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美華人怕死倒是真的,但是打仗的時候,美國士兵怕是沒看出來哪裡怕死。美華人在太平洋上那些島礁裡,和日本人廝殺的場景下,美軍沒看出哪裡怕死來,傷亡高低,也並不是用是否怕死而決定的,重點在怎麼打。

    美華人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數量質量都是可以得到保證的,有這些東西,完全可以透過裝備碾壓,來避免傷亡。美華人用科技化、資訊化,告訴全世界,該怎麼打仗,打仗,不是用人命來填。戰爭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去進行,美華人選擇的是用先進的武器去解決。

    海灣戰爭為例,薩達姆手下上百萬軍隊,美軍持續空襲下,薩達姆的軍隊壓根連美軍士兵在哪都看不見,看都看不見,你哪來的傷亡?海灣戰爭最後階段,美軍地面出兵一百個小時,解決戰鬥,伊拉克宣佈停火。美軍選擇的就是資訊化作戰,結合空中地面優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直接地面出兵。按照人們設想的劇本應該就是,美國派出幾十萬地面部隊,冒冒失失的衝進去,然後血流成河。這是傳統的作戰理念和思想,但是,美華人沒這麼做,然而恰恰這個是人們最想看到的,卻沒發生。

    美華人透過海灣戰爭,告訴了世界該怎麼打仗。後來的科索沃戰爭,更加明顯,轟炸七十八天,南聯盟退出,美軍壓根就沒地面出兵。其實,可以說,這種作戰方式是現如今最為流行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空襲,飛機導彈狂轟濫炸。沒有這本事,根本就打不了仗。很多人鼓吹意志可以戰勝敵人,那麼,意志堅定,能擋住一發導彈麼?只有那些低端局,才拿人命往上填,這都是八十年代,或者是八十年代之前的打法了。像兩伊戰爭,都八十年代了,伊朗還玩刺刀衝鋒、人海戰術、塹壕戰呢,這典型的一戰時期的打法,傷亡不低才怪呢。

    能用導彈解決的問題,為何要用刺刀衝鋒這種方式,拿人命去填呢?

    再看美華人怕死這個問題,美華人怕死絕對是真的,但是打仗不慫。

    很多人會給我舉例,說是美軍跪在伊朗士兵面前投降。其實這麼做,對於美華人來說無可厚非。美伊兩國未開戰,美軍兩艘快艇外加十個人,被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包圍,沒有授權,伊朗人沒先開槍,美軍從任何法律都不應該開槍啊,美軍開槍了,然後被消滅了,這直接就是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爭了。他們一衝動,丟了自己命不說,影響的還是美國整體的戰略佈局啊。到時候美國佬只能硬著頭皮打一個沒準備的戰爭,然後國內一些反戰團體,衝到這幾個美軍家門口抗議罵人。很多人只看到美軍跪在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伊朗人好吃好喝,十五個小時之後就放人了。伊朗人怕事情擴大,扎裡夫立馬就給美國那邊打電話了。

    投降這個概念,對於東方人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不能用東方人的思想去考慮西方人。在歐美人眼裡,打不過就投降,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這點不能指責他們什麼,文化不同而已。東方人眼裡,寧死不投降,而且投降是恥辱的一件事,在西方人眼裡,完全相反。

    美軍歷來的戰役,貌似沒有因為慫而打輸了的,我也沒看見哪場仗美軍慫了。是奧馬哈?還是硫磺島?這兩個地方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二戰中任何一個戰場。美華人怕死人,這點主要是國內的壓力,美軍在外面,每死一個人,就深深地刺痛國內的反戰神經,美國高層壓力巨大。摩加迪沙,160人被索馬利亞民兵數千人包圍,美軍幹掉上千人,死了19個,這對於美軍來說都是天文數字了,美軍被團團包圍,也沒看見他們怕死投降啊。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帶著偏見去看問題,情緒支配理智,失去理智就從不認真思考。而且對待美華人,總是貶低再貶低,絲毫看不到人家優點在哪。別的不說,美軍的訓練就夠全世界學的了。如果只看到對方缺點,或者是一些臆想出來的缺點,只能是自食惡果,不過對於吃瓜群眾來說,就圖個嘴癮罷了,高層誰敢輕視呢?

  • 2 # 紅色手電筒

    美華人可不怕死,每一個軍隊都有勇夫。如果沒有這支軍隊也就不用叫做軍隊了。美軍從二十世紀開始進行的幾場戰爭中,傷亡情況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傷亡率比較低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這些戰爭都是在美國本土以外發生的,沒有美國平民傷亡,還有一個是典型的美國做法就是用火力發揮兵力。美國有地理屏障,而且無論是墨西哥還是加拿大都不可能對美國造成實質威脅。戰爭的平民就是弱勢群體,原來有過一個調查,一戰前,軍人和平民死亡比例為100:1一戰和二戰由於總體戰思想的貫徹實施,軍人和平民的死亡比例有1:1,而到了未來戰爭,軍人和平民的死亡比例將是1:100,尤其是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況下。

    美國本土有兩大洋屏障,自從美國南北戰爭以後,沒有遭到過戰爭破壞,尤其是美國核心區域,頂多就是夏威夷被日本人丟了一些炸彈,還有就是日本人的氣球炸彈放過幾把山火,除此以外就沒有遭到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其他國家尤其是作為戰場的國家,都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的平民死傷,有的只是簡單的死於雙方交火中,而有的就是被有計劃的殺掉了,比如德華人在蘇聯和南斯拉夫進行的治安戰,都造成了巨大的平民死傷。而美國沒有,美國是去完成別的國家的平民死傷。

    而美軍由於有美國強大的工業作為支撐,一般都採取了一種火力換兵力的做法,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火力,儘量減少使用兵力,簡單的說就是先把敵方陣地炸平了,然後再上人佔領,而且由於美軍的火力投射手段多,所以投射的彈藥更是海量,象美軍在二戰中法國諾曼底地區,執行眼鏡蛇行動的時候,在一個十分狹窄的正面上丟了3000噸的炸彈,還不包括陸軍的炮火海軍的炮火,這3000噸炸彈丟下去,不但德華人已經都被炸死了,沒死的也是成了木頭人,美軍自己也被震的七葷八素,還有被炸死的,但是當美軍開始向前推進的時候發現,前邊除了死的德軍就沒有什麼東西擋住他們了,於是才有了巴頓橫掃法國。

    美軍這種用火力換兵力的做法,現在只要有條件的國家都是這樣,包括我兔,火力摧毀,步兵佔領現在已經是標準的作戰程式。而且由於彈藥的精確制導化,使用的彈藥數量更少,但是火力的殺傷效果更好了。美軍在格瑞那達可以說是憋著一股勁,要洗刷越戰的恥辱,所以非常勇猛。

    除了強大的火力,美軍嚴格的訓練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俗話說藝高人膽大,由於訓練嚴格,美軍的人員的技戰術水平很高,大家都知道,跳傘的高度越低,危險越大,但是世界上跳傘高度最低的記錄就是美軍在入侵格瑞那達時創造的,當時的跳傘高度為150米,人下來十幾秒就著地了。搞不好就成肉餅了,沒有平時過硬的訓練,這種事情可是不敢玩,而且還不是一個人,是幾架飛機上的幾百人都跳下來,而且最後美軍的這幾架運輸機直接在機場強行著陸,裡邊的突擊隊直接跳出來搶佔機場,這種玩命的行動可是美軍乾的。美軍嚴格的訓練也是減少傷亡的重要因素,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個道理誰都懂。

    對於美軍來說,對於死亡人數的忌憚主要是最近美國進行的幾場戰爭,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分裂,有支援的,有反對的,而且象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拖的時間都太長了,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公眾的支援度就越低,除非這場戰爭是在自己的本土,但是美華人都是在別的國家打,時間長了對於戰爭的目的都會造成紛爭,美國在越南就是這麼失敗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是已經是吃一塹長一智,對於類似於美萊村那樣的事情,嚴密保密或者用其他的聲音把它遮擋下去,就是這樣美國國內也還是有反應,只不過沒有發展到越南戰爭的地步。

  • 3 # 李太元391

    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打仗”是戰爭的另一個說法,是人類自相殘殺最集中的表現。戰爭夲身是極其殘酷的“不是你死我活”,就是“對敵人的仁慈,是對自己的殘忍”之場景,因此一旦介入戰爭中“怕死”根夲沒有用,說不準誰怕死誰先死,但看相關戰爭的資料便一目瞭然。

    至於“美華人為什麼打仗死亡率低”的問題,夲人不曾有對此的具體研究,當然只能從側面談點兒粗淺看法。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是直接殘殺,往往決定勝負的是戰術和以眾凌弱。而到了熱兵器時代,主體上在戰略和戰術上是冷兵器時代的延伸,不過武器的優劣逐漸凸顯,於是各個國家的兵工產業迅速發展,而美國在這一點上頗為重視且起步較早,因此美國在戰爭中死亡率低並不奇怪!畢竟,戰爭的目的不是“好男兒戰死沙場”那樣的愚昧,而是更好地以極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勝利嘛!

    在人類步入“核導時代”,軍火商們致力於研究的武器是摧毀對方的一切,甚或是智慧武器以及機器人派用戰場,一旦全面戰爭爆發,不排除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到那時,不再是什麼“傷亡”的問題,而則是“同歸於盡”無疑吧?……

  • 4 # 軍武視界

    死亡率低就是怕死?那為何人家還能贏呢?難不成,龜縮在戰壕中敵人就會主動投降?顯然,怕死歸怕死,但也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接下來,我們先來說說美軍死亡率低這件事。

    為美軍洗白不存在,但說實話還是有必要的!

    要知道,美軍死亡率低和怕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當過兵的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訓練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甚至新兵在下連隊訓練時,幾乎第一天就會聽到這種話。那為何這句話會從抗日戰爭一直流傳到今天呢?並不是偶然,而是這句話就是切切實實在講述一個事實。

    平常訓練肯吃苦的人,其不論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綜合作戰能力,必然要比那些選擇偷懶耍滑的人要強的多。其不論是在軍事演習中還是在實戰中,都會嶄露頭腳。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在國家級別的各項賽事中。這種情況下,同年入伍的兩個人不論是級別晉升還是各項技能,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拉開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同時上戰場或是同時面對不同的困境,換作是你你會覺得哪個人犧牲的更快呢?相信,這個時候每個人心中都是有答案的。而美國大兵在訓練過程中,同樣和尋常士兵一樣,該吃土時吃土,該受傷時受傷,並沒有所謂的少爺兵的習慣。

    其次,美國作為世界強國,其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日常的訓練。單單從每年彈藥的消耗情況以及軍費上就可以看得出,美國大兵並不是空有幾塊腹肌那麼簡單。要知道,美國士兵實彈訓練所消耗的彈藥可是尋常國家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在這種模式下去訓練士兵,相信即便是普通人,開槍的精準度都會提升幾個檔次,更何況是一個專業計程車兵。

    同時,美國軍隊目前作戰講究的是現代化戰爭法則,能派戰鬥機絕對不派坦克。這種情況下,你扛著一把步槍對抗人家的戰鬥機,傷亡情況顯然會出現一邊倒的局面!

    下面,在說說美國士兵怕死的情況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件事還的從二戰說起,在那個年代美國可以說相當注重“人道主義”幾乎每個士兵在出發前都會給發一個寫滿14國語言的投降書,大致意思就是厚待我,美國不會虧待你。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大兵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怕死的形象。

  • 5 # 軍武資料庫

    關於打仗怕死這個問題,世界上個各國的做法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督戰隊。

    當然,有的國家乾的比較粗暴。他們就直接把重機槍架在部隊後面,部隊撤回的來的話就會開機槍掃射。

    當然,這種方法,確實是粗暴了些,但各國國家也有相似的機構,美國當然也不例外。

    所以,說美華人打仗貪生怕死是部隊的。

    那麼美國部隊為什麼打仗死亡率低呢?

    第一點,美國軍方重視單兵生存能力。

    美國的裝備很多包括,其中與生存能力有關的是,模組化的防彈衣,以及各種防彈衣插板。增強型的頭盔。此外還包括,防毒面罩,個人急救箱,個人水源過濾系統。

    應對各種天氣所穿的衣服,也是必備的。

    此外,美軍海軍陸戰隊員通常都會有泡沫睡墊,以及模組化的睡眠系統 。帶有輕便型,重型和防水型的三種睡袋 ,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證睡眠質量。

    防水布或防水雨披當然也有。

    美軍不惜在個人保障方面花大價錢,自然能夠提升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率。

    第二點,美軍的訓練更加全面

    美軍除了常規的體能訓練之外。還花了大價錢為士兵定製了針對性的訓練。

    為了提高訓練的真實性,美國聘請好萊塢專家設計訓練場景 ,還計算機模擬戰鬥一線細節 。

    此外,各種實用性的技能也會在部隊中傳授。

    美國之所以重視單兵生存率的原因,一方面和作戰理念有關。

  • 6 # hxw再來一條

    是人都怕死。

    美國戰爭中死亡率低,主要有四。

    一是美國基本是進攻性戰爭,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比如,美國經常跑某國南海12海里之內,他敢向某國發一槍一炮?當然不敢,所以它沒有死亡率。

    二是美國有替死鬼。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大都有替死鬼,人家幫他掃平之後,美國只是彎彎腰,坐收漁利罷了。

    三是美國有高科技優勢,軍事力量強大,弱勢一方明顯,難以還擊,不能構成反殺。

    四是美國難遇對手。在抗美援朝或是抗美援越中,美華人逼然與華人成為交戰雙方,那是因為有毛爺爺,他們才敗下陣來。不然,美國就成了世界上戰爭勝利之王。

    今天的世界有三隻猛獸:一頭獅子,一頭熊和一隻猛虎。它們各有優勢,但最後誰能稱霸,就看誰的“身體”好。

    哪頭猛獸先生病,先趴下,先被自己瓦解,這隻猛獸就是他人的盤中餐,沒有別的可能。

    今天的高度發達,足以把一個弱國吞食。

    在前行的路上,科技重要,但人民的團結更為重要。

    中國發展的首要任務,團結全華人民的力量,堅定不移實現共同富裕,公正平等,懲罰邪惡,才有可能延續5000年的文明,未來才屬於華人民自己。

  • 7 # 792突擊步槍

    美華人的信條是炮火能打到的地方絕對不出動步兵,現在又提出來了(步兵)零接觸,零死亡的概念,在利比亞戰爭中成功的運用了,木有傷亡一兵一卒拿下了卡扎菲,“局座”預測卡扎菲不會有事兒,因為卡扎菲在國內的威信比奧巴馬高多了,要是卡扎菲會有事兒,奧巴馬早就完蛋了

  • 8 # 水井土城

    美軍部隊的死亡率確實低,但這可不是他們怕死,而是和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息息相關。

    完善的後勤保障能力

    首先美軍擁有全世界最為健全的後勤支援保障體系,這個體系依靠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搭建,能夠最大限度為戰時的美軍提供充裕的各類物資補給。這些物資有多豐富呢?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就可以將口糧分為A/B/C/D四類,除了正常的食品外,裡面還包含有巧克力、咖啡、口香糖、香菸和可樂等多種調劑品,以改善士兵的口味。當其他國家還在為戰鬥中填飽肚子發愁的時候,美國大兵們已經吃膩了口糧中的午餐肉。1944年歐洲西線戰場的感恩節,美國還直接從本土為戰場上計程車兵們空運過火雞和新軍服。戰場上的熱咖啡和冷飲冰淇淋,也只有美國的後勤保障能夠做到。如此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可以保證參戰的美軍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面對即將到來的戰鬥,發揮其最大的戰鬥力,避免因士氣低迷缺乏戰鬥意志而導致戰線崩潰傷亡增加。

    二戰時期的美軍口糧便豐富多樣

    非戰鬥減員也是戰爭中一個重要的傷亡因素,但透過完善的後勤保障,可以避免大量非戰鬥傷亡的出現。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鬥中,志願軍戰士披著單薄的棉衣在寒冷的冬季作戰,產生了大量的凍傷減員。根據戰後統計,參戰的9兵團總傷亡中,直接戰鬥傷亡低於由凍傷產生的非戰鬥傷亡,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嚴重影響了參戰官兵的戰鬥力,同時很多戰士也因凍傷致死致殘。而同一時期,美軍所有作戰人員都配發了防寒服裝,每個人還有鴨絨睡袋可以使用,因凍傷而產生的非戰鬥傷亡很小,基本保證了戰鬥力。從這個側面也可以說明美軍的死亡率為什麼會偏低。

    健全的戰時衛勤保障體系

    另外,美華人還有一套健全的戰時衛勤保障體系。根據資料表明,戰場上的陣亡人員中有相當數量並非直接死亡,而是因失血過多後休克死亡。所以美華人為戰場上的每名士兵都配發了醫療急救包(以止血的藥品為主)並進行了相應的救護訓練,同時還為一線作戰部隊配備了醫護兵,這樣可在第一時間對受重傷計程車兵進行緊急的戰場救護工作,防止其因失血過多死亡。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中都有對美軍醫護兵的具體描寫。

    受傷後的美軍士兵,可立即送往後方設立的臨時醫療救護站。醫療救護站可對傷員進行簡單的手術包紮防止傷情加重,同時也對失血的傷員進行緊急輸血,避免因失血過多導致傷員殘疾或死亡。如果傷情特別危重,還可以緊急送往更後方的野戰醫院,那裡有更好的醫療條件,可進行更復雜的手術。救護站的傷員病情穩定後也會送往後方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手術,以幫助其儘快恢復。血腥的硫磺島登陸中,美國總傷亡超過了28000人,但最終死亡只有6800餘人,反而是受島的日軍2萬多人幾乎全員陣亡。而根據統計,二戰時期美軍參戰部隊受傷累計61萬人,傷重死亡約2.7萬人,傷員死亡率約為4.5%,是所有參戰國家中最低的。美華人建立的這種戰時衛勤保障體系十分成功,在二戰中挽救了大量美軍士兵的生命。時至今日,這種的衛勤保障系統仍在美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美軍死亡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拯救大兵瑞恩》中救護兵在進行戰場救護的情節

    發達的運輸系統

    美軍的後期系統發達到什麼程度呢?大家應該都知道著名的駝峰空執行動,當時的美華人在沒有陸路交通的情況下硬是憑藉運輸機將幾十萬噸的各類物資從印度運到了中國本土,這就是美軍後勤運輸系統發達的一個表現。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看似孤立無援,其實一直可以得到美國空軍的空投補給支援,這也是為什麼101空降師能夠最終等到支援,脫困而出的重要因素。而在戰場上,美華人依靠運輸而來炮彈將火炮打得猛烈而持久,能從天亮打到天黑,打空的彈殼能堆出一座小山。所謂“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依仗優勢的炮兵持續轟擊目標,而憑藉的就是其後勤系統源源不斷運輸而來的彈藥。利用發達的後勤運輸系統,美軍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揚火力優勢/進行補給支援,從而減少人員的傷亡。

    二戰後,美軍更是重視後勤系統所帶來的優勢,抗美援朝時期,直升機技術剛剛成熟不久就被美華人用來執行戰場救護任務,將美軍重傷員迅速送往後方醫院救治。為了解救走投無路的美軍,美華人甚至可以空投下一座完整橋樑(空投橋樑預製件落地後組裝)來接應其突圍。之後的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美軍的運輸系統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客觀上來說,這也減小了美軍的傷亡和死亡。

    海運中的美軍裝備

    先進的武器裝備

    武器裝備的先進是美軍傷亡率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美國在軍事科技的發展中一直謀求技術優勢,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對手產生代差,在戰鬥中儘量透過“一邊倒”的形式結束戰鬥,以此減小傷亡。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美軍透過海灣戰爭確實達到了這種水平,在戰場上以近乎單向透明的方式乾淨利落地消滅了伊拉克的主力部隊,隨後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美軍的傷亡都很小。再加上,美軍所有的作戰人員全部配發了防彈衣、頭盔等單兵防護裝置,死亡率更是被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這個方面不舉例了,大家都知道得很多。

    先進武器的代表 F22

    總的來說,美華人是透過多種手段從客觀上降低了戰場上的傷亡率和死亡率,很多人只看了美華人先進的武器裝備,卻沒有看到支撐其軍事力量之後是一整套科學、健全、完整和發達的綜合性後勤保證體系。

    還有一點,美國軍人同樣具備頑強的作戰意志,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榮譽勳章獲得者“範·巴斯隆”就是一個典型。杜立特空襲東京時16架B25轟炸機從航母上強行起飛,之後到中國迫降,整個過程風險極高,但所有機組人員仍義無反顧的執行了空襲任務。菲律賓登陸戰中,美海軍由數艘驅逐艦和護航航母(反潛型)編成的分遣隊硬抗日軍的戰列艦艦隊,以巨大代價保證了登陸部隊的安全。現代戰爭中,美軍也出現過為保護戰友將手雷撲在身下計程車兵。這些例子都表明,美軍並不是一直怕死的軍隊,只是其先進的後勤保障措施和武器裝備將傷亡率降到了最低,給人們帶來了美華人怕死的錯覺。。。

    集結在航母上準備轟炸東京的B25轟炸機,這種空襲任務屬於風險很大的政治仗。

  • 9 # 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

    當然不是,首先美軍的死亡率低是因為他們對陣亡的要求非常嚴格,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而且掛掉了,才能在美軍中被認定為陣亡。

    首先你得是一個擁有美國國籍的美國官方軍人,沒有美國國籍,死了只能被認定為事故而不是陣亡。而不是美國軍方的人,即便是在美軍中替美華人做事,死了也不會被認定為陣亡,也不會算在美軍陣亡名單中。其次,你必須是在一個被美國軍方或者五角大樓公開的進攻或者防守中死掉的(勇闖奪命島裡的漢默將軍死的手下就是在幹髒活(偷襲中國國境內一個北越的醫院)的時候被打死的,由於五角大樓死不承認幹過這件事,所以他那些手下不能被認定為陣亡)。第三,你必須是當場死掉的,而且有比較完整的屍體(死在搶救路上只能被認定為醫療事故,沒有屍體則是失蹤)。

    所以由此可見,在美軍中,想成為一個陣亡名額是相當難的。所以會有一個美國士兵要五個收屍袋的說法。所以鎮壓率低並不能說明美軍在對外行動中死的人少。現在大部分人在統計美軍在某個地區傷亡人數的時候,基本都是在美華人公開的資料上乘3。

    然後就是其他人說的,美軍高科技啥的。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美軍這些年來一直在和比自己弱很多的國家打,憑藉裝備訓練優勢,打出1:十幾的傷亡比並不奇怪。

  • 10 # 麥田軍事觀察

    誰說美軍打仗的死亡率就低呀?別光看著海灣戰爭之後的事,從早期情況來說,美軍在一戰時期,二戰時期的傷亡率都不低,許多部隊打的相當慘,硫磺島作戰,沖繩登陸作戰等等,如果僅論一線部隊的話,美軍一線作戰部隊傷亡率不比別人低。

    經過幾次戰爭之後,尤其像越戰之後,美軍總結了經驗,改變了自己的戰略決策,實行了新的戰略理念,這才真正的把傷亡率降了,其理論就是不與強大一點的對手決戰,只能打那些好打,一打必勝的仗,從上世紀80年代起,美軍沒有與強大一點的對手進行過交戰赤,打的都是不對稱戰爭,美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目的非常明確,且非常把握之後,美軍才動手。

    這不是說美軍單純的裝備先進,而是在各方面都處於優勢,才可能打仗,這是一種思想上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潘亂寫的《騰訊沒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