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鏡清
-
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為了民族獨立而浴血奮戰,在東亞這塊土地上,可以說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家裡戰爭不斷狠鬥,外面死磕戰鬥到底,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有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赴湯蹈火,拼死決鬥,中華民族硬是挺了幾千年,在中國南北時期,南朝陳慶之組成的白袍軍隊,據說是一支驍勇善戰,無人可擋,所向無敵的軍隊,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據說曾經橫行北方,無人能敵,這兩句童謠說的就是陳慶之將軍,曾經7千人的白袍軍隊入北魏,無人可擋,所向無敵,勇往直前,據說陳慶之41歲指揮作戰,第一次作戰以2百騎兵大破15萬北魏先鋒部隊,以後率領7千騎兵開始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一次北伐,用兵7千鐵騎殲滅敵軍7萬於睢陽城,再殲滅2萬近衛軍於孝城,然後殲滅滎陽7萬敵軍,率3千鐵騎全殲20萬北魏援軍,陳慶之率領3千鐵騎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逃,望風投降之,以後據說陳慶之老死,無疾而終,時年56歲,陳慶之的英雄氣慨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子孫後代都不應該忘記陳慶之的豐功偉績,真正的鐵血英雄勝過中國歷史上所有英雄好漢,真正中國歷史上一夫當關萬夫莫的鐵血英雄好漢。
-
3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這個故事當然是真的,但是戰績並沒有南史中記載的那麼輝煌。南史書中使用的殺傷數數字,誇大了很多。儘管如此陳慶之的戰績依舊非常牛逼,他使用了少量精銳部隊就完成了吊打北方各路強者的戰績。定製的白馬軍人數是7000人,但是並不是一人一騎,而是步騎混合部隊,整個南梁也難以出動一隻7000人的騎兵軍團。陳慶之和爾朱榮的對決中高歡、宇文泰、楊忠、獨孤信、侯景等後來的北方梟雄們都是配角,他們或許經驗值遠遠不足,但已經是具有相當作戰經驗和才能的中級指揮官,是黃金配角,都成了陳慶之和爾朱榮的背景板。1000‰多人的部隊沿途攻佔了北魏數10個重要城市打下了堅城滎陽和洛陽,攻堅能力在南朝歷史上堪稱最頂級。最後的失敗也是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失敗,政治上的失敗在於梁武帝並不喜歡投入大量部隊進攻北朝,扶持的傀儡還是敗事有餘的笨蛋。陳慶之的部隊軍紀並不好,在洛陽等地進行了大規模的燒殺搶掠,這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洛陽是北魏禁衛軍的家屬聚居區,他的行為造成了北魏上下一心。爾朱榮徵集了遠超過陳慶之的軍隊,因此他的失敗就在情理之中了。
-
4 # 關東俠客
南梁名將陳慶之(公元484年一公元539年)率七千軍隊護送投降南梁的北魏北海王元顥回洛陽繼位。陳慶之大軍一路上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七千梁軍竟敗北魏五十萬軍隊,順利進入洛陽,把元顥扶上帝位,簡直是戰神級別的名將。陳慶之的七千梁軍皆身披白袍,所以,當時,洛陽小兒童謠曰:"名軍大將莫自勞,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字子云,今天宜興一帶的人,出身寒門。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佔統治地位,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向陳慶之這種出身的人,一般不會有什麼出人頭地的時候。陳慶之體格不好,不能長時間騎馬,也拉不動弱弓,就是在社會底層混,也很難混到飯吃。陳慶之也有個長處,人特引聰明,懂兵法,最善長下棋。
陳慶之的仕途之路和《水滸傳》裡的混混高俅神似,先傍上學者蕭衍,兩個人唯一的共同點是喜歡下棋,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後來,蕭衍做上樑國開國皇帝,即梁武帝。陳慶之也一步登天,當上皇帝的秘書長。陳慶之從寒門變成貴族,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世家都非常不服氣,好在梁武帝有識人之能,知道陳慶之的真實價值。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梁武帝蕭衍命陳慶之等人率二千士兵護送蕭綜北上守衛邊疆。陳慶之已四十一歲,首次出戰殲敵兩萬,證明自己絕非浪得虛名。北魏末年,內部發生動亂,權臣爾朱榮把胡長後扔進黃河裡,立元子悠為帝。北海王元顥投降南慄,他要求梁武帝派兵護送自己回洛陽稱帝,梁武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答應了元顥的要求。
大通二年(公元528年)10月,飆勇將軍陳慶之率七千梁軍北上,護送元顥回洛陽繼位。北魏皇帝元子悠派軍截擊,次年4月,陳慶之兵達銍縣(宿州南),梁國(商丘南)一帶。陳慶之的軍隊和北魏軍隊沒法比,人數少,北魏軍隊還以騎兵為主。陳慶之非常有膽識,善於謀斷,腦瓜特聰明,每戰都避實擊虛,專攻其營壘,必與騎兵死嗑,一戰殲敵兩萬人。5月份,滎陽和虎牢關之戰,趁敵末穩發動攻擊,大破北魏軍隊,從此一路勢如破竹攻佔洛陽城。
陳慶之攻城撥寨,下32城,大小47戰。最輝煌時七千梁軍破北魏五十萬軍隊。當然,這裡面有很大水份,幸運的因素。北魏軍隊立足未穩,各派勢力合作不到位,但陳慶之必競勝利進入洛陽城。陳慶之的七千粱軍皆身披白袍,所以,洛陽童謠曰: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隨著元顥順利登上帝位,開始對陳慶之產生猜忌,這是大部分皇帝的通病,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共患難,陳慶之率軍在外線做戰。北魏皇帝元子悠和爾朱榮退出洛陽後,開始調集軍隊反攻,打敗了元顥臨時召集起來的十萬烏合之眾。
陳慶之率萬餘粱軍被魏將擊敗,手中仍有數千人,走到半路過河時,遇到山洪爆發全軍覆沒。陳慶之化裝成和尚,隻身一人回到南方。梁武帝並沒有怪罪他,必竟,陳慶之給他掙足了面子,愚到山洪爆發也算是天意吧!陳慶之封為右衛將軍,爵永興侯,食邑一千五百戶。一將成名萬骨枯,斯言是也!
-
5 # 情戀中國紅
我們從中國歷史64位智將中來看兩位有爭議的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西征神兵”蒙應瑞和“白袍將軍”陳慶之。
前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名將眾多、群星閃爍。
這裡列舉了比較有影響的64位智慧將領。
但是這64位名將中有兩位被人們遺忘的名將恰恰是被後世人們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智將”的名將。
他們的史料附後以食讀者瞭解爭鳴。
【1】吳國孫武 【2】楚國吳起
【3】燕國樂毅 【4】齊國田單
【5】趙國李牧 【6】趙國趙奢
【7】秦國白起 【8】秦國王翦
【9】秦國蒙驁【10】秦國蒙恬
【11】西漢韓信 【12】西漢衛青
【13】西漢周亞夫【14】西漢張良
【15】西漢霍去病 【16】西漢李廣
【17】東漢陳湯 【18】魏國司馬懿
【19】魏國聶遼【20】魏國荀彧
【21】蜀國張飛【22】三國鄧艾
【23】三國黃忠【24】三國曹洪
【25】三國曹仁【26】吳國周瑜
【27】東吳魯肅【28】吳國陸遜
【29】西晉杜預 【30】東晉謝玄
【31】齊國檀道濟 【32】梁朝陳慶之
【33】隋朝楊素 【34】唐朝李靖
【35】唐朝李績 【36】唐朝王忠嗣
【37】唐朝高仙芝 【38】唐朝郭子儀
【39】 唐朝李光弼 【40】唐朝李晟
【41】唐朝裴行儉【42】後唐李存勖
【43】】北宋楊業 【44】宋代韓世忠
【45】北宋犾青 【46】南宋岳飛
【47】南宋周侗【48】元朝伯顏
【49】明朝徐達 【50】明朝戚繼光
【51】明朝袁崇煥 【52】清朝施琅
【53】清朝嚴羹堯【54】清朝嶽鍾琪
【55】清朝蒙應瑞【56】清朝曾國藩
【57】清朝左宗堂 【58】近代沈洪烈
【59】近代胡璉【60】近代李彌
【61】近代葉挺【62】近代張治中
【63】近代薛嶽【64】近代劉亞樓。
【中國歷史第一智將白袍將軍__陳慶之】
陳慶之(484—539年),字子云,義興國山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傑出的軍事家。
陳慶之自幼為蕭衍的隨從。當時圍棋風靡一時,蕭衍更是通宵達旦而弈。其餘的隨從皆已休息,唯陳慶之不睡,招之即到,所以蕭衍對其甚見親賞。
南齊末年,東昏侯蕭寶卷為政殘暴,至使陳顯達、裴叔業、崔慧景等名將先後反叛。
南齊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蕭衍(時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齊,陳慶之隨蕭衍一直攻克建康。
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蕭衍代齊稱帝,國號梁,是為梁武帝。
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在任期間,他散財聚士,常思效用。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在彭城降梁,並請求梁武帝派兵接應。
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梁軍前去接應。
回軍後,陳慶之任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並率2000人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
五月,魏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2萬來拒。屯據陟元延明先遣其將丘大千築壘,以切斷梁軍的進軍路線。陳慶之進逼其壘,魏軍一鼓便潰。
六月,蕭綜乘夜棄梁軍降魏。天亮後,梁軍尋蕭綜不見,卻見魏軍在城外說:“汝豫章王昨夜已來,在我軍中,汝尚何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梁軍遂潰散。
魏軍入彭城,乘勝追擊梁兵,復取諸城,至宿豫而還。梁軍損失十之七八,只有陳慶之斬關夜退,所部得以全歸。
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假節、總知軍事。
魏豫州刺史李憲遣其子李長鈞築兩城以拒之,陳慶之攻拔兩城。十一月,李憲力屈而降,陳慶之入據其城。此次作戰,梁軍共克52城,獲75000人。
陳慶之轉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十月,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同時,梁武帝蕭衍詔尋陽太守韋放領兵與曹仲宗等會師。
時韋放軍營壘未立,北魏散騎常侍費穆率軍突然到達,韋放僅有200人,但士卒殊死奮戰,以一當十,終於把費穆軍擊退。
魏孝明帝元詡復派將軍元昭率軍5萬(一說15萬)增援渦陽,前鋒抵達距城40裡的駝澗。陳慶之意欲前往迎戰,但韋放認為:“賊之前鋒必是輕銳,與戰若捷,不足為功,如其不利,沮我軍勢,兵法所謂以逸待勞,不如勿擊。
”陳慶之卻說:“魏人遠來,皆已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出其不意,必無不敗之理。且聞虜所據營,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諸君若疑惑,慶之請獨取之”(《梁書·陳慶之列傳》)。
於是陳慶之率麾下輕騎200人突襲元昭軍,破其前軍,魏軍震恐。陳慶之又乘勝與各軍連營而進,背靠渦陽與魏軍對峙。
兩軍自春至冬,交戰上百次,將士勞苦不堪。這時,傳來魏軍在梁軍陣地後興築營壘的訊息,梁軍軍心有些動搖。曹仲宗等恐腹背受敵,欲撤軍。
陳慶之聞後,立節仗于軍門,慷慨陳詞地說:“共來至此,涉歷一歲,糜費糧仗,其數極多。諸軍並無鬥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審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詔”(《梁書·陳慶之列傳》)。
曹仲宗壯其計,乃從之。時魏軍以掎角作十三城,欲以控制梁軍。陳慶之在夜色掩護下,出動騎兵突擊魏軍,連克4個營壘。渦陽戍主王緯聞訊,以城降梁。其餘九城,兵甲猶盛。
韋放在投降的魏軍中挑選30餘人予以釋放,讓他們回去,到魏軍各營壘報告渦陽陷落的訊息。同時,陳慶之率軍隨釋放的魏軍士卒之後,擂鼓吶喊攻擊。
在梁軍的凌厲攻勢下,魏軍剩下的9座城堡也先後潰敗。梁軍乘勢追擊,大敗魏軍,俘斬甚眾,渦水為之斷流,又降城中3萬餘人。
渦陽一戰,魏軍全軍覆沒,從此,北魏日漸衰落。梁武帝詔令以渦陽之地設定西徐州。梁軍又乘勝進至城父。梁武帝對陳慶之大為讚賞,並親寫詔書進行嘉勉,書曰:“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
開硃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梁書·陳慶之列傳》)!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
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參見陳慶之攻北魏之戰)。
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徵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
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
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獲,租車7800輛。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
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
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
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
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時滎陽城未克,梁軍將士皆恐,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
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遂克榮陽,俘楊昱。
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魯安於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
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
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
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後繼,遂降於陳慶之。
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
【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西征神兵__蒙應瑞】
蒙應瑞大將軍是四川南充市閬中人和陝西咸陽涇陽人歷史上永遠的驕傲榮耀與自豪。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將星群星閃爍。
然而在這群星閃爍的將星中。
不論是征戰還是守疆。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全身而進和全身而退。在大局面前運籌帷握功成身退。
縱觀世界各國軍事歷史上每場大型戰役都會造就一批精兵強將。
四川南充將軍廣場閬中籍大將軍湖廣總兵蒙應瑞在康熙五十九年數年間西征戰勢中毫無疑問的肯定是作出過重大卓越貢獻之人。
“將軍是一個崇高的榮譽,非指揮千軍萬馬、功勳彪炳者不可得。在戰爭年代,都是在戰場上,拚殺過來的能征善戰之輩,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以驍騎將軍蒙善宇驍騎將軍蒙元亨湖南鎮筸鎮總兵蒙應瑞因蒙應瑞西征一人一次之戰功祖上三代同時同地在今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處迎接聖恩選舉薦升(晉升)三元大將軍同時拜將的偉大創舉。
蒙應瑞將軍他年青時從軍行伍開始從士兵到將軍僅一年時間一戰成名連同祖上三代因他一人一次之戰功同時同地在今四川南充市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處晉升三元大將軍。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軍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此意義強調軍事在國家建設發展中的重要性。
西征神兵蒙應瑞,大清名將,一代元戎,征戰守疆的典範。
出歷朝歷代卓越的軍事家們外四川南充閬中人湖廣鎮筸總兵蒙應瑞當之無愧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特種兵狙擊手之父”。
從軍十二年,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徵西藏,大雪之戰,獻計獻策、智取賊首,平定數年戰勢,顯赫戰功,功勳卓著。留下“不朽川北兵”、“一戰定乾坤”、“三代拜大將”、“西征出兵王”、“天降岀神兵”、“一人勝千軍”、“請奏自革職”、“美女愛小兵”、“帝王賜婚”等民間傳奇故事。
蒙應瑞的歷史評價:
康熙帝:
“蒙善宇以孫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一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
“蒙元亨以子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一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
“蒙應瑞從徵西藏以雪夜奮勇殺賊立功薦升湖南鎮筸鎮總兵賞賜二品頂戴紅珊瑚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待旨歷練。”
雍正帝:“順義營遊擊”、“密雲城都司”、“直隸標前營遊擊。”
李衛:“看得該員人材精壯准予撥補。”
乾隆帝:“新授湖廣鎮筸鎮總兵官蒙應瑞、謝恩。得旨。鎮筸乃苗疆要鎮。汝其實心實力。整飭營伍。和輯兵民。以綏靖地方。勉之莫忽。”
蒙應瑞所成長的年代對大清來說是康雍乾盛世的交接時期,但是蒙應瑞因康熙五十九年西征獻計獻策智取敵軍高階將帥首級平定數年戰勢輝煌的功績,三代帝王都對其讚譽有加,而且蒙應瑞的故事太具有傳奇性了。
我們曾被他‘西征一戰定乾坤三代拜大將’的事蹟震撼到了,他的名氣得是有多大才能“從士兵到將軍僅一年時間而且三代因他之功拜將”。
蒙應瑞他個人待旨歷練24後官至清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辰沅永靖兵備道鎮守湖廣鎮筸總兵官。
成為清乾隆初期12位湖廣總兵駐札鎮筸今鳳凰古城29年間任期最長6年時間的湖廣鎮筸總兵統轄疆域最為遼闊的內外玖營邊疆平靜民族團結軍民和諧。
一戰定乾坤一人一次戰功連同祖上三代同時同地在今四川南充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處官拜三元大將軍這個也是歷史上古今中外所罕見(五千年來的中華歷史文明……)
蒙應瑞是著名的康熙五十九年西征戰役中最大的受益人,翻閱中國歷史各朝各代名將的檔案,目前所知唯一蒙應瑞的檔案一出場就是一位將軍。可見其戰績對敵影響之深刻。
因為從古至今軍人是神聖的。
“將軍更是一個崇高的榮譽,非指揮千軍萬馬、功勳彪炳者不可得。在戰爭年代,都是在戰場上,拚殺過來的能征善戰之輩,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現代人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播中提到古代歷史上的諸多名將時一個被後世快要遺忘顯赫的名將清將一代元戎天降神兵蒙應瑞。
或許是那場戰役前他還是一個川北鎮總兵所轄的優秀士兵因一場戰役脫引而出成為大清帝國的歷史名將?
或許是因為他在鎮守湖廣總兵駐札鎮筸今鳳凰古城近六年時間內因上下級原因自請革職。
或許是因為他的上級將軍年羹堯和撫遠大將軍允禵的歷史事件或滿清統治的原因。
有網友在談到歷史名將蒙應瑞時說他是沾了其遠祖名卿蒙毅的光和康熙的民族政策?
也有網友和歷史愛好者說:康熙帝封了蒙氏三將中只有蒙應瑞有實權而且當時還是待旨歷練,其先祖驍騎將軍蒙善宇驍騎將軍蒙元亨兩位沒有實權是貴贈恩典。
但是蒙氏兩位驍騎將軍(從一品)是享受清朝朝廷最高之禮節和榮譽。這一點是肯定的。
在清代歷史上祖上三代因多次戰功拜將者本來少之又少,更何況蒙應瑞是一人一次戰功三代拜將在歷史上是唯一的。
那麼試問如果沒有蒙應瑞的獻計獻策和親自智取敵軍將帥首級平定近四年的主戰勢赫赫的戰功。
那麼試問如果沒有蒙應瑞西征前的兩次大軍還未到達前線時就遇伏大軍潰敗無數將士血灑邊疆的事實。
那麼試問如果康熙五十九年戰役平定後沒有全體各旗大將軍聯合奏請朝廷和康熙帝蒙應瑞的顯赫戰功和家庭歷史原因。
康熙帝能給一個士兵薦升將軍而且三代拜將嗎?
並且欽賜“宅第、宗祠、種植、休閒”四處封地和御筆“元戎第”宅匾嗎?
而且連他幾千年前的姓氏族祖伏羲女媧和其母華胥以及其遠祖蒙驁蒙武蒙恬蒙毅塑像嗎?
乾隆帝能在名將蒙應瑞自請革職時派精兵守護他的閬中迎恩街元戎府蒙家大院嗎?
能在蒙應瑞晚年請旨墓葬情況時准許蒙應瑞逝世後歸葬當時己擁有連續駐軍1600餘年歷史的演武廳旁嗎?
回答是肯定的。
沒有蒙應瑞西征大雪之戰的赫赫功勳結束近四年戰勢,就算他老祖宗蒙恬蒙毅對統一大業功勳永照千秋萬代。
康熙帝也不可能晉升蒙氏一門三代同時官拜三元大將軍並賜宅匾賞四處封地。
沒有蒙應瑞的西征戰功和鎮守湖廣鎮筸歷史上近六年的大區邊疆平靜人民安居落業。
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和傳奇。
所以“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對於名將蒙應瑞是最完美的註解。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學習四川南充閬中人蒙應瑞對征戰和守疆的榮譽與責任,肯定蒙應瑞將軍在中國歷史名將裡的重要地位可勵志後人。
康熙五十九年西征後最大的受益者,這位被譽為“特種兵狙擊手之父__戰爭史上的奇蹟的締造者西征神兵元戎劍主蒙應瑞”。
從士兵到將軍的蒙應瑞就是我們所提到的一個不能被軍事歷史和後世人們忽視的一個重要人物。
在康熙五十九年的西征戰勢中,他的出現勝過千軍萬馬,數年間的西征戰勢從而順利平定,蒙應瑞功不可沒,他同時也開創了世界軍事歷史上因一人一次戰功連同祖上三代驍騎將軍蒙善宇(從商人選舉從一品)驍騎將軍蒙元亨(從商人選舉從一品)湖南鎮筸總兵蒙應瑞(從士兵薦升從二品)同時同地因蒙應瑞戰功在今天的四川南充閬中古城選舉晉升大將軍的偉大創舉。
蒙應瑞將軍譜寫了川北兵備歷史上以及中國兵備歷史上乃至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大傳奇。
用今天的話說他就是特種兵狙擊手之父戰爭史上的奇蹟締造者元戎劍主大清將軍蒙應瑞。
在這次西征前,蒙應瑞只不過是四川川北鎮總兵所轄閬中營區的一名優秀士兵。
因一場戰役後使他脫影而出、一躍成為大清帝國曆史上康雍乾時期的一名出色的軍事將領。
蒙應瑞在西征中的歷史地位體現出他特種用兵結束戰勢完成任務歷史上對“康雍乾盛世”的順利交接。
他在這場戰役中雪夜奮勇殺敵立功薦升湖南鎮筸鎮總兵賞二品頂戴紅珊瑚三眼孔雀花翎及黃馬褂以示寵恩(從二品署副將銜)。
由於鎮守經驗原因待旨歷練。
先祖濛濛順康熙帝賜名蒙善宇先父蒙元亨以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以示恩寵(從一品)。
因一次一人戰功成就如此高的榮譽是世界軍事古今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蒙應瑞的赫赫戰功是在西征戰役中建立的,康熙五十九年前邊疆西藏人民一直受外部勢力長達近24年的困繞,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長期得不到保障。
也威脅著大清江山社稷,朝庭上至帝王、下至群臣24年間寢食難安。無數將士血灑邊區。
大清康熙年間,全國政治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國力比較雄厚,奠定了中國歷史上康雍乾盛世。但是在中國的邊疆西藏人民一直受外部勢力長期困繞。
從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開始,西藏執政桑結用達賴五世的名義,請康熙帝給自己封爵,康熙帝受其矇蔽,冊封他為土伯特國王,到噶爾丹死後,從其投降人口中得知「桑結」如何慫恿噶爾丹的情形,且探知達賴五世早巳圓寂,康熙帝曾遣使責問。
到康熙四十四年,駐在喀木的一個蒙古王子拉藏汗,將桑結殺死。噶爾丹死後有個姪兒,策妄阿拉布坦,起先他忠於清朝,朝廷劃給他阿爾泰山以西、天山以北全部額魯特四部的領土。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很大,處心積慮想吞併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藉護送女婿歸省為名,派大軍侵入西藏。
於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佔領拉薩,將拉藏汗殺死,對於朝廷亦構成嚴重威脅。
康熙帝乃於不得已情形下,採取用兵一途。
康熙五十六年任命富寧安為靖逆將軍,在烏魯木齊郊外吃了敗仗。
五十七年二月康熙又命令侍衛色楞率領禁軍,會同西安將軍額倫特,由青海一路向西藏前進,救援親近朝廷的拉藏汗,大軍開到哈喇蘇河,遇伏,全軍覆沒。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排出反對意見決定大軍徵西,命皇十四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川督年羹堯全權管理軍需進藏物資和糧餉,各族各旗大將軍全力配合,又派宗室延信與噶爾弼,分別由青海及四川進軍,噶爾弼指揮下的嶽鐘琪,從打箭爐第一仗便打下裡塘,再一仗攻下巴塘,衝進拉薩,終於解決了長期困擾的西藏問題。
使這場數年間的戰勢因此取得了決定性的大勝利、解決了長期對大清帝國的威脅。邊區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
由於這場戰役後勤保障全權負責的是川督年羹堯,年將軍在四川任職期間就經常到各地所轄軍營巡察,深知川軍們的驍勇善戰智慧多謀官兵技能特別,為了不辜負大清皇帝和國家的重託、他上奏朝庭決定從川北松藩兩鎮挑選精兵前往西征。
川北:即川北鎮總兵駐地今天的四川閬中古城。
松藩:即松藩鎮總兵駐地今四川松藩古城。
然而歷史巧合的正是這位年將軍挑選的這兩鎮組建的不朽川軍在這次數年的戰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促進了這次戰勢的順利平定。也因此造就了後來的無數名將。
四川川北鎮閬中營區的不朽川軍閬中人蒙應瑞就是在這場戰勢中脫影而出造就的傑出將軍代表之一。
這場戰役前後近二十餘年困擾清政府。清軍數省兵糧全力支援邊疆長達近四年的主戰宣告結束的就是我們永遠為之驕傲的川北兵。
決定這場“著名的康熙五十九西征戰勢順利平定的人”就是我們永遠為之驕傲榮耀與自豪的今四川南充閬中古城北門威德牌坊人不朽川軍西征造就的名將特種兵狙擊手之父戰爭史上的奇蹟的締造者元戎劍主大清將軍蒙應瑞。
蒙應瑞西征前是川北鎮總兵所轄的一位優秀士兵。
因西征途中大將軍廣納眾智獻計獻策並親自臨時組建區區三十餘人的精兵智取敵營高階將帥首級平定近四年的西征主戰勢。
因蒙應瑞西征一戰定乾坤勝過千軍萬馬。
開創世界軍事晉升將軍歷史上古今軍人從士兵因一戰到將軍。
而且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因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從一品)。
驍騎將軍蒙善宇驍騎將軍蒙元亨湖南鎮筸鎮(鳳凰古城)總兵蒙應瑞三代同時官拜大將軍處今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
康熙帝欽賜川北軍人蒙應瑞御筆“元戎第”鎦金宅匾。
蒙應瑞因此成為古代“川北元戎”。
蒙應瑞的一生無論征戰守疆都以愛惜生命為己任堪稱軍人的典範。
出歷史上歷朝歷代卓越的軍事家們外。
四川南充將軍廣場閬中籍大將軍湖廣鎮筸總兵蒙應瑞當之無愧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
蒙應瑞字兆麟(中歷1689年11月14日辰時__1776年2月12日辰時),漢族,祖籍陝西省涇陽今咸陽市涇陽縣交龍堡。
生於四川川北鎮保寧府閬中城今四川南充市閬中市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人。
中國清朝著名大清將軍。
因鎮守經練不足待旨歷練22後官至湖北宜昌鎮總兵。
一年後在總兵官內練選新授清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湖廣鎮筸總兵官蒙應瑞駐節地今鳳凰古城。
清乾隆初期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湖廣鎮筸總兵官蒙應瑞統轄今鳳凰古城歷史上疆域最為遼闊的內外玖協營汛。
據兵備史料得知:鎮是明清軍隊編制,相當於現在的軍級,全國共十二鎮,湖廣省四鎮,軍事長官為總兵(正二品)。
鎮筸鎮總兵駐鎮筸(今鳳凰縣城沱江鎮),轄八營(中左右前後、晃州、綏安、長安)、三協(沅州、靖州、綏寧),協的長官相當副師級。
據明清史料記載自雍正七年至乾隆二十三年間湖廣辰沅永靖兵備道鎮守總兵官上奏文獻為湖廣鎮筸總兵官而非湖南鎮筸總兵官。
湖廣鎮筸總兵蒙應瑞成為清乾隆初期12位湖廣總兵駐札鎮筸今鳳凰古城29年間任期最長6年時間的湖廣鎮筸總兵統轄疆域最為遼闊的內外玖營邊疆平靜民族團結軍民和諧。
大清湖廣辰沅永靖兵備道清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湖廣鎮筸總兵官駐今鳳凰古城29年。
起始於雍正七年1729年__止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湖廣鎮筸總兵官任職29年間有13任共計12人。
回覆列表
陳慶之,不擅騎馬,射箭很差,“射不穿札,馬非所便”,純粹文人出身。但他四十一歲首次帶兵,就取得了以兩千兵馬大勝對方兩萬兵馬的傲人戰績。滎陽城外,陳慶之以三千大軍,打敗敵軍三十萬。北伐時領兵七千,打敗敵方五十萬大軍,4個月之間,歷47戰,拔32城,直接打下了北魏都城洛陽,自古以來北伐者,就沒他這麼牛逼的。因為他的七千軍隊皆著白袍,所以留下了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的傳說。
但是,陳慶之的輝煌戰績,僅記錄在二十四史中最不可信的《梁書》和《南史》中。南朝史書特別是《梁書》浮誇和隱諱現象最嚴重,“有美必書,有惡必為之諱”。比如梁武帝的弟弟臨川王蕭宏也曾北伐,因為“畏魏兵不敢進,軍政不和,遂大潰,棄甲投戈,填滿山谷,喪失十之八九,此為梁朝第一敗衄之事”。這樣一次慘敗,在《梁書·蕭宏傳》裡面僅僅記載“徵役久,有詔班師,遂退還”,無一字言及潰敗之跡。
那個兩千破兩萬的第一戰,實際上是北魏權臣爾朱榮作亂,把北魏幾乎給折騰成無政府狀態。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政治鬥爭失敗,為了保住小命兒歸降南梁,梁武帝派兒子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送蕭綜走馬上任的,就是陳慶之,以及他帶領的兩千人馬。在北魏的史書中,壓根沒有這場戰爭。或者說亂成一團的北魏,壓根顧不上邊疆有個州郡投敵了。
陳慶之的戰績,無一例外都有很大水分
再說三千破三十萬和七千破五十萬,也是北魏內戰整出來的么蛾子。北海王元顥主動投靠梁武帝,希望後者出兵幫他打江山,扶植他當個兒皇帝。但是呢,梁武帝一天到晚忙著禮佛,不願意搭理這事,又顧及面子不好拒絕,就給了陳慶之七千兵馬,把元顥送回去就算拉倒。
當時中原非常空虛,魏國一號主力爾朱榮北征葛榮的六鎮叛軍;二號人物元天穆東征邢杲的十萬叛軍;更次之的部隊都去討伐羊侃的叛軍,從合肥到洛陽這一路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重兵精銳在防守。所以陳慶之指哪打哪,所向披靡。
我們算一下這個敗敵五十萬怎麼來滴。
睢陽(今河南商丘市)之戰,是攻打堡壘,迫使北魏將領丘大千七萬人投降。
考城之戰,是攻打城池,全殲濟陰王元暉業所率羽林、庶子軍二萬人,生擒元暉業。
滎陽之戰,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攻打城池,全殲左僕射楊昱所率羽林、宗子、庶子軍七萬人,生擒楊昱。第二階段是野戰,對付剛剛搞定邢杲回頭的元天穆三十萬大軍,陳慶之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打得元天穆"僅以身免"。這時候到洛陽就沒有阻礙可言,陳慶之也就這麼"上洛"成功,四個月就打下了洛陽,讓元顥過了一把皇帝癮。
自稱“宇宙大將軍”的爾朱榮,他在史書上的戰績比陳慶之還誇張
這就已經殲敵四十六萬了,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四十多仗,殲敵五十萬就是這麼來的。但事實上北魏全國也湊不出五十萬大軍,國力鼎盛時也就二十多萬。北朝史書還記錄爾朱榮以七千部眾打敗了葛榮的一百萬叛軍呢,比南朝史書還要會吹。
我們看一看上述戰例,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梁軍攻城,而且是攻打數倍甚至十倍敵軍駐守的堅城,這完全是違背軍事常理的。敵軍既然人多勢眾,怎麼會固守城池呢?
例如丘大千的7萬人就水分太大,當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征大夏,出動兵力也就9萬多人。他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將領,哪有資格統帥那麼多軍隊?
考城和滎陽之戰也是如此,羽林、宗子、庶子都是皇帝禁軍,羽林軍守宮廷,人數一向不多,宗子和庶子都是皇族和貴族子弟組成,根本沒多少人,哪來的九萬大軍?
左側武士形象,很符合陳慶之白袍軍的特徵
其實陳慶之在滎陽之戰前,幾乎是兵不血刃,唯獨攻打滎陽遭到楊昱抵抗,損失了五百餘人,因此痛恨楊昱。《楊昱傳》:陳慶之、胡光等三百餘人伏(元)顥帳前,請曰:“陛下渡江三千里,無遺鏃之費(意思是一支箭都沒有射過)。昨日一朝殺傷五百餘人,求乞楊昱以快意。”顥曰:“我在江東,嘗聞梁主言,初下都日,袁昂為吳郡不降,稱其忠節。奈何殺楊昱?自此之外,任卿等所請。”於是斬昱下統帥三十七人。
也就是說,所謂的消滅丘大千七萬、元暉業二萬都是鬼扯。滎陽也肯定沒有七萬禁軍,要不然梁軍怎麼可能才損失五百人?
再看所謂破元天穆三十萬大軍,實際上是元天穆先派遣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率領5000胡騎、騎將魯安率夏州9000步騎前行增援,兩支軍隊加起來才一萬四而已,你說有三十萬大軍,怎麼才兩個史書無傳的一般將領?
史書自己也說漏了嘴,前面說元天穆一個人落跑,後面又說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率四萬人,攻陷了大梁,進據虎牢關。可見這才是元天穆的主力,陳慶之在滎陽擊敗的只是其前鋒。
北魏的精銳重騎兵
陳慶之確實是個優秀的戰術家,而且“善撫士兵,能得其死力”,要不然也不能以少勝多擊敗元天穆,但更主要是北魏當時太亂。等爾朱榮帶七千精銳南下,陳慶之沿著黃河抵抗了三天,爾朱榮見陳慶之難破,就直接抄襲元顥的本陣。元顥部一戰即潰,洛陽隨後失陷。陳慶之只得率部撤退,爾朱榮派遣賀拔勝率領精兵馬隊追擊陳慶之,陳慶之所部死散殆盡。
南朝史書把陳慶之的失敗寫成天意難違。說他在蒿高(具體位置不詳)遇到了山洪暴發,正在渡河的軍隊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倖免於難。失去軍隊的陳慶之削髮落須,偽裝成一名僧人,躲過爾朱榮軍隊的搜捕,才輾轉返回梁地。
這個山洪爆發就太扯了,什麼洪水能只淹其他人,唯獨讓主將脫險的?說是戰敗後棄軍逃生還差不多。當然這不是陳慶之的能力不行,而是他本錢太少,又有豬隊友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