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辯證哲學論

    這個問題,其實《江表傳》記載的很清楚了,在孫策多次提出請求後,袁術才答應。

    《江表傳》:術知其恨,而以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謂策未必能定,故許之。

    意思是說,袁術知道孫策之恨(劉繇攻打孫策舅舅吳景),劉繇在曲阿(今丹陽市),王朗在會稽(今蘇州附近),兩地為犄角,相互策應,他認為孫策能攻克的機率很小,所以就答應了。並且給了孫策一千餘人,十幾匹戰馬,簡直是在哄小孩子。當然,袁術此舉,同意孫策去吳地,並不是這麼簡單,其中還有下面幾個胤禩,作為鋪墊。

    第一,袁術愧對孫策父親孫堅。

    袁術從董卓處逃到南陽,長沙太守孫策之父孫堅,帶兵殺掉了南陽太守後,介於袁氏“四世三公”的影響力,表示追隨袁術,實際情況則是,袁術主內,孫堅主外部的攻伐,曾經還有一次,袁術不給孫堅糧草使孫堅進軍困難,孫堅快馬加鞭回來把袁術責讓了一番。最後,在袁術表示要攻打荊州劉表時,孫堅中了江夏黃祖之計而死。孫堅雖然是戰死沙場,但是他的死不能說與袁術沒關係。

    第二,袁術非常欣賞孫策《三國志》記載,術甚奇之。還長感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意思是,袁術對孫策的能力是大加讚賞,還說,如果我袁術有像“孫郎”(尊稱)這樣的兒子,即使是死了也願意。不只是袁術,就袁術的大將橋蕤、張勳等人也是對孫策敬重三分。

    第三,袁術“兩耍”孫伯符

    起初,袁術答應任命孫策為九江太守,後來反悔,任命了自己手下陳紀當了太守。後來因為廬江太守陸康引起了袁術的不滿,同時也與孫策失和,孫策主動提出攻打陸康,袁術很高興,並且承諾,如果孫策攻克了廬江就任命他為廬江太守,孫策果然一舉攻克廬江,但是,袁術此時卻後悔了,任命了劉勳為廬江太守。兩次欺騙孫策,使得孫策十分的不滿!

    第四,最後的理由非常充分

    舅父吳景,表弟孫賁被劉繇逼迫走,袁術派大將幾年也沒攻打過劉繇,這次孫策找到袁術,先從父親跟隨袁術一起匡扶漢室攻打董卓講起,並且,孫策說孫氏對江東父老有恩,等攻下劉繇,能得到3萬人,來輔佐袁術匡扶漢室,孫策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袁術於是表示理解,答應了孫策。

  • 2 # 湘水微波

    袁術放走驍勇善戰的孫策去江東,主要是沒眼光。他不會賞識和使用人才,看不到小孫的能耐和後勁,使一個強大的助手變成了對手。而孫策要離開袁術是看出他並非明主,不值得自己效力,不如稱早離開謀取一番自己的事業。這些都被後來所證實。

    早年孫策之父孫堅在討伐董卓時就率自己部隊效力於袁術,作戰英勇累建奇功,曾攻佔了洛陽逼走董卓,並得到了漢室傳國玉璽。後來官拜破擄將軍。不久,受袁術指派攻打荊州,被劉表部將黃祖設埋伏暗箭射死。應該說孫堅為袁術盡心盡職了,但袁術並沒給與孫堅之子孫策應有的安撫,反而將孫堅的部隊全部佔有收編。當時袁術承諾孫策做九州太守,結果收編了他的部隊後,九州太守卻給了自己的親信。孫策身邊只剩下了其父親的舊將程普、韓當、黃蓋等少量鐵桿人物。

    孫策雖年青但有其乃父之風,勇謀兼備,袁術還是認可其能力的。所以命其攻打廬江並承諾任他為廬江太守,但等到即將勝利的時候袁術又任命了別人為廬江太守。袁術只會利用人才不會重用人才,這一點孫策有深刻的認識,父親之死更是一個沉痛的教訓,他深知在袁術手下決無出頭之日,一直盤算如何擺脫袁術,脫離他的控制。

    此時孫策的舅舅吳景在江東被劉繇攻打,情況緊急,於是孫策以此為由向袁術借兵解舅舅之圍。有一種說法是孫策將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送給袁術,以此作為換取借兵出征的條件(這種說法存在於三國演義中)。

    最終袁術同意借兵一千,戰馬數百匹讓孫策去救其舅舅。這點力量無異於杯水車薪,遠遠不夠被他佔去了的孫堅舊部數量。

    袁術同意借兵給孫策的真實想法就是認為孫策未必能有所作為。因當時江東較為混亂,多方勢力互為爭鬥,其中較為強大的會稽王朗、曲阿劉繇都擁兵數萬。孫策憑這千多人難救其舅舅,如自立門戶則更幾乎不可能。最終結果無非兩條,其一就是被別的豪強滅掉,其二就是失敗回來投靠自己,乖乖的繼續為自己效力。這就是袁術願借兵給孫策,放他去江東的真實原因。

    歷史上的袁術本就是志大才疏,沒有眼光之人,反讓孫策有了獨立自強的機會,終成了江東霸主。

  • 3 # 葉之秋

      

      與《三國演義》中描繪的,江東經歷三世經營,從孫堅開始就圖謀江東不同,在歷史上,孫策早年以及其父孫堅基本都是袁術的部屬。

      孫堅在長沙起兵,打下南陽之後不敢自居,卻將號稱天下第一大郡的南陽郡拱手交給了袁術。

      只因為袁術乃四世三公之後,是袁家的嫡派傳人。其身份比袁紹還要高。在漢末許多諸侯眼中,袁術都是高高在上,讓人仰望的大人物。

      孫堅是為袁術討伐劉表,然後中了黃祖的暗算,因而身亡。故此,其部屬都歸了袁術。

      是人就要吃飯,跟隨袁術有飯吃,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孫策早年也給袁術賣命,打了許多勝仗。袁術將孫策牢牢抓在手中,用孫策當打手,卻又不給孫策兵權。

      那麼,袁術後來為何放驍勇善戰的孫策去江東?

      因為當時的江東並非袁術的地盤。當時的江東被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掌控。

      揚州的治所是壽春,可是壽春長期被袁術霸佔,劉繇心中氣惱,卻只能臨時駐紮在曲阿。他在曲阿經營多年,聚攏了許多兵馬,成為袁術的心腹大患。每當袁術要北上討伐徐州的時候,劉繇就會在後方騷擾,成為袁術的心腹大患。

      可是,袁術派出好幾波人馬前去攻打,都被劉繇擊敗。無奈之下,袁術只好起用孫策。

      不過,袁術雖然上表給孫策請求封賞,給了一個將軍的名分,卻只是撥給了一千步兵,十來匹戰馬。其餘的就要孫策自己想辦法招募。

      袁術就是要讓孫策餓不死,又逃不了。

      沒想到孫策的好朋友周瑜,散盡家財,帶了三千兵馬來相助。加上孫策特別能打,驍勇善戰,一以當千。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孫策就攻破了劉繇,佔領了重鎮秣陵、曲阿,威震江東。  

  • 4 # 塵子渝

    其實從孫堅開始,孫堅的軍事 集團和袁術就是合作關係,雖然孫堅為袁術效命,但實際上孫堅的獨立自主性還是非常強的,孫堅寒門出身,好不容易透過平定叛亂獲得了長沙太守和烏程侯的爵位,但是在加入所謂的十八路諸侯(實際上只有11路左右)討董的時期。

    孫堅還在荊州境內的時候就被人給忽悠了,武陵太守曹寅和荊州刺史王睿有矛盾,曹寅就忽悠中二青年孫堅說刺史王睿是董卓心腹,孫堅一聽這還了得,當即學習曹孟德刺殺董卓(歷史上其實曹操是刺殺過張讓)的風範手起刀落砍了王睿。

    孫堅雖然中二,但是並不傻,很快發現事情的真相,孫堅又一怒之下連曹寅一起殺了,這下整個荊州最重要的官員都死掉了,孫堅則跑到了南陽,這時候朝廷雖然沒有追究孫堅的責任但也撤了孫堅的長沙太守的職位。

    在南陽袁術和孫堅一拍即合,袁術輕易幫孫堅擺平了士族和朝廷的詰難,而孫堅也開始支援袁術,為袁術作戰,前面說過孫堅殺了荊州刺史,朝廷才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單騎進荊州之後很快就開啟局面,獲得士族的支援,討董之後,袁術就打起了荊州的主意,孫堅就成了馬前卒。

    孫堅是一直佔據優勢的,結果被黃祖埋伏被射死,袁術這時候就動了歪心思,將孫堅部下一分為二,孫策的堂哥孫賁和舅舅吳景繼續為袁術效力。孫策則根據傳統回老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滿孫策也結實了周瑜、魯肅、二張等人前來袁術這裡討要父親的舊部。

    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孫策用玉璽換了三千兵馬,實際上孫堅死後,袁術就從孫堅夫人那裡搶到了玉璽,所以孫策並沒有可以打動袁術的東西,袁術也非常不客氣的讓孫策自行去招募士兵。

    沒有一兵一卒的孫策,依舊在周瑜等人的幫助下,招募了非常精銳的丹陽兵一千多人回到壽春,袁術開始重視孫策,將孫堅的一部分舊部還給了孫策,這時期的孫策依舊為袁術打工,前後攻佔了廬江郡和九江郡,袁術原本承若打下土地分給孫策一個郡作為地盤,結果歷次都食言。孫策就想脫離袁術單幹,袁術狂妄尊大,四處樹敵很快曹操和朝廷就認命了新的揚州牧劉繇,劉繇雖然後面被孫策打的落花流水,但是打袁術卻非常強悍。

    將袁術任命的孫賁和吳景都趕走了,袁術又派將領都不能打敗劉繇,孫策就請戰,袁術還是非常欣賞孫策的,好幾次都想認孫策為乾兒子,都被孫策拒絕了,眼看劉繇在江東混的風生水起,讓孫策過去剛好可以互相牽制,袁術還怕沒有根基的孫策鬥不過劉繇、劉表、王朗、嚴白虎等人,將吳景和孫賁也交給孫策,在袁術看來即使不派孫策去,江東地盤袁術也無力征服,派孫策過去剛好可以牽制江東勢力,無論孫策勝敗,都好過敵對的劉繇得勢好的多。

    對於袁術來說,不過是慷他人之慨,而且從孫堅開始,孫堅舊部和袁術的勢力就是合作關係,袁術使用這些人既不順手又需要防範,不如還給孫策,成了袁術多一個盟友,畢竟老交情了,敗了孫策就更依賴袁術了。因此袁術雖然欣賞孫策,還是放孫策出去了,畢竟孫策在袁術陣營裡也是一枝獨秀的,袁術也怕那天孫策和呂布一樣無法鉗制,偷雞不成蝕把米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綜合考慮下,袁術還是很痛快的放孫策去江東了,自此孫策一飛沖天,還在袁術稱帝之時,果斷劃清界限,最終袁術的遺產基本都被孫策接受,短短六年孫策平定江東,被譽為江東小霸王,一時風頭無兩。

  • 5 # 豹眼看歷史

    為了寫作《史上男女那點事兒—江南大小喬》,我專門查閱了孫策的有關歷史資料。

    就題主這個問題,做個簡單地回答。

    主要原因是袁術知道孫策有能力,但認為孫策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擺平江東。讓孫策去江東攪和一下,對自己是有好處的,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放虎歸山。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01

    依附袁術

    初平二年(191年),孫策之父破虜將軍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部下黃祖所殺,其軍隊被因共同討伐董卓而結盟的袁術所吞併。孫堅的侄子孫賁護送孫堅的遺體返回江東,葬在曲阿。時年孫策十七歲。

    初平四年(193年),孫策守孝事畢以後,與家人渡江居住在江都。安頓好這一切後,準備到壽春找袁術討要其父的舊部,欲創立功業併為父親報仇。

    見到袁術後,孫策流著淚向袁術訴說了自己的想法。

    袁術察言觀色,發覺年僅十九歲的孫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將來定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將才。

    但袁術當時卻不想把孫堅的舊部還給他,讓他獨立。

    於是說:“已經任命你的舅舅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以去投靠他們,召集兵勇。”

    孫策無奈,只得去投靠舅父。

    興平元年(194年),孫策招募了數百人的兵勇,然後去見袁術。

    這次袁術還是把孫堅的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人交還給孫策統領。

    王允、呂布誅殺董卓之後,派遣太尉馬日磾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見到孫策,就表奏其為懷義校尉。

    袁術麾下大將橋蕤、張勳等都很愛慕孫策的風采。

    就連袁術也說:“如果能讓我生出孫策這樣的兒子,即便死啦也毫無怨恨。”

    年輕的孫策,初露頭角,就非同凡響。

    但是,袁術為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對孫策沒有足夠的信任,不能放手使用。

    起初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為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袁術讓孫策攻打廬江太守陸康,並許諾說:“以前錯用陳紀,後來經常後悔。如果你能拿下陸康,廬江郡就一定封給你。”

    結果,孫策奉命出擊,很輕鬆就攻下廬江。

    可這次,袁術依然是出爾反爾,任用了他的老部下劉勳當了廬江太守。

    對袁術,孫策一次次感到了失望,認為其不能成就大事,於是就想找機會離開。

    02

    脫離袁術,渡江創業

    在此之前,漢獻帝派遣劉繇擔任揚州刺史。

    當時揚州刺史的治所在壽春,已經被袁術佔領。

    劉繇便在孫策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治所。

    孫策攻佔了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吳景、孫策、孫賁都是袁術的人,擔心他們聯手吞併自己。於是,忘恩負義,提前下手,用武力把吳景、孫賁逼迫退往歷陽(今安徽和縣)。

    袁術就任命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一起進攻劉繇。

    雙方隔江對峙了好久,但也沒有任何結果。

    此時,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曾是孫堅的校尉。

    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

    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說:“我家以前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意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郡。橫江攻克以後,就可以在當地招募士卒,大概能招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成就大業。“

    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啥作為。

    於是,答應了孫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

    孫策遂率其父舊部及自己的數百門客東進江南。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靠孫策,到達吳景駐地歷陽時,就已經有了五六千人。

    孫策寫信給周瑜,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就帶領其叔父的部隊來迎接孫策,並贊助軍糧。

    孫策軍紀嚴明,深得百姓擁護,連續攻克橫江、當利,所向披靡。

    不久,孫策擊敗劉繇,逼其逃走,活捉會稽太守王朗,平定了江東。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

    孫策給袁術書信勸諫,袁術不聽。

    於是孫策與袁術正式決裂,並參加了討伐袁術的行動。

    之所以放走孫策,主要是袁術低估了孫策的威信和能力。

    一方面,袁術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而無信已經導致了部將們的失望,轉而支援孫策;

    另方面,他也沒有意識到孫策會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平定了江東。

    更想不到自己的倒行逆施,得不到孫策的支援。

    總之還是那句老話“武大郎開店,高個的一律不要”。

    袁術自恃四世三公的身世,空有稱王稱霸的志向,沒有作為帝王的胸襟和魄力。

    一個孫策都不能容得下,哪裡能容得下天下。

    即便是給自己弄了頂皇帝的帽子,也是太重,壓得抬不起頭來,僅僅難受而已。

    過了一把皇帝癮,就算是一場遊戲罷了。

  • 6 # 君山話史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為繼承父親之遺志,收攏父親的舊部,遂投靠袁術,很快就嶄露頭角。後來孫策決定單飛,攻略江東,為什麼袁術會放他走呢?

    第一,袁術與孫策實際上是同盟關係,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上下級關係

    孫策前去投奔袁術,目的是為了收攏父親的舊部。其父孫堅當初在長沙起兵討伐董卓,與袁術在南陽會師時,袁術幾乎是光桿司令,而孫堅則擁有數萬之眾。但是從地位上說,袁術則比孫堅要高,袁術是後將軍,又有顯赫的家族背景,而孫堅只是長沙太守。故而兩人結為同盟後,袁術的地位要高,但並非真正意義的上下級關係。

    也正因為如此,孫策才想去接手父親的舊部。在孫堅死後,袁術並其部眾,後來從南陽轉移到了壽春,沿途打了不少敗仗,孫堅舊部已經所剩無幾了。

    孫策拜見袁術後,說明來意。但是袁術並沒有馬上把孫堅的舊部交給孫策,一方面自己兵力本來就不多,另一方面是孫策本事如何,還得觀察才行。孫策沒能討回父親舊部,只得先到舅舅吳景那兒,招募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

    然而,這支新部隊沒什麼戰鬥經驗,在討伐山賊時被打得落花流水。孫策考慮再三,又跑去見袁術,再次提出要收回父親舊部。

    袁術不好回絕,遂把孫堅的舊部一千多人交給孫策。有了這支生力軍,孫策很快便脫穎而出了。

    第二,袁術頗為欣賞孫策

    當時孫策年僅十七年,其表現出來的雄心與堅忍不拔的品格,不遜父親當年。袁術手下大將喬蕤、張勳都對孫策讚歎不已,對這位年輕人油然而生敬意。連袁術本人都經常跟左右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因此,袁術對孫策頗有一種愛惜之心。有一回,孫策軍中有一名騎兵犯了法,逃入袁術的兵營裡,藏在馬廄,孫策竟派人闖進去把他砍了。砍人砍到袁術的兵營,孫策膽子也太大了吧。事後,孫策親自去向袁術請罪。袁術居然擺擺手道:“對於這些搗亂計程車兵,就應該嚴懲,何必道歉呢?”

    要知道袁術本是小肚雞腸之人,如此慷慨大方,著實少見,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孫策,是另眼相看的。

    第三,袁術兩次出爾反爾

    袁術很欣賞孫策,打算任命他為九江太守。

    但是,欣賞歸欣賞。不久後,他對這個決定後悔了。孫策身上散發著英雄氣概,讓袁術覺得這個年輕人未必甘心聽命於自己,便把九江太守一職給了部將陳紀。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讓孫策心裡十分不舒服。

    後來,袁術與廬江太守陸康結怨,打算髮兵攻打,他又想到孫策。他對孫策說:“以前我錯用陳紀為九江太守,十分後悔。如果你能打敗陸康,那麼廬州郡就歸你了。”

    孫策急於建立自己的地盤,聽袁術這麼承諾,打起仗來勁頭十足。在孫策的猛攻下,陸康終於抵擋不住,棄城而逃。然而,袁術又一次食言。得到廬江後,他把自己的許諾拋到九霄雲外了,派親信劉勳去當太守。孫策幹了苦力後,最後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袁術非但是不講信用,簡直是卑鄙。

    第四,袁術為什麼會同意孫策去江東發展

    接連被袁術忽悠後,孫策決心單飛,向江東發展。

    決心已定,孫策便前往對袁術說:“我家族在江東有些影響力,我願前往助舅舅吳景討平橫江。只要攻取橫江,便可返回家鄉吳郡招兵買馬,可募兵三萬,到時可以輔佐使君平定天下。”

    孫策雖然是一支比較獨立的武裝,但是主力部隊是從袁術那兒搞來的,雖說是父親舊部,但孫堅死後,實際上已經其部已為袁術所吞併。因此,如果袁術不答應,孫策是沒法帶走這支部隊的。

    袁術最終同意了,他為什麼會讓孫策單飛呢?

    我前面說過,袁術與孫策並不是真正的上下級關係,這是其一;袁術打內心,還是頗欣賞孫策,這是其二;袁術兩度忽悠孫策,答應給他當太守,結果兩次都食言。既然他不能給孫策回報,又怎麼好阻止人家去發展呢?這是其三。

    除以上三點,還是幾個因素。孫策的家族,在江東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孫策的舅舅吳景是丹陽太守,堂兄孫賁是丹陽都尉,當時都隸屬於袁術,因此袁術也不好跟孫策關係搞僵了。另外,當時江東形勢很複雜,江東吳郡有揚州刺史劉繇,會稽郡有太守王朗,實力都比較強,袁術估計孫策去了江東,也難有發展空間。

    當然,袁術還是低估了孫策。他萬萬沒想到,孫策此去,竟然能由弱轉強,最後平定江東,成為軍閥中的實力派人物。

  • 7 # 關河南望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起初在《三國演義》中孫堅和孫策都是袁術手底下的兩員大將,但是後來孫策覺得袁術這個人不能成就一番什麼大事業,便想著離開袁術,前往江東。

    脫離開袁術這個事情很容易,但目的並不是為了逃跑,而是去征戰天下,所以單槍匹馬又能如何征戰天下?這個時候能想到的法子就是向袁術要兵馬。於是孫策便將他父親孫堅手裡的“玉璽”拿了出來打算獻給袁術想討取歡心拿走部分兵馬。果然孫策獻給袁術玉璽後,袁術大喜立即給了孫策三千的兵馬讓他去江東了。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袁術早早的在孫堅去世後便拿到了玉璽,所以孫策也沒有玉璽可以向袁術換取兵馬。這樣孫策身上便沒有了籌碼,怎麼還能向袁術討取兵馬來遠走江東呢?

    袁術放寬心放任孫策前往江東,因為他從內心便覺得孫策不會成的了什麼大事,從袁術給孫策的兵馬就可以看出來了,史書中記載到孫策去江東袁術僅僅給予了一千多人和幾十匹的馬匹,從這樣的兵力來看去對付這些江東大勢力那根本就是自尋死路。不過袁術到底還是小看了孫策的實力。從孫策離開時軍中除了袁術分配給孫策的兵力還有數百人自願跟隨孫策,而孫策前往江東的這一路上擴充軍隊,到達江東時已經擁有了六千左右的兵馬了。而孫策也僅僅憑藉著這些兵馬便一路攻下江東的各方勢力,從而開創了後來的東吳大國。

  • 8 # 星火辰

    我們也不知道,孫策是不是就真的將傳國玉璽押在袁術那裡了,以當時情勢來論,袁術放孫策去江東,實在是很正常的事兒。但到傳說、到演義裡,因為加入孫策用傳國玉璽而借兵的情節,就顯得很有故事性。

    一、當時的孫策本來就是袁術的部屬,袁術讓孫策去攻城略地,這實屬很正常的現象

    孫策的老爹孫堅和袁術到底是什麼關係,究竟是同盟,還是部屬,這是有疑問的。然而,孫堅死後,孫策乃至於孫家眾將在一段時間內袁術的部屬卻是不爭的事實。袁術知道孫策很能打仗,也知道孫家軍很能打仗,他曾派孫策為他拿下九江郡,又拿下了廬江郡,這裡讓孫策又去收服江東,這不是很正常嗎?放著虎將不用,這才不正常。

    至於說虎將攻下一地後,會不會失去控制,自立為王,那就要看統帥的控制能力了。譬如後來的司馬昭,讓鄧艾、鍾會拿下了蜀國,鍾會也想自立為王,但終究幹不過司馬昭的奸詐,這就是個例子。用能臣虎將的好處就是能夠拿下地盤,壞處是他們可能自成體系、不聽指揮,但總比用庸臣劣將拿不下地盤要好吧。畢竟,孫策為袁術拿下過九江、廬江,袁術恐怕也自信他能夠掌控拿下江東的後的孫策吧。

    二、袁術攻打江東,為什麼要讓孫策去,換其他人不行嗎?

    還真不行!從袁術過往的經歷來看,失去了孫家軍的袁術,幾乎就是百戰百敗。那孫家軍那麼能打,為什麼最初要依附於袁術呢?這也是各有所求。袁術有袁家行之四海的名聲,而孫家有他能打仗的隊伍,當初袁術和孫堅結合起來,幾乎就可以對抗袁紹和曹操的結合,直到孫堅意外而死,袁術就被袁紹、曹操的聯軍打得屁滾尿流,逃到了淮南。我們可以看到,袁術初到淮南,最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依然是孫家的軍隊,只不過此時由孫堅的侄兒孫賁暫時掌控著而已。到後來,袁術憑著自己的影響力完全吞併了孫家的部眾,把吳景、孫賁等人都變成了他的部屬。因此,要論作戰能力,開疆拓土的能力,袁術還真不得不派孫策去。

    何況掌控江東的是什麼人?是朝廷任命的劉繇,劉繇的部眾沿江佈防,讓袁術的軍隊沒有辦法。此時,在江南與劉繇鬥爭的,是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吳景(孫策舅舅)和丹楊都尉孫賁(孫策堂兄),孫策說要去援助舅舅和堂兄,幫袁術取下江東,嚐到過孫策幫他拿下九江、廬江兩郡好處的袁術有什麼理由拒絕?

    三、孫策的獨立是在袁術稱帝后,即便沒有袁術稱帝,他沒有能力掌控蛟龍入海的孫策,袁術放走孫策是錯誤嗎?

    大家可以這樣來考慮:倘若袁術不放孫策去,那江東就會被劉繇等人佔領,袁術也拿不下江東。倘若放孫策去,袁術有可能拿下江東,但也可能遇到孫策失去掌控。袁術該怎麼選?我想任何霸主的想法,不是孫策有可能失去掌控,而是先拿下江東再說。至於部將會不會失去掌控,那最終看的是自己的實力和能力。

    這種事情在亂世中經常發生,譬如秦末,陳勝起來了,就讓人去打趙地,這個人平定了趙地就自稱為王,趙王又讓人去打燕地,結果燕地拿下後,那人又依樣畫葫蘆,自稱為燕王。連劉邦那麼厲害的人,也不能控制韓信打下齊國後自立為齊王,袁術不能控制孫策又有什麼可嘲笑的?

  • 9 # 牡丹梅花鑫森淼

    因為孫策用他父親孫堅得到的玉璽換得袁術的三千兵馬,藉口渡江救難省親。當時孫策的老母妻小都在曲阿,他的舅舅吳景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迫,孫策就以這為藉口,等於是用玉璽作抵押。袁術看見玉璽,估計來不及想其他的事,他交代孫策平定劉繇以後還要回來,他沒想到孫策離開以後就成了獨霸一方的諸侯。

    孫策依靠這三千兵馬,召集他父親孫堅舊將朱治、呂範、程普、黃蓋、韓當開始拓疆開土。大軍行至歷陽時,周瑜加入孫策的隊伍,周瑜是孫策兒時好友,兩人結為兄弟,周瑜又介紹張昭、張紘加入孫策的隊伍,隨後蔣欽、周泰又加入孫策的隊伍,太史慈和孫策打了一架,孫策見太史慈非常勇猛,很喜歡,和周瑜設計活捉太史慈,太史慈歸順孫策,還有陳武也加入孫策,孫策的隊伍逐漸壯大。

    在這麼多能臣猛將的輔佐下,孫策打敗揚州刺史劉繇、東吳德王嚴白虎,拿下牛渚、曲阿、秣陵、烏程、嘉興、餘杭、會稽、宣城等地,盡得江東地面,據長江之險,兵精糧廣,成為獨霸一方的霸主。

    孫策結交曹操,寫信給袁術想要回玉璽,袁術不僅不答應,還倚仗他的淮南地廣糧多,加上他擁有玉璽,所以他率先稱帝。他說:“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欲應天順人,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如何?”

    主簿閻象說:“不可。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

    袁術大怒說:“吾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雲:代漢者,當塗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玉璽,若不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決,多言者斬。”

    袁術稱帝,建號仲氏,立臺省等官,乘龍鳳攆,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後,立子為東宮,他還想把呂布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做太子妃。

    曹操聯合劉備、呂布、孫策打敗袁術,袁術想和袁紹結盟,被劉備攔截,袁術大敗,吐血而死。

    袁術死後,一個叫徐璆的人殺了袁術的侄子袁胤,奪得玉璽,他把玉璽獻給曹操,曹操非常高興,封徐璆為高陵太守。從此玉璽歸曹操。

  • 10 # 關東俠客

    孫策(公元175年一公元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杭州富春區)人,破虜江軍孫堅之子,大帝孫權之兄。《三國演義》中,孫策號稱“小霸王”,打遍江東無敵手,在正史中更是少年英雄。孫策以數千兵力,九年時間攻焚能,於糜,敗張英,平劉繇,定王郎,又打敗劉表部將黃祖統一江東。袁術當初為什麼放虎歸山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袁術曾兩次失言戲耍孫策,雙方存在矛盾,再把孫策留在身邊恐怕傷人。另一個原因是袁術看走眼啦,在他看來,孫策徵江東是肉包子打狗,不可能的事情。

    袁術是東漢末年傑出的人物,是司空袁逢嫡子。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變天下,人脈資源相當雄厚。袁術年輕時好遊俠,舉孝廉走上仕途,後來天下大亂割佔淮南地區。孫策的父親孫堅是袁術部將,官拜破虜江軍、豫州刺史。孫堅同劉表部將黃祖打仗時戰死,孫策率父親舊部付附袁術,守著大樹好乘涼。

    孫策才十幾歲,英姿勃發,袁術非常喜歡孫策,曾暗歎:"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但是,袁術心裡上時時刻刻的防著孫策。比如,袁術曾經許諾讓孫策做九江太守,最後思忖再三,還是讓心腹愛將陳紀作了九江太守。

    袁術討徐州時缺糧,曾向廬江太守陸康借糧,陸康根本不買袁術的帳。此前,孫策曾去拜訪過廬江太守陸康。陸康也沒看上一個小毛孩子,拒而不見,只派個手下出來應負。

    孫策是個心驕氣傲的人,何曾受過如此怠慢,難免心生怨恨。後來,袁術讓孫策帶兵去打陸康,並將廬江太守位子許給孫策。孫策把陸康打敗以後,袁術又反毀了,讓另一個親信劉繇做了廬江太守。

    兩次被戲弄,孫策心恢意冷,認為在袁術手下幹不成大事,便產生了去意。當時,他舅舅吳景守丹陽形勢很危險,便向袁術要兵徵江東。袁術兩次失言,心裡難免有悔意,認為把孫策留在身邊有危險。

    另一個方面,他認為廬江太守劉繇,會稽太守王郎都是擁兵數萬的豪強,孫策徵江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減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袁術只給了孫策千餘士兵,幾十匹戰馬。

    "術表第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原從者數百人。比至歷陽,眾五六千人。”這次袁術又把江東之地許給孫策,這和當初周平王把歧山以西之地許給秦襄公一樣,只不過是空頭支票,打下來是你的,打不下來是你沒本事,怪不得別人。

    袁術還是低估孫策的人格魅力,所過之處,有很多人歸附,兵馬象滾雪團一樣擴大,至歷陽時,擴編到五六千兵馬。孫策依靠這支軍隊,在周瑜等豪強支援下,橫掃江東。

    孫策作戰勇敢,計策靈活,軍隊紀律嚴明,百姓非常擁護。他用了九年時間把會稽郡,丹陽郡,廬江郡,豫章郡,廬陵郡和吳郡等六郡八十一州拿下,統一江南地區,任討逆江軍,封爵吳候。

    孫策也有弱點,"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爾,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曹操謀士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4月,孫策在丹徒打獵時,被許貢門客所傷,不治身亡,年26歲。此時,袁紹正和曹操展開決戰。如果,孫策帶兵北上逐鹿中原,不知鹿死誰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笑用英語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