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荊山787
-
2 # 數學小冰
經濟的發展與教育密切相關,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起來了,西部地區目前還需繼續努力,教育也是一樣的。論古代正好相反,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
3 # 川洋123
較好的地理優勢和經濟基礎,從而佔有較多的優秀師資,當博士當高中教師,初中老師,甚至是小學老師時,這些地道當然好,然而西部還有不少老師是專科。
11月20日12:00,中國數學會公示了201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名單,共計60人入選國家集訓隊。那麼本屆國家集訓隊名單中各省市分佈情況如何呢?哪些省市的人數最多呢?各省市都有多少人?根據國家集訓隊名單公示,上海市及浙江省人數佔比均為9人,本文秦學教育小編針對本屆數學競賽國家集訓隊整理各省市入選情況,看哪個省市是今年數學競賽的霸主呢?
201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名單各省市人數分佈情況
綜合來看,浙江和上海兩地區均有9人入選集訓隊,位居榜首,競賽實力一如既往的強悍;而傳統的競賽強省中湖北省有6人入選,但湖南省僅有3人入選集訓隊。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究竟什麼才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呢?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吧。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或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數。1934年和1935年,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並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把中學生的數學競賽命名為“數學奧林匹克”的是前蘇聯,採用這一名稱的原因是數學競賽與體育競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兩者都崇尚奧林匹克精神。競賽的成果使人們意外地發現,數學競賽的強國往往也是體育競賽的強國,這給了人們一定的啟示。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作為一項國際性賽事,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範圍超出了所有國家的義務教育水平,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有關專家認為,只有5%的智力超常兒童適合學奧林匹克數學,而能一路過關斬將衝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頂峰的人更是鳳毛麟角。2012年8月21日,北京採取多項措施堅決治理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
奧數對青少年的腦力鍛鍊有著一定的作用,可以透過奧數對思維和邏輯進行鍛鍊,對學生起到的並不僅僅是數學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數學要深奧些。
好多人一聽奧數
中文名
奧數
外文名
mathematics olympic
利處
鍛鍊思維、訓練克服困難的恆心
涉及群體
青少年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創辦於1959年有“數學世界盃”之稱,每年舉辦一次,由參賽國輪流主辦。目的是為了發現並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歷史最長的賽事,是國際中學生數學大賽,在世界上影響非常之大。中國自1985年起參加IMO,共有19次總成績排名第一。
2015年7月,在泰國清邁舉行的第56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美國隊破天荒地擊敗了老牌勁旅中國隊,拿到了第一名。
中文名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IMO)
創辦時間
1959年
首屆舉辦國
羅馬尼亞
中國隊
19次獲得總分第一
歷史沿革
現代意義上的數學競賽是從匈牙利開始實施的。
1894年,為紀念數理學會主席埃沃斯榮任教育大臣,數理學會透過一項決議:舉行以埃沃斯命名的,由高中學生參加的數學競賽,每年十月舉行,每次出三題,限4小時完成,允許使用任何參考書,試題以奧妙而奇特的形式見長,一般都有富創造特點的簡明解答。在埃沃斯的領導下,這一數學競賽對匈牙利的數學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許多卓有成就的數學家、科學家是歷屆埃沃斯競賽的優勝者,如1897年弗葉爾、1898年馮卡門等。
受到匈牙利的影響,數學競賽在東歐各國蓬勃開展:1902年羅馬尼亞,1934年前蘇聯,1949年保加利亞,1950年波蘭,1951年前捷克斯洛伐克……相繼進行了數學競賽。
把中學生的數學競賽命名為“數學奧林匹克”的是前蘇聯,採用這一名稱的原因是數學競賽與體育競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兩者都崇尚奧林匹克精神。競賽的成果使人們意外地發現,數學競賽的強國往往也是體育競賽的強國,這給了人們一定的啟示。
1934年在列寧格勒,1935年在莫斯科,有關的國立大學分別組織了地區性的數學競賽,並稱之為“中學數學奧林匹克”。當時,莫斯科的著名數學家都參加了這一工作。前蘇聯的數學奧林匹克分為五級:學校奧林匹克,縣奧林匹克,地區奧林匹克,共和國奧林匹克,全國奧林匹克,再選出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六名代表。
對國際間組織數學競賽最熱心的是羅馬尼亞的教授羅曼。經過他的積級策劃,第一屆競賽由羅馬尼亞主辦,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舉行,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當時參加競賽的學生共52名,分別來自東歐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前蘇聯等7個國家。每個國家有8名隊員,前蘇聯只派了4名隊員。以後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都是每年7月舉行(中間只在1980年斷過一次),參賽國從1967年開始逐漸從東歐擴充套件到西歐、亞洲、美洲,最後擴大到全世界。
美國1974年參加競賽,中國1985年參加競賽。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 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併為歷屆東道主所遵循。
2010年7月6日至12日,第51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來自105個國家的1200名選手參賽。中國隊以197分的總成績奪得團體總分第一,6名隊員獲得金牌,中國隊員聶子佩成為本屆比賽中唯一一個獲 得滿分的選手。俄羅斯、美國、南韓、哈薩克分獲第二至第五名。後聶子佩同學又以唯一滿分獲得羅馬尼亞大師杯金牌。
2013年,參加這項賽事的代表隊有80餘支。
2014年7月3日至7月13日,第55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在南非開普敦舉行。本屆競賽共有來自101個國家的560名選手參賽。在此次比賽中,中國隊的六名隊員共收穫五金一銀,並以201分的總成績力壓獲193分的美國隊,榮獲團體總分第一!這是自1985年中國隊首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來第19次獲得總分第一。
2015年7月,在泰國清邁舉行的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美國隊破天荒地擊敗了老牌勁旅中國隊,拿到了第一名。[1]
2016年,香港將主辦世界頂級中學生數學競賽──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2]
競賽目的
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目的是:發現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
競賽流程
選手要求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由參賽國輪流主辦,經費由東道國提供,但旅費由參賽國自理。每支代表隊參賽選手最多6位參賽中學生、一名領隊、一名副領隊和觀察員。參賽者必須在比賽時未屆20歲,且不能有任何比中學程度較高的學歷;參加IMO的次數不限。
由於領隊知悉問題,他們在比賽結束後才可和參賽者接觸。他們居住於大會安排酒店,地點不對外公佈。參賽隊員則由副領隊帶領,有時也有觀察員隨行,居住在大學宿舍,比賽完結前不得與外界通訊,包括打電話和上網。大會也為各參與隊伍安排一名導遊照料參賽隊員,向參賽隊員解釋日程和守則,帶領他們往返各場所,以及安排比賽後遊覽活動等。領隊、副領隊和參賽者住宿飲食的開支由大會負擔,觀察員則需自費。
比賽試題
自第24屆(1983年)起,IMO試卷由6道題目組成,每題7分,滿分42分。賽事分兩日進行,每日參賽者有4.5小時來解決3道問題(由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通常每天的第1題(即第1、4題)最簡單,第2題(即第2、5題)中等,第3題(即第3、6題)最困難。所有題目不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範圍,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
IMO題目植根於中學數學,但在具體知識方面有所擴充套件,方法上有更高要求。一般來說,IMO題目的難度較大,靈活性強,富於智巧。要解決這些問題,一般不需要參賽者具有高深的數學知識(例如微積分),但需要參賽者有正確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基本功,堅韌的毅力以及一定的創造性。原則上,IMO不鼓勵選手利用超出中學範疇的數學知識與工具解決問題(但並沒有明確限制),並會在確定題目時充分考量這點。考慮到上述特點,IMO試題及其備選題,連同各國的一些數學競賽題目和訓練題目一起,代表著一種介於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的特殊的數學——競賽數學。
比賽的擬題方法為除主辦國外的參與國家提供問題和解答,由主辦國組成擬題委員會,從提交題目中挑選候選題目。各國領隊在隊員前數天抵達,共同商議出問題及官方答案,及由各領隊把試題翻譯為他們各自語言。不獲選的候選試題,直至下一屆比賽前不予公佈,以便各參賽國作為訓練和測試之用。產生6道試題。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試題確定之後,寫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語言,由領隊譯成本國文字。主試委員會由各國的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主席組成。這個主席通常是該國的數學權威。
主試委員會的職責有7條:1)、選定試題;2)、確定評分標準;3)、用工作語言準確表達試題,並翻譯、核准譯成各參加國文字的試題;4)、比賽期間,確定如何回答學生用書面提出的關於試題的疑問;5)、解決個別領隊與協調員之間在評分上的不同意見;6)、決定獎牌的個數與分數線。
2007年第4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試題由以下國家提供
第1題:紐西蘭;
第2題:盧森堡;
第3題:俄羅斯;
第5題:英國;
第6題:荷蘭;
2008年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試題由以下國家提供
第1題由俄羅斯的Andrey Gavrilyuk提供。
第2題由奧地利的Walther Janous提供。
第3題由立陶宛的Kęstutis Česnavičius提供。
第4題由南韓的Hojoo Lee提供,他已為IMO供題多道,經常上mathoe的就都知道此人了。
第5題由法國的Bruno Le Floch and Ilia Smilga共同提供。
第6題由俄羅斯的Vladimir Shmarov提供
中國向IMO提供的題目
1986第27屆IMO第2題,這是中國向IMO提供的第一道試題。
在平面上給定的點P0和△A1A2A3,且約定S≥4時,As=A s-3,構造點列P0,P1,P2,……,使得P k+1為點Pk繞中心A k+1順時針旋轉120°所到達的位置,k=0,1,2,……。求證:如果P1986=P0,則△A1A2A3為等邊三角形。
由中國科技大學常庚哲和吉林大學齊東旭共同命制。
1991第32屆IMO第3題,這是中國向IMO提供的第二道試題。
設S={1,2,3,……,280},求最小的自然數n,使得S的每個n元子集中都含有5個兩兩互素的數。
由南開大學李成章命制。
1992第33屆IMO第3題,這是中國向IMO提供的第三道試題。
給定空間中的九個點,其中任何四點都不共面,在每一對點之間都連有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可染為紅色或藍色,也可不染色。試求出最小的n值,使得將其中任意n條線段中的每一條任意地染為紅藍二色之一時,在這n條線段的集合中都必然包含有一個各邊同色的三角形。
由南開大學李成章命制。
1999年第40屆IMO第四題由中國臺灣提供。
確定所有的正整數對(n,p),滿足:p是一個素數,n≤2p,且(p-1)n+1能夠被n p-1整除。
考試流程
現在的IMO每份試卷有6題,每題7分,滿分42分。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賽事分兩日進行,每日參賽者有4.5小時來解決三道問題(由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
通常每天的第1題(即第1、4題)最淺,第2題(即第2、5題)中等,第3題(即第3、6題)最深。所有問題是由中學數學課程中的不同範疇中選出,通常是組合數學、數論、幾何和代數、不等式。解決這些問題,參賽者通常不需要更深入的數學知識(雖然大部分參賽者都有,而且實際上需要很多課程以外的數學知識和技巧),但通常要有異想天開的思維和良好的數學能力,才能找出解答。
評卷規則
比賽後有兩天批改答卷。每一題由各國領隊和副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協調員評改,商議出最後分數。領隊為參賽者向協調員儘量爭取分數,若他們未能達成一致結果,則交由主試委員會仲裁。最後定出金銀銅的分數線,於比賽閉幕禮頒獎。每道題7分,滿分為42分。
獎項設定
競賽設一等獎(金牌)、二等獎(銀牌)、三等獎(銅牌),比例大致為1:2:3;獲獎者總數不能超過參賽學生的半數。各屆獲獎的標準與當屆考試的成績有關。
成績統計
歷屆冠軍
歷屆IMO的主辦國,總分冠軍及參賽國(地區)數
年份 屆次 東道主 總分冠軍 參賽國家數
1959 1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7
1960 2 羅馬尼亞 前捷克斯洛伐克 5
1961 3 匈牙利 匈牙利 6
1962 4 前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7
1963 5 波蘭 前蘇聯 8
1964 6 前蘇聯 前蘇聯 9
1965 7 前東德 前蘇聯 8
1966 8 保加利亞 前蘇聯 9
1967 9 前南斯拉夫 前蘇聯 13
1968 10 前蘇聯 前東德 12
1969 11 羅馬尼亞 匈牙利 14
1970 12 匈牙利 匈牙利 14
1971 13 前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15
1972 14 波蘭 前蘇聯 14
1973 15 前蘇聯 前蘇聯 16
1974 16 前東德 前蘇聯 18
1975 17 保加利亞 匈牙利 17
1976 18 澳洲 前蘇聯 19
1977 19 南斯拉夫 美國 21
1978 20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17
1979 21 美國 前蘇聯 23
1981 22 美國 美國 27
1982 23 匈牙利 前西德 30
1983 24 法國 前西德 32
1984 25 前捷克斯洛伐克 前蘇聯 34
1985 26 芬蘭 羅馬尼亞 42
1986 27 波蘭 美國、前蘇聯 37
1987 28 古巴 羅馬尼亞 42
1988 29 澳洲 前蘇聯 49
1989 30 前西德 前蘇聯 50
1990 31 中國 中國 54
1991 32 瑞典 前蘇聯 56
1992 33 俄羅斯 中國 62
1993 34 土耳其 中國 65
1994 35 中國香港 美國 69
1995 36 加拿大 中國 73
1996 37 印度 羅馬尼亞 75
1997 38 阿根廷 中國 82
1998 39 中華臺北 伊朗 84
1999 40 羅馬尼亞 中國、俄羅斯 81
2000 41 南韓 中國 82
2001 42 美國 中國 83
2002 43 英國 中國 84
2003 44 日本 保加利亞 82
2004 45 希臘 中國 85
2005 46 墨西哥 中國 98
2006 47 斯洛維尼亞 中國 104
2007 48 越南 俄羅斯 93
2008 49 西班牙 中國 103
2009 50 德國 中國 104
2010 51 哈薩克 中國 96
2011 52 荷蘭 中國 101
2012 53 阿根廷 南韓 103
2013 54 哥倫比亞 中國 208
2014 55 南非 中國 201
2015 56 泰國 美國104
2016 57 中國香港 美國109
2017 58 巴西
2018 59 羅馬尼亞
2019 60 英國
2020 61 俄羅斯
最佳選手
歷屆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產生了很多優秀選手, 國際上最優秀的目前來看 當屬羅馬尼亞選手西普里安·馬諾勒斯庫, 他於1995年, 1996年, 1997年三年連續獲得國際奧數滿分, 全世界唯一的一個三次滿分 , 其中1996年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 研究數學成就巨大 。
另外, 還有俄羅斯 ,羅馬尼亞, 匈牙利等東歐國家 也有許多獲得過2次滿分的天才少年。
在國內, 有1991年和1992年兩次滿分的羅煒, 現為博士後在浙江大學工作。 2002年和2003年均獲滿分的付雲皓, 2008年和2009年兩年滿分的韋東奕。[3]
參考資料
[1] 英媒:美國破天荒地在國際奧數比賽擊敗中國.鳳凰網 [引用日期2015-07-19]
[2]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公網 [引用日期2015-07-19]
[3] 中國隊獲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團體總分第一名.中國科協 [引用日期2015-07-19]
而在當下的中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也就是華人簡稱的奧數競賽,是一項很特別的競賽,在中國奧數一度引發群體性的追捧,也被視為“高智商”的象徵。中國小選手在奧賽賽場上的表現,也經常被引為國家的驕傲,也給全世界留下了華人“數學好”的印象。
美麗的奧數標誌
但奧數強了,真的意味著國家的數學基礎和數學研究水平也強了麼?又或者說,這真的能代表華人對數學很有興趣了嗎?今年中國隊在奧數賽場上輸給了美國隊,居然引起了國內的譁然,這樣浮躁的心態,似乎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異軍突起的中國奧數
奧數競賽最早來自於19世紀的匈牙利,當時的匈牙利,數學天才輩出,近代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費葉爾、哈爾、黎茲等都是匈牙利人。而數學研究能力的增強也讓匈牙利得到了科技方面的進步,能夠和母國奧地利平起平坐,讓歐洲各國都覺得羨慕。
而探究匈牙利的科技進步之謎,各國領導人發現數學競賽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匈牙利從1894年開始,在國內組織中學生數學競賽,讓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可以以競賽為目標鍛鍊數學頭腦,並且選拔出好的數學苗子進一步培養。認真學習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學習
很多國家都開始抄這個方法,一直到了1934年,認為數學將會是社會主義工業化最重要的基礎學科的蘇聯,在列寧格勒大學辦了中學數學奧林匹克大賽,把數學競賽和奧運會聯絡在一起,既顯示了數學比賽的國際性,也為蘇聯找到了對抗西方社會影響力的一個新的招牌。
由於冠以了數學奧林匹克的名頭,參與其中的國家也越來越多,這場比賽也變得更像一場國際盛會而不只是蘇東集團的狂歡。到了50年代,參與的國家已經達到了20個。但是奧數競賽好像對西方國家不是那麼友好,在1980年代以前,獲得團體冠軍的基本上都是蘇東集團的國家,以蘇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這幾個國家為多。
跑著跑著 數學就好了
蘇聯老大哥也領跑美國了
至於後面兩位是誰
無所謂的
1986年,中國開始正式組團參加奧數大賽,為了提高奧數競賽的水平,國家會對選拔出來的小選手進行集訓,結果這樣的激勵果然培養出了一批數理頭腦過人的高手,幫助中國從1989年開始在奧數賽場上嶄露頭角,不斷拿下團體冠軍,“保二爭一”開始成為常態。
奧數題庫
文科生表示還沒看
看了也看不懂
人們對奧數的這份熱情是值得鼓勵的。有了社會的關注,人才才會有榮譽感,更多頂尖的頭腦才能投身在這個系統中。
可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奧數本身,真的讓中國的數學變強了嗎?
教育的缺位
奧數競賽對於很多國家的學生來說,其實是一個以興趣為主導的活動。雖然參加競賽可能會被數學領域的權威相中,從而進入相關的研究領域,但這並不呈正相關。也有很多學生純粹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而參賽。
好幾十年前就開始舉辦奧數了
但對於很多中國學生來說就不一樣了。參加奧數比賽很有可能是他們繞開競爭激烈的考試主戰場,另闢蹊徑地改良人生軌跡的方法。
總的來說,雖然中國的奧數成績表現很好,但數學在中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更多的人只是把數學當成了實現目的的工具,而不是一門有價值、有趣味的自然科學。奧數在這個環節上幾乎沒有做出什麼貢獻,反而似乎有一些情緒上的負面價值。
這一點,在普通教育環節也並沒有做得更好。學數學是為了考試拿高分!
總不見得是為了熱愛
東亞的教育體系本就擅長概念分析和結果導向,老師喜歡做的兩件事,就是讓學生背誦出有用的概念,並且利用這些概念去解釋題目。而關於什麼是“有用的概念”,定義也很簡單,高考會考的就是有用的概念。沒有人喜歡機械地勞動,而基礎教育體系偏偏就把數學學習變成了一項機械的勞動,興趣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了。
但是你們敢說沒趣麼?
無論是對奧數成績的歡呼,還是對高考數學的哀嘆,都掩蓋不了一個痛苦的事實:大多數華人根本不愛數學,也並不知道這門學科的美在什麼地方。
數學很美 還能撩妹
追求無用之用但其實數學是一門有其內在美的學科。數學是最簡潔的。用一兩個公式或者公理進行推導,最終就能夠用來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變化。如果有人覺得數學公式一定是一堆龐雜的內容,越複雜越好,那這人肯定是沒學好數學。
老師彷彿說得很好,學生們也彷彿都聽懂了。
數學又是最華麗的。在現實世界裡,事物的變化終究有限,在只有數字的數學世界裡進行推理演算能夠得到的結果才是無盡的。正如世界上最複雜的遊戲,其實是隻有黑白兩子和棋盤組成的圍棋。數學是最超然的。一顆發達的數理頭腦往往已經超越了生活裡的瑣碎,進入了一個新維度的世界。數學理解力超群的天才,對世界的理解與常人完全不同。
數學家眼中的11維空間,數學又是最實用的。數學的進步才能帶來物理的突破,而物理的突破很有可能是解鎖下一個人類科學紀元的開始,可以說現代世界的所有進步最終都可以歸功於數學。
體會不到數學的美,是因為太多人並不瞭解這門學科,可能也不願意花心思去了解它。其實到了現代社會,已經沒有人能夠離開數學而生存了,只是人們往往不自知。新科技時代的三大標識ABC(AI-人工智慧 Bigdata-大資料 Cloud-雲技術)無一不需要強大的數學運算作為基礎,也許能在未來突破技術停滯的量子計算機,本質上也會是一個數學現象。
再不學數學,可能真的就晚了。
國內賽況
中國的數學競賽起步不算晚。解放後,在華羅庚教授等老一輩數學家的倡導下,從1956年起,開始舉辦中學數學競賽,在北京、上海、福建、天津、南京、武漢、成都等省、市都恢復了中學數學競賽,並舉辦了由京、津、滬、粵、川、遼、皖合辦的高中數學聯賽;1979年,中國大陸上的29個省、市、自治區全部舉辦了中學數學競賽。此後,全國各地開展數學競賽的熱情有了空前的高漲。1980年,在大連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數學普及工作會議上,確定將數學競賽作為中國數學會及各省、市、自治區數學會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每年10月中旬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同時,中國數學界也在積極準備派出選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角逐。1985年,開始舉辦全國初中數學聯賽;1986年,開始舉辦“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1991年,開始舉辦全國小學數學聯賽。
中國的高中數學競賽分三級:每年10月中旬的全國聯賽;次年一月的CMO(冬令營);次年三月開始的國家集訓隊的訓練與選拔。
對中國中學影響較大的還有美國中學生數學競賽。該賽也分三輪進行:美國中學數學競賽(AHSME),考試形式是30道選擇題,要求90分鐘內完成;美國數學邀請賽(AIME),考15道填空題,答案均為不超過999的正整數,要求3個小時內完成;美國數學奧林匹克(USAMO),這是美國國內水平最高的數學賽活動,每次考5道題,3.5小時內完成。
為使中國的數學競賽活動能廣泛而有序、深入而持久地開做好各級各類數學競賽的培訓選拔工作,國內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是創造數學競賽的良好場景;中小學組織各年的教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輔導教師、定輔內容;對一些數學“苗子”開辦數學奧林匹克業餘學校,有計劃給以強化性的輔導與培訓。其次是增強數學競賽的輔導力量;各級數學奧林匹克教練員隊伍,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輔導與教練素質。再次是最佳化數學競賽的輔導體系;編寫與出版基礎性的數學競賽培訓教材或輔導讀物,收集與整理國內外數學競賽資料,研究與提煉數學競賽題的解題思想方法及技能技巧,健全與完善數學競賽的選拔機制及輔導方式。
“全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創辦於1991年),它是一個“普及型、大眾化”的活動,分為初賽(每年3月)、夏令營(每年暑期)。
“全國初中數學聯賽”(創辦於1984年),採用“輪流做東”的形式由各省、市、自治區數學競賽組織機構具體承辦,每年4月舉行,分為一試和二試。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創辦於1981年),承辦方式與初中聯賽相同,每年10月舉行,分為一試和二試,在這項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全國約90名學生有資格參加由中國數學會主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暨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每年元月)。
獎項介紹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國際青少年數學大賽,在世界上影響非常之大。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目的是:發現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這一競賽1959年由東歐國家發起,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第一屆競賽由羅馬尼亞主辦,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舉行,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共7個國家參加競賽。以後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都是每年7月舉行(中間只在1980年斷過一次),參賽國從1967年開始逐漸從東歐擴充套件到西歐、亞洲、美洲,最後擴大到全世界。2013年參加這項賽事的代表隊有80餘支。美國1974年參加競賽,中國1985年參加競賽。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 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併為歷屆東道主所遵循。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由參賽國輪流主辦,經費由東道國提供;但旅費由參賽國自理。參賽選手必須是不超過20歲的中學生,每支代表隊有學生6人;另派2名數學家為領隊。試題由各參賽國提供,然後由東道國精選後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產生6道試題。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試題確定之後,寫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語言,由領隊譯成本國文字。主試委員會由各國的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主席組成。這個主席通常是該國的數學權威。
委會職責
1)、選定試題;
2)、確定評分標準;
3)、用工作語言準確表達試題,並翻譯、核准譯成各參加國文字的試題;
4)、比賽期間,確定如何回答學生用書面提出的關於試題的疑問;
5)、解決個別領隊與協調員之間在評分上的不同意見;
6)、決定獎牌的個數與分數線。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6名選手被分配到6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答卷由本國領隊評判,然後與組織者指定的協調員協商,如有分歧,再請主試委員會仲裁。每道題7分,滿分為42分。
獎項設定
競賽設狀元獎(獎盃)一名、一等獎(金牌)、二等獎(銀牌)、三等獎(銅牌),(有些還有進步鼓勵獎)比例大致為1:2:3;獲獎者總數不能超過參賽學生的3分之1。各屆獲獎的標準與當屆考試的成績有關。
競賽規定
(1)一年一度的IMO的東道國由參賽國(或地區)輪流擔任,所需經費由東道國負擔,整個活動由東道國出任主席,由各國領隊組成的主試委員會主持,試題和解答由參賽國提供,每國3—5題(也可不提供),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而由東道國組成選題委員會,對各國提供的試題進行評議與初選,主要考慮試題是否與以往的試題重複,並把試題按代數、數論、幾何、組合數學、組合幾何等分類,確定試題難度(A、B、C三級),選擇30題左右。如果這些題有新解法的話,還要求提供原解法以外的解答,譯成英文供主試委員選用。
(2)每個參賽團組織一個參賽隊,成員不超過8人,其中隊員不超過6人(是中學或同等級學校學生),正、副領隊各1人,考試分兩天兩試,每試3題,每試4.5小時,每題7分,所以每個選手的最高得分是42分。
(3)IMO的官方用語為英、法、德、俄語,而參賽國大約需要26種文字,屆時由各領隊把試卷譯成本國語言,並經協調委員會認可。度卷先由各國的正、副領隊評判,再與協調委員會協商(每個協調員負責一個試題的評分),如有分歧,由主試委員會仲裁,協商工作是在信任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
(4)IMO的獲獎人數約佔參賽人數的一半,評獎根據分數段評出一、二、三等獎獲得者,其比例平均為1:2:3。此外,主試委員會還可因在某個試題上作出了非常漂亮(指思路簡捷巧妙,有獨創性)或在數學上有意義的解答的學生給予特別獎。
為避免再次出現1980年那樣的中斷,IMO設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有的譯為場所委員會)負責確定各屆的東道主。
東歐外的國家中,第一個加入的是芬蘭(1965年第7屆),接著法國、英國、義大利、瑞典、荷蘭等也都在60年代陸續加入。1974年,美國、越南加入。此後,參加國逐年增加,並遍佈歐、美、亞、非及大洋洲,IMO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性的數學大賽。
1988年第29屆,根據香港的建議,IMO首次設立了榮譽獎,獎給那些雖然未得金、銀、銅牌,但至少有一道題得滿分的選手。這一措施,大大調動了各參賽國及其參賽選手的積極性。
IMO的精神就是奧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在於取勝,而在於參加。”據此,自1983年第24屆以來,雖然每一個代表隊(6個人為組員)都計算自己的總分,且知道按總分的順序排在多少名,但組織委員會不向團體優勝者頒獎,因為IMO只是個人的競賽,不是團體的競賽。
到了1984年,在寧波召開的中國數學會首次普及工作會議上,確定1985年派兩名選手參加第26屆IMO,以瞭解情況、取得經驗。由於選拔時間倉促,只指派了北京、上海各1名優秀學生參加。結果有1人得三等獎,兩人平均成績與以色列第17位,兩人總分則排在32位。1986年起,中國均派6名選手參賽。
中國選手的輝煌成績,極大地激發了千百萬中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情,也極大地增強了華人的民族榮譽感。
最佳選手
歷屆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產生了很多優秀選手, 國際上最優秀的目前來看 當屬羅馬尼亞選手西普里安·馬諾勒斯庫, 他於1995年, 1996年, 1997年三年連續獲得國際奧數滿分, 全世界唯一的一個三次滿分 , 其中1996年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 研究數學成就巨大 。
另外, 還有俄羅斯 ,羅馬尼亞, 匈牙利等東歐國家 也有許多獲得過2次滿分的天才少年。
在國內, 有1991年和1992年兩次滿分的羅煒, 現為博士後在浙江大學工作。 2002年和2003年均獲滿分的付雲皓, 2008年和2009年兩年滿分的 韋東奕。
馬雲在杭州跟數學專家交流
這幾天我們關注到了一個有趣的新聞:阿里巴巴要舉辦一場全球數學競賽,並且設下了一百萬獎學金,邀請全球數學愛好者和專家參與其中。這場阿里數學大賽,對參賽者不設門檻,初賽的題目也相當生活,每個人都能寫出自己的答案。阿里巴巴希望透過這次比賽,讓全社會看到基礎科學尤其是數學的價值。不參加奧數比賽,不靠數學謀生的我們,仍然可以擁抱純粹的數學之美。
每個人所受的教育背景不一樣,有些人所在的學校就是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就把奧數所涉及的知識與方法做了很好的普及。如果向這些人問入門看什麼競賽書,他們就會說奧賽經典,命題人講座之類的了。因為他們入門是在平時老師課堂的教學中不知不覺的完成。而有些人平時根本就沒有從任何途徑接觸奧數的任何知識與方法。入門就應該多看那些講知識與方法的書籍。
為什麼2019年進入國家數學集訓隊的人數中,西部省份的人數很少。
究其原因我想還是和大多數西部省份還是在全國看來,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等各方面都處於二三線城市,由於經濟欠發達且收入和消費失衡,加之普遍的知識層面和意識佔的比例不均等,留不住一些高階人才,以及自身的覺悟和教育師資跟不上有莫大的關係。需要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程序,特別是加大對人才培養這塊的資金投入和經濟飛速增長的力度,以及對思想意識和教育文化受重視程度的相關關注力度。這樣才能使得中西部教育文化水平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讓更多的有識之士來到西部省份支教,傳播更加先進的教育方法和優秀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手段,不斷帶動和配合西部欠發達省份的教育程序,可能就在未來的幾年出現在中國國家數學集訓隊的學生人數就會相應地增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