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都浪兒

    二戰日軍有多種迫擊炮:94式90mm迫擊炮、96式150mm迫擊炮、97式90mm迫擊炮、97式150mm迫擊炮、97式150mm迫擊炮、2式120mm迫擊炮。

    日軍的單兵擲彈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輕迫擊炮,它的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由於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它的隱蔽性很強。擲彈筒由特製的彈藥袋攜帶。日軍在二戰中使用了大正十年擲彈筒和八九式擲彈筒。

  • 2 # 不沉的經遠

    二戰時日軍有迫擊炮,而且品種還不少。

    其實日軍接觸和研發迫擊炮的時間很早,現代意義上的迫擊炮,其雛形就出現在日俄戰爭中。當時俄軍首先發明瞭迫擊炮,用於攻擊躲在戰壕裡的日軍。由於效果很好,所以日本也展開了研製工作,不過在戰爭結束時尚未成功。不過此後日本還是仿製和研製了多種迫擊炮。

    日本第一款迫擊炮研製於1922年,因為正好是大正十一年,所以叫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該炮口徑70毫米,最大射程1550米,最大的缺點是重量較重,達到了65公斤,運動不便。

    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

    此後日本陸續開發了十四年式重迫擊炮、九零式輕迫擊炮、九四式輕迫擊炮等多款迫擊炮,二戰期間日本研製的最後一款迫擊炮是1943年定型的二式十二釐米迫擊炮。二戰裡日軍陸續裝備的各種迫擊炮,其口徑從70毫米到305毫米不等。

    九四式輕迫擊炮,口徑為90.5毫米

    日本還研製了類似迫擊炮的九八式五釐米投擲機,主要用於發射炸藥包、爆破筒等物,用於破壞地方鐵絲網等,主要裝備工兵部隊。日本甚至研製過300毫米的自行迫擊炮,不過最後沒有投入使用。

    此外二戰裡日軍普遍裝備的擲彈筒,在很多國家裡也把它歸類到超輕型迫擊炮,所以在二戰裡,日軍的迫擊炮並不算少。

    不過在戰爭初期,日軍對迫擊炮並不重視。其主要原因是當時日軍重視精確射擊,而迫擊炮的射擊精度較差,因此陸軍高層認為迫擊炮浪費彈藥,並不喜歡。此外日軍當時裝備的九二步兵炮具備曲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迫擊炮,這也影響了迫擊炮的推廣。

    九六式150mm中迫擊炮

    所以在二戰初期,只有海軍陸戰隊等單位因為攜帶火炮不便,看中了迫擊炮輕便易機動的優點裝備較多外,其他部隊很少使用迫擊炮。

    不過隨著侵華戰爭的進行,在華北山區、江南水網地帶即使九二步兵炮也機動不便,所以在這些地區的日軍也陸續換裝了迫擊炮,此時日軍的迫擊炮裝備量就比較高了。

  • 3 # 前進的蝸牛18

    一,正大十年式擲彈筒,其口徑為50mm,輕型,重量只有2.6公斤,在二戰是最佳單兵作戰裝備。設計目的:彌補中型迫擊炮和手榴彈之間的火力空白點,同時以可以增強步兵的火力。

    其缺點以很明顯,它射程實在太短,還不到200米,就這個距離,對使用計程車兵生命是一種威脅,同時它精確度以不是很高。

    二,89式擲彈筒。其口徑為50mm,射程為360米,使用的彈藥是91式手雷。二戰期間,擲彈筒就是一門袖珍型迫擊炮,可以單兵作戰,大大增加戰鬥火力。

    缺點是,沒有瞄準器,所以在射擊的時候全靠經驗,在一個經驗豐富,而且是使用專業手雷,那麼它的射程會達到660米。

    三,大正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口徑為70mm,炮管長750mm,重量為76kg,所使用的彈藥有榴彈,化學彈,最大射程為1550m。此炮的主要作用是:攻擊戰壕以及各種土木機槍掩體,也是屬於輕型迫擊炮。

    四,九二式70mm曲射步兵炮。口徑70mm,炮管長790m,重量為204kg,使用的彈藥有:榴彈,爆破彈,化學彈,鋁熱劑縱火彈。有效射程為2800m。主要作用還是攻擊戰壕和各種土木機槍掩體。

    五,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口徑81.4mm,炮管長1269mm,重量為22.4Kg,使用的彈藥有: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最大射程有2850m。主要作用是:輕型支援迫擊炮,用於對方敵人的機槍陣地,以及戰壕和迫擊炮陣地。

    六,九九式81mm傘兵曲射炮。口徑81mm,炮管長620mm,重量23.7Kg,使用彈藥有: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最大射程為2000m。主要作用是裝備傘兵部隊,用來提供火力支援。

  • 4 # 千騎營卍首席司號員

    在小說和影視劇形成的固有印象中,二戰日軍是沒有迫擊炮的。

    刻板印象不是真相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解釋為什麼日軍沒有迫擊炮,給出的答案是一個字“窮”。

    這就有點扯淡了。

    日本陸軍窮要看跟誰比。跟美軍比,那全世界其他軍隊都是窮鬼。可要跟中國比,我覺得兵員超過200萬,堪用火炮457門(1935年陳誠釋出陸軍整理報告,全國全軍共有炮567門,其中110門老舊不堪需廢棄)的中華民國陸軍是沒有資格笑話日本陸軍窮的。

    而且,日軍真的沒有迫擊炮嗎?

    近代迫擊炮的雛形就是在日俄戰爭中出現的,俄軍首先發明用來轟擊戰壕中的日軍士兵,日軍也曾試製迫擊炮,但尚未成功戰爭就已結束。其後日軍也曾仿製多款國外迫擊炮。從大正時代開始,日軍開始裝備中國產迫擊炮,直至戰敗陸續有新型號投入使用。

    那麼為什麼日軍沒有大規模使用迫擊炮呢?原因當然不是因為窮。其實迫擊炮與身管炮相比屬於廉價武器,它太簡單了,主體就是一根炮管一個帶擊針的座鈑,連腳架都不是必須的。衛國戰爭蘇聯最困難的時候,前線部隊申請火炮補充很困難,但迫擊炮管夠。而迫擊炮的主流是滑膛炮管,膛壓又不高,拿根無縫鋼管都可以做土製迫擊炮的炮管,八路和新四軍都曾在敵區走私無縫鋼管做此用途。所以迫擊炮才是真正的窮人武器,抗戰中的國軍師沒有山炮的也能裝備數門82毫米迫擊炮,而八路也能用迫擊炮創下擊斃阿部規秀的戰果。

    日軍沒有大規模使用迫擊炮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日本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裝備體系,近距離有擲彈筒,中距離則使用步兵炮。日軍92式步兵炮非常輕便,可以大角度曲射,同時又能提供直射火力。早期日軍的想定是北進蘇聯,因此非常看重與蘇聯摩托化部隊作戰時的直射能力。而在戰場上,92式步兵炮拿不下的目標往往呼叫聯隊的山炮或更高層加強的榴炮、加農炮支援。在中國戰場上,大多數時候中國軍隊的火力無法和這套體系對抗,因此缺乏改進的動力。

    另一方面日軍中保守思想非常嚴重。在日軍傳統認識中,迫擊炮只能曲射,對點目標效果不好,且發射速度太快,不符合其節約資源的傳統。以至於出現高層動用行政力量制止在軍隊中全面推廣迫擊炮的咄咄怪事,這也是戰爭初期日軍中少見迫擊炮的主要原因。

    但迫擊炮的優勢畢竟是行政命令無法阻擋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所依仗的火力體系受到西方軍隊強力壓制,不得不轉而投向簡單易用的迫擊炮。參加南洋作戰的部隊大量增配迫擊炮;而在江南水網地區,日軍也逐漸以迫擊炮替代大隊編制的步兵炮;在華北山地作戰的治安師團和獨立旅團,迫擊炮更幾乎完全替代了步兵炮的位置。

    在日軍中,90毫米以上的迫擊炮歸屬於炮兵武器,90毫米以下的則歸入步兵武器,稱為曲射步兵炮。這也反應了傳統思維的根深蒂固。

    下面就簡單羅列一下日軍先後研製和裝備的制式迫擊炮。

    1、擲彈筒

    首先要提的是日軍廣泛裝備的擲彈筒。

    擲彈筒能發射擲彈筒彈和手榴彈

    擲彈筒其實就是一種超輕型迫擊炮。這種武器非常簡單,編制只需要兩人,日軍將其裝備到班一級。侵華戰爭中常見的大正十年式和八九式重擲彈筒,有效射程為190—700米。日軍一箇中隊裝備8—12門,甚至超過輕機槍數量。除專用的擲彈筒彈外,擲彈筒還能發射手榴彈。如果從擲彈筒這個概念上說,日軍反而是二戰中裝備迫擊炮密度最高的軍隊。

    憑經驗目視瞄準

    擲彈筒無瞄準裝置,全靠士兵經驗手動控制,二戰後期日軍素質下滑後擲彈筒的作用也隨之下降。擲彈筒的底板為圓弧形,美軍繳獲後誤以為此弧度是為了能在大腿上架設,稱之為“膝上迫擊炮”,實際上日軍並不在大腿上架炮,真那麼幹會震斷腿骨。

    錯誤理解!真開炮後果嚴重

    二戰後擲彈筒遭到淘汰,但其設計思想並未消亡。法國LGI Mle F1和中國產QLT89式榴彈發射器都可以看做擲彈筒思路的延續。

    2、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

    老式的底板設計

    大正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於1922年研發成功並投入生產。口徑為70毫米,炮彈由炮口裝填,火繩拉發,射速20發/分,最大射程1550米。該炮設計比較老式,採用整體式底板和支架設計,方向射角有限。全重65千克,也比較笨重。

    二人短距抬運狀態

    該炮投產後曾與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以1:1的比例編入步兵炮中隊,但在92式步兵炮服役後即從一線師團中淘汰。侵華戰爭開始後,該炮主要裝備二線部隊和偽軍。但海軍特別陸戰隊因為無法在灘頭拖曳92式步兵炮,只能以該炮作為主要支援火力。

    射擊狀態

    戰爭中後期,日軍不得不正視廉價迫擊炮的作用,因此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

    3、十四年式重迫擊炮

    十四年式重迫擊炮

    大正十四年式重迫擊炮口徑274.4毫米,採用整體式底板,裝有駐退、復進機,發射120千克炮彈,射程約2400米。雖然在研發時要求具備野戰重炮的機動能力,但實際上更類似於老式的攻城臼炮。該炮重達3噸,加裝炮車後更達4噸之重。炮彈需使用滑車裝填。

    十四年式重迫擊炮炮管放平狀態

    該炮生產數量較少,“一二八”淞滬會戰時曾被移交海軍並投入作戰。

    4、九零式輕迫擊炮

    雖然名為輕迫擊炮,但九零式口徑達150毫米,發射20千克炮彈,射程約2000米。該炮外形已近似現代迫擊炮,但仍安裝了駐退復進系統,因此重量達到530千克。

    該炮於1931年正式定型,但圖紙立刻被以秘密武器名義封存。“九一八”事變時8門樣炮被移交海軍,於“八一三”淞滬會戰時投入戰鬥。

    九零式輕迫擊炮產量過少,目前我沒有它的照片。

    5、九四式輕迫擊炮

    九四式輕迫擊炮線圖

    九四式輕迫擊炮口徑為90.5毫米,系仿製法式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並增大口徑製成。因為口徑與後坐力增加,同樣安裝了駐退復進機構,全重159千克。該炮最大射程3800米,射速20發/分。

    值得注意的是九四式輕迫擊炮是為了毒氣戰需要而專門研製的,在使用中以毒氣彈為主,爆破彈為輔。其口徑也是依據毒氣彈毒劑裝藥量確定的。可以說是欠下了中國軍民累累血債的武器。

    實戰中九四式輕迫擊炮歸類為炮兵武器,編入36門制迫擊炮大隊與軍級野戰毒氣隊配合作戰。後期九四式輕迫擊炮也編入各旅團,配合山、野炮壓制中國軍隊陣地。

    6、九六式中迫擊炮

    該炮口徑為150.5毫米,系與九四式輕迫擊炮同時開發的重型迫擊炮。在研製中同樣考慮到毒氣戰的需要。於1939年正式定型。

    該炮由於安裝了駐退復進機構,重量高達722千克,遠遠超過山炮的重量,最終生產量只有兩位數。因此最終決定以九四式輕迫擊炮作為毒氣戰標準裝備。日軍遂進一步開發了較為輕量化的120毫米迫擊炮。

    7、九六式重迫擊炮

    十四年式重迫擊炮的後繼型號,口徑為305毫米口徑,射程4100米,炮彈重達346千克。研發中雖然要求該炮具有野戰重炮的機動性,但最後的形制基本就是一門攻城臼炮。該炮放列重量12噸,裝上炮車後重量為20.5噸。從射程上也能看出該炮幾乎無法在野戰中使用。

    九六式重迫擊炮於1938年定型,只生產了一門,在其試驗期間曾送往上海在“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參加戰鬥。

    8、九七式曲射步兵炮

    九七式曲射步兵炮是日本第一種廣泛裝備的步兵支援迫擊炮。該炮系仿製法式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開發,於1938年定型,1939年開始裝備部隊。

    該炮推出時,日軍已在中國戰場上飽嘗國軍迫擊炮炮火,因此推行阻力比以前大為減小。但該炮試驗期間仍在日軍內部引起激烈爭論,最終保守勢力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決定以九七式曲射步兵炮全面替換92式步兵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編入步兵大隊的大隊炮小隊作為步兵支援火力使用。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南方作戰的部隊發現在熱帶雨林環境中只有迫擊炮能夠伴隨部隊行動,對九七式曲射步兵炮的需求激增。海軍也索取了九七式曲射步兵炮圖紙,命名為三式8釐米迫擊炮,安裝在艦艇上作為輔助反潛武器使用。

    駐南洋日軍重視該炮的原因之一是,該炮與美軍使用的M1式81毫米迫擊炮同源,兩者炮彈完全通用,利於補充。而國軍所用的自產82毫米迫擊炮也是仿製法國布朗德迫擊炮而來,但國軍在口徑上留了個心眼,擴大了1毫米。這就使得緊急情況下,國軍迫擊炮可以使用日製炮彈射擊,但日軍卻無法裝填口徑更大的中國炮彈。這也許是在中國戰場上迫擊炮沒能完全替代步兵炮的原因之一。

    9、九七式輕迫擊炮

    九七式輕迫擊炮口徑90.5毫米,於1943年定型,是九四式輕迫擊炮的改進替代型號。九七式輕迫擊炮去除了駐退與復進機構,全炮重量減輕到106.5千克。但又配置了一個木質底板供鬆軟地面和強裝藥時使用,加上底板全炮重量即達到173.5千克,比九四式還重,這種減重也讓人無語。

    九七式輕迫擊炮大量應用於太平洋前線,據說中國戰場南方戰線也曾大量使用該炮,甚至超過聯隊山、野炮的重要性(此點尚需進一步考證,因為該炮常與九七式曲射步兵炮混淆)。

    10、九七式中迫擊炮

    九七式中迫擊炮口徑150.5毫米,同樣是九六式中迫擊炮的改進型號。該炮去除了復進助推機構,為適應一般戰區和通行條件不良地區,開發了長、短炮管兩種型別。其中短管型重量為232.5千克,長管型重量為342千克,但長管型同樣配備了一具370千克重的木質底板,加起來全重幾乎和九六式相等,同樣令人無語。

    短管型雖然減重比較成功,但射程也降低到1600米左右。日軍還想進一步縮短炮管、減小底鈑尺寸開發試製九九型短中迫擊炮,射程更是降低到700米。後來日軍自己也意識到150毫米口徑重武器火力範圍竟僅相當於擲彈筒過於扭曲,所以轉而開發新的120毫米迫擊炮。

    兩種型別的九七式中迫擊炮都被編入迫擊炮聯隊,在各條戰線擔任支援火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11、九八式五釐米投擲機

    九八式投擲機是1939年定型的一種工兵用迫擊炮,口徑50毫米,全重84千克。可用於發射炸藥包、長柄炸藥、爆破筒等多種超口徑彈藥。用於破壞鐵絲網等障礙物,也可用於施放煙幕,或在進攻前壓制敵強固陣地。該炮可將炸藥包拋至400米外,爆破筒拋至260米外。

    1938年該投擲機在進攻長沙的作戰中投入試用,證明簡單易用,其超口徑炸藥對陣地的破壞力巨大,多次掩護日本步兵成功突破。其後被投入量產並廣泛裝備日本工兵部隊。

    12、九九式小迫擊炮

    九九式小迫擊炮是專供突擊隊和傘兵部隊使用的輕型迫擊炮,口徑81毫米,與九七式輕迫擊炮通用彈藥。該炮射擊方式類似於擲彈筒,炮口裝填後用木槌敲擊擊發機發射,射程只有650米,也與擲彈筒同級。但由於採用制式81毫米炮彈,威力遠超擲彈筒。

    13、二式十二釐米迫擊炮

    二式十二釐米迫擊炮口徑為120毫米,於1943年定型,射速15發/分,射程4200米。與以往的日本重型迫擊炮一樣,該炮採用兩種發射方式,既可由炮口滑落擊發,也可裝填後用木槌敲擊擊發機發射。該炮全重260千克,減重效果比較明顯,射程也達到了正常標準。

    該炮擬裝備本土決戰機動打擊師團的迫擊炮聯隊,編制為36門。並打算用其替換現有師團中的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但均因迅速戰敗而未能實現。日本還曾打算進一步開發可由汽車牽引的機動式十二釐米迫擊炮,但最終因為並非急用而停止開發。

    該炮還被安裝在陸軍航母“神州丸”以及預定改建為航母的陸軍特殊油船上,作為前射型反潛武器。

    該炮至投降時總產量約750門。

    14、試製四式重迫擊炮

    屬於二戰末期的狂想之一。用四式履帶車揹負一門300毫米三式迫擊炮,全套武器重14.5噸,其中炮身重1.5噸,時速40千米/小時。炮彈重170千克,射程3150米。

    因為後坐力巨大,該炮射擊時需要將火炮滑動到後方位置,炮尾坐盤著地,同時連線支撐柱。裝彈採用自動裝彈機炮口裝填。

    因為該炮既複雜又昂貴,且需要補給車等輔助裝備配合,而且當時噴進炮(火箭)已實驗成功,因此該炮最終未被採用。

    以上應該算是一個按時間排列的比較完整的日系迫擊炮介紹了。

    但仍不敢說沒有脫漏,而且還有一些被命名為臼炮的,以及後期一些採用迫擊炮形制的火箭發射器沒有歸入其中。

    日軍雖說在戰爭前期不重視迫擊炮,即使到後期生產和裝備量也有限,但絕非沒有迫擊炮或者愚蠢到完全認識不到迫擊炮的作用。

    另外還要指出一點,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普及率、後勤補給能力和裝備補充能力都是遠遠無法和日軍相比的,任何武器效能對比都不能脫離這三個現實問題。

  • 5 # 勇敢的燒火棍

    二戰中日本軍大量使用的擲彈筒就是迫擊炮的一種。日本軍人要經受大量的訓練使用擲彈筒。因此在使用擲彈筒時能打出非常高的精度。日軍使用擲彈筒主要是攻擊中國軍隊的機槍手,他們往往能使用擲彈筒直接攻擊機槍掩體,造成機槍手的傷亡,進而防禦體系瓦解。這也是抗戰中中國軍隊傷亡巨大的原因之一。

  • 6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二戰日軍是有迫擊炮的,而且型號比較繁雜,有多種迫擊炮,但數量都不大,所以很少見到它也就不奇怪了。日本二戰時步兵也裝備炮,而且和炮兵裝備的炮分開稱呼,二戰時日本把迫擊炮分為兩個兵種裝備,口徑90毫米以下的迫擊炮成為曲射步兵炮,歸步兵部隊使用,把90毫米以上的成為迫擊炮,歸炮兵部隊使用,其實都是迫擊炮,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另外,日本的擲彈筒也屬於一種拉髮式的小口徑迫擊炮。

    日本二戰時有哪些迫擊炮(含步兵曲射炮)我們找幾個曾經裝備的說明一下;

    (1)大正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這門炮的口徑小於90毫米所以叫步兵炮,而且是曲射的,服役時間段從1922~1945年,裝備日本步兵,射程約1550米。

    (2)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服役年代:1937—1945年,射程約2850米。

    (3)九九式曲射步兵炮;1939—1945年,主要是傘兵,特種作戰部隊,這個只是在九七式曲射步兵炮的基礎上把炮管縮短了近一半,射程約2000米。

    (4)九四式90mm輕迫擊炮,1935~1945年,射程3800米,裝備日本炮兵部隊。

    (5)九六式150mm中迫擊炮;日本把15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稱為中迫擊炮,這種炮通常是裝備獨立的炮兵聯隊。1936年~1945年曾在日本軍隊服役,射程約3900米。

    (7)九七式150mm短迫擊炮;屬於把九六中迫擊炮的炮管縮短了,1941~1945年服役,射程約3200米。

    (8)二式120mm中迫擊炮;屬於日本炮兵部隊,1942~1945年,射程4200米。

    (10)三式81mm海軍輕迫擊炮,和九七81毫米曲射步兵炮一個型號,給海軍陸戰隊用。射程2850米,1937~1945年。

    以上是日本二戰中部分迫擊炮資料,迫擊炮日本裝備的數量少,主要是日本當時的裝備體制由擲彈筒,各型步兵炮組成火力體系,步兵炮顯然要比迫擊炮的精度好。這也許是日本重視步兵炮不重視迫擊炮的原因吧!

  • 7 # 綠色征衣

    看到這個問題後自己還大吃了一驚,難道當年橫掃整個亞洲的日軍沒有迫擊炮嗎?我們日常看的抗日戰爭影片裡面鬼子迫擊炮齊射的鏡頭難道都是假的嗎?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所以幾番查詢資料才發現,鬼子不但裝備了迫擊炮,而且專門研製了和列裝了具有鬼子特色的迫擊炮!

    迫擊炮這種武器起源於日俄戰爭期間,也可以說是俄軍的專利產品,這種武器炮管短、仰角大,弧度高,射程在一到三公里範圍之內,對付戰壕裡面的敵人具有相當不錯的毀傷效果,而且比較方便攜帶,所以自問世以來就一直伴隨和支援步兵作戰,是各國軍隊步兵最常見的火力支援裝置,那麼,作為號稱大日本皇軍的鬼子部隊為了布國威於四方肯定要裝備這種大殺器了。從資料來看鬼子先後裝備了諸如94式90mm迫擊炮、96式150mm迫擊炮、97式81mm迫擊炮、97式150mm迫擊炮、2式120mm等等不同口徑的迫擊炮,甚至還研製了號稱“秀珍迫擊炮”的擲彈筒,從戰爭後期來看,特別是太平洋戰場上,鬼子還挺重視迫擊炮這種武器。

    秀珍迫擊炮----擲彈筒。擲彈筒其實就是一款輕型迫擊炮,可以裝備到班一級,目的是填補迫擊炮和手榴彈之間的活力空隙,在侵華戰爭中常用的就兩種型號,射程大約在100到300米左右,不僅可以發射專用炮彈還可以發射手榴彈,從價效比角度來說擲彈筒還是比較高的。但擲彈筒沒有瞄準裝置,精度不如迫擊炮,而且擲彈筒只有在熟練兵手中才能達到較高的精確度,殺傷力也較差。

      大正十年式擲彈筒,口徑50mm,射程在二百米左右,服役時間較長,直至鬼子戰敗。由於自身效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這讓士兵無法在較為安全的距離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這使得它很快就被後來八九式擲彈筒所取代。

    九四式90mm迫擊炮,主要是為了毒氣戰專門研發的,彈種以毒氣彈為主,射程可達3800米,可以說這款武器毒殺了很多中國的老百姓。

      九六式150mm迫擊炮,成為戰場支援火炮,主要裝備日軍獨立迫擊炮聯隊,破壞力很大,最大射程可達3900米。

    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這種輕型支援火炮,主要裝備日軍步兵大隊,用來對付機槍陣地,敵軍迫擊炮陣地與戰壕,戰爭爆發時,日軍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通常追加裝備2門這型曲射炮。該型號迫擊炮從1937年服役至1945年,口徑為81.4mm,可發射彈種也比較多,最大射程也是在2800 m左右。

      九七式150mm迫擊炮,其實是九六式的改進型,分為長短身管兩種型別,射程降到了1600米左右。

    九九式81mm傘兵曲射炮,類曲射武器為輕型支援火炮,主要裝備日軍傘兵部隊,用來提供火力支援。該型號迫擊炮從1939年服役至1945年,口徑為81mm,可發射彈種也比較多,最大射程也是在2800 m左右。

    大正十四年式重型迫擊炮,口徑達到274.4mm,可以發射120kg重的炮彈,最大射程在2400米左右,該炮自重較大,約為3噸,非常笨重,所以比較少見。

    二式120mm迫擊炮,口徑為120mm,該炮射程較遠,達到了4000多米,重量較輕,但是依然在260kg左右。

    日軍雖然說沒有美軍那樣的火力,但是日軍對迫擊炮的研發在戰爭結束之前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加大了對迫擊炮的使用力度和裝配速度以對抗美軍,此外日軍還研發了車載重型迫擊炮等等變態武器,要是說日軍沒有裝備迫擊炮,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可能還有遺漏,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8 # 薩沙

    二戰日軍有多款迫擊炮,效能也不錯。

    比如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九六式150毫米迫擊炮、九七式迫擊炮(3種型號)。

    以九七式迫擊炮為例,它是日本得到法國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生產授權後,仿造的武器。

    眾所周知,81毫米迫擊炮是二戰各列強迫擊炮的原型,非常優秀

    所以,九七式迫擊炮的主要效能也不錯,最大射程約3000米,發射81毫米榴彈威力和精度都不錯,射速達到每分鐘20發。

    九七式迫擊炮重量為65公斤,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所以單兵可以攜帶。

    雖然日軍擁有多種迫擊炮,卻很少使用!

    日軍只有海軍陸戰隊,傘兵部隊以及太平洋少量守島部隊才裝備九七式迫擊炮。

    即便是少數裝備九七式迫擊炮的步兵,也同國軍、美軍、蘇軍有很大不同。

    對於國軍來說,迫擊炮是步兵支援火炮。中央軍這種裝備比較精銳的部隊,步兵營都有2門迫擊炮。步兵團則還有1個迫擊炮連,裝備6門。國軍是步兵指揮迫擊炮。

    但是,日軍迫擊炮則歸屬炮兵指揮,只是配屬步兵部隊而已,數量還非常稀少。

    另外,九七式迫擊炮在日本叫做曲射步兵炮,還是當做步兵炮這種火炮來使用。

    實際上,迫擊炮只火力支援火炮,並不能用於攻堅,所以歸入步兵炮本身就是可笑的。

    為什麼日軍明明有迫擊炮卻不用?

    主要還是日軍作戰思維的落後!

    當時日本裝備了著名的九二步兵炮。這種九二步兵炮是一戰的理念,它可以直瞄炮擊,當做普通榴彈炮使用;也可以進行曲射高角度炮擊,作為迫擊炮使用。

    看起來似乎不錯,但九二步兵炮作為直瞄火炮使用,相當的弱,它的彈藥只有70毫米,是弱化的直瞄炮。

    如果作為迫擊炮使用,九二步兵炮就完全不稱職了。它的射速非常慢,根本無法同真正的迫擊炮相比。

    日軍侵華以後,遭遇了裝備低劣的國軍。雙方各種武器,尤其是炮兵差距非常大。

    但國軍卻有大量廉價的迫擊炮,在山地戰、城鎮戰中將日軍打的滿地找牙。

    二戰結束後,日軍認為在中國至少三分之一傷亡是國軍迫擊炮造成的。

    國軍迫擊炮還擊斃了日軍多名將軍,非常厲害。

    日軍發現了迫擊炮的厲害,但日軍是在1932年剛剛大量裝備九二步兵炮,不能僅僅幾年後就換裝迫擊炮。

    況且,九二步兵炮還是作為直瞄火炮使用,具有攻堅能力,這是迫擊炮不具備的。

    而日軍基層部隊裝備大量擲彈筒,這是超輕型迫擊炮。雖然射程無法和真正迫擊炮相比,但也能起到火力支援的作用。

    因為這些原因,日軍始終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只有負重較輕的海軍陸戰隊、傘兵、守島部隊(需要在熱帶叢林轉移)才使用迫擊炮。

    而二戰其他幾乎所有列強的軍隊,均大量裝備迫擊炮。

    事實證明,迫擊炮是步兵最有效、最輕便、最及時的壓制火力。

  • 9 # 國平軍史

    日本陸軍1930年開始裝備70毫米92式步兵炮,此炮僅重200餘公斤,拆開來人馱馬背就能走,儘管射程只有2.7公里,但卻可以發射高爆榴彈,爆炸威力相當驚人,炮身低矮便於隱蔽接敵,充當前沿步兵進攻的有力火力支援,是日軍大隊級的武器裝備。

    此外,日軍中隊以下,都裝備了大量的89式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效射程300米,最大射程670米,事實上就是一門輕型迫擊炮,是日軍裝備數量最大,在二戰期間使用最廣泛的擲彈筒。

    89式擲彈筒,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重1.6公斤,炮筒板重1.1公斤,整體重量只有2.7公斤,比一支步槍的重量還要輕,且造價也很低廉。

    89式擲彈筒有專門的彈藥袋,一個彈藥袋可以攜帶8枚,通常一個彈藥手會攜帶兩袋總共16枚。一具擲彈筒再加8枚榴彈,還不到10公斤,比一挺輕機槍還要輕。

    擲彈筒是日軍步兵小隊、中隊最重要的支援火力,由於重量很輕,擲彈筒小組基本上可以和步兵一同行動,甚至比輕機槍小組還要靈活,成為日軍最為信賴的隨伴火力支援,抗戰軍民的輕重機槍往往就是被日軍擲彈筒小組敲掉的,或者用92式步兵炮直接轟掉。

    日軍一個甲種步兵中隊(相當其他交戰國軍隊連級作戰單位)編制有12具擲彈筒,乙種步兵中隊編制9具擲彈筒,幾乎相當於國軍輕機槍的裝備數量,而擲彈筒是面殺傷武器,比輕機槍的點殺傷武器威力要大多了。

    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擲彈筒就是迫擊炮的最好替代品,且在侵華戰場上,擲彈筒也足夠了,因為抗戰軍民裝備落後,尤其是在火炮方面,一般步兵連幾乎是沒有火炮,即便是裝備水平最好的中央軍,也只有在步兵團一級才會編制迫擊炮連,裝備4-6門迫擊炮。

    因此,儘管日軍在二戰時,擁有各色各樣但數量不多的迫擊炮,但卻很少使用,因為配備了3000餘門92式步兵炮包括數量多到無法統計的89式擲彈筒,配合92式重機槍、歪把子輕機槍以及96/99式輕機槍的掩護,足以突破抗戰軍民的陣地,所以至少在侵華戰場上,日軍極少使用迫擊炮。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有迫擊炮,而且數量比較繁多,日軍將口徑90毫米以下的迫擊炮,稱為曲射步兵炮,伴隨步兵行動;把90毫米扣徑以上的,稱成為迫擊炮,屬於炮兵部隊管轄。

    日軍擁有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97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99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以及94式90毫米迫擊炮、97式90毫米迫擊炮、2式120毫米迫擊炮、96式150毫米迫擊炮、97式150毫米迫擊炮等。

    綜上,二戰期間,侵華日軍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而是用擲彈筒來替代,包括使用了大量92式步兵炮,原因是資源不足,國力不夠強。

    此外,在侵華戰場上,92步兵炮和89式擲彈筒的配合,已能滿足實際作戰需要了,就沒有必要再裝備更費資源成本也更高的迫擊炮了。

    日軍裝備的迫擊炮,基本被用於太平洋戰場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之間殘酷的奪島戰役,在步兵連就裝備60毫米迫擊炮的美軍面前,日軍步兵裝備的擲彈筒就被全面壓制了,對美軍不再有火力上的優勢。

  • 10 # 善良的盤子

    二戰中的日軍是有迫擊炮裝備部隊的,並且種類繁多,效能也都不太一樣。

    從簡單的擲彈筒到到履帶四式重迫擊炮,大大小小的種類共有十幾種之多,我就說幾個二戰日軍最常見的,裝備最多的幾款迫擊炮。

    1.擲彈筒

    日軍裝備最廣泛的就是大正十年式和八九式重擲彈筒,這兩種武器雖然看著構造相對比較簡單,但是按照戰爭角色和武器效能來劃分的話,這兩種武器是可以劃分到迫擊炮這一類別的,有效射程大概在200-700米之間。擲彈筒的是沒有瞄準裝置的,全靠士兵根據經驗手動測距。

    擲彈筒發射一種類似於手榴彈的彈藥,也是靠爆炸破片殺傷。由於這種武器在當時日軍基礎作戰單位裝備數量廣泛,使得日軍基礎作戰單位近距離炮火覆蓋範圍很大,並且很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擲彈筒就是後來步槍的榴彈發射器的前身。

    2.94式迫擊炮

    這是當時日軍裝備的比較惡毒的一種武器,為什麼說他惡毒呢?這款迫擊炮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惡毒的是日軍主要以這種迫擊炮發射毒氣彈,再配合殺傷破片,給當時的盟軍士兵和中國的抗日軍民造成了嚴重的人員損失。這種武器射程在4000米左右,射速20發每分鐘,其口徑可以根據作戰需要的裝藥量來改變口徑。是法式81毫米布朗德迫擊炮的翻版。

    3.97式曲射迫擊炮

    該炮同樣也是仿製的法制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是第一種日軍真正意義上大規模裝備部隊的迫擊炮,該炮採用拋物線線式的彈道軌跡給與打擊,例如可以打擊山坡背面的目標,採用殺傷破片殺傷目標。有效射程4000米,理論射速同樣也是20發每分鐘。

    4.97式中迫擊炮

    該炮共用兩種尺寸,一長一短,是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設計的,例如叢林山地視野受阻礙,多近戰,可以裝備射程短的短炮管的型號,平原丘陵視野開闊,可採用射程遠的長炮管型號。該炮口徑為150.5毫米,長炮管型號重量為342公斤,短炮管型號重量為232公斤。該炮子日軍部隊進攻中發揮了重要的炮火支援作用,是二戰日軍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迫擊炮。

    此外日軍還有很多種型號的迫擊炮,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大量裝備日軍部隊,也就不一一細說了,以上幾種是二戰日軍最具代表性、裝備最多的迫擊炮類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能否打破勇士73勝9負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