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半城KKKK繁華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中亞大帝國花刺子模國,此次西征遠抵裡海與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後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礎。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並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第一次西征:主帥鐵木真,軍隊規模20萬,歷時6年1219年至1225年

    第一次由元太祖鐵木真率四個兒子御駕親征,統騎兵二十萬(一說六十萬),前後用上了八年時間,因為成吉思汗西征,主要是因滅西遼後,接著滅它鄰國花剌子模(回回族)而引起的,故西征的時間是八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殺害蒙古商隊和使臣為由,親領大軍西征,分兵四路進攻花剌子模諸城。長子朮赤進攻闡河下游,得手後轉入鹹海北部;察合臺、窩闊臺圍攻訛答剌城,成吉思汗與其幼子拖雷越忽闡河攻入阿母河以北地區,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幹(今薩馬爾罕)和撒曼王朝舊都不花剌(今布哈拉),而後入阿母以南、及今興都庫什山以南諸地。花剌子模國勢雖強,但立國時間不長,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加之以其統治集團在蒙古入侵面前採取守勢(作長期消耗戰),便於為機動性強的、主力作游擊戰的蒙古軍各個擊破。花剌子模雖擁兵四十萬,但在各方面如軍隊紀律、訓練等等都不及蒙古軍。蒙古軍每攻破一城,便大肆屠殺。不久,蒙古軍進其新都撒麻耳幹。花剌子模沙(王)摩訶(或可譯作謨罕默德)未已先棄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別、速不合追擊。摩訶被逼入裡海西岸的阿必思昆島(atiskun)上,不久病死。1221年,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攻克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成吉思汗與拖雷分兵攻取呼羅珊各城,繼而擊敗扎闡丁(摩訶之子)的軍隊,他亦逃至印度。1223年,蒙古軍於西域設官置守後,令蒙軍退回蒙古。

    哲別、速不臺的軍隊在抄掠波斯各地,1223年越過大和嶺(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戰役中戰勝了(俄羅斯)羅思諸王與欽察汗的聯軍,再而進軍烏克茲抵黑海北岸,後東返蒙古。回程時並將西夏消滅,以懲其拒出軍西征。不久,於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於六盤山,年享71歲。待蒙軍東歸後,扎闡丁從印度回到波斯,圖謀復興。花剌子模舊將皆奉其為主。窩闊臺繼位後,立即派遣(撤)綽兒馬罕去征討企圖重新興起的花剌子模國,扎闡丁從都城挑裡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出奔,次年為庫爾德人所殺,花剌子模國正式滅亡。綽兒馬罕的軍隊繼續留守波斯,攻打諸國。完成了第一次蒙古的大規模西征。

    是次西征,蒙古佔領了今日的中亞細亞,裡海,黑海北岸,並佔領烏拉河、伏爾加河流淢。成吉思汗又佔領地分封給諸子。將裡海一帶,花剌子模國及欽察故地封給長子朮赤;次察合臺則封於西遼故地,改名為「察合臺汗國」;二子窩闊臺則封於乃蠻,改名「窩闊臺汗國」;而和山林派、斡難河流淢蒙古故地,則封給四子拖雷。

    點評: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的戰略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在政治上,爭取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等代表人物降服,在軍事上,針對花剌子模分軍防守要點的特點,採用迂迴及突然襲擊等戰術,逐次佔領對方戰略要點,從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勝利。  第二次西征:主帥拔都,軍隊規模15萬人,歷時7年1234年至1241年

    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臺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後(參見蔡州之戰),窩闊臺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領土。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臺召集忽裡勒臺,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準備投降。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捲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   八年春,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臺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臺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分遣長子從徵,以拔都為統帥,速不臺副之,共15萬大軍,自各地出發,秋季抵伏爾加河東岸集中。諸王商定後,各率本部兵前進。速不臺率先鋒軍取不裡阿耳(今俄羅斯維亞特卡一波利亞納東)。是年冬,蒙哥進徵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斡勒不兒裡克部首領八赤蠻出沒於密林,不時襲擊蒙古軍隊。次年春,速不臺自不裡阿耳境移師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蠻聞速不臺至,大懼,逃入海中。蒙哥率軍進攻寬田吉思海(今裡海)島嶼,俘八赤蠻處死。於是,寬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諸部震服。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爾加河以東休養士馬,決定征討斡羅斯(今俄羅斯歐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韃靼自治共和國以西地區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十二月,拔都等諸王率軍渡過伏爾加河,攻克烈也贊(一作“也烈贊”,今莫斯科東南亞贊州里亞贊城)、科羅木納(今莫斯科東南科洛姆納城)諸城。次年二月,圍攻斡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今俄羅斯莫斯科東北)。大公闊兒吉棄城逃跑,至昔迪河(今伏爾加河上游)畔等待基輔公國援軍。蒙古軍圍攻五日,並強迫斡羅斯人參加攻城戰,城破。拔都分軍數路攻取弗拉基米爾城附近的羅斯托夫、莫斯科等10餘城。三月,拔都派一軍突然襲擊昔迪河畔之大公軍營,全殲其兵,大公戰死。蒙古軍由此向基輔公國古都諾夫哥羅德(今俄羅斯諾夫哥德州諾夫哥羅德城)挺進,至城20裡,忽改道南下向高加索北進軍,蒙哥、貴由鎮壓阿速叛部,拔都經略伏爾加河以東諸地,並在欽察草原休養士馬。十年,蒙哥、貴由攻取鐵門關(今烏茲別克南部傑爾賓特西),打通高加索南北交通線。是年秋,召蒙哥、貴由東歸。十一年,拔都遣軍渡過頓河,復入斡羅斯南部抄掠。斡羅斯王公們忙於爭權奪利,不能團結對敵,使蒙古軍攻取別列思老勒、契爾尼果夫二城。攻打契爾尼果夫城時,蒙古軍使用於巨型拋石機。是年秋,拔都親率大軍進抵乞瓦城(今烏克蘭基輔城),諸路軍雲集。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晝夜不息,猛烈攻擊。十一月十九日,方才攻克(參見乞瓦之戰)。攻取乞瓦城後,蒙古軍繼續西進,攻取加里奇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沃倫(今烏克蘭西北部沃倫州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和境內其他城市。加里奇公丹尼勒逃往馬札兒。斡羅斯被蒙古軍佔領。   十二年初,蒙古軍除留3萬軍鎮守南斡羅斯外,其餘12萬人分三路向馬札兒(今匈牙利)進軍。北路以拜答兒為統帥,率領察合臺部下的3萬人摧毀馬札兒外援波蘭;南路以合丹為統帥,率領窩闊臺部下的3萬人,繞過喀爾巴阡山脈,自南迂迴前進;中路以拔都、速不臺為統帥,率領6萬大軍,越過喀爾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達佩斯市附近)進軍。南北二路軍先發。拜答兒將南路軍分數路,渡維斯多拉河向波蘭進軍。是時波蘭分為若干小封國,國王波列斯拉夫只管轄直屬之地,基餘諸封國各自為政。十二年二月,蒙古軍先後攻下波蘭共主波列斯拉夫所轄桑多米爾城(今波蘭華沙東南維斯瓦河西岸散多梅希城)。三月,敗波蘭軍,攻取都城克拉克夫(今波蘭南部克拉科夫城),縱火燒燬。然後蒙古軍向波蘭藩屑國西里西亞(今波蘭西南部之西里西亞)進攻,乘筏渡過奧得訶,攻其都城弗洛斯拉夫(今波蘭西里西亞府弗勞茲拉夫)。西里西亞王亨利二世退守勒格尼茲(今德國德雷斯登州之格爾利次附近),集結波蘭、日爾曼、條頓騎士團共3萬軍隊準備迎戰。拜答兒放棄進攻弗洛斯拉夫城,進至勒格尼茲附近,引亨利出戰。四月初,亨利率軍出戰,蒙古軍佯敗撤退,亨利尾追。蒙古軍趁亨利部疲勞,突然發起反攻,盡殲其軍。亨利被俘斬。蒙古軍乘勝南下,攻入莫拉維亞(今捷克南部摩拉維亞地區),焚掠諸地後,遂向馬札兒與拔都會合。合丹統帥的南路軍繞過喀爾巴阡山進入馬札兒,先後攻取魯丹、瓦剌丁諸城,四月,在匈牙利平原與拔都會合。 拔都、速不臺所率中路軍分二路向匈牙利進攻。國王貝拉四世僅派少數軍隊扼守喀爾巴阡山諸隘口,伐木塞道。三月十二日,蒙古軍奇襲喀爾巴阡山諸隘口,至十五日將其全部攻破。拔都率軍向帛思忒城進攻,所過焚燬。貝拉四世聞訊,自佩斯至帛思忒城,集結10萬大軍守城。蒙古軍抵城下,攻而不破。匈牙利軍不出戰。拔都率軍引退。貝拉四世出城追擊,至賽約河(一作撒嶽河,今匈牙利東部蒂薩河)河西(今索爾諾克)駐營,遣兵1000守橋,以防蒙古軍進攻。蒙古軍退至匈牙利軍不防之處、河東之沼澤地下營,夜分二路進攻:一路由拔都率領,遣兵奪橋,置炮攻擊,失利;一路由速不臺率領,從河下游結筏潛渡,迂迴匈軍側後。拔都猛攻守橋軍,奪取橋樑。黎明時,兩路軍四面圍攻匈軍營地,發起突然襲擊。匈軍突圍,拔都放西面一條路,匈軍向西逃竄,蒙古軍三面伏擊,盡殲其軍(參見賽約河之戰)。貝拉四世逃入奧地利。蒙古軍進抵佩斯城,攻破其城。此役,蒙古軍亦損失慘重。夏、秋,全軍在佩斯城附近的諾伊施達城,遇奧地利、波西米亞兩公國的反擊,旋即退走。十二月,多瑙河封凍後,進攻匈牙利古都格蘭城。該城處多瑙河畔,繞以深壕,城有戍樓。蒙古軍抵城下,置炮30攻城,驅俘虜填壕,進攻甚急。城內之法、德等國商人,盡焚其財帛。蒙古軍破城後,將城焚燬。拔都遣合丹統軍往追貝拉。貝拉聞蒙古軍追至,避入亞得里亞海岸邊的島上。合丹至海邊,掠斯帕剌託、卡塔羅二城。元馬乃真後元年(1242年)初,窩闊臺死訊傳至,拔都召回合丹。合丹經塞爾維亞,與拔都會合。三月,拔都率軍東還。   點評:蒙古軍在征服歐洲諸國的戰爭中,軍力削弱,已無力繼續維持歐洲戰事;窩闊臺死後,成吉思汗諸子孫關注汗位繼承人;蒙、宋戰爭還在繼續。因上述諸原因,使蒙古統治集團無暇顧及歐洲戰爭。拔都率軍經瓦刺吉亞(今羅馬尼亞西部克里瓦納)、摩爾達維亞(今摩爾達瓦),於馬乃真後二年初到達伏爾加河下游拔都營地。拔都留鎮欽察。其它諸王將帥率軍東還。此戰爭,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元憲宗九年、(1259年),蒙哥汗死後,拔都建金帳汗國,都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之薩拉托夫),統治斡羅斯達200餘年。

    第三次西征:主帥綽兒馬罕、旭烈兀,軍隊規模10萬,歷時8年

    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即蒙古第三次西征。   蒙古軍滅花刺子模(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征服保加爾、欽察、斡羅斯、波蘭、匈牙利軍後(參見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帝國的實力已經擴充套件至中亞和歐洲。元憲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汗繼位後,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遺訓,拓展疆土,開藩建汗。窩闊臺汗在位時,曾派大將綽爾馬罕進攻波斯。經過幾次遠征,綽爾馬罕等僅使札蘭丁(花刺子模國王摩訶末之子)覆沒,高加索和小亞細亞等部稱藩,而對波斯尚未征服。蒙哥即位時,在波斯境內,尚有兩個國家保持獨立:一是立國於馬三德蘭地區(今伊朗北部馬贊德蘭省)的刺客派之木刺夷國;一是建都巴格達的黑衣大食王國(報達國)。其西還有敘利亞國。此三國彼此不相聲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屢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為了維護蒙古汗國的權益,擴大疆土,決定遠征波斯,以圖在該地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   二年七月末,旭烈兀命令怯的不花為先鋒率領1.2萬人先發,為大軍攻戰做準備。旭烈兀本人仍留在和林,繼續籌組西征軍。三年十月初九,旭烈兀率軍出征,命宗王巴剌寒、禿塔兒率拔都從徵之軍為前鋒。旭烈兀大軍經過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縣霍城鎮西北阿脫諾克),到達土耳其斯坦(一作突厥斯坦,指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以南、錫爾河以北地區)、河中(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地區)兩地。四年夏,旭烈兀大軍留駐土耳其斯坦。五年九月,旭烈兀大軍進抵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之撒馬爾罕),休整40天之後,繼續西進抵鐵門關(今烏茲別克南部傑爾賓特西),又在此地‘留居一個月。六年春,旭烈兀率領大軍,渡過阿姆河,開始向木剌夷地區(今伊朗北部)進迫。   木剌夷國的軍隊總兵力有10萬餘人,在庫希斯坦(今阿富汗西北部和伊朗東北部)境內有六七萬人,在魯德八兒區(今伊朗北部、裡海西南魯德巴爾一帶)守兵有五六萬人。在旭烈兀西征軍怯的不花率前鋒,進入木刺夷境內時,首先攻下庫希斯坦的幾個城堡,而後圍困其要堡古兒都苦。在此期間,怯的不花部先後消滅木刺夷軍5萬餘人,削弱了魯克賴丁的實力,至魯克賴丁嗣位之時,旭烈兀西征大軍,已透過撒麻耳幹,向其國境迫近。後旭烈兀率領西征軍進駐水乾城,命拜住帶領軍隊移居小亞細亞。同時命亞美尼亞和喬治亞的公爵們,領軍參加遠征。而後,旭烈兀大軍進至撒瓦。派庫喀伊爾喀率部,支援怯的不花,合攻庫希斯坦諸堡。兩位將軍攻克禿溫(今伊朗東部呼羅珊省費爾道斯)後,與旭烈兀大軍會合。旭烈兀繼續經過徒思(今伊朗東北部馬什哈德),抵達尼沙不耳州哈不衫(今伊朗東北部薩布澤瓦爾)。派貝克帖木克赴木刺夷諭降。木剌夷擁有重兵,憑險據守,未可即下。旭烈兀遂取逐步消耗之策略。六年六月,魯克賴丁見旭烈兀大軍步步壓境,感到無力自保,故派其弟沙歆沙,去旭烈兀統帥部請投降。旭烈兀致書魯克賴丁:若魯克賴丁毀其數堡,親自來營謁見,可保其國不受損害。魯克賴丁接到旭烈兀信之後,墮其數堡,並把部分要塞削平。旭烈兀亦命拜住帳前將軍牙撤兀兒,退出木剌夷邊境。但是,魯克賴丁對出謁一事,則請寬限一年。九月,旭烈兀於比斯塔姆,再對魯克賴丁諭以恩威,命其來見。魯克賴丁仍以寬限為請,並求除保有阿剌模特(今伊朗西北部吉蘭首府拉什特)、蘭巴撒耳(今伊朗北部裡西南的蘭加魯德附近)、刺勒三堡外,其它諸堡一律獻出,並謂已命吉兒都苦堡和庫希斯坦守將,赴營納款。魯克賴丁以為冬寒將臨,旭烈兀大軍不可能冒寒在山國作戰,故作口頭退讓,以拖延時間,等待良機。旭烈兀認為魯克賴丁沒有投降誠意,決心以武力解決。他把全軍分為三路,向木刺夷國都堡——麥門底司堡(今伊朗劍北部吉蘭省與馬贊達蘭省交界之厄爾布林土山中)進攻。經激戰,魯克賴丁軍不支,被迫於十一月十九日出降(參見麥門底斯之戰)。十二月,旭烈兀率領大軍進入蘭麻撒耳附近。命令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一起,圍攻蘭麻撤耳堡。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奮戰數十天,才將蘭麻撤耳攻克。於七年元月初二班師。至此,木剌夷國全部被旭烈兀佔領。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旭烈兀率軍向報達(今伊拉克)進攻。報達國教主木思塔辛宣戰,立即召集重臣,研究抵擊方略,決計組織7萬軍隊迎戰。旭烈兀首先派怯的不花率領騎兵,進入木刺夷和報達之間的山地,開啟從哈馬丹通往巴格達通道,接著,分三路進攻報達;右軍,由拜住率領,從毛夕裡(在今伊拉克北部邊境)渡底格里斯河,向報達西北進攻。左軍,由怯的不花、忽都孫率領,向報達東南羅耳之地進攻。中軍,由旭烈兀親自率領,向開爾曼沙(今伊朗赫塔蘭,原克爾曼長)、火勒完(今巴格達之東北)一道進攻。十一月間,三軍同時向報達國首都巴格達城前進。旭烈兀中軍首先攻破開爾曼沙,於十二月十八日,進至火勒完。同時,怯的不花率左軍佔領了羅耳之地大部;拜住率右軍在塔克利特(今伊拉克巴格達西北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附近渡過了底格里斯河,與報達將領費度丁所部1.2萬餘相遇,拜住乘夜決堤,用水淹沒報達軍營後方之平原,後向費度丁軍發起進攻。全殲費度丁軍(參見底格里斯河之戰)。木思塔辛見費度丁軍敗,立即下令修繕巴格達城牆戍樓,沿街佈置障礙。此時,拜住右軍已進佔巴格達城河西之附郭;怯的不花左軍已進抵撤兒撤兒;旭烈兀中軍於八年正月十八日,已集結於巴格達城東。對報達首都巴格達構成合圍之勢,三十日諸軍同時開始進攻。二月初十,木思塔辛知道敗局已無法挽救,故帶領其3個兒子和官員、貴人3000餘,走出巴格達城,向旭烈兀投降。十三日,旭烈兀大軍進入巴格達城。報達國至此滅亡(參見巴格達之戰)。

    旭烈兀佔領報達後,繼續向西進攻。西行千里,進至阿拉伯,又攻下百餘城池,降服巴爾蘇丹。九年九月,旭烈兀軍進至敘利亞。敘利亞軍約有10多萬人。旭烈兀軍分為三路,開始進攻。進至額弗刺特河(今幼發拉底河)時,敘利亞王納昔兒大震,立即召集諸大臣和將領議戰策,因意見分岐,致軍心渙散,亂作一團。納昔兒王派人赴開羅,求救於埃及王。埃及內亂,無暇援助。這時,旭烈兀已攻下額弗刺特河畔的畢萊特。接著,強攻在額弗剌特河岸上的9個堡壘(參見額弗拉特河之戰)。繼向阿勒頗城挺進。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正月二十四日,開始攻阿勒頗城。經過7天的連續進攻,克城(參見阿勒頗城之戰)。旭烈兀軍從阿勒頗城逼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納昔兒王得悉阿勒頗城失守後,離開大馬士革逃走。大馬士革城民迎接旭烈兀軍。三月初一,怯的不花率領部抵達,宣佈安民教令,不許侵害生命財產。三月二十一日夜,怯的不花軍圍攻大馬士革子城,經過激戰,至四月初六子城守軍投降。旭烈兀全部佔領敘利亞國(參見大馬士革之戰)。之後,繼續進攻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又擊敗巴爾幹諸國之聯軍。旭烈兀又命郭侃渡海,陷富浪國(即塞普勒斯島),使地中海諸國,大為震動。東羅馬朝廷和西歐之耶穌教國家,亦紛紛派來使者,與旭烈兀聯絡,欲與聯盟,共討回教國家。旭烈兀進至亞洲西南端之地後,準備進攻埃及。此時,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鎮守敘利亞,自率部東歸。蒙古軍第三次西征至此結束。

  • 2 # 青悠論史

    800年前蒙古大軍西征歐洲的陰影至今仍籠罩在歐洲各國心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軍隊在歐洲如入無人之境,橫掃諸國。那麼是什麼原因使蒙古軍隊如此強大呢?

    一, 先進的遠距離殺傷武器——複合弓

    13世紀的蒙古大軍之所以能夠橫掃歐亞大陸,與他先進的武器是密不可分的。

    據史書記載,蒙古弓的製作技藝十分考究:以優質木材為弓體主幹,放置一年以上時間使其徹底乾燥之後鋪上處理好的牛角與牛筋,再用上好的魚鰾膠將這三者牢固結合在一起,最後纏上絲線並塗上漆,就這樣,一張無堅不摧的蒙古弓就打造完畢。

    (蒙古弓)

    蒙古弓的有效射程在300米左右,甚至有傳說在1公里,但是不管怎樣,蒙古弓的射程還是威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再加上蒙古大軍精湛的射箭技術,在敵人還未到達之前便已經先遭受了蒙古人的一陣箭雨,衝鋒的歐洲大軍在如此密集的箭雨射擊下大部分遭到了動搖直至潰散崩潰。

    二, 靈活有效的戰法

    相比於同時期覆蓋著厚重金屬護甲的歐洲騎士和戰馬,身著輕便鎧甲的蒙古大軍則更加機動靈活。

    在衝擊力上雖然比不上歐洲騎士,但是在靈活程度上蒙古大軍卻更勝一籌。

    在輕便靈活的前提下,蒙古騎兵採用一種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人射箭法”的戰術,即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擊,另敵人防不勝防。

    (安息人射箭法)

    蒙古人作戰時採用“五橫隊”的作戰方法,即兩列重騎兵在前,三列輕騎兵在後。

    當敵人發動進攻時,輕騎兵便越過重騎兵向前推進,向敵人用蒙古弓等遠端武器發動進攻。

    當敵人的陣線在這種密集的亂箭襲擊下潰散的時候,後面的重騎兵便會發起衝鋒,給敵人致命性的一擊。

    此時其餘的輕騎兵便會向敵軍兩側包抄,一邊前進一邊射箭,直至敵人大軍後部,給殘餘的敵人以致命打擊。

    (迂迴戰法)

    三, 強大的後勤保障

    蒙古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十分頑強,在他們的少年時代就培養自己在馬背上過兩天兩夜的生活,甚至在馬兒吃草時也能在馬背上睡覺,在必要時,甚至只靠馬奶便可以維持一個月的生活。 在作戰時每個蒙古騎兵往往會有兩到三匹備用馬,這些馬一般都是用來攜帶軍用物資的,蒙古的要食品是乳品、炒米、少量肉乾等耐儲存且熱量高的食品,可以保障他們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食品供應。

  • 3 # 汴水狂人

    蒙古大軍征服歐洲的影響確實深遠,直到清朝乾隆時期,還有還有蒙古東遷,其實蒙古軍隊數量並不多,那麼依靠的什麼征服歐洲呢,這有很多原因。

    首先就是騎兵,蒙古大軍雖然數量不多,但是皆為騎兵,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說是最強大的兵種,來去如閃電,在軍隊進攻方面,可以說佔盡優勢,可以任意進攻,而步兵為主的軍隊防不勝防,撤退的時候,步兵也追不上,可以說只能被動挨打,歐洲馬種雖好,騎兵規模和蒙古軍隊相比相差甚遠!

    其次,武器方面蒙古軍隊相比歐洲軍隊,也是先進太多,第一是彎刀,長短尺寸重量,都是最適合騎兵作戰的冷兵器,第二是弓箭弩箭的大量裝備,幾乎所有的戰士都可以馬上騎射,這是歐洲軍隊無法相比的,第三就是突火銃火炮等 熱兵器開始使用,在當時絕對是最先進的武器,可以迅速攻破城門,補充騎兵攻城的不足!

    再次,戰術方面,蒙古軍隊迂迴作戰的水平,在當時可以說是最高的,即便到了近現代戰爭,迂迴戰術依然被大量的使用,歐洲無法匹敵。

    再次,歐洲並不是一個整體的國家,而是由很多小國組成各自為戰,歐洲任何一個國家拉出來與蒙古相比都非常弱小,蒙古軍隊橫掃歐洲也是一個各個擊破的過程。

    最後,蒙古軍隊人數雖少,但是其並不去守征服的土地,而是不斷破壞,屠城,掠奪,不計較土地的得失,始終都是集中優勢兵力,以多勝少,可以說戰爭史上也是少見的高明戰法。

  • 4 # 鐵馬秋風賽約河

    第一,有一個統一的蒙古政權,

    第二,蒙古草原上特有的全民皆兵的傳統,以及合適的賞罰制度,使得蒙古軍戰力強大

    第三,當時的歐洲四分五裂,東歐地區的羅斯早已分裂為若干小國,保加爾汗國等一系列突厥汗國實力不強,神聖羅馬帝國空有其名,波蘭也為分裂狀態,這是政治原因,在軍事上,歐洲的軍隊依靠騎士,尤其是重灌騎士,而當時的騎士在歐洲已經開始沒落,面對拔都的大軍當然沒有抵抗力了,況且還有速不臺這樣的老將。

  • 5 # 使用者9235538616192

    蒙古帝國只是征服東歐國家止步匈牙利只因察合臺汗王去世為了爭奪王位除了金帳汗國拔都家族外其他家族全部返回蒙古草原西歐才免遭災禍,

  • 6 # 鄒玉傑律師

    蒙古帝國能夠橫掃歐洲的主要原因,應該有這麼三個:

    而在偽劣的過程中,蒙古部落的青壯年男子,都天然的學會了大自然教給的無敵兵法。

    第二,強大的心理威懾。

    蒙古部隊在拿下,抵抗了城邦之後,第1件要乾的事情就是屠城,將參與抵抗的敵方人員全部殺死。

    這個看似血腥的手段,其實給了蒙古部隊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甚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也給敵人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不用再奢求無謂的抵抗,直接投降就行了。

    所以,後期有不少戰鬥都是兵不血刃的,戰鬥還沒有開打,沒有廢掉,一槍一彈,敵人就主動投降了。

    這就大大的加快了蒙古軍隊前進的步伐,同時也給後來的抵抗者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威懾力。

    第三,完美的後勤保障。

    按照《孫子兵法》所說,打仗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後勤補給。

    因為後勤往前線運送糧食的話,送上前線一份食糧,卻需要花費十九份。

    也就是說需要付出十幾倍的代價,才能將糧食送到前線。

    而蒙古部隊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就地解決。

    蒙古本就是遊牧民族,只需要有一張弓,有一把劍,基本就可以維持生存。因為大自然給他帶來了天然的糧食。

    而在拿下敵方的城市之後,供給更可以就地解決。因為敵方的城市就是自己的城市,原來敵人的糧食就成為了自己的補給。

    這三個元素缺一不可。而蒙古部隊恰恰將這三個元素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所以能征服歐洲的蒙古部隊,必然是天下無敵。

  • 7 # 齊君

    蒙古帝國征服歐洲我覺得靠的是兩樣東西,一個是駿馬彎刀,另一個就是現在看起來極不人道卻能在當時大環境下保障蒙古軍隊橫掃一切的強有力的保障“兩腳羊”

    蒙古軍隊以“鐵騎”著稱,所以蒙古軍隊戰力的核心就是戰馬,是重中之重。蒙古是遼闊的大草原,所以這都是產良馬的好地方,而蒙古馬也是世界上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生存能力極低,只要有口水喝,吃口乾草,就能恢復如常繼續作戰。對蒙古軍隊大力減少了物質的保障,蒙古馬可以在任何地方尋找食物,來解決自身所需,根本就不需要蒙古軍隊的後勤管轄。還有一點就是蒙古軍隊當時一般騎的都是母馬,母馬有兩大好處,第一就是可以交配繁殖後代,能補充其勞動力,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第二就是蒙古軍隊可以喝馬奶來替代在茫茫草原找不到水源的問題。而且蒙古軍隊無論是征戰還是運輸都是靠著蒙古馬,所以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戰馬就是坦克一般的存在,摧枯拉朽所到之處片甲不留。所以蒙古軍隊能征服歐洲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感謝上天賜予蒙古人萬能的蒙古寶馬。

    第二個原因就是極度血腥殘忍卻極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軍隊耗費完所有物資的情況下,蒙古軍隊就開始“殺俘吃人”蒙古軍隊會把除了自己人以外全部當成異族動物,這種人會被稱之為“兩腳羊”在蒙古人眼裡這種人沒有任何悲憫可言,可以隨意誅殺姦淫吃掉,所以蒙古人在歐洲打下一座城之後就會洗劫屠城變為焦土後,所抓到的俘虜都會跟隨大軍出征,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蒙古軍隊征服歐洲的兩大原因,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快來和我一起探討吧。

  • 8 # 寧小楊

    簡單分析我的觀點:

    1.先說蒙古人的作戰特點,行軍迅速,蒙古騎兵每人一般都會帶兩到三匹馬換乘。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具體過程忘了,大雪封山之際哲別領騎兵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三天內輕裝快速機動近千公里透過死亡山谷。(具體時間地點忘記了,見諒)突襲花刺子模,這次行軍成了軍事史上的一個謎。蒙古騎兵在作戰前會先出動小股偵察兵試探性搶奪村莊同時收集地形和敵情,遇到抵抗激烈就會先撤退,待大軍殺到在進攻,作戰單元至少兩個騎兵一組相互配合。對待敵人不是徹底包圍殲滅,而是圍三缺一,這樣敵人就不會死戰,蒙古騎兵就會在追擊的過程中消滅對手。還會使用佯敗誘敵追擊,到蒙古人預先指定的地點或者認為可以決戰的地方在動手。同時也會順手牽羊滅掉潛在的威脅,就比如在第二次西征回國途中繞過巴爾幹半島,滅掉新興強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以備下次入侵減少阻礙。

    2.蒙古人對人才的重視,屠城中會留下工匠及其他人才,組成特殊兵種,製造先進的火炮還有投石器。據說蒙古人猛攻烏克蘭地區的一座城堡久攻不下,惱火把得鼠疫死去的人屍體投進城內,造成歐洲黑死病的流行。

    3.政策方面,投降優待,抵抗屠城。蒙古人的屠城政策給歐洲人帶去了恐懼,心理上就形成了威懾。屠殺也是在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同時放走一部分人回去散佈謠言,給敵人造成恐慌。留下一些老弱婦孺在陣前當人盾。蒙古軍隊也有自己的獎懲政策,攻下城池,公開搶奪三天。如果同伴戰死,搶回屍體,得其妻女及財產。救同伴一命得其奴隸之類的酬謝。

    4.補給方面,出征前會帶足夠的食物,和淡水,淡水不夠就會就地取材,取馬血補充水分,以及捕獵,掠奪物資,以戰養戰,同時蒙古軍隊的後方也有奧魯營負責後勤補給。人員方面,軍隊主體以蒙古人為主,還有大批的契丹人和其他各部落及僕從國徵調的人員補充。

    5.指揮方面,蒙古軍隊的實際指揮是速不臺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主帥拔都善於聽取意見,對待下屬寬厚。同時歐洲地形大部分平原,適合蒙古騎兵展開作戰。將領作戰前很注重情報的收集。

    6.歐洲國家眾多, 很難形成統一的指揮。蒙古軍隊分兵迂迴的戰術讓歐洲國家難以應付,而且蒙古軍隊很少生火造飯,撤退迅速。如果不是有意讓人追擊,追擊者很難跟蹤到蒙古軍隊。

    冷兵器時代,文明很難鬥得過野蠻。

  • 9 # 歷史大良造

    一勺歷史,為您解答。

    蒙古帝國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千米,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千米,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

    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我們都知道,是靠著不斷的征服而形成的!蒙古帝國征服歐洲的過程中,一個人的名字被我們記住了下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50多年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4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

    蒙古帝國的征服是帶著血腥味的,但就算如此,蒙古帝國可以說是到哪哪臣服,就算有抵抗結果也是一樣!這麼牛的蒙古帝國,曾經征服歐洲是靠什麼?

    01 強大的騎兵軍團

    眾所周知,蒙古遊牧民是有著在馬背上度過一生中的很多時間,他們幾乎把馬當作自己身體的延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成了天然的騎兵。

    不僅如此,蒙古帝國有著其他民族和國家沒有的新式武器。這種武器就是組合式弓。通常由其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遠遠超過100磅,而且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這種弓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300碼;這種箭裝備上銳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

    當然,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

    02 合理的戰術安排

    蒙古騎兵並非一支只會衝鋒陷陣的軍隊,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打法!而這種打法,精髓就在於速度與突然性!

    馬上弓箭手令步兵他們能夠迅速衝到敵軍隊伍面前,如同暴風驟雨地一陣放箭,從四面八方,襲擊敵人,然後遁去,自始至終都不同敵人步兵的劍或矛交鋒。

    他們所喜歡採用的一招是佯攻,即把馬的快速賓士同巧妙的控制和擇時相結合,發動猛烈的攻擊,然後詐敗而後撤,假裝驚恐,有時消遁到地平線下面去。只有最精明的和控制力極強的敵軍才能抑制住衝動,不去追擊佯裝潰敗的騎兵;在這一追擊過程中,敵軍超出自己的後援所能顧及的範圍,喪失嚴密的防守隊形,任憑部隊和個人紛紛離散。

    這時,這些騎兵弓箭手突然重新組織起來,掉頭迎擊挺進中的敵人,逐個部隊或逐個士兵地殲滅分散開的敵軍。

    03 創新武器攻城火炮

    蒙古人改進的炮稱為“回回炮”,它是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在早已經有的“炮”的基礎上,改良、改進、創新而創制出來的更具威懾力、殺傷力的巨型“拋石機”。

    出奇的是,蒙古人一旦兵臨城下,並沒有一味地猛攻,而是先在敵人的城池外圍令壯士砍下大樹,用木樁製作成木柵,將整個城池圍得水洩不通,這樣既攔截了可能會前來的援軍,還封閉了城內與外面的聯絡,包括斷絕城內的糧草供應!

    待城內的敵人士氣不行的時候,蒙古人便開始展開攻勢。而攻城火炮的運用,使得城內硝煙瀰漫,再無還手之力!

    04 蒙古軍隊嚴格的紀律性

    蒙古軍人擁有東西方各定居的農耕民族素無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永遠難望其項背的。

    此外,蒙古人有可以任意屠殺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讓殺人的血勇刺激軍人的好戰情緒和原始勇氣,使得蒙古軍人成為極其勇敢野蠻的戰士。肆意的掠奪則部分解決了蒙古軍隊後勤供應問題。

    05 成吉思汗和速布臺

    成吉思汗和速布臺是蒙古帝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統帥當中的兩位!一個優秀的團隊必然是少不了一個能力超強的領導者。

    成吉思汗在戰略上堪稱一絕!成吉思汗擁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戰爭機器。它建立在四大重要基礎之上:極強的機動靈活性、武器的優勢、幾乎萬無一失的戰術體系以及戰略天才。

    而成吉思汗麾下的速布臺,更是一位天才級別的將領!

    總而言之,蒙古帝國征服歐洲,靠的是紀律觀念強的蒙古軍隊本身強大的騎士兵團,充滿機動性的合理戰術,以及戰爭武器本身的空前優越性,再加上成吉思汗的領導以及天才速布臺的率領!就這樣,蒙古人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

  • 10 # 夏慈史

    《假如你在戰場》:如果你面前是一群身著鎧甲(卻只有前甲背後無甲)發出嗷嗷怪揮舞著大刀的魔鬼,他們很有可能是被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他們踏平了整個歐洲,給哪裡的人帶去一個世紀的陰影個千百年的影響!導讀:他們可說天生就是一個戰士,他們的君王帶領著他們踏平了歐洲,有的人調侃說道他們是帶著彎刀出生,騎著戰馬長大。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蒙古帝國是如何一步步征服亞歐大陸的!蠻人不需要太有文化!《一》:以史為鑑

    我們從西晉和北宋滅亡的歷史故事可以得出,文化先進的民族會被相對落後的民族所征服,這在歷史上是很常見的。從而會給大家造成一個誤區,那就是落後的民族之所以能夠打勝仗,是因為他們驍勇善戰,並不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軍事經驗。在一些國家看來,蒙古國計程車兵就好像一些頭腦發達,四肢簡單地蠻人而已,大字不識一個,就是憑藉著渾身都是膽才能夠上戰場殺敵。不可能在軍事謀略上勝過那些長期受過系統訓練的先進民族士兵。

    老龍:但最後事實證明蒙古帝國的軍事制度雖然非常的簡單,但是卻非常實用。沒有像南宋花瓶一樣的官僚機構,蒙古軍隊作戰採用的是小股騎兵先進行試探,然後找到敵人最薄弱的地方,實施騎兵衝擊。如果受到嚴重打擊了就會立刻撤回,尋找機會再次出擊,這樣的方式給很多國家計程車兵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二》:秘密武器是強弓勁弩

    1:相比於南宋的武器,蒙古帝國的武器還要更先進,他們發明了一種非常可怕的弓。射程可以達到300米左右,很多鎧甲都難以抵擋它的攻擊。能與之對抗的也只有當時南宋最最精銳的部隊裝備的神臂弓才能夠與之匹敵,但是在戰爭當中武器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要看士兵作戰才能夠決勝負。

    2:以前和蒙古人打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會直接跟你正面用刀拼殺,而是首先使用弓箭,當你遇到蒙古的騎兵時,你的噩夢就開始了,他們在進攻之前會使用弓箭,在進攻的過程中也會使用弓箭,甚至在逃跑的時候還時不時射你幾箭。當你被他惹怒的時候,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著,能憋著一肚子火,最後這種無賴的打法可能會把你給逼瘋。

    老龍:這也是為什麼蒙古軍隊在征服亞歐大陸的時,那些體格強壯的歐洲人被他們打的落花流水的原因,那些歐洲人不是被刀砍死的,大多數都是被弓箭給射死的。編外語:屠城

    蒙古士兵在攻城的時候,有一個殘忍習慣那就是屠城。但在攻城的時候,他們都會跟城裡面的人打好招呼,如果你投降的話我們就不屠城,但是如果你不投降那後果可就嚴重了。當年蒙古人從東亞打到西亞,再打到歐洲,這一路上用的可都是這殘暴的一套。因為他們覺得屠城能夠讓對手屈服,保證在行軍的過程中不會被人揹後來一刀。因此蒙古軍隊也被歐洲人稱呼為上帝之鞭,意思就是由於歐洲人自己犯了太多的錯誤,是上帝用鞭子來懲罰他們。蒙古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殲-20的效能如何?是否達到五代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