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漢武帝時期,李廣、霍去病都是打匈奴的名將,但是世人對兩人評價是怎樣的?

    首先來談談李廣。李廣的身世並不是貴族,但也不是普通的平民,史記中提到:廣家世世受射。也就是說李廣從小就開始學習騎射本領,可想而知,李廣本身就會依靠這一點來進行更猛的進攻。因此從他第一次戰鬥就“用善騎射,當上官。

    李廣射箭是非常厲害的,到了上郡,守護邊疆,射箭要比匈奴還要厲害得多。匈奴民族的射箭是眾所周知的厲害,但是李廣的射技更在其之上,從而有更多的可能獲勝。李廣射箭是他的長處,而短處同樣是由於李廣出生不是貴族,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他讀兵書,因此李廣只能帶領一些小部隊800人就是一個上限了。

    如果讓李廣帶更多的兵,他是無法指揮好的。為什麼呢?史記中拿他和程不識作比較,李廣帶兵不談規則,寬容對人,當然,這對於一個人是很不錯,但是要統領百萬大軍當然不行,沒有一點規則制度,士兵們全都亂了,還談什麼打仗,未打先敗。正是程不識說的,如果匈奴突然來攻,那麼士兵們連起都起不來就死了。這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李廣的作戰特點:每場勝仗都是先鋒,率領一個小隊士兵,勇猛對戰三四千的匈奴兵,絲毫不畏懼,成功攻下。不然的話就是李廣損失兵多,獨自一人逃跑,這點使李廣作戰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正面交戰!

    如果兵少,打不過就敗,之後自己想法逃脫,打得過,就是大勝,獲得非常高的成就。有人這樣描述他“李廣五次討伐匈奴,他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大敗虧輸,根本沒有表現出飛將軍的風采”說明李廣在戰略方面是有明顯的缺陷的。最後李廣當偏將軍,就由於路不熟,迷路,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才羞恥自殺。

    從上述打仗風格已經看出,李廣的團隊貢獻並不大,只是勇猛。如果我是皇帝只考慮這方面會給他安排個先鋒就可以了。但是他又非常得民心,使得士兵信服他,他治理過得郡也都安穩,沒出大亂子。這樣他就可以做一個戍守邊疆的郡長,加上先鋒,行軍打仗時李廣更擅長個人行動,而且內心忠厚,給他兩三個郡加上軍馬讓他自己管理是最好的選擇。但由於李廣個人沒有決策力,性格不適合獨裁,他還需要有人在旁邊指點,李廣僅僅供其利用。

    霍去病也有他獨特的打仗方案,霍去病同樣也是貴族,是衛青的外甥,18歲就做了將軍,由於他為人就勇猛,所以總是一馬當先,斬下敵方主將首領。霍去病參戰喜歡從側翼夾擊,趁其不備直衝敵方軍營。比李廣更懂戰爭,但個人實力顯然不如他。

    和衛青比起來,霍去病多了一點少年的剛勇,衛青打仗比較謹慎,霍去病則是比較拼命,當然,霍去病也有自己的智謀,但是他目的就是直奔軍營,殺對方高官。對方主要官員謀士一死,軍團就亂了,只要沒有什麼大的失誤,那麼這場戰爭就一定贏了。

    霍去病由於年紀和出身的原因,導致他的戰術風格是直擊敵方軍營,因此每次都能殺死敵方的官員。這也導致霍去病的官最大。他同樣也是皇親國戚,我會用一個大侯王管住他,之後打仗時聽衛青安排就好。他只是功勞更大,但並不是真正主導戰爭之人,所以他並沒有衛青重要,因為沒有他仗一樣還是可以打,他只是個人更勇,懂的兵法更多。因此,只封侯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封到最高功臣的獎勵,並且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司馬遷由於個人因素,對漢武帝極其恨,因而就更加欽佩像李廣這樣的貧民英雄,所以在讀李廣列傳時,我們不僅感受到李廣的打仗實力強,而且也可以對李廣的人格表示讚賞。李廣本紀絕大多數都從中傳揚出一種正面能量,讓人敬畏。

    而霍去病由於身份是皇親國戚,所以司馬遷有點討厭或者說是恨,但是霍去病的每場戰爭都是那麼漂亮,所以說司馬遷同樣也是把應該有的戰爭展現出來。但是缺少了個人的人格。他們既然可以讓全軍信服自然也有自己的長處,但是司馬遷沒有寫,因為他恨霍去病的皇親勢力,司馬遷的身世影響了他的寫作。

    我認為司馬遷對於他們兩人態度的不同除了司馬遷被漢武帝折磨,還有一種理念。司馬遷看李廣,一直愛民,這就使司馬遷覺得是一個好將領。他不是太懂軍事,不一定知道太寬鬆的治軍的劣處,所以他把這個當作好的方面來寫了,把他的不足處無意間描寫出來,因此這還是可以理解,但其實他是非常佩服李廣的。

    另外一點是因為李廣和自己很像,他認為他們二人是同樣的慘,同樣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生活得快樂。所以他與李廣有一層同病相憐的感覺,所以才會這樣,寫李廣寫得非常認真,有很多細節。

    對於霍去病,司馬遷也沒有太大偏見。畢竟他個人的確非常出色。而且司馬遷在寫霍去病之死中的傷感是非常明顯的,原文這樣說:“去病自四年軍後三歲,元狩六年薨。上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陣)自長安至茂陵,為冢像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但從結果上看,霍去病不可能說打仗沒有什麼特點,但司馬遷沒有寫,只能說他會更愛李廣,而客觀描述了霍去病。雖然司馬遷由於各方面不太喜歡霍去病,但是他只是放大了他的不足處,並沒有掩蓋他們功績,司馬遷並沒有破壞歷史。

    李廣、霍去病,兩人為漢朝打匈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每人有自己的特色,從而帶來了巨大的差異,但人人都是值得佩服的!這樣看,李廣個人實力最強,但對團隊貢獻最弱;霍去病入敵最深,每次都擊殺敵軍主將,從而引導戰鬥勝利。

  • 2 # 月下讀書

    飛將軍李廣--迷路,那是不可能的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唐-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

    最早知道飛將軍李廣是透過這首詩,當時對於李廣將軍的神箭無比崇拜,後來看水滸傳,花榮外號“小李廣”,更是五體投地了。李廣出身名門,先祖是大名鼎鼎的李信,李廣作戰英勇,尤善騎射,參與和匈奴的戰爭大大小小近百次,可惜一生沒能封侯,上天彷彿一隻在捉弄這位飛將軍。

    年少成名

    李廣第一次參加作戰就因為十分英勇,深入地陣,斬首甚多,被封為漢中郎,可惜漢文帝時期一休養生息為主,所以戰事很少,之後就英雄無用武之地,沉寂下來。

    是非不明

    飛將軍是一個情商不高的人,七國之亂的時候,本來是他大展拳腳的時刻,事實上他也真的做到了,可惜低情商的李廣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叛軍攻勢勇猛,漢景帝的親弟弟梁王首當其衝,形勢危急,可是漢景帝並不想救自己的弟弟,領軍的周亞夫也很默契的制定先不管梁王的戰略,只是派了一隻軍隊去做樣子,可惜帶隊的是李廣,多年沉寂的李廣如同出閘猛虎,一路殺將過去,很快把進攻梁王的軍隊消滅了,也不知道李廣是不是打的太猛昏了頭,他竟然接受了梁王的封賞,接受了梁王給予他的官位,他自己貌似忘記了他是漢景帝的兵,所以戰後回京直接被貶去守邊疆了。本來一次絕好的封侯機會,自己作死丟了。

    風中凌亂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一生征戰,本該李廣的機會來了,可惜李將軍在大戰中迷路了,迷路了,迷路了,我的天,最後憂鬱自刎了,一生都沒能封侯,好運每一次都躲這他走開了。

    封狼居胥--霍去病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少年行四首》王維  

    李將軍是因詩而聞其名,所以為霍將軍也找了一首。霍去病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是其母衛少兒與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孺不敢承認與衛少兒私通,早早跑了,不管他們母子,好在霍去病有長輩護蔭。

    英雄少年

    17歲的霍去病就跟隨衛青出征匈奴,衛青只是為了鍛鍊他,只是給了他800人讓他帶領,可是霍去病,可是他不是李廣不會迷路而且直奔匈奴腹地,遇上一隊匈奴人馬,初生牛犢不怕虎,霍去病迎面就直接開幹,殺了兩千多人,還有單于的一位祖父級人物。第一戰就如此驍勇,漢武帝立刻就封了他冠軍侯,人比人氣死人,李廣一生沒得到的,霍去病17歲成功拿下。19歲的霍去病更是勇猛,帶領一萬人直接發動閃電戰,在草原上迂迴作戰,殺的匈奴聞風喪膽,還抓獲了單于的老婆兒子,逼得匈奴直接退出祁連山。

    英年早逝

    漢朝有了霍去病,徹底扭轉了對於匈奴作戰的被動性,可惜的是霍去病23歲就病逝了,關於他的評價,用兵如神都不能概括,這樣一位勇猛的少年將軍早早去世實在可惜。他雖然是無敵戰神,但是他在政治上如同李廣一樣,絲毫不懂,衛青當時已經大權在握深受漢武帝忌諱,有一件事,李廣的兒子打傷了衛青,霍去病為了維護舅舅射殺了李廣的兒子,表現的誓死也要和衛青站在一起的樣子,就算他不英年早逝,後來的巫蠱之禍他也躲不過去,勢必要被漢武帝清理。可嘆無敵少年,封狼居胥,英年早逝,如有他在,漢與匈奴恐再無戰事。

  • 3 # 史趣悟讀

    漢.霍去病&李廣

    一、其生

    漢代名悍之將霍去病生於一個傳奇性的家庭。是平陽公主府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所出,其父不敢公開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情,稱霍去病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二、其卒

    公元前117年,風華正茂霍去病二十三歲時過世,陪葬茂陵,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善戰,開疆拓土之功。對其英才早逝的原因,史學界有三種常態說法,一曰病逝;二曰瘟疫;三曰退隱。細細推敲,這三種說法都在漏洞。故霍去病之死也成了難以揭開的史實謎團。

    史書中並未描寫霍去病有任何身體異常,且司馬遷在記錄此事時也頗為“撲朔迷離”,僅用一個“卒”字便使這位大英雄草草收尾,卻用大量筆墨渲染漢武帝替這位將才操辦葬禮的場面。司馬遷其人素來秉持著嚴謹的態度寫歷史,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只能解釋為司馬遷根本不瞭解霍去病的死因。

    一位享譽盛名的年輕將軍去世,而作為史官的司馬遷卻並未聽聞細節,只能解釋為官方隱瞞了其具體的情況。雖然當時輿論流傳霍去病病逝,但司馬遷卻不相信,所以,僅用一個“卒”字表明自己也並不清楚其中細節三、至於瘟疫說,霍去病死在了漠北大戰兩年後,有什麼北方瘟疫能夠在人體內潛伏兩年?若霍去病染上了一種潛伏期長達兩年的瘟疫,跟隨他一同征戰漠北計程車兵必會有人共同染病。然史書中根本沒有霍去病死後士兵大規模死亡的記載。歸隱一說更是無稽之談,純屬後人為其臆想完美的結局。

    在與北方異族征戰後,雙方國力均衰敗不堪,為了修養生息匈奴請求和親,雙方罷鬥。漢朝派遣特使前往匈奴和談,然而匈奴此時卻反悔了,與漢朝撕破臉皮,將使臣軟禁起來,使漢武帝勃然大怒,打算再給匈奴一個教訓。在這一時期,霍去病若退隱,無異於置國家於不顧。

    三、其功與際遇

    史書中給我們透露了一些細節,需要細膩讀者自己去推敲:

    1、漢武帝有意栽培霍去病,同時,打壓衛青的地位。二人是舅甥,但衛青名聲太盛,又身居高位,姐姐是皇后,有極強的人格魅力,廣羅門生。衛青平日做人低調,但避免不了遭漢武帝忌憚。為了制衡衛青,漢武帝開始栽培霍去病上位。霍去病性格十分的“油鹽不進”,對政治不感興趣,對漢武帝毫無威脅。衛青雖不會對自己的外甥起歹心,而衛氏集團自然不會眼見霍去病坐大,他們一定會保住衛青的地位,捍衛衛氏集團的核心利益。

    2、漠北之戰時期,李廣受到挑唆自盡身亡,李家人都覺得是衛青從中作梗,對衛氏集團心生不滿。其子李敢擊傷衛青,衛青事後暫未追究此事。在一年後,霍去病知道此事,十分憤怒,直接將李敢當眾射殺了。在這一年中,發生了什麼秘事呢?原來,丞相李蔡,李廣其弟,因為佔了漢景帝的陵墓土地而被打入大獄,在獄中自殺。一個丞相為什麼會愚蠢到侵佔先皇的安息之所?事過半年霍去病便將李敢當眾格殺,李家在朝廷的勢力土崩瓦解。

    3、衛氏集從中操作,除掉李廣後,逐漸被皇帝冷落的衛氏集團不可能坐視李蔡在朝堂中順風順水,便密謀使李蔡下獄。為了斬草除根,唆使霍去病除掉李敢。既能徹底拔除李家在朝廷中的勢力,又讓霍去病當眾殺人一事在皇帝心中留下陰影,在漢武帝心中難免會對霍去病產生想法,這可謂是一石多鳥。次年,霍去病聯合文武百官請求漢武帝將三個皇子冊立為王,漢武帝迫於群臣只能妥協。從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普通的事件,但其中幾個細節十分撲朔迷離。霍去病平日裡無心朝政,何故插手到皇子們的冊封中?這三位皇子封王,受益最大的是太子劉據,實際受益最大的還是背後的衛氏集團。

    4、霍去病本是個聰明人,其十分清楚此舉的後果。但他更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在漠北之戰後,漢武帝對自己的傾心栽培無意間打壓了舅舅衛青,如果自己能夠做些什麼鞏固自己和衛氏集團的關係,那他絕對十分願意。霍去病之死與衛氏集團脫不開關係。霍去病將軍十分孤高,平日裡沒什麼朋友,手下追隨他只是為了戰功犒賞。而自己的舅舅衛青也因為漢武帝的打壓與自己日漸疏遠,這對霍去病來說打擊是巨大的。性格極端的霍去病,極有可能在別人的唆使下自盡明志。

    5、霍去病死後,漢武帝雖悲傷過度,卻並未遷怒任何人,這更加表明了霍去病之死很有可能是選擇了自我毀滅。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一、其生

    漢.李廣生於將星名門之後。

    二、其宿+其性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抗擊匈奴忒有名,被稱為“飛將軍”,其名字讓匈奴聞之膽寒。其子李敢,沒什麼名氣的,都在李廣之前被封為關內侯。李廣難道連他的兒子都不如? 李廣為何一生未封侯呢?

    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 李廣在最好的年齡沒有遇到最好的時機。 李廣最好的年齡應該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那時候,漢朝的實力不濟,對匈奴主要是以招撫為主,和匈奴之間的戰爭,只有小規模的衝突,很少有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故李廣無法立下封侯功。漢文帝也感嘆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2、李廣在歷史上有汙點,讓皇帝對他不信任。 這個歷史汙點,主要是李廣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私自接受梁王交給他的將軍印。梁王是漢景帝的兄弟,漢景帝對他非常好,還曾在喝酒喝高了的時候,說過將來要把皇位傳給他的話。實際是漢景帝說這話,為了是安慰他母親竇太后,他其實一直比較提防梁王。更不允許大將與梁王交接。李廣雖然平定“七國之亂”立下大功,最後卻沒得到封賞,漢景帝覺得李廣背叛了自己。這一政治汙點,對李廣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但漢景帝不信任他,包括後來的漢武帝,也不信任他。

    3、 漢武帝認為李廣沒有帶領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漢武帝之前,李廣打了不少仗,打出了非常大的名氣,因沒遇到好機會,一直沒有帶過大兵團作戰。他的名氣,主要是靠他精湛的射箭技能,常冒險出擊深入敵營,又能靠著他的智謀和運氣奇蹟般回來這樣一些事蹟打出來的。漢武帝不認可這樣的打仗方式可以帶領大兵團作戰。每次安排工作,都不會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給他。 如漢武帝讓衛青率軍抗擊匈奴時,曾對衛青特別交代過。衛青安排李廣從東路走。李廣卻認為他應該打前鋒,結果衛青遵守漢武帝的交代,沒同意。李廣又在東路又迷了路,無功而返。不好的運氣,反而坐實了漢武帝對李廣的小看,李廣最後憤而自殺。

    4、 李廣受到士卒的一致擁戴,受到大臣們的尊重,讓皇帝對他有猜忌。 李廣由於打仗經常身先士卒,又有奇謀,並且對士兵非常好,受到的封賞都散給士兵們,深受士兵喜愛。士兵們都很擁護他,都願意到他手下當兵,到處頌揚他,讓他的名氣變得很大。引起皇帝的猜忌。 負責外交事務的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哭著對漢景帝說,讓漢景帝重用李廣。漢景帝僅把李廣從一個郡的太守,調去當另一個郡的太守,依然不重用。

    5、李廣非常自負,不會拍皇屁。 漢武帝是給過李廣機會。他上臺後,把李廣從邊關調到中央,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是皇帝的貼身護衛長官。這正是李廣升遷的好機會。若多說一些漢武帝的好話,漢武帝把軍隊交給他,安排他去打一場仗,封個侯,是太容易的事。但李廣從不討好漢武帝,後來漢武帝派衛青去打仗的時候,特別交代衛青不可重用他。 衛青、霍去病不一樣,是皇帝的親戚,又懂得討好漢武帝,故小小年紀,就受到漢武帝重用。貳師將軍李廣利,經常打敗仗的,也憑藉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常討好漢武帝,而撈到不少好處。李廣非常自負,非常清高,從不歌功頌德漢武帝,故李廣至死也沒明白他為什麼難以封侯。他曾問算命先生,是不是命裡不能封侯?算命先生問他做過什麼惡事沒?他說曾殺過一些投降了的羌人。李廣自己也認為是這個原因。從此可說,他最終是沒搞清楚的。

    三、其功名

    李廣雖沒封侯,他的戰功、謀略與人格,在後世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唐德宗把他評為史上六十四名將之一,讓他配享武成王廟。宋徽宗追封他為懷柔伯,把他列入古今七十二名將之一,配享武廟。他的事蹟在民間廣播,抗擊匈奴之功更是廣為傳唱。

    參考資料:

    『《史記》、《霍去病死亡之謎》、《冷兵器時代:名人錄——霍去病》』

  • 4 # 衛仁閔

    李廣為將,個人作戰勇猛,弓馬嫻熟,嘗有首蹬之功。放在現代就是連排一級的優秀軍事幹部,龍從龍,鳳從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李廣的隊伍也是作風硬朗,敢打敢拼的優秀團隊。所以李广部隊雖然數次深陷敵圍,也是有死無退。只剩下李廣一人光桿司令從而北俘,逃歸。

    作為下級軍事幹部,李廣數功。率領小股部隊作戰,也屢有勝績。但是大部隊作戰,獨當一面時卻多次扯後腿。典型的無組織無紀律。

    或許有人會說李廣戍衛邊防有功,被匈奴稱之為“飛將軍”,對於抗敵守土的民族英雄,我個人都是充滿敬意的,同樣是防衛匈奴,蒼鷹郅都被匈奴離間處斬,而李廣僅僅是鼓吹匈奴避讓的飛將軍,但是就是這個曾經避讓不及的飛將軍卻在正式交戰時數被圍殲。同樣的事情明末也曾發生過。所以對於匈奴的危害,郅都遠勝於李廣,用智者治人而用力者治於人。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無論是作為士兵還是軍官,我都不希望和李廣為伍。作為士兵,只會有一條路就是白白犧牲,戰死沙場,卻無功無名。作為軍官,面對如此剛愎自用,自行其是的同事,無法形成合力,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如果能有私交,我還是比較欣賞他的個性的。剛直不阿,睚眥必報。可與為友。

    如果我是領導,我就會用李廣作為警衛營教官,護衛親兵。不可用為軍事主將,獨當一面。總體上我個人對李廣就是如此態度,不過他有個好孫子,相比於李廣,我更欣賞李陵。作為年輕人,敢想敢做敢當,雖最終還是埋骨異域,卻能堅守自己底線,一不於漢為敵,二不歸漢土。只可憐造化弄人,願嬋娟為媒,後輩一杯濁酒遙敬先生(非親非故非賢非烈,先與吾生故稱先生)。

    霍去病,恰如煙花,驚煊夜空,璀璨至極,卻一晃而逝,人生無憾。有人惋惜他英年早逝,但是以他的性格,在漢武之下未必能長久太平,過剛易折,而霍去病正是鋼中至鋼。有人攻擊他不恤士卒,殘殺同袍(李敢)。對於這些我都不想再說,這就是他的性格使然。霍去病是一把利劍,用好了傷敵,用不好傷己。所以中華五千年,顯帥名將無數,但是霍去病僅此一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傳奇一生,一生傳奇。

  • 5 # 相城歷史小學生

    李廣和霍去病都是西漢王朝的不世名將,一個箭法其疾如風,一個作戰其烈如火。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他們都各自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生不逢時,可嘆可悲。

    我是李廣,曾經,也是大漢王朝無數熱血兒郎中的一員,在文帝時,我便從戎投軍,想試試以我精湛的箭術和過人的膽略可否搏一個封妻廕子的美名。

    但是,我失望了。自高皇帝開始,我大漢便與匈奴達成了和親的協定。自入邊關二十載,我每年見到的不是虎狼一般的匈奴侵略者,而是一位又一位大漢的公主在我的目送下消失在滾滾黃沙之中。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我心如刀絞,胸中那一腔熱血燒的更加滾燙。

    終於,我迎來了大漢王朝一代雄主——漢武帝。馬邑之謀後,皇帝命令我與衛青等四將分四路出擊,看著身後的兒郎,我信心滿滿,可命運卻那麼的不公,匈奴人憚於我飛將軍的名號,派數倍於我的兵力包圍我。最終,我寡不敵眾,全軍覆沒,隻身逃回。而初出茅廬的衛青卻在這次戰鬥中展露頭角。

    轉眼又是數載光陰。這一次,皇帝再次起用了我,並且任命我為前鋒,而對面,正是我朝思暮想想擊殺的匈奴單于。但是命運再一次和我說了不,臨敵前一晚,大將軍衛青為了一己私利強行讓我改走左路,我據理力爭,卻最終無可奈何,在既無嚮導,又沒水草的情況下,我迷路了,再度無功而返。

    這次,我把自己永遠留在了大漠,留在了這片我馳騁一生的土地上。

    (在濤濤的長河中,你是一朵浪花。

    在綿綿的山脈裡,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自己藏進烏雲的縫隙,

    你把夢想寫在藍天草原!)

    桀驁不馴,勇冠三軍。

    我是霍去病,是大漢王朝的一個少年。和我的前輩李廣不同,我很幸運生在開疆拓土的武帝一朝。但我的出生又有些許不幸,我是父親霍仲儒在平陽公主家裡做工時和母親衛少兒的私生子。所以,自我出生開始,我的出身便被人歧視。

    但是,我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在姨母衛子夫和舅父衛青的教育和呵護下,我慢慢長大了。舅父常對我說起匈奴百年來對我大漢的欺凌,佔我土地,殺我同胞,掠我財貨,對匈奴的仇恨自小就埋在我心中。

    終於,皇帝下令對匈奴全面開戰。我很榮幸被封為嫖姚校尉,帶著八百壯士深入匈奴腹地數千裡,斬殺了匈奴的親王,丞相數千人。在匈奴的祭天聖地狼居胥山,我們樹起了漢碑。在河西的大河邊,我和將士們把美酒傾入其中歡慶勝利,酒泉的美名自此流傳至今,我的名字——霍去病,也讓那些匈奴人聞之色變。

    但是,我並不是一個只知打仗的人,我的心中,還有對親人細膩的一面。不久,我聽說,李敢,這傢伙為了一己私仇居然打傷了我的舅父衛青,看著受傷的舅父,我心如刀絞,當即在甘泉宮射殺了李敢。在我心中親人的地位永遠無法撼動,因為拋開冠軍侯的稱號,我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二十歲的年輕人啊!

    看著大漢這美如畫的河山,我多麼想憑藉自己的力量讓這太平的日子再久一點。假如老天再給我二十年時光,我霍去病一定金戈鐵馬驅逐胡虜,何天不假年!老天啊!你何其不公啊!

    二十四歲那年,帶著遺憾,不甘,光榮,屈辱,喜悅,憤恨,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心心念唸的太平人間。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 6 # 小姐姐講史

    漢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創造輝煌的朝代,大漢王朝尤其是在漢武帝時期給後世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傳世名言。在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名將輩出,小姐姐本期給大家盤點李廣與霍去病。

    一、李廣

    李廣,西漢著名抗擊匈奴將領,一生致力於抗擊匈奴事業,歷經漢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

    早在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進攻蕭關,李廣已經參軍抗擊匈奴,因善於騎射,斬殺匈奴將領眾多,被封為漢中郎,漢景帝繼位後,李廣參與西漢著名的“七國之亂”平亂,作戰勇猛,功勳卓著,後被調往上郡太守,開始李廣一生抗擊匈奴事業開始,公元前141年,漢武帝繼位之後,李廣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在漢武帝朝代,李廣抗擊匈奴事業達到巔峰時期,先後在公元前133年,歷經馬邑之戰、公元前129年、領軍一萬出雁門抗擊匈奴、兵敗被俘,後逃回來,元朔六年,跟隨大將軍衛青定襄郡出擊匈奴,李廣幾乎全軍覆沒,戰後,軍功跟罪責相當,沒有封賞,公元前119年,李廣隨衛青軍團參加著名“漠北決戰”,因為迷路後被問責,羞憤自殺。

    李廣先後歷經七個太守,抗擊匈奴事業40多年,李廣雖然將領,但是為人卻是跟士兵同甘苦、共患難,經常都是衝鋒在第一線,對待部下謙虛和藹,,為官廉政清潔,做官幾十年,除了朝廷俸祿,家裡沒有多餘財產。但是,李廣在仕途上一生失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是李廣是仕途官場失意,李廣一輩子致力於抗擊匈奴事業,戰功累累,最終一輩子也未能封侯,幾乎李廣歷次抗擊匈奴雖然戰功卓著,但是李廣作戰幾乎不是軍隊慘勝就是無功而返。盛名之下,滿招損,總體來說,李廣在抗擊匈奴事業是一位傑出的名將,但是在政治方面是不善權謀、仕途失利。

    二、霍去病

    霍去病,漢武帝時期著名抗擊匈奴將領,著名名將、軍事家。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拜驃姚校尉,年僅十七歲,跟隨衛青兩次出擊匈奴漠南,率領800騎兵深入大漠,打破匈奴,斬首匈奴2028名,勇冠三軍,被封為“冠軍候”。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遣十九歲霍去病先後春夏兩次出擊河西走廊,殲滅渾邪王、休屠王部4w多人,漢朝此後控制河西走廊,打通了西域道路。公元前119年,漠北決戰中霍去病更是打破匈奴左賢王部,殲滅7w多人,徹底扭轉了漢朝邊境安定,自此之後,大漠以南無王庭。

    霍去病雖然去世時期才24歲,霍去病給後世留下千古佳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所開創的新的戰法為後世歷代兵家所敬仰,霍去病開創了大兵團騎兵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先河,在用兵方面不拘古法,因地制宜,善於靈活作戰。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苦,在仕途方面,雖然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不結黨,更不養門客,不沉溺於富貴豪華。

  • 7 # W龍的傳人

    李廣和霍去病都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他們都有著非凡的軍事能力,但他們的成就和命運卻截然不同。

    李廣難封

    李廣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武藝高強善騎射,一生與匈奴戰鬥七十餘次,常常以少勝多,致匈奴人聞名喪膽,稱之為“飛將軍”。李廣治軍簡易,對士兵從不苛刻,他與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風,深得將士們的敬佩。使士兵都甘願在他麾下。然而這樣一個名將,在連年用兵軍功易得的漢武帝時代居然一生未有封候。

    李廣雖然名氣很大,但是實際上打的大規模勝仗不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靠個人的勇武獲得了一些超出常人的戰績。缺少運籌帷幄的大戰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識,雖然在小規模戰鬥上,他表現出來的勇猛以及處變不驚的大將氣度,但這些只能使李廣揚名。李廣在文景兩朝的對匈戰爭中主要任務為防守工作,而武帝其間的五次主動出擊戰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二次失敗告終。雖經七十餘戰卻從未達到封侯的標準。

    李廣參加的最後一次對匈奴的戰役,主帥衛青令其側路襲擊。但是李廣的運氣不好,他居然迷路了。這時的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了,自己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參加大型戰役了。不僅不能成功封侯,還要面對軍法處那些刀筆小吏的責問羞辱。絕望加羞憤,他引刀自刎,一代悲情名將就此隕落。

    霍去病封狼居胥

    霍去病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衛子夫的姐姐)與平陽縣小吏的私生子。後來衛子夫被立為皇后,漢武帝對這個姨侄也是十分的寵信。霍去病從小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武藝超群,騎馬、射箭、擊刺等技能無不精通。少年時代,他就在宮廷裡當了侍衛。

    1,少年英勇

    西漢元朔六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霍去病首次跟隨舅舅衛青出戰便一鳴驚人,只帶了800驍騎,敢於深入敵境數百里,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有單于的叔父羅姑比。歸來後,漢武帝親封其為冠軍侯,食一千六百戶。

    2,收復河西

    元狩二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

    3,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春,霍去病(時年21歲)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改變了漢朝長期一來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 匈奴最遠的一次。

    英年早逝

    霍去病用兵靈活機動,不墨守成規。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霍去病生於公元前140年,卒於公元前117年,年僅23歲。但他的戰績,達到了後世之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著名的“封狼居胥”講的就是霍去病,也被後人用來稱為一個武將的最崇高的榮譽。

    霍去病身居高位卻從不貪圖富貴榮華,而是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首位。漢武帝曾為他修建豪華的府第,讓他去看。霍去病拒絕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 8 # 傑說文史

    西漢名將驃騎將軍霍去病,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漢武帝悲痛欲絕,親自要求把霍去病的墳墓修建成祈連山的樣子來顯示他的功績,並追諡為景桓侯。

    霍去病17歲的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在第一次對匈奴的戰爭中,率領800騎兵深入草原敵人之境幾百裡,大敗匈奴騎兵。公元前121年第一次河西之戰中,漢武帝任命年僅19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其一年之間兩次出兵,大破渾邪王休屠王等部,殲敵4萬餘人。俘獲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等匈奴貴族120多人,讓河西走廊地區從此回到漢朝的版圖,為後面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曾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派年僅21歲的霍去病率五萬騎兵,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北進兩千多里殲敵七萬人,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日的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李廣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廣家族世代接受僕射這一官職。他們老家在槐裡,後遷徙到成紀。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公元前166年,匈奴進犯,李廣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射,斬殺匈奴很多,被任為漢中郎。

    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也顯示出他過人的軍事才能,當時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但之後接受梁王印信,是其一生不得志的開端。

    大將軍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汙辱。”

    於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訊息,不論認識李廣否,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 9 # 西樵漁夫

    李廣

    李廣就像個老大哥一樣,性情坦蕩,對待士兵就像朋友一樣,戎馬一生,所得賞賜都分給大家。行軍大仗,也沒那麼多紀律,每次打仗,自己都衝在前頭,頗有綠林好漢的氣節。因此深得大家的喜愛,將士都願意為他賣命。

    人都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當兵打仗,當求拜將封侯。李廣一生遺憾就是未被封侯,從這個原因中,我們可以詳細瞭解他這個人。之所以封侯無望,原因便是功過相抵。

    李廣與匈奴抗爭40餘年,史料沒有具體告訴我們他斬獲多少首級,“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但是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他是達到了理想的封侯標準。但他犯的錯也很明顯,治軍不嚴,殺俘虜,挾私怨殺人,這些因素都很重要,因為都是事實,皇上都看在眼裡。

    書雲:“自衛、霍之出,克敵而取侯封者數十百人”。在衛青,霍去病沒出來之前,封侯的人不過十幾人,為什麼在他二人時期,封侯的人就那麼多呢。那是因為衛青,霍去病才是真正打擊到匈奴,從他們開始,大漢才轉守為攻。李廣最大的功勞是鎮守邊陲,使匈奴不敢來犯,從未真正打擊到匈奴。而衛青卻打跑了匈奴,並收復失地,霍去病就更牛了,深入敵境兩千裡,大破敵軍。在衛,霍時期,常打勝仗,封侯自然就多了。

    所以說,李廣相對於他們而言,略遜一籌。你守的再好,終歸是守,因此他的功績看起來就不是那麼耀眼,當然他也進攻過,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無濟於事。

    總而言之,用漢文帝的話來講就是,“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

    霍去病

    軍事天才,勇冠三軍,18歲那年,親率800騎兵奔襲300裡,搗毀敵軍老巢,大振人心,憑此功受封冠軍侯。霍去病打仗,講究的便是隨機應變,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

    漠北之戰中,率領五萬騎兵,長驅兩千裡,深入漠北,大破匈奴左賢王,“封狼居胥”。此役,“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極大的保障了大漢北疆的穩定。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或許就是這種家國天下的胸襟,促使著霍去病完成這令人匪夷所思的戰績,讓“封狼居胥”成為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

    當然,霍去病也有著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不愛惜士卒,與李廣正好相反。班固是這樣解釋的,“少而侍中,貴不省士”,也難怪,舅舅是大將軍,姨娘是皇后,貴不可言哪。

    總而言之,用何去非的話來講就是,“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

  • 10 # david91

    首先,拿李廣和霍去病相提並論,其實是辱沒了霍去病,抬高了李廣。兩者之差距,簡直太大了。

    先說李廣。李廣在軍事上唯一的長處,就是箭術超群。除此之外,別無所長。訓練士兵,行軍佈陣,情報收集,天文地理,幾乎全都不行。因此,依託城牆的保護,和匈奴打打防守戰,能充分發揮他箭術好的優點,而掩蓋他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足。畢竟守城比攻城要容易多了。但只要出擊匈奴,要麼沒遇到匈奴,遇到匈奴,幾乎都是慘敗。因此,李廣的能力,要麼老老實實守城,要麼就待在皇帝身邊噹噹保鏢。

    再說霍去病,實在是軍事天才,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鼻祖。一生全無敗績。長距離出擊作戰的難度,比想象中大的多。首先,敵情不明,需要主帥更多的臨場應變能力。其次,地利不便,需要全軍上下的通力配合。第三,快速行軍過程中還要保持隊形,保持戰鬥力。最後,還要能維持自身的後勤供應。哪一樣,都對主帥是極高的要求。所以,後代軍事家,都對霍去病推崇備至,是有原因的。

    李廣,是文人情懷。霍去病,是將軍楷模。二者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老油蜂蟄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