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答題百科
-
2 # 手機使用者86515297641
1、雕版印刷術 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隋唐時,已經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曆和詩。現在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中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它的發明,大有利於文化的傳播。2、僧一行 他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一行從實測得了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測量子午線的第一次。測量子午線的長度對測知地球的大小有很大關係。3、孫思邈的《千金方》 他是良朝最著名的醫學家。經過不斷的努力,寫成了傑出醫學著作《千金方》。被後世尊為“藥王”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的繁榮時代。流傳至今有近五萬首詩歌。這些詩,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其中有不少詩具有完美的藝術形式和較好的思想內容,到今仍為人們所喜愛。5、散文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韓愈提倡繼承存貸散文優良傳統,強調寫文章不受形式的束縛,要言之有物,有創造性。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寓言。6、閻立本和吳道子 畫家,擅人物故事畫。他畫的<步輦圖>生動描繪了唐太宗從在步輦上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吳道子的畫立體感強,所畫人物形態逼真,“吳帶當風”被後世稱為“畫聖”。7、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東南鳴少山斷崖的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現在四百九十二窟,多是隋唐時開鑿的。多婁畫的是佛經故事,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唐代的經濟繁榮、統治階級生活的豪華和勞動人民辛勤操作的艱苦。其藝術創作,深刻表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一段歷史創造了一種文化,而文化又延續和突顯了那一段歷史。繁盛的歷史必然迸發出多彩而豐富的文化,正如唐文化的絢麗與華貴。當你觸控到美豔的“唐三彩”瓷器時,當你穿上大氣福韻的唐裝時,當你踏上神秘的絲綢之路時,你不得不欽佩和讚歎唐朝人們的智慧和胸襟。怎樣的文化孕育了怎樣的人,而人們崇尚的風氣又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動歷史潮流的前進。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許源於她內容的無比豐富和新奇:一、科學技術(一)雕版印刷術1、簡介: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板印刷,大約在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紀80年代,有了作為商人納稅憑據用的“印紙”出現。(二)天文學1、簡介: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張,名遂,魏州昌樂(河南南樂)人。724年(開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時的一位工程技術專家梁令瓚和工匠們一起,創造了一架黃道遊儀,用來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透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2、成就:1)一行還倡議在全國二十四個地方測量北極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長度,並設計了一種叫做復矩圖的儀器,用來測量北極高度。這種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的工作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2)一行從725年開始修制新曆,到727年(開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曆》。這部曆法系統周密,結構合理,比較符合天文實際,是當時的先進曆法。二、文學(一)主要形式:詩歌在唐朝文學中,成就最為輝煌的是詩歌。清人所編的《全唐詩》,收集了唐朝2200多個詩人的48900多首詩,其數量之眾多,內容之豐富,風格流派之多樣,遠遠超出了過去任何一個朝代。(二)主要詩人1、“詩仙”: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成紀(甘肅秦安)人,生於碎葉,幼年隨父遷居四川。他是深受華人民喜愛的一位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內容廣泛,想象力豐富,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對後世影響極深,被稱為“詩仙”。其描寫美好大自然的眾多詩篇,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長久為後人傳誦。2、“詩聖”: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杜詩內容深刻,風格沉鬱雄渾,語言精煉,敘事嚴謹,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現實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他寫了《兵車行》、《三吏》、《三別》等著名詩篇,描述人民的苦難,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殘暴。因而有“詩史”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3、“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4、“田園山水”派:王維、孟浩然等――優美恬靜5、“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悲壯豪邁三、藝術(一)雕塑1、簡介:唐朝的雕塑藝術,以石雕和泥塑最為多彩。2、主要作品:1)洛陽龍門、永靖炳靈寺等石窟中,有許多唐代的石雕造像,或造型雄偉,或刻劃細膩,都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2)四川樂山的石雕大佛坐像,高71米,雄偉自然,是中國最大的石佛像。3)乾陵和順陵前的巨大雕刻群都極為壯觀、精美,也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4)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是世界上罕見的藝術寶庫。現存的492個洞窟中,唐窟達213個,幾乎佔了總數的一半。其中的立體泥塑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放射出健美的光彩。它們常常與壁畫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顯示出雕塑藝人的高度智慧和才能。(二)繪畫1、簡介: 唐朝繪畫不僅名家輩出,而且在題材內容、繪畫技法方面都有很大進步。2、1)初唐:初唐繪畫,以宗教佛像和貴族人物畫為主。名家有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等,現存的《太宗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圖》就是閻立本的傑作。2)盛唐以後:人物畫開始以世俗生活為內容,山水畫也日益興盛起來。a.吳道玄有“畫聖”之稱,現存的《送子天王圖》,據說就是他的作品。b.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以畫金碧山水著名,設色絢麗,描繪工細,是山水畫北派之祖。c. 詩人王維首創水墨山水畫,他的山水畫精煉、淡雅,富有詩意,為山水畫南派之祖,對後世影響很大。3、此外唐朝還有許多長於畫花鳥禽獸的畫家。(三)書法唐朝是中國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1、初唐的楷書瀟灑飄逸,端嚴遒勁,繼承了南朝二王書體的風格。2、唐中期,顏真卿把篆、隸、行、楷四種筆法結合起來,創造了方正敦厚、沉著雄渾的新書體,稱為顏體,對後世影響極大。3、 唐後期的名書法家柳公權以楷書見長,他融化諸家筆法,自成一體,世稱柳體。四、經學簡介:唐代時期,科舉都要考試儒家經典,因而推動了經學的發展。其經學發展的突出表現有:首先是考訂經文。唐太宗以儒經“文字多訛謬”,不利於學生學習,令顏師古考訂《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和《左傳》等五經經文。顏師古多所訂正,撰成《五經定本》,後頒佈全國,成了官定的統一課本。837年,在鄭覃的建議下,唐政府又刻成了著名的《開成石經》。五、史學(一)紀傳體史書唐朝以前,史書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開始設立史館,指定專人編修前代和本朝國史,並令宰相監修。從此,作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的編修工作,完全操於封建政府之手。(二)《通典》《通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專史。此書不僅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為後來的典章制度分類專史開創了先例。悠悠歷史長河淹沒了多少朝朝代代,又託浮起多少英雄兒女。而唐朝所散發出來的耀眼光芒在於她悠久起伏的歷史故事,更在於唐文化給予後人的震撼和靈感。唐文化的美在於她藝術上的瑰麗色彩,優美線條,在於她精神品質上的立新和不斷追求,更在於她流芳百世的語言――詩歌。
-
3 # 啊啊啊啊哦JJ
博大精深、相容幷包、澤被世界、影響深遠――這是我的看法。還有百度上說;“宗教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唐朝時可謂最高。唐朝時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淨土宗和禪宗。天台宗奉《法華經》,故又稱為法華宗。華嚴宗奉《華嚴經》,參與政治較多。淨土宗則易於入門。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創立者是神秀,他主張漸悟說。南宗創立者是慧能,他主張頓悟說。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禪宗南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又相傳其為老子之後,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會也很流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還在科舉考試中增設道舉。除了佛道二教外,當時還有伊斯蘭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等外來宗教。但影響力較小。 唐代社會,雖然世族的勢力被削減,但仍然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唐律》中也明訂,人分為“良”“賤”兩大類,賤民只能與賤民結婚;地主殺害部曲最多求刑一年,而部曲殺害地主必處斬。雖然科舉制度實行,但由於世族的生活條件較為優渥,其子弟的文化修養也就跟著較高,不論是否參加科舉,進入仕途都不是非常困難;唐代宰相出身世族者也就不在少數。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在散文方面。六朝以來,文壇盛行駢文這種文體形式,駢文講究聲韻、對偶、典故,辭藻華麗,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組成。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但這種文體到唐朝時顯得形式僵化,內容空洞,故到了天寶年間,古文逐漸興起。古文運動在名義上是要恢復先秦兩漢的問題,實際上是要文章更有內容,也就是“文以載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氣勢磅礴又思想深刻,號稱“文起八代之衰”;不過唐代的古文運動在韓柳去世後就逐漸衰退,唐末駢文又再度興起。傳奇是中國的一種古典小說形式,出現在隋朝,興盛於唐朝。著名的傳奇包括《柳毅傳》、《鶯鶯傳》、《南柯太守傳》、《枕中記》和《長恨傳》等。有的傳奇在後代還被改編為戲劇和白話小說。唐朝變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謂變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侶宣傳佛教講唱佛經的底本。最初變文僅限於佛教經典,後來則開始講唱其他故事,講唱的人也不限於僧侶。變文對傳奇和後世的說唱文學都有很大影響。 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張萱和周�P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讚歎。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男楷書字型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柳公權的字型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唐朝音樂舞蹈發達。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樂,併入原有的九部樂成為十部樂:燕樂、清商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茲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7]。唐高宗以後,十部樂開始衰落,音樂家開始研究新的樂舞。玄宗本人就是音樂家,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種樂器,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等百餘首樂曲;他非常重視音樂事業,將十部樂分為坐部伎、立部伎[8],曾經親選坐部伎三百人,號為“皇帝梨園弟子”,李龜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時的歌唱家。唐朝的舞蹈則是以健舞和軟舞最為出名,著名的舞蹈有“七德舞”、“上元舞”等,舞蹈家則有公孫大娘等。 唐朝史學開創了國家正式開館修史這一風潮。唐初史館奉詔所修的正史有《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六部。加上史家李延壽私撰的《南史》和《北史》,合計廿四史中有八部出在唐朝,佔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唐朝還有杜佑撰寫的政書《通典》,劉知幾的修史專著《史通》,李吉甫著的地方誌《元和郡縣圖志》。 唐朝科技亦有明顯進步。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他還與梁令瓚合作,製成水運渾天銅儀。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唐朝首都長安城與東都洛陽規劃嚴整,人口都超過了百萬。不僅是當時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也為後世留下了城市規劃的樣板。當時周邊國家的首都,如日本平安京、新羅平壤和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是仿照長安建造。唐朝的木結構建築規模雄渾,氣魄豪邁。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國與印度的造型,顯得千變萬化,多種多樣。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透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同時期甘蔗熬糖法也從摩揭陀傳入中國[9]。 科舉制度在唐朝進入了發展期。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中央設國子監,下轄六學,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學校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學生稱生徒,人數在兩千以上。地方設立州、縣學,每校有學生十人。學校為科舉考試服務,成績好的學校保送參加科舉考試,主要的講授內容是九經。唐朝的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每年舉辦考試,科目有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此外還有秀才、道舉、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舉的應考舉子有兩個來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鄉貢選拔出來的自學者。應考舉子主要集中在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難度較低。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和政論,難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進身之階。明經科的錄取率約為十分之一二,進士科不過百分之一二。時有諺曰: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制舉則是臨時考試,是為了網羅非常人才,不常舉行。”~1.殷�[“興象論” “興象論”是殷�[從反齊梁的角度以及總結盛唐詩歌藝術成就的基礎上提出的詩歌創作主張。他從詩歌藝術形象塑造的角度,指出六朝人過於偏重在詞藻、聲律等具體形式、技巧方面,而輕視了審美意象的創造,因此提出了詩 歌創作應以創造“興象”,即藝術意象為主的思想。 “興象”是殷�[首先提出的重要文藝美學概念,指詩歌中完整的審美意象,偏重於指主體比較隱蔽的客體形象,它可以極大地感發人的性靈,產生濃厚的審美興趣,啟發人們豐富的想象。因此說“興象”是“可以興”的審美形象。 標舉“興象”,反對“輕豔”是殷�[詩歌理論的基本特徵。 2. 王昌齡“詩境論” 王昌齡著有《詩格》一書,他強調了詩歌創作必須在意與境密切結合的情況下進行構思。創作中首先要立意,但詩歌創作中的意必須與外境融為一體,然後才能產生有藝術價值的好作品,如“境思不來,不可作也。” 意與境的融合,就是心與物的結合,這樣才能創造生動的藝術形象。 以心擊物,深穿其境,即是要求心與物能水乳交融,這種心與物的結合又必須在創作主體“安神淨慮”(“虛靜”)的條件下實現。 意與境的和諧,必須任其自然,由感興而生成,絕不是人為強制所能達到的。 王昌齡關於詩境的論述,一般以<<吟窗雜錄>>本<<詩格>>中的“三境”、“三格”說作為主要依據。 3. 杜甫的文學思想要求表現民生疾苦,“為民請命”。他主張文學創作要描寫現實的社會內容。 杜甫對庾信後期詩歌、齊梁著名詩人藝術成就、初唐四傑詩歌創作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戲為六絕句>>中以詩論詩,杜甫對待前代文學的態度是既要繼承風雅的傳統,“別裁偽體”,又要“轉益多師”。 杜甫詩歌創作思想核心是講究傳神。 4. 皎然“取境說” “取境”指詩歌意境的創造,他認為詩歌意境構思過程中要依靠詩人的靈感,出現“意境神王,佳句縱橫”。他力求把人工修飾與天工自然融為一爐,很重視人工修飾在意境創造中的作用。 皎然對詩境審美理想的追求,仍是在天真自然,有象外之奇,有飛動之貌,寫冥奧之思,若不思而得。 皎然在<<詩式>>、<<詩議>>中論述了詩歌意境的美學特徵:具有象外之奇,言外之意;氣DENZA飛,具有動態之美;真率自然,天生化成,無人為造作痕跡。 <<詩式・取境>>雲“或雲:詩不假修飾,任其醜樸,但風韻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無鹽闕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則喪自然之質。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成篇之後,觀其氣貌,有似等閒,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時意境神王,佳句縱橫,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蓋由先積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5. 晚唐司空圖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思與境偕”等著名詩歌美學範疇。他 在詩歌理論批評中,比較偏重於詩歌的藝術美,深入地探討了詩歌意境的美學特徵。 詩歌的“味外味”---“文之難,而詩之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也。”文學作品運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許多具體的景象,但文學作品的真正醇美之處在於由這些具體景象所構成的,存在於這些具體景象之外的藝術意境上,可以讓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補充它、豐富它。 詩歌的“味外之旨”、“韻外之致”---指藝術意境所具有的含蓄不盡、意在言外的特點。司空圖欣賞的是以這種藝術意境來表現山水田園隱逸生活、寄託佛老情操的詩歌。 司空圖認為詩歌意境的創造,必須做到“思與境偕”。它指詩人在審美創造中,主體與客體、理性與感性、思想與形象的融和化合,是和某種特定的外在境界相聯絡的。 詩歌“醇美”之味在詩外,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6. 白居易:為藝術而藝術,為生活而藝術 他強調詩歌創作要起到“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積極社會作用,創作方法上要體現“直書其事”的“實錄”精神。 7. 陳子昂的興寄論與風骨論 陳子昂針對六朝文學內容不夠充實、不注意整體審美形象塑造兩個弊病,從正面提出了“興寄論”與“風骨論”的文學創作主張,這也正是唐代前朝文藝思想發展中的核心思想。他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中提出他的文學主張。“興”指詩歌審美意象對人所產生的感發作用。“寄”指寄託,指詩人隱含於詩歌審美意象中的現實寓意,即詩歌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所具有的社會內容。“風骨”指“漢魏風骨”,要求文學作品應以表現政治理想抱負、抒發豪情壯志為主,要具有濟世安民的廣闊社會內容;要求創造鮮明、生動、自然、傳神的藝術形象。
-
4 # 大叔時尚風潮
1、雕版印刷術 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隋唐時,已經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曆和詩。現在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中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它的發明,大有利於文化的傳播。2、僧一行 他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一行從實測得了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測量子午線的第一次。測量子午線的長度對測知地球的大小有很大關係。3、孫思邈的《千金方》 他是良朝最著名的醫學家。經過不斷的努力,寫成了傑出醫學著作《千金方》。被後世尊為“藥王”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的繁榮時代。流傳至今有近五萬首詩歌。這些詩,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其中有不少詩具有完美的藝術形式和較好的思想內容,到今仍為人們所喜愛。5、散文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韓愈提倡繼承存貸散文優良傳統,強調寫文章不受形式的束縛,要言之有物,有創造性。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寓言。6、閻立本和吳道子 畫家,擅人物故事畫。他畫的<步輦圖>生動描繪了唐太宗從在步輦上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吳道子的畫立體感強,所畫人物形態逼真,“吳帶當風”被後世稱為“畫聖”。7、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東南鳴少山斷崖的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現在四百九十二窟,多是隋唐時開鑿的。多婁畫的是佛經故事,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唐代的經濟繁榮、統治階級生活的豪華和勞動人民辛勤操作的艱苦。其藝術創作,深刻表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一段歷史創造了一種文化,而文化又延續和突顯了那一段歷史。繁盛的歷史必然迸發出多彩而豐富的文化,正如唐文化的絢麗與華貴。當你觸控到美豔的“唐三彩”瓷器時,當你穿上大氣福韻的唐裝時,當你踏上神秘的絲綢之路時,你不得不欽佩和讚歎唐朝人們的智慧和胸襟。怎樣的文化孕育了怎樣的人,而人們崇尚的風氣又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動歷史潮流的前進。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許源於她內容的無比豐富和新奇:一、科學技術(一)雕版印刷術1、簡介: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板印刷,大約在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紀80年代,有了作為商人納稅憑據用的“印紙”出現。(二)天文學1、簡介: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張,名遂,魏州昌樂(河南南樂)人。724年(開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時的一位工程技術專家梁令瓚和工匠們一起,創造了一架黃道遊儀,用來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透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2、成就:1)一行還倡議在全國二十四個地方測量北極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長度,並設計了一種叫做復矩圖的儀器,用來測量北極高度。這種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的工作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2)一行從725年開始修制新曆,到727年(開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曆》。這部曆法系統周密,結構合理,比較符合天文實際,是當時的先進曆法。二、文學(一)主要形式:詩歌在唐朝文學中,成就最為輝煌的是詩歌。清人所編的《全唐詩》,收集了唐朝2200多個詩人的48900多首詩,其數量之眾多,內容之豐富,風格流派之多樣,遠遠超出了過去任何一個朝代。(二)主要詩人1、“詩仙”: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成紀(甘肅秦安)人,生於碎葉,幼年隨父遷居四川。他是深受華人民喜愛的一位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內容廣泛,想象力豐富,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對後世影響極深,被稱為“詩仙”。其描寫美好大自然的眾多詩篇,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長久為後人傳誦。2、“詩聖”: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杜詩內容深刻,風格沉鬱雄渾,語言精煉,敘事嚴謹,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現實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他寫了《兵車行》、《三吏》、《三別》等著名詩篇,描述人民的苦難,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殘暴。因而有“詩史”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3、“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4、“田園山水”派:王維、孟浩然等――優美恬靜5、“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悲壯豪邁三、藝術(一)雕塑1、簡介:唐朝的雕塑藝術,以石雕和泥塑最為多彩。2、主要作品:1)洛陽龍門、永靖炳靈寺等石窟中,有許多唐代的石雕造像,或造型雄偉,或刻劃細膩,都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2)四川樂山的石雕大佛坐像,高71米,雄偉自然,是中國最大的石佛像。3)乾陵和順陵前的巨大雕刻群都極為壯觀、精美,也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4)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是世界上罕見的藝術寶庫。現存的492個洞窟中,唐窟達213個,幾乎佔了總數的一半。其中的立體泥塑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放射出健美的光彩。它們常常與壁畫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顯示出雕塑藝人的高度智慧和才能。(二)繪畫1、簡介: 唐朝繪畫不僅名家輩出,而且在題材內容、繪畫技法方面都有很大進步。2、1)初唐:初唐繪畫,以宗教佛像和貴族人物畫為主。名家有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等,現存的《太宗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圖》就是閻立本的傑作。2)盛唐以後:人物畫開始以世俗生活為內容,山水畫也日益興盛起來。a.吳道玄有“畫聖”之稱,現存的《送子天王圖》,據說就是他的作品。b.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以畫金碧山水著名,設色絢麗,描繪工細,是山水畫北派之祖。c. 詩人王維首創水墨山水畫,他的山水畫精煉、淡雅,富有詩意,為山水畫南派之祖,對後世影響很大。3、此外唐朝還有許多長於畫花鳥禽獸的畫家。(三)書法唐朝是中國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1、初唐的楷書瀟灑飄逸,端嚴遒勁,繼承了南朝二王書體的風格。2、唐中期,顏真卿把篆、隸、行、楷四種筆法結合起來,創造了方正敦厚、沉著雄渾的新書體,稱為顏體,對後世影響極大。3、 唐後期的名書法家柳公權以楷書見長,他融化諸家筆法,自成一體,世稱柳體。四、經學簡介:唐代時期,科舉都要考試儒家經典,因而推動了經學的發展。其經學發展的突出表現有:首先是考訂經文。唐太宗以儒經“文字多訛謬”,不利於學生學習,令顏師古考訂《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和《左傳》等五經經文。顏師古多所訂正,撰成《五經定本》,後頒佈全國,成了官定的統一課本。837年,在鄭覃的建議下,唐政府又刻成了著名的《開成石經》。五、史學(一)紀傳體史書唐朝以前,史書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開始設立史館,指定專人編修前代和本朝國史,並令宰相監修。從此,作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的編修工作,完全操於封建政府之手。(二)《通典》《通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專史。此書不僅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為後來的典章制度分類專史開創了先例。悠悠歷史長河淹沒了多少朝朝代代,又託浮起多少英雄兒女。而唐朝所散發出來的耀眼光芒在於她悠久起伏的歷史故事,更在於唐文化給予後人的震撼和靈感。唐文化的美在於她藝術上的瑰麗色彩,優美線條,在於她精神品質上的立新和不斷追求,更在於她流芳百世的語言――詩歌。博大精深、相容幷包、澤被世界、影響深遠――這是我的看法。還有百度上說;“宗教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唐朝時可謂最高。唐朝時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淨土宗和禪宗。天台宗奉《法華經》,故又稱為法華宗。華嚴宗奉《華嚴經》,參與政治較多。淨土宗則易於入門。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創立者是神秀,他主張漸悟說。南宗創立者是慧能,他主張頓悟說。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禪宗南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又相傳其為老子之後,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會也很流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還在科舉考試中增設道舉。除了佛道二教外,當時還有伊斯蘭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等外來宗教。但影響力較小。 唐代社會,雖然世族的勢力被削減,但仍然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唐律》中也明訂,人分為“良”“賤”兩大類,賤民只能與賤民結婚;地主殺害部曲最多求刑一年,而部曲殺害地主必處斬。雖然科舉制度實行,但由於世族的生活條件較為優渥,其子弟的文化修養也就跟著較高,不論是否參加科舉,進入仕途都不是非常困難;唐代宰相出身世族者也就不在少數。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在散文方面。六朝以來,文壇盛行駢文這種文體形式,駢文講究聲韻、對偶、典故,辭藻華麗,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組成。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但這種文體到唐朝時顯得形式僵化,內容空洞,故到了天寶年間,古文逐漸興起。古文運動在名義上是要恢復先秦兩漢的問題,實際上是要文章更有內容,也就是“文以載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氣勢磅礴又思想深刻,號稱“文起八代之衰”;不過唐代的古文運動在韓柳去世後就逐漸衰退,唐末駢文又再度興起。傳奇是中國的一種古典小說形式,出現在隋朝,興盛於唐朝。著名的傳奇包括《柳毅傳》、《鶯鶯傳》、《南柯太守傳》、《枕中記》和《長恨傳》等。有的傳奇在後代還被改編為戲劇和白話小說。唐朝變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謂變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侶宣傳佛教講唱佛經的底本。最初變文僅限於佛教經典,後來則開始講唱其他故事,講唱的人也不限於僧侶。變文對傳奇和後世的說唱文學都有很大影響。 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張萱和周�P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讚歎。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男楷書字型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柳公權的字型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唐朝音樂舞蹈發達。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樂,併入原有的九部樂成為十部樂:燕樂、清商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茲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7]。唐高宗以後,十部樂開始衰落,音樂家開始研究新的樂舞。玄宗本人就是音樂家,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種樂器,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等百餘首樂曲;他非常重視音樂事業,將十部樂分為坐部伎、立部伎[8],曾經親選坐部伎三百人,號為“皇帝梨園弟子”,李龜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時的歌唱家。唐朝的舞蹈則是以健舞和軟舞最為出名,著名的舞蹈有“七德舞”、“上元舞”等,舞蹈家則有公孫大娘等。 唐朝史學開創了國家正式開館修史這一風潮。唐初史館奉詔所修的正史有《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六部。加上史家李延壽私撰的《南史》和《北史》,合計廿四史中有八部出在唐朝,佔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唐朝還有杜佑撰寫的政書《通典》,劉知幾的修史專著《史通》,李吉甫著的地方誌《元和郡縣圖志》。 唐朝科技亦有明顯進步。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他還與梁令瓚合作,製成水運渾天銅儀。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唐朝首都長安城與東都洛陽規劃嚴整,人口都超過了百萬。不僅是當時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也為後世留下了城市規劃的樣板。當時周邊國家的首都,如日本平安京、新羅平壤和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是仿照長安建造。唐朝的木結構建築規模雄渾,氣魄豪邁。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國與印度的造型,顯得千變萬化,多種多樣。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透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同時期甘蔗熬糖法也從摩揭陀傳入中國[9]。 科舉制度在唐朝進入了發展期。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中央設國子監,下轄六學,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學校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學生稱生徒,人數在兩千以上。地方設立州、縣學,每校有學生十人。學校為科舉考試服務,成績好的學校保送參加科舉考試,主要的講授內容是九經。唐朝的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每年舉辦考試,科目有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此外還有秀才、道舉、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舉的應考舉子有兩個來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鄉貢選拔出來的自學者。應考舉子主要集中在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難度較低。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和政論,難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進身之階。明經科的錄取率約為十分之一二,進士科不過百分之一二。時有諺曰: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制舉則是臨時考試,是為了網羅非常人才,不常舉行。”~
回覆列表
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北韓、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首都長安小雁塔近景唐朝的傳奇小說繼承六朝筆記小說的傳統並有新的發展。從唐傳奇起,小說真正開始有完整的故事結構和人物關係,並開始反映社會現實。唐朝的傳奇代表作有:《枕中記》《鶯鶯傳》和《李娃傳》等,這些作品為後世宋朝的話本和明清小說的發揚光大奠定了基礎。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寬容,中國傳統兩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遠赴天竺(現在的印度)取經657部,唐朝特此興建了大雁塔來儲存這些佛經。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迎來空前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和祆教也隨著國際交流傳入中國。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禪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