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氏視界

    華人歷來講究友情,結拜是情義昇華的體現形式。必須用儀式來昭示:沐浴焚香,供品祭祀,敬告天地神靈,歃血為盟,同為統一陣營。

    而“八拜之交”是規格最高境界的結拜!更是千年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的人性具象訴求,引為經典,傳為佳話: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捨命之交。

    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義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透過以上範例,無不向我們暢明,八拜之交多發生在遠古的春秋戰國及三國。說明友情純真歷久彌新,紛亂年代見真義!

  • 2 # 小童說天下

    原來不懂八拜之交,說的是八個經典人物的結拜故事,中華五千年,讓結拜兄弟的情分超越血緣關係的,真是屈指可數,

  • 3 # 後青舂期哋詩

    歷史上的那些“八拜之交”

    提起“八拜之交”這個成語,我們在很多文章中都讀到過它,很多人對它都非常“耳熟”,可話說回來,有多少人對它“能詳”呢,這裡,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經常聽到和用到的“八拜之交”。

    知音之交—伯牙與子期

    知音之交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擅長音樂,但由於自己的音樂無人能懂,因此經常感到孤獨和寂寞,直到有一天,一個樵夫被他的音樂吸引過來,伯牙見有人欣賞自己的音樂,非常高興,便邀請樵夫上船,自己彈奏了一曲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聽後道“雄偉而莊重,好像泰山一樣”,接著伯牙又彈奏表現奔騰的波濤時,樵夫又讚歎道“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伯牙聽到樵夫的讚美後,無比激動,感到終於有人能夠欣賞和聽懂自己的音樂。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伯牙在得知鍾子期去世的訊息後,到其墳前談出了平生最後一曲,便盡斷琴絃,與自己的音樂之路告別了。

    刎勁之交—廉頗與相如

    刎勁之交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勁之交”。

    我們都聽說過戰國時期,藺相如與和氏璧的故事,因多次立功,趙王便任藺相如為上卿,而這時的趙國有一位名將叫廉頗,此人英勇善戰,他認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靠生命換來的,而藺相如只是憑一張巧嘴,便排在自己之上,對此非常不滿,於是經常隔三差五的向藺相如發難,而面對挑釁,藺相如一直選擇迴避,這時候,他底下的門客便有了意見,說到“您能忍,我們忍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大笑道“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怕他廉頗呢,之所以選擇迴避他,是因為趙國有我們兩個在,秦王就會有所顧忌,而一旦我們不合,便會給秦國來犯的機會,到時候,國家就危險了”。此話傳入廉頗耳中後,他感到非常羞愧,便袒胸露乳,揹負荊條向藺相如登門請罪,至此,兩人的關係便和好了。

    膠膝之交——陳重與雷義

    膠膝之交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比喻彼此友情非常深厚。

    東漢年間的豫章郡有兩位品德高尚,彼此交好的友人名叫陳重和雷義,他們兩個一起研讀經書,後來,當地的太守聽聞陳重之名,便舉薦他為孝廉,可陳重卻要將功名讓給雷義,太守不同意,陳重也就沒有去就職,再後來,雷義也被舉薦後,兩個人才一同去赴任。

    時隔多年,雷義在官場受到牽連被免職,陳重得知此事,也辭職和雷義一起回鄉。

    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被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雞黍之交—元伯與巨卿

    這個典故同樣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正規化,字巨卿,他與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正規化要回鄉,便對張劭說“兩年後我還會回來,到時候將經過你們家去拜見你的父母,看望一下你的孩子。”,於是兩人便約定好了日期,後來,張劭見約定日期就要到了便把此事告訴了他的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款待正規化,他母親聽後說道“你們已經分別了兩年,雖然當時約定了日期,可路途遙遠,你怎麼就確定正規化一定會來呢?”張劭答道:“正規化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到了約定之日,正規化果然如約來到。後來張劭得了重病,臨終時嘆息道:“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同郡的朋友回道:“我們也曾盡心和你交好,我們稱不上生死之交,還能有誰呢?”張劭說:“你們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範巨卿是我的死之交”。

    捨命之交—角哀與伯桃

    戰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後來,兩人結伴去楚國,途中遇到了大雪,當時他們的隨身衣物都很單薄,帶的口糧也不夠吃了,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自己的衣物和口糧全部送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自殺而亡。

    生死之交——劉關張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尤其是那句經典的“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便是出自這裡。兄弟之情伴隨了他們三人的一生,關羽面對曹操的挽留,“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也要去追隨劉備。他們之間的情意是超出常人的。

    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齊華人,兩人相互照顧,親同手足,他們兩個一起做生意,叔牙出的錢多,卻收的錢少,導致家人對他頗有埋怨,而他卻說,管仲家裡太窮,多給他點何妨。後來,管仲做了官,帶兵打仗時總是害怕逃跑,人們便譏笑管仲膽小,叔牙卻說到,管仲不是因為膽小,而是他家裡面還有年邁的母親需要他照料。

    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糾的老師,而鮑叔牙是小白的老師,後來兩個公子為了爭奪皇位互相殘殺,小白取得了勝利,公子小白想讓自己的老師當丞相,鮑叔牙就立即向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大王要想成就事業,管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小白便採納了自己老師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很快國家在管仲的治理下逐漸強盛了起來。

    忘年之交——孔融與禰衡

    忘年之交典故出自《後漢書.禰衡傳》

    東漢末年,平原禰衡很有文采,但其性格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譭權貴,只和孔融惜惜相惜,孔融也很喜歡他的才華,那個時候禰衡才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多歲了,可兩人卻結為了好友。

  • 4 # 十里玉見

    華人歷來講究友情,結拜是情義昇華的體現形式。必須用儀式來昭示:沐浴焚香,供品祭祀,敬告天地神靈,歃血為盟,同為統一陣營。

    而“八拜之交”是規格最高境界的結拜!更是千年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的人性具象訴求,引為經典,傳為佳話: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捨命之交。

    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義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透過以上範例,無不向我們暢明,八拜之交多發生在遠古的春秋戰國及三國。說明友情純真歷久彌新,紛亂年代見真義!

  • 5 # 傲雪

    華人歷來講究友情,結拜是情義昇華的體現形式。必須用儀式來昭示:沐浴焚香,供品祭祀,敬告天地神靈,歃血為盟,同為統一陣營。

    而“八拜之交”是規格最高境界的結拜!更是千年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的人性具象訴求,引為經典,傳為佳話: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春秋時期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戰國時期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東漢時期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東漢時期

    第五拜:角哀伯桃捨命之交。戰國時期

    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義交。三國時期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春秋時期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東漢末期

    透過以上範例,無不向我們暢明,八拜之交多發生在遠古的春秋戰國及三國。說明友情純真歷久彌新,紛亂年代見真義。

    後世被人們紛紛效仿,即使那種興趣、愛好、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相似,而且感覺緣分使然的人,透過一種特定的儀式,結為兄弟姐妹般的關係,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困難的時候給與最大能力的幫助,遇事相互照應。

    透過長時間的演繹和沉澱,結拜便成為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禮儀形式,這是友情的昇華,是社會結構的一種定式。

  • 6 # 雜趣雜論

    八拜之交,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習俗。後來八拜之交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部分地區可簡稱拜交。

    在中國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廉頗相如刎頸之交:戰國時期。趙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地位竟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封為上卿心懷不滿,認為自己做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城,擴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藺相如只動動口舌卻位高於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並不想與廉頗去爭高低,而是採取了忍讓的態度。為了不使廉頗在臨朝時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總是稱病不至。有時,藺相如乘車出門,遠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就索性引車躲避了。這引起了藺相如舍人的不滿,藺相如解釋說:“強秦與廉頗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當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還會怕廉頗嗎?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趙國,這是因為我和廉頗同在朝中為官,如果我們相鬥,就如兩虎相傷,沒有兩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無非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罷了。”廉頗聽後,深受感動,他選擇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荊條,赤膊露體來到藺相如家中,請藺相如治罪。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生死與共。

    陳重雷義膠膝之交:東漢時期,陳重字景公,是豫章宜春人。自幼與同郡人雷義為友。雷義字仲公,是豫章鄱陽人。兩人同師學習《魯詩》《顏氏春秋》。當地太守推舉陳重為孝廉。陳重請求把功名讓給雷義。陳重先後向太守申請了十幾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義也當上了孝廉才罷休。後來陳重與雷義都官拜尚書郎。雷義因代替同時做官的一個人受罪,被罷官離去。陳重見雷義離去,自己也緊跟著以有病為由辭官回了家。 回家後,刺史舉雷義為茂才。雷義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披頭散髪假裝瘋癲不接受舉薦。因為陳重雷義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階要保持同階。可以說是官階求同等,形影不相離。所以他們的同鄉說:“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言外之意就是膠漆粘在一起自認為是很堅固的,可是陳重與雷義的結交比膠漆粘在一起還堅固。

    元伯巨卿雞黍之交:西漢時期,正規化(字巨卿)在太學學習期間,與汝南張元伯交情甚好,後二人同時迴歸鄉里,分手時正規化說:“兩年後,我將去府上拜望尊親。”張元伯回答:“到時,我一定殺雞煮黍,等待兄長。”於是,兩人共同約定了日子。兩年後,正規化果然依約來到,二人盡歡而別。後來張元伯病故,正規化得夢,張元伯某日死,某日葬。正規化趕到汝南奔喪,張元伯棺材見正規化才入葬。他倆的生死之交,其信義之風,為後人所敬仰。故稱之為“雞黍之交”。

    角哀伯桃捨命之交:西漢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邂逅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乾糧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乾糧全部交給其弟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戕。於是,後世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故稱“捨命之交”又名“羊左之交”。

    劉備、張飛和關羽生死之交: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管仲和鮑叔牙管鮑之交:春秋戰國,齊國有一對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而讚美鮑叔能瞭解人。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孔融和禰衡忘年之交:東漢時期,孔融,字文舉,魯華人,孔子二十世孫。喜歡為學,涉獵廣泛,博覽群書。建安年間,漢獻帝劉協建都許昌,融累次遷升到“將作大匠”,相當於大良造,亦稱大上造。(官名,戰國初期秦之最高官職,掌握軍政大權,但到漢朝時已無實權)。見曹操野心越來越大,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因此,融總是寫奏章諷刺他。曹操忌憚孔融的名聲,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山陽郡守郗慮,為人奸詐,見風使舵,以孔融之一小點錯誤,上奏曹操,請求免去孔融的官職。曹操趁機羅織罪名,構陷孔融,稱孔融曾經與禰衡大放厥詞,互相吹捧,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說禰衡是“顏回復生”。犯了大不敬之罪,於是被害。

    孔融與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璃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並稱建安七子。其餘六子皆與曹操之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闢為掾屬,只有孔融為漢朝盡命

    平原禰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為七子之列。他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譭權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禰衡年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於是結為忘年好友。隨後孔融寫奏疏推薦禰衡,多次在曹操面前誇讚他。曹操想召見禰衡,但他總是謾罵曹操。曹操懷恨在心。因禰衡的才華出眾,業已出名,曹不想殺他,於是派人把他送給荊州劉表,禰衡又侮慢劉表,劉表也不容他,因為江夏太守黃祖性子急,便將禰衡送給了黃祖。最後被黃祖所害,時年僅二十六歲。

  • 7 # 小時代大文化

    管鮑之交

    講的是春秋時期的管仲和鮑叔牙。兩人年輕的時候關係就很好,曾經一起做生意,但管仲喜歡佔小便宜,投資少,粉紅卻拿得多。鮑叔牙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覺得管仲人品不好,鮑叔牙卻幫他打圓場。後來兩個人輔佐了不同的王子,為了奪位,管仲還暗殺公子小白但沒有成功。小白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又是鮑叔牙保住了他,讓他有機會輔佐小白,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大業。

    知音之交

    講的是春秋的伯牙子期。伯牙善於彈奏,子期雖然只是一個樵夫,但對於伯牙音樂中所表達的“高山流水”意境都能體會到,伯牙也認為子期是他的知音。子期去世後,伯牙從此不再撫琴。

    刎頸之交

    講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將相廉頗藺相如。藺相如出使秦國,完璧歸趙,既給趙國爭了面子,也暫時免除了向秦國割地求和的麻煩。因而趙王對他十分禮遇。廉頗很不服氣,處處刁難藺相如。藺相如顧全大局,不僅沒和他計較,還處處讓著他。廉頗後來知道了原因,親自登門負荊請罪,由此將相兩和,秦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敢侵犯趙國。

    捨命之交

    講的是西漢時期的左伯桃和羊角哀。兩人相約一起去見楚王劉交,但在路上遭遇大風雪。兩人身上的衣物和食物都有限,為了實現共同的抱負,左伯桃把自己的衣食都給了羊角哀,自己躲進樹洞中自殺而死。

    雞黍之交

    講的是東漢時期的正規化和張劭。正規化曾遊學於太學,後兩人同時告假回家,正規化對張劭說,兩年後我去你家看望你和你的家人。兩年後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張劭對母親提起這事,母親開始不以為然,認為正規化只是隨口一說。但張劭堅信正規化說到做到。果然到了約定的那天,正規化如約而至。兩個人開懷暢飲,共敘舊情。

    膠漆之交

    講的是東漢時期的陳重和雷義,陳重先得了功名,而雷義沒有。陳重先後十幾次向太守申請,要把位置讓給雷義。太守不批,陳重也不做官,第二年雷義也獲得了資格,兩人才一起上任。後來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罷免了官職,陳重也申請辭職,回到家鄉。

    忘年之交

    講的是東漢末年的彌衡和孔融。彌衡這個人非常狂妄,曾經公開宣稱,滿天下的“才子”,能入他法眼的只有楊修和孔融。彌衡的年齡比孔融小了二十來歲,但他們的關係卻非常好,完全沒有代溝的痕跡。不過這倆好朋友最後也都因為太能得罪人,落了個相同的下場。

    生死之交

    講的是東漢末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約定共赴國難,誓同生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關張二人作為劉備的左膀右臂,對劉備一直忠心耿耿,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八拜,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後人銘記。

  • 8 # 黔貴小劉音樂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王知道了,馬上就派人給趙惠文王寫了封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這塊寶玉。給吧,怕城邑拿不到白白受騙,不給又怕秦軍馬上打過來。

    最後,趙惠文王接受了宦者令繆賢得建議,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憑著自己得智慧和勇氣完璧歸趙,受到了趙王得重賞,被封為了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澠池會盟,想逼迫趙王屈服,廉頗、藺相如力勸趙王出席,廉頗驍勇善戰給予了秦王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巧舌如簧避免了趙王受辱。因此,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一聽到就不樂意了,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子就官居自己之上,實在是不公平,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訊息後,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上朝時也連連稱病。

    有一次,相如外出的時候遠遠就看到廉頗了,連忙掉轉車頭就走。藺相如的門客聽說了,紛紛提出不幹了,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仰慕您高尚的氣節,您現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覺得羞恥!”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廉將軍和秦王哪個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還會怕廉將軍嗎?秦軍之所以現在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啊,如果我們兩個人心生罅隙明爭暗鬥,就是棄國家之急難於不顧啊!

    廉頗聽了之後非常慚愧,於是坦胸漏背,揹著荊條去藺相如門前請罪。從此,他們齊心為國效力,成為了生死與共的好朋友。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琴藝高超,時常能把對各類事物的感受出神入化地用琴聲表現出來,但即使得到了很多人的讚美,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懂他琴聲的人。

    有一天,伯牙乘船遊覽,望著清風明月,琴興大發,正沉醉在琴聲之中時,冷不丁發現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也不動地站著。原來這人是打樵的漁夫,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地站著聽了起來。

    於是,伯牙邀樵夫上船,當伯牙琴聲雄偉高亢之時,樵夫讚美道:“這琴聲雄偉而莊重,似高聳入雲的高山!”當伯牙琴聲清新流暢之時,樵夫又說:“這琴聲寬廣而浩大,如無盡的流水!”

    伯牙聽後不禁驚喜萬分,“知音啊!這就是知音啊!”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可惜後來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彈起了他生平的最後一首曲子,然後痛摔瑤琴,終不復鼓琴。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語出《後漢書-獨行列傳》中正規化和張劭的事蹟,兩人因此留下了“雞黍之交”的美名。

    正規化,字巨卿,山陽金鄉縣人。張劭,字元伯,汝南郡人。兩人在太學遊學時相識,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時,正規化對元伯說:“兩年後我還會回來,到時候去拜訪你的父母,見見你的小孩。”於是兩人共同約定了日期。後來約定的日子快要到了,元伯告訴自己的母親讓她備好酒菜招待正規化。

    元伯的母親道:“你們都分開兩年了,而且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相信他一定會來呢?”張少說:“巨卿是個講信用的人,他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好吧,如果真是這樣,我現在就為你們去備酒吧。”到了那天,巨卿果然來了,兩人舉杯共飲,盡歡而去!

    後來元伯得了重病,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徵早晚盡心照料著他。元伯在臨終之時不禁嘆息:“沒有看到我至死不相負的朋友真是遺憾啊!”子徵說:“我們兩這麼盡心得待你還不能稱上至死不相負,那誰還算得上?”元伯說:“你們二位是我活著時候的朋友,山陽郡的範巨卿是我至死不相負的朋友啊!”之後不久,元伯就因病逝世了。

    一天,正規化突然夢到了元伯,他穿著黑色的帽子、帽子上垂著櫻帶急促地和他說:“巨卿,我在某天死了,將在某天下葬,我就要永赴黃泉了,如果你還沒有忘記我,能否前來見我一面?”正規化夢醒之後悲嘆痛哭,於是穿著為朋友弔喪的喪服快馬趕去。

    正規化還未趕到時靈柩就已經出發了,但是到了墓地的靈柩遲遲不肯進入墓穴。元伯的母親撫著靈柩說道:“元伯,難道你還有什麼心願未了嗎?”於是靈柩暫時停下入葬,不一會遠處就看到一輛白馬拉的素車號哭而來。

    正規化到了之後,立馬叩拜靈柩:“元伯,你可以安心地走了。生死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數千人聞之無不落淚,然後正規化親自拉著牽引著靈柩的繩索,靈柩這才前行,順利入葬。後來正規化又留在了墳地,為元伯修墳種樹後才離開。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捨命之交”,即羊左之交,目前認為最早出自西漢《烈士傳》(也稱《列士傳》)故事(《烈士傳》已散失,在之後歷代文史資料中有節選)

    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一起到楚國求官,行至梁山之時,忽遇大風雪。當時兩人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而梁山距離楚國還有很長一段路程。

    如果兩個人再繼續往前走的話,很可能會死在途中,為此,左伯桃脫掉了自己的衣服,角哀對說道:“我比你年長,身體又沒有你好,與其兩個人一塊死,不如你穿著我的衣服帶著我的糧食趕往楚國吧!”羊角哀當然不允:“我怎麼能這麼做呢,我寧願兩個人一塊死,或許我們一塊走著就能想到萬全的辦法呢!”

    兩人久久僵持不下,而伯桃始終不肯穿衣服,最後凍死在了雪中。角哀悲痛欲絕,只好暫時把伯桃的屍體安置在枯樹洞中,揮淚上路。

    到了楚國後,角哀的才學受到了楚王的賞識,角哀當上官後立馬向楚王提出了安葬伯桃的事。楚王聽聞他倆的故事也十分感動,命儀官厚葬伯桃。

    可是就在伯桃下葬後的不久,角哀就夢到了伯桃。伯桃:“角哀,我的葬禮辦得十分體面,可是離荊軻墓太近了啊。他因為刺殺秦王被殺,被高漸離埋在了此處。他的神靈非常威猛,每天持著劍來罵我,說我是個挨凍受餓而死的人,不應該把墳建在他上頭搶風水,如果我不把墓遷移,他就會掘墳取屍,把我扔在野外。我因為有這樣的劫難所以特地來告知賢弟你,希望你能把我改葬別處,以免招惹禍端。”

    角哀聽到之後還想再問,就忽見一陣風起,伯桃已經不見了。角哀夢醒之後馬上去問附近的村民,果然發現伯桃的墓旁正是荊軻墓。可是墓已建成,實在是無法再毀墓遷移,因此角哀只好備好大禮,前往荊軻墓祭拜,以求原諒。

    可是伯桃再次託夢給角哀,哽咽說荊軻不願原諒,仍要拆墳拋屍。角哀夢醒後與鄉里人討論,是否可以遷移荊軻墓,鄉里人不允,角哀拗不過,只得罷了。回去之後,角哀上書楚王辭官,然後自刎於伯桃墓前。目的是前往陰間拯救伯桃,與伯桃一起與荊軻抗爭。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

    漢朝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軍在各地起義。劉焉發榜招軍時,劉備已經28歲了,當日看了榜文,不禁慨然長嘆。站在他旁邊的一個人大聲說道:“大丈夫不為國家效力,何故在這裡嘆氣?”

    劉備轉身看到了一個魁梧大漢,兩人攀談中劉備得知,黑大漢名叫張飛,字翼德,家中有些田產,平時靠賣酒賣肉為生,仗義疏財,最喜歡結交朋友。

    劉備說:“我本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如今看到黃巾軍作亂造反,漢室危在旦夕,心裡很焦急。我一心想為國報效,但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嘆息。”

    張飛說:“大丈夫何必嘆息,你說要為國報效,這也正是我心裡所想的。我家中有不少錢,咱們這就一起招募些鄉勇,共同成就大事,你看怎麼樣?

    劉備聽後,又驚又喜,上前激動地握住張飛的手。當下兩人一起進了路邊酒館,邊喝邊談,聊得十分投機,頗有點英雄惜英雄之感。

    後來劉備和張飛在喝酒談天之時,從街外走來了一大漢,大漢推著車子來到了酒館門口,急衝衝地說道:“快給我斟酒來吃,吃完了我要進城投軍,殺敵報國!”

    劉備見此人相貌不凡立馬上前搭話,得知這個大漢是河東解良人,名叫關羽,字雲長。因為一個地方豪強恃強凌弱,他看不過去,打死了那個豪強,然後逃了出來。關羽如今已在江湖上行走了五六年,靠做小買賣為生。如今看到城裡張榜招兵,就想報名參軍,為國效力。

    說到高興處,張飛提議說:“我家後院有一處桃園,現在正是桃花盛開之時,不如我三人一起去那裡,結拜為兄弟,然後共謀大事。”

    於是次日,三人於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焚香禮拜,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隨後按照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第三,結為了異性兄弟,留下了“桃園結義”的美談。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出處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兩人合夥做買賣時,管仲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賺的錢拿的卻比鮑叔牙多。鮑叔牙手下的人看不下去了,大罵管仲是個貪婪無恥的人。鮑叔牙聽了之後馬上替管仲解釋:“管仲家裡生活困難,又要奉養母親,是我自願讓他多拿的。”

    有一次,管仲帶兵打仗,每到進攻的時候他遠遠躲在後面,撤退的時候卻早早跑在前面,手底下計程車兵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隨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他不是怕死,他是怕死了沒人照顧母親啊!”管仲聽到這些話後非常感動,嘆氣道:“生我的人是父母,可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後來,管仲、鮑叔牙兩人從政,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齊國內亂之後,管仲想殺掉小白,讓公子糾順利繼位。可惜在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率先回到了齊國,當上了齊國的君主。

    公子小白繼位後,決定任命自己的師傅鮑叔牙為齊相,鮑叔牙拒絕了,並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齊桓公說:“管仲要殺我,你居然還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說:“這不怪他,他當時心裡只有公子糾,所以才會這樣做。只有管仲才有讓齊國稱霸的才能啊,您一定要重用他!”

    於是,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意見,把管仲請了回來,管仲也幫助了齊國富國強兵、建立霸業,把齊國治理地非常好!

    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建安元年,曹操挾漢獻帝東遷於許,許都逐漸成為中原地區的中心,曹操釋出了《求賢令》,招納人才,很多的才志之士紛紛趕來,,望獲得建功立業、施展才華的機會。在這些紛至而來的才士中,有一個名禰衡的青年,懷揣策文,自荊州而來,希圖一展懷抱。成就人生的輝煌。

    孔融專門上疏給皇帝推薦禰衡,說他在國家“旁求四方,以招賢俊”之際,乃是“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在談到禰衡的才能時,則說他“淑質貞亮,英才卓礫”。“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聞,不忘於心”。

    “(禰)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兩人雖然相差年歲大,但依舊友情深厚,後人稱他倆為“忘年之交。”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後漢書·獨行列傳》

    相傳東漢年間,分宜洞村人陳重自幼與南昌人雷義為友,兩人同師學習《魯詩》《顏氏春秋》,都是飽學之士。當地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陳重非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向太守申請了十幾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義也當上了孝廉才罷休。

    後來陳重與雷義都官拜尚書郎,雷義因代替同時做官的一個人受罪,被罷官免職。陳重見雷義離去,自己也緊跟著以有病為由辭官回了家。

    回家後,刺史舉雷義為茂才,雷義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時人以“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譽之,贊其深情厚誼似膠與漆那樣黏結在一起,難捨難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然科學原理對繪畫有哪些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