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背影看世界

    朱元璋鄱陽湖大戰陳友諒為啥死磕洪都?最主要的原因是,陳友諒為了報過去的一箭之仇,竟然放棄了大的戰略謀劃。說白了,這是一種賭氣的舉動。

    首先我們來說說朱元璋和陳友諒,最早的時候都是同為農民起義軍。在對抗元朝軍隊的時候,兩個人還互助互幫,甚至還暗中皆為過同盟。

    但是好景不長,兩個人隨著自身力量的壯大,也隨著元朝在和農民軍的戰鬥中,節節敗退,這樣的情況下,兩個人都有了逐鹿中原的實力和機會。於是兩個人從明爭暗鬥,轉為相互碰撞和相互爭奪地盤。

    可能爭奪應京的戰鬥中。陳友諒發揮其水軍的優勢,差點就把朱元璋給戰敗了,可是天不遂人願,正在戰鬥的關鍵時刻,竟然退潮了,這樣的話,陳友諒的大船都不能夠動彈了,於是朱元璋藉此機會,大勝而歸,陳友諒大敗而逃。

    有仇不報非君子,陳友諒正是看準了朱元璋和張士誠打得難解難分之際,趁機偷襲洪都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老巢。本想一舉拿下,沒想到竟然打了85天,也沒有攻下來,此一戰役,對陳友諒士氣造成了絕大的傷害,但他也給朱文正成就了猛將之名。

    等朱元璋順利收拾完張士誠之後,朱元璋挾勝利餘威,率領25萬得勝之師,一路向北,浩浩蕩蕩,向陳友諒發起了最後的決戰。

    陳友諒也不傻,一看洪都打了85天都沒有幹下來,於是,就帶領大小艦隊號稱60萬大軍 全部轉移到鄱陽湖,等待朱元璋的到來,以逸待勞,決定最後的一擊,來報最後的一仇。

    按說,這是陳友諒所選擇的戰場,而且他又充分利用好他的水師具有的優勢,這一場報仇復仇之戰,應該說陳友諒懷著必勝的把握,在那裡等待著朱元璋送上門來捱揍,竟然被打敗了。

    兩人開戰之初,應該說陳友諒佔有絕對的優勢,他高大的輪船和朱元璋小船打起來幾乎就是坦克對腳踏車的戰鬥,但實際上,他也犯了一個大的錯誤,就是把大船還用鐵鏈給連起來,就是就是這個錯誤,終於被朱元璋抓住了弱點,利用火攻。最後再一次火攻連營的赤壁之戰再一次出現了,這是天不助陳友諒呀!

    所以說朱元璋應該就是陳友諒天生的剋星吧。

    這倒黴催子……

  • 2 # 季我努學社

    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朱元璋和陳友諒兩支農民軍,為了擴大勢力,進行統一,發生過爭奪江西的戰爭。江西地處吳頭楚尾,是“控蠻荊而引甌越”和“翼蔽昊越”的戰略要地,朱、陳的爭奪戰,洪都之戰,就是是一場發生在江西南昌地區的著名戰役,對陣雙方,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雙方圍繞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開了激烈的攻奪,最終以朱軍堅守85天,陳友諒不得已撤圍,朱軍獲得戰略性勝利宣告結束。朱的勝利,為建立明帝國奠定了基礎。

    洪都之戰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企圖消滅朱元漳,便挾制徐壽輝進攻應天府。並且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皇帝,國號漢,年號大義。這時他“盡有江西、湖廣之地”。不過他在應天府,被朱元璋打得大敗,只好退回江州,據守故地。

    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帶兵西征陳友諒,舟師從應夭龍灣出發,八月,攻下安慶,溯江西上,長驅小孤山,防守小孤山的丁普郎、傅友德迎降。朱元璋軍進佔湖口、江州,接著派兵攻克南康(星子縣)。饒州、建昌(南城)、南豐州及臨川、金溪等八縣投降。”朱元璋再分兵攻下薪州、黃梅、廣濟、撫州等地。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月,朱元璋寫信給陳友諒的江西行省盡相胡廷瑞,勸他投降。他投降後,朱元璋來到龍興,入城後進行了安撫工作,取消陳友諒統治時的軍需徵求,取得了人民的悅服。

    朱元璋

    朱元璋取得龍興後,改龍興路為洪都府。袁州、瑞州、臨江、吉安相繼歸屬。同年五月,朱元璋用侄兒朱文正為大都督,統率元帥趙德勝、參政鄧愈等鎮守洪都。陳友諒“忿疆土日蹙",遂乘朱元璋安豐之行,向他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此時,應天兵力空虛,如果陳友諒順流而下,直搗應天,必將予朱元璋以致命打擊。但他卻錯誤地吸取上次奔襲應天失敗的教訓,不攻應天而攻洪都(龍興路歸降朱元璋.後改為洪都府),失掉了一個有利的戰機。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陳友諒親率大軍,號稱六十萬,認為勢在必勝,攜其家屬、百官,空國而來,進圍洪都,並分兵攻取吉安、臨江、無為州諸地。洪都守將宋文正堅持八十五天,使朱元璋得以從廬州調回徐達、常遭春,並從各地調集將士,於七月間親率徐達、常遇春、馮國勝、廖永忠、俞通海等領兵二十萬前往馳援。

    陳友諒劇照

    圍攻洪都已有八十五天的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帶兵二十萬前來救援,怕背腹受敵,就解圍從東北進入都陽湖迎戰,朱元璋舟師從松門進入鄱陽湖,。陳友諒軍在鄱陽湖停留了二個月,糧食已盡。陳友諒派兵到都昌搶糧,被朱文正的軍隊把裝糧的船放火燒了。八月下旬,陳友諒在糧盡援絕下,企圖冒死突圍,逃回武昌。後中流矢而亡。

    參考文獻:

    1、 張廷玉等:《明史》

    2、 黃長椿:《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江西的戰爭》

    3、 陳梧桐:《朱元璋戰勝陳友諒_張士誠的經過和原因》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陳友諒和朱元璋是鄰居,勢力強大的陳友諒與朱元璋過招卻一敗再敗,怒火沖天。

    陳友諒佔據了湖北、江西,他佔據的是長江上游,朱元璋佔據的應天(吳地)在長江下游,兩個牛人做了鄰居,發生衝突屬於預料之中的事。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常遇春率部克池州,陳友諒派兵救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設伏九華山,俘陳部三千人,常愣爺兼屠夫不經請示朱頭,直接把俘虜活埋!

    陳友諒率龐大的艦隊一舉蕩平太平,又揚帆殺嚮應天。結果又被朱元璋用向他投誠的陳友諒部將康茂才詐降,釣陳友諒到龍灣,被朱元璋設破殺敗,陳友諒丟下兩萬具屍體、七千俘虜、百艘大船、數百小船,狼狽逃回江西。

    朱元璋去安豐救韓林兒,蘇州的張士誠騷擾元璋,元璋大怒決定進攻張士誠的廬州。陳友諒抓住朱張混戰機會,傾全國之力組成六十萬大軍,來找朱元璋報仇!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陳友諒殺奔洪都,結果洪都戰役,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竟未能拿下朱元璋親侄子朱文正、鄧愈率領幾萬人駐守的洪都。

    二、為什麼朱陳要大決戰,為什麼又把地點選在鄱陽湖?

    A朱元璋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像個美貌的少婦,長期受到鄰居陳友諒這個身材魁梧的性騷擾者的欺負,而且這個性騷擾者越來越不像話,大有不把朱美女放倒蹂躪,就不快活的架勢。於是至正二十三年六月,朱元璋從廬州調回徐達的部隊,召集全部二十萬士兵,帶上徐達、常遇春、馮勝、郭興、劉基找陳友諒玩命來了。

    陳友諒更不含糊,帶了兩百多艘大船、六十萬大軍,傾巢出洞,想俘得朱美人歸。

    B、七月十六日,朱元璋大軍到達湖口,為達決戰目的,分兵兩路,分別佔領了經江口、南湖口,同時封鎖了陳友諒唯一可以退卻的武陽渡口,客觀上堵塞了陳友諒的退路,把陳友諒趕向鄱陽湖!

    七月十九日,陳友諒在洪都(南昌)得知朱元璋來援並封鎖自己退路的情況,主動從洪都撤圍,前往鄱陽湖決鬥。

    C、陳友諒被朱元璋惹毛了,他本可突圍,但他悍勁上來了,你老朱找我決鬥,相當於農民找地主老財豪賭,我老陳家大業大,一定奉陪到底!東風吹,戰鼓擂,當今世界誰怕誰?

    D、鄱陽湖,北起湖口、南達三陽、西起關城、東達波陽,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南寬北窄,狀如大葫蘆,是理想的戰場。

    於是,朱元璋、陳友諒兩大梟雄,拿起了拳擊手套,把方圓三百里的鄱陽湖當成了擂臺!

  • 4 # 才子八怪

    朱元璋脫離岳父郭子興自立山頭後,率軍一路高歌猛進,很快便攻佔了滁州這塊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但郭子興卻在與孫德崖等人的較量中落了下風,無奈之下,只好去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不計前嫌,將滁州地盤和主要軍事指揮權一併交給郭子興,自己則率軍攻佔了和州與集慶,並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故事便從此開始了:

    陳友諒當時佔據了長江上游地區,朱元璋則處於下游,形勢並不有利於朱元璋。後來,常遇春率軍攻克池州後,在九華山設伏,將前來爭奪池州的陳友諒軍擊敗,並俘虜了三千人左右,常遇春素愛殺降,這次也不例外,他私自下令將俘虜的三千名陳友諒士兵全數坑殺,引起陳友諒的震怒。

    陳友諒率領龐大的艦隊攻佔了採石、太平,卻在龍灣被朱元璋大敗,損失慘重,陳友諒奪路(水路,坐船跑的)逃回九江。 一番修整後,陳友諒率領改進後的艦隊,再次將兵鋒指向了朱元璋。這次,捷報不斷傳來,陳友諒依靠水軍優勢擊敗朱元璋。恰在此時,被陳友諒派去鎮守洪都(今南昌)的將領叛變,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派自己的親侄子朱文正前往洪都駐防,自己則忙於援助韓林兒和劉福通,對抗張士誠。陳友諒率部攻打洪都,本來佔了絕對優勢(大軍據說有60萬之眾),卻被開了掛的朱文正率部死扛了兩個月。因朱文正兵少,城池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於是朱文正命令部將張子明前往朱元璋處求援。張子明情商比較高,他並沒有說洪都快要不行了,而是說這時候如果朱元璋願意回師決戰,可一舉消滅陳友諒。朱元璋聽了很高興,帶領麾下全部精兵良將(20萬人左右),去與陳友諒一爭高低。 抵達前線後,朱元璋先是將陳友諒退路堵住,陳友諒聽到訊息,主動率軍從洪都戰場趕來鄱陽湖,準備在鄱陽湖中讓朱元璋葬身魚腹。

    戰鬥開始後,雙方互有勝負,先是徐達率水軍襲擾陳友諒艦船,消滅了陳友諒軍前鋒艦隊;又被陳友諒反攻,陳友諒部將張定邊曾直衝朱元璋旗艦,差點將朱元璋殺掉,最後被常遇春射傷等等。最後一次的決戰中,起先敗退的朱元璋利用風向逆轉(東北風),火燒陳友諒艦隊(此前陳友諒曾下令將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陳友諒大勢已去,敗逃渚溪,後於敗退途中被追擊到湖口一帶的朱元璋軍放冷箭射死。

    陳友諒一代梟雄,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朱元璋打敗,除了朱元璋手下能人輩出外,陳友諒自身的性格也是一大因素:此人比較記仇,而且喜歡現世現報,以致於孤注一擲與朱元璋決戰,最後身死異鄉。

  • 5 # 大聖估車

    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水軍戰艦由江西松門(今江西新建北130公里)趕到湖口,發現他的老對頭陳友諒已將全部水軍撤到鄱陽湖裡,湖口空無一人。他不覺暗暗高興,對身邊的軍師劉基說:“這呆頭鵝又失算了,湖口是鄱陽湖流入長江唯一出口,我扼住了湖口,等於扼住了他的咽喉,這一仗,他輸定了。”“呆頭鵝”是朱元璋譏諷陳友諒的口頭禪。他們原來都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和元軍作戰中,曾是同一戰壕裡的戰友。元朝政府被打垮後,他倆為爭奪天下成了冤家對頭。3年前,陳友諒率水軍戰艦從江州(今九江)沿江東下,逼近朱元璋佔據的應天(今南京),企圖一舉消滅朱元璋。朱元璋令部將康茂才用詐降計,誘使陳友諒進入他的埋伏圈,把陳友諒打得落花流水。陳友諒坐了小船,拼死突圍,才逃了條命。他的指揮船也被朱元璋奪了。陳友諒逃得倉惶,將康茂才寫給他的詐降信遺於船上。朱元璋拿著這封信笑了起來:“陳友諒真是呆頭鵝,愚蠢到如此地步,哪有不敗之理!”但陳友諒這呆頭鵝並不服輸。他養精蓄銳,決心要報這個仇。不久前,他接到探子奏報,張士誠圍攻紅中軍首領小明王,朱元璋親自領兵去安豐(今安徽壽縣)救援去了。真是天賜良機,陳友諒集中兵力60萬人,決定乘虛東下,先攻朱元璋軍據守的洪都(今南昌),再從九江順流而下直搗應天,洪都統帥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他率領土卒,據城死戰,陳友諒攻城三個月都沒攻破。這三個月給朱元璋贏得了時間,他迅速擊退了張士誠,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居住,隨即將所有能夠調動的部隊全部集中到應天,總計兵力20萬人,由他率領開赴江西援救洪都。陳友謀久攻洪都不下,聽到朱元璋來了的訊息,便撤圍東下,進入水面空闊的鄱陽湖迎戰。

      再說軍師劉基聽朱元璋罵陳友諒是呆頭鵝,流露出輕敵情緒,覺得有必要提醒他,就說:“陳友諒違逆天意,必敗無疑。但是,他有60萬兵力,我們僅20萬,鬥敗他還得一場血戰。他從洪都退入鄱陽湖,並不是膽怯,而是自恃水軍比我們強大,妄圖以已之長攻我之短。他造了幾百艘戰船,大船可客3000人,小的也能容2000人。新招募的甲士也都進行了訓練,勇敢善戰。

      咱們盡是一些小船,論實力比陳友諒差得多,萬萬不能輕敵呀!”朱元璋望著茫茫無邊的鄱陽湖,但見遠處水面上。陳友諒的大戰艦,黑壓壓一片猶如湖中突出的島嶼一樣,船上的燈火,映得湖水通紅,隱隱約約,還傳來鼓號聲。朱元璋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問劉基:“那麼,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擊敗陳友諒這呆頭鵝呢?”劉基說:“打勝仗的訣竅無非是勇謀二字,主公智勇雙全,陳友諒有勇無謀,怎能跟你匹敵呢?”朱元璋仔細品味劉基的話,忽然大悟,拍了個巴掌,說:“對了,我們船雖小,但膽兒勇氣不小,只要將士個個不伯死,又肯用計謀,就不伯陳友諒船兒大!”他轉身吩咐親兵:“弄幾尾湖魚煮煮,再開幾罈好酒,把徐達、常遇春、廖永忠一干將領統統叫來,我要和他們飲個痛快!”皓月當空,朱元璋和諸將坐在小船上,飲酒食魚聊天閒敘。晚風習習,湖水拍岸,小船在波浪裡顛簸著。朱元璋指指被夜幕染得灰濛濛的湖水,長嘆一聲,說:“這回跟陳友諒這呆頭鵝開戰,打勝了,我們還可以繼續吃魚喝酒,輸了,可要葬身魚腹羅!”常遇春說:“主公何必嘆息,陳友諒是我們手下敗將,葬身魚腹的是他!”徐達說:“主公,當今天下形勢。要麼主公統一天下坐龍廷,要麼陳友諒獨霸天下,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就在鄱陽湖這一仗。陳友諒無德無才,那配登九五之尊。為了主公得天下,為了黎民百姓免受戰火之苦,從此安居樂業,我等願隨主公和陳友諒決一死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徐達的話,代表了眾人的心思,諸將紛紛附和。有一個叫韓成的偏將,話說得急,不慎將魚刺鯁在喉嚨裡,憋得紅頭脹臉的,朱元璋忙給他捶背,幫他把魚刺咳出來。韓成感動得熱淚盈眶,說:“主公,我願替你去死!”朱元璋笑著說:“韓成,別人都說你相貌長得像我,你怎能輕易說死呢?等打下江山,你要隨我一起享受榮華富貴呢!”朱元璋端起酒懷,說:“諸位兄弟,我朱某不才,沒給你們帶來大富大貴,這回我發誓,消滅陳友諒,一統天下後,我要在應天府大興土木造功臣樓,讓你們過神仙日子!”眾將領高興得笑了起來,情緒空前高漲。這頓舟上酒宴,可以說是戰前的小型誓師會。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鄱陽湖中的康郎山響起了陣陣戰鼓。康郎山是陳友諒的臨時指揮所,他三更就命令各船煮飯,將士們飽餐之後,他就指揮戰艦向湖口移動。開始挑戰了。陳友諒聯結巨型戰船為降,樓櫓高十餘丈,艦隊一字兒排開,用鐵鏈連在一起,竟有十幾里長,像一座水上長城。而朱元璋的水軍,卻盡是些小船,一些將士被陳友諒的氣勢嚇得臉色都變白了。朱元璋坐在指揮船裡,鎮定自如,他望望左右將士,忽然哈哈大笑,對劉基說:“我看陳友諒真是呆頭鵝,他將這麼多大船首尾相接,這樣不利於進退,要擊破它是很容易的。”劉基知道朱元璋故意這樣說,是為了鼓舞士氣,也就笑著說:“我還當陳友諒有多大本事呢,兵刃來交,就聯舟自保了。這時若有勇士,披堅執銳,乘小船限他周旋,他的陣勢立刻就大亂,大船上的人一個個會跌下湖裡去餵魚的!”兩人一唱一和,把一些將士的懼怕打消了。

      朱元璋見諸將都有了勇氣,便命令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分率20隊船艦,向陳友諒出擊。陳友諒哪裡把這些小船放在眼裡,命令聯結在一起的大船齊頭並進,其勢如排山倒海,撞翻了一百多隻小船。戰鬥第一天,朱元璋吃了敗仗。第二天,朱元璋的指揮船衝在前面,組織各船隊向大船放箭。

      陳友諒發現了朱元璋的指揮船,便令驍將張定邊圍攻朱元璋,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活捉。正在和敵人酣戰的徐達見情況不妙,連忙調轉船隊去保衛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畏懼,駕船靈活地指揮戰鬥。正當兩軍廝殺得白熱化狀態時,朱元璋的指揮船突然在一片沙灘上擱淺,船底像被膠住一樣動彈不得。張定邊大喜,高聲叫道:“朱元璋跑不掉了,弟兄們,活捉朱元璋賞黃金千兩”!士兵們齊聲吶喊,搖艫雲集,把朱元璋團團圍住。朱元璋指揮船上的將領宋貴、陳兆先等人,捨命抵抗,身中數十槍,先後倒斃在船頭。眼看全船要當俘虜,朱元璋不由得害伯起來,背脊裡冒出一陣陣冷汗。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相貌和朱元璋酷似的偏將韓成對朱元璋說:“宋貴、陳兆先都死了,為保主公脫險,我願代死,請你快將戰袍脫下,讓我穿上。”朱元璋沉吟不答。這時,只聽得敵軍要朱元璋投降的吶喊一陣緊似一陣,流矢在船頭亂飛,韓成焦急地說:“公主快聽我的話脫下戰袍,否則,全船將士都要同歸於盡,大家都死去有什麼益處呢?”朱元璋不得已,只好脫下戰袍,讓韓成換上。韓成把朱元璋的幅子戴在頭上,深情地對朱元璋看了一眼,說道:“主公自重,韓成去了!”朱元璋很不忍心韓成去代死,但事在燃眉,不得不由他去。

      韓成衝出船艙,站在船頭,高聲叫道:“陳友諒聽著!我朱元璋今日敗在你手裡,只有一死。不要再為了你我倆人,勞師動眾,讓天下生靈無辜被殺戳了?我今日且讓你威風,我認輸了,你看你看……”說到看字,撲通一聲,竟投入水中去了。

      張定邊以為真是朱元璋兵敗自殺,連忙下令打撈屍體,好向陳友諒表功,攻勢稍稍緩了下來。這時,徐達、常遇春等人聽說朱元璋投水,拼命殺過來報仇,張定邊只顧注意士兵打撈屍體,沒防備常遇春拉弓搭箭,嗖地一箭正好射中他的額頭。張定邊一聲慘叫,倒了下去,士兵們見主將受傷,頓時慌了手腳,無心再戰,保護著張定邊後退而去,徐達等人乘機向朱元璋靠擾,見朱元璋沒有死,喜出望外,朱元璋命令士兵下水挖沙,推船脫離了淺灘,總算倖免於難,這時,時已日暮,朱元璋下令鳴鑼收兵。 康郎山水戰後,朱元璋冷靜地考慮了全面情況,為了防止割據蘇州的張士誠乘虛襲擊基地應天府,他命令大將徐達回守應天府,及時作了正確、妥善的戰略處置。後方安頓好後,他和軍師劉基及諸將商議怎樣才能挽回敗局,奪取勝利。部將郭興獻計說:“三國時,諸葛亮破曹操的連環船,用的是火攻,我們何不用火攻破陳友諒的鐵索連環船?”朱元璋說:“這辦法好。不過,火攻全仗風勢,順風正好,萬一是逆風,豈不燒了我們自己的船!”劉基在一旁笑著說:“主公放心,我觀察天象好久了,今日黃昏便有東北風起!”朱元璋大喜,說:“軍師真是諸葛亮轉世,借來東風!”他決定用火攻破敵。

      黃昏,夕陽在水天之際慢慢西沉,晚霞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鋪了一湖金燦燦的綢緞。水鳥貼著水面在覓食,歡樂地叫著。湖面上吹起了東北風。朱元璋命令水軍將領廖永忠、俞通海率水兵駕駛七條漁船出發。船上裝滿蘆葦柴薪,中放火藥,上置草人,偽裝成水軍將士,而真正的水兵則躲在草人下的擋板後面。再在各條船的船梢上系一隻輕快小船,準備點火之後乘小船撤走。

      七條漁船順風順水,向陳友諒的大船劃去。陳友諒的哨兵站在高大的船頭上,先是緊張了一陣子,後來見漁船上只有幾個士兵持戈而立,也就鬆了口氣,根本沒把小漁船放在眼裡,他們耐心地等待漁船靠近,以便活捉生擒。

      有人把此事報告陳友諒,陳友誼趕到船頭觀察,發現漁船越駛越近,覺得可疑,忙命兵士射箭。誰知那漁船上計程車兵直挺挺地站著,一個也射不到。等陳友諒發現那些士兵都是穿了盔甲的草人時,漁船已貼近大船。漁船上嗖嗖地拋過來數十隻鐵鉤,牢牢地搭住大船。躲在擋板後的廖永忠、俞通海命令士兵將船中浸透了油漬的蘆葦和火藥硫磺點燃,然後,紛紛跳進船稍後的輕便小船,一溜煙似地撤走了。漁船裡的蘆葦火藥燒起巨大的火焰,很快也把大船燒著了。陳友諒忙命士兵撲滅火焰,怎奈風急火烈,四面燃燒,幾乎撲不勝撲。他們的大船都用鐵鏈鎖在一起,倉促間難分開,大火蔓延開來,全軍亂作一團。此時,常遇春率領的戰船又從兩邊包抄過來,那船桅上用竹竿挑著一個怪物,形如百姓盛糧的大笆斗,用蘆葦和布包扎,裡面貯著火藥和火蒺藜,名曰“沒奈何”。等靠近陳友諒船隻,點燃火線,燒斷懸索,“沒奈何”就落入敵船中爆炸,將船炸燬。陳友諒的戰船四面燃燒,變成一條火龍。天色已黑,熊熊大火把鄱陽湖映得通紅,勝似那夕陽晚霞。朱元璋不失時機地率戰艦主力全面出擊,大敗陳友諒,燒燬對方巨型戰艦數百艘,斬首二千餘人。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和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他本人也被嚇得驚慌失措,喪魂落魄。

      陳友諒氣得咬牙切齒,當夜與部下計議說:“朱元璋太狡猾,用火攻折我大軍無數,此仇一定要報。我見他的座船,檣是白色的,明日出戰,望見白檣,大夥全力圍攻,殺了他方解我心頭之恨。”部眾領命。次日清晨,又一次水戰爆發,雙方酣戰三、四個小時不分勝負。陳友諒指揮水軍向有白檣的船進攻,誰知,朱元璋衝在前面的戰船的船檣,統統是白色的,辨不出那條船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揮船。這是劉基的計謀,目的是為了混淆敵人視線,保護指揮船。不過,既然是指揮船,總會露出蛛絲馬跡,陳友諒還是找到了它,命令士兵瞅準指揮船放火炮。這一切被警惕地注視著敵方一舉一動的劉基發現了,他躍起大聲呼叫:“不好,主公快換座船!”朱元璋來不及細問,急忙跳上另一條船,但聞一聲巨響,原先那船已被擊碎。為了挽救危局,廖永忠、俞海通兩位水軍將領率領6條戰艦直插敵陣,他們攀登敵船,逢人便殺,見物就燒,一會兒就繞出了陳友諒軍的艦隊,竟然絲毫未受損傷。他們的驍勇,鼓舞了朱元璋所有將士,使他們勇氣倍增,拼命圍攻大船。陳友諒的戰船高大,行動遲緩,經不住朱元璋將士殺一陣,燒一陣,很訣就垮掉了,士兵們不是被燒死,就是落水淹死。陳友諒至此,狼狽已極,虧得張定邊拼命救護,才衝出重圍。他只好收拾殘餘戰艦撤退,不敢再戰。 此後,兩軍開始對峙,誰也不輕易發動進攻。不久,陳友涼的兩員大將又投降了朱元璋,內部不穩,力量更加削弱。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統統殺掉。朱元璋聞訊,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全部送還,受傷的還給敷上好藥,從而大得人心。陳友諒軍內部分崩離析。

      兩軍對峙這一月之久,陳友諒艦隊被困湖中,軍糧殆盡,計窮力竭,危在旦夕。陳友諒妄圖孤注一擲,從湖口突圍,轉入長江,再奔武漢大本營。

      朱元璋早已嚴陣以待,陳友諒左衝右突打不開生路。朱元璋唯恐陳友諒逃走,親自指揮追擊。陳友諒邊退邊向朱元璋指揮船密集射箭,有一箭射中朱元璋的座椅,朱元璋下意識地驚叫一聲。陳友諒以為射中了朱元璋,將頭伸出船艙張望,被朱元璋部將郭英一箭射死。當朱元璋聽到陳友諒中箭身亡時,高興地說:“呆頭鵝已死,天下安定矣!”慶功時,朱元璋感慨萬千地對軍師劉基說:“這次大戰,我們以20萬人馬擊敗陳友諒60萬將士,何等艱險喲。如今雖是勝利了,我們卻也損兵折將了十餘萬人,許多猛將壯士是為我而死的呀!要不是他們捨命搭救,我早已葬與魚腹了。”說著,淚如泉湧。

  • 6 # 歷史總探長

    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陳友諒之所以沒有從武昌直接進攻應天,而是選擇是進攻洪都,其實是有著重要的原因。

    我們可以先看一看南昌的位置:

    註釋:

    武昌為陳友諒的大本營

    應天為朱元璋的大本營

    江州位於鄱陽湖湖口

    洪都位於鄱陽湖以南(現在的江西南昌)

    因為洪都這個地方無論在誰的手中都極為致命,尤其朱元璋在奪取洪都之後,幾乎掐住了陳友諒的咽喉。陳友諒想要從武昌順江而下,可是洪都怎麼辦?

    洪都城最為致命的一點是會切斷陳友諒順江而下的後路,這也是為什麼在鄱陽湖之戰前夕,陳友諒死磕洪都,而不是直接帶領大軍攻打應天。

    鄱陽湖大戰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鄱陽湖大戰之前,九江、洪都(當時叫做龍興,洪都為朱元璋佔領之後改名)以及贛南的大片領土都為陳友諒的領土。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雖然是在洪都,可是在長江沿岸上的安慶、江州、武昌的等地其實都在交鋒。至正十七年九月,陳友諒奪下軍政大權,開始了自己的王霸之路。陳友諒為了儘快在長江沿線上佈置防禦點,出兵成功的攻佔了池州。陳友諒的悍然出兵觸動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經,池州為長江沿線上的一個重要的防禦點,如果陳友諒佔據池州之後,再伺機攻佔安慶、太平,就可以直驅應天(南京),威脅到朱元璋的根基。十月初,朱元璋下令讓常遇春帶領水師從銅陵出發,搶奪陳友諒所攻佔的池州。長江沿岸上的兩大雄主也因為池州戰的交鋒,正是揭開了鄱陽湖之戰的序幕。常遇春率領水師在攻城至傍晚,終於攻下來池州,這個時候陳友諒親自率領一百多艘戰艦前來奪回池州,可是被常遇春大敗,退回了江州。至正十八年正月初,養精蓄銳兩個月的陳友諒再一次出兵池州,成功攻佔了這裡。接下來陳友諒帶領大軍開始了極度瘋狂的擴張之路,龍興、瑞州、撫州、臨江、吉安、贛州盡數對於陳友諒之手,整個龍興以南的眾多城池幾乎全被陳友諒所吞噬。

    而此時的朱元璋也在忙著在應天南部的婺州搶奪地盤,他們兩個人一個人在搶奪贛南地盤,一個在搶奪浙南地盤,可是說是非常的默契。

    至正十九年三月,雙方勢力日益壯大,開始了真正的霸主爭鋒局面。陳友諒開始兵分兩路進軍:趙普勝從池州進攻太平陳友德從信州進攻衙州徐達奉命迎敵,不僅打退了趙普勝的進攻,還將之前丟失的池州奪了回來。雙方箭弩拔張的態勢,勢必要大戰一番。池州丟失,陳友諒再一次帶領舟師前來搶奪,常遇春料到陳友諒會前來搶奪池州,遂決定在九華山設下伏兵,同時將城中的主力軍隊全部撤了出來。陳友諒攻城之際,常遇春帶領伏兵從九華山突然殺了出來,陳友諒損兵一萬有餘,退回了江州。至正二十年五月,越過池州、拿下太平,帶領舟師進軍到採石磯,同時在採石磯的五通廟登基稱帝。陳友諒的越城侵逼,讓應天城內的朱元璋大為驚愕,他萬萬沒有想到陳友諒的舟師如此之強悍。為了能夠死死的守衛應天城,朱元璋決定讓康茂才引誘陳友諒棄舟師上岸在江東橋會合,以此避開陳友諒強大的水師,同時開始分設伏兵,以待陳友諒:常遇春、馮國勝帶領五萬大軍埋伏於石灰山徐達帶領駐守在城門南側楊璟駐守在大勝港張德勝、朱虎帶領水師駐守龍江關朱元璋則親自統帥大軍駐守獅子山朱元璋的層層設防,也意味著陳友諒的的進軍的確給與朱元璋帶來了極大的震動。等到陳友諒帶領大軍抵達江東橋之後,發現有詐,準備引兵撤退,此時朱元璋下令伏兵全部出擊。徐達、楊璟、常遇春、馮國勝、張德勝等人紛紛衝殺出來,陳友諒因此大敗而歸,退回了江州。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下令徐達、常遇春帶領水師先行逆江而上,主動出擊攻打安慶。安慶城久攻不下,劉基力主朱元璋直接繞過安慶,出其不意的直接攻打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繞行安慶,直驅江州,毫無準備的他被朱元璋打得大敗,逃到了武昌。

    朱元璋趁勢拿下江西的大多城池,只剩下了江西重鎮龍興,幸運的是龍興城守將在陳友諒失敗後就獻城投降,朱元璋下令將龍興改為洪都,下令李文忠、鄧愈引兵駐守。至正二十二年十月,張士誠下令讓張士信、呂珍帶領十萬大軍圍攻安豐,陳友諒帶領六十萬舟師圍攻洪都。安豐為韓林兒、劉福通的根據地,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在長江兩岸發展的如題中天,正是因為北面以劉福通為首的起義勢力替他死死的擋下了元軍南下的通道。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帶領徐達、常遇春引兵救援安豐。可是安豐城已經被張士信、呂珍攻下,朱元璋下令重新奪回了安豐城,救出了韓林兒、劉福通,將其安置在了滁州。而後,朱元璋引兵回到了應天,留下徐達帶領攻打廬州。可是恰恰此時陳友諒圍攻洪都日久,思忖良久的朱元璋決定將徐達、常遇春調回應天,一起援救洪都。四月二十七日,陳友諒開始瘋狂的攻城計劃,但是直到六月十四日依舊無法攻下洪都。陳友諒被困在洪都城外,時日頗多,必然要受到糧草的制約。七月六日,朱元璋帶領徐達、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馮國勝、劉基攜二十萬水師前來援救洪都。七月十六日,抵達鄱陽湖湖口的朱元璋沒有匆忙和陳友諒交戰,而是下令封死了鄱陽湖的出口:一路伏兵駐軍於涇江口一路伏兵駐軍於南湖口另一路伏兵駐軍於武陽渡朱元璋設防細節圖:

    1-鄱陽湖湖口鳥瞰檢視

    2-鄱陽湖湖口平面檢視(紅色為設伏點)

    朱元璋安設三股伏兵就是要徹底封死陳友諒的南北退路。

    陳友諒聽聞朱元璋帶領水師救援,遂下令解除對於洪都城的圍攻,轉而攜舟師進入了鄱陽湖。七月十九日,雙方在湖中康郎山展開大戰,雙方廝殺一番,互有勝負。七月二十日,朱元璋號令大軍繼續和陳友諒交戰,可是此時的陳友諒將戰船鐵索連舟,全部連結成了一片,朱元璋完全無法找到進攻的突破點。適時,部將郭興主張用火攻,同時在船上增設草兵,放置火藥,穿著士兵服飾迷惑陳友諒,這些船隻均由敢死隊開船衝撞陳友諒的大船,這些人在接近船隻的時候點燃火藥,一時間陳友諒這些聯結起來的戰船盡數被大火焚燒,死傷慘重。此時的鄱陽湖,湖水泛紅,浮屍佈滿湖中。七月二十四日,朱元璋攜水師進攻陳友諒,陳友諒再次大敗。

    七月二十六日,眼看大勢已去的陳友諒想要從湖口逃回武昌。

    為此,陳友諒率領一百多艘戰船想要衝出鄱陽湖湖口,可是舟師行軍至南湖口的時候遇到了朱元璋的伏兵,陳友諒強行衝破防禦,眼看著就要從涇江口渡江而逃。

    涇江口的伏兵又衝殺出來,陳友諒被流矢射殺而亡。最後想說的是:鄱陽湖大戰的勝利,離不開朱元璋的身先士卒,將士們的浴血奮戰。

  • 7 # 是阿維啊

    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六十萬兵力與朱元璋大戰,最後慘敗於朱元璋的手下。而在此之前,陳友諒在朱元璋還沒有到來的時候那可是狠攻洪都,以六十萬兵力進攻朱元璋兩萬兵馬。

    洪都的這一次戰役或許是陳友諒一生中打的最為艱難的一次戰役了。為什麼要這麼說,陳友諒以六十萬人打洪都,結果竟然八十五天都沒有打下來,而且洪都裡面還是彈盡糧絕,兵力空虛。到最後更是屍橫遍野,都快沒有活人站的地方了。

    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依舊沒有打下來。為了守洪都,朱文正可真的是做到了馬革裹屍了。

    既然打不下來那就算了,為什麼陳友諒非要和洪都死磕呢?

    陳友諒失洪都完全是計策上的失誤。當時朱元璋率領大軍突襲九江。而陳友諒就逃跑了,於是洪都的人聽說陳友諒跑了,朱元璋的大軍到來的時候,自己也就選擇了直接投降,將這一座孤城交給了朱元璋,陳友諒對此可是十分的憤怒。

    還有就是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六十萬大軍打洪都,怎麼也能夠將洪都打下來了,更何況洪都還只有區區兩萬人,結果他萬萬沒想到洪都的守城將領那麼的堅強,甚至這兩萬人就沒有準備活著回去的,最後他們靠著毅力,一直將戰爭拖到了朱元璋趕過來,逼迫陳友諒退兵。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洪都大戰是陳友諒在和朱元璋的征戰中最好的機會,同時也是最大的敗筆。

    為什麼說這是陳友諒最好的機會呢?

    朱元璋在和陳友諒展開決戰之前,形勢對朱元璋非常不利。不僅僅因為朱元璋人數很少,不僅僅因為陳友諒更熟悉水戰,還在於陳友諒和張士誠已經聯合起來,準備東西夾攻朱元璋。並且張士誠很快就行動起來,進攻安豐。安豐是韓林兒、劉福通最後的據點。如果安豐被破,朱元璋必然失去一個重要的盟友,張士誠和陳友諒夾攻朱元璋的形勢,肯定會形成。

    出於這樣的考慮,朱元璋決定救援韓林兒。當時,劉伯溫曾極力反對朱元璋這樣做。劉伯溫的意思是,如果朱元璋率軍去救韓林兒,陳友諒一定會趁機攻擊朱元璋的後方。這樣一來,朱元璋將會顧此失彼。再一點。韓林兒是早期農民起義領袖韓山童的兒子,也就是說他是領袖。如果把他救出來,將來不好處理。不過朱元璋最後還是沒有聽劉伯溫的,毅然出面救援韓林兒。

    (陳友諒劇照)

    陳友諒也就在這時候率軍攻擊朱元璋的大後方。

    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友諒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這又是陳友諒最大的敗筆。為什麼又說是最大的敗筆呢?

    陳友諒當時集結了60萬大軍,同時,陳友諒又是以水軍出名。但是,他竟然放棄了朱元璋後方的大片地盤,尤其是不去進攻朱元璋的根據地(差不多相當於朱元璋的京城)應天,而是隻把大軍囤積在洪都城下,一定要把洪都拿下來。

    問題是,他在洪都城下耗了85天。洪都城上朱元璋的侄兒朱文正的守軍並不多,也就是幾萬人馬。但就算這樣,陳友諒依然沒有把洪都拿下來。直到朱元璋解了安豐之圍,順利回來應天,在鄱陽湖上紮下口袋,只等陳友諒鑽進口袋的時候,陳友諒才放棄攻打洪都,轉過頭來和朱元璋大戰。

    然而,由於毫無戰略部署,又嚴重貽誤了戰機,因此,最終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中,全軍覆沒在朱元璋手裡。

    實際上,陳友諒正確的做法,除了迅速搶佔應天外,還應該早一點在鄱陽湖擺下陣勢,利用豐水期,以及陳友諒擅長水軍的優勢,消滅朱元璋。而不是在洪都城下,耗費了大量時間,等鄱陽湖進入枯水期了,才和朱元璋決戰。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不用,卻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最後自取滅亡。那麼,陳友諒當初究竟是如何考慮的呢?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鄱陽湖之戰)

    其一,陳友諒穩紮穩打。

    陳友諒之所以一定要拿下洪都,是因為洪都是鄱陽湖邊上一個戰略重鎮。這個戰略重鎮,就像一顆釘子,釘在陳友諒前行的道路上。如果陳友諒不先拔下這個釘子,他就擔心在他前往攻打朱元璋的時候,這顆釘子會扎傷他。這使得他的後方很不安全。

    事實上,陳友諒的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當他沒能拔下洪都,率大軍在鄱陽湖決戰的時候,鎮守洪都的朱文正果然奇襲陳友諒的身後,斷了陳友諒的糧道,讓陳友諒進退失據。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是陳友諒不太懂軍事。他不明白,戰爭是需要“動”起來的。只有調動敵方,才能尋找到戰機,死棋才能下成活棋。也就是說,陳友諒大可只用少量兵力圍住洪都就可以了,大量的兵力可以穿過鄱陽湖,攻打空虛的應天。或者乾脆就不圍攻洪都,直接往前打,這樣,洪都的軍隊就會被調出來,因此就有破城的機會了。

    其二,陳友諒有恃無恐。

    陳友諒一直沒把朱元璋放在眼裡。就算在洪都城下攻了85天依然沒把洪都城攻下來,他也沒覺得朱元璋有多難打,畢竟他的實力太強大了。

    所以,在陳友諒看來,早和朱元璋打,遲和朱元璋打,都沒什麼關係,無非就是早消滅朱元璋,還是遲消滅朱元璋的問題。

    (朱元璋劇照)

    其三,陳友諒特別自負。

    因為實力強大,陳友諒就極端自負。打不下洪都,讓他覺得特別沒面子,咽不下那口氣。因此,無論如何,要把洪都打下來。

    自負的人都是這樣的表現。南宋末年,蒙古大汗蒙哥打到釣魚城下,一直沒能把釣魚城拿不下來。雖然不少人建議他先放開釣魚城,往前打。但是,他怎麼也不願意,一定要打。就這樣一直在釣魚城下耗了大半年。最終釣魚城沒打下來,他自己被打死了。陳友諒的心態,和蒙哥是一樣的。

    其四,陳友諒想打水戰。

    陳友諒不去打應天,而是想把朱元璋引進鄱陽湖,在鄱陽湖中,利用自己的水軍優勢,和朱元璋對決。

    事實上,陳友諒的目的實現了。但是,在進行水戰的時候,鄱陽湖已經進入了枯水期。而且,陳友諒又把他的樓船用鐵鏈連線起來,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把陸地搬到水裡,水戰又成了陸戰。反而沒有發揮出水戰輕快靈動的特點,最終被朱元璋打敗。

    總之,陳友諒可以說從心理到戰術,都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他最終走向失敗也是必然的。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甯浩的瘋狂系列,你最喜歡哪一部?你對《瘋狂外星人》有何期待?