺死病菌。三是雨季每隔10天用世高1500∼2000倍液或58%的瑞毒黴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葉的正反面、莖、果實、床面都要噴到,防止病害的發生。

    黑斑病

    1.症狀。由黑斑病菌侵染所致。發病初期葉片有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浸狀斑點,逐漸擴大呈褐色或暗褐色的大病斑,後期中央變淡黃褐色,乾燥後易破裂。常互相匯合,使葉片枯死。莖葉、花梗上的病斑,初期呈暗綠色橢圓形長斑,逐漸變黃褐色向上下伸展迅速,中間凹陷變黑,空氣溼度大時,生一層黑色黴狀物,即病源菌的子實體。

    2.防治。一是及時清除病葉、病果,病殘體用火燒掉,消滅菌源。二是人參展葉後用80%綠亨二號600∼8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噴一次,防止發病。發病後用58%瑞毒黴錳鋅可溼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連噴2∼3次。莖斑處可用刀片割掉,把綠亨二號調成糊狀塗抹,可控制病害蔓延。炭疽病

    1.症狀。由炭疽病菌侵染所致。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暗綠色小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逐漸擴大變為褐色,中央黃白色,邊緣清楚,有時邊緣紅褐色,中央淡褐色,並有同心輪紋,上生有黑色小點,乾燥時易破碎穿孔,多雨時易腐爛,危害嚴重的病葉,斑點多而密集,葉片常連葉柄從植株上脫落。

    2.防治。一是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二是出苗前噴95%綠亨一號3000倍液床面消毒。三是出苗展葉後用80%綠亨二號600∼8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噴一次。發病後用80%代森鋅800倍液或45%代森銨800倍液,連噴2∼3次,控制病害蔓延。

    鏽腐病

    1.症狀。由鏽腐病菌侵染所致。危害人參的根部,病斑初期為黃白色小點,逐漸擴大融合,呈不規則形的鐵鏽樣黃褐色病斑,邊緣稍隆起,中央微陷,與健部界線分明,嚴重時導致幹腐和軟腐使人參根部腐爛,不能藥用或沒有產量。參根感病後,地上部表現植株矮小,葉片不展,葉片上出現紅褐色或黃褐色斑點,以致全部變紅枯萎死亡。

    2.防治。一是選用地勢高,坡度稍大,排水良好的地塊,減少發病條件。二是用95%綠亨一號3000倍液噴灑床面進行土壤處理。三是翻栽時選用無病無傷的苗,栽前用80%綠亨二號800倍液浸苗10∼15分鐘,稍晾乾後移栽。四是整形下須時,將80%綠亨二號調成糊狀,塗抹傷處防止發病。

    菌核病

    1.症狀。由核盤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根部,感病初期外部生少許白色絨狀菌絲體,內部呈軟腐狀態,以後形成不規則的黑色鼠糞狀粒,這是菌核。該病蔓延極為迅速,前期地上部分幾乎與健株一樣,早期很難識別,地上莖葉表現萎蔫時,參根已腐爛不堪。

    2.防治。一是選用地勢高,排水好的地塊,早鬆土,勤鬆土,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二是栽前用菌核利、多菌靈各10∼15克施入1平方米床面上滅菌。三是發病後用菌核利500∼800倍液或80%代森鋅800倍液噴霧,控制病害蔓延。

  • 4 # 奇沃奇異莓

    (1)立枯病 又名土掐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該病主要發生在出苗展葉期,一至三年人參發病重。受害參苗在土表下乾溼土交界處的莖部呈褐色環狀縊縮,幼苗折倒死亡。

    防治方法:①播前1~2月,每平方米用氯化苦80~120毫升燻蒸土壤。做床時,每平方米施入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0.01~0.015千克,拌人3-5釐米深的土層內進行土壤消毒,然後再播種。若與敵可松或甲霜靈混用,可兼治由腐黴菌引起的碎倒病。或以每100千克種子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0.4~0.8千克與70%土菌消可溼性粉劑0.4~0.7千克混合均勻後拌種,或者用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0.5千克拌種。②苗床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上述藥劑澆灌床面,防止蔓延。

    (2)斑點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紅熟時也可受害。葉片產生不規則形或近圓形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片早期脫落。紅熟果實受害後變黑色乾癟,種子亦呈不同程度的黑色。

    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園工作,及時清除並燒燬病原體。②展葉初期用多抗黴素100~200單位,展葉後特別是進入雨季可改噴1:1:120波爾多液、50%撲海因500~800倍液或咪唑黴400倍液等,宜交替使用。③發病嚴重的地塊,隨即用100單位多抗黴素或1%硫酸銅液對參畦作業道及參擁進行全面消毒。

    (3)疫病 又名“搭拉手巾”,病原是真菌中一種藻狀菌。此病主要危害葉片,根部亦可受害。病葉呈暗綠色水漬狀。根受害後呈淺黃褐色軟腐狀,根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黃褐色不規則花紋。雨季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立刻拔掉,並用銅銨合劑門:(1:1:1500)、1%硫酸銅或70%敵克松500倍液對病穴及周圍土進行消毒,防止蔓延。加強田間管理,雨季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40%乙磷鋁3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液或淋澆植株中下部和土面,最好大雨後噴灑,7~10天1次,連續2~3次。

    (4)鏽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芽苞,莖基部也可受害。根上病斑鏽紅色,逐漸擴大,造成根部腐爛。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裁參選擇無病的植株,避免造成傷口,用200毫升/升浸根10分鐘,或用5%多菌靈500倍液浸參根15分鐘,栽前每平方米用多菌靈0.01-0.015千克進行畦土消毒,土壤要充分翻倒,均勻後再栽參。雨季及時排水,及時拔去死亡病株,用石灰處理病穴。發病期用50%多菌靈或用50%的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菌核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子囊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腐爛後只剩表皮,內外均有褐色鼠糞狀菌核。

    防治方法:用50%速克靈或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1%~0.3%拌種,或用上述藥劑及40%菌核淨500倍液澆灌。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生石灰或1%- 5%石灰乳病穴消毒。

    (6)根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裡灰黑色溼腐。

    防治方法:雨季及時排水,避免溼度過大。種植時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70%土菌消或50%福美雙處理土壤,結合發病期用上述藥劑500倍液澆灌也有防治效果。

    (7)蠐螬 又名“白地蠶”,屬鞘翅目金龜子科。以幼蟲為害,咬斷參苗或咀食參根,造成斷苗,斷根空洞,為害嚴重。白天常在被害株根際或附近上下3~6釐米處找到。

    (8)地老虎 又名“地蠶”、“烏地蠶”等,屬鱗翅目夜蛾科,主要有小老虎和黃地老虎。以幼蟲為害,咬斷根莖處。白大常在被害株根際或附近表上下找到。

    (9)螻蛄 又名“土狗”,“拉拉蛄”等,屬直翅目螻蛄科,主要有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兩種。成蟲或若蟲咬斷幼苗並在土中做隧道,被害苗斷處常呈麻絲狀。

    (10)金針蟲 又名叩頭蟲,屬鞘翅目叩頭蟲科,主要有細胸金針蟲和溝金針蟲兩種。以幼蟲傷害幼苗根部。

    以上四類地下害蟲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①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

    ②燈光誘殺成蟲。在田間用黑光燈或馬燈或電燈進行誘殺,燈下放置盛蟲的容器,內裝適量水,水中搞少許煤油即可。

    ④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的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⑤毒餌誘殺。25克氯母乳油拌炒香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 5 # 落寞的凡凡

    立枯病屬於人參的常見症狀。

    防治方法:①播前1~2月,每平方米用氯化苦80~120毫升燻蒸土壤。做床時,每平方米施入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0.01~0.015千克,拌人3-5釐米深的土層內進行土壤消毒,然後再播種。若與敵可松或甲霜靈混用,可兼治由腐黴菌引起的碎倒病。或以每100千克種子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0.4~0.8千克與70%土菌消可溼性粉劑0.4~0.7千克混合均勻後拌種,或者用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0.5千克拌種。②苗床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上述藥劑澆灌床面,防止蔓延。

    (2)斑點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紅熟時也可受害。葉片產生不規則形或近圓形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片早期脫落。紅熟果實受害後變黑色乾癟,種子亦呈不同程度的黑色。

    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園工作,及時清除並燒燬病原體。②展葉初期用多抗黴素100~200單位,展葉後特別是進入雨季可改噴1:1:120波爾多液、50%撲海因500~800倍液或咪唑黴400倍液等,宜交替使用。③發病嚴重的地塊,隨即用100單位多抗黴素或1%硫酸銅液對參畦作業道及參擁進行全面消毒。

    (3)疫病 又名“搭拉手巾”,病原是真菌中一種藻狀菌。此病主要危害葉片,根部亦可受害。病葉呈暗綠色水漬狀。根受害後呈淺黃褐色軟腐狀,根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黃褐色不規則花紋。雨季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立刻拔掉,並用銅銨合劑門:(1:1:1500)、1%硫酸銅或70%敵克松500倍液對病穴及周圍土進行消毒,防止蔓延。加強田間管理,雨季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40%乙磷鋁3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液或淋澆植株中下部和土面,最好大雨後噴灑,7~10天1次,連續2~3次。

    (4)鏽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芽苞,莖基部也可受害。根上病斑鏽紅色,逐漸擴大,造成根部腐爛。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裁參選擇無病的植株,避免造成傷口,用200毫升/升浸根10分鐘,或用5%多菌靈500倍液浸參根15分鐘,栽前每平方米用多菌靈0.01-0.015千克進行畦土消毒,土壤要充分翻倒,均勻後再栽參。雨季及時排水,及時拔去死亡病株,用石灰處理病穴。發病期用50%多菌靈或用50%的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菌核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子囊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腐爛後只剩表皮,內外均有褐色鼠糞狀菌核。

    防治方法:用50%速克靈或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1%~0.3%拌種,或用上述藥劑及40%菌核淨500倍液澆灌。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生石灰或1%- 5%石灰乳病穴消毒。

    (6)根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裡灰黑色溼腐。

    防治方法:雨季及時排水,避免溼度過大。種植時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70%土菌消或50%福美雙處理土壤,結合發病期用上述藥劑500倍液澆灌也有防治效果。

    (7)蠐螬 又名“白地蠶”,屬鞘翅目金龜子科。以幼蟲為害,咬斷參苗或咀食參根,造成斷苗,斷根空洞,為害嚴重。白天常在被害株根際或附近上下3~6釐米處找到。

    (8)地老虎 又名“地蠶”、“烏地蠶”等,屬鱗翅目夜蛾科,主要有小老虎和黃地老虎。以幼蟲為害,咬斷根莖處。白大常在被害株根際或附近表上下找到。

    (9)螻蛄 又名“土狗”,“拉拉蛄”等,屬直翅目螻蛄科,主要有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兩種。成蟲或若蟲咬斷幼苗並在土中做隧道,被害苗斷處常呈麻絲狀。

    (10)金針蟲 又名叩頭蟲,屬鞘翅目叩頭蟲科,主要有細胸金針蟲和溝金針蟲兩種。以幼蟲傷害幼苗根部。

    以上四類地下害蟲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①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

    ②燈光誘殺成蟲。在田間用黑光燈或馬燈或電燈進行誘殺,燈下放置盛蟲的容器,內裝適量水,水中搞少許煤油即可。

    ④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的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⑤毒餌誘殺。25克氯母乳油拌炒香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 6 # 硒客

    人參原指野山參,價格昂貴,今近幾十年已經很難看到野山參了,世面基本都是種植參,價格也很便宜,所以,沒必要太……

  • 7 # 三五農村小夥彬哥

      1.危害症狀

      疫病主要侵害葉片,基和根部亦可受害。7~8月雨季溼度大時發生。4年生以上植株發病尤重。葉上病斑呈水漬狀,暗綠色。根部染病,呈黃褐色軟腐,根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現黃褐色不規則花紋,有腥臭味。

      2.防治方法

      ①保持參畦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

      ②增施磷肥、鉀肥;

      ④發病前用1:1:12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噴2~3次。

      二、人參菌核病

      1.危害症狀

      人參菌核病要侵害4年生以上參根,芽苞、蘆頭亦可被害。根部發病初期外觀無異常,但內部組織鬆軟,指壓易碎,後逐漸呈灰黑色軟腐。病株地上莖葉前期略呈皺縮,後期枯萎死亡。春秋兩季溫度低、溼度大及土壤透氣不良時,易發生蔓延。

      2.防治方法

      ①注意排水,防止參畦溼度過大;

      ②發現病株,帶土挖出,病穴用5%石灰乳消毒,再換入無病土;

    人參

      三、人參立枯病

      1.危害症狀

      在人參出苗展葉期的1~3年生人參發病重,受害參苗在土表下乾溼土交界的莖部呈褐色環狀縊縮,幼苗折倒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播種前每畝用50%多菌靈3千克處理土壤;

      ②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病區;

      ④加強田間管理,保持通風,避免土壤溼度過大。

  • 8 # 三農領域者世楷

     1.危害症狀

      疫病主要侵害葉片,基和根部亦可受害。7~8月雨季溼度大時發生。4年生以上植株發病尤重。葉上病斑呈水漬狀,暗綠色。根部染病,呈黃褐色軟腐,根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現黃褐色不規則花紋,有腥臭味。

      2.防治方法

      ①保持參畦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

      ②增施磷肥、鉀肥;

      ④發病前用1:1:12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噴2~3次。

      二、人參菌核病

      1.危害症狀

      人參菌核病要侵害4年生以上參根,芽苞、蘆頭亦可被害。根部發病初期外觀無異常,但內部組織鬆軟,指壓易碎,後逐漸呈灰黑色軟腐。病株地上莖葉前期略呈皺縮,後期枯萎死亡。春秋兩季溫度低、溼度大及土壤透氣不良時,易發生蔓延。

      2.防治方法

      ①注意排水,防止參畦溼度過大;

      ②發現病株,帶土挖出,病穴用5%石灰乳消毒,再換入無病土;

    人參

      三、人參立枯病

      1.危害症狀

      在人參出苗展葉期的1~3年生人參發病重,受害參苗在土表下乾溼土交界的莖部呈褐色環狀縊縮,幼苗折倒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播種前每畝用50%多菌靈3千克處理土壤;

      ②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病區;

      ④加強田間管理,保持通風,避免土壤溼度過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隋唐小說中,參與人數最多,最為慘烈的是哪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