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佈雷桑秀策醬
-
2 # 年代君的新格物小站
藝嶼EYESVOT |玄武門
一,李世民在發動政變之時,他與李建成的矛盾實則已經眾所周知。
因此,一次準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叛變在宮內成功的難度是極大的。
因此在刺殺是,僅李世民和幾個人在場,瞬間將李建成殺死。
導致宮內即使有救駕軍隊,也難以在瞬間內做出反應。
而在玄武門之處,李建成以為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是己方的,沒曾想常何已投靠李世民,
在李建成帶著李元吉進入玄武門後,常何就把宮門關上導致東宮精兵均不能入內,使得李世民順利的殺死李建成。
二,兩人在當時政治環境中的地位輕重值得商討。
李淵當時將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在立場上李淵是偏向李建成的。
但他對於李世民的預估出現了錯誤,秦王李世民在當時亦有朝廷重臣為其出謀劃策。
不管是李淵還是李建成都不能想到,李世民會選擇玄武門作為刺殺場所。
而事變發生後,太子的軍隊到達也已經失去了優勢,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殺死後就迅速組織軍隊控制住了宮內局勢。
同時由於事變發生場地被有限封鎖,訊息的傳遞速度也成為了一大障礙,當訊息傳出後,近身的李世民也早已完成了刺殺李建成的行動。
-
3 # 小腦袋藏著大智慧
有李元吉帶的部隊,但是被尉遲敬德很快消滅。玄武門之變前,唐軍權基本全掌握在李世民手裡,唐朝赫赫有名的武將如秦瓊、尉遲敬德等都是秦王府的人,只要世民想兵變,建成甚至李淵都沒有抵抗的手段。
不得不說,玄武門之變之所以發生,李淵沒有協調好幾個兒子的分工是罪魁禍首。兩個最厲害的兒子中,李淵冊立建成為太子,但是讓太子鎮守長安,負責後勤事宜;派世民帶兵在外,手握重兵,儲君建成無兵權、秦王世民傭兵,不可能不出事。
其實,太子建成並不像後來書中描述的那樣不堪,這都是李世民刻意抹黑建成,將自己兵變樹立成正義形象。李建成是李淵反隋建唐的重要參與者,文攻武略,禮賢下士,各方面都不輸世民。晉陽起兵時,建成負責募兵,後來又帶兵四處討伐,立下赫赫戰功,先後率軍取略西河、霍邑、潼關、長安,後又多次率軍擊敗突厥,斬劉黑闥,平定山東。但是,李淵稱帝后,為了鞏固後方,立建成為皇太子,主要坐鎮長安代理朝政,負責統領文官與後勤,很少率兵出征,導致兵權逐漸旁落。
李淵當然也想到了世民兵權過重,威脅建成的地位,因此派建成親信、四子元吉也一起統兵在外。只不過,李淵沒想到的是,元吉太草包了,和兩位哥哥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與世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相比,元吉可謂屢戰屢敗,最後差點連起兵老巢晉陽都差點丟了。結果就是,玄武門事變前,世民基本通掌兵權,建成、元吉,甚至李淵都只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而已。
-
4 # 秦皇漢武
玄武門事變發生時,太子李建成有多少軍隊?
李建成是儲君,可以合法的直轄部分軍隊。據《大唐六典》記載:東宮領有親、勳、翊三府及廣濟等五府府兵,初步估算,常駐在東宮內的衛士多達千餘人,如果算上駐紮在城內各處的府兵和齊王府衛隊,李建成在事變當天可以直接調動的軍隊有數千人,事後也證實,當日攻打玄武門的太子軍隊在2000人左右。
那麼李世民有多少軍隊呢?
李世民手下精兵猛將如雲,但遺憾的是這些人都歸屬國家,並不能由秦王府直接調動。所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秘密調動了800死士,由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統率。因兵力相差懸殊,李世民又調動秦王府僅有的70餘騎兵,由尉遲敬德統率,作為後援。
為什麼李建成的軍隊沒有救援?因為來不及。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的,在其秘調800勇士的訊息洩漏後,李建成向李淵告狀,但李世民卻反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所以,玄武門事變前夕,李淵詔三兄弟入宮對質。入宮前,齊王李元吉預感不對,建議召集東宮和齊府衛隊,稱病不去,靜觀其變。
李建成卻認為玄武門為自己所掌控,無需多慮,認為入宮自見分曉,到時李淵自會處置誣告的李世民。但讓李建成出乎意料的是,他與李元吉剛進入玄武門,城門隨即關閉,李世民帶伏兵從旁殺出,李元吉拉弓射李世民,因太過驚慌沒能成功,而李世民卻一箭射中太子李建成,對方當場死亡。
聽到訊息的東宮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急忙帶2000精兵趕來護衛,但不料被玄武門所阻,猛攻無果後,又採取“圍魏救趙”辦法,轉而去攻打秦王府,但為時已晚。尉遲敬德拿著太子和齊王的首級趕回齊王府,東宮府兵潰散。
整件事情的關鍵就在玄武門。玄武門作為皇宮北大門,負責宮廷禁衛,但卻在事變當日莫名其妙放李世民的800死士進入埋伏,又在太子和齊王進入後突然關閉城門,選擇站位李世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日玄武門守將為常何,此人是李建成黨羽,但卻秘密被李世民收買,此外,玄武門左右屯營敬君弘、呂世恆本屬宮中衛隊,但也被李世民收買。顯然,自信玄武門有自己人守衛的李建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親弟弟早已謀劃好了一切,還收買了自己的黨羽。
-
5 # 軍武最前哨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手刃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這種事情在常人看來是有悖倫理的大逆不道。但後來的諸多史學家非但沒有責怪李世民,反而對玄武門之變持同情、理解甚至讚揚的觀點。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高祖李淵坐上皇位後,十分偏袒自己的長子李建成,將其立為太子並讓他掌管著當時的文官集團;而另一邊的李世民則繼續著率軍南征北戰的日子。
這在李世民看來是很不公平的:為什麼我戰功赫赫,卻要立功勞比自己小的李建成為太子?僅僅就因為他是長子?當然,被立為太子的大哥李建成也並非高枕無憂,他很清楚弟弟李世民比自己功勞大。所以兩人就在“不服氣”和“忌憚”中展開了明爭暗鬥。
最後,眼看李建成逐漸控制住了局面,不可再等的李世民決定背水一戰,他要挑戰當時封建制度下的嫡長子繼承製。於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了時年只有三十五歲的哥哥李建成,並一塊殺死了李建成的幫手李元吉,隨後逼迫李淵立自己為太子並繼承了皇位。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建成在長安的勢力要遠遠大於李世民,正是因為這樣,李建成有點“有持無恐”,而李世民意圖發動政變也並非臨時起意,長期的準備和策劃,讓李世民策反了許多太子李建成身邊的親信,比如宣武門守將何常:表面是李建成的人,暗中卻早已投靠了李世民。而何常的被策反也是玄武門之變能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當年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何常下令關閉宮門:“東宮(指太子)、齊府(指李元吉)精兵兩千不得入!”
其實,以李建成當時在長安的勢力不可能沒有援兵,只是在諸多因素下沒有援救成功罷了:1.自己掉以輕心!2.通訊不暢(援兵知道後再趕到估計政變已經結束);3.李世民蓄謀已久(在房玄齡等人的幫助策劃下,政變計劃周密)。
如今,很多史學家認為,李建成無論是在功績上還是在智謀上都並不遜於李世民,只是萬萬沒想到弟弟會親手殺了自己。至於唐史中許多關於李建成的描寫,畢竟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
6 # 夜月下鳴蟬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不是沒有軍隊來救駕,而是有軍隊,但是沒有來得及,趕到玄武門時,李建成已死,太子一系的大勢已去,救駕的軍隊也自行潰散。
在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太子李建成向皇帝李淵舉報李世民秘密豢養死士,而李世民則同樣向李淵舉報太子李建成淫亂後宮。太子和秦王兩派人馬相爭不下,於是皇帝李淵要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二人第二天一早入朝對質。而在當晚李世民和麾下的文臣武將決定發動政變,半路在玄武門截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逼迫皇帝李淵退位。
第二天早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人騎馬經過玄武門,齊王李元吉建議帶上親衛軍隊隨行,這樣安全點,但是太子李建成拒絕了,認為玄武門不論守將還是衛隊都是自己的人,已經足夠安全,不需要再帶上親衛。於是二人經過玄武門準備去臨湖殿,而太子李建成也沒有想到的是玄武門的守將早就秘密被李世民收買了。在過程中秦王李世民已經在半路上安排好了伏兵,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經過。
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全身武裝的李世民時,已經感到事情不妙,於是撥馬回撤,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李世民高聲叫住李建成,李建成不聽繼續騎馬跑路,李元吉也反應過來向李世民張弓射箭,但是三箭都沒有射中,而李世民也當先一箭射死李建成,隨後的尉遲恭也一箭射死李元吉,在玄武門外等待的李建成的親衛隊聽到訊息後趕來救駕,結果被阻擋在玄武門外,於是準備攻打秦王府,而尉遲恭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親自割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傳首示眾,太子親衛隊看到之後士氣大降,自行潰散了。
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心狠手黑,先下手為強,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
7 # 慣與長夜
因為事變之前李世民已經做了精心準備的。
成功策反早在李神通與張婕妤父親爭地事件後,李淵就已經感覺到李世民的威脅了,加上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官妃嬪更是常常在李淵耳邊吹風,使李淵進一步疏遠了李世民,局勢對他十分不利,李世民自然早已覺察,為此,李世民早就開始了對太子集團成員的策反,當然這種地下工作李建成也在做,可是他居然直接選擇了李世民集團的核心成員,如尉遲恭、段志玄,這些都是李世民最鐵的死黨,結果策反未成反而使李世民加強了警惕。這一點上李世民就非常聰明,他選擇的是一些崗位十分重要卻又非李建成的核心成員,如玄武門禁衛總領常何,事後證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在政變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提前謀劃按正史記載,李建成集團企圖借李元吉出征突厥之機,削奪秦王府精兵猛將,並密謀在替元吉踐行時埋伏兵馬殺掉李世民,這一密謀為當時已被秦王黨收買的東宮率更丞王晊所知,於是他向李世民密報此事,李世民才決定先發制人。實際這一記載是不正確的,率更丞只是一個計時的官員,一個根本不入流的小官,而謀害李世民,是李建成與李元吉之間的最高機密,這種事王晊能知道的可能性為零。這一切應該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的,他已經逐步意識到老爹站在大哥一邊,形勢越來越不利於自己,剛毅果決的李世民肯定不會束手待斃,所以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精心準備為了計劃實施,李世民先是前一天晚上進宮向老爹告密,由於涉及到淫亂後宮的醜事,李淵自然不能忍,於是召李建成、李元吉第二天進宮問詢,接著李世民派人與早被收買的當日值班禁衛總領常何取得聯絡,以便順利在玄武門內設伏。由於謀劃得當,一切都按他的計劃進行著。至於說執掌屯營兵的雲麾將軍敬君弘與中郎將呂世衡也是李世民的人,應該不屬實,要不也不至於在馮立和謝叔方分別率領東宮和齊王府護兵趕往玄武門營救時倉促應戰,以致雙雙戰死。事實上是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敬呂二人並不值班,由於李世民伏兵已被常何放入,事起倉促,之所以不救太子,是根本來不及反應,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就已經身死。至於宮府兵來圍攻之後的抵抗,是出於他們對職守的盡忠。
-
8 # 實夢閣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拼的就是快、狠、準。否則一旦失敗,死的人是他,而他的兒子全部會死。那些老婆們,估計也要被人分了。
越接近皇權,在某些歷史關鍵節點之上,就越需要快速。速度決定一切。
例如趙匡胤死了,他的皇后讓宦官去請宋德芳過來。當時只要宋德芳這天晚上入宮,來到趙匡胤靈前,當皇帝的就是趙德芳。但是宦官請來了趙光義,最後天下就成了趙光義的。
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很多。
李世民是戰場上的悍將,手下厲害人物很多。當時已經密謀好了,玄武門守將叛變,另外一個大將兩邊都不幫。
建成和元吉在一個普通的日子正常進宮,身邊不會帶太多人,手下的軍士也不會是戰備狀態。
但是突然被堵在玄武門城牆之內,進不能進去找李淵,出也出不去。李世民這個地點是選的相當好的。
然後戰鬥開始了,建成和元吉身邊的人拼死保衛他們,但是抵不過有準備的李世民。
外面建成的人趕緊趕來。這時候二人已經被殺死。
李世民的手下拿著他們的腦袋給他們的手下看,手下將領沒有了主心骨,再打也沒用了。於是就瓦解了。
然後李淵就沒有了自己的勢力。這個時候,天下就已經是李世民的了。他控制了一切。最後需要做的就是讓老爹下詔殺建成和元吉的兒子,表明他們是叛逆,然後禪讓。
大局已定。
根據歷史推斷,整個過程可能都沒有半個小時。兩個人就被殺害了。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政變也是這樣。一分一秒不能耽擱。
如果建成的人有一定的距離,等得知訊息再集合趕過來,肯定來不及了。
-
9 # 夏有涼風61
這個問題就好比下象棋,李建成和李元吉只顧著往死將李世民,沒想到被李世民將死了。
其實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有一次機會殺死李世民的,那就是李世民和李淵去齊王府李元吉家,那時候可能兄弟感情還在,李建成沒下得了手並制止了李元吉。後來李建成兄弟弄的越來越僵,李世民又功高震父。李建成、李元吉就建議李淵殺了李世民,可李世民畢竟是李淵的兒子,就沒有同意,到了李建成、李世民弄的水火不容時,因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淵就想讓李世民離開長安,同意李世民在洛陽稱帝,陝州以東都歸李世民,李建成將來接他的位,想讓弟兄二人掌管天下,李世民不願意。
這樣李建成、李元吉就想方設法的要除掉李世民,開始是收買李世民的部下,削其左膀右臂,結果不成。機會還是來了,因突厥犯境,李建成推舉了李元吉帶兵出征,高祖李淵就答應了,這裡的原因大家也不難猜,然後點名要了李世民的部下隨軍出征。李建成、李元吉的計劃是等第二天出征前,由李建成和李世民給李元吉踐行,踐行的時候在軍帳內把李世民殺死,宣稱暴病而亡,其部下在行軍途中以觸犯軍法名義活埋。李建成、李元吉弟兄的計劃固然好,但他們的計劃在當天就被人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迫不得已提前一步做好了計劃反殺,他以李建成、李元吉廝混後宮為由去李淵那裡告狀,李淵也知道他們弟兄不和到了矛盾相當大的地步,就想給兄弟三人化解,於是讓兄弟三人第二天一同上朝,結果到了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在上朝途中,路徑玄武門,就發生了李世民的伏兵半路截殺。那李建成、李元吉被關在玄武門,為何沒有軍隊來保護太子李建成了,這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不管皇子也好,將軍也好上朝是不能帶軍隊的,不然會以謀反論處,二一個李建成、李元吉進入玄武門根本就來不及傳達軍令,加上玄武門城門被關閉,太子府雖有倆千多兵其實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
-
10 # 瑕不掩娛
玄武門兵變改變了一個朝代,但裡面有個人卻不知去向,唐太宗只用一句話記錄了這位在關鍵時刻不可或缺的人物。唐太宗到底在刻意掩飾著什麼真相?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宣武門兵變的結果就是,唐高祖李淵被軟禁,原太子李建成,四皇子李元吉,還有太子府與齊王府裡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他們的家眷親信上百人。
在這次兵變中,尉遲敬德大展神威,射殺了李元吉,挾持李淵,逼宮奪取兵符,剿滅太子府與齊王府,所謂是戰功赫赫。在兵變之後,尉遲敬德得到的封賞也最多,得到了1300戶的封邑。但是,當時作為大唐第一猛將的秦瓊卻幹嘛去了?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歷史一千多年了!史書上只用一句話點出了當時秦瓊的去向,說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被賞賜了封邑七百戶。這七百戶封邑說多也不多,除了尉遲敬德的一千三百戶外,張公謹、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戶,也比秦瓊多;說少那也不少,當時參加兵變的遠不止他們幾個,秦瓊這份封賞也名列前茅。我們都知道,秦瓊是大唐最為忠義耿直的武將,無功不受祿的事他做不出來,所以說,秦瓊沒有參與宣武門兵變的說法也不成立,只能說,秦瓊在政變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史書上說:秦瓊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被李世民封為馬軍總管,領先鋒官印,每當對陣的時候,秦王總是命秦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萬軍莫敵。因此,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心目中,秦瓊是奪取帝位的最大威脅之一。李建成曾想方設法的要把秦叔寶調離秦王府,李元吉更明白地說,一旦能殺了李世民,第一個要殺的就是秦瓊。所以,秦瓊與李世民是解綁不開的,秦瓊侍奉過多位主子,深知政治之變,不可能不明白他與李世民同命的這個道理,所以,在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時候他不可能不參與,因為一旦李世民兵變失敗的話,所有參與兵變的人除了秦瓊以外,沒有人有必死的理由。那秦瓊哪去了呢?
第一,李建成與李元吉忌憚秦瓊,他們倆一看到秦瓊就會有防備。李世民肯定知道這一點,他要保證兵變的突然性,肯定不能讓李建成有防備,從事實上看,李建成也確實沒有防備,才能讓李世民一箭射死。而後,李世民也因為親手殺兄而變得不理智,被戰馬掀了下來,然後被李元吉勒住脖子,差點就死在李元吉手裡了,這時候才有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張公謹、侯君集等人救駕的大功勞。他們封邑特別多就是有這個救駕的加成作用。
第二,政變是一場預謀許久,準備許久的軍事行動。我們要從當時的軍政體制上來看特別分析,在當時,李淵才是大唐最高的行政統治者,也就是說,李世民雖然戰功卓越,但李世民僅僅只是秦王而已,地位甚至不如太子李建成,雖然擁有兵權治下多有軍兵,但是那是在皇城之外,根據當時的軍政體系,皇城內屬於御林軍的管轄範圍,之後還有城門護衛等等。反而李世民在城裡只有少數家丁護衛。總之,李淵手裡直接掌管的兵馬數量不少,在這支武裝力量還存在的情況下,就憑尉遲敬德手裡的幾百人根本就沒法挾持李淵的能力,也沒有剿滅太子府與齊王府的能力,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從帝王角度來看,李世民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後,李淵沒有其他太子,肯定會傳位給李世民的,但是作為皇帝如果他還有權力的話,他會赦免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孩子,畢竟那是他的親孫子。那,當時的李淵御林軍哪去了呢?
都知道,李世民在宣武門兵變的時候,李世民手下的猛將全數出動,幾乎都有詳細的記載,唯獨漏掉秦瓊。那麼,李世民屯紮在長安城外的十萬大軍在幹嘛了?如果沒有一名鎮得住的自己人去掌管,這支軍隊還會不會支援自己。
因此,最為靠譜的結論就是,秦瓊在宣武門兵變的時候,被李世民派往城外,畢竟秦瓊此時是這支部隊名義上以及實際上的最高軍事長官。有他在,這支軍隊就是自己的接應,就算是李世民兵變失敗,有這麼一支軍隊在外接應,也可以保證李世民失敗之後還能救出來。同時,結合李淵御林軍不知所蹤,可以判斷,秦瓊應該是派兵奪取了城門之後,領兵進城繳了御林軍的械,由於秦瓊在軍中威望大,這種方式是當時可以減低兵員傷亡,並且最為安全的政變方式。
至於李世民為什麼要抹去秦瓊在宣武門兵變的時的去處,那則是為了保護秦瓊,比起尉遲敬德雖然殺了齊王李元吉但卻算不上叛逆,但秦瓊帶兵攻城繳械御林軍則是完全站到皇權的對立面去,李世民尚且不敢弒君殺父,更何況臣子。從秦瓊死後,李世民下令為其陵墓設立石馬石人來看,這是所有功臣中唯一一位享受到的禮遇,可見李世民對秦瓊的敬重遠在其他人之上。
回覆列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程咬金等親信將領,於早朝途中擊殺太子李建成於玄武門,李世民親手以弓箭將親哥哥太子李建成射死,同行的齊王李元吉則被尉遲敬德殺死,透過這次玄武門政變,李世民完全把控住唐帝國政權。
李建成是嫡長子,名正言順的東宮太子,在首都長安的勢力強大。要是李建成想殺李世民,簡直易如反掌。但恰恰是因為李建成太佔優勢,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才得以順利實施。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前三天,傳言說突厥南下進犯,李建成向李淵舉薦李元吉統帥各路軍馬出征。李淵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議,但李元吉要求調撥秦王李世民帳下的尉遲恭,程知節,秦瓊,段志玄等李世民親信名將,以及帳下精兵來增強軍隊實力,還要求出徵那天太子和秦王來校閱大軍,準備殺掉李世民,逼迫李淵交權。但計劃洩密,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殺掉二人。六月初三李世民秘奏李淵,說太子齊王二人淫亂後宮,還說二人要謀害他。李淵驚訝之餘回覆李世民第二天一早召兄弟三人入宮審問此事。而太子齊王認為宮中軍隊防備嚴密,玄武門守將常何是太子親信(早被李世民收買),於是決定入朝向李淵澄清清白。最後終於爆發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之變。(以上是唐史所說,但這是李世民及其後代所寫必然對李世民有所曲意迴護)
正如題主所說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肯定有自己的軍隊,只不過李建成和李元吉既然已經被殺,太子的軍隊趕到為時已晚。當時李建成的部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得知太子被殺,立馬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精銳兵馬兩千人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在李建成帶著李元吉進入玄武門後,常何就把宮門給關了,“東宮、齊府精兵二千不得入”,而李世民手下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膂力過人,將馮立等人擋在門外,而敬君弘和呂世衡則率秦王帳下兵士與馮立的部隊展開交戰,最後二人戰死,直到尉遲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傳給所有人看,馮立,薛萬徹等人萬念俱灰,頓失戰心,最後潰散而逃,交戰才結束,至此玄武門之變以秦王黨大獲全勝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