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贊皇山下養蜂人

    什麼時候蜂王成了關鍵了,蜂王只要健康一般都可以,我養意蜂十年,從來沒有強調蜂王,甚至用6脾蜂的群培育蜂王,產卵量照樣可以達到9個子脾。一個子脾就算5000個計算。也有45000個蜂兒,除21天,一天也超過2000粒卵。現在人養蜂都是學習大轉地的方法,下面放6張脾不提子脾到繼箱,再優良的蜂王也最多產6個子脾,只要一般的蜂王都足以達到,何苦強調優良,假如只有6張脾供產卵,再優良的蜂王也不可能產7個子脾吧。所以,不要過於強調蜂王優良,達到一般的水平就足夠了

  • 2 # 蜂部落

    說到蜂王,相信對養蜂有所瞭解的朋友都希望自己的蜂王全部是自然王,不為別的,只因為自然王在所有蜂王中相對來說質量是最好的。但是由於管理問題,我們很多養蜂的朋友都沒有使用自然王,而是使用了相對來說質量較差的移蟲育王蜂王。雖然說現在移蟲育王技術已經很成熟,但是對於一些新養蜂的小規模養蜂場來說使用移蟲育王還是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和摸索時間,所以說在養蜂的過程中,任憑技術再好的老蜂農,相信都是使用過急造王的,因為急造王的培育簡單,弊端則是質量相對來說比較差,但是也有的急造王質量很好的,那麼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提高急造王的質量呢?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還是可以找到培育優質急造王的方法的。

    第一:關王。在移蟲育王中有經驗的蜂農並不會直接從蜂王產的卵中來選擇移蟲物件,而是專門的培育一批幼蟲來供移蟲,我們可以藉助這點來進行急造王的培育。所以我們可以效仿這種方法,在我們進行急造王培育的時候先將蜂王關三天時間。目的:蜂王連續產卵蜂卵會變小,培育出來的蜂王質量相對來說較差,透過關蜂王的方式讓蜂王暫時停止產卵,放開後蜂王產卵的個體會變大,用這樣的卵來培育蜂王相對來說質量要好很多。

    第二:製作巢脾。我們可以參照古老的裁脾育王方法,將一張巢脾切掉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左右。

    第三:準備大隔王籠。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控制蜂王產卵。注意,這裡的隔王籠不是我們用來關王的隔王籠,而是可以供整張蜂脾存放的隔王籠,我們在準備好這樣的隔王籠以後,將蜂王放進隔王籠中,讓蜂王只在我們準備的這張脾上產卵。

    第四:在我們將整個蜂群分為一邊帶王和一邊帶我們培育的半脾蜂卵的兩個部分以後,在這個過程中對整個蜂群加強飼料獎勵,讓蜂群更加積極,由於沒有蜂王的一邊相當於一個失王群,所以沒有蜂王一邊的蜜蜂會在我們剛培育的半脾蜂脾上建造急造王臺,如果我們擔工蜂不選擇這張蜂脾,我們可以將整個蜂群中的其它卵脾和幼蟲脾全部移到有蜂王的一邊,而我們選擇的無王這邊放置封蓋子脾和蜜蜂脾以及大蛹脾,這樣工蜂就只有選擇我們給選定的這張蜂脾建造急造王臺了。

  • 3 # 農村山雞哥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個要素:時間和條件,準備工作,移蟲育王的工具,移蟲方法,移蟲後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臺的利用。

    1.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當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換了越過冬的老蜂,進入發展壯大時期以後,就可以準備進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氣溫穩定在20℃以上有蜜源時,特別是在有豐富粉源時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王的質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換衰老的蜂王,有當年蜂王的蜂群不會發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實行人工分蜂,經過1個半月的增殖,就可以發展成強群,採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對於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發展都有利。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在紫雲英花期育王為好。培育優質蜂王的條件是:

    (1)天氣溫暖氣候穩定

    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間自然界應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對於種蜂群和育王群進行不間斷的獎勵飼餵。

    2.準備工作

    在進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認真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1)選擇父母群

    透過考察,選擇蜂蜜或蜂王漿產量超過全場平均產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勢發展快的健壯無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蟲培養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1個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萬條雌性幼蟲;同樣1個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數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兩群種 群培育處女王和雄蜂,全場蜂群就會形成近親繁殖,使生產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蜂群作父群和母群;並且定期從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不同血統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種用雄蜂

    雄蜂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處女王的交尾成功率,還關係到授精效果,進而影響子代蜂群的品質優劣。因此,必須在著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開始培育雄蜂。為培育種用雄蜂,需事先準備好雄蜂脾,也可將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強群中修造成雄蜂脾。為保證交尾質量,按1只處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發育從卵到羽化成蟲約需16天,達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計21天。而雄蜂從卵到羽化成蟲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約需12日,共計36日。因此,必須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開始培養雄蜂,才能使雄蜂和處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適應。通常可在種用雄蜂開始大量出房時,著手移蟲育王。同時將場內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準備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來哺育蜂王幼蟲和蛹的強壯蜂群。應選擇無病、無蜂蟎,群勢強壯,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蟲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帶蜂未封蓋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個脾(包括封蓋子脾和蜜脾、粉脾)組成無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對育王群每晚飼餵0.5~1千克糖漿。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繼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繼箱之間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產卵,繼箱中央放1框小幼蟲脾,一側放一花粉脾,其餘放封蓋子脾,外側放蜜脾。有王群沒有無王群對移植幼蟲的接受率高,但是對於封蓋王臺照護得較好。

    3.移蟲育王的工具

    移蟲育王的工具有移蟲針、育王框、蠟碗等。移蟲針是將小幼蟲移植到王臺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者鵝毛管自制,一頭呈扁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彎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臺的框子。可用標準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側板的寬度相等,為13毫米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的板條。蠟碗棒是蘸制蠟碗的木棒,長100毫米,蘸蠟碗的一端十分圓滑,距端部10毫米處直徑8~9毫米。蠟碗是培育蜂王的王臺基,用蠟碗棒蘸熔化的蜂蠟製成。把蠟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時間,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蠟中約10毫米深處,取出稍停,如此反覆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淺一些。然後將它放入冷水冷卻後取下。製成的蠟碗口薄底厚,裡面光滑無氣泡。也可以使用塑膠王臺。此外還要準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臨時從自然王臺取得,也可預先收集儲存在冰箱內,使用時加l倍溫水把蜂王漿調稀。

    4.移蟲方法

    移蟲育王可以有計劃地培育出需要數量的、成熟期一致的處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條上粘上2~3層巢礎條或者按相等距離用熔蠟粘上小三角形薄鐵片,其上粘7~10個蠟碗, 3條共20~30個蠟碗。放人育王群中,讓蜜蜂清理2~3小時,取出,用蜂掃掃去蜜蜂,在每個蠟碗內滴上1滴稀釋的蜂王漿或者蜂蜜,即可進行移蟲。最好在清潔、明亮的室內移蟲,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相對溼度80%~90%。如果溼度不夠,可在地面灑水。氣溫在25℃以上沒有盜蜂時,可在室外的陰處移蟲。 從母群提出1框小幼蟲脾,掃淨蜜蜂拿去移蟲。先把粘有蠟碗的板條並排放在桌上,用清潔的圓頭細玻璃棒或者細竹棒,在經過蜜蜂清理的蠟碗裡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漿,然後 移蟲。移蟲要從幼蟲的背部(凸面)一側下針,把針尖插入幼蟲和房底之間,將幼蟲挑起,放在蠟碗裡的蜂王漿上。幼蟲十分嬌嫩,移蟲的動作要輕穩、迅速,1條幼蟲只允許用移蟲針挑1 次。移完蟲的板條用溼毛巾蓋上,再移第二條。把移完蟲的板條裝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內幼蟲脾和花粉脾之間。

    5.移蟲後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蟲的育王框後,連續在傍晚獎勵飼餵。第二天檢查幼蟲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蟲,其王臺加高,王臺中的蜂王漿增多,幼蟲浮在蜂王漿上;未被接受的,其王臺被咬壞,王臺中沒有幼蟲。如果用無王群育王,這時把育王框轉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繼箱中,同時把無王育王群與原群合併。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臺已經封蓋時檢查封蓋王臺情況,淘汰小的、歪斜的王臺。統計可用王臺的數量,以便組織需要數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實驗證明,處女王初生體重超過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對卵巢的卵巢管數量多,具有較強的產卵能力。並且證明,採用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體重大的蜂王。把選出的母群的蜂王關在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或者把母群飼養在3~5框的小群內,限制其產卵,1星期後就能得到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蟲時,用其24小時以內的幼蟲人工培育蜂王。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製的蜂王產卵控制器,是用塑膠製造的,內圍尺寸:長457毫米、寬54毫米、高244毫米,剛好能放入一個標準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蟲育王前12日,於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放入一個幾乎沒有空巢房的封蓋不久的蛹脾,並將蜂王放在該脾上,蓋上控制器的蓋板,將其放在蜂群內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內產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陸續出房以後,蜂王才逐漸產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內的子脾,放在蜂群內由蜜蜂撫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齡的幼蟲。在生產蜂王漿時,將蜂王控制在一個巢脾上產卵可獲得適宜日齡的、供移蟲用的幼蟲。蜂王產卵控制器還可用於生產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視力不佳,移蟲有困難,可以採用切割未封蓋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當蜂群發展強壯時,從母群提出2~3框帶蜂封蓋子脾連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補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為一無王的育王群,從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蟲的子脾,從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塊200毫米X 35毫米的長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緣巢房中的卵和幼蟲露出來,讓蜜蜂在上邊切口處築造王臺。第三天檢查,選留10~20個幼蟲發育良好、地位適宜的王臺。把修造和飼餵情況不好的王臺、提早封蓋的急造王臺以及多餘的王臺全部割除。記錄留下的王臺裡幼蟲的日齡,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無王育王群在取出封蓋王臺後,與原群合併。

    8.交替王臺的利用

    選擇具有老蜂王的優良蜂群作種群。在它們修造交替王臺時,加以選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種群的優良性狀更加穩定地遺傳下去。發生這種自然交替現象時,蜂群一般只造幾個王臺,育成的蜂王質量比較好。把帶有交替王臺的巢脾提出,放入繼箱群的繼箱內,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可以陸續從這種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臺。

  • 4 # 與幼兒同行

    不過個人建議你,最好的辦法是檢視這方面比較專業的書,多參考別人的方式方法。還有就是直接去請教這方面的專家或者是專業養殖戶,多問多總結他們的方法與經驗!形成自己的新知識,多加實踐。我相信你會成功的!加油!

  • 5 # 小楊鄉村

    養殖蜂是一件高風險的事,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安全,一旦被蟄,是件難以疼痛的事,嚴重者還會失去寶貴的生命。

    要想養出好的蜂王,主要還是要了解蜂的生活習性,能時時刻刻關注蜂的動態,當蜂產卵高峰期,要補充蜂的營養食物,這樣加大繁殖蜂王的機率很大

  • 6 # 多才多藝的成叔

      蜜蜂的繁殖與育種

      

    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當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換了越過冬的老蜂,進入發展壯大時期以後,就可以準備進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氣溫穩定在20℃以上有蜜源時,特別是在有豐富粉源時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王的質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換衰老的蜂王,有當年蜂王的蜂群不會發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實行人工分蜂,經過1個半月的增殖,就可以發展成強群,採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對於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發展都有利。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在紫雲英花期育王為好。培育優質蜂王的條件是:

      (1)天氣溫暖氣候穩定

      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間自然界應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對於種蜂群和育王群進行不間斷的獎勵飼餵。

      2.蜜蜂準備工作

      在進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認真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1)選擇父母群

      透過考察,選擇蜂蜜或蜂王漿產量超過全場平均產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勢發展快的健壯無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蟲培養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1個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萬條雌性幼蟲;同樣1個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數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兩群種 群培育處女王和雄蜂,全場蜂群就會形成近親繁殖,使生產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蜂群作父群和母群;並且定期從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不同血統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種用雄蜂

      雄蜂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處女王的交尾成功率,還關係到授精效果,進而影響子代蜂群的品質優劣。因此,必須在著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開始培育雄蜂。為培育種用雄蜂,需事先準備好雄蜂脾,也可將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強群中修造成雄蜂脾。為保證交尾質量,按1只處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發育從卵到羽化成蟲約需16天,達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計21天。而雄蜂從卵到羽化成蟲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約需12日,共計36日。因此,必須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開始培養雄蜂,才能使雄蜂和處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適應。通常可在種用雄蜂開始大量出房時,著手移蟲育王。同時將場內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蜜蜂準備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來哺育蜂王幼蟲和蛹的強壯蜂群。應選擇無病、無蜂蟎,群勢強壯,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蟲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帶蜂未封蓋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個脾(包括封蓋子脾和蜜脾、粉脾)組成無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對育王群每晚飼餵0.5~1千克糖漿。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繼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繼箱之間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產卵,繼箱中央放1框小幼蟲脾,一側放一花粉脾,其餘放封蓋子脾,外側放蜜脾。有王群沒有無王群對移植幼蟲的接受率高,但是對於封蓋王臺照護得較好。

      3.移蟲育王的工具

      移蟲育王的工具有移蟲針、育王框、蠟碗等。移蟲針是將小幼蟲移植到王臺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者鵝毛管自制,一頭呈扁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彎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臺的框子。可用標準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側板的寬度相等,為13毫米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的板條。蠟碗棒是蘸制蠟碗的木棒,長100毫米,蘸蠟碗的一端十分圓滑,距端部10毫米處直徑8~9毫米。蠟碗是培育蜂王的王臺基,用蠟碗棒蘸熔化的蜂蠟製成。把蠟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時間,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蠟中約10毫米深處,取出稍停,如此反覆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淺一些。然後將它放入冷水冷卻後取下。製成的蠟碗口薄底厚,裡面光滑無氣泡。也可以使用塑膠王臺。此外還要準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臨時從自然王臺取得,也可預先收集儲存在冰箱內,使用時加l倍溫水把蜂王漿調稀。

      4.移蟲方法

      移蟲育王可以有計劃地培育出需要數量的、成熟期一致的處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條上粘上2~3層巢礎條或者按相等距離用熔蠟粘上小三角形薄鐵片,其上粘7~10個蠟碗, 3條共20~30個蠟碗。放人育王群中,讓蜜蜂清理2~3小時,取出,用蜂掃掃去蜜蜂,在每個蠟碗內滴上1滴稀釋的蜂王漿或者蜂蜜,即可進行移蟲。最好在清潔、明亮的室內移蟲,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相對溼度80%~90%。如果溼度不夠,可在地面灑水。氣溫在25℃以上沒有盜蜂時,可在室外的陰處移蟲。 從母群提出1框小幼蟲脾,掃淨蜜蜂拿去移蟲。先把粘有蠟碗的板條並排放在桌上,用清潔的圓頭細玻璃棒或者細竹棒,在經過蜜蜂清理的蠟碗裡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漿,然後 移蟲。移蟲要從幼蟲的背部(凸面)一側下針,把針尖插入幼蟲和房底之間,將幼蟲挑起,放在蠟碗裡的蜂王漿上。幼蟲十分嬌嫩,移蟲的動作要輕穩、迅速,1條幼蟲只允許用移蟲針挑1 次。移完蟲的板條用溼毛巾蓋上,再移第二條。把移完蟲的板條裝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內幼蟲脾和花粉脾之間。

      5.移蟲後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蟲的育王框後,連續在傍晚獎勵飼餵。第二天檢查幼蟲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蟲,其王臺加高,王臺中的蜂王漿增多,幼蟲浮在蜂王漿上;未被接受的,其王臺被咬壞,王臺中沒有幼蟲。如果用無王群育王,這時把育王框轉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繼箱中,同時把無王育王群與原群合併。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臺已經封蓋時檢查封蓋王臺情況,淘汰小的、歪斜的王臺。統計可用王臺的數量,以便組織需要數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實驗證明,處女王初生體重超過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對卵巢的卵巢管數量多,具有較強的產卵能力。並且證明,採用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體重大的蜂王。把選出的母群的蜂王關在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或者把母群飼養在3~5框的小群內,限制其產卵,1星期後就能得到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蟲時,用其24小時以內的幼蟲人工培育蜂王。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製的蜂王產卵控制器,是用塑膠製造的,內圍尺寸:長457毫米、寬54毫米、高244毫米,剛好能放入一個標準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蟲育王前12日,於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放入一個幾乎沒有空巢房的封蓋不久的蛹脾,並將蜂王放在該脾上,蓋上控制器的蓋板,將其放在蜂群內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內產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陸續出房以後,蜂王才逐漸產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內的子脾,放在蜂群內由蜜蜂撫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齡的幼蟲。在生產蜂王漿時,將蜂王控制在一個巢脾上產卵可獲得適宜日齡的、供移蟲用的幼蟲。蜂王產卵控制器還可用於生產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視力不佳,移蟲有困難,可以採用切割未封蓋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當蜂群發展強壯時,從母群提出2~3框帶蜂封蓋子脾連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補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為一無王的育王群,從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蟲的子脾,從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塊200毫米X 35毫米的長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緣巢房中的卵和幼蟲露出來,讓蜜蜂在上邊切口處築造王臺。第三天檢查,選留10~20個幼蟲發育良好、地位適宜的王臺。把修造和飼餵情況不好的王臺、提早封蓋的急造王臺以及多餘的王臺全部割除。記錄留下的王臺裡幼蟲的日齡,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無王育王群在取出封蓋王臺後,與原群合併。

      8.交替王臺的利用

      選擇具有老蜂王的優良蜂群作種群。在它們修造交替王臺時,加以選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種群的優良性狀更加穩定地遺傳下去。發生這種自然交替現象時,蜂群一般只造幾個王臺,育成的蜂王質量比較好。把帶有交替王臺的巢脾提出,放入繼箱群的繼箱內,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可以陸續從這種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臺。

      

    蜜蜂春季繁殖新技術

      蜜蜂是社會性昆蟲,常常成千上萬地聚集在一個蜂巢裡面。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一樣寬。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下唇舌很長,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蜇針。

      蜜蜂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在蜜蜂社會里,它們仍然過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後代,同時“統治”這個大家族。

      蜜蜂養殖技術:蜜蜂生活的最適合氣溫15~25攝氏度。氣溫在5~35攝氏度時(白晝蔭處氣溫,下同)蜜蜂就能出巢活動,蜂王在巢內產卵,工蜂哺育幼蟲,整個時期可稱為繁殖期。這個時期外界往往有蜜粉源,也是生產各種蜂產品的生產時期。氣溫長時期在10攝氏度以下時,蜂王停止產卵,蜜蜂減少或停止出巢活動,在蜂巢內結成蜂團,轉入斷子越冬期。

      在溫帶地區,冬季蜂王停止產卵,只有老蜂逐漸死亡,沒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數量漸漸減少;夏季蜂王每日的產卵量往往超過1500粒,新蜂的羽化數大大超過老蜂的死亡數,蜜蜂的數量逐漸增多,蜂群發展到高峰。蜂群中蜜蜂和子數量的變化,每年都有相似的順序和速度,它主要取決於氣候和蜜蜂數量和質量的變化,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一般可劃分為若干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它的特點,但是在這些時期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1、恢復期 早春從蜂王開始產卵,蜂群又開始哺育蜂子起,到蜂群恢復到越冬前的群勢為止。北方蜂群越冬期長,蜂王在2月底至3月開始產卵;長江中下游地區,蜂王在1月開始產卵。通常,越冬蜂經過排洩飛翔後積極培育蜂子。大約經過1個月,當年培育的新蜂將大部分越冬蜂更替,新蜂比越冬的老蜂哺育蜂子的能力提高2~3倍,為蜂群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2、發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蜜蜂哺育蜂子能力迅速提高,蜂王產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過了老蜂的死亡數,蜂群發展壯大,蜜蜂和子脾數量都持續增加。有的蜂群出現雄蜂子和雄蜂。蜂群發展到8~10框蜂(蜜蜂在2萬隻以上),便進入強盛時期。

      3、強盛時期 北方一般出現在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在春末夏初。這個時期,蜂群可發展到20~30框蜂(3萬~6萬隻蜂),子脾8~12框,群勢相對穩定,蜂群往往出現分蜂熱(造王臺,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準備)。 強盛時期,常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開花、流蜜,是蜂群突擊採集飼料的時期,也是養蜂生產的時期。

      4、秋季蜜蜂更新時期 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結束後,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冬季蜂主要是沒有哺育過的工蜂,它們的上顎腺、舌腺、脂肪體等都保持發育狀態,能夠度過寒冬,到來年春季仍然能夠哺育幼蟲。

      5、越冬時期 晚秋,隨著氣溫下降,蜂王減少產卵,最後完全停產。氣溫下降到5攝氏度以下,蜜蜂周圍溫度接近6~8攝氏度時,蜜蜂結成越冬蜂團。周圍溫度繼續下降時,蜂團就收縮,同時中心的蜜蜂產生熱量,使蜂團內部溫度升到14~30攝氏度,表面溫度保持在6~8攝氏度。越冬期間沒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亡,蜜蜂數量逐漸減少;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數量減少到最低點。 實踐證明,秋季培育的越冬蜂多,強群越冬,蜜蜂死亡率低,飼料消耗少,能儲存實力,來年春季蜂群恢復發展快,能夠利用早期蜜源。強群哺育的蜜蜂體格強壯、器官大、壽命長,採集力強,而且強群抗病力強,管理省工,是取得高產、穩產的基礎。

      6、亞熱帶地區的蜂群越夏 亞熱帶地區的7~9月,氣溫常在35攝氏度以上,並且缺乏蜜源,蜂王停止產卵,蜜蜂只在早晚出巢活動。為維持適宜的巢溫,蜜蜂扇風,加強通風,採水降溫,體力消耗很大,很快衰老死亡,群勢迅速下降。

      10月氣溫下降,有桉樹等蜜粉源,蜂王恢復產卵,蜜蜂又開始育蟲,蜂群進入恢復發展時期。亞熱帶地區的冬春季有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是那裡的生產季節。

      

    快速繁殖蜜蜂的方法是?

      這個問題只能粗略說一下,因為細說要說很多。只要技術好,管理科學,當地蜜源條件好、足夠,蜜蜂繁殖自然快速。還有就是沒蜜源的情況下,要麼轉地放蜂,要麼科學調整蜂群,適當飼餵,這樣就差不多了,但是在冬季那是很難的,因為不是繁殖期,而是過冬期。

      

    蜜蜂的雙王繁殖

      蜜蜂的“雙王繁殖”,就是在一個蜂箱內,同時有兩個蜂王進行繁殖。具體辦法有兩種:

      一種方法是雙王剪螫繁殖。就是將兩個蜂王的螫剪掉,剪時注意不要剪得太多,以免使蜂王受傷;然後,放入同一蜂箱內繁殖。剛放進時,這兩個蜂王可能發生廝鬥,但因螫已剪掉,不可能發生致死蜂王的情況。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兩個蜂王的廝鬥就會停止,便

      可在同一個蜂箱內產卵,併發育成青年蜂。

      另一種方法是雙群夾箱飼養。就是將兩個弱群蜂或中等群蜂,合養在一個蜂箱內,中間用閘板隔開,分別從巢門出入。這樣,可以互相倚暖,加速繁殖。

      蜜蜂“雙王繁殖”是培養強群蜂的重要措施。只要採用得好,就能發揮“雙王繁殖”的優勢,充分利用早春蜜源,奪取早春季節的蜂蜜高產。

  • 7 # 客家你龍哥

    怎樣培育蜂王

    培育蜂王就是在選擇定了育王群以後,在蜂王前四天產下的卵中,選擇出個頭較然而的卵進麼單獨的培育,在卵產生出幼蟲以後,就把幼蟲單獨餵養,直到長成到蜂王為止。

    蜂王培育的方法技巧

    1、蜂王培育時育王群的選擇十分重要,一定要選擇那種勢力強大的蜂群,並且沒病蟲害存在才可以。另外育王群最少應該有六到八個巢脾這樣才能保證蜂王幼蟲營養的充足供應。

    2、蜂王移時的工具很重要,在選定了蜂王幼蟲以後,是需要移蟲餵養的,這時移中的工具就變得十分重要,如果工具使用不當會對蜂王的幼蟲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最重要的移蟲工具有移蟲針和蠟碗與育王框,其中移蟲針就是取出蜂王幼蟲時最重要的工具。

    3、在培育蜂王時移蟲後的管理也很重要,在移蟲完成以後,應該對育王群進麼獎勵性的餵養,而且要在第二天時看看移入的幼蟲是否被接受,被接受的明顯特點就是蜂群中王臺的高度增加,並且移入的幼蟲是浮在蜂王漿液麵上的。如果幼蟲沒有被接受,那麼就會出現王臺受損的情況。

  • 8 # 湘中藍天雄鷹

    培育蜂王的條件 :

    1:要有豐富的蜜粉源: 應有連續40天左右的蜜粉源。

    2:溫暖而穩定的氣候: 20℃以上穩定的氣溫條件。

    3:大量適齡健壯的雄蜂: 在移蟲育王前第24天開始培育雄蜂。

    4:強大的群勢: 大量6~8天的適齡哺育蜂。5:採蜜能力強、高產: 採集力強的高產蜂種是中蜂高產的保證。

    6:分蜂性弱、群勢強: 華南各省能夠維持7~8框的蜂群; 長江流域能維持10~12框的蜂群; 黃河流域和以北能維持12~14框蜂的蜂群。抗囊狀幼蟲病的能力強:

    發病期群內無病蟲,或病蟲少於5‰的蜂群。

    7:吻長、體大: 吻長:江南>5.30mm; 長江以北>5.45mm; 巢房對邊距:≥5.00mm。

    8:遷飛性弱、性情溫馴、護脾能力強。

  • 9 # 小豔姐姐

    培育蜂王就是在選擇定了育王群以後,在蜂王前四天產下的卵中,選擇出個頭較然而的卵進麼單獨的培育,在卵產生出幼蟲以後,就把幼蟲單獨餵養,直到長成到蜂王為止。

    蜂王培育的方法技巧

    1、蜂王培育時育王群的選擇十分重要,一定要選擇那種勢力強大的蜂群,並且沒病蟲害存在才可以。另外育王群最少應該有六到八個巢脾這樣才能保證蜂王幼蟲營養的充足供應。

    2、蜂王移時的工具很重要,在選定了蜂王幼蟲以後,是需要移蟲餵養的,這時移中的工具就變得十分重要,如果工具使用不當會對蜂王的幼蟲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最重要的移蟲工具有移蟲針和蠟碗與育王框,其中移蟲針就是取出蜂王幼蟲時最重要的工具。

    3、在培育蜂王時移蟲後的管理也很重要,在移蟲完成以後,應該對育王群進麼獎勵性的餵養,而且要在第二天時看看移入的幼蟲是否被接受,被接受的明顯特點就是蜂群中王臺的高度增加,並且移入的幼蟲是浮在蜂王漿液麵上的。如果幼蟲沒有被接受,那麼就會出現王臺受損的情況。

  • 10 # 客去雲來

    導讀:養殖蜜蜂必須懂得培育蜂王,這樣才能維持蜜蜂的繁殖,且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有關如何培育優質蜂王,以及養殖技巧如下文: 如何培育蜂王

    1.培育蜂王的時間與條件

    由於全國氣候不同,選擇培育蜂王的時間也不同,最好選擇在平均氣溫21℃以上的季節培育。還需選擇在豐富的蜜源季節期間以及選擇合宜的養殖地培育。

    2. 培育蜂王蜂種的選擇及注意事項

    應避免近親交配,防止蜂種的退化。引進產卵率高、採集力強、溫馴、產漿量高、漿質好、抗逆性和抗病力強的蜂種(處女王)和其它蜂場蜂種的(雄蜂)交配,最好是不同蜂種的。另外,培育種用雄蜂的工作應在人工培育蜂王前15- 20 天之前著手準備進行。特別注意的是在10~15 天內檢查交尾王是否正常產卵。超過 15天左右未產卵的交配處女王,如果還沒產卵,應給予淘汰,再另補充儲備的優良產卵蜂王種。

    蜂王養殖技巧

    第一,培育蜂王應用有蜂王的繼箱蜂群,要用隔王板把繼箱和底箱隔開,蜂王在底箱產卵,育王框應放在育王群繼箱的子脾中間,可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在育王期間,無論外界蜜粉情況如何,都堅持給育王群每晚飼餵400g (1 ∶ 1)的蜂蜜水(或糖漿)和100g花粉,直到王臺封蓋。另外,王臺切忌碰撞、震動和敲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系列電影和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哪個成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