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德居士

    當然還有古時的為官則貴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因此梁山上包括宋江在內的許多頭目,在思想上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被朝廷詔安的,因為他們之前只是被逼落草為寇的,最終不是他們的本意。北宋朝廷也深知宋江等人的想法,因此只要許諾給他們一官半職,他們定會為朝廷賣命的。

  • 2 # 夢修者

    其實《水:許傳》已不能用農民起義來定義,整部書兩個字”忠義“貫穿全文,從煞星李逵到臨死都沒怪罪宋江,”死後要做哥哥的小鬼”這一表白就是對忠義兩字淋漓盡致的詮釋,燕青何嘗不是?被主人誤解責罵,但主人有難依然義無返顧地去營救……。宋江不是農民起義領袖,是個忠義的投機者。但他同時也有普通華人畏懼權威的天性,對身居高位的高俅蔡京有天然崇敬和畏懼,這是倒致梁山好漢悲慘的一個重要原因,已至自已被害後,不思報復反毒死自已的死黨李逵,這既是人性也是天性。但梁山好還是有看穿政治航髒的達人,燕青,李俊、童氏兄弟、還有武松,最慘的是林沖,立大功的生病該享受期庭的供養,卻留在六和寺由獨臂武松照顧,令人唏噓不已。水:許除了忠義,還有血性,但這種血性在法制社會的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

  • 3 # 影視體壇

    考慮事情周全,做事有先後,我感覺作為一個人首先要能頂天立地,活得實實在在有意義,有骨氣。面對邪惡現象要敢於制止。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下九州。這就是一種豪爽。有正義之感,有責任心。

    水滸中的人物講義氣,兄弟義氣濃厚,這並不是錯,為兄弟要兩肋插刀,要出一口氣。殺人固然有錯,但我們要從中吸收精華!我們要學會為朋友著想,心中有天地,心中有他人。

  • 4 # 愛影視看經典

    《水滸傳》可以從領導力方面進行探究,先說說梁山的三位領導。

    水泊梁山的第一位寨主是王倫,人稱“白衣秀士”。手下有杜遷、宋萬、朱貴三人,聚集著七八百個小嘍囉。後來林沖因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在那裡又火燒了草料場,殺死陸遷等三人,在柴進的幫助下上了梁山。林沖的到來令王倫十分的不快,他自己是個不及第的秀才,並沒有什麼本事。而且王倫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嫉賢妒能,根本容不得比他強的人。當晁蓋等人來投靠,就給了他們一些銀兩想打發他們下山,林沖看不慣王倫的行為,火併了他,王倫時代結束!

    水泊梁山的第二位寨主是晁蓋,人稱“托塔天王”。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推舉晁蓋為梁山寨主。梁山好漢大鬧江州之後,宋江、戴宗、李逵上了梁山,梁山的實力更強大了。後來宋江率軍三打祝家莊、攻打高唐州、大破連環馬,又有許多好漢上了梁山,宋江的功勞很大。這時宋江的勢力威望已經遠遠超過晁蓋,晁蓋本人也能感覺到。為了樹立威望,他決定親自帶兵剿滅曾頭市。誰知他中箭身亡。晁蓋時代結束了!

    水泊梁山的第三位寨主是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宋公明”。宋江當了寨主之後,梁山元夜鬧東京、兩贏童貫、三敗高太尉之後,接受了招安。

    論三位的領導力,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無法容下有才之人,不具有領導者的氣魄和胸懷。晁蓋作為領導者,卻怕下屬搶了功勞,最終自己冒險,也是一個失敗的領導者。

    宋江有勇有謀,步步為營,實現了招安的目標。按道理說宋江算成功了,可惜他看不清形勢,帶兄弟們走上了不歸路。缺少遠見和對未來風險的預判,也不是好領導。

    高俅的領導力要比三者要強,招安宋江後,讓宋江對付田虎等賊寇,削弱他們彼此的實力。拋開人品不談,從一個只會踢球的落魄少年到位高權重的大臣,有計劃有執行力,高瞻遠矚,高俅具有一個出色領導者的品質。

  • 5 # 淨心修道

    而情節作為文學作品,表現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中活動產物,並有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和矛盾衝突組成,而這種衝突,又是現實生活的矛盾鬥爭,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反映。

    可從水滸中去看,這一藝術反映顛覆了人性好歹,顛覆社會的人倫良知;顛覆了應有法律程式。過分的渲染了所謂英雄好漢的無奈之舉,過分渲染愚忠愚義,正統思想;過分渲染所謂被逼無奈殺人放的正義之舉。靜思細論,不失過激偏頗之處,不可一概恭維,從今天而看之,當有不合現實之處,為多人所詬病。

    作為一部古典文言向白話過渡之作,文學語言還有不甚完美之處。我各人還是偏愛三國的文學語言,讀之朗朗上口,簡捷明快,文意不深而有氣勢充沛。一家之言,實乃班門弄斧,不到之處,誠希交流探討!

  • 6 # 龍哥聊影視2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無論在故事情節還是文學語言方面,都不失可取之處,在中國文學都佔有一席之位。它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且對種知識的深度也有所要求,可稱得上是一部百科全書。

  • 7 # 使用者王者孝

    封建的思想侷限性是應當深究的方面。

    《水滸傳》是封建時代寫成的書,自然不可避免地要有的歷史侷限和階級侷限,主要是透過書中所歌頌的那些人物共同存在的思想觀點反映出來的。這些共同的思想觀點,正是使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不可避免陷於失敗的原因之一。

    封建正統觀念和忠君思想,是《水滸傳》英雄們之中相當普遍存在的思想。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非常矛盾的現象。本來粱山的英雄們天天都在痛恨、痛罵朝廷官府裡的那些讒臣奸賊,貪官汙吏。經常都在和官軍作戰,並且一次一次地打敗他們。換句話說,就是梁山英雄們每天都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勢力。但是梁山的許多英雄又的確屢次提起“忠君”、“報國”之類的話。宋江和一些歸順的朝廷命官、豪強地主們說這類話,不足為奇。奇怪是貧苦漁民出身,自稱“英雄不會讀詩書”、“不怕官司不怕天”的阮家弟兄們也唱這樣的歌:

    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這是阮小五唱的。還有阮小七唱的:

    老爺生長石碣村,稟性生來要殺人。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他們只知道“官逼民反”,不知道是“君逼民反”,不知道官和君之間串通,互相勾結的真相,不知道官吏之所以敢於作威作福,正是皇帝給了他們許多剝削和壓迫人民的權利,皇帝就是貪官汙吏的保護傘並且給他們下了許多剝削和鎮壓老百姓的命令,當然更不知道君和官都是代表封建地主階級來鎮壓老百姓的封建統治集團,因此他們對封建皇帝抱著不同程度上的幻想。

    忠君思想之所以在起義軍中存在,一方面因為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宣揚君王之“受命於天”,宣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宣揚“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些思想對人民的毒害很深。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思想所以能夠長久和普遍流傳,還因為農民生產規模的狹小和分散,限制了他們的思想和眼界,因此,他們對於社會歷史的瞭解,輕常常帶有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難以克服的片面,在政治上就難免被剝削階級思想矇蔽和欺騙。毛澤東指出:“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已陷於永遠的窮苦。”毛澤東的話深刻地指出了農民個體分散的小生產經濟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之間存在的必然的內在聯絡。在沒有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新的意識形態之前,這種君主專制制度和忠君思想總是盤後在人的頭腦中,相當根深蒂固。梁山泊英雄好漢們的頭腦裡也不能根本擺脫這種思想的束縛。正因為如此,宋江所宣揚的那一條招安路線就有了相當廣泛的基礎。在百回本裡,雖然季逵、魯智深、武松等人都反對招安,林沖也懷疑朝廷招安詔書“必寓哄瞞言語”,也無法改變大多人擁護宋江招安路線的局面。魯迅先生說:“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一一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 8 # 影片製作技巧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封建的思想侷限性是應當深究的方面。

    《水滸傳》是封建時代寫成的書,自然不可避免地要有的歷史侷限和階級侷限,主要是透過書中所歌頌的那些人物共同存在的思想觀點反映出來的。這些共同的思想觀點,正是使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不可避免陷於失敗的原因之一。

    封建正統觀念和忠君思想,是《水滸傳》英雄們之中相當普遍存在的思想。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非常矛盾的現象。本來粱山的英雄們天天都在痛恨、痛罵朝廷官府裡的那些讒臣奸賊,貪官汙吏。經常都在和官軍作戰,並且一次一次地打敗他們。換句話說,就是梁山英雄們每天都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勢力。但是梁山的許多英雄又的確屢次提起“忠君”、“報國”之類的話。宋江和一些歸順的朝廷命官、豪強地主們說這類話,不足為奇。奇怪是貧苦漁民出身,自稱“英雄不會讀詩書”、“不怕官司不怕天”的阮家弟兄們也唱這樣的歌:

    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這是阮小五唱的。還有阮小七唱的:

    老爺生長石碣村,稟性生來要殺人。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他們只知道“官逼民反”,不知道是“君逼民反”,不知道官和君之間串通,互相勾結的真相,不知道官吏之所以敢於作威作福,正是皇帝給了他們許多剝削和壓迫人民的權利,皇帝就是貪官汙吏的保護傘並且給他們下了許多剝削和鎮壓老百姓的命令,當然更不知道君和官都是代表封建地主階級來鎮壓老百姓的封建統治集團,因此他們對封建皇帝抱著不同程度上的幻想

    《水滸傳》可以從領導力方面進行探究,先說說梁山的三位領導。

    水泊梁山的第一位寨主是王倫,人稱“白衣秀士”。手下有杜遷、宋萬、朱貴三人,聚集著七八百個小嘍囉。後來林沖因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在那裡又火燒了草料場,殺死陸遷等三人,在柴進的幫助下上了梁山。林沖的到來令王倫十分的不快,他自己是個不及第的秀才,並沒有什麼本事。而且王倫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嫉賢妒能,根本容不得比他強的人。當晁蓋等人來投靠,就給了他們一些銀兩想打發他們下山,林沖看不慣王倫的行為,火併了他,王倫時代結束!

    水泊梁山的第二位寨主是晁蓋,人稱“托塔天王”。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推舉晁蓋為梁山寨主。梁山好漢大鬧江州之後,宋江、戴宗、李逵上了梁山,梁山的實力更強大了。後來宋江率軍三打祝家莊、攻打高唐州、大破連環馬,又有許多好漢上了梁山,宋江的功勞很大。這時宋江的勢力威望已經遠遠超過晁蓋,晁蓋本人也能感覺到。為了樹立威望,他決定親自帶兵剿滅曾頭市。誰知他中箭身亡。晁蓋時代結束了!

    水泊梁山的第三位寨主是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宋公明”。宋江當了寨主之後,梁山元夜鬧東京、兩贏童貫、三敗高太尉之後,接受了招安。

    論三位的領導力,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無法容下有才之人,不具有領導者的氣魄和胸懷。晁蓋作為領導者,卻怕下屬搶了功勞,最終自己冒險,也是一個失敗的領導者。

    宋江有勇有謀,步步為營,實現了招安的目標。按道理說宋江算成功了,可惜他看不清形勢,帶兄弟們走上了不歸路。缺少遠見和對未來風險的預判,也不是好領導。

    高俅的領導力要比三者要強,招安宋江後,讓宋江對付田虎等賊寇,削弱他們彼此的實力。拋開人品不談,從一個只會踢球的落魄少年到位高權重的大臣,有計劃有執行力,高瞻遠矚,高俅具有一個出色領導者的品質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雲爺說劇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水滸傳》文學寫作方面的藝術成就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畫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於組織生動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透過矛盾衝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來展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夠抓住並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注意寫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複雜性《水滸傳》主要表現在寫正面人物卻敢於寫他們的缺點和弱點,但仍然不妨礙寫出讓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體的藝術表現形式上,渲染、烘托、對比等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更突現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現的獨特的藝術成就和特色。 “《水滸》人物描寫的又一特點便是關於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作者絕不下按語”

    金聖嘆評《水滸傳》的基本美學原則是“三境”說。他在《貫華堂批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序一》中說: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聖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國的山水畫有一個類別就是寫意的,在《水滸傳》也運了中國這一傳統的文藝美學原則來描寫人物,重形似而不拘於形似,達到了神似。“以形寫神”,所以能使人物“傳神”、“逼真”,達到“化境”。 在第九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金聖嘆評施耐庵對雪景的描寫是“龍眠白描,庶凡有此”,“龍眠”指北宋畫家李公麟。白描是繪畫中一種樸素自然的藝術表現方法,不作繁瑣的渲染,只用簡單的數筆描繪出物件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寫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異”,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傳神。金聖嘆之前,容與堂本評《水滸傳》曾提出“同而不同處有辨”,認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對比中顯示出來的,既要寫出相同之處,又要寫出不同之處。

    魯達、史進、李逵等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點“粗鹵”, 如魯達粗鹵是性急,史進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鹵是蠻,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靮,阮小七粗鹵是悲憤無處說,焦挺粗鹵是氣質不好。金聖嘆根據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文化教養、思想品質等精確地道出他們粗鹵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人物的不同個性。

    《水滸傳》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 沒有將英雄拔高、神化,認為他們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人。將英雄人物的行為寫得合情合理,給人以真實的感覺,顯得自然可信。 人物形象塑造的“個性化”,即善於透過人物個性化的行為、動作、舉止、處事方式,來表現其性格的特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綠野萍蹤01

    語言服務於情節,情節服務於主題。一部小說,首先是確立主題思想,然後構思故事塑造人物,根據主題、故事、人物來組織語言,安排情節,表達主題。所以,題主所問原本是一個問題,也就是說,無論從哪一個方面探究《水滸傳》,都離不開情節和語言。

    《水滸傳》是一部謎一樣的偉大著作,需要從細讀文字出發,探究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然後抽絲剝繭,探究其思想內涵,揭示其語言、情節背後的隱秘。綠野老道透過對文字的解讀,探究出《水滸傳》鮮為人知的隱秘,發現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深刻的誤讀了。那麼,施耐庵的這部偉大的著作到底有哪些地方被誤讀了呢?本回答將依據其語言情節,簡要揭秘三個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隱秘。

    《水滸傳》的時間跨度有多長?

    現在的通行本普遍採用的是《天都外臣序》本,這個“母本”大約初刊於明萬曆十七年己丑(公元1589年),共一百回,沒有田虎、王慶事。另外採用得比較多的本子,就是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七十一回本(含楔子)。不管採用哪個本子,《水滸傳》的開篇基本上是這樣的: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 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有的本子還有一首回前詞,其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直接點明瞭《水滸傳》的主題“評議前王並后帝”。但是,這首詞在很多本子上都沒有,恐怕也是施耐庵之後的文人加上去的。

    上面提到的這首七律詩,哪種本子都有,從其與後面的文字邏輯來看,應當是原著就有的。但是,不知何故,現在絕大多數通行本刪掉了這首詩。不僅刪掉了這首七律,還刪掉了一大段內容,《水滸傳》的開篇成了這樣: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為了模仿“母本”,有的通行本還煞有介事的把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作為開篇詩,以下便開講誤走妖魔的故事。

    因而,很多讀者甚至專家都認為,《水滸傳》的故事是從宋仁宗朝開講,具體是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

    而且,容與堂本(或天都外臣本)斬掉施耐庵七十回故事,以“徵四寇”完結全篇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宋江被毒死,也就是“水滸傳”故事的終結了。所以,普遍的觀點認為,《水滸傳》故事從公元1058年始,1124年終。

    這個時間段是徹底錯誤的,《水滸傳》故事絕非這六十六年,而是數倍於這個時間。為何?

    上面提到的那首七律詩應當是這部小說的開篇詞,後邊,就是《水滸傳》的正文了:

    話說這八句詩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個名儒,姓邵,諱堯夫,道號康節先生所作;為嘆五代殘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時朝屬梁,暮屬晉,正謂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提罷五代,便立即講到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出世,說他降生於夾馬營中,是天上霹靂大仙下凡。

    因而,《水滸傳》的故事應當從五代十國開始。

    在“楔子”故事中,洪太尉+朱武,隱喻的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朱洪武)。也就是說,《水滸傳》的故事終結於明朝開國之初。從書中的情節來分析,其中還涉及到南宋、元朝等相關資訊。

    因而,《水滸傳》故事橫跨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初,前後約440年(趙匡胤出生927年-大明建立1368年)。

    正是由於刪掉了一大段文字和情節,《水滸傳》的時間的開篇時間被嚴重縮水。也因為“狗尾草續貂”,也將“水滸傳”的故事定格在了宣和六年。這一刪一補,以及對文字的誤讀,將《水滸傳》的故事空間壓縮了三百八十餘年。

    由此可見,文字語言與情節對一部書主題的影響有多大。

    《水滸傳》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同樣是因為刪掉前面一大段文字,去掉了所謂的“封建迷信”部分,很多讀者沒能讀到趙匡胤“霹靂大仙”、宋仁宗“赤腳大仙”下界這樣的情節,《水滸傳》的主題便被遮蔽了。

    續書陸續增補了宋江招安、徵方臘、滅遼、以及田虎、王慶的故事,更是走到了《水滸傳》主題的反面。讓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成了宣揚投降的反面教材。

    上文提到的,很多通行本所採用的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也應當是續書作者所增補。這是為後來美化宋徽宗,徹底反轉《水滸傳》服務的。換了一首詩,主題便被反轉,也是文字語言的力量所在。

    施耐庵寫趙匡胤是道家雷部霹靂大仙下凡,講的是一段從五代到北宋建國曆史。作者透過邵雍的詩和陳摶老祖興奮得從驢背上滾下來這兩個人物和細節,表達了自己對結束五代戰亂,天下歸於太平盛世的讚譽。這是《水滸傳》大主題“替天行道”的第一次暗點題,是整部書的主題暗示。

    宋仁宗是赤腳大仙,他不是雷部體制內神仙,乃是道家散仙。因而,宋仁宗不願意下凡當皇帝而整夜啼哭。上界得知這個情況後,便派太白金星下凡,在嬰兒時的宋仁宗耳畔承諾,派文曲星包拯和武曲星狄青下凡輔佐。施耐庵這樣寫,大有寓意。

    因為赤腳大仙是散仙,道家“高層”便不再出手幫助這個體制外的散仙。所以,便由玉皇大帝系列的神仙來輔佐。這等於就是“失道”了。所以,在宋仁宗這朝,妖魔被放了出來。放出妖魔的是道家的張天師,一百零八個妖魔也是道家紫府鎮鎖的。這層隱喻,講的就是玉皇大帝系列的神仙管理不好下界,妖魔出籠,朝政失道。因而,道家最高階神便點化宋江,要求他“替天行道”。按照“替天行道”第一人趙匡胤下界故事的文字邏輯,施耐庵的“替天行道”的本質就是反皇帝的。

    宋仁宗之前的宋真宗,是北宋“崇道”第一次高潮的掀起者,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禪,並且把趙公元帥立為趙氏的始祖。這次弘道,與趙匡胤雷部正道並不一樣,是假借天降符書,按照天書所示,舉行盛大的封禪儀式。所以,施耐庵說宋仁宗脫離了道家正統,改投玉皇派系,這才引來了太白金星。

    宋徽宗則更是把自己封為上帝之子,給玉帝上尊號,自己把自己封為道君皇帝。因而,九天玄女在宋徽宗朝下界,找到道家正宗門派紫薇大帝天罡院的魔頭,試圖“還道”。

    施耐庵透過一系列文字(語言)、情節、人物,在書中強烈的表達了反皇帝主題。宋江在梁山之上,不斷髮動戰爭,鋒芒直抵皇宮內院,甚至以打破青州府,殺死宋徽宗國舅慕容知府,來表達自己反皇帝的主題思想。

    《徵四寇》的文字(語言)粗俗不堪,情節牽強且邏輯混亂。更為主要的是,顛覆了施耐庵反皇帝的主題,把“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歪曲成了為宋徽宗行道,保宋徽宗的皇位。宋徽宗由一個“失道”壞皇帝,被化妝成體恤下情,不屑奸佞的好皇帝。

    《水滸傳》“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從江湖或者社會底層奔上梁山的好漢,幾乎都有“妖魔—還道—行道”的三段式歷程,比如《水滸傳》頭號主角宋江,便是道家紫府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的“天魁星”,可謂“魔頭”。

    宋仁宗嘉佑三年放出妖魔,經過六十二年之後,宋江開始遠播江湖名聲,聚集“妖魔”。但是,此人原本是鄆城縣的押司,因為私放劫取了生辰綱的晁天王而不得已殺了閻婆惜。之後,宋江便亡命江湖,直到潯陽樓題寫反詩而差點送命。梁山好漢仗義鬧江州,劫了法場救出宋江。

    幾經曲折,宋江從一個“自幼曾攻經史”,試圖走仕途經濟的黑三郎變成了梁山草寇。但是,因為在九天玄女的點化下“還道”,便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來引領梁山走招安之路。

    武松與宋江的經歷大致相同,也是殺人之後無處躲藏,被逼無奈之下上了二龍山。但是,武二郎似乎比宋江覺悟得更早,《水滸傳》中,武松第一個提出了招安願望。

    續書不顧施耐庵文字和情節,斬掉《水滸傳》七十回之後的故事,便迫不及待的反轉原主題思想,把“替天行道”悄然改成了“替天子行道”。所以,無中生有的弄出了“菊花之會”。梁山大聚不久,宋江舉行“菊花之會”,寫了一首《滿江紅》詞,並讓鐵叫子樂和誦唱。當樂和演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武松便第一個跳出來叫道:

    今日也要招安, 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武松是第一個提出招安之人,而且,就在武松瞎嚷嚷之前,梁山大聚義時,也與所有好漢一起,跟著宋江一起對天盟誓,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因為拙劣的文字(語言)與拙劣的情節,也將武松寫成了一個出爾反爾的小人。武松願意招安,對天發誓要與宋江生生世世做兄弟,跟隨公明哥哥替天行道,卻被續書如此作踐,打虎英雄頓時被黑成背信棄義的小人。

    梁山所有的人都贊同招安,都對天盟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因為續書的惡意反轉,《水滸傳》的陰謀論層出不窮。所謂梁山好漢都受了宋江的矇騙,晁蓋、林沖等好漢反對招安。《徵四寇》真的好厲害,把施耐庵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竟然贏得了幾百年的喝彩!

    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中隱伏了梁山好漢最後參加抗金、保家衛國的故事,在魯達變成魯智深的過程中,便隱寫了北宋的一段亡國秘史——宋金海上之盟的簽訂。這絕對是一次導致靖康之亂的恥辱外交。北宋與金國相約夾擊遼國,打破了澶淵之盟以來的和平局面,打掉了賴以為屏障的遼國盟友,引狼入室,導致北宋在一年多之後滅亡。

    北宋滅亡,在《水滸傳》的故事中早有隱喻。宋江在九天玄女廟提前見證了靖康之難,“二龍相戲”、“二龍戲水”寓意宋徽宗、宋欽宗在靖康元年的帝爭,以及父子二人“坐井觀天”的悲慘結局。

    在靖康之難前,梁山好漢仍然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事蹟。這個伏筆,就在青面獸楊志的故事中。汴京城賣刀之前,楊志道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 也與祖宗爭口氣。”

    楊志的人生目標,與宋江“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梁山綱領高度一致。宋江也曾在武松提出招安後,勸說他憑本事去邊庭一刀一槍博出功名。史料《三朝北盟會編》、《梁溪集》(李綱)中,都記載了招安巨寇楊志的抗金事蹟。對照《水滸傳》伏筆,這應當就是梁山好漢的故事來源。

    這就是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以及他們所追尋的人生目標。《水滸傳》中,蕩平金華人控制的曾頭市,卻可視為梁山好漢抗金的前哨戰和重大伏筆。

    《水滸傳》寄託了施耐庵的家國情懷

    首先,施耐庵透過晁宋關係,表達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傾向。晁蓋綽號托塔天王,這是佛門毗沙門天王,也即北方多聞天王,是佛門四大護法之一。宋江則是道家天罡院的天魁星,一佛一道,兩人是梁山最鐵血的心腹兄弟。在宋江報信和晁天王顯聖時,兩人都以“兄弟是心腹兄弟”來相互搭救。

    晁蓋所居東溪村,是道家最高護法靈官所庇佑。而宋江的家中卻供著三世佛,佛門也保護著這個道家魔頭。

    這樣的資訊在書中不止一處,很多梁山好漢都與佛門緣分很深。這是佛道合一思想在文字中的明確呈現,施耐庵的宗教傾向表露無疑。但是,因為續書的歪曲和反轉,很多讀者無中生有的製造了“晁宋矛盾”,說晁蓋反對宋江招安,因而遺言阻止宋江做寨主。持此觀點者,不妨讀一讀《水滸傳》中呼延灼大擺連環馬這幾回書,看看晁蓋究竟是支援招安,還是反對招安。

    前文曾經講到,語言、情節是為主題服務的,罔顧語言情節,便會得出荒唐的結論。

    洪太尉誤走妖魔後,梁山聚義的故事便緊接著展開。頭一個出場的梁山好漢便是九紋龍史進,“九紋龍”寓意北宋經歷了九代皇帝。同樣,南宋王朝也是歷九君而滅亡。所以說,施耐庵《水滸傳》故事的大線索就是一部宋朝興亡史。

    與“九紋龍”相對應的綽號便是“宋三郎”、“孝義黑三郎”。這兩個綽號隱喻的是宋徽宗以第三繼承人身份做了皇帝,而南宋末帝則是宋度宗的第三個兒子。兩代亡國之君都與“水”有關,一個是坐井觀天,另一個則是蹈海身亡。

    宋江的身上還不止這些帝王資訊,其“出籍”則更是深刻的隱含了宋朝的幾個亡國之君沒有進入祖陵,都被“出籍”了。

    上文講到,《水滸傳》故事橫跨四百餘年,同時,涉及到五代、北宋、南宋、元、明五個朝代(宋朝算一個就是四個)。寫元朝的資訊有很多,此處僅舉一例,那就是書中的梁山好漢最喜歡吃牛肉。

    有專家認為,這是施耐庵不懂文化的亂寫。有的專家則認為,《水滸傳》是蒙古人寫的,不知道牛的作用。更有搞笑的觀點說,吃牛肉就是梁山好漢的反抗精神。這三種觀點都是不對的,北宋王朝規定,凡是殺牛一頭者,不論何種緣故,首先判徒刑五年。

    持梁山好漢反抗精神說者,難道就忘了大行其道的“農民起義”說嗎?梁山好漢殺牛,便是農民的自殺,反抗給誰看呢?是以死示威嗎?

    其實,施耐庵反覆寫吃牛肉的事,是其反元思想的隱寫。金國入侵,元朝入主,都屬於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文明的佔領。因而,必然對中原農耕文明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個朝代都不好,難道皇帝會好嗎?誰又說《水滸傳》不反皇帝呢?

    施耐庵深刻的思想寓意總是被誤讀,其中還包括誤走妖魔這回事。洪信到了龍虎山,最先遇到的就是少華山的陳達(跳澗虎)、楊春(白花蛇),而他本人與朱武合併,就是“朱洪武”。

    北宋亡於黨爭,黨爭始於神宗朝。施耐庵借嘉佑三年發軔的熙寧變法,以死去六年的慶曆新政主持者范仲淹,對抗後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守舊派文彥博來隱寫北宋的黨爭。因而,道家放出妖魔,等於北宋王朝由此轉折,開始了由興盛到滅亡的歷史。

    大明王朝實亡於萬曆,這是史家比較一致的意見。這朝皇帝也經歷了新政,也因為新政而將明王朝的黨爭推向了高潮。

    神奇的是,萬曆廟號神宗,與宋神宗一樣,都是他們那個朝代倒數第四個皇帝。

    更為神奇的是,北宋亡於女真,大明則被女真的另一部所取代。

    施耐庵以朱洪武暗諷大明王朝,借古喻今,表達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水滸傳》的字裡行間都包含著深刻的隱喻,每一個情節,每一段故事都是大有寓意的。本回答從這三個大的方面進行深究和簡要的探析,也是希望糾正《徵四寇》反轉《水滸傳》所帶來的誤讀。施耐庵構思精奇,語言巧妙,情節細膩,構建了一個宏大的主題,誤讀和曲解都是一種文化資源的極大浪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史官真的能夠在當朝秉筆直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