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日本事情

    代價是有的。

    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英: Meiji Restoration, Meiji Revolution[1])是指明治時代初期日本進行的一系列大維新之改革。是指從以薩長土肥的四藩為中心進行的從對江戶幕府的倒幕運動到明治政府的向天皇親政體制的轉變,以及與之相伴的一系列改革。其範圍涉及日本中央官制、法制、宮廷、身份制、地方行政、金融、流通、產業、經濟、文化、教育、外交、宗教、思想政策等多個方面,明治維新包含到何種程度並不一定明確。只不過明治維新之後走上了對外侵略之路。

    改革的經過

    明治維新起源於象徵黑船來航的歐美列強對經濟、軍事進軍的抵抗運動(攘夷運動)。鴉片戰爭以後,在東亞,歐美帝國主義的瓜分浪潮日益增強,日本國內出現了極力維持多年國是的鎖國體制,維持原有體制的思想。但是江戶幕府以違背朝廷意向的形式選擇了開國、通商路線,因此攘夷運動與尊王論相結合,在朝廷權威下,作為要求實行幕政改革和攘夷的尊王攘夷運動而被廣泛開展。

    另一方面,在承認開國、通商路線的諸藩中,也以所謂雄藩為中心,反對幕府獨佔對外貿易,或者為了對抗歐美列強,出現了主張舊有幕藩體制變革的勢力。由於這些勢力也試圖透過奉獻朝廷實現其要求,因此在幕府末期以京都為舞臺,圍繞著朝廷展開了複雜的政爭。尊王攘夷運動是因在薩英戰爭和下關戰爭中,讓日本人重新認識到了與歐美列強的軍事力量的差異,克服了觀念上的攘夷論。以國內統一、體制改革(近代化)為優先,應該透過與外國的交易謀求富國強兵,增強對抗歐美力量的“大攘夷”論,此後作為尊王攘夷運動的盟主存在的長州藩也開始轉向開國論。

    幕府在與公武合體政策下的朝廷的攘夷要求妥協的同時,強烈要求以維持舊體制為目標,這逐漸導致了雄藩們的叛逆。另外,黑船來航以來威信的衰落也使國內的統合力顯著下降,幕末農民起義多發。在這樣的形勢下,以諸侯聯合政權為志向的土佐藩·越前藩等的主張(公議政體論),以及以更寡頭的政權為志向的薩摩藩的主張等,廢除幕府,出現在朝廷之下統一權力的國內改革構想。另外,它還必須伴隨著舊的朝廷根本改革。結果,透過兩者的合力進行王政復古,經過戊辰戰爭排除舊幕府勢力而確立了新政府的權力,此後以薩摩、長州兩藩出身的官僚階層為中心,推進激進的現代化政策。

    改革時期

    關於開始時期有各種說法,狹義上是相當於明治改元的明治元年1868年10月23日。但一般來說,其前一年即慶應3年(1867年)的大政奉還,多指王政復古以後的改革(維新體制完備前的政治狀況在幕末項中處理)。關於結束時期,廢藩置縣的斷然實行(明治4年、1871年)、西南戰爭的終結(明治10年、1877年)、內閣制度的成立(明治18年、1885年)、立憲體制的確立(明治22年、到1889年為止)。

    在這期間的政府(一般來說是慶應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的王政復古以後成立的政權,特別是明治政府、新政府、多稱維新政府雖然也有被譽為“藩閥政府”的情況,但是即使是中級官僚以上,也有不少人被舊親藩·舊幕臣等所採用,也不能一概說只有一部分雄藩主導過。當時人們主要指大政奉還和廢藩置縣,被稱為御一新。

    改革的理念

    明治新政府接受江戶幕府的大政奉還,由王政復古發起,其方針是以天皇親政(舊來的幕府·攝關等廢止)為基礎,為趕上各國(主要指歐美列強國)而進行的改革。該方針將在第二年慶應4年(1868年)3月14日公佈的五條誓文中具體明文。包括合議體制、官民一體形成國家、打破舊習、與世界列國並肩的實力修養等。另外,這個“五條誓文”的起草人兼監修者是“完全打破了舊有的習俗,以天地為公道基礎”的Quattroporte局顧問·木戶孝允(長州藩)。

    當時仍在戊辰戰爭之中,新政府有必要向內外呈示日本統一後的國是。因此,以諸大名、諸外國為意識,日本明治天皇率領文武百官以向皇祖神宣誓的形式下達了誓文。並且,對於國民,當日以天皇的名義,宣揚“億萬億安撫國威的御諭”被宣佈,因為天皇自己今後將要行政,以大顯國威,所以國民被要求去掉所有舊有的陋習。這些內容在反映在新政府的內政和外交上被具體化的同時,在思想上被認為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民權運動的理想。另外,作為達到這個目的的具體口號,“富國強兵”“殖產興業”也被頻繁使用。

    五條誓文

    御誓文

    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二、上下一心,盛展經綸。

    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

    四、破除舊有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國之基業。

    意思是:中國即將進行前所未有之變革,故朕躬身先眾而行,向天地神明宣誓,定斯國是,立萬民保全之道。盼眾卿亦鹹秉此念,同心戮力。

    誓文由福井藩的由利公正起草宗旨大意,土佐藩的福岡孝悌初修,木戶孝允、巖倉具視、三條實美續修加訂,最後呈付明治天皇裁決定案。木戶孝允並提議由天皇親率百官在神前宣誓。五條御誓文

    誓文正本由明治天皇的書道師範有棲宮幟仁親王撰寫,三條實美代表天皇宣讀,之後文武百官一一於奉答書上簽名。誓文及奉答書皆記載於太政官日誌。

    明治天皇親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國是方針,堂堂開啟了明治維新的歷史序幕。

    五榜揭示

    五榜揭示與五條誓文相對主要是針對日本國內的普通平民的規定,基本是沿襲江戶幕府統治日本平民的方法。

    五榜內容如下

    第一札:遵守倫理道徳(主要宣揚對天皇的效忠)第二札:禁止拉幫結派·聚眾鬧事·國外逃亡第三札:嚴禁切支丹・邪宗等邪教第四札:旅行萬國公法第五札:禁止擅自脫離鄉村

    頒佈五條誓文的第二天,幕府的高牌被拆除,但臨時沿用江戶幕府的統治政策,建立了“五榜告示”。公佈了繼承儒教道德的遵守、禁止拉幫結派·聚眾鬧事、禁止基督教、禁止向國外逃亡等內容。這些條款在以後的政策中逐漸被廢除,自然消失,甚至失去效力。

    改革內容

    1871年12月23日至1873年9月13日,明治維新政府任為了研究不平等條約修訂及西方各項制度,派遣了以巖倉具視為正使,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為副使的岩倉使節團訪問歐美。使節團雖然未能修改條約,但在研究和吸收西方各項制度上取得了成功,給以後維新的動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日本國內被稱為“留守政府”的日本殘留組織的西鄉隆盛、井上馨、大隈重信、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大木喬任等人的指揮下,改革一個接一個地進行下去。這樣的改革積極地引進了西方文明的先進制度,在這個過程中,被稱為“僱傭外華人”的外華人,在技術指導、教育領域、在官制、軍制整備等各個領域被僱傭,幫助建設近代國家。

    1.被改革的制度

    留守政府進行的主要改革有學制改革、地租修改、徵兵令、太陽曆的採用、司法制度的整頓、剪髮令等。但是,由於這些改革急速進行,所以矛盾也不少,招致了士族和農民的不滿,也與後來的徵韓論聯絡起來了。由歐美使節回國的巖倉和大久保在明治六年的政變中撤銷了徵韓論,並且在大久保下設立了內務省,由此進行各種改革的整理。但是,留守政府進行的改革大部分在政變後仍然存在,成為明治維新的根本政策。

    2.軍隊

    引入徵兵令,最先建立現代常備軍的是大村益次郎,因為他被暗殺,所以被山縣有朋繼承下來。明治3年,制定了徵兵規則,第二年明治4年,由於廢藩,兵部省掌握了全國的軍事力量,明治5年實行了徵兵令,設定了陸軍省和海軍省。就這樣創立了現代化的常備軍。

    3.身分制度

    廢除江戶幕府下的武士、百姓、町人之別,歌頌“四民平等”。但是,根據明治4年制定的戶籍法,第二年編纂的壬申戶籍中,將舊武士階級稱為士族,除此以外都作為平民,使舊公家、大名、一部分僧侶等作為新的華族變成特權階級,同時位於宮內省的統治之下。

    華族和士族由政府給予家祿,一直髮放到家祿制被廢除的明治9年。同年,廢刀令出臺,由此士族的特權喪失,導致後來對此不滿計程車族叛亂(佐賀之亂、萩之亂、秋月之亂、神風連之亂等)。但是這些叛亂不久便被鎮壓,1877年維新元勳之一的西鄉隆盛率領的最大士族叛亂---西南戰爭也被鎮壓。之後再無士族叛亂了。

    4.經濟產業

    在推進維新時,最大的問題是確保稅收。迄今為止的地租基本以收割量為基礎的物繳,以及各藩領的稅率不均衡,由此,提出了以土地為基礎的新稅制。1871年,田地永代買賣禁令被廢止,土地的買賣成為可能,並且1874年地租修改條例被公佈,土地成為私有的土地。土地所有者簽發地票,對所擁有的土地徵收土地租金。這使得土地所有權首次得到法律認可,從而簡化了土地買賣和抵押。私有產權完全確立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條件。

    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的口號下,以工部省為中心,開始了政府主導的產業培育。引進了以富岡制絲場為首的官營模範工廠等西洋式工業技術。但是由於西南戰爭後的財政困難,1880年制定了《官辦工廠支付概略》,除了造幣局、通訊、軍事關係外,官營工廠和礦山被民間受理。由此民間工業發展壯大,從1890年左右開始進行產業革命,工業化不斷髮展。

    金融制度也改變了舊幕府時代的貨幣制度,引入了“日元”作為貨幣單位(明治4年(1871年)。經國立銀行(國家銀行)後,作為獨佔貨幣發行權的中央銀行設立日本銀行(明治15年,1882年)等等。也整頓了資本主義的金融制度。

    在流通領域,1871年由前島密創立了郵政制度,1872年從新橋站到橫濱車站之間,日本首個鐵路開通,經過電信網的整備和船舶運輸(經過民間郵輪船三菱公司和國策公司的共同運輸公司競爭之後的日本郵船公司)等也進行了整備。

    5.思想

    從幕府末期開始活躍起來的佐久間象山等“以倫理為核心的實學”轉變為“以物理為核心的實學”。進行了從橫井小楠的實學轉向以物理為核心的福澤諭吉的文明論的思想史的轉換。這與民間知識分子和新聞界聯動,加快了文明開化的程序。

    明治新政府也推進了國民生活和思想的近代化,具體來說,由福澤諭吉、森有禮、西周、西村茂樹、加藤弘之等組成明六公司的“明六雜誌”。福澤諭吉的《學問的推薦》和中村正直的《西國立志篇》《自由之理》發行,啟蒙活動變得活躍起來。另外,與土佐藩自由民權運動的動向相結合,中江兆民、植木枝盛、馬場辰豬等創新勢力、佐佐木高行、元田永熙、井上毅、品川彌二郎這種和官吏保守勢力的對立鮮明起來了。

    在教育機關的整備中,最初以大學宿舍為原型的“學舍制”方案是玉松操、平田、矢野玄道、渡邊重石丸等人的神道學者下令起草的。在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的意向下,從明治中期開始改變方針,開始整備現代化的教育機關,幕府末期以來的蘭學塾和漢學塾,而且,作為幕府自己建造的西學教育機關的開成所和隸書調書所成為直接的誘因,開始明治時期的高等教育。

    明治政府也著手開發到維新為止在松前藩統治下無法發展的北海道,1869年從以前的攘夷地改名為北海道,並與同一年設立了開拓使,進行了積極的開發,札幌農學校(現為北海道大學)、三田育種所等各種學校和研究所相繼設立。這樣,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得到了整備。

    6.宗教

    宗教上來說,是恢復祭政一致的古代的改革,所以在慶應3年(1867年)農曆正月17日製定的職制中,神祇被列入七科的首位,三月頒佈了廢除神佛習俗的神佛分離令。並且,由於感覺到受到當時的復古機運和作為特權階級的寺院剝削的民眾,將佛教也作為外來宗教,進行了激烈排斥的廢佛毀釋。

    另外,基督教(耶穌教)被新政府繼續嚴禁。將基督教的領袖總數140人,分為萩(66人)、津和野(28人)、福山(20人)三組強制移居。慶應4年4月21日,根據日本天皇的敕命在湊川神社祭祀楠木正成,以此為首,一直被視為賊軍的新田義貞、菊池武時、名和長年,北畠親房、北畠顯家等南朝忠臣相繼被供奉起來。

    明治2年(1869年)12月7日,將基督教信徒約3,000人分散移居到金澤以下的10個藩。但是,明治4年(1871年)舊11月,巖倉具視特命全權大使一行歷訪歐美各國時,耶穌教禁止令,特別是以浦上四號崩塌為首的鎮壓,遭到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尤利西斯·S·格蘭特、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丹麥王基督九世等歐洲各國強烈的譴責。根據修改條約的談判障礙的報告,明治5年(1872年)在大藏大輔一職的井上馨,因為在長崎府廳任職時有關係,在明治五年正月,提出了赦免教徒的建議。

    7.法律

    為實現法治,第一代法務大臣江藤新平推進的司法制度完善,早在1872年創立了證書人、代書人和代言人。明治初期的日本,也有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外交目的,完善民法、刑法、商法等基本法典,作為近代國家的體制是當務之急。除積極推進以法學研究為目的的出國留學外,還起用法國法學家蓋斯特夫·埃米爾·博亞索納德作為所謂的聘用外華人。以法國法和德國法為基礎,在考慮日本特有的習俗和國情的基礎上,推進了法典的整備。刑法於1880年(明治13年)制定,2年後實施,民法於1896年(明治29年)制定,1898年(明治31年)施行。日本成為亞洲首次成功整頓近代法的國家,也實現了廢除不平等條約。

    8.文化

    營造新時代“明治”的氛圍,人力車、馬車、鐵路開通、絲帽、燕尾服、皮鞋、遮陽傘等洋裝和千吉利頭型。麵包、牛奶、牛肉火鍋、啤酒等西餐的流行,煤氣燈的設定和磚瓦造的西洋建築等已經普及了。

    日本開國後,為了引進大量進入海外的東西和概念,製作了各種各樣的日式漢語。

    自由民權運動逐漸活躍,德富蘇峰倡導平民主義和歐化主義,民友社成立,創刊《國民之友》,對此,三宅雪嶺倡導儲存國粹主義成立政教社,創辦了《日本人》,志賀重昂等也加入其中。陸遜南在日刊報紙《日本》中提倡國民主義,近代俳句的祖宗正岡子規等人擔任記者。這種像“日本”的報紙,漸漸地由各種各樣的人發行。民間報紙的開端是幕府末期創刊的濱田彥藏的《海外新聞》、沼間守一的《橫濱每日新聞》、福地源一郎的《東京日日新聞》、慄本梧雲的《郵便報知新聞》、末廣重恭的《朝野新聞》等緊隨其後。

    9.教育

    在那之前,各藩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但是地域差別很大,被賦予的教育也不同。在之前的教育中,以身份等來區分,存在一部分學校教育的偏頗。到了明治時代,政府為了把日本變成一個強國,對像西方這樣的普通國民都敞開了大門,認識到了全國統一的教育制度是必要的,於是開始了義務教育。1872年(明治5年)頒佈了學制,1886年(明治19年)頒佈了小學令和帝國大學令,全國設立了尋常小學、高等小學、大學,漸漸地,普通民眾也具備了接受高度教育的環境。

    另外,到了明治時代,女性教育的必要性也開始被呼籲。特別是有出國經歷,面對歐美女子教育的澀澤榮一和伊藤博文們深感其必要,因此他們設立了女子教育獎勵會。同樣對女子教育有理解的黑田清隆在歐美派遣了以10年為單位的長期留學生到海外的岩倉使節團中,也加入了女留學生。此時的留學生、永井詩香、津田梅(後來成為津田塾大學的有關人員),大山舍松將在日本的女子教育方面留下巨大的功績。

    1874年(明治7年)設立了女子師範學校。對女子的教育,無論男女老少,對學問的批評根深蒂固,所以與對男子的教育相比,其步伐遲緩。但是,隨著對女性教育的必要性的廣泛滲透,女性也開始接受義務教育、高等教育。

    10.外交政策

    對新政府來說,最大的目標是趕上歐美列強,因此舊幕府時代締結的不平等條約的修改成為當務之急。上述岩倉使節團以調查西歐各項制度為目的,但也有為修改條約而作的準備,實際談判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沒有把日本看作近代國家的歐美各國沒有理睬日本,被認為還為時過早。因此,雖然實行了歐化政策等,但是日本想要進行和西方對等的各種政策,還需要很多年,修改條約本身就需要長達半個世紀的不斷進行。

    日本從此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 日本走上強國之路,同時也走向擴張之路。

  • 2 # 光華

    沒啥代價,日本本來就是個由三百個封建割據諸侯統治的地域,近代由於英美資本謀劃穩定自己世界霸權的需要需要在潛在對手中國俄國旁邊培植個戰爭代理人,扶持了給其打工的三藩政治貴族集團,其中就包括今天安倍所屬的長州藩,副首相麻生所屬薩摩藩,手把手教給其裝備組織了現代軍隊,輕輕鬆鬆就鎮壓打垮幾個主要不服的大的割據諸侯,完成統一,但日本文化當中有根深蒂固的武士道文化,各個藩主的家奴是絕對忠於自己家主的,並不接受三藩統治,於是把無實權的天皇抬出來,屬於挾天子以令諸侯,天皇雖然表面上被賦予絕對權威,實際上操盤日本的還是三藩貴族集團及其背後的財閥。

    不久前日本出了一本書揭露了日本明治維新重要人物坂本龍馬的背景,這個沒落武士家庭出身的窮浪人其神秘活動經費高達五億日元,在當時的日本來說是個天文數字,誰給他的這筆錢,日本歷史上一概不提,而當時推定能夠提供這筆鉅款的只有當時唯一在日本設立了分支機構的英國匯豐銀行。

    從黑船來襲,幕府投降,到明治維新間隔只有短短十五年,日本就完成了一個赤貧貧窮落後的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據國家,很快完成統一戰爭,變成了一個以軍事立國的中央集權國家,這隻能是外部扶持頂層設計的結果。此後,日本先後打了用中國俄國的戰爭,很好的完成了其牽制中俄的代理人戰爭使命。

    二戰後,日本這個作用還在,於是已經被定為戰犯的安倍的姥爺會被啟用出山做日本首相,理解了這個邏輯就會理解日本的近代史邏輯了,教科書裡寫的都是糊弄大眾的。

  • 3 # 日本二三事

    日本明治維新一直被認為近代最成功的變革之一,從整體來看,當然利大於弊,畢竟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了“列強”,但是既然是改變必然是伴隨著“犧牲”,日本當初為了明治維新也是付出了一些代價。不過可能對於“代價”理解的方式會有些不同,有人認為代價就是“人的犧牲”,也有人認為代價是“精神的失去”。而下文主要闡述的則是後者。(因為後者給全世界帶來的災難更為嚴重)

    日本“大和”思想

    明治政府做的就是“和國際接軌”,採用了很多歐美的制度。據相傳,日本明治維新是由田佈施一族等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借錢,用這筆資金來完成改革。江戶時代日本處於封建時代,雖然當時藩主實際情況並不是很富裕,但是農民生活也算的上是安居樂業。日本的“大和王朝”能夠延續數千年,天皇依然存在,除了和當時統治者相互利用以外,還有就是日本人並非十分的“好戰”。確實古代有倭寇一說,但那也是通商等原因造成。

    而明治政府打破了兩千多年的平衡,全盤西化,從根本上否定了日本以前的傳統。日本的鎌倉和奈良許多文物古蹟遭到了破壞,佛教遭到否定,失去了既定的信仰。在明治維新以後,出現了很多“貪汙腐敗”的例子,而這些在日本藩主統治的社會形態下是無法想象的。日本就此也捲入了世界經濟市場,當時日本統治者發現最掙錢的是“戰爭財”,加入了列強,並且在國內主導“戰前動員”。失去了傳統文化的日本人,經過明治政府花費一代人的培養,才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而就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成長的日本人,構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堅力量,這說明了什麼?日本人明治維新雖然成功,但是思想卻失去了“兩千年”!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 4 # 夏洛特玲玲

    日本明治維新,結束了幕府制度,整個武士階層出現斷層,繼任的是曾經依附於幕府和武士階層的資本商人,日本的資本商人在幕府時期就開始以金融誘惑為政治生存手段滲透到各幕府和武士階層,他們利用自己本身的經濟實力,扶植那些沒有經濟來源的武士階層,利用與他們通婚等手段混跡於上層社會,從而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鞏固自身的經濟利益。那麼明治維新對於日本來說損失的自然是幕府的那些大明們,天皇從傀儡被推舉成為政治象徵。既得利益者是資本家和資本家推舉軍隊。

  • 5 # 早hz

    日本明治維新過後制訂了一系列的趕超近代化的方案,首先教育方面從歐美引進了近代學校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一直到近代結束,這種改革所產生的病理變端凸顯出來了,如劃一化弊病以及後來產生的考試競爭激烈化,逃學,打架,學校暴力,青少年不良行為,教育荒廢現象,如果出於良好用機與意願實施的改革難免產生些預料之外的負面效應,那麼,更遑論歷史上還有那些本身就違背了社會發展、人的發展和教育自身規律的所謂的“教育改革”。這是教育付出的一些後果。

  • 6 # 小郭蟈剪輯

    “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標誌性改革。但是明治政府從來也沒有想過把這次改革當成意識形態的革命來進行,值日。他們用“倒幕”的口號,只是要把日本變成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至於徹底的改革,不是明治政府要的。

    從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設幕府到1869年盤踞在北海道函館的幕府殘餘被消滅,在日本統治266年的“德川幕府”永遠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日本明治時代到來。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政府釋出具有綱領性質的《五條誓文》,這代表“明治維新”的開始。明治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取消各地大名的地方統治權利,大名改為“藩知事”做為地方行政官員接受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1871年又廢藩置縣,從新劃分行政區,各地的封建領主的主權全部取消。

    二,在文化上取消等級制度,普及教育。

    三,經濟上在1870年效仿西方設立工業省,聘用大批的外國專家和技術人員,引進先進的技術裝置和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有企業。同時鼓勵私人發展資本主義企業,在以後的一段時間政府又把一些國有的企業出售給私人經營,比如我們知道的三菱,三井等。這些措施讓日本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四,軍事上明治政府在陸軍上學習德國,在海軍上學習英國。在1872年的徵兵令中規定凡年滿20週歲的的男子都要服兵役,為期三年。這支被建立起來的常備軍,被統治者灌輸了效忠天皇的信念,並用“武士道”的精神進行洗腦,這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日本皇軍”。

    日本的“明治維新”並不是一場徹底的社會改革,他是日本統治者和外來勢力,國內要求改革的勢力最後相互利用,利誘妥協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是日本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可是這種沒有社會深層次改革的維新,一但遇到國內社會問題無法調和的時候,對外擴張就成了這個國家唯一的出路。

    “明治維新”讓日本取得成績的時候,也付出了許多,並且現在日本還在為“明治維新”買單。我個人認為影響有以下幾點:

    一,日本民族的的主體性被打斷。日本在明治政府時期為了快速的發展,在經濟,文化教育上進行了全面的西化。可以說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是在東亞,但在國家性質上它是典型的西方國家。這是日本“實用主義”的國家路線決定的,我們很難想像日本現在每年都在紀念美國的“佩裡”這個用堅船大炮轟開日本國門的人。

    二,外向性的社會改革讓日本的現代化的過程比較的順利,但日本的社會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這也為以後日本發生社會矛盾總是透過外力和對外解決的原因。在這一點上中國的社會改革就是對內的,雖然中國在社會發展和現在化的過程歷經了很多的挫折和苦難,但就是因為這些的原因中國的社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現在可以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可以現在和西方社會並存的原因。

    三,保持封建殘餘使日本走上軍事擴張的對外侵略道路,這給中國和亞洲,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由於日本對內的改革並不徹底,當社會財富快速的積累的時候,普通的人民過的並不好,在社會矛盾要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日本的統治者就不可避免的走上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老路。特別是1894年擊敗中國,1904年擊敗俄國,這讓日本感到信心大增,同時鉅額賠款和攫取的利益讓日本看到了財富的新大陸。

    這也就是1929—1931全球經濟危機席捲全球的時候,日本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發動侵華戰爭,而後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挑戰美國奪取太平洋主導權的原因。二次大戰後日本一敗塗地,日本淪落為美國的附庸,在戰後直到今天日本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受美國的影響。在國內由於在開始為了要快速的發展,有一少部分私人取得了國家資源開發的權利,讓日本形成了財閥,這些個財閥控制了日本的重要的發展資源,國家和人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這些個財閥所綁架。

    日本的“明治維新”讓日本快速的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可是由於改革不徹底,盲目的全面西化,使得日本沒有走上一個良性的發展道路,反而走上了一個惡性迴圈。日本要走獨立發展的道路,還有一段距離。

  • 7 # 薩沙

    明治維新最大的問題,是軍方的問題。

    明治維新自身是非常成功的,一個被幕府閉關鎖國的封建小國,經過各方面尤其是體制的深入改革,一舉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國家性質的軍隊面對中國沒有打贏過一次。

    然而,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連續入侵中國很多次,一度打下了大半個中國。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滿清末期的那群祖先,不爭氣唄。

    然而,日本明治維新的最大問題,是沒有有效控制軍方的權力。

    因為明治維新是薩摩藩、長洲藩等地方軍閥,用武力擊敗幕府軍隊的結果。

    所以,明治維新的基礎就是這些軍人,他們左右國家權力也是順理成章。

    自然,日本也有過相對民主的時期。

    資料中寫的很好:1914年一戰爆發,各國資本被轉移到日本,並大量向日本購買商品。所以日本進入了近代少有的昌盛時期,現稱大正民主。 組建議會、多黨派輪流組成內閣執政、女性可以參政、實行普選制度。外交則採取對中國內政不干涉,歸還膠州灣,廢止《二十一條》;從西伯利亞撤兵,日蘇友好等策略;殖民地方面,尊重當地民族文化與政治請求,臺灣總督改由文官出任。臺灣議會設定請願運動”、“ 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農民組合”、“臺灣工友總聯盟”等各種政治、社會運動興起。城市的婦女不再是家庭主婦,可以參政、出演現代劇目、上班,隨便出門逛街、看電影等。 言論自由,媒體報紙可以公開談論政治。文化開明,允許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交融。櫻花樹下冒著蒸汽的火車,穿著高跟鞋與和服洋裙的少女騎著腳踏車都是那個時代的印記,也稱作大正浪漫。

    但是,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軍方又迅速成為左右國家的重要力量。

    原因很簡單,日本國家的發展同對外入侵是密不可分的。

    軍隊先後進行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撈到了不少的利益,大大緩解了國內矛盾。

    所以,軍人成為日本的支柱力量。

    到了二戰之前,軍方已經只向天皇負責,不需要向其他任何人負責。

    而天皇本來就是個虛的,實際上軍方已經肆無忌憚,根本無法控制。

    實際上,就二戰來說,日本國內很多非軍人的有識之士,都認為不應該全面侵華,更不應該和美國決戰。然而,在軍方肆無忌憚的野心擴張下,這些人只得閉嘴,不閉嘴的會被打擊報復甚至暗殺。

    最終,日本走上了自我毀滅的戰爭道路。

  • 8 # 瀛史拾貝

    其實日本民眾對明治維新的印象並不太好,尤其是戰敗後,人們能夠暢所欲言了,對明治維新的評價越來越負面,反而是幕末那些維護幕府的人,比如新選組,會津藩,以及西鄉隆盛這些新時代的失意者,人氣越來越高。

    原因也很簡單,明治維新雖然讓日本崛起為列強,在亞洲國家中率先擺脫殖民地命運,實現近代化,工業化,但日本的普通民眾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整個明治時代,農民揹負著沉重的地稅,稅率高達三分之一強,各種苛捐雜稅壓得底層人民喘不過氣來。說到工業,原始積累時期的血汗工廠,剝削是很厲害的,老電影《啊,野麥嶺》就是寫照。那些可憐的女孩子,如果不進工廠做工,就只能在市民家裡做女僕,要麼就是賣身。當時湧入東京的二十多萬年輕女性,找不到正當職業,大部分人都是以各種名義明裡暗裡從事風俗產業,甚至跑到中國和東南亞賣,人稱唐行小姐,也有老電影《望鄉》為證。武士日子也不好過,秩祿處分一下來,等於被買斷工齡,集體下崗,鐵飯碗被砸,除了少數幸運兒成為政府官吏,軍官,警察,實業家,大部分人沒有謀生技能,最後只能找個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聊以餬口,要麼去北海道開荒種地。日本靜岡縣的茶葉聞名,當初就是舊德川幕府的家臣被集中安置在此地,在幕末名人勝海舟的帶領下,學習種茶技術,千辛萬苦,最後研發出了新品種。如果你是個有理想的文藝青年,那更慘了,靠一點微薄的稿費根本支撐不了夢想,即使你再有文采,石川啄木,樋口一葉都是死於貧病交加。

    明治時代當然也有風雲兒和暴發戶,比如位高權重的維新元老,抓住機遇從舊幕府特權商人發展成財閥的新興資本家,從富裕農民階層巧取豪奪升為大地主的"豪農"等等,但畢竟是極少數人。尤其是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那十年間,日本政府號召全民臥薪嚐膽,勒緊褲腰帶,擴軍備戰,以報三國干涉還遼之仇。好不容易苦日子熬過去了,日本名義上戰勝了沙俄,沙皇卻不賠款,但日本欠歐美投資者的戰爭債券還得接著還,陸海軍野心勃勃要繼續跟歐美列強搞軍備競賽,開發南滿鐵路和吞併北韓也需要大量資金,日本經濟在日俄戰爭後又不景氣了許多年,直到一戰爆發才緩過來。

    所以二戰後,在左翼歷史學者的提倡下,日本社會掀起了一場反思近代歷史的思潮,重新評價明治維新的功過得失,既要看到富國強兵的成果,也要看到日本民眾為此付出的血淚代價。因此現代日本人對明治維新懷著複雜的情感,對維新志士褒貶不一,反而愈發懷念德川幕府和佐幕派新選組。

  • 9 # 唐律疏議

    任何一場改革,都必然損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明治維新,必然不會例外。

    而有意思的是,明治維新損害到的幾乎是當時日本所有人的利益。

    可以說是犧牲了一代日本人,成全了後面幾代的日本人。

    首先,農民不喜歡明治維新。因為維新是需要錢的,建設各種現代化企業是要錢的,修造鐵路建立軍隊購買武器都是要錢的。這些錢從哪裡來?明治維新前期的日本,除了田賦幾乎沒有其他財政收入。(1873年田賦在國家稅收中佔92.3%,在此後十餘年裡也一直佔稅收總額的85%到60%,見周啟乾《日本近現代經濟簡史》崑崙出版社2006年3月,59頁)所以明治維新開始的時候,日本農民身上的賦稅負擔比幕府時代有增無減。農民民怨沸騰。更不用說在倒幕戰爭中,明治政府曾經承諾會減少田賦來換取農民支援。而以農民為代表的倒幕武裝赤報隊也以此向農民進行宣傳。不料明治政府食言,反而汙衊赤報隊散佈謠言並血洗赤報隊。

    其次,武士不喜歡明治維新。因為明治維新剝奪了武士向幕府領取年俸的收入,而且還破除了武士階層延續數百年的特權。所以後來落魄的武士們才會逐漸集中到薩摩,在西鄉隆盛的領導下舉起義旗反抗政府,此即為“戊辰戰爭”。

    其三,城市的工人們也不喜歡明治維新,因為明治維新期間日本工人的工資非常低,比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印度的最低工資還要低。(周啟乾《日本近現代經濟簡史》崑崙出版社2006年3月,183頁)。

    其四,還有一些傳統行業也受到了影響。比如說大久保利通曾經禁止日本民間流傳很廣的傳統體育運動——相撲。因為說當時主張日本脫亞入歐文明開化,而相撲運動赤身露體,與西方文明的氣場不合。這樣的禁令當然也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除此之外,還有足尾的礦毒事件等現代化工業帶來的災害,都讓當時的日本人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 10 # 青松51990801

    客觀的說,日本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在古代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學習大唐。歷史上曾多次有組織的來華度種,用以優良日本人的基因(來華度種所生的後人竟宣稱自己是中華正宗,編造了‘崖山之後無華夏’等謊言,並豢養了數以萬計的文化漢奸廣為傳播,卻有腦殘的噴子們在以訛傳訛)。日本的很多建築物、文化、生活習慣都還是中國唐代時候的風格。而到了近代,進行了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使她們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國家中最發達的。

    由於日本民族沒有自身的原創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子文化,因而一直迷失自己的發展方向。雖然日本人非常追求精益求精,做事非常細緻,但是,日本人其實是在走一種奴性發展的思維道路。缺乏創新精神,別人的東西傳到日本人手裡就會做精並且升級。這就是日本雖然十分敬業努力,始終沒有能在創新型科技方面有所建樹的根本原因。

    日本人是非常高明的戰術家,但卻是個拙劣的戰略家。對匠人精神的過度沉迷鑄就了日本製造的口碑和曾經的輝煌,但同時又在一次次的方向性選擇中讓日本人犯了糊塗,白瞎了一手好牌。

    凡事都有個度,很多日本人的匠人精神走向了極端,過度的匠人精神其實恰恰害了自己,由於過分的追求精益求精,過分的追求細節而忽略了效率、忽視了成本,甚至在整體反而犯了大錯,造成了很多行業的衰敗。戰略方向上失誤的日本,越注重細節只能失敗越多!

    身處島國的日本,自然資源和條件極差,日本人可以在做事方面很精細,但是缺少廣博的胸懷與視野(島國固有的寡民心態),從來都是隻能顧及眼前。充其量也只能是是個二三流國家!

    日本戰犯山下奉文被絞死前道出日本失敗根源:日本之所以會有今天(戰敗投降),根本的原因其實是我們喪失了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如果都有一個好母親,來呵護我們的這種本性的話,我們都不會變成今天(魔鬼)的樣子。回去告訴我們的同胞,好好培養善良的母親,善良的女性。這是拯救日本的根本!"

    雖然表面上日本已經是接受了歐美先進文明制度,其實這只是出於慣有的"師夷長技"的陰暗兇險的目的,才做的權益之變。

    日本女性"溫柔但不善良", 就像日本民族"彬彬有禮但絕不是文明人"一樣,她們的溫柔更多是一陣獻媚雄性的偽裝。到了法西斯時期,日本人的所有"美德"就與人類分道揚鑣了,再也偽裝不下去。

    所以軍國主義橫行肆虐的時代,日本女性不但沒有以女性的天性善良挽救喚醒日本同胞,反而更加卑劣的姿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所以,有了那句發人深思的名言"原子彈下無冤魂",那是全體日本民族所集體犯下的罪惡,其根本就是其母體文化就充滿荼毒人性的毒惡乳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反貪風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