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華裔
-
2 # 諶人
這新華裔邀;
鮑里斯.約翰遜為何會引世界注目?因為他沾了地球超級、獨特政治明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光,成為網紅,被稱為“英國特朗普”。
請看鮑里斯的獨立特行①,敲詐奧巴馬;2011年5月24日,奧巴馬開始訪問英國與女王伊麗莎白大秀親密,身為倫敦市長的鮑里斯這時卻冒出來搶鏡,大倒奧巴馬胃口,他宣佈;將向奧巴馬訪英車隊徵收擁堵費,每輛車16美元。他還向奧巴馬“控訴”美國大使館耍賴、拒絕支付870萬美元的擁堵費。
②,鼓吹英國“吃虧論”;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前,鮑里斯在造勢活動中多次給英華人民算賬,英國每個星期要為歐盟貢獻3.5億英鎊。如此危言聳聽,被倫敦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傳喚。
④,羞辱“正宗”特朗普;在英國保守黨內部正在競選新黨魁(英國新首相)關鍵時刻,老金毛特朗普給小金毛“特朗普”送上強有力助攻,說美國支援“小金毛”當選,還說他訪問英國期間還要進行“老小金毛一對一”單獨會晤。
但鮑里斯不屑特朗普的“欽定”,以忙於保守黨競選為由,拒絕與特朗普單獨見面,讓特朗普熱臉貼了冷屁股。
⑤,對歐盟“極限施壓”;鮑里斯威脅歐盟,若歐盟不給英國“脫歐”更多的好處費,英國將反悔已達成的《諒解備忘錄》硬脫歐,並拒絕支付390億英鎊“分手費”(相當於主權債務違約),令默克爾、馬克龍無語。
(這條訊息與中國有點關係;當初卡梅倫首相力推這個專案,並就中國投資、設計、技術輸入等進行過密切交流,後項目擱置。鮑里斯對軌道交通有興趣,他曾在2013年以倫敦市長身份體檢北京地鐵一號線西單—公主墳,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同意上述描繪,你會同意,鮑里斯就是特朗普的“翻版”。
保守黨大選投票趨勢證明,英國保守黨不滿英國政壇的沉悶萎靡,將推舉“小金毛刺蝟”鮑里斯,讓他風生水起演繹“英國第一”!他當選首相已成定局。鮑里斯為不辜負“英國特朗普”美名,執政後必定“言必行、行必果”,推動英國強行脫歐。但老特朗普不要得意太早,小“特朗普”分裂歐盟並不是在“子承父業”,而是為了“英國第一”的利益。
當“英國第一”與“美國第一”在世界撞車後,老小特朗普可沒有什麼親密可秀,因為老特朗普笑不出來。
-
3 # 閒看秋風999
後來投筆從政,也是一個一個階梯向上爬,幹了兩屆倫敦市長以後,逐漸成了英國保守黨內部的頂級玩家;此人是死硬的脫歐派,在最近的保守黨內部推選中,領先第二名外交大臣亨特一大截;
不光是英華人被@脫歐“拖得精疲力盡,而且歐盟也被英國脫歐折騰得沒了脾氣——歐盟方面已經明確表示,脫歐方案已經不允許“重新談判”;最後期限就是十月底;
而英國議會剩下了的爛攤子仍然和特蕾莎梅首相辭職後一模一樣,沒有任何改變;換言之,梅姨碰到的問題,仍然擺在約翰遜面前;
說白了就是北愛與愛爾蘭之間的“硬邊境”還是@軟邊境“的問題,這也是脫歐派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如果約翰遜最後如願以償當了首相,他仍然必須說服英國議會以及保守黨內部留歐派的那些人;
所以說,現在的問題不是在歐盟,也不是強行脫歐,而是約翰遜的“無協議脫歐”能不能獲得保守黨內部支援,在議會能不能得到多數議員的響應。
至於最後的結果怎麼樣,那就要%看約翰遜的人脈以及能夠調動的資源,能不能夠說法自己的保守黨議員以及共同組閣的其它黨派議員了。
總之,英華人自己把自己玩得沒有了退路——脫歐,那是必須的!
-
4 # 鷹眼看事
約翰遜曾任英國外交大臣,因不懂外交,言辭粗俗而遭到國際輿論的差評。後因和梅首相在脫歐問題上意見衝突,辭去外交大臣。但約翰遜受到特朗普的讚許,特朗普曾公開聲稱約翰遜將是好首相。所以媒體均稱其為英國特朗普。
約翰遜主張硬脫歐,反對向歐盟支付高額分手費。所以,一旦約翰遜當選英國首相,硬脫歐非常可能成為現實。而歐盟也不是吃素的,如果英國硬脫歐,拒付分手費,歐盟必將採取制裁措施,對英國和歐盟都將帶來很大損失。
所以,英國脫歐事件發生至今,搞得一塌糊塗。英國和歐盟都是老牌民主體制,真是令人費解;這一人一票簡單多數的表決體制是否合適決定國家命運的重大議題???
-
5 # 趙凡丁201
〇鮑里斯.約翰遜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為英華人,祖上有土耳其血統。曾有美國丶英國雙重國籍。後宣佈效忠英國,放棄美國國籍。記者出身,會多國語言,從政加入英國保守黨,當選為英國會議員。擔任大倫敦市長期間,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英,他提出要向奧巴馬車隊收取過路費,而名聞世界。特蕾莎.梅從卡梅倫手中接任英國首相職位,任命約翰遜為外交大臣。在英國脫歐問題上,他與首相特蕾莎.梅意見相左,主張硬脫歐,辭去外交大臣職務。
〇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英國脫歐問題上陷入困境,於6月7日辭職。保守黨內先後有8人競爭黨魁職務,經5輪選舉,約翰遜以較大優勢勝出。如不出特別意外(如曝出黑天鵝事件或特大丑聞等),約翰遜將於7月接下旬替特蕾莎.梅保守黨領袖職務。根據英國法律,他作為議會多數黨領袖,將由英國女王任命繼任為下屆英國首相。
〇約翰遜,人稱英國的“小特朗普”。他與特朗普的確也有8分相像:①相貌相像,均為金毛犬顏色的頭髮。②口無遮攔,大話連篇,自吹自擂,行事風格類似特朗普。③2人均主張極端民族(種族)主義。特朗普宣揚“美國第1”,約翰遜主張“英格蘭至上”。④約翰遜主張英國硬脫歐,特朗普支援英國硬脫歐。
〇儘管約翰遜與特朗普有相像之處,並不表明,未來約翰遜主政的英國會成為美國的“附庸”。①約翰遜對特朗普並無“敬畏之心”。擔任倫敦市長時曾譏諷特朗普是“瘋子”丶“無知”,“不配做美國總統”。②特朗普近期訪問英國期間,主動提出要與約翰遜見面。約翰遜怕特朗普給他幫“倒忙”,拒絕了特朗普的會面要求,讓特朗普“熱臉貼了冷屁股”。③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主義,想佔英國便宜,主導英國。約翰遜則公然宣稱他“忠於不列顛,而不是美利堅”。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大國,既不想讓歐盟束縛自己,也不會任由美國干預本國的自主權。特朗普試圖拉英國“就範”,或許只是“一廂情願”。
-
6 # 精評收割
“硬脫歐、準時脫歐、有沒有協議都脫歐”。這是他現在競選保守黨黨魁的口號!"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機會,投下真能帶來變化的一票"。這是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前,他以倫敦市長的身份向市民發起的呼籲!他批評梅首相的脫歐協議“比留在歐盟更糟糕,比強行脫歐更糟糕”。在英國脫歐問題上,他屬於“硬脫”的政治領袖人物,所以說如果他上任,如果不能“軟脫”,他絕對會“硬脫”。鮑里斯.約翰遜屬於出生名門的上流社會精英。家庭背景遠點可以扯到英國皇室,他父親在歐盟委員會和世界銀行任職,母親是一名畫家。除了家庭背景,他也是一個才華橫溢,能力出眾的一個人,學生時代擔任過學生會主席,拿過伊頓公學獎學金。雖然背景和學歷雖然如此亮眼,但是在他口無遮攔的嘴巴面前都會黯然失色。在他擔任倫敦市長期間,人送外號“鮑大嘴”,後來人們發現他與特朗普從長相到“大嘴巴”性格非常相似,又稱他為“小特朗普”。下面我摘一點他的驚人言論,共同體會一下“鮑大嘴”的口無遮攔吧!
“她有著一頭染過的金髮和肥大的嘴唇,用藍色的眼睛冷冰冰地盯著人看,就像精神病醫院裡的一個虐待狂護士。”——說的是希拉裡克林頓
“這個一半是肯亞人的總統源自先輩的對大英帝國的反感”——說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
歐洲歷史上有多次註定會失敗的嘗試,意在統一整個歐洲大陸,這些行動旨在重現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拿破崙、希特勒和各種各樣的人都嘗試過,但均以悲劇收場,”他說。“歐盟是試圖用不同的方式來做這件事。”——將歐盟比作納粹
“據說女王開始喜歡英聯邦,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能為她提供一群群放聲歡呼、揮舞旗幟的黑小子。”——譴責首相訪問剛果
他給普京比作哈利波特中的小精靈多比,他還說中國文明對世界貢獻為零,以後也不會有貢獻。等等……
回覆列表
約翰遜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有“英國特朗普”之稱,是英國保守黨資深政治人物,脫歐派領袖人物之一,持強硬脫歐立場,目前最有希望成為英國保守黨黨魁,從而成為英新首相熱門人物,也是英國最受注目、備受爭議的政客。
約翰遜最有希望成為英國保守黨黨魁,問鼎英新首相。
在保守黨後座議員團體頻頻逼宮之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6月7日正式辭去保守黨領袖一職,作為看守首相,直到保守黨內選舉產生新領袖接替她。保守黨上週啟動新領袖選舉程式,共有10名候選人展開競逐,無論是民調還是先後5輪投票中,約翰遜連贏5場,勢如破竹,得票數不斷攀升:從114票、126票、143票、157票,到最後的160票。
約翰遜在保守黨新領袖選舉中遙遙領先,實力碾壓其他候選人。
6月20日(當地時間),當美“全球鷹”無人機被擊落、美國和伊朗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英國保守黨的黨魁選舉正激烈進行第4輪議員投票,大熱門、前外相約翰遜再度以157票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票數過半,也超過第2位的環境大臣戈夫61票的1.6倍。
6月21日下午,英國保守黨舉行第5輪、也是最後一輪投票,約翰遜獲得下議院313名保守黨議員中的160票,支援率再度過半。現任英國外交大臣亨特以兩票的微弱優勢擠掉戈夫,獲得77票。
接下來,將進入約翰遜與亨特的終局對決。按照程式,將由16萬名保守黨黨員投票,從他們二人中選出一位擔任保守黨領袖和首相。投票結果將在7月22日開始的那一週出爐。從目前選情看,約翰遜選票大幅超過亨特,似無懸念將奪得英國保守黨黨魁之位,從而入主唐寧街10號。保守黨議員普遍認為,風頭正勁的約翰遜,一隻腳已經踏進首相府。多數保守黨議員認為,只有重大丑聞或災難性的競選活動,才能阻止約翰遜在7月成為英國首相。
美聯社大膽“預測”:“無論誰當選,英國下一任首相將是一名50多歲的中年人,畢業於牛津大學,當過外交大臣。”路透社稱,賭盤顯示,約翰遜成為下任首相的機率高達92%,而亨特僅有7%。
約翰遜在推特上說,他很榮幸能得到保守黨半數以上議員的支援,將制定他的“脫歐”計劃,為所有人創造更光明的未來。亨特說,他知道自己處於劣勢,“但在政治上,總有意外發生”。
約翰遜的行事風格像極特朗普,有“英國特朗普”之稱。
約翰遜在英國政治和新聞業中是一位有爭議的人物。他膽大妄為地宣稱,過去他“經常吸食大麻”,他贊成使醫用大麻合法化。
這樣的話,除了他和特朗普,誰能說得出?!
約翰遜像特朗普一樣,口無遮攔,喜歡語出驚人,而且像極特朗普那一頭紛亂金髮、身材魁梧,很多人把約翰遜稱作是“英國特朗普”。在英華人眼裡,他是唯一一名能讓英國廣播公司(BBC)“名嘴”傑里米·帕克斯曼“吃癟”的政壇人物,但也因口無遮攔和不拘小節,屢屢傳出醜聞,飽受外界批評。英國曆史學家馬克斯·哈斯廷斯指出,約翰遜為了取悅觀眾,什麼話都敢說。“他會告訴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救援隊馬上就來了。”
所以,在英國,約翰遜常被拿來與特朗普比較。前副首相尼克·克萊格將他描述為“唐納德·特朗普的詞典同義詞”。保守黨國會議員、前財政大臣肯尼思·克拉克將他描述為“更好的唐納德·特朗普”。而歐洲委員會主席辦公室主任馬丁·塞勒邁爾則將約翰遜和特朗普潛在當選的可能描述為其各自國家的“恐怖情景”。
在2008年市長選舉期間,約翰遜將“意見極端化”,批評者認為他是“邪惡、小丑、種族主義和偏執狂”。《衛報》記者Polly Toynbee的文章把他稱為“小丑、花花公子、專注的反社會者和連續行騙的騙子”,而工黨籍前大臣黑索爾·布萊爾斯稱他為“令人討厭的右翼精英,有惡劣的意見和犯罪的朋友”。
有評論稱,約翰遜曾擔任牛津辯論社主席、執掌保守黨黨刊雜誌,頭腦敏捷,性格外向,以善於與選民溝通著稱,被稱為“可愛的流氓(lovable rogue)”,能為英國政治注入樂觀情緒。有人說,約翰遜是“英國特朗普”,其不羈的金髮造型、保守主義的傾向以及不拘一格的風格,都與特朗普頗為相似。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標籤”過於簡單化。
約翰遜學識淵博、口才絕佳,能講流利的法語和義大利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也很出色,尤精熟拉丁語,經常在他的報紙專欄和演講中引用拉丁語格言。他擅長搞笑,在民眾中頗有人氣。倫敦奧運籌備時他在維多利亞公園親身體驗空降專案,結果滑索出狀況被卡在半空中吊了五分鐘,滑稽的照片傳遍全球。
的確,在行事風格和公眾形象方面,約翰遜真的很特朗普!
在朋友和家人中,約翰遜被稱為“亞力克”而不是“鮑里斯”。在約翰遜的傳記作家安德魯·金森的筆下,約翰遜是“人道的人”,當維護他自己的利益時,“也可能令人震驚地蔑視別人”。金森說,約翰遜“有很差的禮貌,他常遲到,也不在乎遲到,不關心著裝。”高度雄心勃勃,非常有競爭力,生來就是“為爭取至高無上而奮鬥”。他會特別憤怒於他認為侮辱他的個人生活的內容;例如,當《電訊報》中的一篇文章激怒他時,他透過電子郵件給編輯薩姆·利思傳達了簡單的資訊“滾蛋去死”(Fuck off and die)。金森表示“人們愛他,因為他讓他們笑”,指出他已經成為“保守黨普通黨員的寵兒”。金森還指出,約翰遜“過分渴望被喜歡”。
傳記作家索尼婭·普內爾將約翰遜描述為“後布萊爾時代英國政治中最為非常規,但引人注目的政治家”。她說,在英國,他“受到百萬人的喜愛和所有人的熟知”。在普內爾的文章裡,“(約翰遜)有著巨大的魅力、機智幽默、充滿性張力還有一頭金髮;他也受到數百萬人的認可和喜愛,儘管很多人不得不與他密切合作(更不用說依賴他)。憑著資源、狡猾和戰略眼光,當有利時機恰巧與其個人優勢相吻合,他就可以擺脫嚴重的政治變故,但這些手段很少取得到實際成果、甚至詳細計劃支援”。此外,普內爾指出,約翰遜是對自己的私生活“高度迴避的人”,他和別人之間有明顯的距離,幾乎沒有親密的私人朋友。普內爾還指出,約翰遜“用笨拙、自嘲或幽默”掩蓋了他的無情。約翰遜是“年少輕狂的諷刺和粗暴性引用”的粉絲。
約翰遜有各種綽號,包括“BoJo”-他的姓和名的混成詞。普內爾將他的公眾形象描述為“鮑里斯牌”,指出他在牛津大學時就已經開始經營了。約翰遜的前主編馬克斯·黑斯廷斯把這個公眾形象稱為“外觀類似於漫畫家佩勒姆·格倫維爾·伍德豪斯筆下的人物,富有智慧、魅力、輝煌而令人驚歎的不穩定閃耀”,政治科學家安德魯·克林斯說,約翰遜創造了“有強大智力資本的被喜歡和受信任的個人形象”。私家偵探編輯伊恩·希斯洛普將他定義為“兒童漫畫鮑里斯”(Beano Boris),因為他的滑稽的性質,並說:“他是我們的貝盧斯科尼……他是中國唯一的對未來的持有樂觀態度的政治家,其他人太忙了,不能擔負這個責任。”在記者戴夫·希爾來看來,約翰遜是“英國政治中獨一無二的人物,是喜劇演員、騙子、人為顛覆性情景表演者和民粹主義媒體明星前所未有的混合體”。
約翰遜有目的地培養了一種“半散漫的外表”。當他公開露面之前,他會刻意讓他的頭髮呈現出散亂的外觀,就像特朗普一樣。普內爾把他描述為“狂熱的自我推銷者”,他的生活充滿了“有趣和笑話”。安德魯·克林斯稱為“小丑”,約翰遜說,“幽默是一種工具,你可以用來給藥丸加上糖衣(美化討厭的東西),並得到你想要的重點。”普內爾指出,同事們經常表示,約翰遜利用別人使自己受益,傳記作家安德魯·金森注意到約翰遜是“我們時代的偉大奉承者之一”。
可能因為約翰遜很特朗普,也許約翰遜的強硬脫歐立場很受用,特朗普與約翰遜惺惺相惜,對後者大讚特贊後者。在本月初訪問英國、接受多家英國媒體採訪時,稱讚約翰遜是下任首相的正確人選。他說,自己支援保守黨內強硬“脫歐”派約翰遜接替梅的首相位置“,我非常認真地瞭解了一下競選人,我認為鮑里斯幹得特別好,我覺得他是絕佳人選。在與特雷莎·梅舉行記者會時毫不諱言地稱他認識約翰遜很久並欣賞他,“相信他會把(首相)工作做得很好”。搞得還在臺上的特雷莎·梅只好尷尬笑對。
特朗普“推舉”約翰遜在英國引起軒然大波,遭到英國各黨派的一直譴責,讓意圖競爭英保守黨黨魁的約翰遜也怕了。約翰遜選擇遠離特朗普,在許多場合批評他。
在特朗普興致勃勃地給這個"好基友"打電話,邀請他一對一會談時,約翰遜聲稱要忙於保守黨魁選舉,而拒絕了特朗普。外界評論,約翰遜這是在和特朗普劃清界限,不然他可能會自毀前途,被全世界認定是特朗普"扶持"的物件了。只是沒想到,特朗普愚蠢到不知道他幫助約翰遜拉票,是在幫倒忙。約翰遜一定在偷罵,這個"豬隊友"實在太坑了!
與此同時,在倫敦地標——大本鐘上,有一個叫"Led By Donkeys"的團體組織,投影展示了約翰遜在擔任倫敦市長期間多次抨擊特朗普的影片:"我覺得特朗普完全瘋了,他居然採取這樣的舉措。你不能透過這種方式,禁止移民進入美國或任何一個國家,他這是恐怖主義的舉動,企圖分裂美國,這正是恐怖與恐怖分子想要的結果。" "特朗普聲稱倫敦有些地方他是絕對不會去的,我認為他暴露了一種令人震驚的無知,說實話,是不配做美國總統的"。"我會邀請他來倫敦看看,帶他好好逛逛這座城市,但是我不會讓倫敦群眾看到特朗普,畢竟他這麼危險。”
特朗普讚賞有加的人卻如此打臉特朗普。
儘管如此,按照FT首席政治事務評論員斯蒂芬斯的看法,推崇“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和推崇“英格蘭至上”的約翰遜都是民族主義者,在政治操作上有許多共同之處,特朗普要讓美國告別全球主義,約翰遜要讓英國徹底脫離歐盟,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迎合人們的不滿情緒,而不管事實和真相究竟如何。
約翰遜作為強硬脫歐派領袖人物,脫歐立場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在脫歐問題上,約翰遜和亨特都誓言,將帶領英國脫離歐盟。但與亨特主張“有協議脫歐”不同,約翰遜是硬脫歐派。他主張英國無論能否與歐盟達成一份新脫歐協議,都應在10月31日最終期限前脫離歐盟。他在競選英國保守黨黨魁時誓言:無論如何會在10月31日前帶領英國離開歐盟。
與梅的“周旋”作風不同,約翰遜堅稱,無論能否達成協議,英國必須按期限在10月31日離開歐盟。此舉贏得黨內鐵桿“脫歐派”的一致支援。更讓人意外的是,他還得到了黨內一些溫和派人士的支援——這些人聲稱,約翰遜有能力團結全黨,從左翼和右翼對手黨派那裡贏回選民。保守黨議員羅伯特·巴克蘭評價說:“約翰遜是一個溫和、開明的保守派,一種能夠團結眾人的融合劑。”
作為2016年公投中的“脫歐派”領軍人物,約翰遜很早就對歐洲一體化持懷疑態度。1989年春天,他被《每日電訊報》報社派往布魯塞爾報道歐盟委員會,他以布魯塞爾少見的歐洲懷疑主義記者而出名。他在《每日電訊報》任記者時,就撰寫歐洲懷疑主義的文章。他寫道:
“我看到整體(歐盟)的變化,那令人愉快。法華人和德華人不得不決定如何處理柏林牆倒塌,還有歐洲將往何處去,還有創造單一政治體以迴應一個歷史的德國的巨大壓力,這非常巧妙的收緊了保守黨的空間,所以我在布魯塞爾寫下的一切,我看著花園石牆脫落,聽著英國的隔壁溫室驚人的巨響,我在布魯塞爾寫下的驚人的一切,對於保守黨來說都是爆炸性的,它真的給了我關於權力相當宿命般的感覺。”
布魯塞爾的許多記者同行批評他的文章,認為他經常不誠實,抹黑歐盟委員會,《衛報》的約翰·帕爾默說,“作為記者,他完全不負責任地虛構故事。”金森認為,這些文章是約翰遜“‘歐洲懷疑主義’最著名的名片”。普內爾指出,他幫助歐洲懷疑主義成為“右派有吸引力和能引發情感共鳴的因素”,而以前這些只與英國左派有關聯。
約翰遜的文章使他成為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最喜歡的記者,儘管撒切爾的繼任者約翰·梅傑反感約翰遜,還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反駁他的觀點。約翰遜的文章加劇了保守黨內親歐派和疑歐派之間的緊張關係,這種緊張關係被廣泛視為保守黨在1997年大選失敗的一個原因。結果,約翰遜被許多保守黨黨員不信任。他的作品也對20世紀90年代初右翼英國獨立黨的出現產生關鍵影響。
2016年2月,約翰遜在“英國脫歐公投”運動中贊成投票脫歐。他把卡梅倫對脫歐的恐懼看成“非常誇張”。當奧巴馬敦促英國留在歐盟時,約翰遜說,總統是由他的肯亞血統造成的反英情緒才引發如此言論的。這些評論被譴責為種族主義,被一些工黨和自由民主黨政治人物所不能接受,倫敦國王學院學生會因此取消了對他發表演講的邀請。相反,他的評論得到英國獨立黨(UKIP)領袖奈傑爾·法拉奇和保守黨前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支援。在曼徹斯特舉行的反脫歐遊行上,約翰遜是被諷刺的人物之一。
2016年大選期間,約翰遜批評說,有人企圖建立羅馬帝國式的統一歐洲。他說:“拿破崙、希特勒、各種各樣的人都試過,結果都不幸。歐盟試圖用不同的方法達到這一目的。”
2016年6月22日,公投投票前一天,約翰遜在溫布利球場的6000名觀眾現場觀看的電視辯論中稱那天是“英國獨立日”。首相卡梅倫當時特別提到約翰遜的說法,公開宣告:“英國是不獨立的說法是無稽之談,整場辯論說明我們完全享有主權。”
6月23日,英國公民投票最終以51.9%決定英國退出歐盟,卡梅倫宣佈辭職,約翰遜被廣泛認為是保守黨領袖和首相替補人選中的領跑者。在正式開始競選活動之前,約翰遜的盟友時任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不再支援約翰遜而宣佈自己將參加領袖選舉,導致約翰遜宣佈退出領袖選舉,理由是自己“不能提供黨當前需要的團結力”。《電訊報》稱戈夫粉碎約翰遜首相之夢的行動堪稱“人們一生難得一見的政治暗殺”。與此同時,邁克爾·赫塞爾廷則指出,約翰遜“分裂了”保守黨,“他造成了現代最嚴重的憲法危機。他使國家喪失了數十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約翰遜認可安德利婭·利德索姆作為保守黨領袖的候選人,但她一個星期後退出,特蕾莎·梅當選。
2016年7月13日,約翰遜被特蕾莎·梅任命為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由於他以前發表過許多爭議性的言論,因此該任命受到一些記者和政治人物的批評。瑞典前首相卡爾·比爾特說:“我希望這是一個笑話。”法國外交部長讓-馬克·埃羅說:“我完全不擔心鮑里斯·約翰遜,但是……在競選期間他對英華人說了很多話,現在是他無路可退,”因為英國試圖與歐盟就其未來關係談判。
2017年1月,前政府大臣威廉·華萊士說,約翰遜在脫歐過程的表現使公務員“絕望”,他“疏遠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外長們”。外交部對此為約翰遜作了辯護。
2017年大選後,約翰遜否認了媒體傳聞的他將挑戰首相特蕾莎·梅的訊息。9月16日他在推特上進一步澄清:“所有人在特蕾莎的領導下為了美好的脫歐(努力)”。
《經濟學人》雜誌則稱,由於被外國同行嘲笑,約翰遜不喜歡外交部的工作。《泰晤士報》外交版前編輯馬丁·弗萊徹擔心約翰遜損害英國的外交利益,他引用一位不具名的前大使的話:“‘約翰遜是現代最尸位素餐和最不合格的外交大臣,他已經成功地讓人們所有的期望落空了’。駐倫敦的一位歐洲高階外交官對此表示贊同,稱約翰遜‘不被當作外交舞臺上的演員’,正在損害英國的利益。他認為歐盟27國駐英大使中有五分之三不喜歡約翰遜,剩下的大使對約翰遜極為厭惡。當然,我的對話者是他們領域的專家、都市精英和俱樂部付費會員。......我也對約翰遜給中國所造成的傷害感到驚愕,並對他擔任首相的可能性感到震驚。”
2018年2月,在致梅首相的一封信中,約翰遜認為北愛爾蘭可能不得不接受英國退歐後的邊境管制,並且不會嚴重影響貿易,而他最初表示硬邊界是不可想象的。
2018年6月,當被問及企業界對英國“硬”脫歐的擔憂時,約翰遜罵出髒話:“他媽的商業界(fuck business)。
2018年7月,特雷莎·梅在契克斯別墅召開會議,與內閣成員商討脫歐策略。會後她表示,其內閣成員已在脫歐問題上達成一致立場,並將向歐盟提出在脫歐後設立“英國-歐盟貨物自由貿易區”的建議。此舉遭到英國國內要求退出歐盟關稅同盟與歐洲共同市場的人士批評。
因為不滿特雷莎·梅脫歐協議內容,三天後,約翰遜辭去外交大臣職位。他在辭職信中,稱大臣們“對歐盟說一套話語,對選民說另一套話語,而且對歐盟比對選民要真誠些。”還說:“拯救英國退歐還為時不晚。我們有時間參與這些談判。我們已經改變了一次,我們可以再次改變。”
約翰遜一直推動硬脫歐,即無論能否與歐盟達成協議都要脫歐,以此作為旗幟鼓動保守黨議員抵制梅姨的脫歐計劃。這樣,,梅姨自去年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以來,一直未能爭取到議會方面的支援,陷入政治僵局,不僅讓原定於3月29日啟動的“脫歐”兩度推遲,也耗盡了保守黨內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援,最後含淚宣佈辭去黨首一職。
如果約翰遜入主唐寧街10號,將加大了英國無序、或稱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
輿論認為,約翰遜和亨特兩位候選人都沒有做好當首相的準備,因為他們都沒有一份現實可行的“脫歐”計劃。歐盟已明確表示,不會重啟“脫歐”協議談判,儘管這份協議已三次被英國議會否決。經濟學家和企業人士擔心,如果英國在沒有談妥“離婚”條款和未來關係之前“無協議脫歐”,將導致關稅等其他貿易干擾,將讓經濟陷入動盪。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警告說,“無協議脫歐”將讓英國經濟“長期萎縮”。
約翰遜是保守黨黨員,一位通俗歷史學家、作家及記者、國會議員和前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曾於2001年至2008年為國會議員,2008年至2016年擔任大倫敦市長。2015年2月,他宣佈他打算放棄美國國籍以證明他對英國的忠誠。據媒體報道,他在2016年正式放棄了美國國籍。
約翰遜父母均為英華人,家境富裕。他1964年6月19日出生在美國紐約,他一頭金髮遺傳自土耳其裔的曾祖父-阿里·科瑪爾。科瑪爾曾是一位無畏的記者,還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前擔任過內政大臣。20世紀初科馬爾舉家定居英國後將姓氏改為約翰遜。約翰遜被他的父母以他們在墨西哥見到一位俄羅斯流亡分子的名字命名。關於自己不同的祖先,約翰遜描述自己是“熔爐式的人”——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祖父母們血統的組合。
約翰遜的童年是在家庭農場的田園風光中度過的。他第一次狩獵狐狸,從此成為他畢生的愛好。他小時候的野心是做“世界之王”。在同哥哥姐姐們的競賽中,他總能領先。他頭腦敏銳、學業優良,雄心勃勃。約翰遜就讀於牛津大學,修讀古典學,1986年當選牛津聯盟主席。學校報告說他遊手好閒、自滿和遲到,但他積極參與學生活動,成為牛津大學裡受歡迎的知名公眾人物。他的朋友大多來自富裕的上層中產階級,最好的朋友是後來成為商人的大流士·古比和戴安娜王妃的弟弟、後來的第九代斯賓塞伯爵查爾斯。
約翰遜畢業後曾在《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擔任記者,1999至2005年在《旁觀者》擔任主編。在《泰晤士報》任記者時,為報紙撰寫一篇關於愛德華二世時期宮殿的考古發現的文章時,爆發醜聞。他引用了一段自己編造的話作為權威來源,而謊稱是自己的教父、歷史學家科林·盧卡斯寫的。《泰晤士報》主編查爾斯·威爾遜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解僱了他。
隨後,他透過關係進入《每日電訊報》,1989年春天被報社派往布魯塞爾報道歐盟委員會,成為歐洲一體化懷疑論的代表。回到倫敦後,成為政治專欄作家,因意識形態的折中主義和獨特的文風而廣受讚譽,同時也被指責為偏執。他也有低潮期:1995年6月,他發生了不當提供資訊的醜聞;在《每日電訊報》和《旁觀者》的兩個專欄經常不能按時交稿。1998年4月,約翰遜登上電視節目《我有新聞告訴你》嶄露頭角;他塑造的一位裝模作樣的上流人物獲得很大成功,後來作為客串主持人被再次邀請參加節目。之後,他被公眾熟識,開始在其他電視節目上露面。
1999年7月,約翰遜承諾放棄從政願望,而擔任《旁觀者》主編。在他的主持下,報刊訂閱量增長了10%,並開始盈利。也有一些人批評,在他的領導下,讀者不能關注嚴肅的問題,而專注於微不足道的主題。而同事們卻惱火於他經常不在崗,錯過會議和活動。由於他在雜誌上作出的不正確的政治預言,其政治判斷力的名聲被嚴重打擊。由於允許作家塔基·西奧多拉託帕羅斯在雜誌上發表種族歧視和反猶太言論,他廣受批評,批評者中甚至包括他的岳父、BBC記者查爾斯·惠勒
加入保守黨後,約翰遜的政治立場大部分與保守黨相同,不過在如LGBT權利等問題上的立場則偏向自由主義。他經常在電視上露面,並繼續撰寫書籍和專欄,是英國最受注目的政客之一。
2001年,約翰遜當選國會議員,他放棄“不從政”的承諾,辭去《旁觀者》的主編職位,但仍兼職記者。進入國會後,約翰遜被任命參加評估《犯罪所得的法案》的常設委員會,他錯過了許多會議。儘管他作為公共演講者甚有名聲,但在下議院的發言卻被廣泛認為死氣沉沉和缺乏激情。約翰遜後來承認,那些演講是“垃圾”。作為議員第一個四年任期內,他參加了下議院的一半以上的投票,在大多數情況下,他支援保守黨立場。在這段時間裡,只反對過本黨5次,當時他採取比黨內主流更自由的態度。他投票支援政府計劃加入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動,並於2003年4月訪問了巴格達。2004年8月,約翰遜對他的決定感到遺憾,他支援對時任首相布萊爾在入侵伊拉克的作用發起調查。2006年12月,他把入侵描述為“巨大的錯誤和不幸事件”。2004年8月,約翰遜支援對首相布萊爾實施彈劾程式,但是彈劾運動很快就失敗了。
2001年,威廉·黑格辭任保守黨領袖,約翰遜引導《旁觀者》支援唯一的親歐派候選人、前財政大臣肯尼斯·克拉克。約翰遜認為克拉克是唯一能帶領保守黨贏得大選的候選人,但最終伊恩·鄧肯·史密斯當選,由此與鄧肯·史密斯關係緊張。他主導《旁觀者》對史密斯大力批評。史密斯在2003年11月被罷免,邁克爾·霍華德取而代之。霍華德認為約翰遜是最受歡迎的保守黨政客和民選官員,任命他為保守黨副主席,負責監督黨的競選活動。在2004年5月的影子內閣改組中,霍華德又任命約翰遜兼任影子藝術副大臣一職。
2004年11月,英國小報透露,自2000年以來,約翰遜一直與《旁觀者》的專欄作家彼得羅納·懷亞特曖昧關係,導致後者兩次流產。約翰遜最初回應為“胡說八道”。在指控被證實之後,霍華德因約翰遜公開地撒謊,要求他辭去黨副主席和影子藝術副大臣的職務,遭到約翰遜拒絕,霍華德直接開除了他。這件事被《旁觀者》的戲劇評論家託比·揚和勞埃德·埃文斯改編為戲劇《誰是爸爸?》。2005年7月,這部劇在伊斯靈頓的國王劇院首演,對約翰遜造成心理創傷。後來(2006年4月),《世界新聞報》指控約翰遜與記者安娜·法扎克利有婚外情,法扎克利和約翰遜都拒絕評論,前者失業後,很快就被約翰遜僱用。
2005年,約翰遜連任國會議員。在工黨贏得勝利後,霍華德辭任保守黨領袖,而約翰遜支援戴維·卡梅倫作為他的繼任者。卡梅倫成功當選後,約翰遜加入影子內閣,被任命他為影子高等教育副大臣。2006年,約翰遜競選愛丁堡大學校監,但最終以第三名敗選,輸給國會議員馬克·巴拉德。
同年,《旁觀者》的新執行長安德魯·尼爾解僱了作為兼職記者的約翰遜。隨著收入減少,約翰遜說服《每日電訊報》將自己的工資從20萬英鎊提高到25萬英鎊,平均每個專欄5000英鎊,每篇專欄文章的寫作大約花去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他策劃了老虎聲像出版公司的通俗歷史電視節目《羅馬的夢想》;該節目在2006年1月播出,同名書在2月出版。透過他自己的製作公司,他推出了續集《羅馬之後》,內容為早期伊斯蘭曆史。這些活動使他在2007年賺取54萬英鎊,成為英國國會收入第三高的議員。
2007年11月,希拉里·克林頓第一次總統競選期間,約翰遜在為《每日電訊報》撰寫的一篇文章中稱之為“精神病院的虐待護士”。2008年8月,他打破官方不對外國選舉表態的傳統,公開認可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
2008年,在卡梅倫的支援下,約翰遜在大倫敦市長選舉中擊敗肯·利文斯通成為大倫敦市長。他因此贏得了全英國最大的直選職位,而辭去國會議員職務。在倫敦市長競選期間,約翰遜向自民黨候選人布賴恩·帕迪克表示,他不確定如何依靠市長每年14萬英鎊的工資過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表示在市長任內同時繼續在《每日電訊報》專欄的筆耕,從而每年賺取25萬英鎊。他的團隊認為這會引起爭議,並承諾捐贈其《每日電訊報》薪酬的五分之一給慈善事業為學生提供助學金。約翰遜對此很惱怒,最終沒有捐出那五分之一。當他做客BBC的《HARD談》節目被問及《每日電訊報》薪酬時,爆發了爭論,他把25萬英鎊稱為“雞飼料”而被廣泛譴責,因為這大約是英國工人平均年工資的10倍。
作為市長,約翰遜支援倫敦的金融寡頭,譴責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他所看到的“銀行家受抨擊”的現象,譴責2011年出現的反資本主義的佔領倫敦運動。他花了很多時間與那些參與金融服務的人交往,並批評政府對高收入者的50%稅率。他組織富人慈善捐款,捐贈給市長基金,最初宣佈將籌集1億英鎊,最後只籌到了150萬英鎊。他還保留了在英國媒體廣泛的人脈,幫助新聞媒體對其市政廳正面報道。
2012年,約翰遜成功連任倫敦市長。
2013年7月,約翰遜出席了在倫敦舉行的世界伊斯蘭經濟論壇,在那裡他與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阿都拉薩一起回答問題。他開玩笑說,馬來西亞婦女上大學是為了找丈夫,這得罪了一些女性與會者
2015年英國大選,約翰遜當選國會議員,重返國會,隨後卸任市長。人們猜測他返回下議院是想取代卡梅倫的首相和保守黨領袖之位。當選議員後,約翰遜在脫歐公投中支援脫離歐洲聯盟,併成為脫離派的領袖人物之一,成為媒體關注的中心。
約翰遜為了宣傳脫歐主張,不惜與曾經的好哥們、時任首相卡梅倫翻臉。公投後卡梅倫下臺,他原本被外界看好競爭首相之位,卻在關鍵時刻遭到“脫歐派”另一員大將戈夫背叛,而黯然退場。當時的內政大臣特雷莎·梅當上首相後,力邀約翰遜入閣,出任外交大臣。他在外交大臣任上也常常是口不擇言、語出驚人。
2018年7月,因為不滿特雷莎·梅脫歐協議內容,約翰遜辭去外交大臣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